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

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

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一一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一全班交流再次认识一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

(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

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

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

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

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

是.... ,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

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 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 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 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 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学情简析 我们教学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而且都是用数的方法来认识的。

同时一年级的孩子对0的认识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对0表示没有也有一些直接 感受但对0表示起点的感知很少并且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定要结合 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给予他们充分的足够的感受、体验的时间和机会。 四、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 一、创设童话小兔采蘑菇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 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 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猜一猜中逐步领会0表示一个也没有的意义。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 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 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 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 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 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 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范文2020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范文2020 幼儿园数学教师通过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下是整理的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范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幼儿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01《数一数》说课稿【新版】

《数一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 魏桂香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位置”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总结: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

2019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认识整时——时间观念的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多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2.、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拓展练习。(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谜语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内容。 2,教材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人时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最新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最新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你知道说课稿怎么写么?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最新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 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注重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解读: 一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第58页的“用数学”是学生学习了6、7加减法“用数学”以及8、9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设计了“用数学”的情景。教材用同一幅情景反映几个不同的数

学问题,并巧妙的构成了一幅生机昂然的自然风景画,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美丽的大自然、可爱的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等人文教育。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数学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动画展示、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第58页的内容制成动画,把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这样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使学生处于兴奋中。并能根据学生所选的研究对象随时放大课件内容,以有利于学生观察。 (二)、改变呈现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20XX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这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要在生活中运用,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为了能给学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 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

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 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三、认识钱币的面值。 (一)观察硬币的不同。 1、请幼儿观察1元、5角、1角的硬币,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 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二)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 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 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 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的硬币。 (三)认识纸币的面值。 1、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2、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 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四、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范文三篇精选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范文三篇精选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 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 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 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②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 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计算方法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小组研 讨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 不尽。”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节 课我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卡片以及圆形卡片摆在桌面上后,分成两堆。引导学生复习1~5以内数的组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加法算式中得数的得出起到铺垫作用,从而完成新课的导入。 2、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2020年-2021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 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 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意图: 钱,不是万能的可是如果没有钱却也万万不能,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教具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见图一)。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 “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 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3、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 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最新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说课稿

1~5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4.使学生体验与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突破方法:利用课件展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本节课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课本第14、15的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学习1—5各数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观察教学主题图时,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妈咪爱婴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18578724.html, 2013年05月17日 23:15:26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活动准备: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 (钱、钞……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 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评价。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者:祝蕊时间:2012-10-22 15:06:04 科学领域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比如过年时收到压岁钱,跟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设计这一课题,目的在于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一些常识,会简单地使用人民币购物,提供给幼儿更大地探索空间。同时,也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其中,正好符合《纲要》中的“各科教学要相互渗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 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 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说一说》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学科 《比一比说一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3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 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 二、教法学法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 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 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 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用“多一些、多 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 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 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 正确地进行描述。 五、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在上一课时已经对100以 内数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学生能有多种方法判断数的大小,本节课是上一课时 的延伸,让学生用已有的比较经验来描述数与数之间“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大小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播放小动物玩跷跷板的故事。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松鼠和胖胖猪玩不了跷跷板呢? 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 什么呢? 二、在操作中认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1.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一比说一说)2.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1)出示三个小杯子和小棒,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 教师拿出几捆小棒放入杯子中,再请两位学生拿出比老师拿的多一些的小棒放 入另一个杯子中,再让另一个拿出比老师多得多的小棒,放入第三个杯子中。 观察比较,并将两位同学拿的小棒的个数都和老师的小棒的个数比一比,说说 你比较的结果。 引导发现,多的程度一样吗?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多的程度不同,表达的词语也不同,一个比老师的多一些,一个比老师的多得多。(板书:多一些、多得多) 指导学生先拿出50个小棒,在放另一堆小棒,要求另一堆比50个小棒少一些。最后放第三堆小圆片,要求第三堆小棒比50个小棒少得多。(学生按要求拿 圆片,摆好后可以调整。) 引导发现,少得程度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