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后代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后代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后代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后代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萼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隶属轮虫动物门、单巢纲、游泳目、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 小型个体,系池塘、湖泊、江河中常见的浮游动物,一般近岸较多。体长一般为100-500μm,宽约200μm。被甲透明,其前端具四个长而发达的棘状突起,中间一对突起较两侧的两个为大;被甲后端有一具环状沟纹的长足,能自由弯曲。在周期性

变异中其被甲后半部膨大之处,还生出一对刺状侧突起。生活时,体表白色或淡棕色。萼花臂尾轮虫体型较小。 繁殖力强,世代交替快(通常仅6d),一年的大部时间由雌体进行孤雌生殖;运动缓慢,速度一般小于0.02cm/s,适合于水产动物的幼苗摄食。萼花臂尾轮虫的地理分布范围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所以已成为许多水产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特别是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的开口饵料。 目前,水产动物育苗生产中大量培养的轮虫主要是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但在纯淡水中培养褶皱臂尾轮虫难度很大。 种的分离和保种 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所需的种可以自己分离,也可向有关单位购买。在温暖季节(水温>15℃),用浮游生物网(200目)从池塘沟渠中捞取浮游生物样品,在解剖镜下比较容易将轮虫分离。为避免其它浮游动物的混入,可先将轮虫吸于一清洁的玻片上,经观察后再转到小的三角烧瓶或烧杯中,以保证轮虫种的纯度。将分离出来的纯净萼花臂尾轮虫分成几个小单位分别进行培养,防止可能发生的污染等情况而使轮虫培养失败,从而保持并储备数量充足的原种。 分离出的轮虫种可以连续培养保存,也可以冬卵的形式保藏。当环境条件恶化时轮虫就会出现混交雌体,此时产出的卵叫冬卵。冬卵经受精后分泌出一层比较厚的卵壳(借以抵抗不良环境),形成休眠卵。每一个混交雌体可能同时或陆续产生休眠卵或可以孵出雄体的冬卵。休眠卵的份量较重,常下沉到水底,也有浮在水面的,有的留在母体上,随母体一同下沉。这种卵可以耐受干燥、高温、冰冻及水质的剧烈变化。萼花臂尾轮虫主要依靠休眠卵越冬,因此可用冬卵的形式保种。 冬卵的孵化 萼花臂尾轮虫冬卵的孵化及培养用水应事先用80×106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然后再用250目筛绢过滤。冬卵一般可从当地淡水池塘的底泥中采集,先放在小烧杯或三角烧瓶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20℃±)下经5—7d的培养后取其上清液,经反复分离、过滤、筛选即可获得较纯净的轮虫。 培养及管理 1.培养容器 常用的培养容器有:各种玻璃器皿,不同规格的水族箱,大小不同的水桶,水泥池或土池等。 培养容器使用前应经严格消毒处理。玻璃器体积较小,可将其直接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烧煮30min即可;规模培养用的大型容器及培养池等一般采用化学消毒法。常用消毒药品为漂白粉、高锰酸钾等。 漂白粉大型容器、工具可使用20x106漂白粉进行浸泡消毒,1h后经清水3~4次冲洗即可使用。大型培养池,特别是土池,可配成高浓度浆糊状溶液淋撒池壁,2 4h后可进清水使用。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 15.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 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 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 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 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

轮虫常见种类

懒轮虫:冬季不易出现 橘色轮虫:分布广,浅水湖泊沿岸带 红眼旋轮虫:池沼或浅水池塘 钳形猪尾轮虫;分布广,世界性种类,底栖为主 钩状狭甲轮虫:分布广,属世界性种类,自浅沼泽至深水湖泊沿岸带均有出现 双尖钩状狭甲轮虫:分布广,沼泽,池塘,浅水湖泊,等水体中都有出现 盘状鞍甲轮虫:普通常见种类, 卵形鞍甲轮虫:分布广,属常见种类,沉水植物较多的沼泽,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 三翼鞍甲轮虫:分布广,常见种 爱德里亚狭甲轮虫:分布广,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以及内陆咸水水体均有分布 台杯鬼轮虫:分布广,多生栖于沼泽,池塘,小型浅水湖泊 方块鬼轮虫:分布广,出现于沼泽,池塘,浅水湖泊等小型水体 高氏多棘轮虫:分布广,沉水植物多的沼泽,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出现,底栖为主 萼花臂尾轮虫: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剪形臂尾轮虫:常见种类,分布广,自然水体及养殖水体均可出现 角突臂尾轮虫:分布广阔,养鱼水体常见种类 皱褶臂尾轮虫:分布于咸水,半咸水,淡水中均有出现,广盐性种类 方形臂尾轮虫:广布于各类水体中,该种能适应于碱性水体中 矩形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裂足臂尾轮虫: 镰状臂尾轮虫:分布于浅水湖泊及沼泽,池塘中 大肚鬚足轮虫:分布广,对酸性,碱性水适应性强 透明鬚足轮虫: 竖琴鬚足轮虫:分布广,沼泽,池塘,浅水湖均有 小鬚足轮虫:分布广,兼营底栖和浮游两种生活习性,唯出现时数量不大 板胸细脊轮虫:分布广,各类水体均有出现,兼营浮游生活方式,出没于沉水植物之间 裂痕龟纹轮虫:分布广,多见于沼泽,池塘等浅水水域 螺形龟甲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椎尾水轮虫:分布广,多见于沼泽,浅水池塘,尤以间歇性的夏季干涸的池塘在春夏两季可大量出现 月形腔轮虫:普通常见种类,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蹄形腔轮虫:分布广阔,沼泽,池塘,浅水湖均有 叶状帆叶轮虫:分布广,冬季常见种类 四齿单趾轮虫:分布广 尖角单趾轮虫:分布广,浅的沼泽至大而深的湖库沿岸带均有出现 尖爪单趾轮虫:分布广, 尖趾单趾轮虫:分布广,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囊形单趾轮虫:世界性种类,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均有出现 前节晶囊轮虫 盖氏晶囊轮虫 西氏晶囊轮虫

海洋浮游生物期末模拟试题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浮游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 11海科曾奇整理 (注:红色字体的为我认为出题概率更大的题目,没时间的至少把红色部分看下。另外下面题目纯属本人猜测,红黑勿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个好成绩) 第一题: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某种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有性生殖,而在另外的阶段 进行无性生殖,两种过程交替出现。 2、囊壳: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 物的沉积,常呈现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3、周质体:藻体细胞表层特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4、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5、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 粉鞘组成,有的无鞘。 6、壳套:壳面向相连带转弯的部分。 7、相连带: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8、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9、假隔片:隔片的一端是游离的。 10、壳缝:从壳面沿着纵轴的一条裂缝,又叫纵沟。 11、相连带:上壳连接带和下壳连接带相连接的部分。 12、龙骨点:管壳缝内的每一个大孔就叫龙骨点。 13、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故叫管壳缝。 14、假空泡:又叫伪空泡,是蓝藻细胞内具有的气泡,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 黑色红色或紫色,可使植物体漂浮。 15、厚壁孢子: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的营养,然后细胞壁增 厚形成。

16、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 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 17、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小单位。 18、伪足:一些原生动物运动和取食的一种细胞器,由部分细胞质暂时突出 而成. 19、纤毛:是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 20、焰茎球:轮虫等原肾管的收集端由合胞体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腔的顶端 具有可摆动如火焰的纤毛。纤毛摆动帮助所收集的液体往排泄孔的方向流动。 21、咀嚼器:为轮虫类咽下部的咀嚼囊内的几丁质(亦称石灰质)构造,由中 央的1块砧骨(incus)和左右对称的2块锤骨(malleus)组成,通过咀嚼囊肌肉的运动使锤骨与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 22、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23、混交雌体:轮虫动物门中进行有性生殖的雌体。环境恶劣时,混交雌体以 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单倍染色体的需精卵,一部分需精卵不受精,产生雄卵,孵出雄轮虫。雄轮虫和其他混交雌体交配、受精后在混交雌体内形成厚壳的休眠卵(resting egg)。休眠卵可以对抗各种不良环境长达数月之久,待环境转好时,再孵化成非混交雌虫,又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24、休眠卵:在动物繁殖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一些动物的胚胎外 面会被一层包被膜所包裹,此时,动物的胚胎发育处于休眠期,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发育,这样的动物胚胎就叫做休眠卵。 25、触手:系存在于多数低等动物身体前端或口周围等处,能自由伸屈之突起 物的总称。 26、刚毛式:第二触角的内外肢的节数以及刚毛的多少与排列各属不同,常用 一定的序列来表示。这种序列成为第二触角刚毛式。 27、壳腺:又名颚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 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28、无节幼体:是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29、桡足幼体:甲壳动物桡足类的后无节幼体经最后一次蜕皮后变成的幼体。 30、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等到了一个限度, 这种小细胞将不再分裂,而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就叫复大孢子。 第二题:填空题 1、藻类的色素成分极为复杂,可分为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藻胆素。 2、枝角类的消化道内已证实的有蛋白酶、肽酶、酯酶和淀粉酶。 3、金藻特有的生殖方式为内生孢子。

部分轮虫

尖刺间盘轮虫Dissotrocha aculeate 身体或多或少呈纺锤形:最阔之处总是位于躯干的中部或后半部;呈淡灰色,黄金色或褐色;皮层比较厚而坚韧,形成不少纵长的皱痕。全身分成头、颈、躯干和足四部。在躯干部分,除了比较光滑的最前端外,它的背面和两侧都具有很突出的尖刺,尖刺没有一定的数目,总是沿着纵长的皱痕而排列。颈部和足部则都很光滑,虽有纵长的皱痕,但并无尖刺的存在。足比较短,一共隔成四节,它和躯干之间的分界线相当明显,自最阔的第一节逐渐向后细削,直到第四节趾所在最细的末端为止。完全张开的头冠,左右两个向前展开的轮盘远较旋轮虫的轮盘小;围绕两个轮盘的周围各有一圈比较长的轮环纤毛;头冠后端有一圈相当短的腰环纤毛;两个轮盘与腰环纤毛之间的冠后端有一圈相当短的腰环秆毛;两个翰盘与腰环秆毛之间的盘托虽比较短,但也很明显而易见。吻的长度适中,当轮环缩入体内而爬行的时候,它总是伸出在最前端,它的末端具有一束很短而细的感觉触毛。眼点一对并列于背触手之后,即在脑的中部或后半部的背面;一般呈深红色至淡红色的圆球形,有时并无任何色素而好象没有眼点的存在。背触手自颈的第一节射出,位于一对眼点之前,吻之后;呈管状,但比教短,似乎隔成三节,末端具有一束感觉毛。足在爬行的时候,往往第三,第四两节较长。趾两对,但只有在爬行时才能看到末端一对较长的趾。刺戟一对相当发达而显著,当自由游动的时候,分列与足最后端的两旁;当爬行的时候突出在最后一节足的背面;每一个刺戟的基部或多或少膨大,自膨大的基部向末端尖削,它的长度少许超过它所附着之处的足的宽度的一倍。口位于头冠腹面左右腰环纤毛圈相连接之处,也就是在下唇的上面。咀嚼囊呈宽阔的圆球形。咀嚼器是典型的枝型;齿的形式为 3/3,就是左右槌钩各有平行而隆起的肋条状大齿三个,左右的大齿是斜锋相对的。消化腺、胃和膀、泄殖腔、膀胱与旋轮虫的种类相同而很正常。足腺一对比较长,呈棒状。 体长300-460微米;刺戟长40-46微米。 尖刺间盘轮虫虽比较稀罕而并非普通常见的种类,但分布相当广阔,从最浅的沼泽至深水湖泊的沿岸带,凡是沉水植物比较繁茂,有机质碎片比较多的水面,都有它个体存在的可能。 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 被甲轮廓的变异相当大,从接近圆形至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宽度等于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背甲显著地隆起而突出,它的病侧边缘撑出在近乎扁平的腹甲的下面。在很宽阔而接近圆形的个体,背甲后端就在足沟之上,往往具有两条或四条短而不十分显著的纵长折痕。在狭的卵圆形的个体,这样的折痕并不存在。被甲背腹面的深度,无论在狭窄或宽阔的标本都是约当长度的三分之一。前端头盘伸出的孔口宽度莉当被甲长度的四分之一。背凹突是宽阔的“U”形,它的深度约当宽度的一半。腹凹

轮虫形态综述

轮虫形态综述 1 概述 轮虫是一类体形较小的多细胞动物,体长一般为100~500μm,最大的仅2 mm,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是江河、湖泊、池塘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海洋种类不多,数量也较少,是经济鱼类、虾类良好的动物性活饲料,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轮虫的头部有一个称为轮盘(corona)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轮盘是头区的主要结构,有运动和取食的功能,也是轮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轮虫体表的其他部位无纤毛,头部后是囊状的躯干部,内有内脏器官。尾部或长或短,与躯干的分界明显或不明显。尾部有由2~30个腺细胞组成足腺,足腺的分泌物通过足腺管开 口在趾或尾端部,身体借足腺分泌物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轮虫体壁的外层是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层,有的种类躯干部的角质层加厚成甲板及刺、棘等结构。上皮细胞内为平滑肌与横纹肌构成的环肌带和成束的纵肌。头部和尾部肌肉的收缩可使头、尾伸出或缩回躯干部。肌肉和消化道间为充满体腔液的假体腔,体腔液中有变形细胞。 轮虫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受一系列外源性因素(如温度、食物的种类和密度等)和内源性因素(如品系等)的影响.有关轮虫品系间形态和生态特征的差异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其中,对轮虫品系间的形态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角突臂尾轮虫(B. angularis)和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等种类,内容涉及轮虫的个体大小和非混交卵体积等方面,而对轮虫休眠卵形态等的差异研究却极少。休眠卵是轮虫有性生殖的产物,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刘桂云(2006)等发现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温度对轮虫休眠卵大小等形态特征的影响还常与其他外源性因素及轮虫的品系有关食物浓度和培养液盐度也是导致轮虫休眠卵大小等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Serrano等[认为,培养液盐度的变化导致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休眠卵长径的变化. 在自然水体中,某些种类的轮虫(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其形态具有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可以根据环境中某些因子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诱导轮虫形态可塑性(形态变异)的因素主要有: 1)自然水体物理因子的变化; 2)捕食者释放的化学信息素; 3)食物组分的变化; 4)同类相残[;5)异质生境中的生活史对策。表型可塑性使得轮虫可以根据环境的特点调整自身的适应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fitness)。殷旭旺,赵文(2009)研究结果再次表明,在捕食者(晶囊轮虫)存在的情况下,轮虫可发生较为明显的形态改变,表现为其被甲某棘刺的增长。形态的变异在萼花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较为明显,而壶状臂尾轮虫仅前中棘刺有增长的现象。轮虫被甲形态的改变有助于减少被捕食的风险(Gilbert J J,1980)。然而,并非所有的臂尾轮虫都通过这种方式抵御捕食风险一些小型轮虫种类如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其被甲形态不随晶囊轮虫的存在而发生改变(个人观察结果),这类轮虫主要是通过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来降低捕食风险(Sarma S S S,2007)。 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和实验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曾被认为是单一物种的褶皱臂尾轮虫,实际上是由同胞姊妹种所构成的复合体(B·plicatiliscomplex)(SERRAM,1998),其中已确定分类地位的3个物种为B·plicatilisMüller 1976、B·rotundiformisTschugunoff1921和B·ibericusn·sp。殷旭旺,赵文(2008)为了更深入了解褶皱臂尾轮虫复合体的系统发生和进化,首先要对该复合体中各

国内竞争企业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分析报告

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分析报告(寡人独见,免责声明) (2010-05-02 13:30:22) 医药行业 延迅 单抗 目录 1克隆抗体药物简介 1.1单克隆抗体 1.2单抗技术 1.3单抗药物 2两大单抗生产技术壁垒 2.1上游技术——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2.1.1国际上游工业化技术 2.1.2国上游工业化技术 2.2下游技术——单抗药物分离纯化 2.2.1小规模制备或实验室中纯化单抗的法 2.2.2国际工业化纯化技术 2.2.3国工业化纯化技术 3单抗市场迅速发展 3.1国际单抗药物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

3.2国单抗药物市场处于起步期 4单抗药物的市场特点 4.1单抗药物市场求大于供,国与国际需求对比 4.2单抗药物研发期长 4.3单抗药物行业在风险中成长,需历经多次在技术和资本层面的合作4.4帕累托原理在单抗市场表现明显 4.5单抗药物是利润最高的药物之一 5国际单抗药物的发展趋势与现状 5.1全人源化为单抗药物发展趋势 5.2单抗领域研发依然活跃,已上市单抗药物适应症不断扩大 5.3罗氏(含基因泰克)领跑全球单抗药市场 6国单抗药市场竞争格局 6.1国建600826——领跑中国单抗 6.2百泰生物(未上市)——单抗领域次席 6.3华神集团000790——苦尽甘来 6.4海正药业600267——拭目以待 6.5万乐药业(未上市)——即将跻身单抗领域 6.6宏远逸士生物技术药业000573——预期平平 1单克隆抗体药物简介

1.1单克隆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每一个B淋巴细胞在成熟的过程过 随机重排只产生识别一个抗原受体基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重排后具有不同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 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 液中。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 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而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2单抗技术 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先获得能合成专一性抗体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但这种B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生长。而实验发现骨髓瘤细胞可在体外生长繁殖,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 与免疫的淋巴细胞二者合二为一,得到杂种的骨髓瘤细胞。这种杂种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 的特性,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 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 单克隆抗体。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1.3单抗药物 单抗药物一般分为:治疗型抗肿瘤单抗药物、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治疗其他疾病的单抗三类。单抗药剂针对的靶点通常为细胞表面的疾病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单抗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其靶向性,来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通路,或是激活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等。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具有更高靶向性的单抗和药效更强的“弹头”。 2两大单抗生产技术壁垒 2.1上游技术——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2018年PD-1、PD-L1单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PD-1、PD-L1单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OLX-WEI-019 完成日期:2018.9.04

目录 第一节 PD-1/PD-L1单抗申报情况分析 (6) 一、申报指标分析 (6) 二、申报有利因素分析 (6) 1、可滚动提交申报材料 (7) 2、可提出优先审评申请 (8) 第二节 PD-1/PD-L1单抗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9) 一、适应症及免疫机制 (9) 二、上市放量情况 (10) 三、联合用药效果分析 (11) 1、联合用药概况 (12) 2、Opdivo+Yervoy (12) 3、Keytuda+培美曲塞 (13) 4、Tecentriq+贝伐珠单抗+化疗 (14) 四、与新型肿瘤疗法联用药分析 (15) 1、PD-1/PD-L1单抗+IDO抑制剂 (15) 2、PD-1/PD-L1单抗+溶瘤病毒 (15) 3、PD-1/PD-L1单抗+CAR-T (16) 五、PD-1/PD-L1单抗市场规模 (18) 第三节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1) 一、国内已获批临床的PD-1/PD-L1单抗及研发阶段 (21) 二、国内公司PD-1/PD-L1单抗的中末期临床试验概览 (22) 三、第一梯队PD-1/PD-L1单抗公司分析 (23) 1、君实生物 (23) 2、信达生物 (24) 3、恒瑞医药 (26) 4、百济神州 (27)

5、第一梯队PD-1单抗综合对比 (28) 四、PD-1单抗联合用药领先公司分析 (29) 1、信达生物 (30) 2、恒瑞医药 (31) 3、复星医药 (32)

图表目录 图表 1:PD-1/PD-L1免疫疗法机制 (9) 图表 2:PD-1/PD-L1单抗按适应症获批路线图 (10) 图表 3:Opdivo和Keytruda上市后的销售情况(亿美元) (11) 图表 4:Opdivo和Yervoy联合用药的持续应答时间 (13) 图表 5:Keytruda和培美曲塞联合用药的总生存率 (13) 图表 6:CAR的结极 (17) 图表 7:肿瘤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显著提高生存率 (29) 图表 8:复宏汉霖VS罗氏的联合用药布局 (33) 图表 9:双抗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最热门的前六大靶点 (34)

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 响 钱方平席贻龙*温新利黄林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芜湖241000) 摘要: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 我们对安徽省芜湖市境内5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调查, 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评价了各湖泊的营养水平, 分析了其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TLI C之间的关系。经鉴定, 5个湖泊中共采集到轮虫79种, 隶属18科31属; 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出现的轮虫种类数有明显的差异(P<0.01)。除龙窝湖外, 其余4个湖泊中的轮虫种类数与TLI C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4, P<0.05)。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显著地提高了轮虫总密度和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 降低了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 轮虫, 群落结构,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多样性指数 Eutrophication impact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rotifers in five lakes of Anhui Fangping Qian, Yilong Xi *, Xinli Wen, Lin Hu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tic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Safety, Wuhu 241000 Abstract: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rotifer species, from July 2005 to June 2006, we studie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rotifers in five lakes of Anhui, including Longwo Lake, Jinghu Lake, Tingtang Lake, Fengming Lake and Yinhu Lake. We evaluated the eutrophication level of the lakes by evaluating a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TLI C),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LI C and species diversity (as measured by Shannon-Wiener index, Margalef index, and Simpson index). A total of 79 rotifer species were collected, belonging to 31 genera and 18 famil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tifer species number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ive lakes with different eutrophication levels (P<0.01).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otifer species number and TLI C(r=–0.984, P<0.05) was detected, except in Longwo Lake. Lake eutrophication increased the total density and dominance of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of rotifers, but decreased community evenness and species diversity. Key words: rotifers,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species diversity 伴随着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出现, 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剧(UNEP Earthwatch, 1994), 并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郝为民等, 1995; 刘建康, 1995; 谢平等, 1996; 龚志军等, 2001)。轮虫是淡水湖泊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Haberman & Laugaste, 2003; Margatritora et al., 2005), 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探明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较多的研究表明,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轮虫一些敏感种类的消失和耐受性种类的不断出现, 使得轮虫群落组成发生变化(M?emets, 1983; Balvay & Laurent, 1990; Duggan et al., 2001; Margatritora et al., 2005), 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物种多样性下降(刘建康, 1995)。虽然就水体富营养化对同一湖泊内轮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已有一些报道(Walz et al., 1987; 刘建康, 1995; 谢平等, 1996; Margatritora et al., 2005), 但对同一地区同一水系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湖泊中轮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还很少(Duggan et al., 2001; 熊金林等, 2003)。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水体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或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还有助

轮虫的培养

第二章轮虫的培养 ? 轮虫的生物学 ? 分类地位 ? 形态构造 ? 繁殖习性 ? 生态习性 ? 轮虫培养 ? 种的来源 ? 培养方法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臂尾轮虫(Brachionus) 龟甲轮虫(Keratella)

水轮虫(Epiphanes) 疣毛轮虫(Synchaeta) 旋轮虫(Philodina) 各种轮虫

二、形态构造(雌体) 轮盘部: 由纤毛环、棒状突起组成漏斗状。 躯干部: 披有被甲,前缘有棘刺几对,后端有开口,内部 有各种器官。 足部: 足趾、足腺 雄体形态 雄体小,被甲80-130 μ。 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有特别发达的单独精囊。 不吃食物,寿命短,几小时或几天。 平时很难见到。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被甲前端被甲后端被甲后端被甲形状被甲长 棘刺(对)棘刺(对)开口(μ) 萼花 2 1 园钝形椭圆形300~350 壶状 3 0 园钝形宽钝形190~240 褶皱 3 0 腹面三角形椭圆形S:80~180 背面正方形L:196~250 三、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 平时行孤雌生殖。 环境恶劣,行有性生殖。 非需精卵(夏卵): 卵园形,卵壳薄、光滑,长56~130μ,宽48~96 μ,挂在母体上。 休眠卵(冬卵): 弓形,卵壳厚,有空隙,长约130 μ,宽88 μ,不挂卵。 轮虫的生活史

混性雌虫产生的制约因素种群本身产生的有毒物质所致。 食物有关。 高盐度抑制有性结合。 品系有关。 生态习性 盐度:适应范围3.8~43,最适15~25 温度:适应范围5~40℃,最适25~30 ℃。 光照:适应范围全暗~15000Lx,最适4400~10000Lx。 pH:适应范围5~10,最适7.5~8.5。 溶解氧:1.5mg/L以上。 饵料:单细胞藻、酵母、光合细菌等。 第二节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一、种的来源: 拖网分离 冬卵孵化 种的扩大 二、培养方式: o一级培养 o二级培养 o三级培养 二级培养 三级培养 轮虫培养流程 ?消毒: 培养容器工具消毒: 培养用水消毒: ?接种: 控制条件:水温25 ℃、充气、盐度15~25、 接种密度:0.1~1个/ml ?管理:1)加水或换水2)投饵3)充气4)观察与镜检?收获孔径100 μ的筛绢网框收集。 第三章卤虫的培养 卤虫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形态构造 繁殖习性 生态习性 卤虫卵的孵化 卵的质量 孵化的方法 卤虫的养殖 第一节卤虫(Artemia)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市场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市场分析 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市场分析生物制药产业是二十一世纪发展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尽管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起步不晚,但不可否认,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纵观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阶段,第一发展阶段从 1982 年重组胰岛素问世至 1997 年 G-CSF 成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的生物技术药物,这个阶段主要是 EPO、G-CSF、INF- 等细胞因子类产品,这些产品在 1994 ~ 1997 年生物制药产业第一发展阶段的后期已从快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都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 100 亿美元左右。 1997 年后,随着 Rituxan、Remicade、Herceptin 和 Enbrel 等治疗性抗体相继批准上市,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了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已连续 10 年保持在 15% ~ 33%,成为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2007 年基因工程药物的销售额已达到 840 亿美元,2008 年尽管有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生物制药市场仍将突破 900 亿美元。 我国较好地抓住了生物制药起步发展的机会,EPO、G-CSF、INF-,IL-2 等产品在 1990 年代中期都获准上市,稍微落后于美国,几乎与欧洲同步。 但是,我国却没有抓住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生物制药第二个黄 1 / 8

水生生物学例题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藻类:(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由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水生维管束植物:(第四篇、第四章、引言) 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维管束植物 3.胞器或类器官(第二篇、第一章): 原生动物体内分化出的执行类似高等动物器官的各种生理机能的细胞器,简称胞器或类器官。 4.轮虫:(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 轮虫是一群小性的多细胞动物,通常体长只有100-200微米。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为焰茎球。 5.夏卵:(第二篇、第二和第三章、第三节) 轮虫和枝角类常为孤雌生殖,所产生的卵为孤雌生殖的卵,又叫夏卵。这种卵的卵膜薄,卵黄少,卵形小,数量多。这种卵不需受精就能发育,故又称非需精卵。 6.沉水植物:(第四篇、第四章、第三节) 全沉没于水中,水下开花,或花期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的植株。 7.水蚯蚓(第三篇、第一章、第二节) 水栖寡毛类,身体由多节组成,呈圆柱形,无附肢,每一体节上生有刚毛。 8.无节幼体 节肢动物甲壳纲(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发育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不分节,具3对附肢。又称六肢幼体。 9.水华(第一篇、第一章、引言) 在一些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叫水华。 10.赤潮 某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并且分泌毒素的这一现象叫赤潮。 11.水草(第四篇、第四章、引言) 生理上依附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维管束植物的俗称。 12.龄期:(第二篇、第三章、第三节) 指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每脱一次壳就生长一次,在连续两次脱壳之间的时间就叫龄期。 13.红虫(第二篇、第三章、引言) 即淡水枝角类,在缺氧的条件下血液由正常的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变成了溶解性的血红素而成为红色或粉红色,俗称红虫。 14.生活史

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度分析

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度分析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性物质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可以与细菌、病毒或毒素等异源性物质结合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近年来,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成为全球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药品,而单克隆抗体作为抗体的一种,它是生物制药产业中最大类别的产品,如今已被成功用于治疗肿瘤、癌症等多种疾病领域。 市场潜力巨大――与国外先进技术仍有差距 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制药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约占到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35%左右。单克隆抗体具有三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分别为靶向效应、阻断效应和信号传导效应,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用来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疗效突出。01-07年,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是复合增长率最高的药物,但是,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由于我国此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因此同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在研发方面,我国单克隆抗体多数创新不够,很多项目都处于实验阶段,距离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截止目前,美国已经批准23种治疗性单抗药物,而我国共批准了11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其中5个是国外进口产品,6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虽然都是在癌症等方面进行临床,但我国的单克隆抗体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抗体药物市场尚未形成,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元,而国外抗体的生产技术则早已成熟,除传统的“嵌合体法”和“人源化法”两大技术外,国外已开发出利用转基因动物与植物生产的人用单克隆抗体的新技术,我国在这方面只能望其项背。预计到2010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将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我国也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在抗体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我国应加快脚步,打破技术瓶颈,以促进此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关企业――华神集团单克隆抗体药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制药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约占到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35%左右,而华神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在于钢构业务与制药业务,2008年,华神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1.8%,实现利润总额90 0多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40.3%,实现净利润510.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76. 8%,其各项指标特别是利润指标都有飞速的增长。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华神集团制药业务的重头,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属于肿瘤治疗领域,因此能开展治疗技术的都是一些重点核心城市的三甲医院,而且二、三线城市的肿瘤病人一般都流向重点城市三甲医院,所以华神集团的营销方式与一般药物不同,公司在重点城市配备了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可以说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推广建设已安排完成。 华神集团这些利润指标的增长得益于各子产业营销规模的扩张、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盈利模式的变革和管理能力的增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研究院,科研实力雄厚,并对单克隆抗体药物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公司在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 ?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

?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 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 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 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夏卵产出时较小,随着卵的发育,短径膨大。 卵产出到幼体孵化出所经历的时间,受温度 影响很大:15℃为1-2d,30℃为6-18h。 ?刚孵出的仔虫形态即和成虫相似。平均背甲 长96 μm,宽72 μm。 ?孵化出的仔虫生长发育至成虫所需的时间, 受温度、饵料、水质等条件的影响。15℃为 2-3d,25℃为0.5-1.5d。 轮虫的寿命 ?自然环境中轮虫的寿命变化很大:从几天到

抗体药物市场分析

抗体药物市场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05年我国抗体药物市场分析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性物质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能与细菌、病毒或毒素等异源性物质结合而发挥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近年来,抗体类药物以其高特异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正在成为国际药品市场上一大类新型诊断和治疗剂。 利妥昔单抗销售额领先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要抗体药物有2001年上市的利妥昔单抗和抗Tac单抗、2002年上市的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2003年上市的群司珠单抗和巴利昔单抗。根据北京集琦医药网络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利妥昔单抗和抗Tac单抗上市后,其销售额一直在大幅增长,群司珠单抗和巴利昔单抗在上市第一年的增长速度缓慢,但到第二年就开始迅速增长,只有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的销售情况一直处于低靡状态。从季度变化来

看,各产品2005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额均呈上扬趋势(如图1和图2)。 从2005年前三季度抗体药物销售金额来看,利妥昔单抗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抗Tac单抗、巴利昔单抗,份额分别是%和%。但从用药数量的市场份额来看,最多的是抗Tac单抗(占近40%的份额),其次是利妥昔单抗(35%)。虽然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数量份额达到了%,但因其价位较低,金额只占总本市场的%(如图3和图4)。 广州地区销量最大 在全国16大城市中,广州是最大的抗体药物市场,占有总市场份额的30%,其次是北京和上海,分别占有的份额为22%和15%。在这三大市场上,利妥昔单抗的用药金额占据绝对优势,份额都在50%~60%之间。广州抗体药物市场上的第二大药物是抗Tac单抗,而北京和上海市场都是巴利昔单抗坐占据第二位。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在北京和上海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唯独在第一大市场广州没有一席之地(如图5和图6)。 罗氏产品占绝对优势 国内抗体药物市场是“三资”品牌产品纷争的战场,唯一有国产品种上市的是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国内企业生产的该产品在整个抗体药物市场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他竞争产品均为进口品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