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分类号:B I4G

中国建设报/2001年/11月/02日/第003版/

专刊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金磊

“9?11”事件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损失的同时,也从社会经济安全、城市建设安全诸方面对包括人防、国防在内的安全减灾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美国各大城市秩序井然。这功劳之一得益于美国有一个完善的灾害管理应急体系。

美国是一个多种类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以地震、飓风、洪水、陆地龙卷风、暴风、森林灾害最为频繁,而且损失严重。美国50个州都易受到地震危害,其中39个州常受到中强地震的破坏与影响,美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这些多震地区。不仅如此,城市主要人为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发生较频繁,恐怖事件在美国一直没有停止过,为此美国特别强调灾害行政管理的建制。

美国灾害行政管理对策的第一责任者是灾害发生地区所在州,美国政府只对超越当地灾害对策能力的部分由总统紧急事态法令给以紧急援助。根据1974年灾害救助法和总统1 214号行政令,国家级直接执行灾害救助法行政管理的责任者是紧急事务管理局和长官,

州级是州的灾害局。国家级和州级另外还有协助执行部门。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E M

E A)作为国家机构行使减灾、训练与演习、灾后恢复、联邦保险机构、消防机构等任务。由于美国从一开始就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统称为危机事件,因此几十年来,起主导作用的是国家大安全的战略。美国参与行政管理的部门分主管部门和支援部门。

主管部门:国家级的参与部门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技术标准局等联邦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与作用是承担它所管辖范围内的由灾害法律和国家减灾计划所分配的职责和具体任务。地方级的参与单位为以上部门下属地方级部门。

支援部门:主要在爆发大灾时,有关部门在应急支援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作用。因此,虽同为支援,但仍有主次之分,在支援职能中又分负责部门和支援部门。但在某一方面以某部门为主。如交通运输方面由交通部负责,其他各项交通部则起支援作用。

美国灾害行政管理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实施统一领导和分两级管理。将自然灾害事件分一般灾害事件和严重灾害事件两个等级。凡由暴风雨、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干旱、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害后果严重、范围广、并非一州一地能承担的严重灾害,必须由国家联邦政府组织领导协助减灾救援工作,这属于国家级灾害行政管理。自然灾害事件地方可以承受与处理的,则属受灾地方政府管理。灾害后果严重需要联邦政府支援时,由总统判断和下令给以紧急援助。全国的灾害事件或严重灾害的统一的行政管理部门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相应机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为全国灾害事件的领导、促进与协调机构。

(2)采取国家计划管理的体制。根据1977年的地震灾害减轻法和1980年对该法的修正案的要求,制定并执行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规定了计划的宗旨、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的单位。计划中规定主要执行部门为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国家科学技术基金会、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技术标准局。它们的领导机构为紧急事务管理局;为了协调部门间的关系和聘请顾问进行咨询,又设立了政府政策协调组、部门间协调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

(3)灾害管理法治化。在灾害管理方面,美国对1950年通过的第一个与灾害有关的法律经数次修改后,于1970年颁布了《灾害救助法》;1974年又对此作了很大的修改后,形成了《1974年灾害救助法》。该法是关于灾害救济和援助的法律,规定负责援助除地震以外的任何紧急事件,但所有救济和恢复的条件都适用于地震及其他危机事件。

美国的灾害管理应急体系对国人的启示在于(1)要建立灾害管理常务机构,而非协调性的临时机构;(2)灾害预警及其救援网络必须纳入国家、地区、城市日常管理体系中;

(3)社区的备灾工作应加强并强调联合国减灾委的“全球防灾文化”观念;(4)对灾害及事故的新认识十分必要,这种新认识就是必须同时关注减灾、人防与国防建设;(5)我们应该进一步倡导综合救援,不仅从公益上也从产业构建上去主动发展安全减灾产业。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_李雪峰

2013?2 51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李雪峰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作者简介] 李雪峰,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摘要] 美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 扎实,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 ;顶层设计;设想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或规范文件体系,是政府颁布的战略、框架、指南、手册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完善的规程体系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9?11事件以后,为了推进国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美国政府启动了以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等为核心的应急管理规程体 系建设工作,开发了大量工作指南、手册和应用工具,建设了信息化的规程及其应用工具共享平台,并通过财政支持等激励手段推动全国各地采用上述规程和应用工具。2011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应急 管理规程体系建设工作,其主旨是以全社会应急 应急管理 DOI:10.14150/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931850.html,ki.1674-7453.2013.02.009

2013?2 52 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重新梳理有关规程(有400多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力图建设一个更加整合、规范、有效的现代应急管理系统。 美国政府的上述工作的长处是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扎实,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其不足是有关文件过于繁琐,有的文件变化过于频繁,使得地方难以适应。本文将重点探讨其规程体系建设的长处,并借鉴其做法,提出我国建设应急管理规程体系的思路。 一、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以政治要求为起点 无论是9?11后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还是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规程体系建设,都是以总统政策令为起点的。 2003年,小布什总统签署《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要求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紧接着,《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对于加强全国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两个总统令为规范和整合全美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2011年,鉴于美国安全形势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奥巴马总统颁布《第8号总统政策令》,明确提出要重构全国应急准备规程体系。在这一政策令中,较以往更加突出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二)以能力建设为目标 美国注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于2007年颁布了《目标能力表》。表中提出37项核心能力,供风险评估、计划、培训、演练、工作评估等使用。这些能力分为5类。 通用能力:规划、沟通、社区备灾和参与、风险管理、情报和信息共享与传播; 预防(恐怖主义)领域能力:信息收集与识 别指标和警告、情报分析和生产、反恐调查和法律措施、CBRNE(化学、生物、辐射、核和加强型常规武器)检测; 保护领域能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粮食、农业安全和保护、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实验室测试; 响应领域的能力:现场突发事件管理、紧急行动中心管理、关键资源物流和分配、志愿者管理和捐款、响应者的安全和健康、应急公众安全、动物疾病紧急支援、环境健康事宜、爆炸装置响应行动、火灾事件响应支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危险材料响应与去污、公民疏散和临时安置、隔离与检疫、搜索和救援(陆上)、应急公共信息和警告、人员应急分流和入院前急救、民众照顾(住所、饮食和相关服务)、遗体管理、医疗需求激增的应对、医疗用品管理和分配、大规模预防; 恢复领域能力:建筑物损伤评估、生命线修复、经济和社会复苏。 《目标能力表》对每一项能力都有数十页描述,整个文本达588页。其中,针对每项能力都详细描述了其定义、产出、与《全国响应框架》中相关功能的关系、对完成相关任务的贡献、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流程图等。 2011年,在《第8号总统政策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新的战略指导性文件——《应急准备目标》,其中又提出了与前述27项能力大同小异的31项应急管理能力目标。 (三)以机制建设为核心 2004年,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该文件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权威地阐述全美应急管理机制的规程。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文件更是日益成为全国通用的指挥体系标准。此外,《全国响应框架》则具体规定了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联邦层面的响应机制。 2011年,为了加强应急准备工作,《第8号总统政策令》把应急准备工作重新定义为5个方面:预防、保护、减除、响应、恢复,并要求针对每 应急管理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页脚内容1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 页脚内容2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对比

《飞机设计导论》期终报告 院(系)名称 题目名称各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对比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成绩 年月

各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对比 定位与范围 航空应急救援是应急救援的方式之一,特指采用航空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实施的一种应急救援。与其他应急救援方式比较,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的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航空应急救援使用的装备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实施救援的主体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并贯彻专业化的救援原则。航空应急救援具备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救援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具有其他应急救援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际上通常把航空应急救援类型分为四类:自然灾害救援、事故灾害救援、公共卫生救援和公共安全事件救援。 救援案例 (1)通用航空在大雪灾中的应用。2008 年1 月,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灾,共造成21 个省7 786 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京广线中断达5 天,大量的乡村公路无法通行,最高时有17 个省停电,直接经济损失5 690 多万元。 2 月2 日1 3 时,中国空军某部派出6 架直升机分赴四川宜宾长宁县地震灾区和达州万源雪灾区空投5 500 床棉被。2 月3 日15 时,中国空军某部2 架直升机成功向车田乡空投必需食品和挡寒棉衣。2 月12 日,电力部门特地租用直升机对一些高山峻岭和无人区的受灾线路进行特别巡视以收集准确的电网受损数据,为大规模的电网抢修打下基础。直升机在这次暴风雪救援飞行活动中初露锋芒。 (2)通用航空在大地震中的应用。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八级大地震,8 个重灾县100 余乡镇通信、电力、供水完全中断,共造成约6.9 万人遇难,1.8 万人失踪(来自人民网统计结果)。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道路堵塞甚至毁损,救灾工作开展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除了直升机,基本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可以抵达灾区,直升机因此成为此次抗震救灾的“攻坚部队”。震后3 天,在四川广汉机场集结了30 架直升机,成为我国航空史上最快最大规模的调机,共执行飞行救援任务523 架?次,运入各类救援物资139.5吨,接出伤员和灾民1 296人,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充分体现了民航直升机在这次救灾中的战斗力。上述2 次重大灾害中,通用航空表现突出,为争取救援时间、减少受灾人员、降低经济损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比各国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与专业化的应急队伍

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与专业化的应急队伍 —从伊利诺州看美国应急指挥体系和培训情况 发布时间: 2009-03-27 15:06:00 来源: SRC-3061 109 美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应急管理机制。美国于1979年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署(P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9·11”之后,2003年美国在FEMA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土安全部(DH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重点加强了防恐反恐的职能,形成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总体情况 (一)联邦层面。2004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和国家应急预案NRP(National Response Plan)。NIMS是一个应急管理方法的模板性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NRP则是描述应急机制、指导如何应急的文件。2008年1月,为更符合和体现其指导性目的,鼓励促进其他具体应急预案的完善,又将国家应急预案改进为国家应急框架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同年12月,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也进行了相应修订完善。根据事件复杂性如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NIMS将突发事件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轻微的事件,第一级为最严重的事件,如图1所示。第五级和第四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市县,由当地政府(县和市等)负责;第三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大城市,由州政府指挥协调处置;第二级和第一级突发事例: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国家层面,由州和/或联邦政府协同处置。美国发布第五号总统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NIMS规定的原则和标准,促进各州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一致性。由于美国实行联邦制,NIMS的执行并不能强制,但是在美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一般可达75%以上甚至全部),州一级政府只需承担少量费用,而州政府要想从联邦政府拿到应急经费,就必须执行NIMS系统规定。

国外的应急管理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水平 1、美国的应急运行机制与应急管理中的法律规范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三级反应机制。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局,原负责应急事务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于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最大的部门之一。 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为应急工作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工作状态。调度中心根据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迅速、高效运转。 美国联邦政府应急管理是以《减灾和紧急救助法》授权,按照《联邦紧急响应计划》部署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联邦紧急响应计划》是由参加计划的27个政府部门机构共同签署,各部门责任和任务在应急计划中得到明确界定。当计划启动时,各有关部门即可直接按各自的职能分工采取协调行动,形成了协调联动机制。“”后又出台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2、日本的灾害情报通讯网络体系与公民的自救意识及志愿行动 一般而言,灾害情报的收集和对灾情变化的及时把握,对制定救灾对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方位的灾害情报覆盖方面,日本政府建立了气象防灾情报、地区气象观测情报、河流流域情报、道路灾害情报等各种情报系统,在顺利地传达情报方面,日本政府建立起连接国家机关的中央防灾无线网,连接全国消防机关的消防防灾无线网络以及连接各地方政府防灾机关的都道府县、市街村防灾行政无线网络等,覆盖全国的防灾专用通信网络。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除了政府的高效危机管理能力之外,民众也具备良好的灾害自救能力,各社会团体也体现出了高度的志愿者精神。在凤凰网的日本震灾专题报道“日本何以处‘震’不惊”一文中,我们通过若干张图片清晰地看到,日本民众在此次大震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谦让、理性和忍耐等等精神难能可贵。日本国民在自然特性和文化特征中培养出的坚强和隐忍精神,实现了日本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应对有理、有序、有情、有力。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姜平(1962 ),男,江苏海门人,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从事领导科学和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 论 探 讨 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2,2011General No 159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姜 平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138-05 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课题的提出 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应对各种危机、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网络通信的普遍运用、人员交往和贸易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多、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事故灾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跨国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传播频繁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高度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复杂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显得越来越复杂。应对这种高度复合化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才能奏效。过去那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零打碎敲 式的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二是高度叠加化的特点和趋势。往往是一系列危机和 突发事件累积以后一起爆发,各种重特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很难应对。三是高度非常规化特点和趋势。一些历史 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危机和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这使得原有的各种应急管理预防、决策、处置、善后等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应对和善后体系,处置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处置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应对处置转变,由一国为主应对向多国携手合作应对转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仅2010年就发生各种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300多万件,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 元,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超过国防开支。[1] 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各种灾害、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 非典 疫情以后,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在全力应对各类重特 138

现场应急指挥系统介绍

调度指挥概念率先由美国提出,建立在美国的整体作战指挥体系下,以 C4ISR为指导建设思想,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进步,调度指挥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发展特点的C4ISR综合指挥平台。 但我们也发现,目前的这套指挥调度系统的体系架构过于庞大,所要融合与集成的资源非常繁多。更加突出大型的调度应用,对于小型化任务的现场指挥显得异常臃肿。 现场指挥和前址指挥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将指挥现场向更前方推进,可以更好的了解现场真实情况,指挥员更贴近现场,对指挥命令的传达更迅速更准确。 现场指挥基于现场环境设计,前址指挥部一般设在距离任务地点5公理内,作战人员一般在100人以内。这一场景主要解决现场人员与前址指挥部的通信指挥和调度问题。可以有效掌握每一位现场人员情况。现场指挥单元通过统一的通信链路与后方指挥中心进行联系。可以随时保持指挥体系的正常运行。 比如,有100名人员需要前往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以往大型指挥系统要掌握100名人员的情况并将指令下发给100人,可能需要为100人配置卫星电话资源。但这使得成本的投入极高,并且在真正管理与调度时变得繁琐。如采用现场指挥系统。只须部署现场指挥平台,可以通过1部卫星电话将100名人员的对讲机接入到指挥平台,后方指挥平台可随时掌握现场人员情况,并可以随时直接发出指令。同时,在现场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可以通过现场指挥系统进行指挥调度。

现场指挥系统突出现场化,小型化,甚至可以做到人员便携。通过现场人员背负就可以快速展开,甚至移动展开,将现场所有通信手段进行融合互通。并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进行指挥调度。 现场指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不同制式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问题。可以接入不同制式的现场对讲机、公网对讲机、音箱系统、卫星电话等。可以由人员携带也可以部署在指挥车上,可快速展开内部通信系统,搭建临时指挥所。这些都是一套完善的现场指挥系统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另外现场指挥系统要具备简单易用,小巧轻便的特点。

机场应急救援预案案例定稿版

机场应急救援预案案例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基本情况 1、目的、作用 2、适用范围 3、紧急事件分类及等级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4、救援单位职责分工 三、危险目标的确定 四、应急救援体系及演练 五、紧急事件报告程序及内容 1、报告程序 2、报告内容 六、应急救援原则

七、新闻发布 附件:济宁曲阜机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表 一、基本情况 1、目的和作用 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救援民用航空器规定》、《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规则》(国家民航局第90号令)及《民用机场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为及时有效地对机场发生的各种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反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机场恢复正常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济宁曲阜机场及其邻近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紧急事件。机场及其邻近区域内系指机场围界以内及距机场基准位置点8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在规定区域外发生的紧急事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救援民用航空器规定》执行。 3、紧急事件分类及等级 ①紧急事件分为航空器紧急事件和非航空器紧急事件。航空器紧急事件包括:航空器失事、航空器空中故障、航空器遭到劫机及爆炸物威胁、航空器相撞及涉及航空器的其它紧急事件等。非航空器紧急事件包括:对机场设施的爆炸威胁、建筑物失火、危险品污染、自然灾害、医学紧急情况及不涉及航空器的其它紧急事件。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文档

1.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要从根本上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如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等方面。.

浅析中小机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无法实现的。当事故或灾害不可避免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惟一可以抵御事故或灾害蔓延并减缓危害后果的有力措施。应急救援工作对于机场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反应机制,果断处臵各种紧急事件,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对机场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系制度健全与落实 应急救援手册制定、修改、落实,是该项工作的首要重点,应急救援手册规定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了紧急事件的类型和应急救援等级以及各应急救援单位的职责,并对应急状态下救援指挥作了说明;制定了应急状态下信息传递的手段和程序,对航空器失事、航空器空中故障或在运行中出现意外、空中和地面的非法干扰、航空器与航空器或障碍物相撞、建筑物非自然破坏、航空器严重溢或漏油、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和放射性及化学物质污染等应急情况的救援行动及机场防空和航站楼应急疏散作了程序化安排;对应急救援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演练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管理体系建设 机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是对机场硬件和软件的提升要求,对于机场的指挥中心来说是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的牵头保障部门和组织者,作为指挥中心的一名指挥员要深知牢固掌握和深刻理会该手册的各项内容对于提高指挥员进行各项应急救援初期工

作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必须完全熟知和牢记确实有着一定的难度,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要求对照手册的内容编写了一套指挥员的应急救援工作单。该工作单对于每项应急救援工作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指挥员可根据每张单所罗列的详细步骤进行操作,这样既可保证无一漏项又能节约指挥员思考所占用的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指挥员在应急救援初期指挥工作时的效率,对于机场领导和各保障部门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非凡的 意义。 三、人员培训 加强对机场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是建立应急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机场的应急救援演练是各部门共同合作完成,而机场内部的应急救援人员,上至总指挥下至指挥中心指挥员、消防、急救、公安、安检、场务、灯光等部门的人员是机场实施救援的主要力量,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这是机场保障能力的反映,也是能否在突发事件中实 施有效救援的关键。通过培训,增强应急管理队伍的素质,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人才储备和技能训练,培训和造就一支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危机应对管理队伍。 四、演练情况 机场应急救援的演练,是锻炼和提高各参加应急救援单位遇到紧 急情况时的信息传递、应急反应、救援处臵、协调配合、决策指挥等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经历了2003 年非典、2008 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 月汶川大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经验,充分估计、充分肯定、充分运用这一体系。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 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管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管理“点”与常态行政管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2 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面对很不安宁的多地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接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党领导和驾驭民主政治的本领也因此得以大大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尽管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执政党也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让党员的意见能够得到表达,另一方面对于党内的问题尽可能依照党章,根据民主程序加以处理.而不是借助社会运动的方式处理党内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经验教训而在政治上不断成熟的重要体现。 实践证明,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能力,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又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 世界, 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2003年春,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是一个灾害高发性的国家,其所遭受的灾害主要包括江河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台风与强风、膨胀土、滑坡等等。由于经济的发达导致物质财富的高度集中,每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创设了一套完备的灾害管理体制与政策体系并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 美国防灾的法制体系 美国一贯重视通过立法来界定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其在各个领域的法制体系建设都是比较规范和完善的,在灾害管理方面亦然。据统计,美国先后制定了上百部针对自然灾害和其他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且经常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订。《全国紧急状态法》是美国最基本的灾害管理总体法案,其对紧急状态的过程、期限以及权力,都有详细规定,除对政府功能有明确的定位之外,其对公共部门如警察、消防、气象、医疗和军方也作了具体的规范。除《全国紧急状态法》总体法案外,美国还有地震、洪灾、建筑物安全等相关问题的专项法案。“9·1l”之后,又有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从而形成了一个体系。通过法律,既规范了政府和公共部门在危机中的职能,又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和职能机构的正常运转[6]。 2 美国的自然灾害管理机构 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三级反应机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是联邦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协调决策机构,美国政府紧急事务管理实行的是总统领导下国土安全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指挥协调的体制[7]。FEMA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做好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应急管理指导与支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免遭破坏。可以说,FEMA是目前美国危机应对机制中的核心机构。此外,它还负责联邦突发事件警报系统,联邦大坝安全计划与其它一些联邦灾害援助计划,这些计划旨在帮助地方制订气象灾害、包括洪水、台风和龙卷风的防备计划;负责管理自然灾害与核灾害警报系统,实施减轻重大恶性事件后果的防备计划。 3 美国灾害管理特点 美国灾害管理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 (1)统一管理。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文档

1.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要从根本上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如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应

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 系简易版

透视美国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对发生在机场和机场周边地区的民用航空器紧急事件及各类非航空器紧急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施救,减少各类紧急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本文作者对美国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计划、消防设施设备、人员培训与演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希望所述能够对我国民用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有所借鉴。 民用机场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美国各个机场的救援工作同样借助于大量的社会力量,同时将救援系统纳入城市

综合救援系统当中。各个机场在消防和救援设备设施配备方面必须达到国际民航组织的最低标准,社会救援力量作为民航救援工作的补充。机场和当地城市的互助协议主要规定城市救援系统向机场提供支援的具体程序,但不包括费用项,因为联邦法律规定在发生重大灾难事件时,社会和政府的救援力量有法律责任和义务无偿提供帮助。 在机场的综合演习和人员培训工作当中,各个机场外部单位救援人员参加平时的演习和培训工作,同时各个车辆上标有机场通讯频率和联系电话、联络人,以及行驶路线,在得到机场航空器紧急事件的通知之后,城市救援系统的消防、急救等车辆迅速到位,按照预定方案实施救援,各个救援单位的救援工作统一由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启示

近年来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城市危机事件,促使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联合国国际减灾活动的推进,世界各国都加紧了对在非战争条件下应急管理的机构建设和理论研究,其中美国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与思考。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美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由三个层次组成:联邦政府层(国土安全部及派出机构);州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该部由负责统筹协调的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组成,其机构设置如图1-1所示: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启示 高 磊1 徐 迎2 李青狮2 1、2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3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摘要近一百多年来美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自然或人为灾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总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本文介绍了美国应急管理概念原理的发展简史和机构设置及其功能,总结了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学习美国的应急管理,可以为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 应急管理 特点 图1-1 美国国土安全部机构设置图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中负责应急管理的主要部门,也是最大的部门之一。FEMA的工作主要是改善国家的防备及加强各种类型应急反应的能力,全面负责国家的减灾规划与实施。其职责包括:在国家遭受攻击时协调应急工作;在国家安全遭受危险的紧急时期保障政府功能的连续性和协调资源的动员工作;在灾害规划、预防、减轻、反应和恢复行动的各阶段全面支持州和地方政府;在总统宣布的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协调联邦政府的援助;促进有关灾害破坏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平时期出现放射性污染事件时的应急民防协调工作;提供培训、教育与实习机会,加强联邦、州与地方应急官员的职业训练;减轻国家遭受火灾的损失;实施国家火灾保险计划中的保险,减轻火灾损失及其危险评估工作;负责执行地震灾害减轻计划;领导国家应急食品和防洪委员会;实施有关灾害天气应急和家庭安全的社会公众教育计划等。 FEMA根据政府管理部门分担的紧急突发事件反应的职责,把美国划分成十个应急管理区。应急事务管理区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其职能与联邦政府规定FEMA的职责相同。这些管理区内的州政府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经管洪水、飓风、火山喷发、地质滑波等自然灾害及人为技术灾害的协调、管理、应急反应与救援、教育培训、现场工作的全面管理。每个办公室也都有内定的灾种和界定重点防灾区,根据其任务划分为灾种和灾害统计,社会管理特点、生态或古迹保护、基础设施和人口、财产的分布等。在区域紧急事务管理办公室协调下,各州都有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称为州长紧急事务办公室(OES),主任由州长来任命。在OES之下,还有更低层次的管理区和互助区,如地区级的应急管理机构和社区应急反应小组。美国应急管理的层次如下图示。 在美国应急管理机构中都有负责运行调度的机构。国土安全部、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应急运行调度中心的日常工作是:监控潜在各类灾害和恐怖袭击等信息、保持与各个方面的联系畅通、汇总及分析各类信息、下达紧急事务处置指令并及时反馈应对过程中的各类情况等。各个运行调度中心都辟有固定场所,为应急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固定的代表席位,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的代表席位,进入工作状态。运行调度中心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敏捷、运转高效。 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 美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很多灾难,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2001年“911”事件,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等,都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损 失。每次灾难过后,都会引起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上的变革。美国在危机管理方面遵循的基本理念是:出现一种危机,出台一部法案政策,同时由一个主要的联邦机构负责管理。发展过程中,美国应急管理呈现以下的特点:由单项应急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单纯应急向危机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加强预防转变。 1.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 当前,公民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执政能力、运行功能和公信力等。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由于政府处理乏力,引起公民强烈不满,导致发生“政府威信危机”。因此,应急管理成为美国的重要政治议题之一,应急管理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危机管理体制形成了总统为核心,以国土安全部为决策中枢,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 图1-2 美国应急管理结构图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成果简介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最终成果 简介 2011年11月30日16:15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以南京大学童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06&ZD025)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与政策》,已通过结项,近期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该成果的特色之一是通过理论梳理和理论创新,构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风险灾害危机分析框架。灾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长期的灾害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传统及其相应的三个核心概念:“工程-技术”分析传统与“灾害”概念;“组织-制度”分析传统与“危机”概念;“政治-社会”分析传统与“风险”概念。随着灾害类型的增多,传统的灾害概念需要扩展至“突发事件”。在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的背景下,风险、突发事件、危机三大核心概念所指涉的现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在公共性的层面上,风险是指一种可以引发大规模损失的不确定性,其本质是一种未发生的可能性;危机则是指某种损失所引发的政治、社会后果,其本质是一种已发生的事实。因此,风险在前,危机居后,二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造成危机后果的根本原因是风险。突发事件则是对灾害的抽象和扩展,将风险与危机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显性化。据此可建立起“风险-突发事件(灾害)-危机”的全过程分析框架。与此分析框架相对应的是“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应对体系。 该成果的特色之二是通过四项有代表性的经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社会风险预警逻辑与应急管理政策实践。 (1)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演化的研究。“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和“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