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R 居住建筑用地

C 公共建筑用地

M生产建筑及设施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G 绿化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H 村镇用地范围及进展方向

B 建筑物及质量评定

F 墙篱及其他

S0 道路工程

T0 对外交通

U11 供水工程

U12 排水工程

U13 电力工程

U14 电讯工程

过境交通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影响探析

过境交通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影响探析 摘要:过境交通作为小城镇发展初期的载体,是城镇过境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城镇人口流动与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本文通过分析三江口镇内过境交通对城镇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布局结构、人口分布引导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三江口镇;小城镇;总体规划;过境交通 Abstract: The transit traffic as the carrier of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early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link of urban transit, also is important channel of town population flow and transport.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the Sanjiang town within the transit traffic to urban development is advantageous with adverse effect, in overall planning determin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layout structur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uide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Key words: Sanjiang town; small town; planning; transit traffic 1.过境交通的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1.1过境交通对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从城市形成的历史来看,在河流交汇处、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上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也会形成一些商业都会。虽然屡受战火毁坏,但仍然在原地重建,例如苏州、广州、大连、青岛。 近代新交通方式的出现,特别是铁路和公路,改善了城市可达性的条件,使城市有了明显的地域性劳动分工,城镇化水平发展迅速。例如,河北省石家庄的兴起就是凭借优越的铁路交通条件而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运往当时的重镇正定的物资都要由卢汉线铁路在石家庄下站,再由石家庄运往正定,石家庄也因此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并进一步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1941年2月,石太、石德、京汉三条铁路在石家庄接轨,是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 (1)1个镇域引擎 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 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 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 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 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 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根据石牌镇的现 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 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 综合服务型镇区—— 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 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 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 双一村张家墩 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 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 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 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 2013年4月,金口镇人民政府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承编《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金口总规”)。2015年5月,“金口总规”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7月,“金口总规”通过专家及即墨市相关部门评审会。为加强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金口总规”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规划公示期限为三十天,公示期为2015年7月30日至8月30联系电话:0532-******** 地址:即墨市金口镇人民政府、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背景

1、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城镇化的健康、高质量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生态边界、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财政、社会公共事业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时代背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这也为即墨东部城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大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由环胶州湾地区向全域拓展,全域统筹的重点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南北统筹,这也为即墨金口小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即墨行政区划调整

035“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林志明汤品森彭俐李松平 【摘要】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以望城区乔口镇为例,探讨“多规协调”下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协调;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乔口镇 引言 综观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种类纷繁,有国家层级和地方各级的规划,也有出自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的规划,其中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最为典型和常见[1]。各种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各层面的规划缺乏协调,彼此冲突,导致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存在很多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整合,甚至融合是我国规划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关于规划协调的研究已有大量论著,主要集中在“三规”[3]- [5]以及“两规”[6]-[9]的协调和实践,对“多规协调”的论述亦有涉及[10]- [11],但在镇(乡)域层面的“多规协调”研究,尚处探索阶段。 本文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以推进村镇布局规划更好的与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分类规划成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编制,最终达到有效指导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的目的,使“多规”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层面有效协调,为相关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 (1)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小城镇的起源和基本特点,城镇和城镇化的概念;二是小城镇具备的一些基础功能设施和我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今后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城镇起源 城乡聚落的形成:居民点,又称聚落,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共神识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史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小城镇的历史沿革:从世界范围看,早在5000多年前,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埃及和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我国的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小城镇初期形式是草市,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税赋,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镇是比集市更高一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区划,居民明显多于集市,一般在一千户以上,甚至可达万户。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农村手工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集中地方,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小城镇是沟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即草市-集镇-小城镇。 受军事、宗教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城镇并非是顺着“草市—集镇—小城镇”的轨迹形成发展的,而是具有特殊的形成过程,主要有起源于政治

军事中心、起源于宗教寺庙、起源于现代工业开发(如大庆)起源于行政管理建制等等。 城镇的概念: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行政学: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一地域行政范畴。 社会学: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人口为主要组成的社区。 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集镇。 经济学: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集合体。 不同的国家对小城镇也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的“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叫小城市,即“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美国的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有足够的税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的城市大多规模不大。 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市町村的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下,相当于我国的小城镇。市、町、村在行政上是一个级别,互不隶属,所有的市町村又可以分为四个规模等级:3-10万人、1-3万人、0.5-1万人和0.5万人以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2018-2030)》规划简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 (2018-2030)》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1.大致坡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15.42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东、南接文昌市东路镇,西邻海文高速公路,北达乌土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78.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2.16公顷。 二、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高效绿色农业、南洋河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秉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建成以商贸、“互联网+”为支撑,以琼剧文化为底蕴,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 三、总体发展定位 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示范区、形成琼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创建以琼剧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 四、空间发展结构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大致坡镇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廊、两心、五区”结构。 一廊:以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形成的交通发展廊道。

两心:为大致坡镇区综合发展中心和咸来片区综合发展中心。 五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反季节瓜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建材加工产业区。 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墓用地、水域、农林用地等。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三个等级。 中心镇:大致坡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咸来墟、大东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其中咸来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辐射能力在大致坡镇西部片区中作用明显,是周边行政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其他中心村是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村:金堆村、昌福村、栽群村、美良村、永群村,特色村是作为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同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乡村旅游。 七、城镇性质 大致坡镇城镇性质为:琼东北地区以商业贸易、现代服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1)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1)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小城镇的起源和基本特点,城镇和城镇化的概念;二是小城镇具备的一些基础功能设施和我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今后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城镇起源 城乡聚落的形成:居民点,又称聚落,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共神识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史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小城镇的历史沿革:从世界范围看,早在5000多年前,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埃及和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我国的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小城镇初期形式是草市,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税赋,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镇是比集市更高一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区划,居民明显多于集市,一般在一千户以上,甚至可达万户。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农村手工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集中地方,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小城镇是沟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即草市-集镇-小城镇。 受军事、宗教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城镇并非是顺着“草市—集镇—小城镇”的轨迹形成发展的,而是具有特殊的形成过程,主要有起源于政治

军事中心、起源于宗教寺庙、起源于现代工业开发(如大庆)起源于行政管理建制等等。 城镇的概念: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行政学: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一地域行政范畴。 社会学: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人口为主要组成的社区。 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集镇。 经济学: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集合体。 不同的国家对小城镇也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的“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叫小城市,即“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美国的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有足够的税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的城市大多规模不大。 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市町村的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下,相当于我国的小城镇。市、町、村在行政上是一个级别,互不隶属,所有的市町村又可以分为四个规模等级:3-10万人、1-3万人、0.5-1万人和0.5万人以下。

镇总体规划

关于《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的公告 《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已经舒城县汤池镇人民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上报舒城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现依法向社会公告,诚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详情可在汤池镇人民政府网站、舒城县规划局网站及舒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公告期自2018年4月5日起至2018年5月4日止。 附件:《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结合汤池镇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完成《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统筹的和谐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双修等为思想,以塑造生态镇为标准,合理调整城镇发展空间,协调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与周边景区之间的关系,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镇品质。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发挥优势,促进发展 (3)优化结构,完善功能

(4)提升品位,塑造特色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镇域、镇区两个规划层次。 1、镇域 包括整个汤池镇域范围,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2、镇区 镇区规划范围共1049.1ha,分为中心片区、三江片区和城冲片区三大片区,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万佛湖大道(三江快速连接线),西抵倒淌河西侧山体、东达高速公路,南至镇区南侧山体,范围大小为856.2ha;三江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三江北环以北用地边界及往东至城冲河边、南达三江南环及万佛湖大道、西以环湖旅游路为界、东至城冲河堤,规划范围约144.3ha;城冲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城冲河和舒桐路外绕线、西以现状建成区边缘及平行南延为界、南至敬老院南侧附近、东抵城冲河,规划范围约48.5ha。 五、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城镇化发展目标 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成以温泉为特色,地方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综合服务业繁

浅谈小城镇的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城镇的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城镇现状交通问题的简要分析, 以及对小城镇交通方式及结构的初步研究,提出一些解决小城镇交通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交通问题对策 小城镇道路是小城镇各功能分区用地的联系网络,是整个小城镇的“骨架”和“动脉”,也是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正快速发展,各地小城镇经济发展也很快。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也在飞快增加,小城镇道路建设便显现出各种矛盾和不足。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城镇的道路交通,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现状 1.1依靠过境交通 1.1.1交通干扰大 过境的国道、省道是国家建设的主动脉,是省市地方交通运输主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保证它们的通畅、便捷。许多小城镇一开始往往是依靠过境公路、沿着公路两边逐渐发展形成的,公路既是小城镇的对外公路,又是小城镇的主要道路。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来往车辆愈加频繁。有的甚至沿主要道路两侧建设大量的商业服务设施,行人密集,进出口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拥堵的交通影响了主干道的经济效应,也影响了小城镇的对外联系。 1.1.2盲目沿过境公路发展 小城镇建设用地盲目地沿过境公路两侧发展,占线过长,使小城镇主要产业和一些商业服务设施都集中在路两侧,造成人流车流的大量聚集,给小城镇居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这样的带状发展对以后工程管线施工也有很大影响:增加建设和维护费用;不利用资源有效利用等,增加了小城镇经济负担。 1.2交通系统不完善 1.2.1干支结构不尽合理 一般小城镇只有干支两套道路系统,大多数城镇只有一两条穿城干道。在发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xx镇村布局规划

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 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状综述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 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 (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

(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 2.1基本状况 2.1.1区域位置 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镇域总面积67.6km 2,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 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2。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

城镇道路与交通建设规划

东方智慧 Oriental wisdom 一、引言 交通是指车辆、行人在城镇中的流动状态和规律。遍布城镇的建筑物互为交通的吸引点和发生点,它们决定了人流、车流的方向。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量,称为交通流量。每条街道上的交通流量各不相同,同一街道的流量在时间上分布也不相同。通过调查分析,就可以根据交通流向、流量确定道路走向和宽度,确定各种道路的等级和密度,从而决定城镇总体布局的形态。另一方面城镇的布局也反过来决定着城镇交通的流向、流量,所以城镇布局合理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人流、货流的流量分布是否均匀,流动的平均距离是否最短,总的交通流量是否最小。对外交通是指以城镇为基点,与城镇外部进行交通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和,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大类。其中公路是最普通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小城镇往往沿公路两侧逐渐发展,由于商业服务设施集中,行人密集,过往车辆频繁,相互干扰极大,因而合理解决过境公路穿越小城镇的问题迫在眉睫。 二、城镇路网的规划与布局 组织城镇道路系统时,可按道路功能和道路两旁建筑物分布情况组成不同的形式。小城镇道路的路网布局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放射式。以城镇公共中心或车站、码头作为放射中心,引出若干条放射性道路,围绕放射中心布置若干环形道路以联系放射道路。其优点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有利于旧镇区与新镇区的连接,交通直捷通畅;缺点是使街坊用地不规整,不利于建筑物的布置,灵活性不如方格式。 2、方格式。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条主干道,在主干道之间再布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割成大小适当的街坊。适用于地形平坦地区的城镇。方格式的优点是所划分的街坊较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也较简单灵活,道路定线方便;缺点是对角线的交通联系不便,布局也较呆板。平原地区的小城镇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3、自由式。道路结合地形变化布置,形成线路曲折不一的几何图形。适用于自然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丘陵山区。其优点是土方工程量和修建道路的投资少,其缺点是道路曲度系数大,所谓曲度系数是两点间实际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之比。平原地区主要交通干道的曲度系数应控制在1.1-1.2之间,山区可以适当大一些,但也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曲折,不规则的居住街坊多,用地分散,对于组织以居住街坊为基本构成的生活居住区极为不利。 4、混合式。道路结合用地条件,由上述几种形式组合而成。混合式具有前几种形式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灵活和理想的道路网形式。 三、城镇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走向确定之后,接着应考虑道路宽度和断面形式。道路宽度,即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的总和。道路红线是城镇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道路横断面即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剖面。城镇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三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同一车行道上混合行驶,称为一块板形式。一块板适用于路幅较窄30m以下,自行车和人流较多,机动车较少,行车速度不高,交通量不大、混合行驶四车道已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可以满足小城镇的交通要求,并且机动灵活。 (2)车行道中间设一隔离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然混合行驶,称为二块板形式。两块板适用于双向交通量比较均匀,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少,车速要求较高的道路。 2、道路的组成:城市道路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所组成。 (1)机动车道。道路上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的路面称为机动车道。每一纵列车辆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条车道。一条车道的宽度由车身宽和横向安全距离两个因素决定。横向安全距离是指车辆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及车身与车行道侧面边缘的安全距离。 (2)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是指自行车、三轮车、板车、兽力车行驶的路面部分。其宽度的确定方法和机动车道相同。各种非机动车一条车道的宽度分别为:自行车1.5m,三轮车2.0m,大板车2.8m,小板车1.7m,兽力车2.6m。非机动车车种复杂,车速差异大,并驶、超车、错位现象频繁,确定其车道宽度时应分析各种非机动车辆可能出现的横向组合方式,根据最不利的行驶和超车情况来估算。若单独设置非机动车道时,其单向行驶宽度可采用3-5m。 (3)人行道。人行道是城镇道路仅次于车行道的基本组成部分。小城镇行人多,若人行道宽度不够,行人就会占用车行道,造成交通混乱。人行道的宽度主要从步行交通、地下管线、绿化布置几方面综合考虑。步行交通宽度等于一条步行带的宽度与步行带条数的乘积。一个步行者所占用的宽度,称之为一个步行带,一般取0.75m。 (4)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小城镇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置浓郁的乔木、绿篱、花丛、草地,可以减少灰尘、噪声,增添道路景色。绿化的一般需要宽度建议值为:单行乔木1.25-2m,两行乔木并列2.5-5m,两行乔木错列2.0-4.0m;高灌木丛1.2m,中灌木丛1.0m,低灌木丛0.8m;草皮与花丛1.0—1.5m。绿化带的最小宽度取决于可利用的路幅宽度,一般不宜大于4. 5-6m。 浅谈城镇道路与交通建设规划 张晓霞 (吉林省松原市规划局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道路系统是城镇的基本骨架,规划时应与城镇总体布局方案同时进行,应满足以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充分考虑城镇的交通特点和要求,建立主次分明、分工明确、设施完整的道路系统;能够满足管线布置要求;有利于城镇排水;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节约道路基建费用;考虑城镇环境和景观面貌的要求及考虑城镇现状对道路系统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城镇 道路 交通 建设 规划 【中图分类号】F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8-0218-02 218东方企业文化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小城镇规划-基于出行特征的小城镇人性化交通空间优化对策

基于出行特征的小城镇人性化交通空间优化对策1 夏晶晶,谢丽堃,张晓巍,王金瑾 摘要:本文通过小城镇居民出行特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频率等特征,基于出行特征从路权分配、交通空间功能、现有相关设计标准的盲区等方面探讨小城镇人性化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小城镇人性化交通空间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出行特征,小城镇,人性化,交通空间 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组织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更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热潮。在建设热潮的冲击中,越来越多的人也陷入思考,究竟要怎样建设小城镇?究竟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小城镇? 顾名思义小城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同时又兼具二者的特点,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既要具备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兼顾农村和谐的生态环境基底。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必要环节,是人们在小城镇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更是国家开展“小城镇,大战略”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 交通设施建设是小城镇生产生活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随着近年来各大城市广泛开展绿道建设、万人骑行活动,以及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性化交通的重要性凸显。 小城镇正处于交通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交通问题往往过多关注机动车交通而忽略了非机动车。为了了解小城镇居民交通出行特征,精确制定小城镇交通发展策略,在2016年住建部村镇司组织开展的全国小城镇调研的工作中,对小城镇居民出行特征、小城镇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文将基于此次调研数据,从小城镇居民出行特征入手分析小城镇交通现状特点,探讨人性化交通空间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1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小城镇详细调查研究和组织工作”(编号:BG2016013)。

(完整版)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镇总体规划收资清 下列的内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有不足,请指正! 相关表格见附表。 1、历版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纸) 2、当地行政区划图(能够显示该城镇在上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界线明显) 3、地方志 ⑴ 气象资料(风玫瑰图)当地主导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冰冻深度及灾害性天气等一些相 关记载 ⑵ 水文资料镇域内的河流、湖泊等名称、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洪水淹没界线,现有防 洪设施(是否有山洪发生) ⑶ 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建设区的扩展等资料。 ⑷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区断裂带 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情况 4、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5、最近5年统计年鉴 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7、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各产业的具体概况,特色产业详细说明) (1)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整体的产业结构、三产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2)一、二、三产业的状况 (3)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入驻情况,企业类型、产值状况;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4)当地工业发展情况 8、主要资源及利用价值 ⑴ 自然资源主要涉及到城镇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 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⑵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以 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⑶ 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9、给排水

现有自来水、污水、雨水处理设施数量、位置、管道长度、管径。 10、清洁能源(燃气、沼气等) 现状用气气源种类、位置、供气量、气化率;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燃气其它设施位置、规模。 11、环保 镇域及镇区内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等级及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河流的污染)、环境监测结果和环境质量评价 现存主要问题及综合治理设想、措施等 12、环卫 镇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厕)数量、位置 现有垃圾处理场位置、面积、拟开辟垃圾处理场位置、面积 当前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计划 13、防灾(包括消防、防洪、抗震、人防) 流经城镇的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河长、河道比降、河道断面规格、堤坝高程、最大流量、平均流量、最高水位、平均水位。城镇主要防洪设施。 14、绿化 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 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 ⑴ 城镇各类公共绿地(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级中心绿地、滨河绿地、林荫道、景 观路等) ⑵ 城镇生产绿地(苗圃、花圃、林场等) ⑶ 城镇防护绿地(卫生隔离带、减噪带、水源涵养林等) 15、镇区殡葬设施用地现状(位置、用地规模等): 16、当地农贸市场位置、占地面积,主要农产品类型,是否可满足当地居民需求

生态小城镇交通规划实践——以重庆巫溪县为例

76

77 第三编 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2.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巫溪县总体规划及“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巫溪将强化与周边市县在经济发展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互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市场共享。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同时根据巫溪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以运动、休闲、度假、探险、观光和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根据增长趋势,预测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约4 000美元的水平。 机动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机动车将加速进入普通家庭。现状巫溪机动车拥有量约3.8万辆,但摩托车所占比例高达74%,私家小汽车拥有量还很低。预计至2020年,全县机动车总量为6.5万~7.5万辆,比现状约增长1倍,摩托车仍将占总量的一半,私家小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每6~7户拥有1辆的水平。 2.3 交通需求特点分析 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巫溪城区规划为“一城三组团”的空间格局,县城可建设面积为10.87 km2。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为15万人,估计流动(含旅游)人口约为1.8万人,其中凤凰镇(城市拓展区)人口约为3万人;规划工作岗位9万个。巫溪县人口和工作岗位分布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人口、工作岗位分布不平衡。预测在旅游旺季,巫溪县城日均出行总量约为45万人次,早晚双高峰小时出行量约占全天出行量的25%。2.3.1 出行生成 早高峰小时,居民出行总量为4.5万人次(单向),若考虑流动人口出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人流量为1.4万人次;晚高峰小时,居民出行总量为5.5万人次(单向),若考虑流动人口出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人流量为1.5万人次(图4)。 2.3.2 方向分布 这种人口、工作岗位的不平衡将导致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较大,势必对组团间道路的通行能力及可靠性的要求大大提高。县城内部出行的方向分布如图5所示,据相关数据统计,县城—县域、县城—对外的出行量仅占总出行量的18%,交通出行主要是县城内部出行,组团间出行的比例较大。 2.3.3 出行距离 由于县城为狭长的带状布局,再加上土地利用人口、工作岗位的分离较为严重,故跨组团出行的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长,约为4.2 km。其中,10%的居民出行距离在1 km内,65%的居民出行距离在5 km内,95%的居民出行距离在10 km内。自行车的最佳出行距离在5 km内,公交车的最佳出行距离为10 km,故发展自行车和公交车交通是经济合理的。 根据各类交通模式适宜的出行距离选择以绿色交通适应未来城市发展。不仅如此,出行 图1 巫溪县城市发展格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