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知识】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专业知识】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专业知识】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专业知识】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简析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往往相对本身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其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还能表现出该地区的精神和审美标准取向。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不再仅仅是配合功能,而是与建筑功能一样重要。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p.l.nervi,18911979)指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件优秀作品的。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说来,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同时在其技术性和美观性上都能达到很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从它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高品质,即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需要兼顾与环境的统一及人的心理。本文试分析从平面功能层面、结构稳定层面、环境心理层面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一、平面功能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物比较的话,平时的垂直荷载、地震影响与平时以及暴风时的水平荷载就相对变得非常大起来,为了使高层上下方向的质量、刚度、强度的分布均匀,就要尽可能的避免各层平面形状激烈变化,力求均一化。有文献资料指出,合理的选择楼层建筑平面形状,能显著降低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作用。对于采用边数较多的正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同采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 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 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 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 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 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 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 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 合人体的尺度。 2.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 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 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 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 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 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 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 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 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 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 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 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 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 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 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 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 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 和人居环境。 突出主题原则

高层建筑基础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 我们研究学习高层建筑基础的有关知识,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1层的帝国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约443米高。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与低中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着更多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层建筑一般建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闹市区,而这就给施工带来了不便。要求施工单位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置施工所需器械,而且还得注重工程的经济性,时间性。尽量压缩施工平面占地,减少现场设备,材料,制品储存量,要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阶段的现场布置,节约施工用地。 第二,高空作业量大,精度要求高,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隐患多。高层建筑随着施工的进行,作业高度越来越大,材料运输量增加,这

对垂直运输设备的高度,运量,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全过程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特别是百米以上高空落物打击事故要求施工单位高度重视。此外,防火,用水,用电,通信,临时厕所等这些在中低层建筑施工时易解决的问题,在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施工时难度较大。 第三,基础开挖深度大,支护结构费用高。一般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其基础开挖深度也要相应的加深,而且城市施工又无条件放坡开挖,因此支护结构工程量大,特别是周边临时建筑物,地下管道,城市道路都对支护结构的强度,位移变形有很高要求。使得本是临时结构的支护结构所用费用增加,有的达数百万,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工程事故也很多,费用较大。 高层建筑因为荷载很大,通常采用底面积较大的天然地基基础形式或深基础形式,常用的基础形式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以及这些基础的联合使用。在高层建筑基础形式的选择中要考虑的因素有:(1)上部结构的类型,整体性和结构刚度;(2)地下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3)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4)抗震设防要求;(5)施工技术,基础工程造价和工期;(6)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 条形基础是指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当建筑物荷载较大且地基土较软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可在纵横方向设置双向条形基础,称为正交格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探究

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探究 摘要:对于高层类型建筑来说,顶部的造型设计需要和城市环境互动融合,生动 反馈及透射区域城市全貌,该部分设计效果高低与否,对于高层类型建筑本体和 区域长期的发展来说现实意义较为深远。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高层类型建筑 顶部的造型设计实践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便于在今后高层类型建筑项目当中,高效化落实建筑物的顶部造型实践设计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 前言: 高层类型建筑顶部的造型设计,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设计工作,对着高层类 型建筑物整体造型布局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对此,深入研究高层类型建筑顶部的 造型设计实践,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设计原则 1.1合理性原则 所谓合理性原则,即为高层类型建筑顶部的造型整体平面设计合理性。从建 筑布置、朝向城市道路交通、绿化等角度设计分析,在通过对建筑单体本身几何 形体、自由曲线等美学设计高层类型建筑顶部的造型整体平面设计合理性。 1.2协调性原则 所谓协调性原则,即建筑整体和部分关系协调性这一项基本原则。高层类型 建筑顶部的造型设计实践中,要求设计者应当将细节设计工作分布于建筑立面部 分设计当中,适当调整建筑顶部的造型整体布局,并将细节设计贯穿于建筑顶部 的造型整体设计始终,明确的界定整体与部分两者关系,以高层类型建筑整体的 造型为基础,统筹协调的做好顶部造型方面设计布置工作,以便于在突出高层类 型建筑顶部的造型设同时,彰显出高层类型建筑整体性这一特征[1]。 2 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要点 2.1 把握好城市的天际线和建筑物的顶部造型关系 所有特定城市,均有公众意象存在着,即为叠加各种个体印象。人们若想在 生活环境当中做到游刃有余,则公众意象就必不可少。城市设计空间形式特征, 并非局限于尺度大小,空间形式设计处理方式也十分重要。了解并且把握好建筑 物的顶部造型和城市的天际线之间关系,应当以人性化角度落实具体的设计分析 工作,要求设计者应当设身处地的思考分析,区域内部天际线在可视移动期间, 比如它进入到空中航线、江河航道、高速公路等,应当独到地鉴赏城市不同亮点,比如观光点和高层的高层建筑等欣赏区域的风貌。建筑物的顶部造型,是否能够 将区域整体的辨识度提高,以满足于整体区域的造型协调、层次感丰富的空间环 境等为基础,是否能够成为所在区域范围被建筑顶部标志高峰,还有其和周边区 域整体尺度关系,这些均属于把握城市的天际线整体造型关键点,属于设计建筑 物的顶部造型基础性工作。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工程当中的建筑顶部设计,在序列开敞式空间已对高层的建筑 物群起到压迫作用,为整体的空间立体构成创造更为舒缓的一个基底环境。线性 的道路景观、表皮不同建筑单体,串联成为流动式空间风貌,以该空间造型为基础,以城市通道角度实施天际线整体造型考察分析,可预设出城市整体轮廊,设 计区域内部天际线整体造型,将建筑物的制高点确定下来。在城市设计相关导则 当中明确要求了沿着河海所形成错落有致、跌岩起伏城市的天际线,应当适当降 低其面向于水平一侧高层的建筑物实际高度,便于共享滨水整体景观资源。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设计基本知识

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 (建设防火设计基本知识之一) 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规范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这里主要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 1.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建规)还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高规)的依据。 2.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3.设置电梯的依据。 4.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5.控制名胜景区,特殊地段或街道景观高度要求。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6.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控制的规定。 二,建筑高度H的计算 1.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浙30) 2.建筑技术措施规定: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技2.3.2)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对于消防可不计入高度(建1.0.3);对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或高度不超过4m时不计入建筑高度之内(技2.3.2);对于城市景观、微波通道则必须计入建筑高度;对于航线必须计入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基础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XXX 编制人:建筑人 编制日期:2018年11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1.1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地勘单位: 施工单位: 1.2 编制依据 (1) 《****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大厦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报告》 (3) 《****大厦基坑支护工程图纸》 (4)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5) 福建省标准《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6)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3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1) 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新区D8-2地块。 (2) 周边道路 本工程场地北侧为城中路;西侧为花园路;南侧为建设;东侧为人民东路路。 (3) 邻近建筑 本工程场地北侧为30层**大厦,其地下室距本工程基坑边界最近距离约16m 左右;东侧为24层商业,其地下室距本场地基坑边界最近距离约21m;南侧 为一般多层住宅小区;西侧为国际大厦,其地下室距本场地基坑边界最近距离 约50m。 (4) 地下管线

临近道路的地面下有各种城市管线,基坑内侧管线已在进场前全部搬迁完成。 基坑与周围管线关系见图1.3。 1.4 工程建筑及结构概况 (1)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20000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0m2。 (2) 本工程主楼地上31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95m。裙房地上4层,地下3层。 (3) 本工程基础为桩筏形式,桩基为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形式。 1.5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 (1) 本工程塔楼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面积约10000m2,开挖深度约20m, 土方开挖总量约20.2万m3。 (2) 本工程塔楼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3道环形圈梁作为支护结构体系。地下连续 墙深25m,厚1.0m,环状布置,直径为83m。 (3) 本工程基坑采用疏干井降低基坑内浅层潜水;采用降压井对深层承压含水层进 行减压降水。并布置坑外输干井、坑外降压井、观测井配合。 1.6 工程地质概况 (1) 地形地貌 场地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3.78m~4.43m之间。本场地地貌形态单一,属滨 海平原地貌。 (2) 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 根据本次勘探时现场土层鉴别、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本场地地 基土在8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可分为 12层,其中第⑤、⑦、层分为多个亚层。 (3) 本场地土层主要特点如下: a、场地内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层呈湿状、可塑、中压缩性,层厚较薄; b、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均为饱和状,流塑、高 压缩性土; c、第⑤1a和⑤1b层为软塑~可塑,较软弱。 d、场地内第⑥层暗绿色粘土为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土; e、第⑦层承压水含水层,又分为三个亚层,其中⑦1层砂质粉土土质较好,为中 等压缩性土;⑦2层黄色粉砂属于中偏低等压缩性土;⑦3层灰色粉砂属于中

浅谈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 发表时间:2018-10-19T10:23:09.8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黄雷[导读] 我国的人口基数也是相当惊人的,同时还有城市现代化所带来的交通拥堵、各种资源相继告急的“城市病”问题,发展探索超高层建筑就十分应景了。在超高层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中,顶部造型的设计也是非常具有发挥价值的部分。黄雷 广州市纬纶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75摘要:在我们国家,虽然土地面积很广阔,但是可使用的土地的使用面积却不能满足人口的承载量,对建筑高度的开发就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也是相当惊人的,同时还有城市现代化所带来的交通拥堵、各种资源相继告急的“城市病”问题,发展探索超高层建筑就十分应景了。在超高层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中,顶部造型的设计也是非常具有发挥价值的部分。关键词:建筑顶部造型;城市设计;城市天际线;区域风貌引言: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越来越好,高科技的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国家政策倾向于建筑行业向科技化、创新化发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民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进步,对于设计的整体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建筑企业在超限高层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中,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保障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提高超限高层建筑物顶部设计的整体水平,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超限建筑工程造型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美观化,同时还要兼具有整体的实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抵减自然灾害的破荒程度。 1.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实际案例与概况 首先从我们国家众多城市中选择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B城市作为案例进行相关技术要点的分析。城市商务区项目的用地面积大约在1平方千米左右,其中建筑物的总体面积是总建筑面积 367 万平方米。在整个超高层建筑物建设完工之后,建筑物的具体使用功能主要以商务办公、宾馆酒店住宿、高档公寓出租、商业用途等等。其次,从中该城市的总体造型设计思路分析来看,设计的初期思路借鉴了澳大利亚首都悉尼的一个公园,同时融入了我国传统的庭院设计思路,打造了水景融合的自然城市。采用坐北朝南的通透性设计走向,在设计时把绿化带的设计贯穿了整个城市,自然景观与城市建设始终紧密相连。 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顶部造型设计而言。一方面就顶部造型的空间效果来看,在设计时要讲城市的造型建设月和生态环境以艺术手段相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要对城市的天际线在设计时纳入研究范围。 2.城市天际线与超高建筑顶部造型设计的关联 2.1 城市天际线在超高建筑顶部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性 社会公众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的个人设计倾向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所以在紧凑型超高建筑的实际设计工作中,应该走访市民对于设计的想法。一些著名城市的成功的超高建筑的设计案例都体现了关于公众设计意向的重要性。基于公众设计意向之下的设计方案之下的超高建筑顶部造型都非常具有审美价值,并且非常贴合居民生活。超高建筑顶部造型设计与城市天际线之间相互关联,融为一体。天空中的建筑轮廓是整个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体线条的流畅性对设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2.2 城市天际线在超高建筑顶部造型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城市设计中,对于处理超高建筑的顶部空间形式,不仅仅基于整个建筑物顶部的面积大小,而且还要处理顶部上方空间的容量。超高建筑顶部造型设计与城市天际线之间的设计关联性,应该基于人性合理化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设计。其实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设计顶楼造型时,能够设身处地的将自己代入建筑物住户的人物角色之中,切实的思考他们的设计需求以及对于顶楼的造型和使用感的意愿。当住户处于顶楼时,在视线范围内天际线的移动过程中,对于城市的高速公路、江河航道、空中航线等是否能够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城市中的不同高层建筑物的制高点是否都可以有足够的欣赏区域。同时,在设计时,除了考虑顶楼的美观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还要考虑自身建筑物顶楼的造型是否具有极大的可识别性,具有创新思想。在整体建筑物实用性的前提下,致力于打造建筑物的标志性和独特性,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常而言,就城市发展建设而言,一个超高层建筑物一般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所以如何进行顶部造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顶部造型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局部特色作为设计的重点突破点,结合整体的建筑物情况对整个建筑的顶部造型设计出一个有自身特点的顶楼造型。通过明显的建筑元素,在设计时可以突出整个建筑物的自身特色。对于打造地表标志性建筑物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3.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的确定 3.1 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设计思路的确定 为了解决我们国家现阶段土地资源紧张以及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向高层建筑物进行拓展。放眼未来,建筑物的高度肯定会继续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的。但是,以我们的常识为角度来理解的话,就会发现,建筑物的楼层越高,建筑物的造型设计就会越来越困难,最后建筑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超高层建筑充分应用了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打造观赏性强且实用性高的现代化城市,在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设计也越来越具体化、美观化。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大,所以在造型设计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尤其是顶部造型的设计。设计中有很多相关的建筑结构需要进行考虑。顶楼造型设计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整个建筑的整体造型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顶楼造型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在安全性、观赏性、实用性等等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 3.2 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设计因素的确定 当某一项超高建筑物开始进行整体设计工作之后,建设设计项目就转入城市建筑设计的第二个阶段。各个组织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组织工作都要开始正式运行,相互之间协调控制施工工程的实施。在进行有关超高建筑顶部造型设计的工作时,要将城市的各个现代化问题都考虑进来。例如交通方面的设计、景观内容的设计以及融合城市色彩的设计等等。在进行超高建筑物的单体设计时,要将其他城市的相关因素都考虑融合在设计方案里面。这样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超高建筑物的整体造型设计,尤其是顶部造型设计能够与城市交通经济的发展相互融合,促进城市的整体和谐的发展方向。 3.3 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

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

研究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要点 高云鹤

研究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要点高云鹤 发表时间:2019-08-27T08:50:31.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高云鹤[导读] 高层地基的处理效果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重视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 中冶华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81 摘要:在高层的建筑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我国高层的施工技术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于不同建筑的地基需求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高层地基的处理效果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重视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1地基基础的相关概念 通常情况下,地基是指支撑建筑物的岩石或者土体,一般位于建筑物的最底层,其中地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地基,一种是人工地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天然地基不需要人为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而且承受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而人工地基就是通过二次加工处理形成地基,这种主要是针对地质存在问题的地基。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建筑物的承受能力,避免建筑物出现变形等问题,地基基础的作用就是将承载的压力传送给地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当前的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浅基础进行施工,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量,还可以将施工过程简单化,避免建筑物出现沉降的问题,保证建筑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整合各项数据信息;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质量。 2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地基的选址问题 在建筑地基处理的实际过程中,现场的土层和地形影响着地基的质量问题,在选择地基场址的时候,应该分析考虑土层的类型和地质情况,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建设场址,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因此,高层建筑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和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段,当无法避免时,应进行专门论证研究后再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 2.2地基强度不够稳定性差 由于城市的建筑物比较密集,高层建筑也比较多,建筑物的层数增多加大地基的压力。城市的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施工的面积比较小,因此地基的建筑强度比较差,稳定性也不足。 2.3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的程度大 建筑的层数越多,土层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因此,高层建筑就比多层建筑就产生更大的沉降。尤其是建在软土层中的高层建筑,更要做好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措施,来满足建筑的结构安全及地基沉降变形要求。 2.4控制地基的渗水量 地基的渗水量和地基的控水能力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如果这两个因素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就会造成土层的水分流失现象,从而破坏整个高层建筑地基的结构。 3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运用要点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需要做到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清理施工现场,避免原有建筑物、电线杆、地下管道对地基建设工程造成影响。同时,施工人员需要选择密布群桩作为桩基,这样便可以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性,同时打桩机等施工设备便可以稳定行走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也可以对施工设备进行更好的控制。 3.2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 地基的抗剪强度指的是抵抗施工操作产生剪切力的能力,这一数据会受到地基环境的影响,但是地基抗剪强度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这是因为地基会受到受侧向土的压力影响,这样一旦出现了建筑物超载情况,地基结构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斜,进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地基问题,如地基隆起、边坡失稳等问题,进而影响高层建筑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需要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这便需要施工人员从地基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每项施工环节,充分考虑到多种地基处理建设技术,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进而提高高层建筑的应用效果。 3.3提高现场放线定位的准确程度 在进行定位桩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施工方格网来确定控制线,同时还需要结合施工图纸,来确定桩位轴线与尺寸。在完成桩机定位工作之后,还需要对桩位进行再次检查,避免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同样,水平点的确定也需要结合施工图纸,以此来确定每根桩基的标高并对其进行记录,同时需要记录的还有桩顶与桩端等数据信息,这样才能确保地基施工工程的顺利有效进行。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现场放线定位的准确程度,还可以选择设置两个及其以上2个不受沉桩影响的水准点,以此来做好全面放线定位工作,全面确保定位操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3.4完善基坑支护体系 目前,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完善是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要点之一,无论是土方开挖还是地基填筑操作,目前都存在较多问题,并且不同地区在深基坑支护体系建立上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同,这便为深基坑支护体系完善工作的进行造成了问题。在目前的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体系施工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方式是钢板桩支护方式,此方式可以确保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护体系,充分发挥了支护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地基沉降。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开展深基坑支护体系建设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布局分析,以此来确保支护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连续性,这样才能构建出完善合理规范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做到对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真正完善和规范应用。在深基坑支护体系得到了完善之后,高层房屋建筑地基深度不断增加的问题便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高层建筑造型创新设计思路及策略探讨

高层建筑造型创新设计思路及策略探讨 摘要: 建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建筑美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上。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建筑设计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设计中将传统、现代、自然的完美结合 才能实现设计和理念的创新。基于此,本文结合高层建筑外观造型设计的平面构 成及造型特点,对高层建筑造型创新设计思路及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同仁 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造型结构;创新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为了解 决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紧缺的问题,传统的建筑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局主要求,高层建筑在我国逐渐的兴起。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不仅是实用安全,也应注 重建筑外观的设计,美观的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因此,作为一名建筑行业 的设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开放性的思维,以自身设计实践为基础,敢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捕捉灵感,创造出更多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基于此,本文结合 高层建筑外观造型设计的平面构成及造型特点,对高层建筑造型创新设计思路及 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高层建筑外观造型设计的平面构成与造型特点 (1)外观造型设计的平面构成。高层建筑的外观形状一般是正方形、矩形、圆柱形等等,也可能是以上这几种形式的组合形式。高层建筑的平面造型大多来 源 于建筑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其设计要求需要与建筑面积,施工水平以及地理环境 相匹配。高层建筑的外观平面构成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第一种是单体式,这种 形式的平面构成通常其结构受力性能较好,同时具备计算简单以及施工相对容易 的特点。第二种是双体式,双体式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高层建筑。第三种为联体式,它是一种不同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其基本建筑原则主要是采用一个核心筒把几 个对称的塔体相连接组成一个联合体,从而使得整体的住宅建筑形象更加丰富与 多样。第四种形式称为变平面式,主要呈现出的是各种大小与形状的几何平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住宅区是一个个方盒子式的单调建筑风格,使建筑变得 更加变化莫测。最后一种平面形式是群体式与自由式,这是根据建筑设计的突发 灵感与创意因地制宜、适应不同格局需求而出现的。以上这几种形式的平面与立 面构成并不是全部高层建筑设计的概括,未来高层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必定会更 加的多姿多彩,变化莫测。 (2)高层建筑外观造型设计的结构特点。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设计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结构特点:首先最突出的就是体现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以 及哲学思想精髓。其次,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往往倾向于彰显出另类的建筑外观造 型设计特点,并逐渐成为很多城市住宅建筑的主流特点。再次,目前高层建筑的 外观造型表现出两种极具差异化的类别:一种是现代化的建筑外观造型;另一种 是相对复古传统的建筑外观造型。两种类型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最后一个明显 的特点就是特色设计的创造,其具体的含义是指在高层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过程 中布局形态、空间环境、地理位置等各个方面所具备的与其他建筑设计显著不同 的内在涵义与外在特性。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成功设计是在对建筑周围环境体

城市广场设计心得

城市绿地广场设计心得 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三、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 四、构成城市广场的要素: 从形态上看,城市广场由点、线、面及空间实体构成。构成城市广场的一般要素包括:绿地、铺地、雕塑、小品、水景、照明等,下面就除绿地外的其它要素进行介绍。 1.铺地 铺地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铺装场地以其简单而具有较大的宽容性,可以适应市民多种多样的活动需要。铺地可划分为复合功能场地和专用场地两种类型:复合功能场地没有特殊的设计要求,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设施,是广场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专用场地在设计或设施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要求,如露天表演场地、某些专用的儿童游乐场地等。 从工程和选材上,铺地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花岗岩是用于铺装的一种高档材料,具有高雅、华贵的效果,但成本高、投资大,需要与一定的场合相匹配,尤其是雨雪天防滑效果差,用作广场铺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过去大多广场铺地用的水泥方砖和现在流行的广场砖相对刻板而单调,若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会对比衬托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天然材料的铺地,如砂子、卵石则显得纯朴甜美,富有田野情趣,对人往往更具亲和力,是广场铺地中步行小径的理想选材。其实,混凝土可以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搭配,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地材料,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一些重要地段的铺装也都使用混凝土材料,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广场,铺地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并无不协调或不

高层建筑防火知识

高层建筑防火知识1、高层民用建筑如何划分? 高层民用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含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2、民用建筑裙房的定义? 高层民用建筑裙房是指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3、设置在高层建筑内的地下商场有何规定? 营业厅不宜设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应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应设防烟、排烟设施,并应符

合本规范有关规定;疏散走道和其它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面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4、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儿童活动场所有何规定? 托儿所、幼儿园、游艺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内,当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 5、何为高层商住楼?何为高层综合楼? 高层商住楼是指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高层综合楼是指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高层公共建筑。 6、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如何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建筑类别高层建筑裙房其他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 一、二级三级四级 高层建筑13991114 裙房96679 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7、高层民用建筑分为几类?

城市广场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按其功能性质一般分为:市政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商业广场等。 一、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 1.城市广场千篇一律,缺少独特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广场在设计之初只以追求视觉效果和平面形式为目的,忽略了人的活动需要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很多城市广场变得千篇一律,城市广场的设计不具有本身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失去了特色和地域属性。人们在城市广场里找不到自身的地域归属感,甚至出门游玩时在其他城市的广场里也始终存在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千城一面的尴尬场景在中国现代的城市广场中普遍存在。 2.广场设计缺少人性化。 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 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花园和市民客厅,只有市民参与其中,城市广场才能发挥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建成的广场冷冷清清,缺乏人的活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广场缺少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很多城市广场规模失控,尺度过大,游人在这样的尺度之下只感到自身的渺小, 失去乐趣和新鲜感.

二、城市广场设计的方法 1.城市广场应注重文化的注入 2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要。人们需要单独的个体活动,广场中就应有供人散步的步道,人们需要多人的群体活动,广场中就应有供人聚集的交流场所,只有满足人类在广场中活动要求,这样的广场才能够称得上是“人性化”的。 城市广场设计在营造空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游人可能在其中进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给游人创造出适宜个体、群体、动态、静态等多种活动的空间形态,吸引游人前来使用。城市广场的使用者是城市居民,而城市居民当然就包括弱势群体:老人、孩子、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城市广场如果缺少针对这些群体而进行无障碍设计,也就把这些弱势群体拒于广场空间之外,丧失了城市作为市民客厅的核心意义。所以城市广场设计中要注重无障碍设计。 三、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古语说的好:“倾国须通体,谁来独赏眉”。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场设计,整体性是第一重要的,它包括功能整体和环境整体两方面。功能整体即是说一个广场应由其明确的功能和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相配合的是次要功能,这样的广场才能主次分明,特色突出。环境整体主要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整体与局部,周边建筑的协调和变化。 2、尺度适配原则

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

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在国际上没有统一,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划分为四类: 1、9~16层(最高到50米); 2、17~25层(最高到75米); 3、26~40层(最高到100米); 4、40层(100米)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埃及金字塔 146.59米。 比萨斜塔 54.5米。 我国也有像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山西应县木塔、西藏布达拉宫等高层建筑。 三、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也是难题) 1、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钢材技术的突破、钢筋混凝土的研制成功,创造了全新的结构体系,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2、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和垂直控制。1887年奥迪斯发明了电梯,现代电梯的发明与应用,使高层建筑兴建与发展成为可能。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测量的精度; 3、建筑防火。钢材、混凝土等不可燃性材料被应用在高层建筑上,为解决高层防火创造了条件; 4、远距离通信。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为高层的智能化发展增加了技术支持;

5、配套的专业技术。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制约高层建筑发展的机电系统问题,也标志着建造高层建筑所需的建造技术基本完备。 四、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动力 1、展示经济发展成就,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 2、提升土地使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3、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4、建设超高层建筑综合化,实现资源共享; 5、带动相关科学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五、世界已经建成的十大超高层建筑 1、迪拜哈利法塔(迪拜) 828米 162层; 2、台北101大厦(台湾)509.2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 3、环球金融大厦(上海)492米地上101层、地下3层; 4、环球贸易广场(香港)484米 118层; 5、石油双塔(吉隆坡) 452米 88层; 6、希尔斯大厦(芝加哥)443米地上110层、地下3层; 7、京基100大厦(深圳)441.8米 100层; 8、国际金融中心(广州)432米 103层; 9、金茂大厦(上海) 420.5米地上88层、地下3层; 10、国际金融中心(香港)415.8米 88层。 六、超高层的发展趋势:综合化、异形化、生态化 七、超高层建筑的基础

浅谈高层建筑顶部造型的设计方法 孙长辉

浅谈高层建筑顶部造型的设计方法孙长辉 发表时间:2019-12-16T10:48:39.59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作者:孙长辉 [导读] 站在城市的角度上来看,高层建筑的顶部造型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城市整体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建筑屋顶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天际线的不断增高,高层建筑屋顶造型在城市景观及城市形象中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建筑顶部造型设计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变化,文章就建筑顶部造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 一、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的意义 1、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站在城市的角度上来看,高层建筑的顶部造型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城市整体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在城市环境中高层建筑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对高层建筑顶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空间统筹考虑。 2、提升建筑自身价值。建筑顶部造型是高层建筑最能体现其标志性与特征性的地方,对于商业开发的高层建筑,合适的造型可提高建筑自身的品质,从而提升其价值。 二、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原则 1、形式美原则。建筑审美是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对于高层建筑更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其色调、造型若处理不妥,往往会对一个片区的城市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其顶部造型设计时,要慎重推敲其比材质、色调,注意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寸等关系的处理。 2、整体造型的协调统一。很多的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中,往往会出现顶部造型与主体割裂的状况,为了追求新颖奇特的建筑效果,忽视了整体造型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之时,要注重设计手法与语言的延续,避免设计之中由于语言手法过多出现的割裂现象。 3、功能与造型的协调统一。现代建筑认为建筑形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逻辑反映,强调内外统一,反对过多装饰。在高层顶部造型设计上也是如此,需要结合建筑顶部的功能,对不同建筑的顶部空间进行分析和论述,设计时,首先满足其基本的功能需求,然后再进一步的考虑如何提升形象,提升建筑品质。 三、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方法 1、一体化设计。传统建筑中,建筑分为三段式,即底座—主体—屋顶,中国传统建筑将屋顶视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基本上也是三段式的设计,底部大堂以及商业裙房形成底座,中间标准化的办公或居住空间形成主体,顶部的会所和屋顶空间形成了屋顶造型,大部分的高层建筑设计都由这种三段式的空间与立面构成。随着参数化设计的兴起与普及,很多新颖的设计手法涌现出来,很多高层建筑设计不再拘泥于三段式的设计,而是模糊了底座与主体,甚至模糊了立面与屋面,成为一个整体的、偏雕塑化的建筑形象,如凤凰传媒中心、望京SOHO等。 2、同质异构与同构异质。所谓同质异构,即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材料,通过改变其构图方式来形成其特征性,这样既能保证整个建筑色调、材质的一致,又能形成富有特征的顶部造型,这样的案例比较常见,多见于住宅、办公楼的设计。同构异质,即保持建筑的构图方式,通过改变材料的使用形成特征感,这样的建筑多见于公共建筑,有较强的特征感与视觉冲击力,如浙江档案馆,建筑主体与底座都为石材墙面,顶部与主体保持同样的线条与构图,墙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 3、充分利用高层建筑顶部的空间。基于建筑传统的功能需求,建筑顶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实用功能。高层建筑顶部耸立在高空中,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高层建筑顶部通常被用于会议休息、娱乐餐饮以及观景游憩等功能。当前很高层建筑在屋顶采用立体化的布局设计,不但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的占地面积,而且更加方便布置出更多的绿化以及景观小品。近些年来在我国渐趋流行顶楼跃层式住宅,其丰富的空间变化以及屋顶露台、空中花园布局催生了“空中别墅”的概念。 4、生态建筑的理念。在当前城市建筑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生态屋顶的设计,这样可以促使建筑和自然更好地融为一体,使城市建筑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观效果。生态建筑也被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在生态建筑的顶部造型设计过程中,通常比较注重对太阳能的利用,主动式日光调节遮阳系统、太阳能吸收器等也渐渐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成为了人文精神和区域文化的载体,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中,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飞速发展,更加需要格外关注对新建筑、新景观的重视,特别是在特大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形象,因此,高层建筑的顶部造型,需要在设计中能更好地体现出城市气质、建筑颜色、建筑尺度以及形体符号等,确保传统文化和先进技术在现代城市中得到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嘉铭.当代建筑屋顶造型表现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王琦.建筑顶部设计初探[J].建筑知识,2017(22):213-215. [3]高海州.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造型的整合---析高层建筑体形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2016(28):87-8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