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精选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精选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精选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1:情境导入

【问题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

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2:进入新课,建立概念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

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

作出猜想:物比像大;物与像等大;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实验方案:

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垂直

环节3:巩固提升

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

(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4: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观察自己家里的平面镜是否符合实验结论。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我这节课的难点是器材的选择和方案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根据平时照镜子的经验,选取相应的器材,同时我针对平面镜的特点,无法验证物与像的大小以及距离,从而提出使用玻璃板。在方案的设计方面,我首先让学生明确我们实验的目的,从而得到我们要记录的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实验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2.实验器材的选取中,为什么要选择薄的玻璃板?

【参考答案】

选择玻璃板是为了能观察物与像之间的关系,如果选择厚的玻璃板,则可能会出现两个像的情况,会影响观察,所以选择薄的玻璃板。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问题情景】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探究实验,并提出问题:我们得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什么结论呢?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个关系是不是普遍规律呢?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新课《欧姆定律》。

环节2:新课讲授

【建立规律】

利用多媒体出示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并向学生介绍欧姆的生平和贡献。他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教师给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以及字母表达式: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得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加深了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环节3:巩固提高

知二求一:在多媒体中出示题目: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题,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利用欧姆定律做题的解题步骤,如先画出电路图,明确已知量与所求量,最后根据欧姆定律求解等

环节4:小结作业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并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2.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单描述一下控制变量法?

【参考答案】

是指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个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请你描述一下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

出示三棱镜让同学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学讨论回答: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得出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共同总结: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做色散。

提出问题: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让学生讨论: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提出问题: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引出色光混合。

2.色光的混合

学生观看色光混合视频。

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讨论,教师进行总结: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光拥有三原色,颜料也拥有三原色吗?

引出颜料也有三原色:红、黄、蓝,拿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混合也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颜

料。它跟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扩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雨后的彩虹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在课后尝试去寻找关于看不见的光的知识,下节课一起学习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红色的光照到绿色的衣服上,是什么颜色?

【参考答案】

黑色。因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其他颜色只反射对应颜色色光,绿色会吸收红色色光,所以看起来是黑色。

2.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

(2)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注:图片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8页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海豚“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豚发出的声音大家能听见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蝙蝠捕食的图片,提问学生蝙蝠是用什么来导航的?教师展示视频,在一个黑房子里横七竖八的挂一些细绳子,在绳子上挂一些铃铛,让蝙蝠在房子中捕食,发现蝙蝠绕障碍物成功捕食。

【生成概念】

教师展示蝙蝠导航的原理图,总结蝙蝠是用一种看不见的声波——就是超声波来导航的。

教师展示声呐的原理图,B超的原理图,超声波碎石的原理图,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原理图,思考超声波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回答问题

(1)声呐展示出超声波有方向性好的特点;

(2)B超展示出超声波有穿透性好的特点;

(3)超声波碎石展示出超声波有较集中的能量的特点。

教师总结,超声波有很多普通声波不具有的能力,而我们根据超声波所具有的特点将它利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展示金属探伤的原理图,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实例应用到了超声波的这些特点。学回答:在生活中,还有超声测距,超声清洗等。

2.教师展示声波频率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学生回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教师总结,低于的声波是次声波,高于的声波是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常用在预报自然灾害,次声武器等。

【深化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说出以下对声波的应用实例中,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1)将手聚在耳朵上听远处的声音

(2)倒车雷达(超声波)

(3)大气核爆炸监察(次声波)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超声波的特点,并举出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作业:回家之后搜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下节上课之后进行分享。板书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比热容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如何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吸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1: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 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引导学生从比热容的概念入手,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解题思路:(1)由比热容定义可知,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0.88×103J;(2)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70℃时吸收的热量就是70×2×0.88×103J。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总结出一个物体吸热的一般公式?

2.放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引导学生思考此题和问题1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问题1是物质升温,求吸收的热量,问题2是物质降温,求放出的热量。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吸热公式写出物质降温时所放出热量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和吸热公式进行比较。

学生得出结论:

,和吸热公式相比,放热公式是用初始温度减去末温度。

3.吸放热一般公式

教师提出问题: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吸热、放热公式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物质的种类、质量以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此时教师顺势指出:如果用表示温度变化,那么可不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学生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放热的公式可以写成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例题: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物质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

作业布置: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表,计算质量均为2kg的砂石和水,都吸收了7.36×104J的热量,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平衡状态的相关知识,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教师提问,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受到的两个力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思考以下问题

(1)物体只受到两个力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吗;

(2)物体受到两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结束后汇报讨论结果,回答问题

(1)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两个力大小相等;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方向相反。

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分发的验证二力平衡的仪器,小组之间讨论出验证方法,并进行验证。

(1)将系于卡片两个对角的线分别跨过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段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砝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改变砝码个数,观察实验结果;

(2)将处在平衡状态的卡片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当砝码个数相同时,卡片处于平衡状态;

(2)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不能保持平衡。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这两个力平衡。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卡片的重力影响实验结果吗,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卡片的重力

远小于砝码的重力,所以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业:搜集资料,试着探究多个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下节课上课时进行展示和分享。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

一、考题回顾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最新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1.体验“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做出猜想引出课题。 2.经历“拔河比赛”,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列举实例佐证自己猜想。 3.通过类比液体压强形成,分析大气压强成因。 4.通过课件、视频、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并计算出大气压的值。 5.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剖析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材分析】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强值和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 难点: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原理和方案;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关键点:一是存在证明要做好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二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进行推导,得出大气压强的值;讨论粗略测大气压方案应围绕P=F/S展开;分析气压计原理时,应深刻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此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教学策略】

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及时反馈,为教师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10m高的水柱。采用受力分析和转换法、等效替代法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原理、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对方案进行评估,通过误差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6.视频展示大气压应用,并通过自制气压计和自动给水器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再次感受大气压强的神奇,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 1.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力可以用来测量,面积可以用来测量。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计算公式是。 3.什么是力的平衡?平衡状态有哪些? 4.xx上为什么有个小孔? 二、置疑体验,引入课题 师:夏天,同学们经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 生:是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升华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利用所学升华和凝华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升华和凝华以后。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给出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接着我会出现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日光灯变黑等,让学生判断和解释之后,我会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彻底的理解深化和凝华,以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

二、考题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参考答案】 下雪的时候,高空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雪花,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显得没有那么冷。而雪融化的时候,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人们就会觉得,化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真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 本卷共分为 2大题 12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分钟,总分 110 分,66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 A.焦耳定律 B.欧姆定律 C.电阻定律 D.查理定律 [答案]A [解析] 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容器中温度变化,即能够反映两个容器中热量的不同:两个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了焦耳定律。 2、 A.16个中子,8个质子 B.8个中子,16个质子 C.24个中子,8个质子 D.8个中子,24个质子 [答案]A [解析 ] 3、 某航天器由离地200 km 的轨道变轨升至362 km 的轨道.若变轨前后该中 图教育

航天器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航天器的()。 A.加速度增大 B.周期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向心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 4、 如图2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A ,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变化h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中 图教育

5、 如图3所示,匝数为2:1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阻为零的轨道、可在轨道上滑行的金属杆PQ 形成闭合电路。闭合电路内有磁感应强度为1.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副线圈接l0Ω的电阻,金属杆加长为PQ 长为0.1m 、电阻为0.4Ω。若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率v=3.0m/s 沿轨道匀速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中电流大小I=0.03A B.原线圈两端电动势大小E=0.15V C.副线圈中电流大小I=0.01A D.副线圈电功率大小P=0W [答案]D [解析 ] 6、 如图4所示,长为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0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将绳水平拉直后释放,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小球受合力为()。 中 图教育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5分) 正确答案: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5分) 正确答案:B. 5、……可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3)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比热容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那么我们要 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可以有几种方法呢? 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他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可以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正确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 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 /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检查同学连接的电路,发现小明连接的电路有问题 ...(如图1)。由此图可以判断,若小明合上电源,则()。 A.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 C.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1

D.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2.图2所示为一种电容式键盘的按键,它由键帽、弹簧和平行板电容器构成,电容器板间距为d,电容为C。按键时,活动极板向下移动。若电容的改变量为,则按键下压的距离为()。 A B .C . 3.下面是物理学史上三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2y,y+x+,y+z+。x,y和z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A.中子B.原子 C. 粒子D.电子 4.如图3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 2

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停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 3

1

6.如图所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随圆盘一起做匀减速转动,橡皮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橡皮所受摩擦力F的方向,下面四种表示(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1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

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物理模拟试卷第一套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物理》模拟 试卷第一套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题 3分,共12小题,36分。选全对的给满分,选错的不给分,选不全的给1分) 1.以下的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 A.压力 B.电流 C.动摩擦因数 D.电场强度 2.质点作曲线运动,若r 表示位移,s 表示路程, v 表示速度,v 表示速率, a 表示切向加速度大小,则下列四组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 ) A.a dt dv ,v dt r d B. a dt v d ,v dt r d C. v dt ds , a dt v d D. v dt r d ,a dt v d 3.物体在刚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瞬间 ( ) A.物体同时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速度仍为零 D.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然为零 4. 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 ( ) A. 系统所受的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B. 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和为零 C. 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力矩和为零 D. 系统所受的外力不做功 5.一个质量为10kg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作曲线运动,该质点的速度为k ?16i ?t 4v 2 (国际单位制),则在t=1s 到t=2s 时间内,合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为 ( ) A. 40J B. 1200J C. 80J D. 960J 6.质量为m 的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返回地球时,可认为飞船只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当飞船从距地球中心R 1处下降到R 2处时,飞船增加的动能应是 ( )

A. 2R GMm B. 22R GMm C. 2121R R R R GMm D. 2121R R R R GMm 7.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速度、频率、波长 ( ) A. 都不发生变化 B. 传播速度和频率变化、波长不变 C. 都发生变化 D. 传播速度和波长变化、频率不变 8.两个体积不等的容器,分别储有氦气(He )和氧气(O 2),若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 相同,则下列各量相同的是 ( ) A. 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 B. 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内能 C. 单位体积中的气体质量 D. 容器中的分子总数 9.4mol 的氨气,可视为刚性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 开时,其内能为 ( ) A. 12kT B.10kT C.12RT D. 10RT 10.如图-1所示,两个半径为R 的相同的金属环在a 、b 两点接触(ab 连线为直 径),并相互垂直放置。电流I 沿ab 连线方向由a 端流入,b 端流出,则环中心O 点 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 A. 0 B. R I 0 C. R 4I 0 D. R 4I 20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B. 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 C. 电场线总是不闭合的 D. 磁感应线总是闭合的 12.真空中一根无限长细直导线上通有电流强度为I 的电流,则距导线垂直距离为a 的空间某点处的磁能密度为 ( ) A. 200a 2I 21 B. 200a 2I 21 C. 20I a 221 D. 2 00a 2I 21

2019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7下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第二批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我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教师抓住学生提到的“光”这个条件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源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月亮、灯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区分,从而得到光源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光是怎么被我们看见的呢?也就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教师出示一些汽车前灯或者清晨森林里的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光线都是直的。 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看。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在课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激光准直” 【参考答案】 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2.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参考答案】 八年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起他们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首先就是无论那一节课都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识初中物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组视频:升旗和电动起重机提升重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旗手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上升,为什么电动起重机能够提起重物,带着这两个思考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旗杆和起重机的构造,提问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起重机吊钩上也有一个滑轮,且旗杆顶部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的轴随物体运动,继而教师给出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定义。 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教师让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2.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定滑轮动滑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作用分别是什么?是否省力或者省距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教材讨论实验方案,共同得出实验方案: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让学生课下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一下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特点:可以省一半力,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端移动距离2倍,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吉林省吉林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 (3)注意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 答辩题目 1.如何突破“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一难点?

教师资格证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蜘蛛在地面于竖直墙壁间结网,蛛丝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0,A到地面的距离为1m,已知重力加速度9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若蜘蛛从竖直墙上距地面0.8m的C点以水平速度υo。跳出,要到达蛛丝,水平速度υo。可以为()。 A.1m/s B.1.6m/s C.3.2m/s D.1.5m/s 2.在一静电场中,作一闭合曲面S,若有∮D·dS=0(式中D为电位移矢量),则S面内必定( )。

A.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B.既无自由电荷。也无束缚电荷 C.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D.没有自由电荷 3.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4.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104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

B.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 C.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5.有一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是理想气体,右侧是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6.如图所示,两平行板电容器的四块极板A、B、C、D平行放置(AB 两板充电后与电源断开,CD两板始终与电源相连),每块极板上开有一个小孔,四个小孔M、N、P、p的连线与极板垂直。一个电子以非常小的速度从小孔M进入A、B极板间,在被A、B极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小孔P进入C、D极板间,但未从小孔Q射出。则( )。

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一、考情综述 1.历年考题分析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时长120 分钟,卷面分值150 分,分为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完全根据大纲要求安排。

2. 【单项选择题】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1~2 道。主要考查电路、声、透镜、机械运动、内能等内容。 (2)课程标准或大学物理知识,1 道。课标主要根据初中物理知识,从课程 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等方面命题,多为理解类题目。 (3)物理学史或物理实验知识,1 道。主要考查考生对初中必做实验的基本 操作知识及物理思想的理解掌握。 (4)高中物理学科知识,5~6 道。主要考查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电磁学等高中物理知识。

【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出题特点:共 2 小题。 第一小题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为主,给出材料,考查对教材内容安排的理解及教学资源的应用。 第二小题以材料形式给出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情等内容,依据所给资料 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且要求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篇目特点:八年级上、下,九年级全一册内容均会考查,一般侧重于实验探究课的内容。 3.重要备考要点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 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实像 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知识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已知r 和T,G 的情况下) 4π2 r 3 M = GT 2ρ=3 πr3 GT2 R3 (2)卫星的运行速度v、周期T 与半径r 的关系 GM

2021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知识与教学》考试大纲

2021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知识与教学》考 试大纲 一、备考指南 第1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 纲 一、考试目标 1.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2.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3.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4.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了解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识初中物理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 识初中物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1)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 教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办法。 学生交流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教师:找几名学生来用感官来判断哪杯水热。引导讨论出“用感官得出的结果不准确”。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学生:感冒会有体温计来量体温。 教师:对,很好,为了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温度计与摄氏温度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示:温度计为玻璃制造,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温度计由玻璃管,液柱,刻度,液泡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总结: 摄氏温度的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并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第1步:教师布置任务,类比刻度尺的测量,每个小组进行测三组不同温度(冷、热、温)的水温,并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问题:防止热水烫伤及摔坏温度计) 第2步:学生汇报各组的测量结果。 第3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及说明正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重新进行不同温度水温的测量,体会正确的操作步骤。 2.视频展示多种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比如体温计,数字式温度计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温度、温度计、摄氏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课下去搜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并回去行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 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面试试讲真题

-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面试试讲真题

————————————————————————————————作者:————————————————————————————————日期:

2017下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第二批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我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教师抓住学生提到的“光”这个条件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源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月亮、灯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区分,从而得到光源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光是怎么被我们看见的呢?也就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教师出示一些汽车前灯或者清晨森林里的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光线都是直的。 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看。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在课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激光准直” 【参考答案】 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2.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参考答案】 八年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起他们对于探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考题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命中分析:培训班次练习题目 初中物理-试讲题目 1.题目:机械能及其转化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初中物理答辩题目 1.这节课中你是怎样进行导入的?【教学设计问题】 2.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专业知识问题】 考题二:《分子热运动》

【独立思考】长喙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分享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认识。 2.课后通过搜集资料的形式,各找到3个扩散现象生活实例,下节课班内交流。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突出的?【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知道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讲授分子热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用了大量的直观的物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包括花露水和二氧化氮气体分子的直观扩散,硫酸铜溶液与水的缓慢液体扩散,视频展示的煤炭堆、金片和铅片的互相渗入等现象的固体扩散,由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让学生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样用大量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融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对气体、固体、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突出教学的重点。 2. 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