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和谐稳定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浅谈和谐稳定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浅谈和谐稳定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简单介绍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完成,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确,大步向前的中国,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中国梦的提出,极好地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在此刻再度掀起中国梦的热潮,定能极大地鼓舞中国人民以高涨的热情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实现“中国梦”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其间的荆棘坎坷是难以想象的。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会触及到各方矛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全、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同时,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国梦比作一幢高楼大厦,社会环境就是房屋基础,只有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屋基才能坚固牢靠,大厦才能高高耸立。只有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人们为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

【和谐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首先,和谐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在我看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正式开启了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也极好的证实了政治稳定在带来良好结果,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的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历史飞跃性的发展,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难以想象的,并令中国

人民兴奋不已的。动荡的社会是不会有社会进步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正如位于亚洲西部的叙利亚现已成为“阿拉伯之春”政治动荡的“重灾区”之一,而伴随而来的还有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战争或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带来的只有苦难和社会发展的受限,而不会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福音和利益。因而现如今我们再度掀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热潮,必须吸取前车之鉴,以政治稳定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梦想保驾护航。那么我们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自觉做好监督反馈,一切为保证中华民族的飞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服务。

俗语说,“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提高进步,经济繁荣发达,文化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科学发明科技创新必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这样的一个条件和环境。努力打造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步骤,也是为实现中国梦所作的有效努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认真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从努力打造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人们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没有社会的相对和谐、稳定,一切都是空想,实现中国梦就无从谈起。

【和谐稳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和谐稳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确切、简明,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所精辟阐释的: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其本质是人民的企盼和诉求。中国有13亿人口,个人愿望可能千差万别,但一个共同愿望,概括起来,就是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苦难的中国人民,历经沧桑,人们对社会的动荡、分裂所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因此中国民众深知和谐社会的可贵。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们共同企盼的目标和结果。

中国梦的独特指出就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谐梦,根植于中华文明“和谐”的传统思想,同时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社会利益变化迅速,社会结构也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能否保住、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看社会是否稳定,发展是否和谐。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中国的最大政治。俗话说: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和谐稳定的生活是群众最大的期盼,也是人心所向。

当然,中国梦除了和谐稳定的目标以外,还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很多方面的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互相促进的。从这点上来说,实现和谐稳定,又是其他目标实现的条件,是中国梦实现的条件。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生活得心情舒畅,工作的激情得以迸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到更好的调动,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更好进步。

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期盼更平安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因此我们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积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完善和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实现和谐稳定?】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首先必须树立稳定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无不向我们生动昭示着这个道理。正因为如此,人民日报曾专门撰文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而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稳定是第一责任”的重要论述, 首先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稳定观,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新形势,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实际行动上实现新的转变,真正以主动的态度、科学的理念、有效的方法,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来思考、谋划、改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必须深入开展维稳工作。要针对治黄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新焦点,抓住维稳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早谋划和部署敏感节点的维稳工作。全面落实维稳措施,全域覆盖重点地区,全员掌控重点人头,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法加强信访管理,加快建立信访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信访工作健康发展。作为XX的窗口,黄河流域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每年中外游客XX余万人到黄河,其中不乏极个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黄河这张名片做文章,一定要做好这些人的稳控工作,在正规渠道力量不够的时候,就要发动周边干部群众。XX乡与XX县接壤,情况复杂,属于我县比较偏远的乡镇,也是我县维稳工作重点地区。敏感时期,流动僧人和外来人口进入相对较多,一定要配合乡党委政府做好稳控工作,不可大意。不出事则罢,一旦有事,对黄河流域的稳定发展将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因此,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黄河不能乱,稳定团结的环境得来不易,一定要珍惜。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必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任何社会都存在形形色色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要义在于及时发现矛盾、正确处理矛盾,使矛盾妥善解决而不至于激化成为社会危机。习近平同志的有关论述,高度概括了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具体举措,与胡锦涛同志著作中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论著的思想一脉相承,为我们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妥善地解决这些矛盾,是保持社会相对和谐、稳定的前提和根本。当下,特别要积极关切社会热点难点,妥善回应各种诉求愿望,务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切实加强舆论引导,极力排除各种杂音、噪音的干扰。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群众的利益诉求,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妥善处理基本民生保障、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涉法涉诉信访等方面的矛盾隐患,切实抓好XX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把人员稳控在当地,防止个别诉求演变成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或平等协商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必须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把城乡社区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

点,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众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深化群防群治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必须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要注重把民族团结视作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持续稳定的基石,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做到以各级班子的团结带动干部队伍的团结、以干部队伍的团结带动各族群众的团结,坚决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