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 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

2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 14.28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科室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同患者沟通,不能很好地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造成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扩展阅读: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为了落实《江西省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工

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启动阶段初步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于3月成立了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及试点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评价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科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

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临床路径要求

病种中,选择较有代表性6个病种,作为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具体如下:

1、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2、骨伤科:锁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3、针灸康复科: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面瘫病(面神经炎)

三、组织实施情况

1.试点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每月10日前将上个月试

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进展月报告表表交医务科。3月至6份3个科室6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30例,其中,骨伤科:4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针灸康复科:面瘫病:16例,中风病:5例;内科:风温肺热病5例。进入路径的科室能按照相应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进行诊治;所有进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人治愈、好转29人,未愈1人,治愈、好转率为96.7,中医特色治疗优势明显,治疗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为96.7。

2.试点科室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

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3.试点科室对试点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操作中的变异情况有明确的记录,对出路径患者病情有详细说明。

4.点科室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评估方案》填写单病种非特异性指标评估表及临床路径表,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五、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2、化验费、放射费、手术中用药费,未严格按照计划收费。科室内的费用存在少收、漏收情况。3、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4、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5、因一些科室无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有的指标无法统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同时因信息软件未能设置实时监控,对各病种路径的实施难以进行同步监控。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善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德安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3年7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质检部11月份工作总结

教师党员帮扶学生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的相关范文

?初中教师党员个人总结

?中学语文教师实习总结

?炼焦车间备煤年终总结

?员工试用期内工作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国培总结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总结

?酒店客房领班月总结

?工厂个人安全总结摘要

?社区老年工作总结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公司副总年终工作总结

?内分泌科工作总结

?小学后勤人员工作总结

?学校总务工作总结博客

?工程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医务部工作总结

?2013年预防接种日总结

?保险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银行网点转型总结

?2013年生产班长年总结

关闭

关闭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

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

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 2.2.1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2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14.28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

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科室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同患者沟通,不能很好地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造成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扩展阅读: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为了落实《江西省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启动阶段初步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于3月成立了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及试点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评价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科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临床路径要求病种中,选择较有代表性6个病种,作为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具体如下:

1、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2、骨伤科:锁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3、针灸康复科: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面瘫病(面神经炎)

三、组织实施情况

1.试点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每月10日前将上个月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进展月报告表表交医务科。3月至6份3个科室6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30例,其中,骨伤科:4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针灸康复科:面瘫病:16例,中风病:5例;内科:风温肺热病5例。进入路径的科室能按照相应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进行诊治;所有进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人治愈、好转29人,未愈1人,治愈、好转率为96.7,中医特色治疗优势明显,治疗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为96.7。

2.试点科室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3.试点科室对试点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操作中的变异情况有明确的记录,对出路径患者病情有详细说明。

4.点科室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评估方案》填写单病种非特异性指标评估表及临床路径表,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五、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2、化验费、放射费、手术中用药费,未严格按照计划收费。科室内的费用存在少收、漏收情况。3、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4、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5、因一些科室无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有的指标无法统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同时因信息软件未能设置实时监控,对各病种路径的实施难以进行同步监控。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善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德安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3年7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质检部11月份工作总结

教师党员帮扶学生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的相关范文?初中教师党员个人总结

?中学语文教师实习总结

?炼焦车间备煤年终总结

?员工试用期内工作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国培总结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总结

?酒店客房领班月总结

?工厂个人安全总结摘要

?社区老年工作总结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公司副总年终工作总结

?内分泌科工作总结

?小学后勤人员工作总结

?学校总务工作总结博客

?工程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医务部工作总结

?2013年预防接种日总结

?保险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银行网点转型总结

?2013年生产班长年总结

关闭

关闭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 篇一: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

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一类特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2)阴虚阳亢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如裹,胸闷作恶,或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4)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5)冲任失调证: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6)瘀血内阻证: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舌暗,脉弦涩。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评估报告 (20XX年、20XX年上半年)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公室、信息科、党委办公室、医院办公室、精神卫生办公室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各试点科室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容 成员: 艺 萍 (二)相关职能科室工作职责: 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临床医师路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护理部:负责组织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党办:分别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工作; 信息科:负责相关病案的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财务科:负责入出院管理、监审科:负责合理收费的实时监控工作; 医院办公室、精卫办: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 (三)实践小组 试点科室成立实践小组。组成人员包括:科室(治疗组)临床医生、护士。 临床辅助科室、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均应指定专人给予积极协作。 小组组长由各科室科主任担任。

我院20XX年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3个,开展病种数10个,20XX年增加4个病种,完成情况如下: 为的随意性,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精神病人以及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自伤自杀或严重药物副反应等,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就可能发生变异或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由于卫生部未制定精神科病种临床路径方案,我院是摸索中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因此,下一步会根据以往开展情况修订精神科临床路径方案。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医病证部分》 。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 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 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 (ZYYXH/T18-2008)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BAEP) 、颈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颈椎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docx

2016 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 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一、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 序号科别 病种住院入径出径入径率变异平均路径病种名称 人次人次(%)数住院日 总人数 11212121007 4.08 2323232100187.28 合计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 181 人, 出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 均住院日 7.34 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 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均 住院日 7.34 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 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 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 6 人(其中外三科 4 人[ 胆囊结石 2 人、腹股沟疝 2 人] ,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内 五科 1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 人:其中内二科3 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 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 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 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住院号 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 3 人:其中产科 12 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 164358、16477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 165074、164715、164714、164748、164849、 164919),儿科 3 人 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6、163903、164188),内二科 16 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7、164572、165046、163853、 164815、164507、 164437、 164489、164610、164640、 164753、164755、164756、 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 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 例,变异率 53.59%(其中产科 24 例,占 77.42%;儿

2014年度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医院 2014年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15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

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15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完成路径****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13.17%,出径率3.14%,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15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做的好的科室及时予以表扬,逐步规范了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五)加大对临床路径病种的筛选,增加入径人数。针对个别科室入径人数少的问题,我们下科室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卫计委新增临床路径病种,筛选适合本科室的病种作为路径病种,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三个开展临床路径不好的科室分别新增了三个病种,4个月共完成***人。现内二科一月完成的路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人数。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为了追求入径数量而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标准的眩晕病人54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风痰上扰证32例,阴虚阳亢证11例,肝火上炎证8例,肾精不足证2例,痰瘀阻窍证0例,气血亏虚证1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难点及问题 1、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不愿接受。 3、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三、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和措施 1、针对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眩晕临床路径方

案。 2、针对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建议缩短临床路径天数。 3针对存在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难点,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引进新设备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眩晕病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西医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患者。一、头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 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参照诊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诊疗方案 (四)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病(TCD 编码:BNG070)和脑血管供血不足(ICD-10 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6)头颅影像学检查(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等。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头颅MRI、颈椎DR片、胸部DR片、腹部B超、颈动脉B超)(七)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2.中医特色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穴位注射治疗,(2)穴位贴敷治疗,(3)中药盐包外敷治疗(4)耳穴压豆(5)针灸治疗(6)中医推拿治疗(7)耳穴压豆 (八)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 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 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

2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 14.28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015年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眩晕(咼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O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 编码:1 10.X00 )。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 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 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 > 140mmH和(或) 平均舒张压(DBP三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1、阴虚阳亢证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 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 脉弦或弦数。 3、痰湿壅盛证 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

舌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 2.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 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心电图、动态血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片、颈椎X线片、颈动脉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TCD腹部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 (1)阴虚阳亢证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 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阴潜阳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XX人民医院XX年临床路径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我院于XX年X月开始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从而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X月X日--X月X日我院将X个专业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共X个病种;同期出院病例总数XX例,病种数XX例,入径病例数为XX例,已完成病例数XX例,中途途径病例数XX例,变异病例数XX例。 以上数据显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完成率相对较好,符合相关要求,但变异率相对偏高,产生变异得主要原因有: 1、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初期,各科维护上没有将相关得药物进行备用维护,运行过程中不熟悉,出现操作不恰当等情况。

2、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延长住院时间,维护得路径时间不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范围内,药物未维护在备用项目中,使用药物时发生变异。 3、部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病情所需提前手术或推迟手术,未在路径维护范围内,部分患者住院后多科会诊合并其她疾病,导致无法按路径维护进行,导致变异。 4、部分内科病人使用中药,出现变异。 5、患者因自身原因,提前要求出院,不在病情维护出院前后范围内。 6、患者需要使用得手术设备维修,无法进行手术等。 二、存在困难 1、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得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得收集、利用。 2、能正常完成临床路径得病例相对较少,分析原因主要就是临床纯粹得单一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她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历经要求实施诊治。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得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 径工作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3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呼吸内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确定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怀岭担任组长,范建新、单长波、李静担任副组长,李红建任个案管理员,闫庆红、刘贞、刘磊、孟亚、赵琰、郝敬林、李明慧任临床路径医师医疗组成员,王露露、孙静、张瑞任临床路径护理组成员。明确了我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上半年,完成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9例,未有变异退出,平均住院总费用元,平均抗生素费用元,平均住院日天。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呼吸内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入径人数、入径率,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呼吸内科每季度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底组织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 (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 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 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BAEP) 、颈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颈椎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4-6月份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目前我科在医院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目前4-6月份纳入临床路径病种仅为LC术,目前第二季度共有4人纳入临床路径,占LC术病人总数的10%左右。分析原因:(1)我科目前临床路径表有缺陷,医师在将病人的入路径时用药及治疗受限制;(2)纳入临床路径病例患者,退出路径的较多,经我科上级医师分析考虑,均不再纳入临床路径,将目前路径表的缺陷向医院汇报。 目前我前在开展临床路径时仍处于探讨阶段,对于临床路径表中的有关硬性规定我科上级医师建议修改后再执行,目前LC术病人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0天左右,目前平均医疗费用9500元左右,与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相比,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无明显改变。 对于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目前对于护理工作规范,及时有明显提高,对于病人而言,诊断、治疗规范明确,目前路径表中存在缺陷,对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规避,是目前临床路径开展不顺利的主要原因,已将目前情况向医院进一步汇报,拟调整路径表,明确医疗工作,规避医疗风险。 7-9月份临床路径分析 目前我科在医院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目前7-9月将纳入临床路径病例为4人,目前仅占LC术病人总数的10%左右。目前临床路径表经医院指导后,再以调节,我针对了临床路径开展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对于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风险仍有一定顾虑,目前相关工作均在协调中。 目前我科仍然将LC术有关病例纳入临床路径,目前停止其它临床路经工作,拟得省卫生厅审查临床路径表后,再开展临床路径。目前拟将甲状性肿块(甲瘤)纳入临床路径相关病例,已将情况向医院汇报。

目前患者满意度好,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工作开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纳入临床路径相关病例均未发生变异。 关于39床蒋志祥病情说明 患者蒋志祥,男性,16岁,因转移性右下股疼痛3天,于2011年11月12日住院。 患者入院时病情:T38.5?、P8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合作,急性痛苦面容,腹平,腹肌稍紧张,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明显,麦氏点为甚,腹部B超提示:急性阑尾炎,Blood—R提 9示:WBC12.4×10/L,中性0.92,入院时诊断考虑: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不排除阑尾穿孔的可能性。于2011年11月12日21:00在连硬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阑尾根部变黑、有穿孔、有恶臭味,术中吸尽腹腔脓性液体约80ml,术后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腹腔引流管共引流2ml左右黄色渗出性液体,于术后第三天(2011年11月15日)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伤口换药,伤口无明显红肿及渗出,患者于2011年11月20日伤口疼痛,伤口换药时可见伤口有少许红肿,撑开伤口有淡红色液体引流,考虑伤口感染的可能大,于2011年11月21日行伤口折线、引流。 目前的病情:目前伤口已拆线、引流,伤口无明显黄色脓性液体,伤口线结反应严重,有渗液,目前治疗上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伤口换药Bid、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目前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于2011年11月26日在局麻下行伤口II期缝合,目前正在治疗中。 患者本人无特殊不适,患者父亲对我院医疗行为提出异议:(1) 患者伤口感染是否是因为医生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患者于2011年11月16日停用抗生素);2、患者术后伤口换药次数太少。对于患者家属所提出的异议,我科医务人员反复向患者家属解释。(1)阑尾炎伤口感染的原因考虑阑尾化脓后、脓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