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5 青浦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15 青浦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15 青浦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15 青浦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上海市青浦区社会诚信体系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浦区征信管理办公室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1)

(一)发展过程和现状 (1)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4)

三、指导思想、目标和步骤 (5)

(一)指导思想 (5)

(二)总体目标 (5)

(三)实施步骤 (6)

四、主要任务 (7)

(一)进一步推进政府诚信建设 (7)

(二)着重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建设 (8)

(三)加强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9)

(四)推进“三农”领域的诚信建设 (10)

(五)加强诚信高危行业和领域诚信建设 (11)

(六)大力培育社会诚信环境 (12)

五、重点专项 (13)

(一)公共财政资金使用诚信引导工程 (13)

(二)“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14)

(三)市场行政执法“黑名单”管理工程 (14)

(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15)

六、保障措施 (15)

(一)组织保障 (15)

(二)资金保障 (16)

(三)人才保障 (16)

(四)技术保障 (16)

(五)应急保障 (16)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有效、有序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关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编制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过程和现状

“十一五”期间,青浦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绿色青浦”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实践,建立相关的诚信制度,持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社会诚信环境,为“十二五”时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政府自身诚信建设稳步推进。青浦区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要抓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保障措施,形成了有力的组织推进机制,使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全区各政府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和常态化工作,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一是创新公开渠道。在“上海青浦”政府门户网站举办各类网上访谈活动32次、建立了29家“农村(社区)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以便捷的方式拉近市民群众与政府的距离。二是完善公开载体。在全区49家政府部门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从2004到2010年底,累计公开政府文件类信息21567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全区49家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构共接待市民政府信息公开咨询54041人/次,电话咨询44520人/次。

2. 政府引导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青浦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推进。在2005年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意见》,围绕政府、企业、个人三大诚信主体,系统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以信用产品使用为突破口,着手诚信制度建设。在2007年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政府部门在区财政性资金使用和公共管理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见》,在政府采购、企业申请政府贷款担保、土地使用权出让、人事部门人员招用等8方面共12项内容上,推行应用信用产品。截至2010年底,在各类区财政性资金使用和公共管理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103件。

以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为着力点,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建立了区属企业信用档案的建档制度,记录企业和交易方的信用信息,为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开创造了基础。同时建立对区内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制度,完成了对企业法人、财务、销售等岗位的信用管理培训。各类市场信用信息披露机制逐步形成,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工商、税务等行业领域建立了企业良好信用信息和失信信息的社会公示制度。

3. 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结合上海市“诚信活动月(周)”、“诚信兴商”宣传月、每年的“质量月”等活动持续开展区内集中性诚信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到15万人次。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发挥舆论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完成“青浦诚信网”建设,截止2010年底,共发布各类信用信息1721条。在行业诚

信创建活动方面,以食品药品、农副产品、农村金融、旅游、房产、建筑、商业根据各行业特点开展特色活动。校园诚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从2008年开始,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大讨论、格言征集、征文、给家长写信等形式持续在我区中小学中开展“加强诚信教育,创建诚信校园”活动,3年来,共发放各类诚信宣传品3万余件。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虽然以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要抓手的政府诚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与群众实际需求有差距、公开的渠道还不够丰富。此外,有些政府部门责任意识淡漠、部分公务员诚信意识较弱,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待提升。

2.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诚信管理制度。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细胞”,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诚信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企业却很少,企业市场监管存在漏洞,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诚信建设急需改善。

3.失信惩戒机制不够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讲诚信、破坏诚信的行为仍较常见。诚信宣传内容及手段创新不足,教育培训覆盖面狭小,社会公众的诚信知识比较缺乏,主动参与程度不高。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从国内来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同时社会诚信需求随之不断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这些都为新时期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上海来看,城市转型发展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双重考验的重要阶段。促进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服务经济已成为上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二五”期间,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将不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成为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润滑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将与“四个中心”建设同步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从青浦来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青浦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十二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区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日趋激烈。青浦作为上海市唯一接壤江浙两省的行政区,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联接点,具备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虹桥交通枢纽开通以及长三角高铁时代的到来必将加快

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务流的汇聚。这些都将促进和带动青浦诚信体系的发展。区内企业对扩大市场规模、规避交易风险、提升信用融资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区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将促使个人信用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三、指导思想、目标和步骤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青浦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上海深入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围绕青浦“一城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深化诚信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作用,努力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诚信联动奖惩机制,切实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开创青浦诚信体系发展的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青浦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政府诚信建设为先导,以中小企业诚信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信用褒贬机制为主线,以促进社会诚信文化为依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使政府部门公信力、执行力不断提升,中小企业诚信建设基本形成,公民诚信意识显著增强,全区社会诚信状况明显提高,讲诚信、守信用良好环境基本形成。

(三)实施步骤

规划启动阶段(2011年)。建立健全青浦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组织机构,着手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性政策和配套管理办法,选择重点行业进行试点,广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启动建设区内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为统一区内企业征信奠定基础。

重点推进阶段(2012年-2013年)。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机制,重点建成并推广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标准,出台区内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有关地方性政策和配套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区内失信惩戒、守信受益的联动机制。

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进一步健全完善诚信体系的地方性政策和配套管理办法,提高信用行业的监管水平,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在各重点行业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综合评估体系,促进信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水平。基本形成比较规范的失信惩戒机制和约束机制。

完善提高阶段(2015年)。重点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区社会诚信体系,规范信用市场,完善社会信用服务和管理体制,使全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成为一种有序、长效的市场和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良好的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初步形成良好的诚信发展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进政府诚信建设

1.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坚持以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形成新型的诚信合作关系;以公众满意度为服务目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政府服务承诺制度,认真落实和监督承诺的实施。

2.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明确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决策责任,逐步健全事权、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的工作制度;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法律论证和依法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行政决策监督权限和程序。

3.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主要行政行为的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执法过错、错案追究制,逐步加大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力度。

4.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各政府工作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申请受理、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编制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和信息公开指南,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整合部门、媒体、社区等信息渠道。

5.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将诚信建设内容纳入

各级公务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在公务员中开展诚实守信教育,认清诚信建设的形势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成员树立诚实守信的表率形象,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形成取信于民的良好风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

(二) 着重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建设

1.建立中小企业诚信信息征集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培育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加快中小企业诚信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使用信用产品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使用信用产品,向交易对手或授信机构展示自身的信用状况。建成区内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服务平台。

2.加强中小企业诚信经营的市场监管。加强企业诚信监管,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恶意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侵权、违反劳动用工、破坏食品药品安全、商业和价格欺诈、假冒伪劣、虚假违法广告等行为形成持续有效的社会联防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做好全区商品专业市场的整治工作,倡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诚信经营。

3.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水平。有计划地推动中小企业诚信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强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引入国际先进的诚信监督方法,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管理制度,提升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能力;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以诚立业,以诚树品牌”的观念,

推进以诚信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行业内的诚信监督机制。

4.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债权保障和风险管理机制。指导中小企业科学的设立应收账款规模和结构,采取合法、专业的应收账款催收措施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用保理、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等现代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和转移信用风险。

(三)加强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1.政府职能部门制定配套的诚信鼓励政策。对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和企业,在监管、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增加其守信收益,引导企业的信用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组织引导和示范监督作用,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推动信用产品的推广应用。贯彻落实《青浦区关于政府部门在区财政性资金使用和公共管理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的暂行规定》,对积极使用诚信产品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

2.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道德多种失信惩戒手段。一是由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公布失信企业“黑名单”,实施行政惩戒。二是加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金融、商业等方面的市场性惩戒。三是依法追究失信者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四是建立“以防为主、防打结合”、“守信褒奖、失信惩戒”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3.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完善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区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访,实现我区企业信用查询、发布及失信惩戒共管机制。对于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投诉,政府

部门应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完善以诚信为重点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组织的监管,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制度和评估工作机制。

(四)推进“三农”领域的诚信建设

1.推进农村诚信制度建设。完善农村诚信制度和诚信监督管理建设。建立农村诚信建设工作机制,增强组织领导力量,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整合各部门资源,密切配合、协作推进。

2.营造农村良好诚信环境。紧密结合“三农”特点,以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信用意识为重点,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农村信用创建的意义、重要性以及目标任务要求等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方参与农村诚信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良好的诚信行为。培育农村诚信文化,提高农户的诚信认知水平。将农村诚信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和公示力度,宣扬“守信得意、失信受损”的理念,推动农村诚信环境逐步改善。

3.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农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坚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和“农产品经营商诚信档案”,倡导在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和质量公开承诺,加强行业诚信自律。对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综合治理,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化、资源化利用。建成全区农产品生产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镇级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

全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做到组织、人员、责任、措施四“到位”。

(五)加强诚信高危行业和领域诚信建设

1.工程建设领域。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建立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平台,加快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实现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共享。以“上海青浦”等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平台,及时公布工程建设项目信息。推进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

2.食药安全领域。加快建立食药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建立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持续提升企业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规范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3.质量检查领域。贯彻《产品质量法》,加强产品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我区产品质量。广泛开展争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活动,规范各行业、各部门产品质量评审工作,全面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诚信建设。加强对产品质量的专项抽检,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发布相关产品质量信息。加大对不合格产品销售的惩戒和曝光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企业产品质量诚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电子商务领域。研究我区电子商务诚信建设方案,探索开展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诚信评价试点和宣传活

动,推进电子商务诚信环境建设。

5.环境保护领域。建立环保信息公开机制,实现区内企业环境执法信息、信用信息及各类业务信息的信用共享。

(六)大力培育社会诚信环境

1. 加强合同履约、依法纳税诚信监管。一是严格执行《合同法》,严厉打击合同欺诈等各种合同违法行为。在建设工程施工、房屋车辆买卖等领域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确保合同质量。建立企业合同档案制度,构建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建立企业诚信预警机制,提高合同主体的合同信誉。广泛开展重合同守诚信活动,提高企业的合同信誉意识,依法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商品的合同监督管理。对失信违约企业予以警示曝光和惩戒,加大失信企业的违约成本。二是坚持依法收税和诚信纳税,营造良好的税收信用环境。建立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完善纳税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奖惩、公示体系,提高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加强企业税务登记、欠缴税款、偷逃税款和奖惩记录等信息的整合,实现与联合征信体系的互联互通。建立税收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纳税奖惩制度,加大对偷逃骗税的查处力度,对优秀纳税信用企业和个人实行优惠政策。促进企业依法纳税,提高企业的纳税信用水平。

2.广泛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要开展面向社会的诚信服务承诺,制定和履行诚信公约,公开服务流程、价格情况、产品质量等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

过诚信自律促进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信用工作的宣传,弘扬诚信正气,增强社会公民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摆在诚信建设的突出位臵,定期组织大型诚信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法制观念,积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3.推动不同层面的诚信教育培训工作。结合青少年德育工作,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开展干部诚信培训,提高广大公务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管理者的诚信认知水平;继续开展公民诚信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职业诚信道德,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提高群众的诚信道德水平,形成有效的社会自律机制和道德评判机制,引导诚信主体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环境。

五、重点专项

(一)公共财政资金使用诚信引导工程

建立完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诚信管理制度,引导和优先支持诚信企业和个人申请公共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对专项资金、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第三方信用评估制度,依托法人和人口基础信息库,推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诚信管理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按照“筛选一批、修改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优先改革有利于发展服务经济、优化市场环境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政府部门进行公共财政资金使用诚信管理制度专项改革。

(二)“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组织开展“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倡导企业诚信经营,促进信用管理创新。根据不同行业和产业类型的企业特点,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等制度。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重点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设臵、信用管理系统应用、信用管理培训开展、信用服务及产品使用等方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满足企业在融资、交易及社交等方面的信用需求。推动企业在经营决策、财务管理、采购销售、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法务人事等方面,利用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保理、信用保险等信用工具,防范、降低和转移企业信用风险。

(三)市场行政执法“黑名单”管理工程

建立市场行政执法“黑名单”认定和披露管理制度,依托法人和人口基础信息库,以及市场行政执法部门的专业数据库,建立“市场信用分类管理应用平台”。重点围绕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价格、食品药品安全、商品房交易、土地出让、环境保护、招投标、汽车租赁、典当等领域和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黑名单”的认定和披露管理,推动“黑名单”在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并按照一定的披露规则和程序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增加违法违纪企业和个人的失信成本。完善企业与个人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推动市场行

政执法部门将“黑名单”作为失实失信联动惩戒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增强计划,按照《上海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基地”。推广信用产品使用,加快中小企业诚信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立“中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形成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比对、评价和共享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青浦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明确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将规划的主要任务、主要指标、重点工程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认真做好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监督工作,实施动态跟踪和管理,及时研究完善对策。要建立健全诚信建设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制度,将诚信信息征集和应用等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二)资金保障

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进入诚信服务市场,形成

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满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资金需要。

(三)人才保障

优化诚信人才结构,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熟悉市场的诚信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在职人员诚信知识培训。重点是公务员、企事业干部和企业诚信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企业经营者定期诚信教育培训制度。二是通过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等培养诚信专业人才。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要求,大力开展诚信管理教育,面向社会培养各级诚信专业人才。三是引进优秀诚信专业人才,提升我区诚信中介机构和企事业诚信管理人员的水平,带动我区诚信经济快速发展。

(四)技术保障

加快各部门政务信息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技术平台,为诚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创造条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在诚信信息采集、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按照信息匹配规则,采用有效的识别标志,确保信息录入、比对的准确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安全的内控制度、查询授权制度、纠错制度和问责制度,确保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应急保障

建立社会信用危机应对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应处理预案,落实相关工作机构和人员。促进政府信息的透明公开,对公众心理进行有效干预、对危机及早控制与解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1年5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会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3.强化会计执法检查 4.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 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5.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6.深化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 7.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 8.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9.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七、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10.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 1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八、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

12.持续推动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和扩展应用 13.全面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4.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报告平台 15.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九、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和规范发展 16.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17.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法规制度建设 18.构建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19.大幅拓展注册会计师执业领域 20.加大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21.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诚信建设 十、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2.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 23.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 24.健全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机制 25.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26.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27.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十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工作 28.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29.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 30.加强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创新东西部高校校际合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第四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完整版

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刚刚收获“十一五”的硕果,山西人民又踏上“十二五”的征程。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十二五”时期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路线图”。 未来5年,山西将有哪些变化?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关乎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发展指标又将如何实现? 居民收入比肩GDP达到13%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二五”时期我省主要发展指标:山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目标为13%,2015年将达17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 36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年达到50000亿左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5年增长 1.1%,2015年将达到9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提高到13%,2015年将达3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9000元以上;森林覆盖率5年增长5%,到2015年达到23%。 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区

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吸引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6个盆地相对集中,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 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 着力打造“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实现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相邻地级市2小时通达、地级市到本行政区各县(市、区)1小时通达和省会到省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航空1小时通达。 公路: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铁路:建成大西客运专线,规划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焦作、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等客运专线。完善晋煤外运通道建设,重点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铁路、太兴铁路等。 航空:完善全省机场布局,将太原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区域枢纽机场,完成大同、吕梁、五台山等机场扩建、新建工程,新增平朔机场、平遥通勤机场。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文件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要(全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8534533.html, 2011年03月17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十二五发展规划全 文

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当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开始的。,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

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 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

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全文共十六篇62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主要目标: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纯文字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6日发布 广西大学覃安基整理 2011/4/20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 第一章发展环境 (4) 第二章指导思想 (5) 第三章主要目标 (6) 第四章政策导向 (8)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9)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0)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1)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12)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3)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13)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5)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16)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7)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8)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18)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9)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9)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20)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21)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22)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2)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4)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5)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6)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6)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27)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8)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9)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30)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1)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2) 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2)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33)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5)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5)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6)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36)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7)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8)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8534533.html, 2011年03月17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整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一、基本信息 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二、规划进展 综述 2008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李守信主要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前期研究意义 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附图)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新华社发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新华社发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图1“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新华社发 第二节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 地。 专栏5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新华社发 第三节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增加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推

动形成城乡分工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专栏3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新华社发 第五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中小担。 专栏4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新华社发 第三节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