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

一、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

案例1.双观21井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双观21井是河南油田双江区块的一口观察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江河村,设计井深2550m,实际井深2468.25m,井别为直井,井口未安装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135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79年7月23日18:40一开,表层设计下深80m,实际表层套管下深74.11m。7月27日0:05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1979年10月17日0:00钻至井深2449.43m循环开始起钻,7:35起钻完,起钻时连续灌钻井液,7:35~14:00,换钻头后进行下钻作业,因钻头水眼堵塞,不能开泵,14:00~16:30处理憋泵,16:30~17:10起出钻杆4个立柱(钻头位置在井深2339.67m)。17:10~17:15开泵憋通水眼,17:15~17:45发现钻井液池液面上升,且有大量原油、气泡从井口外溢,当班司钻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全队职工奔赴井场抢险,当班司钻迅速将方钻杆提至转盘面以上,钻杆座在转盘上,用大钳钳头压在刹把上,进行刹车。17:55发生井喷,喷高3~4m,喷出物为原油、天然气和钻井液,当时东北风3~4级,司钻立即通知机房司机和司助紧急停车,司机立即停1#、2#、3#柴油机,在停运3#柴油机时,因柴油机空气滤清器吸入的天然气进入燃烧室引起飞车,随即发生爆炸着火。18:00大火蔓延到钻台、机房、钻井液池、1#、2#泵. 18:00~18:40先后有4台消防车和4台水泥车赶到井场参加灭火,19:30井场灭火结束。10月18日利用水泥车打入1.24~1.27g/cm3的加重钻井液184m3进行循环,没有发现溢流。22日换好各种设备,井下钻具被卡,10月27日,泡油活动解卡,使用1.15~1.20g/cm3的钻井液循环,恢复正常钻进,钻至井深2468.25m完钻。本

次井喷共损失时间近11天,烧毁的设备有B2-300型柴油机5台、自动压风机1台、井口工具、水龙带烧毁以及井架和绞车部分部件;当班司钻、司机和司助烧伤。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

3.事故原因分析

1)井喷及井喷失控原因

⑴当时钻井液密度为1.12g/cm3,而本井该井段设计钻井液密度为1.25~

1.27g/cm3, 低于设计密度,井底钻井液柱静止时间长达约10h没循环,地层流体不断侵入井筒,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

⑵井口未装防喷器,发生溢流无法控制,造成敞喷,是造成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

⑶思想麻痹,岗位责任制不落实,对井喷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自始至终没能认识到该井会发生井喷失控着火,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观原因。

⑷缺乏井控工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知识,不能针对险情提出有效的井控措施。井队干部和岗位工人技术素质差,工作标准低,在处理水眼堵塞时,坐岗观察不落实,起出部分钻杆期间在灌钻井液等环节未认真落实,不符合井控工作的有关要求。

2)着火原因

⑴紧急停柴油机措施不当,引起飞车和天然气爆炸,是井喷着火的直接原因。

⑵该井设计中,已告知油气层中有天然气存在,井队未引起高度重视,未采取防火措施,是井喷着火的主观原因。

4.事故教训

⑴加强地层压力及油气特点认识。钻开油气层后,钻井液密度不能低于该井段设计密度,否则会增加发生溢流甚至井喷的风险。

⑵按标准安装防喷器。井口不装防喷器,一旦发生溢流无法实现二级井控,造成束手无策。

⑶树立“大井控”理念。井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钻井设计、钻井施工、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装备配套、人员培训等方面,需要钻井、培训、安全、消防等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⑷高度重视井控技术培训工作。井控技术培训是正确执行井控技术规定的基础工作,训练有素的人员是贯彻执行好井控技术规定的保证,井控技术培训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本着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班组、要害在岗位的原则,分层次施教,要培训钻井队每个班组整体作战能力,真正做到班自为战,战之能胜。

⑸认真落实井控岗位责任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案例2.文72-98 井井喷着火事故

1、基本情况

根据地质设计,文72-98 井是一口一次开发井,该井设计井深360Om,钻探目的是落实文72 块沙二下和沙三中的含油气情况。根据邻井资料该井地质分层是沙二上290Om, 沙二下3200 m, 沙三上350Om, 沙三中360Om, 定深完钻。

钻井液设计密度:2900 m 以前为优质轻钻井液,密度为 1.20 g/cm3;2900~3200 m 密度为 1.40~1.45 g/cm3;3200~3600 m 密度为 1.55~1.60 g/cm3;钻遇高压油气层提前50~100 m 加重钻井液,在油气层段钻遇快钻时要循环观察。该井于1985 年9 月30 日12:30 一开,1985 年 10 月 6 日8:00 二开,11 月19 日用φ215.9mm 钻头三开,钻至井深2891.30m 发生井喷着火。

井身结构:

φ444.5mm×257.25m+φ311.1mm×2730.62m+φ139.7mm×3600m

套管程序:

φ339.7mm×257m+φ244.5mm×2715.99m+φ139.7mm×3598m

井口装置:35MPa 的双闸板液压防喷器,并配有TYK160Z 型液压控制系统,三开前钻井队用钻井液泵进行防喷器试压15MPa 不刺不漏。

2、井喷失火事故经过

1985年11月20日18:00 井队生产会安排要在11月21日0:00~8:00 班边打钻边加重,在2900 m 以前密度提高到 1.40~1.45 g/cm3。故司钻接班后在继续打钻的同时组织当班人员加重,钻井液密度由接班时的 1.23 g/cm3提到 1.29 g/cm3, 钻到4:00时副司钻上钻台扶刹把,在5:25 时钻到井深2886m 连续出现6m 快钻时,钻时分别为5min 。5min 、1Omin 、5min 、10min 、7min 。地质工在5:45 时捞取砂样时发现钻井液增多循环罐外溢钻井液和井涌,马上告诉司钻立即上钻台上提方钻杆同时通知机房停泵,当时方钻杆方余为0.3m, 当方钻杆下接头提出转盘面,顶出大方瓦,第一个单根出转盘面4~5m 时已发生强烈井喷。6:02 喷高20m 左右,司钻刹住刹把挂上钳头,此时大方瓦已喷出,无法坐吊卡,司钻立即组织加重钻井液,住井干部钻井技术员马上打开放喷闸门,关液压防喷器,油压由15MPa 降到零,开后有0.5min 又升到15MPa,又关时又降到零。连续四次没关住。副司钻又关几次还是没关住。6:23 泥浆工在泵房加重时发现振动筛火光一闪随即钻台上起火,此时队长赶到井场,在失火的情况下又关防喷器,储能罐油压由15MPa 又降到零,当队长去关防喷器时方钻杆已溜人井内,闸板已失效。

3、事故原因分析

1) 井队无井控安全意识.在钻遇快钻时的时候,不应继续钻进,应停钻关井

观察.

2)井队技术素质差,井口安装不完善,交接不清楚。表现在:

(1)钻开高压油气层前钻井队没有进行井控学习和井控演习.井喷发生后,钻井队技术员、副司钻未能关住防喷器。当环空停喷以后发现上防喷器芯子卡着方钻杆,说明防喷器和液控管线是好的。

(2)井队未能贯彻执行《井控条例》。地质设计2900 m 进入沙二下高压油气层并提前50~100 m 加重,井队打到2886m 密度仅 1.29 g/cm3, 而地层实际提前14m 进入沙二下高压油气层,出现快钻时未及时停钻循环观察,无人观察井涌情况,没有及时关防喷器,最后导致井喷。

3)防喷器和液控系统不匹配。由于液控系统容量小,在操作后油压降的幅度大,故工程公司管子站在安装时少装了一个头,防喷器下闸板未接,造成了操作失误一次。

4)技术管理较差、岗位不严、不负责任。

(1)钻井队在打开高压油气层前,生产会、井队长、井队工程技术员、井队地质对在290Om 以前将密度提到设计要求的 1.40~1.45 g/cm3都有过要求,但没有具体落实到实处。钻至井深2886m 密度尚为 1.29 g/cm3。工程、地质都未严格把关停钻加重,麻痹大意。

(2)在出现快钻时时各岗位人员没有坚守岗位。无人观察油气侵,待地质工在5:54 捞砂样时才发现严重井涌, 井涌量很大,再加上关井太晚,关井中又出现失误,随之引起强烈井喷。对井喷的先期预兆无人发现,管理上十分松懈。

(3)钻井公司、钻井大队对钻开高压油气层前的检查、技术组织的落实不认真,思想上不重视,公司对井队的具体要求不够明确,对防喷器试压

操作方法没有使队上有关人员真正掌握。

5)文南地区的文72 块,断块复杂,油气层压力异常,是当时开发的新地区,该井队又缺乏打高压井的经验, 思想上麻痹大意,是造成这次井喷的原因之一。

4、事故处理经过

11 月21 日早上局、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赶到现场,8:00时钻台上有一股火,火势很大,火苗高8m,钻台下在灌钻井液管线处冲出一股火直喷井架大梁,喇叭口和防喷器连接法兰刺出一股火,直烧防喷器;喇叭口一股火火势很大。当时风向是东北风,火烧的是西南方向井架大腿,人无法接近,井架随时有倒塌的可能。10:30 研究决定先拉倒井架,第一次用拖拉机拉东北角崩绳,绷绳被拉断井架未倒。第二次拉死绳固定方向绷绳,井架倒在 2 号大腿方向,随即组织力量清理进场,托出油罐、发电房、机房柴油机、泵及倒塌井架。14:00组织8 部消防车进行灭火未成功,在16:10 又进行第二次消防车灭火仍未成功。

11 月22 日( 第二天)12:40 又组织15 部消防车灭火未成功。14: 00在消防水龙的掩护下开始清理钻台,拉下钻台上的杂物,15:50 把烧坏的钻机用 2 台拖拉机拉下钻台。由于井架倒塌,水龙头鹅颈管与由壬头的焊缝处被折断,从钻杆内喷出的一股天然气从鹅颈管的弯管处直扑钻台,火势很大,为使燃烧的气体向上喷,在消防水龙的掩护下气焊工在钻台上割掉 2 个鹅颈管法兰螺丝(还剩2个) 时,套上钢丝绳拉鹅颈管两次都未拉断,在第二次向后拉时使井架底座向后移动30cm 左右,把防喷器与喇叭口的连接法兰拉偏,气体从法兰处向钻台前方剌去。当天研究决定将喇叭口和方钻杆割断,拖出井架底座,让火势集中向上喷再组织灭火换防喷器。研究试验带火切割方法。当天晚上研究后定下两套方案:(1) 电弧气暴切

割,人在2m 以外操作;(2) 如第一套方案不行则用电焊割断。

第三天(11月23日)9:30 时,环空气量减少停喷,在消防水龙的掩护下割断大、小鼠洞、井架底座拉筋和井口喇叭口。从防喷器下四通处接管线向环空灌水70 余方,准备割断方钻杆,14:40 在防喷器上0.3m 处割方钻杆,操作者站在离井口2m处的掩体内。17:03 从四通割透方钻杆随之有火苗喷出约0.5m,但未全断。17:25 用拖拉机拖出井架底座,同时方钻杆断落。着了2天11h 的大火熄灭,天然气从井口喷出,气柱高约5m 。

第四天(11月24日)11:40 换装35MPa 全封式液压防喷器及放喷管线,接着打入密度 1.60-1.62 g/cm3的钻井液40.5m3,15:31,历时3d9h39min 的井喷着火彻底制服。

本次井喷失火烧掉塔式井架一部,大庆Ⅱ型钻机一台,水龙头、大钩、游动滑车、天车、转盘各一台, 钻台工具一套,一号柴油机受到部分损害。

5、事故教训

1)井控工作要常抓不懈,不能时紧时松,往往是几年不出事人们思想就会麻痹,结果是抓而不严、严而不细,漏洞百出;

2)各种井控装备、设施应按照标准进行安装、测试;

3)钻井施工中必须遵守各项井控制度;

4)从钻井公司到井队对井控工作必须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在管理和技术组织注重各项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案例3.下6—11井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下6-11井是河南油田沁阳区块的一口生产井,位于河南省泌阳县黄湾村,设计井深1500m,实际井深1208.76m,井口未安装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686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80年8月7日4:30一开,表层设计井深53m,实际表层套管下深49.87m。8月9日10:45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8月15日6:50钻至井深974m时,发现架空槽返出钻井液中有油花气泡,钻井液密度由1.07g/cm3下降到1.02g/cm3,当时钻井指挥部要求井队停钻处理钻井液,并送去16t重晶石粉,而井队只卸了5t,退回11t,该队当天没有停钻加重处理钻井液,继续钻进。8月16日12:00~16:00配重浆加重,钻井液密度提至1.05g/cm3,仍发生溢流,未引起重视继续钻进,16:00发现钻井液油气侵十分严重,返出的钻井液80%为原油,此时钻井液密度范围为 1.00~1.03g/cm3,8月17日8:00~11:30继续钻进,11:30~20:00循环处理钻井液,加重晶石14t,搬土粉8t,钻井液密度提至1.05g/cm3,钻井液漏失约100m3,2h后密度小于1.00g/cm3。8月18日8:00~14:45因无钻井液循环,起钻,14:45~18:00等加重材料,18:00~20:05配60m3加重钻井液,23:10发现井口出气,并有原油从架空槽流出,此时空井,钻井液突然喷出,最高至天车5m以上,砂石撞击井架有火花出现,8月19日8:00以后,出现间隔性井喷,喷出的原油增多,喷高30~55m。停了2口注水井后,喷势逐渐减弱,利用井喷的间隔时间,往井内灌清水,见不到液面,井内还发出轰隆声,至00:00井壁垮塌停喷。井喷时间35h14min,之后通井打水泥塞填井。

3.事故原因分析

⑴钻井液密度过低。最低小于1.00g/cm3,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

⑵井口未装防喷器,发现溢流无法控制,造成敞喷,是造成井喷失控主要原因。

⑶地层压力不清,是造成井喷的主要原因。

⑷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3天内连续发生多次井涌未引起高度重视,仅采取循环观察,甚至盲目继续钻进;无重浆和加重材料储备,造成空井等停现象。

⑸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加重时出现上吐下泄现象。

⑹处理井喷措施不当,贻误了处理井喷最佳时机。

4.事故教训

⑴加强地层压力及油气特点认识。钻开油气层后,所用钻井液密度以平衡地层压力为原则,否则会增加发生溢流甚至井喷的风险。

⑵加强井控安全意识。连续3天发生多次井涌未引起高度重视,未认识到井喷的危害,井控安全意识需加强培训和学习。

⑶按标准安装防喷器。井口不装防喷器,一旦发生溢流无法实现二级井控,造成束手无策。

⑷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无重浆和加重材料储备,发生溢流和井喷不能及时加重钻井液。钻开油气层前,应储备足够的重浆和加重材料,做到有备无患。

案例4.文13-73 井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1.概述

文13- 73 井为文13 断块的一口开发井,设计井深355Om。1987年1月26日4:30第一次开钻,1月31 日第二次开钻,3月25日第三次开钻。

套管程序:φ339.7mm ×330.5m+ φ244.5mm ×2952.71m

井口装置:KPY23-350(双半封+万能)液压防喷器。

该井钻至井深3436m 时,因盲目混油,造成井内液柱压力急剧下降,于1987年4月11 日11:30 发生强烈井喷,随后又因误操作,引起井喷失控。4月15日9:02,井内喷出物撞击井架底座引起火星,造成天然气爆炸着火。经

16d8h2min 的抢险制服了井喷,于4月27日19:32 结束了这场井喷失控着火事故。全井设备烧毁,死亡一人,伤2人,该井报废,直接经济损失492.4万元。

2.事故发生经过

1)事故经过

文13-73井于1987年4月11日钻至井深3436m。钻井液密度1.86g/cm3,粘

度86s,井下摩阻较大。为改善钻井液性能,决定混油处理。(混油前,既未加重钻井液,又未作有关计算,混油中没有控制混油速度。)采取边混油边钻进的方法,在短暂的1.5h内,往井内先后混入饱和盐水4.5m3、原油24 m3。混油期间,值班干部回宿舍吃饭,未安排人员监视液面变化。4月11日11:05,方钻杆打完,钻至井深3459.38m,钻井液密度降至1.72 g/cm3。11:20 接好单根后,循环返出钻井液的密度已降至1.67 g/cm3,致使钻井液液柱压力远低于地层空隙压力(地层孔隙压力系数为1.76)。11:25 发生井涌,11:35 井喷喷高10余米,在慌乱中,实习员在未开启节流阀,且钻井液泵仍在工作的情况下,抢关防喷器,使套压从5MPa急剧上升至22MPa,终将液动阀外法兰焊缝处放喷

管线憋断,随后抢关上液动阀。11:37 工长等三人抢开司钻一侧4″高压闸门,由于井压过高,出口又是90 度急弯头,在开启5~6 圈后,这侧4 ″闸门外法兰焊缝又被憋断,造成全井井喷失控。工长被打断的放喷管线击中,当场牺牲,另两人被气流推出,受重伤。高压油气流迅猛地从失控的井口喷出,整个井场被油气淹没。

3.事故处理过程

事故发生后,油田立即成立了抢险指挥部。4月12日,在抢险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路队伍纷纷奔赴现场,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抢出牺牲的工长,突击队员们在10 余支消防枪猛烈水射流的掩护下,逼近井口,于12日17:20将工长抢出。

4月13~14日,通过地面高压管汇强行压井,先后两次分别压入36m3和154 m3密度为2.00 g/c m3的钻井液,均无效果。由于压井排量跟不上喷量,且压井

压力高达28~30MPa,为防止水龙带、管汇等爆裂,出现更为复杂、危险的局面,决定放弃压井方案。

4月15日9:02,因井内喷出物撞击井架底座引起火星,导致天然气爆炸着火。9:15井架烧塌,9:22油罐爆炸,井场一片火海,设备被吞噬一光。

抢险指挥部根据进一步恶化的形势,决定抢险分两个方案同时进行,(1)迅速清障灭火,强换井口压井。(2) 利用邻井打救援井(后因井喷井塌,放弃救援井的施工)。

4月16~21日,做全面清障的准备工作。由于该井油气层压力高( 约61MPa),油气同喷,井口中心温度高达1400 ℃,火焰喷高约47m, 离井口80 余米就烽烫灼人,给抢险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抢险组首先在10000 m2的范围内筑起高1.2m 、长约400m 的围墙, 以放水冷却井口,在围墙四周开挖了深1.5m 的循环水沟,利用邻近引黄支渠,并联了6台NB -600 钻井液泵及机组,保证给抢险作业提供充足的水源。在井场四周抢接了2000余m的φ127mm钻杆作为冷却供水主管线,同时突击制作了消防铁水枪、抓钩机和长气割枪等工具。

4月22日,清障工作全面展开。清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指挥,带火清障,先易后难,先外后里,切拖结合,分项作业。在消防水枪的水幕掩护下,首先清除被烧毁的井架、钻具及外围活动房。

4月23日,将油罐、发电房和液控系统等拖出。

4月24~26日,因井塌,火势有所减弱。各抢险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统一指挥下,加速清障。在此期间,除井口部分井架底座残骸外,全井清障工作基本结束。

4月27日,火势进一步减弱,突击队在水力掩护下可以靠近井口。为此,抢险

指挥部决定停止清障,强换井口。4月27日11:05,将旧井口拆除,11:10 装上准备好的新井口(KPY35-35 双闸板液压防喷器及四通),同时接上了控制管线和节流压井管线等,试关井一次成功。17:50~19:32,压井,井口压力基本无显示。实际灌入密度为1.65~1.70g/cm3的钻井液84m3,井口压力为零,关井观察。至此,一场历时16天8小时的严重井喷失控着火事故得以解除。

3、原因分析

(1) 混油方法错误。混油前,既未加重钻井液,又未作有关计算,混油中又没有控制混油速度,采取边混油边钻进的方法。

(2) 未认真落实坐岗制度;

(3) 关井方法错误。在未开启节流阀,且钻井液泵仍在工作的情况下,关防喷器,造成液动阀外法兰焊缝处防喷管线憋断。

(4) 放喷管线中采用90°急弯头。

4.事故的教训

1. 井控工作是钻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放松;

2. 钻井施工中必须遵守各项井控制度,井控制度是从各种已发生过的井控问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3. 加强各岗位人员的井控培训,不要走过场;

4. 发生井涌、井喷时各岗位人员应临战不乱,避免误操作;

5. 各种井控装备、设施应按照标准进行安装、测试。

案例5.王四12-2井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王四12-2井是江汉油田王场油田的一口老区调整井,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境内,设计井深2050米,设计目的层是下第三系潜江组四段,由钻井公司32326钻井队施工。该井于1989年8月22日开钻,133/8〞表层套管下深96.68米,95/8〞技术套管下深1032.66米。三开前,井口装有KPY23-35液压双闸板防喷器,放喷管线未接出井场,回收钻井液管线接在4号罐上。井喷前的钻具组合:81/2〞钻头+7〞钻铤77.58米+61/4〞钻铤79.03米+5〞钻杆+41/2〞方钻杆。钻柱未带钻杆回压凡尔,方钻杆未装旋塞。钻头喷嘴为ф14+ф11+0。根据实钻情况,本井虽然处于潜二段泥岩裂缝油藏发育地区,但钻开潜二段未发现大的油气显示。

2.事故发生经过

1)事故发生经过

9月16日凌晨正常钻进中。4︰00交接班(四班两倒制),井下情况正常。

4:11~4:28:接单根(井深1481.22米),未发现异常情况。

4:40:司钻将刹把交给内钳工(农民协议工),离开钻台到材料房去锯旋绳。

4:55:钻井液工舀钻井液时发现液面有少量油花和气泡,经测量发现,钻井液密度由1.31 g/cm3降至1.30g/cm3,粘度由51秒升至63秒,钻井液工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当班地质工和净化工,地质工去观察了钻井液槽和1号、2号循环罐,证实液面确有气泡,去找司钻汇报,但未找到。

5:05:槽面气泡增多,油气味浓,仍未引起重视。

5:35:代替司钻的内钳工见泵压不正常,停钻检查,发现钻井液从井口喇叭口溢出,凭经验判断要井喷,于是立即鸣笛报警。司钻听到报警后,跑到井口,发现钻井液外溢,急忙上钻台接过刹把,未采取关井措施,只想着接回压凡尔。卸方钻杆时大钳打滑,3分种后才卸开,此时钻杆内已开始喷钻井液。井口操作人员先试图把回压凡尔接在井口钻杆上,因喷钻井液,几次都未能接上,副队长又抱起回压凡尔往方钻杆下面接,因钻台极滑,难以操作,多次抢接均未成功。在钻台上的人员抢接回压凡尔的同时,钻台下的人员已打开2号放喷闸门,关了防喷器,控制了环空。柴油机工启动了3号柴油机,停了1、2号柴油机,切断了机泵房电源,还用水冷却了1、2号柴油机的排气管。

5:45:一声巨响,4号循环罐处燃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钻台上人员终未能抢接上回压凡尔,撤了下来。井口钻具内流体失控,油气大量喷出,喷高超过井架天车。

5:47:井架上二层平台附近主油气流着火,火焰高达45米以上。因环空油气在往4号循环罐放喷,循环系统及机泵房等处燃起大火。

6:13:井架烧塌。

2)事故处理经过

第一阶段(9月16日~18日):临时救急,解决水源,着力灭火,组织反循环压井。

井喷发生后,公司蹲点干部及井队职工马上组织起来,抢出井场氧气瓶、资料及发电机,并打开储油罐盖子,关闭油管线闸门,迅速上报险情。局、公司领导赶到现场后,迅速成立了抢险指挥部,立即实施应急措施。(1)组织消防车、水泥车向井口浇水,冷却井口,掩护突击队员接近井口工作。

(2)实施手动锁紧防喷器闸板控制环空,撤走防喷器远程控制台。

(3)在井场四周抢筑土围堤,控制喷出物扩散,防止火势蔓延。

(4)准备加重钻井液,抢接反循环压井管线。

9月16日10︰47,打开3号闸门,抢关2号放喷闸门后,四通两侧法兰刺漏油气,引起井口火势增大,只好再次关3号闸门,无法实施反循环压井。防喷器周围金属物烧毁,9月17日0︰23,转盘倾斜,钻机绞车下塌。

9月16日17:00~20:00:试灭火未成功。

9月17日14:30~16:30:计划用密集水流推开火柱,人到井口去打开3号闸门,但因火势大,井口周围障碍多,消防车离井口又远,无法推动火柱,在大量水流冷却下,人能进到井口,但由于3号闸门被塌下的井架压住无法打开。

9月17 日~18日,清除钻台外围障碍,增加水源,向井口铺设钻杆桥板,以便消防车靠近井口。

18日18:00~22:45:集中力量灭火,很快就将钻台以上的火扑灭,但钻台以下因未清障,灭火仍未成功。

第二阶段(9月19日~22日):彻底清障,灭火,抢装井口,油井投产。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钻井工程局及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井控研究室的井控专家先后到达现场,具体指导抢险。

9月19日19︰25,井架底座烧坏,转盘掉在防喷器上,环空喷势逐渐减弱,这对清除井口周围障碍很有利。9月21日,环空停喷,钻杆仍在喷油气,但喷势有所减弱。据分析,这是裸眼井段井壁跨塌,自然堵塞环空所致。

更换2、3号闸门(原闸门烧坏打不开),9月22日上午,往环空试注水,因防喷器芯子烧坏漏水,无法反挤。

9月22日17︰00~17︰10,消防人员在前三次灭火不成功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一举扑灭了大火。紧接着利用40吨大吊车在喷着油气的钻杆上抢装上特殊井口,18︰20井喷得到了控制。

大火烧毁了井架、钻机绞车、柴油机及部分辅助设备、材料和工具。

3.事故原因分析

1)井喷原因

(1)未及时发现溢流。当班地质工、钻井液工、净化工发现钻井液槽、循环罐液面上有油花气泡,但缺乏井控知识,不能正确地识别溢流,找司钻汇报未找到(当班司钻不在钻台)又未向副司钻或值班干部汇报,对已经发生的溢流没有引起重视。

(2)坐岗制度不落实。没有专人观察井口及钻井液罐液面,未测溢流量,直到代替司钻的内钳工见泵压不正常,停钻检查,钻井液从井口溢出才凭经验判断要井喷,发现溢流为时太晚。

(3)地质设计未预告。井喷层位是地质设计以外首次钻遇的潜三段下部泥岩裂缝高压油气藏,据该井187~500米的多口油井都未发现这个层。

(4)岗位职责不严。内钳工学习扶刹把,正副司钻均离开钻台,值班干部在住井房睡觉。

2)井喷失控原因

(1)思想麻痹。该油田自1970年开发以来,钻井已20年,密度已达11.7口/平方公里,该井周围钻井更密,已达30口/平方公里。思想上认为,在老区打井,对地下情况“熟悉”,钻潜三段时未在钻具上接回压凡尔(也没有安装方钻杆旋塞)。

(2)井控技术素质差,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一是溢流发生后,当班司钻、值班干部及住井技术员发现井涌时没有立即按关井程序关井求压,而是卸方钻杆接回压凡尔。当喷势增大,无法接上回压凡尔时,也未抢接上方钻杆,现场人员缺乏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延误了时机。这是导致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二是配合不协调,关井程序错误。在钻台上的人员抢接回压凡尔的同时,钻台下的人员已打开2号放喷闸门,关了防喷器,控制了环空,增加了钻台上抢接回压凡尔的难度。

3)着火原因

(1)该井原油中伴生气较多(气油比超过100m3/t),气体密度大(与空气之比值为1.4658),含重烃多,喷出后不易扩散,易在低空积聚爆炸燃烧。

(2)井控管汇安装设计不符合规定,导致井喷后往4号循环罐放喷,放喷管线出口喷出物中的岩屑颗粒撞击金属罐壁引起火花或喷出流体因高速喷溅产生电荷,由于静电作用,可在与罐壁接触处放电,产生火花。这是造成着火和事故复杂的直接原因。

4.事故教训

1)加强井控培训,对钻井队岗位工人进行井控知识的专业培训,使钻井工人掌握溢流的预兆、检测等井控知识,做到及时准确发现溢流,加强防喷演习演练,能按关井程序动作要求,协调配合,正确迅速地控制住井口。

2)提高井控意识,在注意高压油气井防喷的同时,也要注意中、低压油气井的防喷。要充分认识到只要地层压力大于井底压力,就会发生溢流甚至井喷。

3)认真落实坐岗制度。要有专人坐岗观察井口及钻井液罐液面。强化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

4)钻开油气层前,应使用钻具内防喷工具。

5)加强钻开油气层前的检查验收,确保顺利钻开油气层。

6)严格执行井控设备安装标准,放喷时不能往循环罐放喷,应通过放喷管线放喷池放喷。

案例6.高7-3井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1.基本情况

高7-3井是冀东油田高尚堡构造上的一口开发调整井。该井由冀东油田设计,江汉石油管理局4565钻井队承钻。设计井深3621m,设计钻井液密度1.29g/cm3(三开后井队申请提高密度至1.38 g/cm3,甲方批准施工密度为1.35 g/cm3),133/8〞表层套管下深127m,95/8〞技术套管下深2065.88m。

2.事故发生经过

三开后于1998年2月11日9:30钻至井深3362m接单根时,发现井口有少量外溢,井内钻井液密度为1.35 g/cm3,9:30~10:30加重晶石15吨,使钻井液密度提至1.41 g/cm3,井内钻井液无外溢,恢复钻进。

2月11日19︰20钻至井深3384m,钻时45min/2m,3384~3386钻时7min/2m,3386~3388m钻时3min/2m。钻时加快后井队立即停钻循环观察,

19:35~19:45外溢钻井液量4m3,停泵观察时在4﹟罐加重晶石15吨,配密度1.62 g/cm3的钻井液25 m3。

19:45~20:20,将25 m3密度为1.62 g/cm3的重浆打入井内,循环返出钻井液涌出转盘面,停泵,关封井器,立压为0,套压上升至16MPa。开节流阀,节流循环排量28 升/秒,泵压10MPa,节流套压5~8.5MPa。

20:20~21:35,加重泥浆,节流循环,加重晶石20吨,进口钻井液密度未测,返出密度由1.40降至0.8 g/cm3,因井场重晶石加完,停泵关井。

21:35~23:30,上重晶石150吨,在4﹟罐配1.70g/cm3的钻井液25 m3。此时套压由0.2MPa上升至8.5MPa,发现井口周围冒气泡,决定向井内打入重浆。

23:30~23:50,泵入1.70g/cm3的重浆25 m3,控制套压5~6MPa,当替密度为1.40 g/cm3的钻井液5方时,井口一声巨响,钻井液全部从井口周围返出,此时,立压6MPa,套压5MPa。

23:50~12日1:30,井口较平稳,等重晶石;

1:30~3:00,井口喷气逐渐增大,准备接压井管线;

3:00,井口着火。井口周围地层塌陷埋掉钻机。

3.事故原因分析

1)井喷原因

(1)在开发区钻调整井,钻开油气层前未采取相应的停注泄压措施,受注、采井的影响,导致地层压力异常升高。设计钻井液密度1.29g/cm3,三开后该井曾发生过溢流,井队申请提高密度至1.38 g/cm3,甲方批准施工密度为1.35 g/cm3,思想麻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钻井液密度设计不合理。在老区钻调整井时,没有考虑原始的地层压力已经改变而导致设计的钻井液密度偏低。

(3)未及时发现溢流。

(4)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一是钻遇快钻时未及时停钻观察,快钻时打了4米才停钻循环观察,二是钻井液外溢量较大时未及时关井求压,控制井口,三是在开井状态下加重钻井液循环,致使侵入井内的气体在环空无控制情况下上返并接近地面,

2)井喷失控原因

(1)井场储备的加重材料不够,压井方法不正确,浪费了加重钻井液,延误了战机。

(2)关井太晚,关井套压过高,套管质量差,导致套管损坏。

(3)在关井等候加重料中,由于井内气体“带压运移”,未采取放压措施,致使井内压力升高导致套管进一步

破坏失效,导致地下井喷,憋漏地表造成地面塌陷。

3)着火原因

(1)未按标准安装放喷管线。井喷后抢接放喷管线时,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养虾池),缺少弯头,未能接好,导致不能有效放喷,降低井口压力。

(2)井喷后喷出物撞击井架底座导致天然气爆炸着火。

4.事故教训

1)调整井的地层压力受注水井、采油井的影响而改变,钻调整井设计钻井液密度时应考虑注、采井的影响。调整井应指定专人按要求检查邻近注水、注气(汽)井停注、泄压情况。

2)钻遇快钻时,进尺应不超过1米,应采取停钻观察方法检测溢流,循环观察时应至少循环一个循环周时间。3)要充分认识气体溢流对井内压力的影响。关井后,由于气体在井内上升而不能膨胀,井口压力不断上升,有可能超过最大允许关井极限套压,应采取放压方法放压。

4)在等候加重材料或在加重过程中,视情况间隔一段时间向井内灌注加重钻井液,同时用节流管汇控制回压,保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排放井口附近含气钻井液。若等候时间长,则应及时实施司钻法第一步排除溢流,防止井口压力过高。

5)提高井控意识,加强井控培训,严格执行《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标准及井控管理制度。

案例7.安2114井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安2114井是河南油田泌阳凹陷安棚鼻状构造上的一口注水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设计井深3200m,实际井深3188.7m,井别为定向井。井口安装2FZ35-35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公司6078钻井队承钻,于2001年9月13日02:00一开,表层井深347.72m,表层套管下深346.47m。9月13日19:40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10月5日23:50本井钻进至2488.61m处,发生溢流,钻井队人员没有引起重视。23:55突然发生井喷,喷高约2~3m,随后喷高迅速上升至10m,当班人员迅速按关井程序实施关井。由于工程设计和地质设计中均未提示该井段有异常高压地层,加上井队井控意识不强,设计的钻井液密度为1.15g/cm3,而实际钻井液密度为 1.13 g/cm3,造成井喷的发生。关井成功后,配制密度为1.26g/cm3的重浆,压井循环,发现仍有少量溢流,继续加重钻井液,将钻井液密度提至1.28g/cm3时,循环中钻井液返出量减小,出现井漏现象,调整钻井液密度,前后压井三次,共用钻井液300m3,压井成功后,恢复正常作业。

3.事故原因分析

⑴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中,未提示该井段为异常高压井段,井队警觉性不

高,思想麻痹,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⑵井队井控意识不强,岗位责任制不落实,在油气层钻进过程中无人观察钻井液返出情况,因而没有及时发现溢流。

⑶钻井液密度低于设计的密度值,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教训

⑴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要提示异常高压井段,提高井队的警觉性,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措施。

⑵提高井队井控意识,落实座岗制度,在油气层钻进过程中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溢流。

⑶在油气层钻进过程时,随时监测钻井液密度,保证钻井液密度在设计密度范围内。

⑷对地质情况不完全清楚的井,应加强随钻地层压力监测工作,同时技术措施应详细、有针对性。如何循环观察、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均应在设计中详细列出;早发现早关井。

案例8.新文33 -79 井溢流事故处理

1、基本情况

新文33-79 井位于文留构造南部文33 断块区。是一口双靶定向井。目的层原始地层压力系数 1.25~1.35, 设计钻井液密度 1.35~1.45 g/cm3,该井于2002 年6月8日一开,6月10 日下入φ339.7mm 表层套管固井,2002年6月24日用φ215.9mmPDC 钻头+φ165mm单弯双扶螺杆双驱复合钻进,为了提高钻井液润滑性,边钻进边向钻井液中混入原油,混油过程中发生溢流,发生溢流时井深2791m,钻井液密度1.49 g/cm3。

井身结构为φ444.5mm×347.5m+φ215.9mm×2791m 。

套管程序为φ339.7mm ×347.11m.

井口装置为FH35-21+FZ35-21 。

井下钻具组合为φ215.9mmPDC+ φ165mm 1度单弯双扶螺杆+φ

158mmNMDC×1根+φ127mmHWDP ×18根+ φ127mm 钻杆。

2、溢流发生经过

2002年6月24日用PDC钻头+单弯螺杆双驱复合钻进,为了改善钻井液润滑性能,边加重边向钻井液中混人原油,当钻进至井深2791m 时坐岗工发现溢流3m3,立即关井,关井立压和套压均为OMPa 。循环除气,观察30min,溢流又增加15m3,关井,立压和套压仍为OMPa。地面钻井液加重,等待压井。

3、溢流发生原因分析

1)未执行井控操作规程,思想麻痹。从2778m 至2791m 共出现9m快钻时( 为正常钻时的1/4),未进行循环观察,在井内压力失衡状态下将大段高压层钻开。

2)钻进时钻井液密度为 1.49 g/cm3,而在11时和11时30分泥浆工两次测得出口钻井液密度为 1.46 g/cm3均未汇报,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使油、气侵进一步加剧,发现溢流关井时出口钻井液密度巳降至 1.02 g/cm3。

3) 地质预告不准。该井地质预告地层压力系数1.25~1.35,以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为设计依据。而通过大量的实钻资料证实,文33断块地层动态压力很高,实钻钻井液密度都要高于设计钻井液密度,一般都在 1.60 g/cm3以上。在该井钻开油气层前验收时,甲方监督专门强调该井最高钻井液密度不得超过设计密度。

4)长期高压注水,地下压力紊乱。该区块注水井多,且多为高压增注井,各层系间注水压力窜连现象导致地层压力紊乱。

4、溢流处理

关井后,立压和套压均为OMPa。采用边循环边加重的方法压井,因1# 罐电路短路起火而中止压井。整改好电路再次压井时钻具水眼堵,钻具上

下活动困难,井下有垮塌征兆。将钻具起至安全井段,射孔,用等待加重法压井获得成功。

1)边循环边加重法压井

将地面钻井液加重,1#罐密度 1.55 g/cm3,4#罐密度 1.60 g/cm3,关防喷器,两节流阀全开,在未节流的状态下边循环边加重向井内注入加重钻井液,因返出的油、气、钻井液飞溅引起1#罐电路短路起火而中止压井。共注人加重钻井液72m3,循环排量3OL/s,加重钻井液平均密度1.57 g/cm3 。关井套压 2.OMPa,立压 1.OMPa。

2)起至安全井段、射孔

整改电路,挖排污池,配制加重钻井液并混入堵漏剂,共配制密度

1.60 g/cm3的加重钻井液120m3。其间立压升至3.OMPa,套压升至

4.OMPa,为防止憋漏地层控制放喷,保持套压在 4.OMPa 范围内。整改好电路再次压井时,单凡尔开泵钻具水眼堵,憋压18MPa不通,活动钻具发现钻具卡,开井强行活动钻具解卡,但上提下放还是困难,强行起出17根钻杆,遇卡现象解除,钻井液增加25 m3。关环形防喷器,调节减压调压阀,将控油压力调至

5.OMPa 继续起钻至1741m,接方钻杆顶水眼26MPa 不通开井进行射孔作业,将射孔枪下至最下一根加重钻杆本体部位,点火射孔成功。起出射孔枪,接方钻杆准备压井。

3)等待加重法压井

地面配制密度1.63 g/cm3的加重钻井液,压井排量2OL/s,lOmin 后立压开始缓慢上升,水眼又出现阻塞现象,改1OL/s 排量多次开泵,循环立压逐渐恢复正常,用此排量一直到压井结束。压井过程中,连续测量出入口钻井液密度,待入口密度降至 1.60 g/cm3时,关井待重新配制好加重

钻井液后再开始压井。因本井只下了347m 的表层套管,为了防止套管鞋处压漏,根据先期压井和放喷情况,判断溢流开始时为油气,已排出地面,后侵入的流体为地层水,因此,节流时未考虑、气体上升膨胀的影响,将套压控制在4.OMPa 以内,随着加重钻井液在环空中上升,控制套压逐渐降低。共泵入密度 1.63 g/cm3的加重钻井液192m3。出口密度从 1.27 g/cm3升至 1.61 g/cm3,开井,井口不外溢。

起钻,简化下部钻具结构。起钻时前6柱钻具上提井口外溢,钻具静止,井筒液面不动。第7 柱后井口不外溢,但井筒液面不下降。采用方钻杆灌浆4次后,环空中可以灌钻井液。下钻至井深2600m遇阻划眼,进口密度 1.634 g/cm3,出口密度 1.57 g/cm3,划眼过程中地层一直出水,将进口密度逐步加至 1.70 g/cm3, 出口密度保持在 1.60~1.65 g/cm3,划眼到底后保持进口密度1.70~1.72 g/cm3恢复钻进,直至钻完设计井深。

5、事故教训

1)钻具水眼不通,起至安全井段射孔压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溢流类型、溢流大小、关井立压和套压对起钻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井下情况进一步复杂化要有正确的判断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不能蛮干。二是钻具起至安全井段即可,即以井内尽可能多留钻具为原则,以利于压井。本井2430~2515m 为沙一盐地层,定向造斜点在2400m,钻头起至沙一盐顶部即可实施射孔,不必起至1741m 。三是射孔后要有内防喷措施。本井考虑用随钻循环头密封电缆与钻杆环空,但不配套。所幸的是射孔后没发生内喷。

2)进入油气层中钻进,下部钻具结构中一定要接入钻具旁通阀,特别是井下带有螺杆钻具时,更应引起重视。因为螺杆钻具较常规钻具更容易堵水眼。本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3)合理的井身结构是保障井控安全的重要条件。该井只下了347m表层套

井喷事故案例汇总汇总

一、钻进过程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赵1井井喷事故 专家点评:赵1井井喷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对井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井控制度及井控设备是造成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职工无井控知识,对井喷的危害认识不够,在钻井液发生石膏侵及气侵密度下降后,没有采取措施,发生井喷后还不进行加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当时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革命加拼命”的思想使三位同志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一教训值得深思。 1、基本情况 赵1井是华北油田赵兰庄构造上的第一口资料井,位于河北省晋县周头乡赵兰庄大队,由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四钻井工程公司3222钻井队承包施工任务。该井设计井深3200m,钻探目的是了解古生界及第三系含油气情况,并查第三系及古生界地层剖面特征及其生储盖组合。该井于1976年5月20日开钻,用φ400mm3A钻头钻至井深97.87m,φ324mm表层套管下至井深84.14m,水泥未返至地面,人工灌水泥近100袋。井口未装防喷器。5月25日用φ248mm3A钻头二开。 2、事故发生经过

1976年6月25日0∶15,泥浆中散发出了强烈的硫化氢气体,熏倒了柴油机助手邵战荣,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同志们继续坚守岗位,队长李仁杰换下了司钻梁通荣及钻工张永宁,坚守在钻台上,0∶36当钻进至井深435.80m时,第一次井喷发生,强大的天然气带着强烈的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呼啸而出,李仁杰使尽最后的力气刹死刹把,摘掉转盘离合器,司钻梁通荣和钻工黄生存为抢救同志,保护井下设备安全,也倒在于队长李仁杰身旁,李仁杰、梁通荣献出了宝贵生命。 0∶45发生了第二次井喷,地质工陈禄明为了取准资料,卡准井喷井深,在抢救下战友后登上钻台丈量方入,被第二次井喷冲下钻台,英勇献身。 由于从井内喷出了大量的原油及天然气,继第二次井喷后造成严重井塌,井喷停止,在这次井喷事故中,先后3人死亡,6人昏迷,井深2424.60m钻具被卡。 3、事故处理过程 该井被喷塌后,根据原石油化学工业部付部长张文彬的指示,原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决定,在6月26日和6月27日对赵1井进行封堵及防窜工作。 (1)施工设计 ①封堵井段 管外0—30m(预计) 段长30m 水泥45袋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二)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二) 二OO七年一月

目录 一、××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 二、××井套铣筒卡钻事故 三、××井试井钢丝及油管落井事故 四、××井深井泵衬套落井事故 五、××井铅模卡钻事故 六、××井管串喷出地面事故 七、××井铣锥除垢卡钻事故 八、维修检泵井返工案例剖析 ××井活塞通不过封隔器检泵返工案例 ××井管式泵倒下返工案例 ××井油管漏失返工案例 ××井抽油杆被磁化返工案例 九、作业现场着火案例剖析 案例一:××井静电引起着火案例 案例二:××井清蜡剂着火案例

一、某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 某井为光油管挤水泥钻具,作业队按设计要求替完水泥浆后即开始挤,最高压力达25MPa,挤完后上提管串欲反洗井就已卡死,此时,从配水泥浆起时未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初凝时间为1小时25分,作业用的水和水泥均合格)。 <一>、原因分析 高压下挤水泥会缩短水泥初凝时间,泵压25MPa加液柱压力16MPa,则作用于井底的压力为41MPa之多,再加温度高,水质变化,水泥浆初凝时间缩短一半多。 附:压力变化对水泥初凝时间的影响表。 压力变化对水泥初凝时间的影响表 此外,打水泥固死油管的事故原因有五: 一是整个作业过程因设备或生产组织不当致使作业时间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 二是井下管串因故脱落造成落井油管固死; 三是套管破损光油管挤水泥时水泥浆上返进入破漏段; 四是带上封挤水泥时因管外串通或下带直嘴孔径过大,故嘴损压力小致使封隔器座封不严导致水泥浆上串到封隔器以上; 五是油管本身有破裂之处造成液体分流加之油管未起出水泥浆外。

本井属第六种原因,既当地面加压25MPa时,井底压力相当于41MPa,故水泥浆初凝时间缩短55%左右,加之井下管串未提出水泥面,故而造成水泥固死油管的事故。 <二>、预防措施 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1、参考在施工井的温度和施工压力条件下水泥浆的初凝、终凝时间数据; 2、要保证施工用设备完好运转; 3、要做好施工准备、反洗井前的施工时间不得超过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 4、在反洗井前及时上提井下管串至预计水泥面以上; 5、要在下钻过程中随时观察指重表并要在挤水泥施工前试提井下管串校核、对比悬重; 6、要在光油管挤封井上先套管找漏证实套管完好程度,防止水泥浆上移而固死油管; 7、在单上封的井施工要保证封隔器座封完好; 8、在多层井挤水泥前要有验串资料; 9、下入井的油管要完好无损

石油钻井事故案例考题

石油钻井事故复杂案例考题 2018.10

案例1 1990年9 月25日钻进过程中扭矩较高,且蹩钻严重,用17 1/2″钻头钻至井深526.28米,悬重和泵压均下降,起钻发现8″钻铤断,钻具落井,落鱼长175.03米。 问题:请选择打捞工具? 案例2 1990年10月18日1:10,井深:1716.41米,短起到1625.79米遇卡,活动钻具,5″S135钻杆母接头涨大滑扣,1625.79米钻具顿入井内。 问题:简述处理方案? 案例3 1991年6月19日18:35,井深:4504.66m,下钻中,下到8″随钻震击器时,8″卡瓦已卡好,震击器突然释放,将卡瓦牙10块全部震断落井。 1.请简述处理方案? 2.怎样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4 2003年8月14日4:50下钻至井深5520.50m,接方钻杆划眼至5541米(当时井深5547m),5:30接单根后,开泵下放遇阻30T,上提挂卡30T,上下活动多次无效。甩单根接方钻杆开泵下放遇阻30T,上提挂卡30T,施加扭矩18圈下压80T未解卡,钻具卡死,钻头位置5530.26m,钻具原悬180T。经多次上提钻具计算卡点均在4400m 左右。起钻前泥浆性能:密度1.45g/cm3,粘度66s,塑粘39,屈服值14,初切/终切=3/10,API=6.5/0.5,HTHP=18/1.5,固相含量=19,

PH=8,CL-=22266,Ca++=1481。 问题:分析卡钻类型和处理方法? 案例5 99年5月10日16:45用6″S226钻头钻进至4227.81米,上提至4225米倒泵,16:47开泵,泵压20兆帕正常,启动转盘不动,上提至200吨,下压至100吨,多次活动无效卡死。钻具结构:6″钻头+330*310+4-3/4″DC*17+3-1/2″WDP*15+3-1/2″DP*172+311*410+5″DP。 问题1、分析卡钻类型? 2、简述处理方案? 案例6 一、事故类型:卡钻。 二、事故发生经过: 95年8月3日钻至井深5379.30米地质循环,从1:00~1:30溢流12.4方,至2:35注入1.85泥浆34.6方和1.70的泥浆13方,于2:40井涌~2:43关井,立压为零,套压4Mpa,用1.68的泥浆节流循环33方(无重浆)~9:00立压由0升至2Mpa又降为0Mpa,套压由4Mpa升至6Mpa,开井强行起钻至4854.22米,井涌停止,遇卡(原悬重140吨),上下活动260~50吨,开泵19Mpa不通,停泵立压9Mpa钻具卡死。 问题1、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2、简述处理事故的方案? 3、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7

钻井安全论文-钻井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钻井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一、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失去尊严,人活着便无意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一个不按科学规程作为的人,就是不自尊,没有尊严。无知的冒险,无谋的英勇,无常识的松懈、倦怠、大大咧咧,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将导致人间悲剧。因此,安全是幸福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作为我们钻井工人来说,安全生产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课题,也是石油工业的主题,同时也是企业赖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钻井事故案例分析 近年来,钻井事故层出不群,造成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甚至导致全井报废。由于受到地质条件、装备能力、技术水平、管理规范、施工经验以及现场作业者熟练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延缓勘探、开发的进程。钻井作业是一个具有动态性、随机性、模糊性、相关性、环境依托性等特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所以,在钻井作业中的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钻井工程事故就要引入现代应用数学,建立适合钻井作业特点的安全评价模型,进行科学、系统地安全评价。当前钻井安全作业急需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也是石油工业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因此,安全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作为一名安全监督员,需要对钻井作业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 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要找油气等资源,才能钻井。由于

地下各类地层的成因不同,钻井时可能会遇到井下地层、压力、温度的各种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地下信息,往往在钻井时尚未掌握,这样,在钻到复杂地层时,就可能发生钻井事故,这是发生钻井事故的客观因素。一个有经验的钻井人员,应能及时识别钻井事故的征兆,准确地判断事故的类别,才能正确果断地采取措施处理,防范事故的发生或避免事故的扩大和恶化,尽可能的挽回经济损失。否则,钻遇复杂情况时,如果没有经验,不能及时地识别事故、也不能准确地判断与正确地处理,就会使井下情况更复杂,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形成恶性事故。 最近发生的“3.4”、“3.9”、“5.7”事故,最为严重的是:17—57井井场5月7日14:50,工程二班安装好钻台铺台及栏杆,进行钻台上一些辅助作业。工程一班开始安装第一节井架;因第一节井架上放有钻台梯子和井架附件,大班司钻尚林指挥新康公司甘M24485吊车司机王文刚将钻台梯子吊离井架并准备安装至钻台前侧(因钻台前方有阻挡物,只能挂梯子上部两侧吊耳进行安装),后发现此梯子是偏房位置后侧的钻台梯子。便将梯子吊至偏房位置后侧进行安装,当梯子靠近耳板时,钻台上的工程二班司钻王小军发现梯子销耳不能放入,便指挥将梯子放下担在钻台面边沿,大班司钻尚林指挥下放吊钩,工程一班井架工杨继刚从场地上登上梯子将绳套时拉下,尚林和杨继刚分别将绳套挂在梯子下部的两个字吊耳上;此时梯子上部左边吊耳处绳套脱落,王小军从钻台面沿梯子下去将脱落的绳套拉起挂在左边吊耳处。害怕绳套再次脱落,王小军一手抓绳套、一手扶栏杆。此时吊装指挥尚林指挥吊车起吊拉紧绳套。15:00吊车在上提过程中,

胜利油田渤海钻井二公司“5·4”死亡事故通报

胜利油田HSE委员会文件 胜油HSE发[2010]23号 关于渤海钻井二公司“5.4”死亡事故的 通报 管理局、分公司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2010年5月4日,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二公司40512钻井队在甩钻杆作业过程中,发生钻杆倾倒,导致一名劳务派遣工死亡。 一、事故经过 2010年5月4日,渤海钻井二公司40512SL钻井队在陈373-平41井进行完井前甩钻杆(31/2〞)作业。19:30,工程二班接班。21:40,当甩至第32柱上单根时,胜利劳务公司劳务派遣工张旭东(男,25岁,外钳工)用提升吊带系住小鼠洞内钻杆,副司钻刘兴波操作气动绞车起吊。张旭东在推滑钻杆移向坡道过程中,钻杆下端(公扣)顶到坡道边缘上,拴系钻杆上端(母扣)的提升吊带脱开,钻杆倾倒后将

张旭东打倒,安全帽打飞,张旭东头部碰到钻台上,立即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经事故调查组初步分析认定,发生事故的原因如下: 1、钻杆提升吊带拴系位臵不正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外钳工张旭东没有完全将钻杆提升吊带拴系在钻杆本体上,便指挥起吊,致使钻杆起吊后推滑过程中吊带脱落,钻杆倾倒。 2、起吊过程中观察不够,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起吊作业过程,副司钻刘兴波没有观察到钻杆提升吊带拴系位臵不正确、容易脱落的隐患,便进行起吊;甩钻杆作业时,副司钻刘兴波与外钳工张旭东配合不当,没有采取有效的紧急避险措施。 3、施工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钻台大门坡道上部边缘开裂,致使钻杆下滑时受卡,加上钻杆提升吊带拴系不牢固,引起钻杆倾倒。 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劳务派遣工生产安全事故,也是一起典型的新员工违章作业责任事故。外钳工张旭东是今年3月3日新上岗的油田劳务派遣工,工作时间仅两个月,就在事故中失去生命。事故的发生给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油田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一)

实用文档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 二OO七年一月

目录 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 二、××井油管落井事故 三、××井钻杆落井事故 四、××井通井规卡钻事故 五、××井测井电缆卡钻事故 六、××井分注管串错下事故 七、××井压裂卡钻事故 八、××井解除抽子卡油管落井事故 九、××井油管爆炸事故

前言 在历年的井下作业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同类型的质量事故,给单位整体效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剖析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案例》搜集整理了近三十年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今后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减少或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处井下作业的竟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紧密结合井下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二是每个事例都具有独立性、代表性;三是对今后井下作业过程中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 <一>静态资料 完井日期:2003年9月27日、人工井底:1926.10m、套补距:2.5m、套管外径:Φ139.7mm、内径:Φ124.26mm、套管深度1939.90m、水泥返高22.0m。压裂层位长4+5,油层段:1818—1824.8m 1824.8—1829.9m ,射孔段:1821.0—1825.0m,采用SYD-102-127弹射孔,孔密32孔/米。 ××井分求管串遇卡前后示意图 分求示意图遇卡后示意图

<二>事故过程 分求管串卡钻 2003年11月26日压裂长61层后下入分求钻具,结构为母堵+油管1根+Y211-114轨封1个+变径接头+ф62mm花管1个+油管191根至井口。母堵深度1840.64m,轨封1830.86m,花管深1829.10m。抽汲过程中发现液面突然降低,直至无液面,2003年11月28日,活动管串,起出油管12根,上提第13根管串遇卡,活动解卡,负荷200-250-300-350-400-450KN未解卡,采用水泥车正、反循环洗井均未畅通,泵压范围18-25MPa。后经倒扣、套铣等方法处理,打捞完发现花管中有抽汲抽子1个和1个抽子上接头。 <三>事故原因分析: 1、当解封后下层液体随着压力的释放会携带地层吐出的砂很快随井筒上升,并上升至封隔器以上,随着起钻具工作的进行,砂子又会逐渐下沉聚集,当聚集到一定量时环空砂粒沉积于封隔器上部导致卡钻。 2、抽汲过程中对抽子未勤检查,长时间使用造成抽子本体脱扣而落井。 3、解卡时正反洗井均不畅通且泵压高,原因是花管内落有抽汲抽子及上接头。 4、压裂后裂缝未完全闭合,反洗井起到诱喷作用使地层吐砂。 <四>预防措施: 1、对于分求钻具,为防止井筒中砂子上返,可在起钻具前,即解封以前,向油管内及环空中灌注活性水至井口,用以平衡地层压力,达到防止砂子上返造成卡钻事故的发生; 2、分层求产时(求上层),轨封位置尽量靠近射孔段下沿,使轨封上面减少沉砂口袋。 3、抽完,进行反洗井工序。 4、上起抽汲钻时应该慢提。 二、××井油管落井事故 <一>油井静态资料 完井日期:2003年11月22日、井深:1989.0m、人工井底:1964.0m、水泥返高:246.9m、套管内径:Φ124.26mm、套管下深:1985.93m、套补距:2.80m,最大井斜:19.0度,层位:延9,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 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记者胡增春) 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 ——做一点宣传之四 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

井下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一

井下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一 一、修井原因 某井在小修作业时,提完抽油杆,上提原井泵管时卡,大力解卡60×9.8KN,未开,倒扣,提出油管,现上大修,打捞解卡,捞出井内遇卡管柱,井内鱼顶为φ114.3mm油管接箍,鱼顶深1147.14m,套管为φ177.8mm,TBS防砂管悬挂器位置为1694.0m。 二、修井简况 (一)在摸清鱼顶情况后,下φ102滑块捞予进行打捞,打捞深度为1147.14m捞获,活动解卡70吨,断、提钻具捞出φ114.3mm平式油管59根,本体断,下φ114—138母锥至1668.16m,造扣打捞未获。 (二)经分析、怀疑套管变形,下φ152mm铅模至1668.16m 处打印,提出铅模进行核实铅模最小外径为137mm,最大外径152mm。 (三)下φ135套管整形器至1668.16m,爆炸整形3次,下φ154×1.50m通井规,通井至1669.81m,下φ152mm铅模打印深1670.55m,提出铅模进行核实,铅模最小外径为140mm,最大外径152mm,下套管整形器至1669.81m处进行爆炸整形2次,下φ154×1.50m通井规,通井至1674.95m。下φ152mm铅模至1674.95m处打印,印痕为不规则管的印痕。经分析,确定为φ114.3mm,平式管本体。

(四)经研究分析,这次卡管原因为套管变形,不是砂卡,下φ102×1.5m双滑块捞予至1674.95m,捞获、捞出φ114.3mm 平式管半根+φ57泵+488.9mm油管1根+488.9mm油管接箍,将井内全部落鱼、捞出,下φ154mm×1.50m通井规、通井至1694.0m。 三、修井效果原因分析及下步措施建议 (一)本次大修按施工要求,捞出井内全部被卡管柱,并对套管进行整形,成功完成大修作业。 (二)通过对本次大修总结发现,要顺利完成大修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点: 1.首先摸清鱼顶情况及鱼顶在井内的状态,不能盲目下打捞工具; 2.对井内管柱结构及数据必须清楚,如下母锥进行造扣打捞时,提前遇阻,怀疑为套管变形,进行打印,证实为套管变形,减少施工同期及作业成本。 3.摸清井的地质情况,发现此井不出砂,再根据管柱数据的核实,证实此管柱不能出现砂卡现象,最后下双滑块捞予,进行直接打捞,捞出井内全部落鱼,成功完成大修任务。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考题及答案答案附后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第 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2. 00 分)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 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 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 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铁矿应急救援预案。 截至11月27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达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回填的采空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壁的荆笆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井筒木质护架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 — 2008), A铁矿盲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 E. E类火灾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发生 的井喷事故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1.基本情况 泌114井是河南油田安棚区块的一口预探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大倪岗组郝岗村,设计井深3100m,实际井深3100.59m,井口安装∏∏M 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885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84年11月23日一开,表层设计井深202m,表层套管下深191.88m,11月28日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二开使用φ216mm钻头钻进,于1985年2月6日钻至井深3100.59m,(设计钻井液密度>1.15g/cm3),实际钻井液密度1.17g/cm3,粘度 36s。2月10日完井电测。2月12日地质研究决定下φ140mm油层套管2810m。因连降大雪,道路不通,无法将油层套管送往井队,井队停钻等套管。从12日至19日8天中,井口处于空井状态,未通一次井。19日19:00下入一柱钻铤后发现溢流,但仍未引起井队干部重视,未采取任何措施并继续下钻,由于气温骤降,且柴油机和钻台设备一直未运转,气管线和水管线冻结,20日烤冻结管线,管线解冻后,直到21日15:00才开始下钻,此时发生井涌,井队强下一柱φ127mm钻杆,18:50发生井喷,喷高7~8m,19:40井队关封井器,控制住了井口。配制了密度为

1.29g/cm3加重钻井液60m3,按司钻法压井,压井成功后,恢复正常作业。 3.事故原因分析 ⑴空井时间长,井内压力失衡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空井达8天时间,未通一次井,井内钻井液被严重气侵,井内钻井液平均密度下降,液柱压力降低,不能平衡地层压力,未按程序用重浆循环排出溢流。 ⑵防冻保温等技术措施不到位,是造成井喷的重要原因。空井达8天,且由于管线冻结,未及时下钻贻误了战机。 ⑶井控意识缺乏,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对井控工作认识不够,是造成井喷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4.事故教训 ⑴空井时间不能太长,要及时通井,并循环排除井内油气,发现有油气侵,按程序用重浆循环排出溢流。 ⑵加强井队井控意识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尤其要加强坐岗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钻井事故案例

案例介绍 3.8.2.1钻井作业事故案例 1)1994年,某公司曾发生一起2名井架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是两人将安全带尾绳挂在天车平台的同一处栏杆上,因1人不慎坠落,拉断栏杆,使另一人随之一起坠落。 2)1984年10月14日,某公司6030队在文13-87井作业,当下钻到第69根柱时,因没挂水刹车,刹把调的位置过低,车没刹住,抢低速无效造成大顿钻,游车到向大门前,大钩倒向锚头轴,外钳学徒工躲闪不及,被大钩挤在锚头轴罩上,腹部内出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主要原因:违章操作。 3)1987年某钻井队准备起钻电测,为改善泥浆性能,决定在泥浆中混入原油,混油前没有计算油量,不考虑混油速度,不相应地加入加重剂,而是边循环边混油,导致井内泥浆比重下降,引起井涌,井场一片混乱。在开防喷器阀门时,管线憋坏,一工人被打死。继而井下喷出物撞击底座引起火灾,12分钟井架即被烧塌,进而烧毁全部设备,19天后才得以灭火。 4)1997年某油田在钻井取心时未按规定安装防喷器,也没有按照地层情况修改施工方案,没有储备足够的泥浆加重材料;在冒险割方钻杆时引起火灾,造成严重井喷失控事故,井喷持续8天121小时,导致井眼报废。直接经济损失877万元。 5)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243人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事故损失和影响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实属罕见。 6)1987年8月25日,某公司32505队在胡12-15井施工,代副司钻(井架工)操作刹把起钻卸第六根钻杆,上提立柱时,严重跳扣,大车在游车轮处跳槽,但未引起操作者和当班工人的注意,没检查就下放空游车,继续起钻。当第七柱上单根出转盘面近三米时,大绳突然被拉断,钻具和游动系统急剧下落。井口处顶外钳的副司钻跑脱,顶内钳的张某在躲闪时摔倒,头部磕在外钻杆盒角铁上致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主要原因:对工作现场缺乏检查,违章作业。 3.8.2.2其他事故案例 1)1982年5月7日,某搬安大队安排5名员工安装钻井队水管线,在将一根21/2〞,长15.7米的水管吊至3米的高空时,突然外径为ф20毫米的旧棕绳断裂,水管坠落在

(风险管理)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一、北海石油平台爆炸事故 1988年7月6日,Piper Alpha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平台在北海发生大爆炸。当时平台上共有229人,最终167人死亡,62人受伤,保险理赔高达13亿英镑。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石油灾难。 由于派珀·阿尔法钻井平台上的机械技术先进,几乎不存在漏油的可能,最先起火的区域装有耐火性极好的防火板。专家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惊讶地发现:事故起因源于一个接一个的小小疏忽。 一个已拆下安全阀的泵被当作备用泵起动,液化石油气从堵板处泄漏,引起爆炸。这只是一次小型爆炸,平台上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可以隔离大火。 但是,能够承受住高温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却不能经住爆炸的冲击力,碎片撞断了一根天然气管道,引发了第二次爆炸,大火的高温熔断了输送管道,导致原油泄露。 燃烧的原油淌进网格式潜水平台,本来事故到此可以缩小,着火的原油由此流进大海。却不料工作人员觉得网格平台硌脚,在上面大面积铺设了一层厚厚的脚垫,漏下的原油堆积在脚垫上,着火的原油不能流进大海,上窜的火苗炙烤另一根高压天然气输出管,引起更大的爆炸和火势,灭顶之灾发生了。

那么,最开始的问题泵是如何被当作安全泵起动的呢?原来发生事故当晚,问题泵已拆下安全阀,办理了出口管道安全阀工作票。但这张安全阀工作票是放在柜子中的,当班的人员只找到泵体维修票,并不知道安全阀已拆,于是下令起动了问题泵。 最终的原因不是科技故障,而是简单的一纸文书!许可证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悲剧。如果把维修单据放在一起,问题泵就不会起动爆炸;如果防火墙能挡住爆炸,原油就不会泄露;如果原油泄漏时没有被脚垫阻挡起火,高压管道就不会爆炸。悲剧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有一个环节不成立,灾难就不会发生。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

一、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 案例1.双观21井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双观21井是河南油田双江区块的一口观察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江河村,设计井深2550m,实际井深2468.25m,井别为直井,井口未安装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135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79年7月23日18:40一开,表层设计下深80m,实际表层套管下深74.11m。7月27日0:05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1979年10月17日0:00钻至井深2449.43m循环开始起钻,7:35起钻完,起钻时连续灌钻井液,7:35~14:00,换钻头后进行下钻作业,因钻头水眼堵塞,不能开泵,14:00~16:30处理憋泵,16:30~17:10起出钻杆4个立柱(钻头位置在井深2339.67m)。17:10~17:15开泵憋通水眼,17:15~17:45发现钻井液池液面上升,且有大量原油、气泡从井口外溢,当班司钻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全队职工奔赴井场抢险,当班司钻迅速将方钻杆提至转盘面以上,钻杆座在转盘上,用大钳钳头压在刹把上,进行刹车。17:55发生井喷,喷高3~4m,喷出物为原油、天然气和钻井液,当时东北风3~4级,司钻立即通知机房司机和司助紧急停车,司机立即停1#、2#、3#柴油机,在停运3#柴油机时,因柴油机空气滤清器吸入的天然气进入燃烧室引起飞车,随即发生爆炸着火。18:00大火蔓延到钻台、机房、钻井液池、1#、2#泵. 18:00~18:40先后有4台消防车和4台水泥车赶到井场参加灭火,19:30井场灭火结束。10月18日利用水泥车打入1.24~1.27g/cm3的加重钻井液184m3进行循环,没有发现溢流。22日换好各种设备,井下钻具被卡,10月27日,泡油活动解卡,使用1.15~1.20g/cm3的钻井液循环,恢复正常钻进,钻至井深2468.25m完钻。本

钻井事故报告

羊塔克5-3井卡钻事故报告 一.基本数据: 1.事故井深:4580.31米 2.井身结构:12 1/4"×4580.31+13 3/8"×510.09米 3.地层及岩性:上第三系吉迪克组,砂岩,泥岩 4.泥浆性能(当时): 密度1.48g/ cm3,粘度,60秒,氯根15500PPm, 5.井下落鱼:12 1/4" FS2563钻头+630*NC56(母)+8"NDC*1根+ 8"LDC*1根+12 1/4"F+8"LDC*3根鱼长45.79米 6.鱼顶位置:实探在443 7.5米 7.发生时间:2003年10月20日16:40 8.解除时间:2003年11月29日19:30 9.损失时间:962:50 10.工程报废进尺:330.31米 11、返工进尺:330.31米 12、返工井段:4250-4580.31米 二.发生经过: 2003年10月20日16:40钻进至4580.31m,转盘扭矩增大,上提钻具遇卡10吨,活动钻具,最大220吨,最小160吨(钻具原悬重170吨),转盘不能转动,活动无效,钻具卡死. 三.处理过程: 1.循环活动钻具:钻具卡死以后,循环Q:46L/S,P:20MPa,活动 钻具(160~220吨),循环过程中泵压逐渐上升,环空不畅通,

间断开泵循环,转动转盘,试图蹩通环空,泵压最大24MPa, 最小降至9MPa,泥浆出口密度1.49 g/cm3,粘度59秒,出口 排量逐渐减小,泵压24MPa压力不降.环空堵死. 2.溢流关井观察:环空堵死后,继续蹩压24MPa上下活动钻具, 转动转盘,试图蹩通环空, 期间泥浆出口间断返出,液面上 涨 2.5方,关环形防喷器,套压由0↗2.5MPa,立压24↘ 11MPa.正打压至立压14MPa,观察,立压14MPa↘8.5MPa↗ 24MPa,紧急关方钻杆下旋塞。关井观察,地面准备重泥浆 (密度1.91g/cm3泥浆70方)至21日3:00套压降至0MPa。3.开井求压:2003年10月21日11:30开井观察环空无外溢,灌泥浆 1.2方返出,继续观察环空无外溢.井口卸方钻杆接105MP a控制头,用700型压裂车打平衡压20MPa,开下旋塞,钻杆内压力25.5MPa(当时泥浆密度1.49g/cm3,折算地层压力系数2.05)。间断放压3次,压力25.5↘16↗24.5,共出泥浆0.2方,无气。连接地面压裂车至井口控制头管线,管线试压40MPa,试压合格,正打压30至60MPa,钻头水眼不通,放压至25MPa,关闭井口控制头。连接井口控制头至节流管汇管线,放立压25MPa↘0MPa,钻杆内无外溢,钻头水眼堵死,此时环空亦无外溢。 4.倒扣起钻:2003年10月22日19:25开井观察环空外溢,关环形防喷器,套压0↗2.6MPa.钻杆内无外溢.地面配泥浆(密度1.72g/cm3,80方),测卡车测卡点,深度990米,现场决定从卡点处倒开钻具,进行压井作业。在钻具紧扣过程中,钻具突然解卡,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 二OO七年一月

目录 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 二、××井油管落井事故 三、××井钻杆落井事故 四、××井通井规卡钻事故 五、××井测井电缆卡钻事故 六、××井分注管串错下事故 七、××井压裂卡钻事故 八、××井解除抽子卡油管落井事故 九、××井油管爆炸事故

前言 在历年的井下作业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同类型的质量事故,给单位整体效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剖析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案例》搜集整理了近三十年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今后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减少或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处井下作业的竟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紧密结合井下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二是每个事例都具有独立性、代表性;三是对今后井下作业过程中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 <一>静态资料 完井日期:2003年9月27日、人工井底:1926.10m、套补距:2.5m、套管外径:Φ139.7mm、内径:Φ124.26mm、套管深度1939.90m、水泥返高22.0m。压裂层位长4+5,油层段:1818—1824.8m 1824.8—1829.9m ,射孔段:1821.0—1825.0m,采用SYD-102-127弹射孔,孔密32孔/米。 ××井分求管串遇卡前后示意图 分求示意图遇卡后示意图 分求管串卡钻

安全事故案例--机械伤害事故

弧光短路起大火 26人入黄泉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1年11月22日,原皖北矿务局刘桥一矿,因低压侧接线端子的压接处紧固程度不够而产生电弧火花着火,燃及运输带和其他可燃物,致使井下作业人员26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人民法院对机电队工人孙某某、电管队副队长苏某某、机械化队队长周某某分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刘桥一矿掘进一区大班班前会上,机电队长布置孙某某当日下井65采区皮带机卷JD—25内齿轮绞车的80N开关,以待使用。该队副队长告知孙该开关有一相漏电。孙检修了80N开关,更换了该开关的零部件,但没有查明和排除故障的情况下,就让65采区变电所送电,孙按动按钮试车,由于检漏继电器未动作,导致开关短路,加之65采区下部变压所变压器未跳闸,短路电流冲击到变压器低压侧,因低压侧接线端子的压接处紧固程度不够而产生电弧火花,引起该处弧光短路,产生强大电流和高温,将低压侧绝缘瓷头炸碎,继而造成炸脱瓷头的低压侧接线柱接触变压器外壳,再次短路,使变压器油温和压力急骤上升、着火,燃及运输带和其他可燃物,形成猛烈火势,致使井下作业人员2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擅自撤掉井下变电所主管人员。1991年8月,被告人周某某擅自撤掉并下看管人员,机电科领导得知后,要求周重新派人看管,到事故发生时也没有派人看管。 2.违章作业。副队长告知孙某某80N开关有一相漏电,孙没有按照电工寻找漏电故障的规定(用摇表摇测的方法)进行检查、没有查明和排除故障,只是更换一下开关便让送电是导致弧光的主要原因。 3.苏某某违反停产检修计划,对65采区下部变电所没有检修,留下重大隐患。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党和政府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多。这些规章制度,都是根据煤矿的作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的。

石油钻井100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100例事故案例 案例1 刹把击中头部致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某年1月12日0:13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接单根作业,当班学习副司钻罗某操作刹把,上提方钻杆过程中将大方瓦带出,罗某即下放钻具,由于下放速度过快,猛压刹把,同时强挂低速离合器,刹把弹起击中罗某右面部太阳穴,罗倒地死亡。 二、事故原因: 1、罗某的安全意识差,操作刹把姿势违反SY5974-94《钻井作业安全规程》要求操作刹把时身体直立,距刹把0.3米的规定。 2、井队执行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司钻擅离岗位,学习副司钻操作刹把时未在场监护。 3、井队设备管理混乱,大方瓦未上锁销,绞车平衡梁中心销子磨损严重。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 1、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员工执行各项制度的自觉性。 2、严格执行《钻井作业安全规程》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3、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案例2 违章移动清洗机造成触电死亡 一、事故经过: 某年7月10:05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正常钻进时,当班外钳工黄某和张某一同在振动筛处搞卫生。黄某先将移动式水压清洗机从一号泥浆泵尾部的地面上拉至钻机水柜外的地面处,然后用水枪冲洗振动筛,张某用棉纱擦洗振动筛,并由钻工胡某在双联泵处负责开关电源及监护。黄某在冲洗设备过程中,为便于冲洗振动筛的各个部位,手握水枪,反复拉动高

压水管线以便移动水压清洗机,导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左橡胶轮掉落,胶轮外侧铁夹板正好压住移动式水压清洗机电源线(中型橡套移动电缆)。在清洗过程中,因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在工作运转中不停抖动,致使该滚轮外侧铁夹板外缘与电源线形成抖动切割状态,进而磨破电源线的防护层和绝缘层产生漏电,电源经过铁夹板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至高压水管线金属网传输至水枪,黄某被触电击倒。监护人胡某见状立即急跑到配电房关闭电源,黄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违章操作:使用过程中未停机移动水压清洗机,而用拉动高压水管线来移动水压清洗机。 2、使用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前未进行检查,未及时发现并整改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左滚轮铁夹板松动这一隐患。 3、清洗机未接地。 4、黄某的安全意识不强,未将移动式水压清洗机电源线整理盘绕在支架上,而散落在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周围。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 1、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得到严格执行。 3、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隐患。 4、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三违”行为。 案例3 下井架梯子时高处坠落 一、事故经过: 某年2月6:00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起下钻作业中,井架工李某被朱某替换后,李某在沿着未安装防坠落装置的竖梯下井架途中,因手脚配合不当,未抓稳梯子,摔在井架第一个中间平台面上,造成右手、左脚、

材料力学 案例分析

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引发的争论 1.主题词 水平冲击,脆性破坏,设计,质询,安全隐患 2.事件背景 2007年6月15日,清晨5时多,广州九江大桥现场。在漫天迷雾中一艘运沙船偏离了航道,驶向非通航的引桥。瞬间,运沙船剧烈地撞向九江大桥桥墩,随着一声巨响,桥上的灯全灭了,紧接着又一声巨响,靠南海九江这边的桥面首先断了下去,直接砸向了运沙船。10余秒种后,随着一声巨响,另一侧的桥面也断裂倾斜到江中。在撞桥前,运沙船上的高音喇叭还在喊,“危险,紧急逃生……”然而,就在撞上的一瞬间,尽管运沙船做了紧急避让,向旁偏了一下,却仍然在水流的作用下将桥墩铲断…… 事故直接导致200米桥面坍塌,桥面上有4辆汽车坠入江中,7名司乘人员和2名巡桥工人失踪。运沙船上的10多人落水后逃生,其中2人受伤。 专家对事故进行的技术评估尚未完成,但广东省交通主管部门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说,可以肯定这是一次意外事故,肇事船只未遵守航行标准,驶入非主航道造成事故发生。 九江大桥是一座斜拉桥结构的桥梁,主桥由两孔高160米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组成,按照设计标准通航能力为3000吨。该运沙船载重为2800多吨,船体自重1000多吨,但是水流湍急,船顺流速度超过每秒3米,其撞击力超过1000吨,而桥墩的水平防撞能力只有300吨,因此造成了事故。 图1 九江大桥事故现场 3.媒体报道中提出的疑问和质询

事故发生后,媒体在报道事件的同时,也纷纷刊登出评论,并针对事故原因和背后的问题提出一些疑问和质询。 大连晚报6月18日刊登了一篇新闻品评,题为“九江大桥为何如此不堪一击”。针对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关于“考虑到非通航孔被撞的可能性不大,其防撞力相对较低”的说法,评论指出,可能性不大并非没有可能,俗话还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按照常识,引桥的绝大部分应该是在地面上的,引桥一旦入水其桥墩和主桥墩的防撞力就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水面不同于路面,可以设置护栏和障碍。根据实际情况,运沙船能够驶向引桥桥墩,说明也是能够航行的。大桥两侧像这样的桥墩还有很多,那就是说只要船只撞上任何一个这样的桥墩都可能发生同样的悲剧。一个永久工程却人为地留下这么多“万一”,这能是正常的吗?长江上这样的桥梁不计其数,如果这些桥梁都存在这些薄弱环节,我们的大桥和水运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同时,既然这些引桥桥墩怕撞,有危险,又不在主航道上,相关部门应该在那里设置提醒和预警装置,特别是在夜晚和雾天提醒来往船只。但这艘运沙船却都没有看到这些,等到驾驶者看清楚自己的船偏离了航道并已接近桥墩,根本已经来不及躲闪了。由此可见,这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还是人祸,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为这样设计施工出来的桥梁和安全意识的缺乏,已经早早为这样的事故埋下了伏笔。 4.问题与议题 (1)九江大桥坍塌是一起与设计施工无关的纯意外事故,还是反映了大桥设计施工维护使用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试举例说明结构的脆性破坏与延性破坏的区别? (3)试提出提高桥墩安全性的概念性措施 5.参考答案 (1)观点一:出现如此事故,不必大惊小怪 根据材料力学的动荷理论,船体对桥墩的水平撞击力与船速和整个船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尽管肇事船吨位不太大,但船体自重再加上超载装运的沙子,总重约达4000吨,即使按照静载方式作用,也已经超过了该桥墩3000吨的设计防撞能力,更何况顺流而下的船速超过了每秒3米,由此产生的冲击动荷效应会远大于其静载效应。由此看来,运沙船水平冲击作用造成桥墩被铲断,桥面垮塌的后果是不足奇怪的,如果说桥在如此大的冲击力作用下仍然安然无恙,那倒是应该感到奇怪的了。 此外,引桥桥墩处于非主航道,按规定是不允许船只通行的。因此,没有必要把这样的桥墩修成与主桥桥墩具有相同的承载力。这好比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意外地撞上护栏,肯定会造成严重事故。如果护栏被设计得相当坚固,以致不会轻易被撞坏可能没有现实意义,经济上也不合算。出现类似的事故当然是悲剧,但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监督司机不违章,正常地安全行驶上,而不应只盯住护栏设计得结实与否。 公共安全受新闻媒体关注和监督是必要的,但提出问题应当有科学依据。 观点二:事出是偶然,灾难是必然 目前看来,虽然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运沙船驶入错误的航道,并且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持正确的航向和速度,但发生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也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