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他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public nuisance)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称为公害。

5.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成为公害病。

6..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endmic fluorine poisoning)是生活在高弗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IDD):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CEAA):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NEAA):其余九种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

12蛋白质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润长度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15.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是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和木质素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海藻胶,木质素等。

1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必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或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17.食源性疾病FBD: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8.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使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9.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0.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2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22.工作有关疾病(work 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一直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在的疾病显露和以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23.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

24.窒息性气体(suffocating gas):是指阻碍机体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类有害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25.尘肺(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6..矽肺(silicosis):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7..矽结节(silicotic nodule):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肉眼观察为稍隆起于肺表面的,呈半球状结节样改变的肺组织纤维化。

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2.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影响,使天然形成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

3.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4.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形成彼此以食物链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

5.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

6.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按其性质在外界变化情况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7..环境污染的转归: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环境中分布和迁移。影响因素:污染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的理化条件、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8..物质蓄积: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污染物时如果机体吸收污染物的数量超过排泄污染物的数量,污染物在体内的数量逐渐积累增多称为~

9..功能蓄积:有些环境有害因素进入机体后,能较快地被分解并迅速排出体外,不在体内蓄积,但该物质在靶器官或靶组织上产生的功能改变可逐渐积累,从而导致机体对该物质的反应性增强,功能或生化代谢改变加重,最终造成器官或组织的损害,这称为~

10.通常情况下,经生物转化,化学物毒性会降低,称为生物解毒作用。但也有一些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称为生物活化作用。

11.联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和(或)物理因素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致使对机体的毒作用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12.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群体中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频率而随之变化的关系,即剂量与某种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3.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食物所含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以及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1.SO2促进苯并比的致癌性

2.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社会~

3.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4.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水,食物及其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环境。~

5..环境污染可以引起多种类型的疾病,主要有公害病、职业病、食物中毒、传染病。

5.消化道是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6.大多数污染物在体内呈不均匀分布,如铅最初集中在血流丰富的肝,之后主要沉积于骨骼组织中.

7..如果污染物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种器官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肾是镉的靶器官。

有的组织器官中污染物的含量虽然高,但未显示明显的毒性作用,此类器官称为储存库,如肝,肾,脂肪组织是污染物在体内储存的主要场所。

8..肾是排泄环境污染物最重要的器官

9.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常见有毒动植物中毒毒性成分及来源、中毒表现

10..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①夏秋季气温高,细菌易滋生繁殖;②人们喜吃凉食、冷食:③人体肠肠道的防御功能降低。

1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1)食物被细菌污染(2)储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在放较长时间(3)食品加热不彻底

12.职业病诊断:1)职业史: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者诊断机构将不予受理。2)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13.污染物在环境中被富集的条件:①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②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③在生物富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损

害。

14.介水传染病流行特点:

①水源被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其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净化和消毒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职业有关疾病包括: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工作有关疾病(work related disease)和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 trauma)三大类。

2.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3..人类环境由多种因素构成。这些因素是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4..除痛痛病(镉中毒)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SO2)、伦敦烟雾事件(CO2、SO2、粉尘)、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NO2)、四日市哮喘事件(重金属微粒SO2)、水俣病事件(甲基汞)、博帕尔事件(异氰酸酯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

5..环境的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种方式进行。

6.目前主要的环境污染现象:①臭氧层破坏②酸雨③全球气候变暖④沙漠化

空气中常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Ip,氮氧化合物,光化学烟雾,一氧化碳,多环芳烃

7.PAH:苯并(α)芘等多环芳香烃,主要吸附在粒径小于2um颗粒物上,沉积于肺泡区。

8.克山病,缺硒造成(缺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9.必需氨基酸(EAA):有8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结氨酸,另外组氨酸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10.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1:1:1是最好

必需脂肪酸: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亚麻酸,作用:它们是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胆固醇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并可作为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质在体内合成的原料

11.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一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措施和增进健康措施两方面。一级预防是积极的预防措施主要,应用有关免疫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预防工作。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其目的是控制和减缓疾病病程的进展,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提高治愈率。二级预防,要求尽可能早期发现和诊断病人,尤其是传染病人,以利于对病人及早隔离和治疗,防止周围人群受感染。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病残,使之早日康复!

1.健康促进的原则: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切忌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实事求是原则、灵活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受害地域,对象,利益)、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按照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途径可以分为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而按照产生损害的性质分为特异性损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慢性中毒(水俣病、痛痛病、砷污染造成的“黑脚病”)、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非特异性损害(机体抵抗力低下,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人群总死亡率增加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4.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①相加作用: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或其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则其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成分单独效应的总和②协同作用:各化学物交互作用可以引起毒性增强,即联合作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③拮抗作用: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总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④增强作用:若一种化学物对某组织或器官无毒性作用,但另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有毒作用,两者同时或先后暴露时可以使其毒作用增强。

5.空气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1)化学性污染物:二氧化碳,燃烧产物。烹调油烟,甲醛及其挥发性有机物。(2)物理性污染物:噪声,非电离辐射(3)生物性污染物:军团菌与军团菌病,尘螨(4)放射性污染:氡及其子体

6.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缺氧的症状和体征,少数患者可有迟发型的神经精神损害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

2、处理:1)中止一氧化碳继续吸收2)及时急救及氧气治疗3)积极防治迟发型脑病及对症治疗

7、简述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卫生要求。(1)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流行病学安全:水中不应含有任何病原微生物及寄生卵,幼虫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3)化学组成无害: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4)应经消毒处理并符合出厂水消毒剂限量值及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消毒剂剩余量的要求。

8.微生物学性状指标:(1)细菌总数:规定细菌总数限值为MPN/100ml或100CFU/ml(2)总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100ml修订为每100ml水样中检出大肠菌群(3)耐热大肠菌群即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同上。

9.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加氯量(适宜的加氯量为游离性余氯指标是适宜氯量为消毒30分钟后水中游离性余氯大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含有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05mg/l。)和接触时间>30min(2)水的pH(3)水温(4)水的混浊度(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0.氟中毒的临床表现:(1)氟斑牙:表现为牙面光泽的改变,色素沉着,粗糙,严重者出现以下3种类型:白恶性,着色型,缺损型(2)氟骨症:疼痛最普遍,早期是腰腿关节疼痛。神经症状:蚁走感等感觉异常。肢体变形。其他:头痛,头昏,心悸,乏力等

氟中毒的预防:(一)第一级预防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饮水型氟中毒应以改水降氟为原则,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

(二)第二级预防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第三级预防:对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其治疗原则是减少氟的摄入与吸收,促进体内氟的排泄,拮抗氟的毒性,增强机体抵抗力

11.碘缺乏的预防:第一级预防:碘盐法,碘油法,增加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海鱼,少食致甲状腺肿物质如芥蓝,卷心菜,甘蓝

第二级预防1、碘防治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三级预防: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措施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患者,防止病情恶化

12.膳食纤维的作用:(1)通便防癌(2)降低血清胆固醇(3)降低餐后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4)能吸收化学物质

13、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包括机体和膳食两方面:(1)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钙的吸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性高于女性,孕妇乳母钙吸收增高(2)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降低肠道PH和增加钙溶解度的膳食均能促进钙的吸收。(3)不利于钙的吸收因素:在肠道中与钙形成不溶性物质会干预钙的吸收。糖醛酸残基与钙结合,时微笑话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影响钙的吸收,胃肠道PH升高的药物(如四环素)影响钙的吸收。

14.各类维生素缺乏病的表现。

(1)VA:①夜盲症②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③生长发育迟缓(2)VD①佝偻病②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3)VE红细胞膜受损导致溶血性贫血(4)VK:影响凝血酶原合成表现为凝血缺陷和出血(5)VB1:①成人脚气病(干性,湿性,混合型)②婴儿脚气病(6)VB2:口腔-生殖综合征咽喉炎,口角炎,舌炎,唇炎、慢性脂溢性皮炎、,躯干和四肢皮炎,随后出现皮肤和神经系统症状。

15.合理营养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 2.科学加工与烹调食物 3.保证食物安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

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17.食物中毒的特点:1 潜伏期短发病急剧,集体性发病呈爆发性,病程大多较短。2与食用某种食物有关3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多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症状4常集体发病

18.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1迅速排除毒物2对症治疗3特殊治疗

19.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1首先应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特别加强对屠宰场前、宰后的检验和管理。禁止使用病死禽畜或其他变质肉类2防止食品被细菌污。食品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制作冷荤熟肉时。从业人员应该进行健康检查检验合格后方能上岗,如发现肠道传染病及带菌者应及时调离。炊事员、保育员有沙门菌感染或带

菌者,应调离工作,待3次大便培养阴性后才能返回原工作岗位。3控制细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C—8C,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断氧、不重复被污染,其冷藏效果更好。4彻底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食品食前应彻底加热煮透,隔餐剩菜食前也应充分加热。高温杀菌的效果与温度高低、加热时间、细菌种类、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状等因素有关。

20.沙门菌: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菌污染,再加上烹调时加热温度、时间不够,未能杀死沙门菌。

临床表现: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最短2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平均为12-24小时。按临床特点可分为胃肠炎型(多见)、类伤寒型、败血症型、霍乱型和类感冒型。前驱症状有寒战,头痛,头晕,恶心与痉挛性腹痛,大便每日3-5次,常为黄绿色水样便(特征),量多。

预防:1防止沙门菌污染畜禽肉蛋2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关键是使肉块中心温度至少达到80℃,持续12分钟以上。

2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嗜盐菌)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鱼、虾、蟹、贝等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引起原因可能因为海产品带菌率高、生熟交叉污染及人群带菌者对食品的污染

22.葡萄球菌:常因带菌炊事人员的鼻咽部黏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质。(含淀粉和水分较多可促进肠毒素产生)

临床表现:潜伏期短,一般为2~5小时。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以呕吐最为显著。

预防措施: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加强饮食行业人员的卫生检查,加强牛奶的卫生检查2防止肠毒素的产生:食物应冷藏或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食用前要彻底加热。最主要的是杀菌

23.肉毒梭菌:内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其产生的肉毒毒素所引起的。

中毒的重要特征为眼肌麻景,表现为复视、斜视,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同时伴有眼球震颤,病情严重者出现吞咽、咀嚼、语言、呼吸等困难,排痰及抬头困难,共济失调等,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全身肌肉松弛性麻痹,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短时间抽搐,意识丧失,最终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继发肺炎等而死亡。特殊预防:多价抗毒血清

24.常见有毒动植物中毒:1、河豚鱼中毒:毒性成分是神经毒素,卵巢和肝含毒素量最多,春季最易发生河豚中毒。

25.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类过敏性食物中毒,与个人的过敏性体质有关

26.毒蕈中毒:属于真菌植物。有毒成分引起的临床表现可分为1)胃肠型: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阵发性上腹部疼痛、体温不高2)神经精神型:主要以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还有轻度胃肠道症状3)溶血型:表现初期为轻微胃肠道症状,发病三到四天后出现溶血型黄疸,肝脾大,少数出现血红蛋白尿。4)肝肾损害型:病程分六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脏器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5)类光过敏型:中毒后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指甲根部出血,指尖疼痛

可以用二巯基二丁酸钠(汞铅中毒也可用)

27.木薯中毒:常发生于木薯新开发种植区,木薯中毒是因为用未经去毒或去毒效果不好的薯块引起,引起中毒的物质为氰苷类(杏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组织缺氧,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28.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原因1食入大量含亚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蔬菜或其腌制品。2苦井水。3滥用食品添加剂。4误食亚硝酸盐。

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出现发绀等组织缺氧的表现,同时中毒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抢救与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可直接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故亚甲蓝、维生素c、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较好。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尽量食用新鲜蔬菜,腌制蔬菜时选用新鲜蔬菜,盐含量应该达到12%以上,至少腌制15天后再食用;对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地区,进行水质处理,不用苦井水煮粥,尤其不能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2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3妥善保管亚硝酸盐,避免误食。

29.黄曲霉毒素(AF)食品中以AFB1最多见,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故在食品检测中常以AFB1为检测指标。(可以导致癌症,如肝癌)

30.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消除和控制了病因或限制作用条件后,就能有效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病。

2)病因大多数是可识别和定量检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与职业病发病率或病损程度之间有明确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

3)发病具有群体性:接触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的情况。

4)大多数职业病的病变在早期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的治疗和处理,预后一般较好,恢复也较容易;中晚期后大多发展为不可逆病变。

5)目前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所以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6)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患者个体无助于控制人体发病。

31、职业病的防治1)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健康促进:小1)a、医学监护: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b、职业环境监测:对生产环境有害因素定性定量的监测,评价劳动环境质量和公认的接触水平。

小2):加强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促进包括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心理学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环境观念。

小3):注重膳食保健

2)采取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防治职业性损害的第一道防线)

小1)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发生,小2)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扩散,小3)降低有害因素的浓度,小4)防止直接接触

3)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32.常见职业性中毒(铅、汞、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处理及预防

铅: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乏力、多梦、记忆力减退、肌肉关节酸痛等。

2、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为消化不良,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纳差、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中度及较重中度病例,可以出现腹绞痛,又称铅绞痛。

3、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低色素正细胞型贫血,多伴有外周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碱粒红细胞的增多。

4、其他系统:铅可引起肾损害,部分患者出现Fanconi综合征。。

治疗:1、驱铅治疗:首选药物依地酸二钠钙。以缓解腹绞痛。另外患者应适当休息,给予合理营养,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预防:1、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

3、加强个人防护

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5、医学监护

汞: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一般起病急,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全身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可出现肾损害和汞毒性皮炎。

2、慢性中毒:其典型的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为易兴奋症,震颤和慢性口腔炎。

治疗:1、急性汞中毒:1)迅速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静卧,保暖。

2)对误服汞盐患者,接诊后是否洗胃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病情稳定之后,再给予驱汞治疗。

3)驱汞治疗:首选药物为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如患者肾功能出现衰竭征象,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慢性汞中毒:1)驱汞治疗:选用的驱汞药物与急性中毒相同。

2)对症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适当使用镇静安神的药物,口腔炎患者可局部用药。

临床表现: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损害。1、急性中毒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轻者酒醉状,伴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幻觉、哭笑失常等表现。重者意识丧失、肌肉痉挛或抽搐、血压下降、瞳孔扩散,可因呼吸麻痹死亡。白细胞先轻度增加,再降低,尿酚和血苯升高。

2、慢性中毒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的表现。造血系统损害的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最常见;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内可出现中毒颗粒和空泡;血小板减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女性月经过多;严重患者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苯还可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多,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很少见。

中毒性肺水肿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1)局部刺激症状2)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化学性肺炎3)喉头痉挛、水肿4)中毒性肺水肿: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5)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2、慢性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可致慢性眼睛、呼吸道炎症及牙齿酸蚀症,同时常伴有神经征和消化系统等全身症状。

治疗:1、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处理灼伤、预防肺水肿1)防止毒物进一步吸入2)对症处理3)预防肺水肿4)限制静脉补液量

2、肺水肿治疗:1)及早吸氧,纠正缺氧2)应用去泡剂:二甲基硅油(消泡净)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如并发气胸或纵膈气肿,应减轻胸腔压力。预防和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肺水肿。

33.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矽肺发病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接尘工龄,防护措施和接触着个体因素有关。

34.矽肺病理改变分为矽结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矽性蛋白沉淀,团块型纤维化

35.矽肺并发症:肺结核(常见,危害最大),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

36.矽肺的临床表现:一般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多种症状。气促常较早出现,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常感胸闷、胸痛,胸痛较轻微,为胀痛、隐痛或刺痛,与呼吸、体体位及劳动无关。胸闷和气促的程度与病变的范围及性质有关。早期由于吸入矽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并发感染或吸烟者可有咳痰。少数患者有血痰。X线胸片是诊断矽肺的主要方法。主要表现为结节阴影(直径一般在1~3mm)、网状阴影或(和)大片融合病灶。其次为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和胸膜改变

37.常见尘肺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处理及防治

尘肺的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可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虽可逐渐加重,但与胸片改变并不一定平行。

2.胸部X线片表现:X线通过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对X线吸收率的变化,呈现发“白”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作为尘肺诊断依据。

(1)圆形小阴影:其病理基础以矽结节为主,呈圆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按直径大小分为p(<1.5mm),q(1.5~3.0mm),r(3.0~10mm)三中类型。

(2)不规则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主要是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3)大阴影:指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为晚期尘肺的重要X线表现,形状有长条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理基础是团块状纤维化。

4)胸膜变化:胸膜粘连增厚,晚期膈面粗糙,呈“天幕状”阴影。胸膜改变包括胸膜斑、胸膜增厚和胸膜钙化

(5)肺气肿:多为弥漫性、局限性、灶周性和泡性肺气肿,严重者可见肺大疱。

(6)肺门和肺纹理变化:早期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变形。晚期肺门上举外移,肺纹理减少或消失。

4.并发症: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肺结核。

尘肺治疗

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加强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预防肺内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消除、减轻症状和改善病情,延缓病情的发展速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治疗:尘肺患者应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

⑴保健康复治疗⑵对症治疗⑶并发症治疗①积极控制呼吸系统感染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对症处理③呼吸衰竭的治疗

预防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尘肺综合性预防的“八字方针”。

(1)组织法律措施: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法人代表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粉尘的危害,确保防尘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防尘设备的维护管理。

(2)技术措施:用工程技术措施降低或消除粉尘危害,是控制粉尘危害的最根本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定期测定粉尘浓度,将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连浓度以下,合理使用防尘口罩,确实抓好健康监护。

38.高温作业的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

39、高温致中暑的类型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40.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缺乏病的主要表现

钙: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导致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钙缺乏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重要的钙来源。

铁: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膳食中的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锌:缺锌可引起食欲减退或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儿童长期缺乏锌可导致侏儒症。锌的食物来源:锌的来源较广泛,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和动物内脏是锌的极好来源。碘:碘缺乏的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碘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产品硒:(1)硒的生理功能:1.硒是抗氧化酶如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 等的必须组分,它通过消除脂质氢过氧化物,阻断话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而起到延缓衰老、预防某些慢性疾病的作用。2硒通过脱碘酶发挥对甲状腺激素调节作用,对全身代谢及相关疾病产生影响。如碘缺乏病、克山病、衰老等。3 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而起到预防疾病效果。4.保护心血管和心肌作用,调查发现机体缺硒可引起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5.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的作用。

维生素A:缺乏①最早的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夜盲症②维生素A缺乏还会引起机体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③生长发有迟缓

食物来源: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良好来源是深绿色或红黄色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D:缺乏:缺乏维生素D,对儿童将引起佝偻病;对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

人,可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食物来源:维生素D的来源包括内源性(即日光/紫外光照射皮肤合成)和外源性

【即食物来源)两方面。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海水鱼(如沙丁鱼、鱼)、肝、蛋黄等动物性食品

维生素E:缺乏出现溶血性贫血

食物来源:含量丰富的食品有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其他谷物

(1) 生理功能中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起构成体内抗氧化系统,保护生物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细胞骨架及其他蛋白质的巯基免受自由基攻击。在非酶抗氧化系统中维生素E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K:缺乏影响凝血酶原合成,表现为凝血缺陷和出血,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

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缺乏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成人和婴幼儿均可发生成人脚气病,婴幼儿脚气病。成人脚气病分型:1.干性脚气病 2.湿性脚气病 3.混合型脚气病

食物来源: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谷类的谷皮和胚芽、豆类、硬果和干酵母,糙米和带麸皮的面粉比精白米面中含量高;二是动物内脏(肝、肾)瘦肉和蛋黄

维生素B2:缺乏:核黄素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唇、舌、口腔黏膜和会阴皮肤处,故有“口腔-生殖综合征”之称。核黄素的良好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肝、肾、心、蛋黄、乳类尤为丰富。

尼克酸(烟酸):缺乏:尼克酸缺乏症又称癞皮病。临床上以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典型病例可有皮炎、腹泻和痴呆,即三“D”症状。

食物来源:尼克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肝、肾、瘦肉、花生、茶叶、口蘑等含量较高

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和神经系统。眼、鼻和口部皮肤脂溢样皮肤损害伴有舌炎和口腔炎。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周围神经炎

食物来源:维生素B6的良好来源为肉类(尤其是肝)

叶酸:缺乏的典型症状为巨幼红细胞贫血

食物来源:深色绿叶蔬菜、胡萝卜、肝、蛋黄、豆类,南瓜,杏等都富含叶酸。

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严重摄人不足可患维生素C缺乏病。临床的早期表现有疲劳、倦怠、皮肤出现瘀点、毛囊过度角化,其中毛囊周围轮状出血具有特异性,出现在臀部或下肢,继而出现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迟缓、关节疼痛及关节腔积液,可伴有轻度贫血等。食物来源: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学和对象和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几各教育和发展的理论。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重点及汇总

目录 预防医学 (1) 绪论 (1) 医学统计学方法 (4)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14) 临床预防服务 (30) 社区公共卫生 (45)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61) 预防医学 绪论 考试大纲 (1)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意义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3)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 (一)预防医学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P175(注:此知识点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环境体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P181 14、行动操练法:是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P184 15、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P187 表扬鼓励法:是指对儿童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使儿童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的方法。 P189 16、批评法:是指对儿童行为表现给予否定性评价,即对儿童不良行为或习惯表示不满意,并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怎

预防医学总结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 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全科医学:是指以个人整体健康为中心,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3.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 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4.健康(health):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6.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s):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 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7.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 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 8.健康维护计划(health maintenance schedule):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求医者的年 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9.危险因素(risk factory):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增加的诱发因素。 1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 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1.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 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12.健康相关行为( health-related behavior):是指人所表现出来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 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1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着有益于健康改变 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14.健康状况评价(health status evaluation):通过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 探讨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筛选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 15.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6.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 过程。 17.营养素(nutrient):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集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 功能的化学成分,分为六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⑤维生素⑥水。 18.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食物蛋白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 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 ):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储留利用的 部分。等于储留氮比吸收氮。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 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5.19世纪后半期,高 等教育的活动形式: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 多样化,高等教育的 形式复杂化。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 看,高等教育是一种 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 专业教育,既可以是 学术性专业教育,也 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 育。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 权的性质。 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 10.中国古代就有“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的教育目的,体 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 功能。 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 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 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 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 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 依据。 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 增长的贡献是33%。 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 四次教育革命:第一 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 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 构;第二次是将书写 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 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 基本依据;第四次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二、简答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 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 的速度与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结构。 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 善, 3)高等教育可以 提高人们的收入。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 变: 1)18世纪以前确 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 职能(欧洲中世纪大 学), 2)19世纪初德国 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 的职能(1810年洪堡 柏林大学,还确立了 现代学位制度), 3)19世纪末美国 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 的职能(威斯康辛大 学,校长范*海 斯)。 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 系: 1)培养专门人才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 能, 2)发展科学是现 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 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三、论述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 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 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五)古代儿童教材 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

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1、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 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预防医学见习总结

一、见习地点的确定拿着学校社实给的介绍信,第一反应是我应该要去哪里见习好呢?哪里会接受我去见习呢?而其作为一个读预防医学的医学生,毕业后很少去医院就职,虽然去医院学到的医学知识和操作可能会更多,听很多人说可以学到给病人清创、换药、缝合等等。如果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似乎会更贴近本专业所学的知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去预防疾病控制中心见习,因为比较贴近自己的专业,多去了解,看看自己对这个职业的兴趣,可以多和这类职业的人沟通,有助于自己对未来分专业方向,就业有更清晰的了解。来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心的主任说明了情况后,他说,你选择的时机不对啊,现在临近过年了,都没什么活干了,要是忙的时候,比如有疫情或者说有食物中毒,我们要外出调查,你可以跟着去看看,但是现在大家都挺清闲的,就只有开两会和小孩子来打预防针。我一听,甚是茫然,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但是来都来了,我抱着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尝试一下的心态决定还是要来这里见习。庆幸的是,中心的主任还是接受了我,给我安排了两个科室,一个星期见习一个科室,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的生活便展开了。二、头回见习的科室--监测科初来乍到,面对一众前辈,内心真的好忐忑。但是科室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好,很主动地和我聊天,非常地友好。渐渐地,开始适应了监测科的办公室生活。在这里,我还遇见了一个广药预防的姐姐,和她也比较聊得来。来到这个科室,恰巧是县里面两会会议的召开,监测科要到开会的场所即阳山影剧院以及人大代表下榻的酒店进行卫生监测,科室主任叫我跟随去学习和感受一下。我好奇地看着工作人员对会议大厅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五个点放置平板收集空气,这个做法和微生物实验课上的空气收集很像,接着工作人员还进行了空气湿度,风力大小的监测,待平板收集的时间差不多了,就紧接着到酒店进行卫生监测。来到酒店,工作人员随机抽取房间,对房间的几件重要物品,比如洗漱杯、毛巾、枕头、棉被、茶杯等会密切接触的物品进行涂抹法收集,科室主任还很认真地和我介绍这些公共场所的监测,有些餐厅需要用到一些试纸进行食品监测。因为监测科还会受到老百姓的委托去其所开的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店铺进行卫生监测,见习期间我还跟随科室的工作人员到了发廊等地方收集样本。如果要说检测科的工作是什么?在我这个星期的见习过程中,我觉得这个科室主要是帮老百姓办理健康证,提供公共场所检测服务以及水质监测等。健康证是从事幼托机构保育、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的上岗人员必须持有的证件,主要测查是否有伤寒、活动期肺结核、痢疾或其他传染性的疾病,要进行验血,内外科常规检查,照X光等检查。每年必须检查一次。空气质量监测中,平板的布点原则是首先要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该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采样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一米远。确定采样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涂抹法是将无菌棉拭子熏取灭菌的生理盐水(管内10ml)后涂抹用品、用具,然后将拭子放入生理盐水管中,及时送检培养。操作时要注意避免人为污染。饮(餐)具采样应在饮(餐)具与口唇接触处的内外缘各一周采样。毛巾、枕中(套)采样应在毛巾、枕中(套)对折平面中央5cmX5cm 处以及床单、被罩的中央部位5cmX5cm面积上均匀涂抹5次。三、第二次见习的科室—疾病控制科比起卫生监测科,疾病控制科人数和工作量好像都多很多,窗口每天都忙着接待带着小孩来打预防针的家长。可能是冬季,小孩子很容易感冒,窗口最常见的对话就是小孩子有没有感冒?家长说好像有一点流鼻涕,或者是咳嗽,这是医生都会说等感冒好了再来吧,现在打也没有,但是很多家长都会说上一个月已经没有打了,好像都很担心自己的小孩错过了免疫计划的时间。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医务人员都会耐心地对家长解释,也会叮嘱一些注意事项。从侧面反映,家长们都不懂免疫应该在机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不然病情会加重。一位负责传染病方面工作的阿姨给了我一些关于传染病工作流程的书给我看,她也说,你来的时间不对啊,上个月我们还外出去宣传艾滋病预防的活动,如果你来就恰好可以见习到了。我好奇地问她们都会去哪里宣传?她说去戒毒所,或者是KTV之类的公共场所。疾病控制科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5.教案 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4.教材分析。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性”原则 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事件过程 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 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 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2.学习观。 3.教学观。(创建一个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 “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 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 学习环境。6.评价观 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 (2)数学基本技能 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的基本框架结构。 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 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 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 证应用 5.总结反思)。3.启发式。 4.合作学习。 5.自主探究。 6.尝试 指导。 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 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 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 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 映对象的总和。 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 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 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 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 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3.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 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 新段落的教学之中。 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 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 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 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 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 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 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 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 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 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 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 原则。5.适度性原则。 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对性。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 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 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 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 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 教学行为方式。 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 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 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 结合。 [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 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 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 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 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 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 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 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 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 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 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 3.内外沟 通,立疑开拓。 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 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3.维护课 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在传授知识上 1.帮助学生理 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 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 —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在师生互动中 1.读懂学生的 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 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 姿语 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 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 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 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 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 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 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 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风格。 16.课程的改革: 《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 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 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 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 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 学中的作用。 《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 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 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 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 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 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体系。 17.数学核心概念: 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 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 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 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 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 意识。 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 理解与感受。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 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 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 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 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 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 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 主体:学生 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 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 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 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 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 大,区分度越大。 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 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 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 的程度。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