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科学概念复习中要处理好“三个概念”教学

初中科学概念复习中要处理好“三个概念”教学

初中科学概念复习中要处理好“三个概念”教学
初中科学概念复习中要处理好“三个概念”教学

初中科学概念复习中要处理好“三个概

念”教学

摘要:初中科学概念复习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要形成正确的上位概念,必须得有针对性地消除错误认知;找到上、下位概念间的联系,形成高效的正迁移;通过科学的梳理,深化对组合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消除错误上位概念概念的迁移下位概念比较分析组合概念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人获得的有关概念是其原有概念与另外概念之间的融和与递进关系。就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在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组合概念等几个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在初中科学的复习阶段,我们认为应该扎实地从如下这三个部分去做好概念的复习教学。

一、有针对性地消除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上位概念

上位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它们的正确形成将是学生更好掌握学科概念的基础。

在科学概念中,一些学生原有的上位概念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比如,对常见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常识的理解,学生们可能是凭直觉和粗浅的认识,却是正确的,这

为我们顺利地开展教学提高了良好的基础。在复习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学生头脑里存在着大量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个人上位概念。这些上位概念大部分来自生活经验的影响,在新课教学时没有被及时矫正。比如就会有学生认为“质量好的透明的汽油是纯净物,而质量差的汽油是混合物”,其实是学生是将纯净等同于干净、洁净、透明。在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上,仍然存在概念的混淆,学生是依据物质是否干净,是否含有杂质来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这样的上位概念通常不能够轻易被发现,它们对学生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起到消极和误导作用。在复习时,我们就让学生对同类规律中的不同实际例子进行反复分析和比较,以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能够根据概念的本质属性来加以确立。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范例,丰富学生的表象,如运用辅助课件、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等。有教师在复习“溶液”的概念时,为了促进学生意义学习,进行了如下设计:第一步、演示实验,将泥沙、面粉、植物油、白糖、食盐等分别分散在水中,然后观察它们间的差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引出溶液的概念。第二步、用课件显示硝酸钾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加热、常温敞口放置、常温密闭放置)是否分离,帮助学生强化概念中的限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和关键词“稳定”的理解。

二、理清上、下位概念的关系有效进行科学概念的

迁移

学生的学习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的内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概念的教学就是学生在新概念(下位概念)学习中,以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将新概念进行加工,使新概念与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旧概念(上位概念)相联系,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中。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薄弱概念的原有的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薄弱概念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单质、化合物概念,其上位概念是元素和纯净物,而化合物的下位概念,是氧化物、酸、碱、盐等;单质的下位概念是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等。教师进行概念复习教学时,使学生明白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之间的联系,尽量使这零散的概念系统化。

三、通过比较分析明晰组合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初中科学中有许多概念容易混淆,需要在复习阶段进行明晰。比如:浓溶液和饱和溶液,氯化氢和盐酸,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等,我们称之为组合关系概念。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消除混淆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完全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最终达到既知道它们间的区别又知道它们间的联系的效果。例如在复习一些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式时,因为形式相似而反映不同关系的表达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压强p=F/S、速度V=s/t、密度p=m/V、电阻R=U/I等等。我们先加以分类,然后再加以辨别。因为电阻的大小不随电压与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它与密度应该归属于同一类,压强与速度应该归一类。然后,我们再引导学生去辨别每个概念所赋予公式的内涵。这样,学生就会在原有分散的概念体系中寻找到了梳理的途径。又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两个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植物体中的化学能在生命活动的呼吸作用时释放了出来,它们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过程。我们让学生先充分理解了两概念内涵后再对它们进行联系,这样,就可以达到提升、融合认知结构的效果。另外,在复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表图的形式来提高复习效率。比较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消除由于认知结构不完善引起的混淆。如原子和离子的区别。我们先让学生复习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复习是一个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在初中科学概念复习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采用多种方法,提供各种直观的、具体的演练平台。从“三个概念”的角度挖掘复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概念复习达到有的放矢,事

初中科学概念详解之-酸

初中概念详解之——酸 酸一般有腐蚀性和酸味(酸刺激产生的主要味觉)。(联想醋) 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酸的酸根离子。 酸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这类物质大部分易溶于水中,少部分,如:硅酸,难溶于水。酸的水溶液一般可导电,酸可以和碱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酸的分类: 1.根据是否含氧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含氧酸(如硫酸H2SO4、碳酸H2CO3等)无氧酸(如盐酸HCl、氢氟酸HF等) 2.根据从酸分子中可以电离出H+的个数 可以分为一元酸(HCl)、二元酸(H2SO4)、三元酸(H3PO4) 3.根据酸性强弱将酸分为强酸,中强酸,弱酸(是否能完全电离) 强酸(HCl等) 中强酸(H3PO4等)弱酸(H2CO3等) 4.根据是否是中心原子得电子分为强氧化性酸和非强氧化性酸 强氧化性酸(HNO3浓硫酸等) 相关练习 1.下列哪些物质是酸,为什么?HCl H2SO4H2S HNO3H2CO3H3PO4H2SiO3 NH3NaHCO3NaHSO4NaOH 2.下列物质中,可以确定某种物质是酸的是() A.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D.水溶液能导电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二元无氧酸的是() A. H2CO3 B. H2S C. HCl D. Na2CO3 4.下列物质均含有H+离子,但不属于酸类的是( ) A.H2SO4B.H3PO4C.HCl D.NaHSO4 5.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B.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D.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B.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肯定相等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D.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相等 7.酸和碱都有的元素是() A.氧元素B.碳元素C.氢氧两种元素D.氢元素 8.砷(As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有+3价和+5价,因此可以形成两种含氧酸——砷酸和亚砷酸。砷酸的化学式为 ( ) A.As2O3B.As2O5C.H3AsO3D.H3AsO4

杭州初中科学全解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师:鲁俊学生: 戚浩扬日期: 2014-6-04 星期:二_时段: 13:00-15:00 课题 初中科学全解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1.掌握所有科学知识 2.理解各个量的意义 3.掌握自己的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自己的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概念理解+配套练习+课堂总结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概念理解 1.近年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A.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食品 B.不乘坐“三无”车辆上下学 C.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 D.感冒后到药店购买最贵的抗生素 2. 大家在投掷实心球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人如果不加以控制,会随着实心球一起越过线,从而造成犯规, 这是因为() A.人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 B.人受到向前的惯性的作用 C.人具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 D.球具有惯性,将人带了过去 3.1.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③④②①]⑤ 4.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6.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腐败变质即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夏季阳光太强,食物容易分解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7.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是各地传统的“花朝节”,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8.为什么酒越陈越香?原来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把酒埋在地下,保存好,放置几年后,乙醇就和白酒中较少的成分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C4H8O2(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上述反应速度较慢,但时间越长,也就有越多的乙酸乙酯生成,因此酒越陈越香。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由3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乙酸乙酯由14个原子构成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9. 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 ...的是(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为6.24 B.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 5g C.用l0mL量筒量取8. 5m1.某溶液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10. 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 A B C D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我们依据现代学习论中的广义知识分类教学的理论,应用教学模式的思想指导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思路教学对策,为教师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教学、广义知识、分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其次,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再次,物理概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对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出现了一批比较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些经验和方法中,缺乏一些现代学习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并且缺少从整体上来分析、把握概念教学的全过程,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的分析等,因而提出的一些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等,就有较大的局限性,特殊性,教师在应用这些经验和方法时的可操作性不强,很难进行推广,进而影响了概念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与当前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而且应该从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反思,寻求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 本研究旨在以现代学习论中广义知识分类教学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应用教学模式的思想研究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为广大教师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略,力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课题组主要人员有: 吴耀忠陶建新曹文芝崔慈黎楼春鸣夏静寅施静 张志刚朱又元唐文杰章普锦张鸣王月华董蔚 沈德忠 执笔:吴耀忠

读《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有感

读《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我拿起蔡铁权教授的《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时,初看标题,让我感到有点陌生和难以理解。而当我看完整本书以后,我感到书中所谓的概念转变,不仅仅是科学中的概念学习方法的转变,也是对教师教育概念的方法的一种转变。 在进行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之前,首先对教学用书和教师的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首先应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什么是科学本质。然而现实情况是,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感到十分惭愧,我思索良久依然无法表达出到底什么才是科学本质。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精神,还是利用工具去认识自然,还是将经验转化为理论的认识呢?如果从课标上入手的话,科学本质的学习更偏向于科学自然的认识和学习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我认为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本质是不切实际的。在我看来,只有教师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之后,才能在教学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如果能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算影响甚微,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 初看科学概念的学习,我想当然的认为在初中阶段是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科学概念,这是我对初中科学的认识的第一个不足。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对自然界充满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现在的我难以想象的,学生的想法总是让我十分惊讶。回顾我过去一年的教学,最初,我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估计太高,学生常常跟不上我的思路。之后,我常常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最终还是没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而有意义的教学正如书中所提到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发现学生的迷思概念,解决学生的迷思概念,从而建立起新的科学概念。 这样的教学首先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书中提到的方法有许多,如:诊断式传统测验题、概念图法、访谈法、关系图法、V形图、二段式测验、DoE访谈等。但书中重点介绍了概念图法、访谈法、二段式测验和观察法。 对于概念图法,在去年的一年中我已有所尝试,我在单元复习课堂上曾给学生建立概念图,但当时都是以我为中心,并未对学生加以过多的指导。而且当时我在黑板上罗列出的概念图更像是一种知识条目而非书中所阐述的概念图,这是我对概念图认识不清所导致的第二个认识上的不足。况且最让我难以把握的是,概念图对学生到底有没有作用,至今我还不甚了解。在学习了书中的`概念图的做法以后,我开始对概念图的设计有了大概的了解,比起去年的懵懂,今年的我打算继续尝试,将书中所阐述的理论应用与课堂当中。 如果真的能对学生的概念转变起到一定的作用,那真是大有益处。对于概念图的教授,在我看来,第一步还是应该从教师指导出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 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 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 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 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 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 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 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 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 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 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 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

初中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转变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转变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概念是中学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迷思概念的存在干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阻碍了学习。本文介绍了迷思概念的成因、迷思概念的探查,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转化迷思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迷思概念科学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49-03 【abstract】concept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science courses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the misconceptions interfere with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inhibit learning of new knowledge.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causes of misconceptions, the exploration of misconcep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misconceptions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 words】misconceptionsscience teach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而形成了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并非都是错误的,但有时候却是片面的、模糊的甚至与科学概念是对立的。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版) 义务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5) 三、课程设计思路(7)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0)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3) 一、科学探究(13) 二、生命科学(15) 三、物质科学(26) 四、地球和宇宙(39) 五、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2) 一、教学建议(52) 二、评价建议(59) 三、教材编写建议(65) 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68) 附录(72) 附录 1 行为动词(72) 附录 2 教学案例(73) 第一部分前言 20 世纪以来,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创建和发展了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基因论等基础理论,提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大爆炸模型、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信息智能处理的图灵计算模型和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等基本模型,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全新认识。各学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在不断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规律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升华着人类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之间出现了空前的全面而深刻的互动,诞生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技术领域,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技术一方面以不断分化的方式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设置一门整合的科学课程,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一、课程性质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 课程。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本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合格 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其根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经过科学探究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认识,其表现形式包含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个体的创新知识只有充分接受集体的评议、判断、筛选后,才可能有选择地被接纳为共识而成为集体知识。只有充分认识到个体知识和集体知识的相互联系与转换,科学知识的形成才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这些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借鉴一些名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冰雪融化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之前是固态水,融化之后是液态水,组成没有变,只不过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注重实验,利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研钵研碎块状胆矾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研碎块状胆矾的过程中胆矾的形状变了,但其成分没有变;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闫鑫蕾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闫鑫蕾 发表时间:2017-03-15T13:21:06.59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作者:闫鑫蕾 [导读]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ISSN1004-1621(2017)01-048-02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物理概念。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2、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往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更加明显)。 3、由学生活动引入。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与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生活动引入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4、由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5、通过加强学生感官认识引入。 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看"外,还要让学生"听"、"闻"、等加强感官认识。如:引入"响度,音调落色"可以放录音。引入"扩散"概念,可以让学生闻香水。(将香水瓶放在教室墙角,不要喷洒。) 6、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 引入"惯性"概念时,可以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从而引入惯性,贴近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7、通过类比法引入概念。 如:"电压"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而水流与水压学生却很熟悉,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处理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 二、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1、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2、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 4、图象电教法 有些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5、类比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6、设疑法 设疑的过程便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这种方法设计得好,可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使课堂气氛活跃,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可通过学生自己明辨是非,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篇一 本学期,我接手了八年级和九年级两个班级的科学课程教学,更是兼职学校的教导工作。而教导工作非常的繁重,使得我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时间投入,有些不够。但一直以来,都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进行我的教学工作。如今临近学期结束了,我也对自己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目的是希望能准确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希望能把握好以后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由于八、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学风不同,原有的知识构成也不同,这就要求我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所隐含的不同情况。 对于九年级学生,因为八年级的时候,我已基本上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前的科学是另外一个科学教师任教的,所以我只是基本上有所了解)和他们的知识构成。而对于他们的学生更是耳濡目染、深刻了解。针对这些情况,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就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执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走的也是严格、负责的路线,就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对于八年级学生,由于我们之间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深知这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 识掌握和成绩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这个班级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学生的纪律非常好,这让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了充分的准备--利用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此种种条件下,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既注重实效、有注重实际的精神,制定好了这个学年的工作计划和这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抓好教学过程、激励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八年级的学习情况很差,导致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掉落,到了九年级,班级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已经大打折扣,这给我自己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差,班级里有3/4的学生没有学习状态,更没有学习的心思。如果一味的贯彻学习目的和内容,我怕会引来更差的效果,在备课的时候,我往往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对课堂内容进行处理,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多一点精彩。但我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了优秀的学生,或者放弃了后进生,尽量的让我的课堂多一些气氛,而至于课本上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我更多的是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实在不行的,再另外处理。一年下来,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没有让学生失去科学的兴趣。(我觉得在一个毫无学习氛围的班级里上课,真的好辛苦) 。

初中科学概念汇编.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初中物理易混概念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易混概念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概念时,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这种认识不精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的原因。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概念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概念混淆的原因 1、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 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本质属性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之后,生动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例如,热传递现象中究竟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给学生留下的表面认识是: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最后达到温度相同,表面上看是物体间发生了温度传递。要认识现象的本质,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认识到,这种强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学生对热传递本质属性的认识。 2、学前概念的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认识。例如,对于光和光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是产生迷惑,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 物理概念中,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义上的相近,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例如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浮力计算公式 F=;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功率与机械效率;惯性与惯性定律;汽化与升华;电动机与发电机;音调与音色等等。

最新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 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科学概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科学实验、模拟模型、对比类比、科学史、多层次问题5方面,探讨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建构科学概念中的运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科学概念有效教学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首先提出来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或者引导学生先进行一些相关的思考和实践。“先行组织者”策略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或能力,从而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这些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的自我建构起知识的体系,提高学习的效率。 初中科学是一门涵盖理、化、生、地理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学科,科学概念比较抽象,有些相近的概念易混淆,有些概念又很零散,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比较困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类比、科学史、图片等方面采取先行组织者策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同化每一个新概念。 1.以科学实验为“先行组织者”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把科学实验作为概念建立的“先行组织者”,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开展交流与讨论,在结论的得出过程中也就能顺利的得出了科学概念,同时将结论适当的推广,还能对科学概念进行总结和提升。 案例1:学生对“电磁感应”概念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

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安排了这样一组实验:(1)取一段导线ab放在U型磁体中并向各个方向运动;(2)另取一根长导线cd连接到导线ab 的两端,再使导线ab放在U型磁体中并向各个方向运动;(3)拆下导线cd,先连上一个电流表,再串联连接到导线ab的两段,再使导线ab放在U型磁体中并向各个方向运动;(4)把电流表换成灵敏电流计,重复实验;(5)拆下导线ab,取一个矩形线圈代替导线ab,并让整个线圈都在磁场中运动。通过一组循序渐进的实验,学生会慢慢体会到探究的历程,这种从实验不成功慢慢到成功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断被刺激,而且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学生会自主的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这一科学概念。如果教师的演示实验一步到位,直接得出概念,反而不能很好的理解为什么要闭合电路?为什么只能是部分导体?怎样才叫做切割磁感线? 用实验做先行组织者既能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思维能力。 2.以模拟、模型为“先行组织者”使深奥概念浅显化 模拟法是指先设计出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或者把微观概念宏观化,也可以把宏观概念微观化,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概念的目的。 案例2:在学习分子的构成、DNA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时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相关的模型,发现学生非常感兴趣,效果也相当不错,既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学习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并且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实验并没有很神秘,科学实验其实就在身边。例如,学生用马铃薯、橡皮泥、

科学教学六个转变

科学教学六个转变 内容提要: 一、从注重知识的学习向注重人的主体需要转变把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转向对学生“需要活动”的关注,使学生能体验到,我们的学习活动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我对做某方面的事比较感兴趣,确实需要 某方面的学习。 二、 从注重解决问题向注重发现问题的转变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标新立异,敢于突破老师和书本的框框,提出和发现创造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想富学生的表象。三、 从知识的储存向注重学生想象发展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想富学生的表象。 象力,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四、 从注重知识的获得结果向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转变 只有把对获取知识的关注转向对获取知识的过程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 五、 从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向以现代生活为出发点的转变 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转 化,利用儿童所面临的生活环境进行教学。 六、 从注重教师权威建立向民主氛围营造的转变教学中平等、民主、

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 形成创造力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自然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六个转变 一、从注重知识的学习向注重人的主体需要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 讨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果教 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代替 学生思考,靠提示性的提问,让学生说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或结论,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就不能生动、 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教材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并不显得那么重要, 而是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借助知识的载体作用让学生形成独立探求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学生能体验到,我们的学习活动是为我们我对做某方面的事比较感兴趣,确实需要某例如:在自然教材中, 《搜集岩石》、《考察《测量物体的温度》、《风的观测》等教学内把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转向对学生“需要活动”的关注,自己服务的,方面的学习。 自然水域》、 使学生能体验到,我们的学习活动是为我们我对做某方面的事比较感兴趣,确实需要某例如:在自然教材中, 《搜集岩石》、《考察 《测量物体的温度》、《风的观测》等教学内 “我”“人体活动”单元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运动来认

浅谈在初中物理复习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浅谈在初中物理复习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摘要: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这是值得所有数学教师研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了情景创设、实验探究、建构知识结构体系、联系人文背景、互动式的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开放和个性化的知识观,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复习教学,也不能考什么,教什么。而应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创设一种发展空间,使教学成为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笔者一直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中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的复习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比如,在进行“光的反射”复习时,就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阵大雨过后,小华和小明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华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从而自然地复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相关知识点。 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确立、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课程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实验,尤其重视探究实验对学物理知识的建构,在设计物理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时,很多章节将实验内容设计其中。所以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时,应根据知识建构的需要,将实验复习与知识复习在时间结合在一起复习。实验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是以实验为材料,让学生在了解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概念转变教学理论

概念转变教学理论 一、概念转变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内尔大学的一群教育研究者和哲学家开发 了一种称为概念转变的理论。这种理论基于皮亚杰的不平衡和适应性 调节的观点,以及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进化论。根据库恩的观点,科学 进化遵循的是一种稳定的范式。首先,一种占优势地位的科学范式——一种基本的认知、思考、评价和做事的方式——濒临危机,因为它 没能解决或解释科学团队确定的重要问题。其次,就必须有一个有望 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供选择的范式。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就增加了“范式 转变”的可能性或者新的思维框架的普遍接受性。 然而,研究者发现,如果只强调和采取逻辑和理性思维一~宾特里奇 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冷酷的概念转变”,学生的已有概念非常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方法太过理性化,忽视了学习中的情感(如动机,价值观,兴趣)和社会成分,比如,没考虑到学习环境中其他的参与者(如教师 和其他的学生),以及这些参与者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并 影响概念转变的。 社会建构主义者和认知学徒观也影响了概念转变理论,这些学习观鼓 励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是促进概念转变的一个因素。因此,概念转变 不再被认为是只受认知因素的影响。情感、社会和情境因素也能影响 概念转变。在培养概念转变的教学或学习环境设计中,所有这些因素 必须综合考虑。 二、概念转变的定义、形式和过程 概念转变大致可以定义为改变已有概念的学习,如信仰、观点或思维 方式。概念转变一般包括两种形式:(1)丰富,即同化。新概念与原有 概念之间基本是一致的,个体很容易理解新概念,并能很快地接纳。 新概念补充了原有概念,使原有概念更加完善。这种形式主要通过积 累的方式发生。(2)修订,即顺应。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不一致,产生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