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夏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涿鹿战争后,黄帝则乘战胜之余威,继续对四方大事征讨。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华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华夏族,就是被华夏族同化。在华夏族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今天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

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

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炎帝黄帝大战的故事_黄帝与炎帝的传说故事.doc

炎帝黄帝大战的故事_黄帝与炎帝的传 说故事 古时候,在华夏大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部落。炎帝黄帝大战就是为自己各自的部落而战。我为大家整理了炎帝黄帝大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炎帝黄帝大战的故事 黄帝崛起,与炎帝决战于阪泉之野 女娃姐妹俩相继物化,她们的父亲炎帝心如刀绞,悲恸欲绝,他痛悔没有医治好四女儿,痛悔没有照顽好小女儿,他是位爱满天下的神,丧女之痛,时时刺激他、提醒他医治世人,照顾世人。 炎帝的大爱赢得了民众的心,他的苗裔和部属也个个精明强干、敢作敢为,他的势力逐渐自南往北发展,不可避免地与正如日中天、向四周扩张的中央土德之帝黄帝发生冲突。 黄帝的介绍 黄帝姓姬,与炎帝同族,也是少典氏的后代,母亲名唤附宝。附宝婚后,久未生育,心里不免焦虑;夜半失眠,出门仰观天象,默祷上苍,忽见一道巨大的电光环绕着北斗七星的第一颗天枢星,光华耀目,直射而来。附宝一阵目眩,竟感应而结胎,两年后生下了黄帝。黄帝十五岁时接受国土袭封,号有熊氏;因发明装有轮子的车辆,又号轩辕氏。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十四人获得姓氏,成为酉、祁、己、膝、任、苟、僖、衣等十二氏族的始祖。

黄帝变相混沌 该精明时,四面八目,明察秋毫;该糊涂时,浑无面目,大智若愚。黄帝的高妙处、历害处正在于此,别的神灵是想学也学不来的。 这一阵子,黄帝朝南的两只眼睛睁得特别大,他要洞察炎帝各路人马的虚实,他要找出炎帝致命的弱点。 经过大胆战略设想,小心战术构思,黄帝统率十万神兵、十万人众、十万鬼卒,以翱翔天穹的鹰、雕、鹫、鹞等凶禽作旗帜,以驰骋原野的虎、豹、熊、罴等猛兽作前驱,奔赴阪泉之野,与严阵以待的炎帝展开决战。两军交锋,杀声震天,白刃耀日,只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漂杵。恶战三场,仁厚慈爱的炎帝抵挡不住年富力强、圣明神武的黄帝,一溃千里,退至极南之地、偏僻之乡。 上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擒拿蚩尤的神话故事,一直都是被古今中外之众人所知晓的。 天生勇猛的蚩尤非常不甘于炎帝的失败,所以他一心要想再和黄帝作战,于是蚩尤便请求夸父族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了部分夸父族人的帮助,再加上蚩尤原本的族人,显然蚩尤族人的实力和士气都重新焕发了起来,于是如虎添翼的蚩尤族人迫不及待的就和黄帝的军队打了起来。 黄帝对于加入战争的夸父族人很是恼火,但短时间内又没有能够驱散他们的办法,且黄帝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也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于是黄帝越来越显得颓废。

完璧归赵成语典故_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成语典故_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想知道完璧归赵的典故吗?接下来由给大家带来完璧归赵成语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完璧归赵解析成语解释: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

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成语繁体:完璧歸趙 成语简拼:WBGZ 成语注音:ㄨㄢˊㄅㄧˋㄍㄨㄟㄓ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完璧归赵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璧,不能写作“壁”。 成语辨析:完璧归赵和“物归原主”都有把东西还给原主的意思。“物归原主”口语性强;完璧归赵则突出“完整无缺”地原物奉还;书面语言。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完璧归赵造句一、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二、他将它完璧归赵了为什么? 三、丢失的那几尊佛像头已完璧归赵了。 四、同时哈马斯也并没有把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归赵。 五、这些影片我看完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百团大战总结

“百团大战”一连活动总结 此次“百团大战”活动主要是通过团购招生实现淡季生员增量,以及提前为2015春季生员储备。此次活动一连团队抽中了天心岛小学和北师大附小。经过3天的奋战,一连团队共找到了20名新生,虽与其他连队相比,这个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一连的战友们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此次活动的成绩离不开战友们无私的付出,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不足 1:事先没有学习讨论好如何摆阵,第一天在摆阵布点方面有所欠缺。也没有学会两两合作的方式,你一言我一语我攻单。而是单枪匹马的生硬上阵,错失有意向的家长。 2:没有对学校附件地域进行充分的了解,扫街显得有点生疏、迷茫、盲目。也许有些街道没有扫到,而有些街道扫过了好几遍。 3:没有很好的寻找消费的目标群体,在爷爷奶奶或者小朋友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攻单成交率不高。 4:抗受挫能力较差,被家长多次拒绝后,害怕再次出击,错过机会。 5:没有宣传好已报新生的一带一。在报名的时候没有和家长说,周边有没有小朋友一起学习,没有挖掘出潜在的生源。 6:没有最大的挖掘出大家的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二:优点 1:每天长时间的工作,连队的成员依旧保持高亢的热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值得嘉奖的,在以后的任何活动中也是需要继续保持的。 2:大家学会了团结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此次百团中,大家都是两两默契合作,发挥团队的作用,拿下家长。相信,这也是学校希望我们在此次活动中学习到的。将力量拧成一股绳,用这绳去创造无限的可能。 3:大家互相传递正能量,相互扶持,相互加油。百团结束后,一连也成了一个小家庭,在有人失意的时候,都能给予最暖心的拥抱和鼓励。 4:大家各司其职,连长、参谋长、财政参谋、后勤参谋……大家都在自己的职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更明白了自己的价值。 5:良性的竞争让大家更跃跃欲试,迈出了自己以前无法迈出的那一步,不管面对怎样的家长,都能和其沟通。 三:后续 总结与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优点继续保持,缺点及时改正。不管这个世界多么冰冷,我们都要尽情的燃烧。

简评百团大战得与失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2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这是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在彭德怀的总指挥下,一二九师、一二零师和晋察冀军区、当地民兵武装、游击队等共约105个团40余万兵力投入战斗,而日军、伪蒙军、伪满军总数也约有35万人。【1】战役结果,日军、伪满军、伪蒙军死伤降共约55000多人。八路军方面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3000里;破坏桥梁、车站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范围随之大大扩大。【2】 以战果而言,百团大战毫无疑问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是个大胜战。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3】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毛泽东也希望彭德怀有机会多组织几次。 然而,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随着历史的进程几度变化。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党内军内对百团大战都是赞扬的,。但在经过1941年和1942年两年的艰苦斗争之后,在重新总结经验时,有不少人对百团大战开始有了不同看法。经过1944年整风运动,尤其是1945年的“七大”和华北座谈会,百团大战被作为一个极大的错误来批判了。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在百团大战的指挥方面存在着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文革”之后,党史界对百团大战持肯定见解的人也比较多了。究竟百团大战的意义以及它的失误之处在哪里? 首先,遏制了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1940年,日本急于结束侵华战争,以集结兵力夺取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达到这个战略目的,日本一方面对汪蒋伪政权进行威逼利诱,扶植汪精卫,与蒋公”和谈”。而另一方面,日军发动新一番攻势,并持续轰炸重庆,扬言威胁攻打重庆和西安等地。中共当时虽然还不知道当时日、蒋谈判的具体情形,但感觉到蒋方对日日益妥协的立场。此时,为了防止蒋汪“统一投降,统一反共”局面出现,需要八路军英勇抗战事迹激励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在百团大战所鼓动的全国抗日高潮和抗日声浪中,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顿下来。 其次,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这些碉堡、据点和公路、铁路,纵横编织,形同蛛网。这张军事网覆盖着整个抗日根据地,对我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这也导致了日军的兵力不足致命伤的暴露,有限的兵力分散在众多据点和车站等处,这等于给了八路军以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不与敌展开破交战,则势必使根据地为敌所分割和各个击破,而就敌人以少兵临大国,兵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来说,予敌人的“囚笼”政策以打击也是可能的。百团大战结果也确实给与了日军侵略者的交通线以极大的破坏。 再次,振奋了全国军民士气,为共产党赢得政治影响力和更高地位。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但是百团大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后来对其评价上的分歧。 首先,过早的暴漏实力。聂荣臻认为:“毛泽东批评说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4】日军遭到八路军百团大

大学社团争鸣社活动总结

大学社团争鸣社活动总结 十月,是争鸣社工作正式开展的首月。社团的百团大战即将打响,首个月活动也在呼唤我们快快行动。以下是争鸣在10月的简报; * 10月中旬。招新的准备活动。 为了此次招新,我们的理事进行了充分的下寝宣传,足迹遍及江边、南院、德智、天马、附中等师大各院寝室。我们在宣传方面的努力,在不久的木兰路招新活动中见到了成果。 * 10月19日。五舍篮球场百团大战。 在19日之前,我们制作了精美的手绘海报,印发了内容丰富的传单。19日当天,我们很早就开始布置招新现场,将社旗和宣传海报摆放在招新点,还把社团的各种奖状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争鸣所有本次活动总体说来非常成功,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在中午十二点之前,争鸣就招了250名社员。特别的是,由于争鸣社的良好口碑,很多高年级的同学也选择了支持争鸣社。这一切令所有的理事都欢欣鼓舞。我们非常感谢社员们对争鸣社的支持。我们也有信心延续这个好的开局,将下阶段社团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实现争鸣新的飞跃。 * 10月21日。社员迎新大会。 社员见面大会。这是新社员加入争鸣之后的第一个活动。所以,我们想把这个活动办得温馨有趣,让大家觉得,社团不是只会小打小闹,加入社团更不是为了混操行分。我们用第一个活动来树立社员的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社团的一份子,这是志同道合共同的选择。虽然这次活动在监察上出了些问题,但我们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也问心无愧了。 * 10月25日。“90后我有我的Young”新生演讲比赛 本次比赛于10月25日,在历史文化学院的310教室举行,校监察部的同学见证了此次比赛的全过程。为了做好此次活动,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现场布置,还是比赛环节,都是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总结得出来的。充分的准备促成了比赛的成功。

红色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红色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了响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观看了《百团大战》这部电影。 该片主要讲述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以身殉国。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军轰炸机频繁轰炸下,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的故事。他们决定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国和投降的论调,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国的日军打下当头一棒。那就是在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的百团大战。 电影中,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抗战三年来的一件大事,以其参战的兵力之多、时间之长、战果之辉煌而威震中外。它粉碎了敌人围困八路军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打击了国民党内的投降气焰,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必胜信念,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对坚持抗战、遏制妥协投降的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给敌伪以很大打击,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

团大战虽然不是整个战略的反攻,但给敌人西犯的战略计划以很大打击。敌人要应付我军在华北的出击,同时交通运输全被破坏,难以抽调兵力到华中来,敌寇渡河的妄想更成为一场春梦。其所起的牵制作用,对我军整个战略的配合,有极大的意义,是华北军民对全国同胞的实际贡献与直接援助。 作为80,90后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但都从祖辈口中听到过那个年代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论将领、战士、民众、男或女,只要是为抗战胜利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的人们,我们都应该肃然起敬,今日中国的安定繁荣是无数革命者的付出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也要学习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品质,提升自己,做有情有义、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的新一代。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①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①关于蚩尤部落的归属,学术界多认为其为南方苗蛮集团(亦称九夷)的首领。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则认为其属于东夷集团。论据充分,今从之。 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就发生了基于护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目的的武装冲突。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遗痕。其中尤以涿鹿之战为其最具典型意义者。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再论百团大战功过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先后以105个团约20余万人的兵力,在华北敌后的广阔战线上同时出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乃是华北空前未有的交通总攻击战,仅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共进行了1824次战斗,歼灭敌军40000余人(其中日军20000多人),攻克敌据点2993个,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它的功绩是不可抺灭的。 一、百团大战的功绩 (一)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1940年夏,日本急于将侵华战争告一阶段,以集结更多的兵力南下,夺取英法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殖民地。为此,日军在桂南、粤北、河套、鄂北、鄂西发动新的攻势,对重庆进行持续半年多的大轰炸,并扬言要攻打重庆、昆明、西安。与此同时,日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3000余个据点,一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的铁路,三万余公里公路。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这使根据地形势日趋严重。据彭德怀同志回忆:“从1940年3月前后至7月,华北根据地大片地迅速变为游击区。百团大战前,只剩下两县城,即太行山的平顺和晋西北的偏关。原来一面负担的群众变为两面负担。”【1】为粉碎敌人的进攻,八路军对华北敌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取得了巨大胜利,战役的前三个月,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了大量的敌堡和据点,缴获了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多支和一批军用物资。而全战役则歼灭日伪军5万多人,作战2170多次,我方伤亡为17590人。【2】在正太路、涞灵路等重要线路和地区冲破敌军防线,打散了敌人的军事系统,在很多县逼退了敌人,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瓦解了敌伪组织。在百团大战的胜利影响下,一时之间,伪军伪组织动摇加剧,纷纷派来和八路军接头。就是敌伪在华北的心脏北平亦是人心大为震动。这就使敌寇在占领区的统治更加困难,更加动摇。 百团大战的发动和胜利又是在国内政治军事非常严峻的条件下出现的。当时正面战场的大后方即以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正面临着宜昌战役后门户大开,空中打击和日军侵略后外线包围的严重威胁,存在着日本陆空军事进攻、政治迫降、经济封锁和国内外妥协力量结合的威胁。百团大战的发动,八路军对敌交通干线的凌厉攻势,使日军进一步认识到华北治安的严重局面,惊呼:“占领区的治安现状,按优劣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华北,而以华北最差。”【3】有鉴于此,为“1941年巩固华北,派遣军中华中抽调两个师团增援华北,以期彻底整顿治安,在武汉则对江南地区进行收缩性的整顿。”【4】华北出击的胜利消耗了敌军的军力和火力,牵制与分散了敌人的兵力,使其无法集结大量军队,这

百团大战的意义

为什么说百团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意义呢? 你知道百团大战因何而伟大么? 拿什么来见证我们的星火燎原? 拿什么来见证他的光辉? 从小学到高中,百团大战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是光辉的一页,彭老总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百团大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 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 日开始,出动兵力从二十余团发展到一百零五个 团,在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 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取得重大胜利。百团大战 规模很大,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重大的战役么?让 我们来看看吧:〔1〕平型关战斗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繁峙县东北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战斗。这次伏击战,歼灭日军精锐的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需物资,是抗日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2〕粉碎九路围攻一九三八年四月四日,日本侵略军纠集十余个联队三万余兵力,分九路向我山西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我军经半个多月的作战,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计划,消灭日寇四千余人,收复县城十八座,最后将敌人全部赶出晋东南。〔3〕冀东大起义指冀东人民的抗日武装起

义。一九三八年七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下,发动和领导了冀东二十余县和唐山矿区广大工农群众的抗日武装起义。从七月到十月,在西起通县,东至山海关,北起兴隆,南至渤海湾的广阔地区内,武装的游击战土一度发展到十万余人,为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选自《彭德怀军事文选》) 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在中 国战场上一手加强军事进攻,加紧正面 战争的进攻,妄图结束中国战争,将侵 华主力调往太平洋战场;另一手实行绥 靖政策,扶植汪精卫等降日分子组成反动政权,同时对蒋介石实行诱降招降。当时国内求和气氛甚是严重。为了增加抗日信心,中央决定发起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寇和伪军,大大振奋和坚定了我国军民抗战决心。正如彭德怀所说的“对于克服投降危机与加强抗战团結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的面临投降论调尘嚣日上的情况下,这次大战克服了投降危机,加强了抗战团結。狠狠的给了国民党和蒋介石一个耳光,粉碎了国民党一直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造势而不战”的论调。让全国人民和国际上看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力量,表明了随着抗战从防守进入相持阶段,抗日主力也从国民党军队转变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武装力量肩上。从战术上,实行了八路军、新四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

社会实践总结心得三篇

社会实践总结心得三篇 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今天,我们去了生态园蔬果种植基地。我们了解了许多蔬菜和水果,我向你们介绍一种水果——葡萄。 电站生态园内,葡萄种植面积广,站在葡萄种植区,一眼望去,全是葡萄架,挨埃挤挤,密密麻麻。我们访问了正在葡萄架下松土的葡萄栽培能手——毛师傅。毛师傅六十岁左右,个头不大,穿着简朴的务农服,跟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两样。毛师傅一边带领我们参观葡萄园,一边指着葡萄树,细心地向我们介绍葡萄的种植方法。 毛师傅说,要种好葡萄,必须做好以下这些工作:1、除卷须。卷须不但消耗营养,而且带来许多病毒。在葡萄整个生长期,当新梢有卷须长出时,应及时将卷须除去。2、绑缚。一年生苗除去卷须后应及时绑缚,使植株直立生长。用大拇指粗的竹杆在距草根部15厘米处插入地下15厘米深,将新梢绑生苗的新梢长60厘米左右时,对新梢进行弓形绑缚,即将新梢拉平,使果穗处于新梢的最高处,并将新梢按顺序和一定的距离绑到架面上。这样利于通风、透光,并防止果枝被大风吹断。3、疏穗。花序显现后,根据葡萄蔓的负载量,尽早疏穗,延长蔓保留1~2穗,结果枝一律保留整形,对歧肩穗及第一、第二副穗一律疏除,开花前7天及时插除穗尖1/4,使其坐果整齐。

在毛师傅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习为葡萄松土。我举起锄头,用力翻着,一下,两下,三下,……啊!好累呀!我禁不住停了下来。可是,再看边上的同学,脸绷得紧紧的,抿着嘴巴,两眼紧盯着地下,使劲全身力气举起锄头。不一会儿,她的头上就渗出了汗珠。但是她还在坚持着。站在一旁的毛师傅,忍不住夸奖道:“这个小姑娘可真能干!”我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连忙举起锄头…… 活动结束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到:今天我不仅吃到了新鲜的葡萄,亲自体验了锄地的滋味,知道了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而且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通过今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炎炎夏日,大家不顾周围环境的高温考验,依然忘我的劳动着的画面依然深深的刻入了我们的脑海。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广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同时,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百团大战功过的历史评价

百团大战功过的历史评价 2010年是“百团大战”七十周年纪念。七十年前的1940年8月20日,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于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破袭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了日伪军五万余人,缴获枪支6000支,摧毁敌据点2900多个。 这场历时三个半月的战役后来被命名为“百团大战”,日本人哀称此役为“挖心战”。然而,这场打得日本人心痛的大胜仗却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争议最多 的军事战役,对它的评价亦大起大落,指挥此役的彭德怀也遭到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一场大胜备受诟病 1940年9月4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和彭德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此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立即给彭德怀发来贺电:“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可组织一两次?” 彭德怀自己也认为:“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

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但是,在1941- 1942年日军大扫荡导致八路军极端困 难后,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就变了风向。 1944年4月,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讲演中说,1940年底以前这个阶段,我党一部分同志犯了一种错误, 就是轻视日本帝国主义,因此不注意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主张以大兵团的运动战为主,而轻视游击战争。这一批评虽然没有点名,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批评的是彭德怀和百团大战。 接着,1945年5月10日,陆定一在“七大”的发言中说:抗战时期,在华北一般地说是执行了中央路线的,但是有两次严重的错误:一次是十二月会议以后,一次是百团大战,是很大的错误。同一天,刘伯承的发言批评百团大战是“原则的战略错误”。 就连参与百团大战的聂荣臻也认为,尽管“百团大战战果是巨大的,总的来说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胜利之中也有比较大的欠缺和问题……主要是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 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 在1945年的“华北座谈会”上,面对猛烈的批评,彭德怀被迫对百团大战做了检讨:1940年的百团大战……在政治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左右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左右 篇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的。我是在我院组织的“红色电影展播月”活动上观看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每当观看类似的抗日影片时总觉得热血澎湃,特别是看到日本军人残杀我国平民时真恨不得到屏幕中去和敌人战斗。而看完后冷静下来时又总令人深思,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肩上的担子感觉又重了些似的! 《百团大战》不仅对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局势意义重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影片的目的是选择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年轻一代,在这思想开放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是西方意识文化的渗透下对于近代我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感觉很远了,现在没必要记住这些,有时间还不如去看看股市房价实际些。更有甚者对当年革命先烈的伟大抗日事迹有质疑的态度,对于这一部分人我觉很是愤怒和可怜以及无奈,愤怒他们忘记了耻辱,可怜他们已经被西方的敌对意识渗透而不知,无奈自己明知其有错而不能帮他们改正!以前也有类似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但由于其制作质量故事情节太差,不但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反而被吐槽成抗日神剧适得其反!而

新拍的这部《百团大战》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片中改变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而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斗力极其低下,这反招人反感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符,而是通过日军的战斗力基本与历史相符,战争场面极其惨烈我军伤亡也惨重来才衬托我军抗日的英勇的惨烈!同时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加入现代战争片的类型元素让电影《百团大战》抵达好看的观赏层面,这群充满真实感的英雄群像则让电影实现了走心的沟通功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 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完璧归赵的故事资料讲解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璧的来历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

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观看百团大战活动总结归纳

观看百团大战活动总结归纳 “百团大战”活动总结归纳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繁荣学生社团文化,提高同学们的文化品味,开掘培养同学们各方面的特长爱好,阿里郎韩语社于10月18日,于五舍篮球场及木兰路路段展开了为期一天的社团纳新活动,社团之百团大战活动总结归纳。 阿里郎韩语社是我外国语学院今年新成立的一个社团。虽然刚成立不久,但是通过社团科学合理的组织,各种创新、趣味的宣传,团队高度的凝聚力等因素,在本次百团大战之社团招新中我社团顺利招满预定数额会员。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到位地宣传,在社团这片阵营上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韩语社团之所以受广大学生欢迎,不仅因为它能够提升同学们本身文化素养,感悟中韩文化之美,还因为它能锻炼我们的组织、实践和领导能力,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它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交流、共同促进的平台,它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回避了“枯燥单调”等字眼,为我们呈现了一派丰富多彩的景象。 为了迎接此次纳新,我们阿里郎韩语社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1.我们积极报名参加了动感地带校园创业大赛,制了创意视频:由社团全部成员参与表演,在我校江边食堂录制了一个5分钟的宣传短片。其中有“成人装嫩版”的韩文儿歌——《三只小熊》,更有中国大学生版的当代“爱情悲剧”——《我的野蛮女友》,虽然其实不

是很专业,但是我们的理事们相当“敬业”,排练十分认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工作总结归纳《社团之百团大战活动总结归纳》。此短片拍摄完成后通过剪辑,加工上传至了土豆网,以便大家了解。 2.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我们的社团,我们还专门创建了QQ群,博客,人人,微博,并由理事进行悉心的管理。比如这次开展的百团大战活动,我们事先在这些有力的宣传阵营里设置了板块对将要举行的活动进行了说明,包括我社团的特色活动、常规活动的详细说明,会员加入我社团后享受的权利与义务、我社团百团大战当天设点的位置等相关信息。 3.我们还绘制了精巧而富有韩国特色的宣传海报和宣传单,并在外院门口张贴进行宣传。鉴于我系左晋教师在学校里开设了韩语初级入门这门校选课程,每堂课听课学生都爆满。我们在教师的课上,利用下课休息的时间为同学们介绍了社团并且说明了百团大战活动。 4.在招新工作前,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社团骨干成员会议,对本次招新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此次活动的成功原因我们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宣传积极、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纳新活动开始时,社长张微亲自组织指导。活动期间,我们通过条幅、传单、展板等各种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韩语社的年度规划以及对将来的美妙展望,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本社团的特色,吸引了不少的韩语爱好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1939年起出任华北日军总司令的多田骏主张所谓的“囚笼政策”,即以强化交通为手段,对晋冀豫根据地进行分割和封锁。刘伯承曾将之概括为“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撕碎了敌人的华北“囚笼”,打散了敌人的军事系统,在近50个县逼退了敌人。敌人不得不花费大力气整饬战线,填补残缺,史称百团大战。 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对此战的评价并无非议。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于战后公布了战绩:在百团大战105天的过程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而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000人的代价。这使得国民党方面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不攻自破。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立刻给彭德怀发电报,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这场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大,同时在这次战役中,抗日军民们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时时鼓舞着后人。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观影过程中同事们不时鼓掌叫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场将要和日军拼死一搏。 百团大战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方面,阻止了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步伐。1940年7月18日,英日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在东京签字。英国为全力对付德国,继续推行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政策。外援基本断绝,令中国抗战举步维艰。百团大战爆发时,正值日蒋谈判7月23日备忘录达成,蒋介石和板垣征四郎首脑级会谈拟于8月间在长沙举行。中共当时虽然还不知道日蒋谈判的具体情形,但已感觉到蒋方对日日益妥协的立场。在百团大战所激发的全国抗日声浪和高潮中,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顿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 另一方面,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所谓烽火硝烟不屈名族魂,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志,战士们的鲜血洒在敌人的身上浸入脚下的土地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传承百团精神呢?不忘历史是为了警示现在,传承精神是为了激励后人,百团大战中战士们的热血拼搏也将是投身工程建设最好的榜样,我们唯有不畏艰险建设伟大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壮美河山。 中国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纷纷上市是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百团大战中邓超饰演的张自忠将军因左手受伤只能用一只手扳开保险再开枪,看到那一幕我在想我们生活在如此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地条件艰苦,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 雷电声声振长空 夔鼓阵阵抖威风 涿鹿大地杀声起 黄帝蚩尤决雌雄 各位听众,四句开场自为我们引出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涿鹿之战 话说,连续取得板泉大战和冀州大战胜利的轩辕大军一路上猎旗阵阵,车轮滚滚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将凶残至极的蚩尤大军追赶到了涿鹿大地。 安营扎寨之后,轩辕黄帝召集群臣商议灭敌大计,这时常先,应龙,共鼓,风后,力木,王亥等数十位骁将谋臣依次走进了议事堂,盘坐在虎豹熊狼狐等兽皮之上;此时从后账中走出一气宇轩昂的中年人,只见他高高的个子四方脸,精壮稳重飘长鬃,举止大方有礼,两眼炯炯有神,头上扎着一黄色丝巾,身上穿着一件青麻背心,腰间围着猛兽皮做成的腰裙,这个人就是——轩辕黄帝

见过君臣之礼后,大家依次而坐。黄帝表述了自己的意图;群臣听后议论纷纷,争先恐后的抒发自己对涿鹿之战的意见,经过一番唇枪舌战,黄帝博采众长,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立即颁布命令。 首先,他命令骁将应龙带领三路人马阻断蚩尤的退路;又名常先大鸿的部队陈兵十里,做好正面进攻的准备;然后命风后、王亥率领300多匹骠悍的火畜组成精锐骑兵做应急追逃。除此之外,阵前准备了80多面夔牛大鼓以振军威。 经过调兵遣将,陈兵布阵,黄帝大军迅速以铁壁合围之势将蚩尤大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再说,兵败冀州一路落荒而逃的蚩尤不甘示弱,犹如一只急红眼的困兽,做垂死挣扎,他收拢集中了所有的兵力。全部换上了铜铁制造的锋利的兵器,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了几次偷袭,企图突出重围;但均遭失败,就这样双方军队战战停停,停停战战,整整对峙了七七四十九天。 这一日,天气突变,一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乌云密布,天昏地暗,蚩尤一看,认为时机已到,他一面传令准备突围,一面命令风伯雨师呼风唤雨,施展神威。蚩尤的企图并未能逃脱黄帝的眼睛,他立即命令大鸿常先严密监视蚩尤军队的动向,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天空中电闪雷鸣,地上狂风暴雨;蚩尤的部队在风雨中开始了突围,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刚刚前行数十里,便被应龙的部队堵住了去

渑池相会和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

渑池相会和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 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秦国想抵赖经过一翻波折最后蔺相如带着玉回了赵国 渑池相会在“渑池之会”时,秦王要赵王奏瑟,赵王不知是计,弹完后,秦御史马上作下记录:某年某月某**,秦王命赵王鼓瑟。蔺相如见势,马上以性命威胁秦王为赵王击缶(盛酒浆的瓦器),并且让赵国的御史也迅速地记录下来。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