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diesel locomotive)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根据机车上内燃机的种类,可分为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由于燃气轮机车的效率低于柴油机车以及耐高温材料成本高、噪声大等原因,所以其发展落后于柴油机车。在中国,内燃机车的概念习惯上指的是柴油机。

发展

20世纪初,国外开始探索试制内燃机车。1924年,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并交付铁路便用。同年,德国用柴油机和空压缩机配接,利用柴油机排气余热加热压缩空气代替蒸汽,将蒸汽机车改装成为空气传动内燃机车。1925年,美国将一台220 kW电传动内燃机车投入运用,从事调车作业。30年代,内燃机车进入试用阶段,直流电力传动液力变扭器等广泛采用,并开始在内燃机车上采用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扭器等热力传动装置的元件,但内燃机车仍以调车机车为主。3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由功率为900~1 000 kW单节机车多节连挂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柴油机的性能和制造技术迅速提高,内燃机车多数配装了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功率比战前提高约50%,配置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和液力传动装置的内燃机车的发展加快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内燃机车数量急骤增长。60年代期,大功率硅整流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机车制进,出现了交—直流电力传动的2 940 kw内燃机车。在70年代,单柴油机内燃机车功率已达到4 410kW。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联邦德国在1971年试制出1 840 kW的交一直一交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从而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内燃机车随后的发展,表现为在提高机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以及防止污染、降低噪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型等3种型号机车最早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后相继批量生产了东风4等15种新机型,同第一代内燃机车相比较,在功率、结构、柴油机热效率和传动装置效率上,都有显著提高;而且还分别增设了电阻制或液力制动和液力换向、机车各系统保护和故障诊断显示、微机控制的功能;采用了承载式车体、静液压驱动等一系列新技术;机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性能有很大提高。东风11客运机车的速度达到了160km/h。在生产内燃机车的同时,中国还先后从罗马尼亚、法国、美国、

德国等国家进口了不同数量的内燃机车,随着铁路高速化和重载化进程的加快,正在进一步研究设计、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内燃机车。

分类

按用途可分客运、货运、调车内燃机车。接走行部形式分为车架式和转向架式内燃车。按传动方式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电力传动内燃机车。现代机车多采用电力和液力传动。电力传动又可分为直流电力传动和交—直流电力传动和交—直—交电力传动内燃机车。

基本结构

内燃机车由柴油机、传动装置、辅助装置、车体走行部(包括车架、车体、转向架等)、制动装置和控制设备等组成。

柴油机

内燃机车的动力装置,又称压燃式内燃机。主要结构特点包括汽缸数、汽缸排列形式、汽缸直径、活塞冲程、增压与否等。现代机车用的柴油机都配装废气涡轮增压器,以利用柴

油机废气推动涡轮压气机,把提高了压力的空气经中间冷却器冷却后送入柴油机进气管,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柴油机功率和热效率。柴油机工作有四冲程和二冲程两种方式,同等转速的四冲程机的热效率一般高于二冲程,所以大部分采用四冲程。从转速来看,分为高速机(1500 r/min左右)、中速机(1000 r/min)和低速机(中速机转速以下)。为满足各种功率的需要,生产有相同汽缸直径和活塞的各种缸数的产品。功率较小用6缸、8缸直列或8缸V型,功率较大用12、16、18和20缸V型,其中以12、16缸的最为常用。

传动装置

为使柴油机的功率传到动轴上能符合机车牵引要求而在两

者之间设置的媒介装置。柴油机扭矩—转速特性和机车牵引力—速度特性完全不同,不能用柴油机来直接驱动机车动轮:柴油机有一个最低转速,低于这个转速就不能工作,柴油机因此无法启动机车;柴油机功率基本上与转速成正比,只有在最高转速下才能达到最大功率值,而机车运行的速度经常变化,使柴油机功率得不到充分利用;柴油机不能逆转,机车也就无法换向。所以,内燃机车必须加装传动装置来满足机车牵引要求。常用的传动方式有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和电力传动。①机械传动装置是由离合器、齿轮变速箱、轴减速箱等组成的。因其功率受到限制,在铁路内燃机车中不再

采用。②液力传动装置主要由液力传动箱、车轴齿轮箱、万向轴等组成。液力变扭器(又称变矩器)是液力传动机车最重要的传动元件,由泵轮、涡轮、导向轮组成。泵轮和柴油机曲轴相连,泵轮叶片带动工作液体使其获得能量,并在涡轮叶片流道内流动中将能量传给涡轮叶片,由涡轮轴输出机械能做功,通过万向轴、车轴齿轮箱将柴油机功率传给机车动轮;工作液体从涡轮叶片流出后,经导向轮叶片的引导,又重新返回泵轮。液力传动机车(图2)操纵简单、可靠,特别适用于多风沙和多雨的地带。③电力传动分为三种:(a)直流电力传动装置。牵引发电机和电动机均为直流电机,发动机带动直流牵引发电机,将直流电直接供各牵引直流电动机驱动机车动轮。(b)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发动机带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经过大功率半导体整流装置变为直流电,供给直流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动轮。(c)变—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发动机带动三相同步交流牵引发电机,发出的直流通过整流器到达直流中间回路,中间回路中恒定的直流电压通过逆变器调节其振幅和频率,再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变频调压交流电压,并供给三相异步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动轮。电力传动机车的应用最为广泛。

车体走行部

包括车架、车体、转向架等基础部件。①车架是机车的骨干,安装动力机、车体、弹簧装置的基础。车架为一矩形钢结构,由中梁、侧梁、枕梁、横梁等主要部分组成,上面安装有柴油机、传动装置、辅助装置和车体(包括司机室),下面由两个转向架支撑并与车架相连,车架中梁前后两端的中下部装设车钩、缓冲装置。车架承受荷载最大,并传递牵引力使列车运行,因此,车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②车体是车架上部的外壳,起保护机车上的人员和机器设备不受风、沙、雨雪的侵袭和防寒作用。按其承受载荷情况,分为整体承载式和非整体承车体;按其外形分为罩式和棚式车体。③转向架是机车的走行装置,又称台车。由构架、旁承、轴箱、轮对、车轴齿轮箱(电力传动时包括牵引电机)、弹簧、减振器、均衡梁,以及同车架的连结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作用是承载车架及其上面装置的重量,传递牵引力,帮助机车平衡运行和顺利通过曲线。内燃机车一般为具有两个2 轴或3 轴的转向架。

辅助装置

用来保证柴油机、传动装置、走行部、制动装置和控制调节设备等正常工作的装置。主要设备包括:燃油系统——保证给柴油机供应燃油的设备及管路系统;冷却系统——保证

柴油机和液力传动装置能够正常工作的冷却设备和管路系统;机油管路系统——给柴油机正常润滑的设备及管路系统;空气滤清器——过滤空气中灰尘等赃物的装置;压缩空气系统——供给列车的空气制动装置、砂箱、空气笛及其他设备压缩空气的系统;辅助电气设备——蓄电池组、直流辅助发电机、柴油机起动电机等。

制动设备

内燃机车都装有一套空气制动机和手制动机。此外,多数电力传动机车增设电阻制动装选,液力传动机车装有液力制动装置。

控制设备

控制机车速度、行驶方向和停车的的设备。主要有机车速度控制器、换向控制器、自动控制阀和辅助制动阀。操纵台上的监视表和警告信号装置有:空气、水、油等压力表,主要部位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主要部位超温、超压或压力不足等音响和显示警告信号。为了保证安全,便于操作,内燃机车上还装设有机车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

工作原理

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汽缸内膨胀,推动活塞往复运动,连杆带动曲轴旋转对外做功,燃料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柴油机发出的动力传输给传动装置,通过对柴油机、传动装置的控制和调节,将适应机车运行工况的输出转速和转矩送到每个车轴齿轮箱驱动动轮,动轮产生的轮周牵引力传递到车架,由车架端部的车钩变为挽钩牵引力来拖动或推送车辆。

铁道机车发展史

世界机车发展史 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希克改进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一台货运 蒸汽机车。这台蒸汽机车,在结构上初步具备了早期蒸汽机车的雏形。后来, 他又把这种蒸汽机装在铁路马车上,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蒸汽机车。他的这一 发明,被称作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发明创造。 理查德·特里维希克 1810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蒸汽机车,到1814年 他的“布鲁克”号机车开始运行,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个 2.5米长的锅炉,装有凸缘的车轮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6.4千米/时的速度前进。在 以后的10年中,史蒂文生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虽然在设 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他以经预见到火车时代即将到来。 “布鲁克”号 1825年9月27日,乔治·斯蒂芬森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动力”1号 机车,拉着550名乘客,从达灵顿出发,以24千米/时的速度驶向斯托克顿, 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列用蒸汽机车牵引,在铁路上行驶的旅客列车。 乔治·斯蒂芬森

1878年, 河北开滦煤矿开工, 为了运输煤炭, 清政府决定修建唐胥铁路, 并于1880年动工, 1881年通车, 铁路全长10千米, 后来, 有凭借英国人的几 分设计图纸, 利用矿厂的起重机锅炉﹑长井架等设备, 装配制成中国第一台蒸 汽机车──“龙”号机车。 “龙”号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虽然得到广泛应用, 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比如他运 送的煤的1/4被他自己“吃掉”了, 他每行驶80千米~100千米就要加水, 行 驶200千米~300千米就要加煤, 行驶5000千米~7000千米还要洗炉;他在行驶中要排放黑烟, 污染环境, 尤其是在过山洞时, 浓烟难以散出去, 影响旅客和 车上工作人员的健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曾经辉煌一时的蒸汽机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逐渐被新一代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所取代。 1879年, 德国人西门子制造出一台小型电力机车, 由150负直流发电机供电,能运载20名乘客,时速12千米,同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西门子驾驶 这辆电力机车首次成功运行。这台“不冒烟”的机车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电 力机车从此发展起来。1890年, 英国的电力机车正式用于营业; 美国于1895 年开始将电力机车应用于干线运输; 以后德国、日被相继研制出了实用的电力 机车。 1879年西门子在柏林展示第一辆小型电动机车 1903年7月8日,德国首先运行了由钢轨供电的动车组,由4节动车和2 节拖车编成。同年8月14日,又运行了由接触网供电的动车组,这是世界上第一列由接触网供电的单相交流电动车组。 1904年, 瑞士又架设了单向交流电压1.5万伏的高压电线, 为500马力的BB型电力机车供电, 从此, 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组装了一辆汽油机车,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在通过发电机带动电动机,推动机车前进。柴油机发明后,由于它的经济性好,很快在铁路上得到广泛应用。1925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央铁路使用了第一辆

电力机车撒砂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电力机车撒砂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摘要:机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撒砂提高黏着系数以防止空转与打滑。本文介绍了撒砂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对两种常用的撒砂器进行对比。最后对撒砂装置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车;撒砂;防空转 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对机务系统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车作为行车运输的主要移动设备,不但要防止自身的行车安全事故,而且也要有效预防其他相关的行车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机车撒砂的目的在于改善轮轨接触面的状态,提高黏着力。钢轨与车轮的表面状态对黏着系数的影响很大,在雨、雾、雪、冻的气候条件下行车,轮轨黏着系数会降低20%~30%;当轮轨上粘有油污时,对轮轨间的黏着状态更为不利。在这种状况下,良好的撒砂会使黏着系数达到 0.22~0.25,能有效防止空转或打滑。 1 撒砂装置的组成 撒砂装置主要由砂箱、撒砂器、空气管路与撒砂软管等组成。每台转向架配备有四套撒砂装置。分别安装在每个转向架前、后轮对两侧,分别实现两个行进方向的撒砂。以三轴转向架为例,砂箱、空气管路及撒砂器的安装如图1所示:图1 撒砂装置安装示意图 1—砂箱;2—撒砂器;3—空气管路;4—橡胶软管 1.1 撒砂器 常见的撒砂器有两种,在HXD1C、HXD1B与铁道部新八轴配备的是1.1.1所述的多功能撒砂器,而神华交流车配备的撒砂器是1.1.2所述的撒砂阀。二者构造不同,但原理类似。 1.1.1 多功能撒砂器 图2 TSQ1多功能撒砂器结构示意图 注:P1—干燥风进风口 P2—撒砂风进风口 工作原理: TQS1多功能撒砂器属完全气动撒砂装置。通过P1和P2两个供风口分别向撒砂器提供干燥风与撒砂风,风经过加热层加热后,透过透风层吹动砂箱里的砂子。出砂管通过撒砂软管与外界相通,因为气压差绝大部分风量通过导风盖经出砂管排出实现撒砂。 1.1.2 撒砂阀 图3 撒砂阀 撒砂阀与砂箱相连,机砂从进砂口进入撒砂阀腔体内。撒砂气流进入撒砂阀后分为两部分,分别通过风咀A与风咀B喷出。风咀B喷出的风搅动撒砂阀受体里的机砂,在风咀A气流的带动下喷出撒砂阀,从而实现撒砂。 1.2 砂箱 砂箱一般由焊接而成,顶部设有加砂盖,底端开口与撒砂器相连。由于机砂受潮后很容易板结而导致撒砂失效,所以砂箱加砂口设有带密封功能的加砂盖,形成封闭的空间以防止机车运行过程中砂箱进水。 1.3 撒砂管与喷嘴 在撒砂最后一个环节,机砂随压力气体通过撒砂管喷撒于轮轨间,撒砂管与橡胶软管的安装如图4所示:

铁道机车发展史修订稿

铁道机车发展史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世界机车发展史 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希克改进瓦特的,造出了一台货运蒸汽机车。这台蒸汽机车,在结构上初步具备了早期蒸汽机车的雏形。后来,他又把这种蒸汽机装在铁路马车上,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蒸汽机车。他的这一发明,被称作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发明创造。 理查德·特里维希克 1810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蒸汽机车,到1814年他的开始运行,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个米长的锅炉,装有凸缘的车轮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千米/时的速度前进。在以后的10年中,史蒂文生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虽然在设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他以经预见到火车时代即将到来。 “布鲁克”号 ,乔治·斯蒂芬森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拉着550名乘客,从达灵顿出发,以24千米/时的速度驶向斯托克顿,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列用蒸汽机车牵引,在铁路上行驶的旅客列车。 乔治·斯蒂芬森 1878年, 河北开滦煤矿开工, 为了运输煤炭, 清政府决定修建唐胥铁路, 并于1880年动工, 1881年通车, 铁路全长10千米, 后来, 有凭借英国人的几

分设计图纸, 利用矿厂的起重机锅炉﹑长井架等设备, 装配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龙”号蒸汽机车 车虽然得到广泛应用, 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比如他运送的煤的1/4被他自己“吃掉”了, 他每行驶80千米~100千米就要加水, 行驶200千米~300千米就要加煤, 行驶5000千米~7000千米还要洗炉;他在行驶中要排放黑烟, 污染环境, 尤其是在过山洞时, 浓烟难以散出去, 影响旅客和车上工作人员的健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曾经辉煌一时的蒸汽机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逐渐被新一代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所取代。 1879年, 德国人西门子制造出一台小型电力机车, 由150负直流发电机供电,能运载20名乘客,时速12千米,同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西门子驾驶这辆首次成功运行。这台“不冒烟”的机车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电力机车从此发展起来。1890年, 英国的电力机车正式用于营业; 美国于1895年开始将电力机车应用于干线运输; 以后德国、日被相继研制出了实用的电力机车。 1879年西门子在柏林展示第一辆小型电动机车 1903年7月8日,德国首先运行了由钢轨供电的动车组,由4节动车和2节拖车编成。同年8月14日,又运行了由接触网供电的动车组,这是世界上第一列由接触网供电的单相交流电动车组。 1904年, 瑞士又架设了单向交流电压万伏的高压电线, 为500马力的BB 型电力机车供电, 从此, 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组装了一辆汽油机车,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在通过发电机带动电动机,推动机车前进。柴油机发明后,由于它的经济性好,很快在铁路上得到广泛应用。1925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央铁路使用了第一辆220千瓦的小型柴油机机车。后来很快出现了2574千瓦甚至5516千瓦的大型机车,可以牵引超过5000吨的货物,速度高达145千米/时。

内燃机发展简史

·1· 第1章 绪论 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使学生概括地认识内燃机。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常见的动力装置种类、内燃机的发展简史和应用领域。 1.1 热机 当今,机械设备运行的动力绝大多数来源于热机,热机全称热力发动机,是将热源的部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源可以是烧煤的蒸汽炉,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也可以是太阳能的蒸汽炉,地热和核反应堆。 根据燃烧器位置的不同,热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1)外燃机是燃料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热,热能通过工质带入机内,再转变为机械能,如蒸汽机和汽轮机等,蒸汽机已淘汰,汽轮机用于火电厂与核电站驱动发电机; (2)内燃机是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工质被加热并膨胀作功,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它是移动机械和小型电站的最主要动力。广义上的内燃机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和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又以其中的汽油机、柴油机应用最为广泛,其保有量大大超过了任何其它种类热机,本书主要介绍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 与其它热机相比,内燃机有如下优点:内燃机的工质在循环中的平均吸热温度高,热效率一般达到30-46%,是热机中效率最高的一种;功率覆盖0.59kW ~4×104kW ,转速范围90r/min ~10000r/min ,故适用范围宽广;结构紧凑,比重量(内燃机重量与其标定功率的 (a )蒸汽机 (b)蒸汽轮机 锅炉(外热源) 飞轮 滑动阀 汽缸 活塞 水 蒸汽 A B 图1.1 外燃机

·2· ·2· 比值)较小,便于移动;起动迅速,操作简便,机动性强;运行维护比较简便。 但也存在缺点:对燃料要求高,主要燃用汽油或轻柴油,且品质要求高,不能直接燃用劣质燃料和固体燃料;由于间歇换气以及制造上的困难,单机功率的提高受到限制;低速运转时输出转矩较小,往往不能适应被带负荷的转矩特性;不能反转,故在许多场合下需设置离合器和变速机构;一般热力发动机都存在 “公害”,而内燃机的噪声和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对环境污染尤其突出。 另外,相对于热机中燃料的燃烧,燃料还可直接转换为电能,即燃料电池,再用电动机驱动机械运转,这种方式高效、无污染,但成本很高。 1.2 内燃机发展简史 人类先是利用人力、蓄力、风车、水车等自然力,18世纪后热力发动机才逐步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 1673年,荷兰的惠更斯设计出如图1.3所示的内燃机草图,少量的火药在气缸里燃烧,图1.2 内燃机 (b)三角转子发动机 (a )柴油机 (c)燃气轮机 燃烧室 (d) 喷气式发动机

铁路机车发展历史及技术研究概述

铁路机车发展历史及技术研究概述 机车: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由于铁路车辆大都不具备动力装置,列车的运行和车辆车站内有目的移动均需机车牵引或推送。1804年,英国工程师特里维雪克研制出一台单缸蒸汽机车。因为当时使用木材烧火作燃料,所以叫“火车”。1825年9月27日,英国人斯蒂芬森制造的“运动号”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达林顿的线路上行驶。 从原动力来看,机车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及电力机车。 按运用分为:客运机车、货运机车和调车机车。客运机车要求速度快,货运机车需要功率大,调车机车要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热效率百分比:蒸汽机车5~9%内燃机车20~30%电力机车30%以上内燃机车:是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的一种机车。一般说来,内燃机车由动力装置(即柴油机)传动装置、车体与车架、走行部、辅助设备、制动装置和车钩缓冲装置等主要部分组成。 根据从柴油机到动轮之间采用传动装置的不同,内燃机车可分为两种类型:①电力传动内燃机车②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它是由柴油机驱动主发电机,然后向牵引电动机供电,并通过牵引齿轮驱动机车轮对转动。能量装换:机械能—电能—机械能 根据牵引发电机和牵引电动机所用电流方式的不同,电传动内燃机车又可分为三类:直—直流,交—直流,交—直—交流电传动

内燃机车的构成:柴油机(原动力)--传动装置--机车车轮--柴油机--交流发电机--整流装置--直流电动机 电力机车:电力机车的牵引力是电能,但机车本身没有原动力,而是依靠外部供电系统供应电力,通过机车上的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运行。采用电力机车牵引的铁道称为电气化铁道。电气化铁道由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机车两部分组成。电力机车在运营上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表现如下: 1、可制成大功率机车,运输能力大; 2、启动快,速度高,爬坡性能好; 3、不污染空气,劳动条件好; 4、运营费用低; 5、可利用多种能源。 电力机车本身不带发电机,靠其顶部升起的受电弓从接触网上取得电能,并转换成机械能牵引列车运行。电力机车由电气设备、车体与车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等主要部分组成。 电力机车特点:电力机车功率大,获得能量不受限制,因而能高速行驶,牵引较重列车,起动加速快,爬坡性能强,容易实现多机牵引,更适用于坡度大,隧道多的山区铁路和繁忙干线 电气化铁道按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能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种:①直流制电力机车②交流制电力机车 直流制电力机车:它的电能是以工频三相交流电的形式,由高压输电线传到沿线牵引变电所,通过变电所内的整流装置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再输送给接触网。因而机车从接触网上获取的是直流电。 直流制的缺点:主要是接触网电压低(一般为3000V),直流转换在线路变电所完成且难以提高,因此要消耗大量有色金属,投资大。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能够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东风”是个大伙儿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90公里/小时

1974年“东风”4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DF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该车从首台下线使用开始距今已超过30年的历史,至今仍旧在使用当中,而且数量仍旧相当庞大。即便是我国铁路差不多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旧没有坚决,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旧是运输的主力。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差不多上差不多上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75年“北京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确实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迷昵称为“小北京”;另一种确实是8轴双节重联型,这种双单节的北京型机车共生产了6 组12台,被车迷昵称为“大北京”;第三种是北京6001型轴式D-D只生产了一台,不久便拆解改造成两台“小北京”。

内燃机车控制原理

本说明适用QSJ11-81A-00-000电气线路图 机车电路图是表明机车上全部电机、电器,电气仪表等元件的电气联接关系图,可供机车操作和电气系统安装,维护和检修使用。 机车电路图分为主电路、辅助电路、励磁电路、控制电路、计算机接口、显示电路、照明电路及行车安全电路等,现分别说明如下: 1主电路 1.1组成主电路的主要电气元件 主电路主要包括1台同步主发电机F,6台直流牵引电动机1~6D,1个主硅整流柜1ZL,机车牵引和制动时,用于接通6台直流牵引电动机电路的电空接触器1~6C,电阻制动用的电空接触器ZC,用于机车二级电阻制动转换的短接接触器1-6RZC,用于改变机车运行方向的转换开关HKF,用于机车牵引与制动工况转换的转换开关HKG ,用于调节机车运行速度的磁场削弱电阻1~2RX和组合接触器XC,供机车进行电阻制动用的制动电阻1~2RG,制动电阻散热用的2台轴流式通风直流电动机1~2RGD,用于机车自负荷试验的自负荷开关ZFK以及为监测、监视和给出信号用的直流电流传感器1~7LH,交流电流互感器9~10LH,制动失风保护继电器FSJ 和其他有关的电气仪表元件等,主电路中还包括1个供移车用的外接电源插座YCZ。电压信号的检测采用隔离放大器. 1.2工作原理 1.2.1牵引工况 柴油机驱动同步主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经过主硅整流柜1ZL整流后变为直流。6台直流牵引电动机1~6D 并联在主硅整流柜输出的两端,通过6个电空接触器1~6C的闭合,接通各直流牵引电动机电路,电动机驱动轮对转动,机车开始运行。方向转换开关HKF用来改变流过6台直流牵引电动机励磁绕组的电流方向,使直流牵引电动机改变转向,从而改变机车的运行方向。 为了扩大机车恒功运行范围,直流牵引电动机可进行一级磁场削弱(磁场削弱系数54%)。当组合接触器XC闭合后,流过直流牵引电动机励磁绕组的电流被分流,一部分流往磁场削弱电阻1~2RX,这就削弱了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实现了磁场削弱。????? 1.2.2电阻制动工况 电阻制动工况时,电路通过工况转换开关HKG,使直流牵引电动机1~6D改接成他励发电机,并将1~6D的励磁绕组全部串联起来,由同步主发电机F经主硅整流柜1ZL供电,其电路由电空接触器ZC接通。HKG 和1~6C分别接通1~6D向制动电阻1~2RG的供电电路。 为了在机车低速运行时有较大的制动力,以便达到更好的制动效果,机车采用二级电阻制动,当机车运行在30km/h (轮径按1013 mm计)以上时,采用全电阻的一级电阻制动,以获得较大的制动功率和制动力调节范围;机车运行速度低于25km/h轮径按1013 mm计)时,由1-6ZRC短接一半电阻,进入二级电阻制动,以增加低速时的制动力。 当直流牵引电动机1~6D转为他励发电机工作时,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电能,消耗在制动电阻带上,通过2台直流电动机1~2RGD带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将电阻带上的热能散发到大气中去。与此同时,1~6D电枢轴上所产生的电磁转矩作用于机车动轮,产生了制动力。 直流电动机1~2RGD从制动电阻上的抽头处供电。 1.2.3自负荷试验工况 机车在进行自负荷试验时,主电路中“自负荷开关”ZFK应置于“闭合”位,工况转换开关HKG置于“牵引”位,控制电路中6个“运转--故障--试验”万能转换开关1~6GK(5/B4-11)全部置于“试验”位。此时1~6C断开,由同步主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经过主硅整流柜1ZL整流后直接向制动电阻1~2RG以及牵引电动机1~6D 的励磁绕组供电,电能在这里被转换成热能,由制动电阻散热用的轴流式通风机和牵引电动机的通风机将这些热能吹散到大气中去。自负荷试验电路简化了机车的负载试验过程,但由于制动电阻带的阻值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diesel locomotive)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根据机车上内燃机的种类,可分为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由于燃气轮机车的效率低于柴油机车以及耐高温材料成本高、噪声大等原因,所以其发展落后于柴油机车。在中国,内燃机车的概念习惯上指的是柴油机。 发展 20世纪初,国外开始探索试制内燃机车。1924年,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并交付铁路便用。同年,德国用柴油机和空压缩机配接,利用柴油机排气余热加热压缩空气代替蒸汽,将蒸汽机车改装成为空气传动内燃机车。1925年,美国将一台220 kW电传动内燃机车投入运用,从事调车作业。30年代,内燃机车进入试用阶段,直流电力传动液力变扭器等广泛采用,并开始在内燃机车上采用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扭器等热力传动装置的元件,但内燃机车仍以调车机车为主。3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由功率为900~1 000 kW单节机车多节连挂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柴油机的性能和制造技术迅速提高,内燃机车多数配装了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功率比战前提高约50%,配置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和液力传动装置的内燃机车的发展加快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内燃机车数量急骤增长。60年代期,大功率硅整流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机车制进,出现了交-直流电力传动的2 940 kw内燃机车。在70年代,单柴油机内燃机车功率已达到4 410kW.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联邦德国在1971年试制出1 840 kW的交一直一交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从而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内燃机车随后的发展,表现为在提高机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以及防止污染、降低噪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型等3种型号机车最早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后相继批量生产了东风4等15种新机型,同第一代内燃机车相比较,在功率、结构、柴油机热效率和传动装置效率上,都有显著提高;而且还分别增设了电阻制或液力制动和液力换向、机车各系统保护和故障诊断显示、微机控制的功能;采用了承载式车体、静液压驱动等一系列新技术;机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性能有很大提高。东风11客运机车的速度达到了160km/h.在生产内燃机车的同时,中国还先后从罗马尼亚、法国、美国、德

火车地发展史(英语)

火车的发展史 很久以前,只有马车,没有火车,人类的生活节奏很慢,所能到达的地方很近,世界的流动性很小。 PART 1 蒸汽时代 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 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窄轨)建成通车,那台英制名曰“先导号”的蒸汽机车(机车总重量1420kg)时速为24—32公里,为我国第一台外国蒸汽机车。 1881年11月8日,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至胥各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蒸汽机车由于热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热效率高的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所代替。1952年,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其后,四方、、、等机车车辆厂陆续生产了近万台蒸汽机车。蒸汽机车一度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1988年12月21日,机车厂停止蒸汽机车生产,标志着中国蒸汽机车制造史的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车已被燃、电力机车、动车组取代。 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主要有: 解放型 胜利型

FD型 前进型 上游型

PART 2 燃机时代 “巨龙号”燃机车 制造年份:1958年火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燃机车是1958年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同年,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东方红”1型燃机车 制造年份:1964年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东风系列是电传动燃机车,也是中国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电力机车工作原理

电力机车工作原理 电气化铁路的回路就是火车脚下的铁路。机车先通过电弓从接触网(就是天上的电线) 上受电,在经过机车上的牵引变压器,整流柜,逆变,然后传入牵引电机带动机车,最后通过车轮传入钢轨。形成一个巧妙的电路。 和电传动内燃机车相比就是动力源不同,能量来自接触网,其他如走行部,车体等并没有本 质区别。通过受电弓将25KV的电压引至车内变压器,之后,若是交直流传动的,便进行整流,驱动直流电动机,电机通过齿轮驱动轮对。一般调节晶闸管的导通角度来调节功率,从而进行调速。交直交流传动的要在整流后加逆变环节,之后驱动异步电动机,驱动轮对。这种的调速较为复杂,要合理调节逆变的频率和整流的电压才能保证功率因数。大体过程就是这样。 电力机车是通过车顶上的集电弓(也称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取电能,把电能输送到牵引电动 机使电动机驱动车轮运行的机车。 电力机车的分类: 1按机车轴数分: 四轴车:轴式为BO-BO ; 六轴车:轴式为CO-CO、BO-BO-BO ; 八轴车:轴式为2(B0-B0); 十二轴车:轴式为2(C0-C0)、2(B0-B0-B0)。 轴式“ B ”表示一个转向架有2根轴;轴式“ C”表示一个转向架有3根轴;脚号“ 0”表示每个轴有一台牵引电机;"-"表示转向架之间是通过车体传递牵引力。 2、按用途分: (1)客运电力机车。用来牵引各种速度等级的客运列车,其特点是速度较高,所需牵引力较小。 ⑵货运电力机车。用来牵引货物列车,其特点是载荷大,牵引力大,但速度较低。 (3)客货通用电力机车。尤其是近年来新型电力机车中,其恒功运行速度范围大,可适用牵引客运列车,也可适用牵引货运列车。 3、按轮对驱动型式分: (1) 个别驱动电力机车指每一轮对是由单独的一台牵引电动机驱动的电力机车。 (2) 组合驱动电力机车指几个轮对用机械方式互相连接成组,共同由一台牵引电动机驱动 的电力机车。 现代电力机车大都采用个别驱动方式,而很少再采用组合驱动。 车和多流制电力机车。 直流制电力机车:即直流电力机车,它是由直流电网供电,采用直流牵引电机驱动的电力机车。 交流制电力机车:可分为单相低频(25Hz或16 2/3Hz)电力机车和单相工频(50Hz)电力机 车。 交直传动电力机车:是由接触网引人单相工频交流电经机车内的变流装置供给直(脉)流牵引电动机来驱动的机车。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由接触网引人单相工频交流电经机车内的变流装置供给交流(同步或异步)牵引电动机来驱动的机车。

火车的发展历程

火车的发展历程 梁政 我们进行远距离旅行,往往会乘坐火车,车上有座位、床铺、餐桌、洗手间等,简直就是一座流动的旅馆。坐在平稳的车厢里遥望车外的青山绿水、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除此之外,火车还担负着运送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物资的重任,真不愧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火车的发明到现在已走过了207年,这个对推动世界工业化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火车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回顾这一段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历史吧。 火车和所有其他的发明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问世的。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那时,一些具有改革创新激情的人萌发了将蒸汽机装在车上,以代替人力或者畜力来拖动车辆。这个设想首先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那时,欧洲各国的军队为了满足作战需要,把大炮的口径和射程做得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炮的重量不断增加,用人推马拉的办法很难保证大炮能及时跟随部队转战。法国一位名叫居尼奥的炮兵军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成了用蒸汽机推动的“蒸汽车”来拉炮,从而开辟了以机器为动力的现代车辆发展的道路,也为火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这种将蒸汽机装在车子上的机械车是怎样推动车辆行驶的呢?我们从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机有一个大锅炉,装在车架的前端。在锅炉下面烧着煤火,用来将锅炉里面的水加热成蒸汽。由锅炉上的一根管子将蒸汽引入车子前轮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气很大,便推着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动,而活塞通过连杆和曲轴与前轮连在一起,于是随着曲轴的转动,车轮就跟着转起来,这就是蒸汽机车行走的基本原理。 此后不久,这种冒着黑烟、喘着粗气的车子先后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英国人于1804年制成了蒸汽机车。不过,它的模样和先前不大一样了:有的将锅炉移到车子的中间,并罩上罩子,两头还装上几排座位;有的把锅炉移到车后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装了一个车厢,等等。这种蒸汽车已经颇有点近代车的气派了。但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时这种蒸汽机车是在公路上行驶的,因为那时世界上还没有铁路。 世界上第一台行驶于轨道上的蒸汽机车是“新城堡号”蒸汽机车。它是由英国一位出身贫寒、到处漂泊的发明家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制造的。1804年2月29日,这台机车(自重5吨)首次在南威尔士的麦瑟尔提德维尔到阿巴台之间的轨道上作运行试验,车速为每小时8公里,只能牵引十几吨重,比马车好不了多少。但它却开辟了世界铁路史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光辉行程。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史图文稿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力机车的发展史 学生: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今交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机车在交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在当重要的作用。电力机车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中的电力机车给,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 关键词;韶山系列电车中国电车发展 一·电力机车相关历史背景 1835年荷兰的斯特拉廷和贝克尔两人就试着制以电池供电的二轴小型铁路车辆。1842年苏格兰人R.戴维森首先造出一台用40组电池供电的重5吨的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由于电动机很原始,机车只能勉强工作。1879年德国人W.VON 西门子驾驶一辆他设计的小型电力机车,拖着乘坐18人的三辆车,在柏林夏季展览会上表演。机车电源由外部150伏直流发电机供应,通过两轨道中间绝缘的第三轨向机车输电。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实验。电力机车用于营业是从地下铁道开始的。1890年英国伦敦首先用电力机车在 5.6公里长的一段地下铁道上牵引车辆。干线电力机车在1895年应用于美国的巴尔的摩铁路隧道区段,采用675伏直流电,自重97吨,功率1070千瓦。19世纪末,德国对交流电力机车进行了试验,1903年德国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2公里的高速纪录。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 干线货运机车。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

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反帝型蒸汽机车1961年,前苏联无偿援助我国的反帝型蒸汽货运机车,车名由苏联语“佛得”音译而来,诞生于捷尔仁斯基机车制造厂,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该机车的最大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工建型蒸汽机车工建型蒸汽机车又称工建型工矿及调车用蒸汽机车,多用于调车,由大连机车厂设计,太原、成都机车厂于1958年开始生产,1961年停产,共制造122台。机车全长9735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35公里,模数牵引力144千牛,轴式0—3—0。跃进型蒸汽机车1958年济南机车厂在PR2(ㄆㄌ2)型机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并制造,命名为跃进型,代号YJ。1961年停产,唐山、牡丹江、武昌、济南等工厂共制造202台。机车全长18326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60公里,模数牵引力137千牛,轴式1—3—1。星火型蒸汽机车星火型蒸汽机车由大同工厂1960年设计,长春工厂试制成功,代号XH。1961年停产,长春、牡丹江工厂共制造48台。机车全长13480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25公里,模数牵引力75千牛,轴式0—4—0。“巨龙”号电传动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发展史及机车的结构原理 内燃机车(diesel locomotive)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根据机车上内燃机的种类,可分为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由于燃气轮机车的效率低于柴油机车以及耐高温材料成本高、噪声大等原因,所以其发展落后于柴油机车。在中国,内燃机车的概念习惯上指的是柴油机。 发展 20世纪初,国外开始探索试制内燃机车。1924年,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并交付铁路便用。同年,德国用柴油机和空压缩机配接,利用柴油机排气余热加热压缩空气代替蒸汽,将蒸汽机车改装成为空气传动内燃机车。1925年,美国将一台220 kW电传动内燃机车投入运用,从事调车作业。30年代,内燃机车进入试用阶段,直流电力传动液力变扭器等广泛采用,并开始在内燃机车上采用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扭器等热力传动装置的元件,但内燃机车仍以调车机车为主。3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由功率为900~1 000 kW单节机车多节连挂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柴油机的性能和制造技术迅速提高,内燃机车多数配装了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功率比战前提高约50%,配置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和液力传动装置的内燃机车的发展加快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内燃机车数量急骤增长。60年代期,大功率硅整流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机车制进,出现了交—直流电力传动的2 940 kw内燃机车。在70年代,单柴油机内燃机车功率已达到4 410kW。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联邦德国在1971年试制出1 840 kW的交一直一交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从而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内燃机车随后的发展,表现为在提高机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以及防止污染、降低噪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型等3种型号机车最早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后相继批量生产了东风4等15种新机型,同第一代内燃机车相比较,在功率、结构、柴油机热效率和传动装置效率上,都有显着提高;而且还分别增设了电阻制或液力制动和液力换向、机车各系统保护和故障诊断显示、微机控制的功能;采用了承载式车体、静液压驱动等一系列新技术;机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性能有很大提高。东风11客运机车的速度达到了160km/h。在生产内燃机车的同时,中国还先后从罗马尼亚、法国、美国、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1958年“巨龙号”内燃机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SS1 并 已经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然是运输的主力。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基本上都是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75年“北京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就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迷昵称为“小北京”;另一种就是8轴双节重联型,这种双

单节的北京型机车共生产了6组12台,被车迷昵称为“大北京”;第三种是北京6001型轴式D-D只生产了一台,不久便拆解改造成两台“小北京”。 1992年“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70公里/小时 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为广深线开行时速160公里旅客列车而研制的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标称功率3040kW,最高运行速度为170km/h。1991年底完成试制后,先后通过了型式试验、研究性试验和15万km线路运用考核试验,最高试验速度为186km//h,牵引13辆客车,最高速度达162km/h。1994年12月22日广深线正式开通,由东风11型内燃机车担当准高速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东风11型内燃机车的研制成功和大范围投人运用,是我国客运内燃机车技术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创了我国铁路客运向高速发展的新时 2007年7月7日起到2009年9月30日开始担当成渝(成都-重庆北)城际特快列车,经由达成铁路、遂渝铁路运行,最高营运速度被降至160公里/小时。目前先锋号已经退出成渝线城际列车运行,而其地位被新配属重庆北客运段的CRH1型动车组代替。 2002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70公里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2002年11月27日,以两辆机车及三辆客车的短编组“中华之星”在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进行高速试验,其最高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事。“中华之星”正式配属沈阳铁路局,2005年

DF4型内燃机车工作原理及其主电路

DF4型内燃机车工作原理及其主电路 一、 DF4内燃机车工作原理概述 机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我们熟知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轮船、火车。了解机车的特点:一维运动,自动导向,运量大、快速、安全可靠、环境污染小、全天候、最经济。机车的发展粗略的可以分为3个阶段,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内燃机车的原动力是柴油机。同步主发电机F的转子轴端通过弹性连轴器与柴油机相联,主发电机轴通过万向联轴节经变速箱增速后带动启动发电机QF、励磁机L、测速发电机CF等运转。同步主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经牵引整流柜1ZL三相桥式全波整流后,输送给给六台牵引电动机,再由牵引电动机通过传动齿轮驱动车轮旋转,使机车运行。从牵引整流柜到牵引电动机之间,电路的通断由六台主接触器1C~6C分别控制。 威望115 金钱170 贡献值24 好评度24 阅读权限25 在线时间14 小时注册时间2009-11-7 最后登录2010-7-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跨局、跨段对调工作信息 kenke 高级工

UID170094 帖子132 精华0 积分115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软卧车大中小发表于 2009-11-10 20:03 只看该作者 电气线路主电路 电气线路图是表示电气系统内,电机、电器、电表、电路等各元件之间电气-机械相互联系、作用原理、动作程序的图形,是对电气系统进行操纵、控制、配线和维修的依据。 机车的主电路就是机车能量传递并产生牵引力或电阻制动力的主要电路。牵引时,牵引发电机(主发)将柴油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此电能传递给牵引电动机,然后由牵引电动机再转换为驱动机车运行的机械能。电阻制动时,牵引电动机改接为他励发电机。将机车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并最终使其在制动电阻上以热能的形式逸散。东风4D型内燃机车为交—直流电力传动,主电路由三相同步交流发电机F(1E16)、主整流柜1ZL、牵引电动机1D~6D、方向转换开关l~2HKf、牵引-制动转换开关1~2HKg、电空接触器1C~6C、磁场削弱组合接触器1~2XC、制动电阻1RZ~6RZ及主电路的保护及测量装置等组成。 威望115 金钱170 贡献值24 好评度24 阅读权限25 在线时间14 小时注册时间2009-11-7 最后登录2010-7-7 查看详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电力机车)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简介 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始于1958年。当时的铁道部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在协助湘潭电机产制造工矿电力机车的同时,设计并研制电力机车。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研制成功,命名为6Y1型。 1968年,经过对6Y1型近10年的研究改进,将引燃管整流改为大功率半导体整流,试制出韶山1型,代号SS1。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高速度90KM/H,车长19400mm。 1969年,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出SS2。 株洲电力机车工厂1978年研制出SS3型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1989年批量生产至今。

株洲电力机车厂于2002年制造的SS3B型12轴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株洲电力机车厂1984年研制的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 SS4改是在SS4、SS5和SS6电力机车的基础上,吸收8K机车技术改进的。 SS5型电力机车生产了2台,为准高速试制的样车。

SS6型机车持续功率4800KW,最大速度100KM/H,长20200mm,是国际招标的中标机车。 SS7型电力机车由大同电力机车厂生产,填补了国内小曲线区段客货运电力机车的空白。 大同生产的SS7B型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成都机车车辆厂联合研制的SS7D型客运电力机车。

SS7E型电力机车,用于客运。 曾创造中国机车第一速的SS8行客运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 SS9型干线客运电力机车,持续功率4800KW,最大速度170KM/H。 1971年引进的罗马尼亚的6G型电力机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