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期末复习.(1)

统计学期末复习.(1)

统计学期末复习.(1)
统计学期末复习.(1)

1、甲、乙两人轮流投篮,每人每次投一球,约定甲先投且先投中者获胜,一直到有人获胜或每人都已投球3次时投篮结束。设甲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1/2,乙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2/3,且各次投篮互不影响。

(1) 求甲获胜的概率;

(2) 求投篮结束时甲的投篮次数X的分布列。2

响。

3、从全校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100名学生,对统计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平均分数为80分,样本标准差10分。根据上述资料:

(1)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校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2)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检查?

4、某地区的电视台委托调查公司估计地区居民平均每日看电视的时间。调查公司随机抽取了200名居民进行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3小时。如果已知总体的标准差1小时。求:该地区居民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度95%)

(Z

0.05/2=1.96, Z

0.5/2

=0.67, Z

0.95/2

=0.062)

5、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进行质量检测,一等品56件。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这批产品一等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95.45%(t=2)的把握程度对该批产品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

6、设随机变量 是取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

本,已知统计量 服从分布 ,求a 和 b 。

7、设125,,...,X X X 是取自正态总体2

(0,)N σ的一个样本,试证:

(1)

当k =时

,

(3);X X k

t + ;

(2) 当

32

k =

时2()(1,3);

X X k F +

8、在总体2(52,6.3)N 中随机地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求样本均值X 落在50.8与53.8之间的概率。

9、在总体~(5,16)X N 中随机地抽取一个容量为 36 的样本,则均值X 落在4与6之间的概率 = 。

10、设127,,...,X X X 为总体2

~(0,0.5)X N 的一个样本,则7

21(4)i i P X =>=∑ 。

11、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 )。 12、t 0.025 (20)=a,则 t 0.975 (20)= ( )。

13、某地对10000户家庭进行年收入调查,抽取5%的家庭作为样本。经抽查统计,每户平均年收入30000元,其年收入的标准差为900元。家庭年收入的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约( )。

),9,0(~N X 1021,,,X X X 10

987652

4

232221X X X X X X X X X X a F ++++++++=),4(b F

1.某企业集团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第三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求表中各值。

3.某商场历年销售额资料如下,填表格,保留两位小数。

单位:万元

4.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求表中各值。

5.

某企业2008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 计算该企业2008年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6.某企业2013年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00元,计划规定2014年成本降低4%,实际降低5%,试计算:(1)A 产品2014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2)A 产品2014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

7.某农产品在甲、乙两市场成交额与成交量如下: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

8.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9.设某企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试对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讨论。

10.某公司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11.某厂生产情况如下:

请根据资料计算该厂的产量总指数和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12.某企业2014年某产品的单位成本为300元,计划规定2015年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4%,试计算:(1)某产品2015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2)某产品2015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1. 下面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对某厂连续生产的奶粉质量进行抽查

B. 山东省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取部分耕地地块进行土壤污染调查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3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2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 330

B. 660

C. 285

D. 340

3. 对一批奶粉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4. 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平均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时点数列

D.相对数时间序列

5. 某造纸厂2007年的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13%,生产总费用增加了12%,则该

厂2006年产品单位成本()。

A. 减少了0.88%

B. 减少了5.15%

C. 增加了12.9%

D. 增加了1.75%

6. 受人们主观认识影响较大的调查方式是()。

A. 抽样调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全面调查

7.组中值是()。

A.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

B. 一个组的最小值

C.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D. 一个组的最大值

8. 我国国有资产是非国有资产的5倍,这一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9.某企业2009年末甲商品库存量为20万件,这是()。

A.时点指标 B.劳动量指标 C.价值指标 D.时期指标10.对统计分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11.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A.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代表性越大

B.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C.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D.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12.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33.3% B.101.4% C.101.6% D.98.4%

13.众数是()。

A.出现次数最少的次数 B.出现次数最少的标志值

C.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D.出现次数最多的频数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6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14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 .150

B .160

C .170

D .180 15.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11

01

p q p q

∑说明了( )。

A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16. 在总量指标中,指标数值同时间长短直接相关的是(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相对指标 17. 公式

的经济意义为( )。

A. 反映价格综合变动的绝对额

B. 反映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绝对额

C. 反映由于价格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

D. 反映由于销售量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 18. 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9. 某企业的产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2001—2005年间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5%6.58

B.5%6.158

C.6%6.58

D.6

%6.158

20. 下列变异指标中,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是(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

21.在总体2000个灯泡中,抽取20个灯泡进行调查,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推断总体特征 B 、样本个数是20 C 、这20个灯泡构成了一个样本 D 、样本容量是20个 2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不同,可分为( )。

A 、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B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 、标志总量和实物总量

23.普查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状况,要求将调查单位的资料在2000年11月10日前登记完成,则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A.2000年10月31日24时 B.2000年11月10日零时

C.2000年11月9日24时 D.2000年11月1日24时

24.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A、众数和中位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25.标志变异指标是指()。

A、标志值的变异

B、标志值的变异范围

C、标志值的大小

D、标志值的分配6. 以

26. “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 D.数量指标

27. 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5.5% B.5% C.115.5% D.15.5%

28.一个企业为总体,该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全年工资总额5000万元,则()。

A. 4000人是总体标志总量,5000万元是总体单位总量

B. 4000人是总体单位总量,5000万元也是总体单位总量

C. 4000人是总体标志总量,5000万元也是总体标志总量

D. 4000人是总体单位总量,5000万元是总体标志总量

29.下列指数哪个是数量指标指数()。

A、商品物价指数

B、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平均工资指数

D、销售量指数30.拉氏数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

A. 基期的质量指标

B.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 基期的数量指标

D.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31.编制时间数列时,要求动态数列的每个指标具有()。

A、一致性

B、连续性

C、可比性

D、间隔性

32. 帕氏质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

A. 基期的质量指标

B.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 基期的数量指标

D.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33.若开口组的下限是2000,相邻组的组距为500,则该组的组中值为()。

A、2100

B、2200

C、2250

D、2500

34.在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中的式表示()。

A. 综合指数

B. 结构影响指数

C. 可变构成指数

D. 固定构成指数

35.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10%,产量增长10%,则生产总费用()。

A. 增加

B. 减少

C. 没有变化

D. 无法判断

3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37. 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10%,商品销售量增长10%,则商品价格()。

A. 增长20%

B. 增长10%

C. 增长1%

D. 不增不减

38. 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 报告期水平

B. 基期水平

C. 实际水平

D. 计划水平

39. 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

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 该市商业企业每一名职工

40.某企业上年度某产品单位成本为250元,本年度计划降低4%,实际降低5%,成本降低计

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A、1%

B、1.04%

C、98.96%

D、25%

二、选择题(多选)

1.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A. 2010年11月2日1时出生的婴儿

B. 2010年10月30日6时出生的婴儿

C. 2010年10月30日14时死亡的人

D. 201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 2010年10月29日出生,11月1日3时死亡的婴儿

2.下列各项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企业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月收入分组

3. 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 相等

B. 不等

C. 重叠

D. 间断

4. 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质量统计指标的有()。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 C.商品库存量 D.产品产量

5.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平衡作用

B. 权数作用

C. 稳定作用

D. 同度量作用

6. 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分为()。

A. 全距

B. 标准差

C. 平均差

D. 标准差系数

E. 平均指标7.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旅客周转量 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C.历年商品销售量D.历年牲畜存栏数 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8.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 C.商品库存量 D.产品产量

9. 一个超市一定时期的商品销售额属于()。

A. 数量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时期指标

E. 时点指标

10. 以下几种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 国内生产总值

B. 钢材年产量

C. 生产能力利用率

D. 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

1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1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 B.众数法 C.中位数法

D.调和平均法 E.几何平均法

13.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中包括的指数有()。

A. 可变组成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 结构影响指数

D. 算术平均指数

E. 调和平均指数

14.要调查一个地区学校情况,每一个学校是()。

A. 重点单位

B. 调查单位

C. 调查对象

D. 总体单位

E. 填报单位

15.在相对指标中,分子指标与分母指标属于同一个总体的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16.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16. 时点指标是()。

A. 反映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状况的总量指标

B. 只能间断计数

C. 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D. 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E. 可以连续计数

17. 分组标志按其表现有()。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属性标志

D. 不变标志

E. 可变标志

18. 若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

1

1

1

q

p

q

p

表示的意义

是()。

A. 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C.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D. 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E.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19. 综合指数是()。

A. 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B. 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C. 可变形为平均指数

D. 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E. 一切现象的动态相对数 20.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

A. 时期长短应相等

B. 总体范围应一致

C. 指标要有可比性

D.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E. 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应一致 21. 帕氏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 )

A

∑∑1

011q

p q p B

∑∑0

1q

p q p C

∑∑0

11q

p q p D

∑∑0

10q

p q p E

∑∑0

11

1q

p q p

22.在重复抽样中( )。

A .每个单位在每次抽样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概率

B .每个单位都有可能在样本中出现n 次

C .每抽一次,总体单位减少一个

D .n 次抽样之间相互独立

E .可以形成

个可能样本

23.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A .统计报表

B .普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

E .典型调查 2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 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 是平均数还是成数

C. 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D.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大小

E. 以上答案都对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2. ( )总体变异程度越高,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 (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完成计划的情况越好。

4. (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个近似值。

5. ( )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

6. ()时点指标只能间断计数。

7.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8. ()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

9. ()质量指标指数是固定质量指标因素,观察数量指标因素的综合变动。

10. ()比较不同总体变异程度的高低,既可以用变异系数,也可以用标准差。

11.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12. ()抽样调查遵循随机性的原则。

13. ()结构相对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

14. ()传统统计调查方法都是直接调查第一手统计资料,网上调查可以搜集第二手统计资料。

15. ()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标准差,既适用于分组资料,也适用于未分

组资料。

16. ()已知销售量指数是100%,销售额指数是108%,则价格指数是8%。

17. ()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都不相等的组距数列。

18.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19. ()标准差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异指标。

20. ()调查单位同时又一定是填报单位。

21. ()将不识字人口数与全部人口数对比,就是文盲率指标。

22. ()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3. ()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

24. ()抽样调查利用全体中的一部分进行推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差。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这里给大家。篇一:统计学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最全面的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统计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大部分的中职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加上统计学这门功课在生活上比较少体现,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练习题 8.4 解:由题意知,μ=100,α=0.05,n=9<30,故选用t统计量。经计算得:x =99.9778,s=1.2122,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100 H1:μ≠100 t= s n = 1.21229 =?0.0549 当α= 0.05,自由度n-1= 8,查表得tα2(8)=2.3060,因为t< tα2,样本统计量落在接收域,所以接受原假设H0,即打包机正常工作。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5215=0.9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原假设H0。 8.7 解:由题意知,μ=225,α=0.05,n=16<30,故选用t统计量。 经计算得:x =241.5,s=98.7259,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225 H1:μ>225 t= s n = 98.725916 =0.6685 当α= 0.05,自由度n-1= 15,查表得tα(15)=2.1314,这是一个右单侧检验,因为t

即元件平均寿命没有显著大于225小时。 用P值检测,这是右单侧检验,故: P=1?0.743=0.2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H0。 8.9, 解:由题意得 σA2=632,σB2=572,x A=1070,x B=1020,n A=81,n B=64,故选用z统计量。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A?μB=0 H1: μA?μB≠0 Z=A B A B σA A +σB B = 632+572 =5 当α=0.05时,zα2=1.96,因为Z>zα2,所以拒绝原假设H0,,即A、B两厂生产的材料平均抗压强度不相同。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9999997=0.0000006,P值远远小于α,所以拒绝原假设H0, 8.13 解:建立假设为: H0: π1=π2 H1: π1≠π2 由题意得: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

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实践有一点遗憾,但同时对我未来的新工作也充满了期待。 刚到服务业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没底。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不知道服务业做哪些主要工作。但也正因为是这样,我也很确定自己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东西。刚进入服务业的时候,主任并没有马上让我们做一些复杂的工作,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我们在电脑上熟悉了有关文件的路径和数据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统计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应用统计设计是应用统计调查潜的的准备工作。(对) 2.应用统计应该遵守的原则有(ABCD ) A 真实性B准确性C时效性D经济性E实践性 3.调查对象——符合调查目的的、若干具有相同性质的调查单位组成的集合。 4.调查单位——统计调查登记的项目和标志资料的承担者 5.填报单位——负责向调查机关报送调查资料的单位。 6.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可以是同一单位,也可以是不同单位。(对) 7.应用统计调查的要求(ABCD)A 准确性B及时性C 系统性D 全面性E条件性 8.非抽样调查包括(ABCD) A普查B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 D 固定样本调查 E 分类调查 9.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是属于抽样调查(错) 10.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结果可以用于推断总体(错) 11.调查时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二是调查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 12.总体——统计对象的全体 13.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个体 14.样本——在总体中被抽取的部分总体单位 15.样本单位——组成样本的个体 16.样本框——可以选择作为样本的总体单位列出的名册或排序编号。 17.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样本单位数。 18.抽样比——样本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19.样本框可能与总体一致,也可能与总体不一致。(对) 20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都是在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来进行调查。(错) 21.非随机抽样调查选择调查样本调查者带有(A ). A较强的主观性B 较强的客观性 C 较强的灵活性D自由性 22.非抽样调查适用于(A) A 探索性研究B前沿性研究 C 事后研究 D 事前研究 23.非随机抽样调查(C) A、可以确定抽样误差 B 可以用数理方法估计误差 C 无法确定抽样误差D 能定量地推断总体 24.任意抽样是(B)A随机抽样B非随机抽样 C 典型抽样D 全面抽样 25.判断抽样是(C)A随机抽样B典型抽样C非随机抽样D 全面抽样 26.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 A 相同 B 都是随机抽样 C 是不同的抽样 D 是不同的类型 27.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 A可以用于推断总体 B 不可用于推断总体 C 可随意确定样本D 不可随意确定样本 28.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取的概率(A)A相等B不相等 C 较大 D 较小 29.纯随机抽样与任意抽样(B )A相同B不同C 整体抽样D 部分抽样 30.分层抽样层与层之间的差异(A)A大B小 C 不定 D 平均 31.分层抽样层的内部差异(B )A 大B小 C 不定 D 平均 32.整群抽样,群与群之间的差异(B)A 大B小 C 不定 D 平均 33.整群抽样,群的内部差异(A)A大B小 C 不定 D 平均 34.多阶段抽样就是分层抽样(错) 35.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A )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总结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

统计学基础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教学目的】 1.掌握相关系数的测定和性质 2.明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特点 3.建立回归直线方程,掌握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概念 2.相关系数计算 3.回归方程的建立和依此进行估计和预测 【教学难点】 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 2.相关系数的计算 3.回归系数的计算 4.估计标准误的计算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8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相关关系 一、相关关系的含义 宇宙中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这种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为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因其依存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关程度的差别。有些现象间存在着严格的数据依存关系,比如,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额量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等等,均具有显著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些关系可由数学中的函数关系来确切的描述,因而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完全相关关系。有些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则没有那么严格。当一种现象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另一种现象的数量却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比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就是如此。一般来说,身高越高,

体重越重,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关系,身高1.75米的人,对应的体重会有多个数值,因为影响体重的因素不只身高而已,它还会受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现象中大多存在这种非确定的相关关系。 在统计学中,这些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普遍存在的数量依存关系,都成为相关关系。在本章,我们主要介绍那些能用函数关系来描述的具有经济统计意义的相关关系。 二、相关关系的特点 1.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如果一个现象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则另一个现象也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在相互依存的两个变量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把其中的一个变量确定为自变量,把另一个对应变量确定为因变量。例如,把身高作为自变量,则体重就是因变量。 2.现象之间数量上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相关关系的全称是统计相关关系,它属于变量之间的一种不完全确定的关系。这意味着一个变量虽然受另一个(或一组)变量的影响,却并不由这一个(或一组)变量完全确定。例如,前面提到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三、相关关系的种类 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复杂,它们涉及的变动因素多少不同,作用方向不同,表现出来的形态也不同。相关关系大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正相关与负相关 按相关关系的方向分,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当两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时,即自变量x值增加(或减少),因变量y值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这样的关系就是正相关。如家庭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就属于正相关。如果两个因素(或变量)变动的方向相反,即自变量x值增大(或减小),因变量y值随之减小(或增大),则称为负相关。如商品流通费用率随商品经营的规模增大而逐渐降低就属于负相关。 (二)单相关与复相关 按自变量的多少分,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单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所研究的问题只涉及到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如职工的生活水平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就是单相关。复相关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若干个自变量与一个因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指数:广义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及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应不能直接想家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单位不做任何分类排队,而是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来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 季节分析的含义:是指某些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一年之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是指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1计算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1)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2)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贾俊平 统计学 总结

第一章导论 概念: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的分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文字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木数据进行推断总体特征。 数据: 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身高为175cm,190cm,200cm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总体比例(T)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样本标准差(s),样木比例(p)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1. 数据来源包括直接来源(一手数据)和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2. 抽样方式包括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 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使每个单位都 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 4. 5.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抽样误差并不是针对某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真是结果的差异而言,抽样误差描述 的是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计量层次 分类的 数据 顺序的数据 数值型数 据 按时间状况 截 面 的 数 据 时序的 数据 按收集方法 观察的数 据 实验的数 据

6.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计算机实训内容, 要求: 1.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3.数据排序 4.分类汇总-利用数据透视表 5.对比条形图 6.环形图 7.累计频数图 8.散点图 9.雷达图 等等 频数分布图两种方法: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数值型和顺序数据 数据-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统计学第八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用于测定两个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方法是(D )。 A、定性判断 B、相关表 C、相关图 D、相关系数 2、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系数是,因此(C)。 A、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C、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无法判断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最高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D )。 A、0≤r≤1 B、-1≤r≤0 C、r>0 D、-1≤r≤1 4、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C )。 A、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x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x值增大时y值随之减少,或x值减少时y值随之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5、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 B )。 A、复相关 B、单相关 C、曲线相关 D、直线相关 6、、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相关系数为(A )。 A、1 B、-1 C、0 D、无法计算 7、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的含义是( B )。 A、当x=0时,y的平均值

B 、当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数额 C 、当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额 D 、当y 变动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数额 8、常用的求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是( B )。 A 、相关系数法 B 、最小平方法 C 、误差绝对值最小法 D 、误差和最小法 9、下列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对应式中,错误的是( C ) A 、89.0,5.2170?-=-=r x y B 、94.0,8.35?-=--=r x y C 、78.0,5.036?-=+=r x y D 、98.0,9.25?=+-=r x y 10、已知变量x 与y 线性相关,x 与y 的协方差为-60,x 的方差为64,y 的方差为去100,则二者的相关系数的值为( B )。 A 、 B 、 C 、 D 、 11、已知变量x 与y 高度线性相关,x 与y 的协方差为-60,x 的方差为64,y 的方差为去100,则建立的y 依x 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 的值为( B )。 A 、 B 、 C 、 D 、 12、若相关系数为正值,则回归系数的值( B )。 A 、为负 B 、为正 C 、视a 的符号而定 D 、不能确定 13、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是说明( C )的指标。 A 、平均数代表性 B 、现象之间相关程度 C 、回归直线代表性 D 、抽样误差平均程度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本人于XX年11月5日至7日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学导论》精品课程培训,通过李勇教授详细的讲解该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老师,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课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大学教学工作在于“教书育人”,主旨在于育人,但仍需以教学作为前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李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必要性,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

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其次,恰当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如李教授所说,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不能取代老师的作用,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再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师引导学生讲;提问式;案例式;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教材与泛读扩充性资料相结合等等,以便能够更好的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 再次,尽量结合经济管理的实际,设置一些应用性问题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在不同章节设置一些应用问题,可以将时下学生关心的经济数据与概率统计的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假设检验问题时,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例,可以让学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于各行业对外贸易波动性的影响;又或者提出近期的物价、房地产等热门话题,让学生去预测政策变化对于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去区分Z检验与t检验的差别,均值检验和方差检验的区别。为此可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年

统计学答案第八章

统计学答案第八章. 三、选择题纤维的纤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1 根纤维的纤25.40。某天测得度的标准均值为1

度的均值=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x比是否有所变化,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 α=0.05,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A.H:μ=1.40,H:μ≠1.40 B. H:μ001≤1.40,H:μ>1.40 1C. H:μ<1.40,H:μ≥1.40 D. H:010μ≥1.40,H:μ<1.40 1 2 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A. H:π≤0.2,H:π>0.2 B. H:π001=0.2,H:π≠0.2 1C. H:π≥0.3,H:π<0.3 D. H:π001≥0.3,H:π<0.3 1 3 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8磅。随机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40抽 取.

32标准差为磅,则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A. H:μ≤8,

H:μ>8 B. H:μ≥001 8,H:μ<8 1C. H:μ≤7,H:μ>7 D. H:μ≥0107,H:μ<7 1 4 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5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6 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P11 1.3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通常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此统称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是用数值来表现,因此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②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则是在实验室中控制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③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P40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非概率抽样? 答:概率抽样的特点: ①抽样时是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②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③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 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高。 非概率抽样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的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同时也适合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如产品包装测试、广告测试等。 概率抽样适合调查的目标是用样本的调查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估计,并计算估计的误差,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P109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讲课稿

[标签:标题] 篇一: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几次的实验课,我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个人是理科出来的,对这种数理类的课程本来就很感兴趣,经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操作更加加深了我的兴趣。每次做实验后回来,我还会不定时再独立操作几次为了不忘记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加深我的记忆。根据记忆曲线的理论,学而时习之才能保证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以及掌握更久的掌握。就拿最近一次实验来说吧,我们做的是“平均发展速度”的问题,这是个比较容易的问题,但是放到软件上进行操作就会变得麻烦,书本上只是直接给我们列出了公式,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和意义我了解的还不够多,在做实验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问题。不奇怪的是这次试验好多人也都是不明白,操作不好,不像以前几次试验老师讲完我们就差不多掌握了,但是这次似乎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内容比较多又是一些没接触过的东西。我个人感觉最有挑战性也最有意思的就是编辑公式,这个东西必须认真听认真看,稍微走神就会什么都不知道,很显然刚开始我是遇到了麻烦。还好在老师的再次讲解下我终于大致明白了。回到寝室立马独自专研了好久,到现在才算没什么问题了。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 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最后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操作,老师总是最无私最和蔼的人,我一定努力学习,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 篇二:统计学实验报告与总结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参考答案:×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 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 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 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 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 8. 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 9. 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 10.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 11. 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 12. 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 13. 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 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 15.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 16. 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 17. 在直线回归方程Y=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参考答案:√ 18. 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γ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参考答案:× 19. 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 20.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B 2.某地区有15家生产同种产品的工厂,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工厂B.每一件产品 C.所有15家工厂D.每个工厂的产品 参考答案:B

统计学教学总结范文

统计学教学总结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 ___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 ___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___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