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财经大学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南京财经大学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17.06)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等相关内容拟定

单选30 判断10 简答2*5 论述2*10 写作应用写作10 文章20

一、孔子:《论语》六则

1、有关《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相关语录的翻译与理解。

二、老子:《道德经》五则

1、有关《老子》的文学常识

老子,即老聃,李耳。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在后世并称“老庄”。

道德经又称为老子,以道结石宇宙万物的演变,阐述客观自然规律,认为道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思想核心想是“道法自然”。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相关语录的翻译与理解。

三、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1、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及重点章句的翻译。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类,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两晋时期名士贵族的轶事琐语,主要为有关人物的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等。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也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2、如何准确理解魏晋士人的“任诞”?

最能代表魏晋士人作风的是“任诞”这一行为方式。

“任诞”是一种士人的做派,在魏晋时期它有着深厚的内涵,是“背叛礼教”、“违时绝俗”,以狂傲放荡的叛逆姿态蔑视一切礼法和名教,让生命回归自然,让精神享受自由。当然,魏晋士人貌似狂猬任诞的言行举止背后也隐藏着乱世之中文人的无奈和悲哀。“胸中块垒,须酒浇之”,他们以一种独有的姿态向他们想反抗又反抗不了的社现实发出了消极抗议,在这种自我陶醉和自我麻醉的放纵任情中向社会传达着他们的不满。

3、简析阮籍、刘伶的个性及精神实质。

阮籍:阮籍不仅是一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且还是一位敢于反抗皇权、蔑视权贵的富有斗争精神的勇士。阮籍的斗争,从来不是激烈的正面交锋,而是采取十分隐晦的方式,瞒天过海,不露丝毫痕迹。阮籍行为上的放诞,只是其性格的外在表现,激进是其思想的主要内涵,政治上的隐晦是其生存哲学,而内心深处的巨大痛苦,则是其真实的个性。阮籍这种斗争策略,在当时是一种不愿同流而合污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变相抵抗行为,因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刘伶:刘伶的个性,既不像阮籍那么圆通,也不像嵇康一般耿介,在相当程度上,他显得最是率己随性,放浪不羁。但在崇尚“自然”,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同时,既有名士蔑视名教礼法、回归自然的一面,也有刻意玩弄风度、孤芳自赏的意味。事实上,刘伶的某些放诞行为实际已沦为纵欲享乐,甚至是流露出一味及时行乐的荒诞不经和几近颓废的一种乖张戾气。

4、结合《任诞》篇,分析“魏晋风度”的主要内涵。

简言之,“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魏晋风度”是当时文人士子的一种反常风度,其特征表现为外在形式的反常,主要是反抗两汉以来社会普遍认同的儒家纲常伦理、礼仪名教所规定的那一套束缚身心自由的行为规范;

“魏晋风度”也是一种艺术的风度,一种艺术的表达人生的风度,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表达人生的态度。例如:嵇康临刑时的一曲《广陵散》,凄婉悠扬的琴声,就将那种从容不迫、凛然悲壮的生命形态升华为崇高的艺术风度。

四、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1、有关散曲的文学常识。

散曲的兴起缘于词的衰微。尤其是词在配乐演唱上的逐步僵化,从而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文人在高堂华屋中把玩鉴赏的装饰品。而散曲则吸收了宋词的某些艺术成就,甚至许多曲调就是由词直接演化而来。(据王国维先生考证统计,共有75种之多。)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其中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为了便利于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把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联缀而成,这就是套数,也称散套。

通常所说的元曲,就是散曲与杂剧的合称。

散曲与杂剧的区别:散曲一般只用于清唱,属于诗歌的范畴,故有人称之为乐府、词余;而杂剧虽以曲词为主,但还要有宾白(说白)、科范(人物动作与表情)、角色(旦、末、净、外、杂五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散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为代表,质朴清新,成就突出,堪称散曲艺术的代表。后期代表作家有张可久、乔吉等,辞藻华美,文风清丽典雅。

2、简析《双调?夜行船?秋思》的思想内涵及主要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本组七支曲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曲是引子,由秋来花谢想到人生的短暂虚幻,从而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及对痴迷者的批判。二、三、四、五这四支曲子为第二层,分别描写了帝王、豪杰、守财奴、时间的无常。六、七两曲为第三层,把名利之徒与山林高士的生活进行对比,写自己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整部作品表达了作者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但也隐含了一些消极避世、愤世嫉俗的思想。

艺术特色:

1、语言大俗大雅,句式整齐,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2、形象生动

3、情趣盎然

3、如何准确理解《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消极颓废思想?

此曲乃是一曲隐士的内心独白,典型的反映出了元代知识分子的某些精神层面:他们对隐逸生活的看法,不再注重保持道德的节操(即所谓的“独善其身”),也不视为政治上的暂时退遁(即所谓的“淡泊明志”)。他们思考的前提不复以传统伦理观念为基础,而由此撤离,进入一个包摄人生、光阴乃至宇宙的更为恢廓的背景之中。以这样的一个角度与视野观察尘世与历史,所谓的“帝王”与“豪杰”,实在是不值一提的。所以他们既无意卷入维护“秦宫汉阙”的毫无意义的历史旋涡,也不愿重复“豪杰”们了无价值的可悲命运。这种对于历史的虚无感,固然未必值得我们赞同的。但也由此反映出了当时知识分子自我的觉悟、个人价值认识的提升,并包含了着对封建政治的独立的反思。

马致远在这首散套中所宣扬的思想情趣与人生态度,是对自己曾经迷恋过的功名富贵的一种自我忏悔,是对自我内心苦闷的一种由衷宣泄,也是对元代黑暗统治的一种消极反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套中对历史兴衰的慨叹,对守财奴的讽刺,对名利之徒的嘲骂,其实都是作家讽世嫉俗情绪的总喷发,自有其积极的意义。

但从其总的思想倾向来看,作品中流露出的过多的消极颓废的成分(如人生如梦、及时行乐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

附: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⑽,空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⑿,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恁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⒂,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⒄,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五、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有关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段太尉逸事状》的主题与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主题:

本作者以写实的手法,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段太尉作为封建时代一位正直的官吏,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形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人物形象:

1、嫉恶如仇;

2、沉着刚勇;

3、仁义宽厚;

4、清正廉洁;

5、气节凛然。

3、《段太尉逸事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三:

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

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而不作议论;

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

4、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主要作用。

运用:文中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

作用:

从写作动因看,“勇服郭晞”最能体现段秀实“必达其志”的无畏性格;

从性格表现看,此事能够在一开始就树立起段秀实刚勇威武、凛然坚毅的形象;

从艺术效果看,“勇服郭晞”故事性很强,能够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六、蒲松龄:《婴宁》

1、有关作者的基本知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聊斋志异》共收文言小说491篇。其中多数作品或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追求,或抨击科举制度,揭露现实社会政治的腐败,表现了作者“孤愤”、“狂痴”的性格。

2、婴宁性格转变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婴宁性格的重大转变:

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不复笑——对生零涕

(从无时不笑——矢不复笑——笑须有时)

象征意义:

1、在《婴宁》中,婴宁的性格经历了从“无时不笑”—“矢不复笑”—“笑须有时”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从,因而是对封建礼教压抑、窒息妇女健康天性的揭露与批判。

2、尽管作者十分欣赏婴宁的自然天真的个性,但很显然作者也意识到婴宁的这种个性是不合时宜的,在融入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是必然要受到制约与改造的,所以最终还是将其推上了顺应现实的道路。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就必须经过此番洗礼。

3、因此,婴宁性格的转变,象征着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这不仅是婴宁的悲剧,而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共同的悲剧,因而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婴宁性格的转变,是人类永恒困境的象征,是整个人类永远需要协调并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相冲突的象征。

3、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环境描写:重点描摹自然环境,间接描摹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纤尘不染、鲜花烂漫类似于桃花源般的世界。

1、婴宁早先独特个性赖于养成的基础,也可使这种独特的个性显得真实可信;

2、折射出婴宁即将融入的人类社会的污浊;

3、预示着婴宁融入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的艰难;

4、纯粹的自然环境与婴宁独特的个性之间的存在着相互映衬关系。

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美丽,作品多次描写优美的环境,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来衬托婴宁活泼灵秀、纯真烂漫、孩子般无邪的内心世界。王子服因不得吴生消息,怀梅袖中,负气自往,但望南山行去,但见山中之美景:用“丝柳、桃杏、修竹、野鸟”修雅茅屋,描写出一个与世隔绝、幽深寂静、纯洁优美的世界,衬托出婴宁纯真烂漫、不拘礼节的性格;

婴宁生父是人,母亲是狐,长期由鬼母抚养,脱离人世间。但是,一旦走入人世,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受一番洗礼,象征人类永远无法解脱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

七、施蛰存:《纪念傅雷》

1、有关文学常识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一代翻译巨匠。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杀身亡。

施蛰存(1905—2003),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2、准确理解文末“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所蕴涵的作家的思想感情。

作品的末尾,则是将傅雷的刚直个性与孔子的论述联系起来,与知识分子的群体品格联系起来,涉及了知识分子品格的自我反思命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都是难得见到的”;二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的发出深情呼唤,“只愿他的刚直,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的中间”。

作者因傅雷之死引发的关于“刚者”的议论,指出傅雷的“怒”非止于一般的个人脾性,在他思想成熟之后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是极为难得的刚直品德.作者写作此文不仅是怀念自己与傅雷的友谊,更是为了对傅雷的崇高品德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希望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才是对傅雷最好的纪念。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由傅雷之死引发的关于“刚者”的议论,傅雷的“怒”,绝不只是一种个人的脾性,而是知识分子的刚直品德的表现。最后,作者对傅雷的崇高品德表示了深深的崇敬。

3、《纪念傅雷》一文的叙述线索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叙述线索:

按时间顺序组织相关材料,条理清晰。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作者选取自己与傅雷交往27年中的若干片段,按时间的顺序依次写来,显得层次井然;另一条是傅雷三次发怒的线索,从傅雷的三次发怒中归结出他的刚直个性。前者是全文的明线,后者是全文的暗线。

艺术特色:

语言自然平实,寓深情于淡雅之中,时显机趣与幽默。如开头有关“秀才人情纸半张”的议论,语意多曲折含蓄,半是自嘲,半是展现“文革”中无法追悼傅雷的残酷的政治现实;对傅雷别号与性格的联想,显示出机趣与幽默;对傅雷1966年遭打击后现实处境中的“门口贴满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的描述,显然暗合了当初对“鸦雀无声”翻译问题的争论的回忆,娓娓之中,一脉真情在语词中汩汩而动。

八、胡适:《容忍与自由》

1、《容忍与自由》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作家是如何论证这一核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及其分析)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1、“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作为例证加以证明,采用虚实相间的论证方式。

2、在“宗教”、“思想”、“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因其难得、稀有,所以容忍比自由显得更为重要。以高尔文残杀异教徒塞维图斯、五四时期自己与陈独秀的争执作为典型例证。

3、“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提出对不容忍态度的应对策略。

2、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对《礼记·王制》中的“四诛”进行了现代诠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借以阐明其本人什么思想?

“四诛”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第四诛的“假于鬼神……以疑众”和第一诛的“执左道以乱政”的两条罪名都可以用来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故第二诛可以用来禁绝艺术创作的自由,也可以用来“杀”许多发明“奇技异器”的科学家。故第三诛可以用来摧残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著作出版的自由。

阐明他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要重要。

3、作者在本文中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胡适的《容忍与自由》一文及其思想,既有胡适个人思想演进的清晰脉络,更有胡适自己对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失败以及败退到台湾之后依然未能彻底改变、特别是继续沿袭专制威权体制、不容异见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失望和郁闷。而胡适所谓的文章难写,其实应该不是就思想本身而言,而是一个现实表述的问题,是一个表述策略、一个传播学意义上的问题:如何将自己有关自由与容忍的思想,在一个尚不开放自由的社会文化舆论环境中传播出来,并达到传播者所期待的目的。这才应该是真正困扰胡适并让他颇费心思的问题所在。

胡适甚至认为“容忍”既为一种自由的精神,同时又是一种民主的精神,或者说它就是自由之根本。容忍既是自由存在可能的前提,也是自由最后所成就或者所归属的社会秩序形态和个人思想行为的重要准则。换言之,一个健康的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在这两篇文献中,胡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不容忍、主张容忍异己、容忍反对党的主张。

在胡适看来,如果一个社会缺少容忍精神,不能容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个社会必定会产生唯我主义,而走向极权专制。

胡适不仅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甚至还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九、钱钟书:《吃饭》

1、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作品的主题。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

主旨:作者借“吃饭”为题发表议论。意趣并非“吃饭”本身,也非就吃论吃,而是巧借“吃饭”的由头,通过各种联想和比喻,批判性和讽刺性地发表对社会人生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2、作者在本文中所批评的时弊及倡导的核心理念。

时弊:名实错位,爱钱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

核心理念: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3、巧设陌生化比喻的特色。

具有出奇制胜的陌生化的效果。奇思妙喻唤起特别的关注,并能体味创造性美感。

十、龚自珍:《咏史》

1、背诵全诗。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2、作品的主题。

诗篇借历史上田横殉难的典故作结,正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骨鲠忠贞之士日渐消亡的深深悲哀。此诗题为“咏史”,实为讽今。诗人以深邃的史识、警策的语言,撕下了“盛世”的面纱,把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没落趋势,清晰地揭示给人们,具有醒世与警世的艺术力量。

3、颈联及尾联的理解与分析。

颈联:这两句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尾联: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他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骨鲠忠贞之士日渐消亡的深深悲哀。

十一、陆游:《沈园》二首

1、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与尤衰、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阔,

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也有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其诗风格多样,以雄浑豪放为主,想象丰富,语言明快。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背诵全诗。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该然。

3、作品(其一)、(其二)的具体分析。

第一首运用因情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再的哀伤。“桥下春波绿”本是令人悦目恰神的美景,但春波如故,伊人已逝,物是人非,所以作者在“桥下春波绿”前冠以“伤心”二字,赋予它特殊的情感内容和感伤色彩,以表现这一景色在他心中所激起的感情波澜。“曾是惊鸿照影来”则描绘出沉淀在陆游内心深处的唐婉的美丽身姿。

第二首运用反衬笔法,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恨。以“柳老不吹绵”——时间流逝,外物变迁,来反衬自己数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情深。“犹吊遗踪一这然”,则传递自己重游沈园盘绕心怀的爱、恨、痛、悔等诸般感情。

十二、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1、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重点词句的背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在文艺创作的各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诗启宋诗新风,清俊爽健,元气淋漓,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突破唐五代以来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绘画亦有很高造诣。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附:【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2、作品主题及作家的情感与价值取向。

这五首词描写了初夏季节农村风光。其共同意旨是表现了作者可贵的亲民倾向。苏轼作为一个地方行政长官,能与百姓和谐相处,与民亲近,以民之乐为乐,以民之优为优,令人饮佩。词中流露出作者回归自然、安于隐逸的生活取向,“何时收拾耦耕身”、“使君元是此中人”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3、作品分析(农村生活场景片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首词依次描写了五个各自相对独立的农村生活场景:

第一首写百姓追随知府苏轼谢雨的热闹。

第二首写农村少女争看热闹和庆丰收的赛神会。

第三首写麻茧豆麦即将丰收的农家乐。

第四首继续写枣花落、巢车响、农夫依柳卖黄瓜的农家情景。

第五首写雨后田野的清新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组词以“谢雨道上”为线索,沿着行进的路线描写见闻,结构上是第一首起始总写,第五首结穴点明题旨,首尾呼应,整体上构成了一幅生趣盎然的农村风俗画长卷。

第一首写百姓追随知府苏轼谢雨,第二首写农村少女争看热闹,第三首写庆丰收的赛神会,第四首写煮茧缫丝,第五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合而观之,这组词以“谢雨道上”为线索,时间是从早晨写到黄昏,空间是沿着行进的路线描写见闻,结构上是第一首起始总写,第五首结穴点明题旨,首尾呼应,整体上构成了一幅生趣盎然的农村风俗画长卷。

十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首句借用了汉末玉粲的《七哀诗》和西普潘岳的《河阳县诗》,即贴切形象又婉转含蓄地表明了自已离京时的不舍与对时局的隐忧。接着描画了京城繁华热闹的城市面魏和周遭壮阔伟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的挚爱,同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去矣”两句则从将作者的思绪拉回到将要分别的现实中来;最后两句则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更深层次,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艺术特色:

1、写景色调绚烂纷繁,写情单纯柔和;

2、语言上,锤字炼句,生动精炼,清新自然,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了笔下景物的形态;

3、通篇讲究声律,节奏轻柔舒缓,恰当的表现了诗人时而欢悦、时而伤感的情感变化;

4、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反问等。

2、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一名联。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晚霞灿烂的余晖铺满了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绵延至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

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两个喻象给人以柔静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景色十分协调。色彩搭配和谐,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

十四、崔颢:《长干曲》

1、《长干曲》(其一、其二)中所表现出的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特点。

第一首形象地描写了一位女子想结识对方,又怕露骨的心态。女子自报家门的急切,表

现了这个女子的大胆、聪慧,也从侧面反映出女子长期流落异乡、凄苦寂寞的心理状态,而其天真无邪的音容笑貌又饶有情趣。

第二首是男子针对前诗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首句彬彬有礼,貌似克制谨慎,一句“生小不相识”,表面上惋惜没能与女子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的心情表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五、党政公文

1、程式(公文的格式)的构成要素;

2、通知的写作;(下行文)

3、请示的写作。(上行文)

一文一事原则。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

关于取消和免收进出口环节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

财综[2012]71号

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49号)的要求,现就取消和免收进出口环节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12年10月1日起,取消海关监管手续费。

二、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对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不包括对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和体检收取的费用,以及企事业单位承担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有关的商业性自愿委托检测和鉴定、出入境检疫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收取的费用)。

三、取消和免收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中央财政将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的经费预算,保证其正常履行职责。

四、有关执收部门和单位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收费许可证》注销手续,并到财政部办理票据缴销手续。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欠收入,按照财政部规定渠道全额上缴国库。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本通知规定,对取消和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不得以其他名目或者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变相继续收费。各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落实本通知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取消或免收相关收费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12年9月18日

国家税务总局

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国税函[2012]4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评审工作管理,明确相关各方职责,提高工作质量,财政部近日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2]69号,以下简称《通知》,就评审组织工作、评审职责、评审纪律、评审中的特殊情形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区国税局要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依法组成评标委员会或谈判小组、询价小组,公正、客观、审慎地组织和参与评审工作。要细化和规范评审工作程序,依法定程序和本《通知》要求组织评审,努力提高评审质量。

二、各地区国税局要加强对评审现场的管理和监督,与评审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评审现场。凡需要在评审前介绍项目背景和技术需求的,应当事先提交书面介绍材料,介绍内容不得存在歧视性、倾向性,不得超出采购文件所述范围,并作为采购项目文件存档。

三、《通知》明确规定“中央驻京外单位可以从所在地市级或其上一级财政部门专家库中抽取评审专家,所在地市级或其上一级财政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各单位可按照《通知》精神,积极与当地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共享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资源。执行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税务总局(集中采购中心)反映。联系电话:010-********、63417860。

附件: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2012年8月29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