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毛概答案

大学毛概答案

专题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哪些个阶段?

答: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适当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⑷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怎样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理论,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就不可能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被中国发展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他是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取得又一些胜利——改革开放,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事物中来到事物中去;与时俱进是我们国家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经济建设相结合而形成智慧结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答: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在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具体化”的命题。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事实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专题二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⑴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⑵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⑶文化纲领。就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地冲锋宪政的英勇战士。

3.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出现过哪些错误倾向?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党内曾发生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另一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提出”一次革命论”,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试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实实质是取消革命。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没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专题三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⑴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也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第二,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涵、意义)?

答: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的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票据经济”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低,为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就产生了“票证经济”。这本是一时的权益之计,但由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错误判断,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基本路线,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难以提高,使得“票证经济”长期存在。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但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专题四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是什么?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⑴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也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⑵首先,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反映和要求。第二,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可动摇。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宝贵结论,是我们痛定思痛以后确立的基本立场。

3.试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论改革开放,也不能离开改革开放抽象谈论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别的社会主义,而是改革开放中确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只有在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坚持。既不能以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也不能以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否则,就会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党的基本路线也会因此而发生动摇。把两个基本点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在实践中,要注意把两个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注意克服离开改革开放谈论四项基本原则的僵化倾向,也坚决反对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专题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答: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现象。应当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使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相应的收入报酬,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其次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有利于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再次有利于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注意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很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地域差别、再分配手段的不完善以及各种非法收入等都造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这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为了有效的调控收入差距,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收入差距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目前来看,国家应在积极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取缔不合法收入、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等,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呢?怎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就是要在新时代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十六大爱的部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专题六

1.为什么必须进行文化体制制改革?

答: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益突出。一方面,文化事业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受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不少文化企事业单位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凸现出来。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

2.简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迫切要求。

可以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是当前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

4.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能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3.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5.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尽可能的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专题七

1.简述当前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答: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第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三通”

2.试论“一国两制”及其重大意义。

答:“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回归后以及台湾问题最终解决后,在这三个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继续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项长期的今本国策。

⑴“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一个中国”,强调的是国家主权的不可分性和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一个中国”和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⑵实行“两种制度”。实行“两种制度”就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台湾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相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绝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二是两种制度有主次之分,主体是大陆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只有在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才可以允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⑶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⑷宪法和法律保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邓小平还多次讲到,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问一问题,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思。

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⑷“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针?

答: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在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专题八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⑴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家与合作的原则。

⑷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答:⑴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是关系到全局,带有全球性和战略性问题,它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

⑵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实质是全球的政治问题。

⑶发展问题。即南北问题,是指地处南半球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地处北半球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全球的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是核心。

⑷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阻碍,和平与发展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⑸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基础。

⑹确立“和平与发展”时代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理论。为我国调整“一条线”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在冷战后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政策起了重大指导作用。

4.恐怖主义的危害有哪些?

答: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

专题九

1.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答: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主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协商。

民主监督。主要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要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2.简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答: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答:⑴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⑵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⑶加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⑷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⑸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设格局

4.根据材料Ⅰ和材料Ⅱ,请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当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明确的把自己定位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她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以正确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获得解放为最高目标。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所以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祖国和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和法制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所以,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是紧密关联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奋斗,同时也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5.根据材料Ⅲ,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答: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

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6.根据材料Ⅳ,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答: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⑵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⑶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⑷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⑸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8.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只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⑵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⑶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