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课《我的居室》(2)

第2课《我的居室》(2)

第2课《我的居室》(2)
第2课《我的居室》(2)

主备人:吴雪冬备课组长签字: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教案泰山版

信息技术教案 (第二册) 莱州市大周家小学 — 第1课植物信息大搜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搜索引擎”,掌握借助“搜索引擎”搜索文字和图片等信息的方法,会使用“以图搜图”功能搜索不明事物的信息,懂得甄别信息。 2、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情境中,初步探索上网搜索文字和图片信息的方法,体验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便捷,体会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 3、通过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搜索需要的信息,培养用信息技术手段寻找网络信息的能力,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本课四格漫画体现的是认识校园植物的实际问题情境。通过思考如何了解身边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植物,提出上网搜索植物信

息的活动需求及任务内容。这样引入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 1、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掌握使用文字和图片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使用网络搜索信息,增强甄别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探究: 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白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搜索百合花的信息。 上网搜索信息离不开“搜索引擎”,很多网站都有“搜索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这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搜索引擎”搜索百合花的信息,让学生感受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便捷,并认识到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就能在网上找到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活动,也引领学生学会甄别信息。 2、查找不明植物的信息。 引导学生认识“搜索引擎”的“以图搜图”功能,掌握如何借助图片或照片搜索信息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学会更多的上网搜索信息的方法,体验上网搜索信息的便捷、高效。 教材围绕搜索校园中不认识的植物的信息设计活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也可以设计适合当地情境的其他活动,只要学生感兴趣即可,不要在内容上进行过多的限制。如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基础知识】 知识点1原始农业的发展 1.考古发现 (1)大约2019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____________进行管理。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________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________。 2.影响 (1)我国先民栽培的稻、粟和黍,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对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________作出的重要贡献。 3.原始农业的发展:经过2019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中逐渐增加,家猪的饲养也开始出现,这些都促进了人口的繁衍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年代:距今约________年。 2.地点:位于浙江________,________流域。 3.生产、生活状况: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建筑;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________;________是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农业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出土了中国最早的________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知识点3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半坡遗址距今约________年。 2.地点:在______________东部半坡村一带,__________流域。 3.生产、生活状况: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房屋;制作出精美的________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________;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________;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________;已经会从事简单的________、制衣。 【达标练习】 1.我国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小麦B.粟、水稻 C.水稻、玉米D.粟、小麦 2.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房屋的出现④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河姆渡人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干栏式建筑 B.建造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C.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D.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原始农业的人群 4.如果想体验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亲手制作彩陶B.饲养猪和狗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练习题(含答案)

《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2.生活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的国家() A.小麦和粟 B.粟和水稻 C.小麦和水稻 D.水稻和玉米 5.有一个班级在排演的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以下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 6.下列符合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A.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粟 C.种植水稻 D.制造彩陶 7.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种植建造的房屋和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生活习惯 B.地理与气候 C.生产生活能力所致 D.历史传统 8.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原始居民的家中做客,住在下面房子里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农耕时代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的描述,符合这两个居民农耕时代特征的是() A.开始时用铁制工具 B.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C.推广牛耕技术 D.开始青铜工具 10.穿越历史隧道,我们来到原始农耕时代,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是() A.培育两种粮食作物---稻和粟 B.使用了磨制石器收割庄稼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11.观察下列两幅图片,请回答: 图一图二 (1)图一和图二是两个原始居民的房屋,他们的房屋特点分别是?这两处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这两处原始居民的房屋的建造和什么因素有关? (3)图一和图二是我国两个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和解析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记录---信息技术 1、查找文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 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 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1、文件与文件名 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按不同类型存贮在不同的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小圆点分隔。不同类型文件的扩展名不同,所以扩展名也称类型名。例如: README.TXT和 PRINTERS.TXT是文本文件 CHORD.WAV和 CHIMES.WAV是声音文件 SETUP.BMP和 CLOUDS.BMP8是图像文件…… 在WINDOWS98中,不同类型的文件用图标表示,每个图标都对应一个文件名,双击文件图标,启动一个程序。 2、文件夹 文件夹代表文件的目录。文件夹包含文件和其他文件夹。文件夹也有名称,与文件的名称类似,每个文件夹都有对应的图标。 3、通过“我的电脑”查找文件

“我的电脑”窗口是一个标准的文件夹窗口,要查看某驱动器中的文件,只要双击该驱动器图标,然后再进一步打开文件夹查看。 4、资源管理器 WINGDOWS资源管理器与一般的文件夹窗口不同,窗口左边显示计算机的树状目录,通常被称为“目录树”。在窗口左侧可以很方便地观察每个磁盘及文件夹的内容。文件夹旁有加号,表示此文件夹可以展开;文件夹左侧有减号,说明该文件夹已经展开。所以单击窗口左侧文件夹旁的加号或减号可以展开或折叠文件夹。文件夹左侧没有加、减号的,表示此文件夹中不再含有文件夹。 5、使用“查找”程序 启动“查找”程序进入“查找”对话框,可以选择“名称和位置”、“修改日期”两个选项标签进行操作。输入名称后,选择查找的驱动器名称,点击“开始查找”按钮即可进行查找。 6、打开“资源管理器”,启动“查找”程序的几种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使用“开始”菜单; b.右击“开始”按钮; c.右击“我的电脑”图标; d.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右击某一驱动器。 7、学生操作练习

常用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第二节 常用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ommon drawing tools and their usage] 正确使用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是保证手工绘图质量和加快绘图速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有: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比例尺、曲线板、铅笔等。现将常用的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Drawing board, T-square and triangles] 图板是画图时铺放图纸的垫板。图板的左边是导向边。 丁字尺是画水平线的长尺。画图时,应使尺头紧靠图板左侧的导向边。水平线必须自左向右画,如图1-11a所示。 三角板除直接用来画直线外,也可配合丁字尺画铅垂线,三角板的直角边紧靠着丁字尺,自下而上画线,如图1-11b所示。三角板还可配合丁字尺画与水平线成15°倍角的斜线。如图1-11c所示。 (a) 自左向右画水平线 (b) 自下而上画铅垂线 (c) 画15°倍角的倾斜线 图1-11 用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画线 二、圆规和分规[Commpass and divider] 圆规是画圆及圆弧的工具,也可当作分规来量取长度和等分线段。使用前应先调整针脚,使针脚带阶梯的一端向下,并使针尖略长于铅芯,如图1-12a所示。画大圆时要接上加长杆,使圆规的两脚均垂直于纸面,如图1-12b所示。 分规是用来正确量取线段和分割线段的工具。为了度量尺寸准确,分规的两个针尖应调 (a) 铅芯脚和针脚高低的调整 (b) 针脚和铅芯脚都应垂直纸面 图1-12 圆规的用法

整得一样长,并使两针尖合拢时能成为一点。用分规分割线段时,将分规的两针尖调整到所需距离,然后,使分规两针尖沿线段交替做圆心顺序摆动行进,如图1-13所示。 三、比例尺[Scale ruler] 比例尺仅用于量取不同比例的尺寸。绘图时,不必计算,按所需要的比例,在比例尺上直接量取长度来画图。其使用方法如图1-14所示。 图1-13用分规等分线段 图1-14比例尺及其用法 四、曲线板[Irregular curve ruler] 曲线板用来描绘各种非圆曲线。用曲线板描绘曲线时,首先要把求出的各点徒手轻轻地勾描出来,然后根据曲线的曲率变化,选择曲线板上合适部分,至少吻合3~4点,如图1-15所示,前一段重复前次所描,中间一段是本次描,后一段留待下次描。依次类推。 五、铅笔[Pencil] 铅笔用于绘图线及写字。铅笔铅芯有软硬之分,“B”表示软铅,“H”表示硬铅,“HB”表示中软铅。画细线用H或2H铅笔,画粗:线用HB或B铅笔;圆规所用铅芯一般要比画相应图线的铅笔软一些;写字用HB或H的铅笔。画粗线的铅笔芯一般磨成铲形,其余磨成锥形,如图1-16所示。圆规所用铅芯一般磨成锥形。 图1-16 铅笔的削法 图1-15 用曲线板描绘曲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1 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2.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掘井饮水方便 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种植粟和蔬菜 6.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7.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8.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 A.三四千年 B.四五千年 C.五六千年 D.七八千年 二、问答题: 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 自设创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A 3.C 4.C 5. D 6. A 7. B 8. C 二、问答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

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绘图的方法及技巧

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绘图的方法及技巧 1引言 对于绝大多数微机用户来讲,用电脑画图始终是个令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尽管许多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都带有绘图功能,但是使用这些软件画图却费时费力,效果不佳。一个图形往往会被操作者画得七零八落。有些用户虽然安装了如AutoCAD等专业绘图软件,但由于这些软件专业性太强,甚至对操作者的英文水平有相当的要求,因此能够熟练驾驭此类绘图软件的操作者很少。甚至多数普通操作者的微机中根本就未安装这些软件。 其实,要想快速画出漂亮、实用的图形并不难。通过摸索,发现并总结了一套使用电脑画图的方法,只要您的电脑中安装的是最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可以利用其自带的“画图”功能软件,简洁快速地画出规整漂亮的图形来。 2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找到“画图”工具软件 用鼠标沿着电脑屏幕左下方开始的以下级联菜单一路单击,即可找到“画图”工具软件: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打开画图程序界面后,操作者就可以施展本领,进行画图操作了。 3“画图”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介绍 在画图软件界面的左侧列有十六个功能按钮,将鼠标箭头指向任何一个功能按钮都会自动显示提示文字,告知每个按钮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有“直线”、“矩形”、“椭圆”、“橡皮擦”、“文字”等。以画矩形为例来说明功能按钮的基本使用方法:用鼠标单击矩形功能按钮→将鼠标箭头移至右侧空白的画图区域→按下鼠标左键不要松开→斜向拖动鼠标→松开鼠标。这样,一个矩形的绘制就完成了。鼠标拖动的方向就是矩形对角线的方向。读者可以仿照此例,练习一下直线、椭圆等图形的画法。 若画图软件界面没有出现这十六个功能按钮,可以用鼠标单击“查看”下拉菜单,选中“工具栏”一项,则屏幕界面上就会显示这些功能按钮。 4功能性技巧介绍

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与计算机交朋友教学设计

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与计算机交朋友教学设 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与计算机交朋友》教学设计(预案) 宗胜利 教材分析: 本课时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二课,是学生上计算机课必不可少的一课。教者要指导学生从外不简单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各部分的功能和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如何开、关计算机和计算机的特点等知识,了解计算机房注意事项,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接触不多,但对这门学科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与建设: 1、教学设备有待更新。计算机老旧,很难适应新的教育课程和应用软件。 2、教学组织还需加强。由于人多机子少,有时需两个同学挤在一起,一进机房,学生便象脱缰的野马,常常一节课下来声嘶力竭。因此,要进一步整顿纪律,做到象语数课一样组织教学。三是部分学生不爱惜设备,按键、按鼠标故意用力锤、敲。所以对学生要及时进行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等。了解计算机发展过程及特点。 2、学会开机和关机。 3、了解输入设备——鼠标和键盘:型号及特点 5、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4、学生实践:鼠标的基本操作——玩纸牌。 教学重点:开机和关机,预防计算机硬件损坏。 教学难点:鼠标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1、制作关于计算机组成PPT

常用机械制图手工绘图工具及使用技巧

常用机械制图手工绘图工具及使用 技巧 熟练掌握常用的绘图工具使用技巧,对于提高手工绘图的质量和速率有重要意义。 —、常用绘图工具 (1)(图板)画图时,需将图纸平铺在图纸上,所以,图板的表面必须平整、光洁、且富有弹性。图板 的左侧边称为导边,必须平直。常用的图板规格有0号、1号和二号三种。 (2)丁字尺丁字尺主要用于画水平线,它由尺头和尺身组成。尺头和尺身的连接处必须牢固,尺头的 内侧边与尺身的上边(称为工作边)必须垂直。使用时,用左手扶住尺头,将尺头的内侧边紧贴图板的 导边,上下移动丁字尺,自左向右可画出一系列不同位置的水平线,如图1–18a所示。 (3)三角板三角板有45°-90°角和30°-60°-90°角的各一块。将一块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使用,自下而上 可画出一系列不同位置的直线,如图1-18b所示;还可画与水平线成特殊角度如30°、45°、60°的倾斜线,如图1-18c所示将两快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使用,可画出与水平线成15°、75°的倾斜线,如图2所示。两块三角板互相配合使用,可任画已知直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如图3所示。 图1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线 图2画15度75度斜线 图3画已知直线平行线和垂直线 二、分规、比例尺 (1)分规分规是用来量取尺寸、截取线段、等分线段的工具。分规的两腿端部有钢针,当两腿合龙时, 两针尖应重合于一点,如图4所示。图5所示为用分规在比例尺上量取尺寸(图5a),然后在线上连续截取等长线段(图5b)的方法若欲将图5c所示的AB线段四等分,可先任凭自测估计,将分规的两针 尖开到约为AB/4进行试分,如有剩余(或不足)时,再将针尖间的距离张大(或缩小)e/4,e为剩余或不足量,再进行试分,直到满意为止。用试分法也可等分圆或圆弧。 (2)比例尺比例尺的三个棱面上有六种不同比例的刻度,如1:100、1:200等,可用于量取不同比例的 尺寸。 图5分规画法 三、圆规圆规是用来画圆或圆弧的工具。圆规固定腿上的钢针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尖端:带台阶的尖端是画圆货圆弧时定心用的;带锥形的尖端可作分规使用。活动腿上有肘形关节,可随时装换铅芯插脚、 鸭嘴脚及作分规用的锥形钢针插脚,如图6所示。 图6圆规及附件 画圆或圆弧时,要注意调整钢针在固定腿上的位置,使两腿在合龙时针尖比铅芯稍长些,以便将针尖全部扎入内,如图7a所示;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圆规,并稍向前倾斜,此时,要保证针尖和笔尖均垂直纸 面,如图7b所示;画大圆时,可接上延长杆后使用,如图7c所示。 图7圆规用法 四、曲线板曲线板是绘制非圆曲线的常用工具。画线时,先徒手将各点轻轻地连成曲线,如图8a所示;然后在曲线板上选取曲率相当的部分,分几段逐次将各点连成曲线,但每段都不要全部描完,至少留出后两点间的一小段,使之与下段吻合,以保证曲线的光滑连接,如图8b所示。 图8非圆曲线的描绘 五、铅笔(1)铅笔的型号及应用绘图铅笔分软与硬两种型号,字母“B”表示软铅笔,字母“H”表示硬铅芯。“B” 之前的数值越大,表示铅芯越硬。 之前的数值越大,表示铅芯越软;“H” 字母“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芯。 图9修磨铅笔的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2.理解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4.技能目标: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xx原始xx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理念: 1.教材中的理念: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智慧和创造力。 (2)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力就越高,社会进步程度也就越快。 (3)理解北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南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的成因,理解建筑艺术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教学理念 (l)强调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究,捕捉历史生活中反映人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3)针对初中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主体内容展示为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 (4)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导学式讲解法 五、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有关插图。 六、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70万前的元谋人和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一百多万年、几十万年的悠悠岁月过去,约在六七千年前的时候,我们祖先的生活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历史场景,大家想象一下: 场景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间一些果实掉在地上。 场景二:一段时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几株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了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随手埋下几个果实。 场景三:一段时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她发现自己有意埋下的果实真的长出来了,并且又结了果子。这位妇女非常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想一想,这三个场景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案 华东师大版 (3)

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教学模式:四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始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回答: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习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 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 教师需讲解: 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2、在讲述的同时PPT展示相关图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第2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第2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学习目标】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学习目标】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七上P7—9 能力要求:识记 【知识梳理】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 流域的 省 市,距今约

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 的房子。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 流域的 省 市附近的半坡村,距今约 年,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居住 的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 【自主检测】 ◆XX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B D 4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XX年11月至XX年1月,“至尊国礼”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下列关于该博物馆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它是在半坡遗址发现后建立的 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 ③它展出了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历史文物 ④它展示再现了我国原始农耕的图景 A①②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案3 华东师大版

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题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 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 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 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 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 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 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 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 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神农氏的传说,(教人种植谷物)农业的出现小故事导入(我有小故事)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长江流域——河姆渡的原始生活:时间,地点,工具制造,居住状况、食物来源,生活。 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间,地点,工具制造,居住状况,食物来源,生活。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学生回忆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 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 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提问 教师利用 多媒体出 示 (1)布置 自学任务 (2)指导 自学的方 法(3)明 确自学的 要求(4) 了解他们 自学中的 困难,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2.质疑、释疑: (五)探究新课: 1、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归纳比较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再扩展到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从而向学生灌输渗透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的教育观念。请大家看教材第7页“干栏式房屋”和第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4、提问: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器,甚至什么随葬器也没有。 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甲组代表半坡人,乙组代表河姆渡人,请两组同学进行研讨,设计一下,拿出本组的方案,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 大汶口的具体地点 工具、食物、居住等方面 出示图片 介绍中必须包括有房屋 实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 全图以及氏族一天的生 活场景等内容。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教师巡视 检查 引导学生 去思考、动 脑 引导学生 探索、交流 启发学生 观察、分析 该时代文 化遗址分 布的情况, 寻找分布 特点。 教师归纳 总结 教师出示 图片 教师设问: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 知道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 2. 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简要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 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距今大约 活在 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 的国家。河 姆渡人已经会 水井饮水,住着 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 的国家。 半坡 原始居民住在 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上面绘有各 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刻画符号。 3.思考:“动脑筋”一(第 8 页)、二(第 10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 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一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 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 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有何不同? 第三子目:大汶口原始居民(略) 1. 自读,大致了解本目内容。 2. 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 1 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 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长江流域的代表 生产状况 生活情况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黄河流域的代表 生产状况 生活状况 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 文化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 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黄帝 2.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 3. 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右图是我国出 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 ) 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2.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距今大约 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从这里启航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认识word的基本界面、启动方法和在编辑文字方面的作用。 3、熟悉word的编辑环境,能在word中录入文字及将所编辑的文字进行格式化。 教学重点: 启动word的方法和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排版。 教学难点: 文字的格式化 教学准备: 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室、供学生欣赏的word文章、学生机上准备好范例word文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万里长城]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这么漂亮的文章,你想不想来试一试? 3、引出word软件。介绍word。 Word是微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它是功能十分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章的编辑、排版和打印,可以方便地实现图文的混排,它和Excel、Powerpoint、outlook、Access合成为office。目前office有97和2000等版本。 二、Word的启动与主界面。 1、启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就进入Word程序了。(教师还可介绍从桌面快捷方式进入的方法) 2、Word的主界面。 主要由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栏、绘图工具栏和状态栏组成,如果其中的一项没有显示,可以在[试图]—[工具栏]中打开。 切换到中文输入法后,我们就可以在Word中输入文字了。 三、Word中文字的排版。 1、选中输入的文字(定义为“块”),在格式栏中选择[黑体]、[三号],点取状态栏上的颜色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2、如果你要对字体进行进一步的设置,可以将文字选中后,打开菜单栏中的[格式],单击[字体]。这里的设置要比我们上学期学的写字板丰富得多。 3、如果想使文字有动态效果,可以在[字体]对话框中单击[动态效果]选项卡,选择文字的动态效果方式,这是Word非常出色的一项功能。 4、学生练习进行文字的编辑和排版。(A、B同学交换操作) 5、因为我们打开的文件是只读的,所以要用[文件]—[另存为]的方法将文件另外保存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好记的,注意文件存放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里。这样,一篇文章的编辑和排版就完成了,你还可以试一试Word中还有哪些功能。 四、学生练习 输入一篇同桌俩自我介绍的文章,并排好版,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Word和写字板哪一个软件能处理出更漂亮的文章来?

常用机械制图手工绘图工具及使用技巧

常用机械制图手工绘图工具及使用技巧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常用机械制图手工绘图工具及使用 技巧 熟练掌握常用的绘图工具使用技巧,对于提高手工绘图的质量和速率有重要意义。 —、常用绘图工具 (1)(图板)画图时,需将图纸平铺在图纸上,所以,图板的表面必须平整、光洁、且富有弹性。图板的左侧边称为导边,必须平直。常用的图板规格有0号、1号和二号三种。 (2)丁字尺丁字尺主要用于画水平线,它由尺头和尺身组成。尺头和尺身的连接处必须牢固,尺头的内侧边与尺身的上边(称为工作边)必须垂直。使用时,用左手扶住尺头,将尺头的内侧边紧贴图板的导边,上下移动丁字尺,自左向右可画出一系列不同位置的水平线,如图1–18a所示。 (3)三角板三角板有45°-90°角和30°-60°-90°角的各一块。将一块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使用,自下而上可画出一系列不同位置的直线,如图1-18b所示;还可画与水平线成特殊角度如30°、45°、60°的倾斜线,如图1-18c所示将两快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使用,可画出与水平线成15°、75°的倾斜线,如图2所示。两块三角板互相配合使用,可任画已知直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如图3所示。 图1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线 图2画15度75度斜线 图3画已知直线平行线和垂直线 二、分规、比例尺 (1)分规分规是用来量取尺寸、截取线段、等分线段的工具。分规的两腿端部有钢针,当两腿合龙时,两针尖应重合于一点,如图4所示。图5所示为用分规在比例尺上量取尺寸(图5a),然后在线上连续截取等长线段(图5b)的方法若欲将图5c所示的AB线段四等分,可先任凭自测估计,将分规的两针尖开到约为AB/4进行试分,如有剩余(或不足)时,再将针尖间的距离张大(或缩小)e/4,e为剩余或不足量,再进行试分,直到满意为止。用试分法也可等分圆或圆弧。 (2)比例尺比例尺的三个棱面上有六种不同比例的刻度,如1:100、1:200等,可用于量取不同比例的尺寸。 图5分规画法 三、圆规圆规是用来画圆或圆弧的工具。圆规固定腿上的钢针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尖端:带台阶的尖端是画圆货圆弧时定心用的;带锥形的尖端可作分规使用。活动腿上有肘形关节,可随时装换铅芯插脚、鸭嘴脚及作分规用的锥形钢针插脚,如图6所示。 图6圆规及附件 画圆或圆弧时,要注意调整钢针在固定腿上的位置,使两腿在合龙时针尖比铅芯稍长些,以便将针尖全部扎入内,如图7a所示;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圆规,并稍向前倾斜,此时,要保证针尖和笔尖均垂直纸面,如图7b所示;画大圆时,可接上延长杆后使用,如图7c所示。 图7圆规用法 四、曲线板曲线板是绘制非圆曲线的常用工具。画线时,先徒手将各点轻轻地连成曲线,如图8a所示;然后在曲线板上选取曲率相当的部分,分几段逐次将各点连成曲线,但每段都不要全部描完,至少留出后两点间的一小段,使之与下段吻合,以保证曲线的光滑连接,如图8b所示。 图8非圆曲线的描绘 五、铅笔(1)铅笔的型号及应用绘图铅笔分软与硬两种型号,字母“B”表示软铅笔,字母“H”表示硬铅芯。“B”之前的数值越大,表示铅芯越软;“H”之前的数值越大,表示铅芯越硬。 字母“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芯。 图9修磨铅笔的方法 绘制机械图样时,常用2H或H铅笔画底稿线加深细线;用HB或H铅笔写字画箭头;用HB或B铅笔画粗线;加深粗线的圆或圆弧时,比加深直线用的HB或B铅笔软一级。(2)铅笔的磨削方法画底稿线、细线和写字用的铅笔,笔芯应削成锥型尖端;画粗线时,铅芯宜削成呈梯形棱柱状的头部,因其磨损较缓,线型易于一致。磨削铅笔时,先用小刀将铅笔无字一端的木皮削去约25-30mm,使铅芯露出(6-8)mm,再将露出的铅芯用刀或砂纸修磨成所需的形状。画细线圆时,将2H或H铅芯磨成凿形;画粗线圆时,将B或2B铅芯磨成带方形截面的头部,如图110a所示。图10b是这两种形状的铅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案1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教学目标: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阶级的产生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1、年代和地域 2、生活情况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③弓箭的使用。 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并结合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制陶业 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重点介绍一下半坡的人面网纹盆,(这件彩陶盆上绘有人的头像,圆圆的头,粗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时间、地点、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房屋等)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边自主预习,边在书上画出这些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半坡村一带。距今时间: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情况: 1)住______ _房屋,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3)农业:半坡人还制造、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_____。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5)手工业: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如: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如:陶埙。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的河姆渡遗址。距今时间: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情况: 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还发现了木结构,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2)农业:种植______,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 3)畜牧业:饲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4)手工业:河姆渡人会制作_______、玉器和原始乐器。还运用等技术,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的种植、饲养的出现,、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