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大题(教师)

(完整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大题(教师)

(完整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大题(教师)
(完整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大题(教师)

基础课时案9ATP与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过程

1. (2012·安徽理综,29)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1)分析表格,试管A中加入的是丙酮酸,在有O2条件下无法在细胞质基质中继续氧化分解。试管B中加入的是葡萄糖,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能继续氧化分解,产生CO2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所以C试管中有CO2和H2O产生,而D试管无。分析试管E、F,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把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C2H5OH。从而可以判断,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能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F。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根据题中的信息,DNP对[H]+O2―→H2O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而不能形成ATP,由于[H]和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无法合成A 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受影响,但产生的ATP将会大大减少。

答案(1)C、E B、F B、D、F(2)线粒体内膜能

2.(2012·全国新课标,29)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h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mg/粒·d。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 h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胚乳的作用。(1)胚乳是玉米种子贮存营养的结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最终被水解为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2)呼吸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种子干重减少越多,从图可知,72~96 h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204.2-177.7=26.5 (mg)。(3)胚乳干重减少量与萌发种子干重减少量差值最大时,胚乳营养转化为幼苗组成物质的速率最大。符合该特点的时间段为96~120 h,该时间段内,每粒胚乳干重减少量为118.1-91.1=27 (mg),其中呼吸消耗177.7-172.7=5 (mg),即胚乳中22 mg营养物质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转化速率为22 mg/粒·d。(4)如果继续保持黑暗条件玉米幼苗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干重仍呈下降的趋势。

答案(1)葡萄糖细胞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

26.5(3)22(4)下降幼苗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2014·海南卷)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解析(1)在12~24 h期间,O2的吸收速率很低且几乎不变,而CO2的释放速率在增大,说明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无氧呼吸,其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2)从第12 h至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的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减少。(3)胚根长出后O2的吸收速率迅速上升,说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酒精和二氧化碳(2)减少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3)有氧

4.下表是某运动员在运动时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min时血液中乳酸浓度出现下降。

(2)该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3)呼吸熵是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分子数之比。该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若分解的有机物全是糖类,则图中可以正确反映呼吸熵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15 min时运动员体内的乳酸含量明显增多,故此时运动员的无氧呼吸已经明显增强;在30 min时运动员体内的乳酸浓度出现下降。

(2)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以细胞内产生A 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若人体细胞分解的有机物全部是糖类,则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CO2,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等量,故其呼吸熵始终为1,即图甲所示。答案(1)1530(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图甲

5.经研究证实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请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其分子结构简式是_______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 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 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 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TP可以有以下来源: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在人体内只有细胞呼吸这一种方式。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2)ATP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因此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3)①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X物质的浓度,因变量是不同X物质浓度下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因此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百分率增加。③小肠中营养物质的消化需要酶来催化,酶属于生物大分子,将其从细胞内运输到消化道需要消耗能量,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X物质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小肠的消化功能;X物质妨碍主动运输,从而影响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答案(1)细胞呼吸A-P~P~P 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2)腺苷

(3)①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②细胞内ATP的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的百分率增加③X物质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X物质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9.甲、乙两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点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

(填细胞结构),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温室生产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比单纯施用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试从碳素营养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甲所示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气浓度改变而变化,可见其与氧气浓度无关,最可能表示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呼吸类型中不产生CO2,所以不能用CO2的产生量表示呼吸强度。(2)图乙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B点时,氧气浓度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在M点以后,达到最大呼吸强度,主要是受到呼吸酶数量的限制。

(3)温室中施用有机肥后,土壤微生物将有机肥分解产生CO2,可提高温室内CO2含量,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答案(1)无氧呼吸该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细胞质基质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3)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释放CO2

10.(改编题)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探究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现有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

(2)如果实验设计中缺少了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而装置A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不一定说明________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无法排除________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

(3)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能使溶液变成灰绿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鉴定酒精的存在。上图中装置________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一定会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如果两装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都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请分析A装置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A中的酵母菌消耗和产生气体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一名交通警察,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氧气的有无影响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根据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2)装置A如果缺少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则泵入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3)装置B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肯定能产生酒精,使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如果装置A中的培养液也能使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则可能是因为氧气通入不足,酵母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4)装置A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氧气在线粒体内膜被消耗,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答案(1)氧气A(2)有氧呼吸空气中的CO2

(3)B通入的氧气量不足(4)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5)将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溶液,若溶液变成灰绿色,则说明司机喝了酒

11.(2013·福建理综,26)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__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 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______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

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1)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2O 反应生成CO2,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H2O,由图示信息知,A、B、C三点中,A点有氧呼吸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2)图中结果显示,起空白对照作用的清水组中的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最低,表明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且30 mmol·L-1的KNO3溶液的减缓作用效果最好。(3)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根系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均有CO2产生,所以不能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答案(1)线粒体基质A(2)减缓30(3)ATP不能,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基础课时案10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

1. (2014·广东理综,26)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2以__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___,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__________。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察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最后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解析(1)CO2等气体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叶绿体,进入叶绿体的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A TP和[H]。(2)据题中表格数据可知,在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加深,平均叶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变小。故柑橘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叶面积来适应弱光环境。(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13.6×826×100=1 123 360(个),弱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752×28.4×100=2 135 680(个);强光下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为4.33×13.6×10-4=5.9×10-3(μmol),弱光下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为3.87×28.4×10-4=1.1×10-2(μmol),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柑橘的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合速率相对下降。为适应弱光环境,柑橘叶合成更多叶绿素来增强吸收光的能力,以合成相对较多的有机物,有利于叶的生长,故最后发生改变的是平均叶面积。

答案(1)自由扩散五碳化合物[H]/NADPH和A TP

(2)增加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

(3)较少较少净光合速率叶面积

2.(2014·山东高考信息卷)图1表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这两种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图2为某种细胞器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膜结构________(填“甲”或“乙”)中的反应会发生在图2中,发生的场所是图2中的________(填标号),图1中膜结构________(填“甲”或“乙”)中的反应昼夜不停。(2)该叶肉细胞中,除了图1所示的两种膜结构所属的细胞器外,还有________具有双层膜结构;除了图2所示结构中含有色素外,还有________也含有色素。

(3)若图1中膜结构甲释放的O2的量与膜结构乙需要的O2的量相等,表明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或“>”)呼吸速率。

(4)图2中②处含有与光合作用________反应有关的酶,当光照强度减弱时,②处________(填“C3”或“C5”)含量会减少。

解析识图、析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由图1中膜结构甲中含色素分子及能发生水的分解反应可以确定,膜结构甲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同图2中的③);细胞呼吸昼夜不停,光合作用只能发生在光下。(2)叶肉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含有色素的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3)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叶绿体产生的氧气的量正好与线粒体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4)图2中②是叶绿体基质,即发生暗反应的场所,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强减弱,光反应减弱,ATP、[H]的产量减少,C3的还原速率下降,C5的含量减少。

答案(1)甲③乙(2)细胞核液泡(3)=

(4)暗C5

3.(2014·山东日照一模)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

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单位:(mmolCO2·m-2·s-1)]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 。

(3)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__,影响其光合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

凌晨3:00时,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__,过程③除需要酶的催化外还需要________等物质的参与。

解析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沙漠植物形成了白天利用夜间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白天气孔张开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凌晨3:00时没有光照,因此植物Ⅰ和植物Ⅱ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①②;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丙酮酸。

答案(1)如图

(2)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3)Ⅰ光照、温度、无机盐等(任答两项即可)

(4)①②丙酮酸[H]和A TP

4.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图乙表示在密封恒温小室内测定的该植株上一组幼叶和成熟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图中B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A、B、C中可循环利用的是________。

(2)图乙中曲线E代表________(填“幼叶”或“成熟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0 klx时,E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 klx时,相同时间内,等面积的E、F两组叶片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光照强度为8 klx时,F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E组的,主要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

(4)若给植物只提供含18O的C18O2,一段时间后,植物周围空气中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解析(1)据图甲可知该图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A、B、C分别是C3、[H]、C5,[H]为暗反应中的还原剂。(2)由图乙可知,E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F组,所以E组代表幼叶。光照强度为0 klx时,叶片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H],其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3)由于计算的是比值,因此可不用转换成葡萄糖的质量,而用二氧化碳的消耗总量代替。时间设定为1 h,面积设定为100 cm2,因此光照强度为3 klx时,1 h100 cm2,的E组叶片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为20+10=30(mg)同样情况下F组叶片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为10+10=20(mg),因此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之比为3∶2。(4)若给植物只提供含18O的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中的18O进入葡萄糖,含18O的葡萄糖经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分子中也含18O,这样的水分子再参与光合作用被水解,产生的氧气就含有18O。

答案(1)叶绿体基质作还原剂C(2)幼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3)3∶2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含量(4)C18O2→H182O→18O2

5. (2011·全国新课标卷,29)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 是________(C 3化合物、C 5化合物)。

(2)在CO 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 的浓度比A 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将CO 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 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 3和C 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 的浓度将比B 的________(低、高)。

(4)CO 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 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推知,植物由1%CO 2浓度环境转移到0.003%CO 2浓度的环境中后,植物暗反应阶段的CO 2固定速率减小,因此C 3产生量减小,C 5相对增加,由此可确定A 为C 3化合物,B 为C 5化合物。(2)在CO 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 的浓度(C 5化合物)比A 的低,原因是CO 2浓度相对高,CO 2固定与C 3化合物的还原达到动态平衡,根据暗反

应中CO 2固定和C 3化合物还原的反应式:CO 2+C 5―→2C 3;2C 3――→[H]、ATP 酶

(CH 2O)+C 5,可知C 3化合物分子数比C 5化合物分子数多。将CO 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影响了CO 2的固定,C 5化合物的消耗减少而合成速率不变,因此C 5化合物浓度升高。(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 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 3和C 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根据反应式可知,物质A 的浓度要比B 的浓度高。(4)由于0.003%CO 2浓度下的暗反应强度比1%CO 2浓度下的低,所以所需A TP 和[H]少,因此所需的光照强度也较低。

答案 (1)C 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 3和C 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 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 5化合物的2倍 当CO 2浓度突然降低时,C 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 5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 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 和[H]少

6.(2014·江苏单科,31)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 3浓度(pH8.5,25 ℃)条件下测得的Pn 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____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________(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________;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中的HCO-3与CO2-3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2-3越多,而CO2-3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强度和光质均会影响光合速率,该实验可通过可调光源研究这两个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2)光照的改变会使Pn改变,温度改变时Pn也随之改变,自变量不单一,无法确定光照与Pn的关系。(3)由图2可知:最大Pn值所对应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 mg·L-1;在一定范围内,随NaHCO3浓度增加,Pn也增加;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可能是CO2达到了饱和点,也可能是CA数量有限不能分解更多的NaHCO3。(4)pH改变不仅影响HCO-3的含量,也会影响CA的活性,从而影响CO2的供应,因而导致Pn变化。

答案(1)光强光质(2)难以确定(3)120 mg·L-1

达到了CO2饱和点CA量有限(4)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CA(细胞)活性变化7.(2014·安徽理综,29Ⅰ)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与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与15 d幼苗相比,30 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 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 mg·g-1、3.9 mg·g-1和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解析(1)分析第一幅题图中信息可知,30 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15 d幼苗;蓝光处理组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CO2的吸收量高于自然光处理组与红光处理组,而据第三幅图中信息可知,蓝光处理组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较自然光处理组与红光处理组低,说明蓝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最高,据第二幅图中信息可知,其原因是蓝光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大,利于CO2的吸收,暗反应快。

(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CO2进入被固定的部位,需跨过细胞膜、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共3层膜,即3层磷脂双分子层。

(3)提高实验数据可信度,可采用多次测量的办法以及随机取样、重复测定等。

答案(1)高蓝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2)3

(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

8.(2015·东北名校联考)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1、B2、C)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在25)。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________mg。

解析(1)由题干分析可知,蒲公英生活在旷野路边,因此蒲公英需要较强的光照才可达到光饱和点,可判断甲植物为蒲公英;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既可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Ⅳ状态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细胞器①为叶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利用CO2,其场所为叶绿体基质,细胞器②为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3)对甲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为0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B1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B2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别对应图2中的Ⅳ、Ⅲ、Ⅱ、Ⅰ状态。(5)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6 mg/h,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6.5 mg/h,因此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若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15×3.7-9×2.3=34.8(mg)。

答案(1)甲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温度(3)Ⅳ、Ⅲ、Ⅱ、Ⅰ(4)CO2浓度(5)增加34.8

9.(2015·河南郑州质检)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低浓度CO2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0~25 min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 min,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a植物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在第5 min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a植物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

(4)25~40 min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C),每日光照12 h,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

解析(1)在0~25 min内,CO2浓度逐渐下降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故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2)结合图2可知,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10 min

内,两植物吸收的CO2量相同,即净光合作用量相同,所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3)当光照强度突然降低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导致暗反应形成的C5减少,而此时C5消耗不变,故短时间内C5含量将下降。(4)由图1知,25~40 min 内,由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相等,导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5)当光照强度为A时,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为0,故当光照强度为x klx时,a植物干重将增加。

答案(1)B CO2浓度(2)小于10 min内,两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CO2量是相同的,但A 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3)下降(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相等(5)增加

10.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填“>”、“=”或“<”)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暗反应中C3转变成葡萄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填“内”或“外”)。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填“>”、“=”或“<”)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 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比处理前重量增加3 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 h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解析(1)从16时到18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小,光反应强度逐渐减弱,因此叶绿体内ATP 合成速率逐渐减小;D点和E点时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和E点时的呼吸速率相等,而D点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E点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D点时的光照强度小于E点时的光照强度。(2)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暗反应中被利用;C3在叶绿体基质中转化成葡萄糖。(3)图甲中D点表示植物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而在植物体内只有部分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就每一个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其光合速率必定大于呼吸速率,即图乙中a小于b。(4)暗处理1 h后重量减少3 mg,说明呼吸速率为 3 mg/h,光照1 h积累的有机物为3+3=6(mg),表示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6=9(mg/h)。

答案(1)逐渐减小<(2)ATP和[H]内(3)<

(4)9 mg/h

11.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 ℃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 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 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

(2)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案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数酶是RNA ①酶未必都是蛋白质;未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其 合成原料未必都是氨基酸;其合成场所未必都是核糖体 ②酶未必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③酶一定只能起催化作用(无其他功能) 2、酶的特性 ⑴.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失活。 3、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分析:加入酶B 的反应速率与无酶A 或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 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分析:(1)甲、乙曲线表明: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分析:(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

最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光合作用典型例题 例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能否理解实验设计中对“淀粉”这一因素的处理和控制。本实验要证明淀粉是在光照下合成的,首先应使叶片中处于无淀粉的状态,即在黑暗处消耗掉原有的储存的淀粉,然后在有无光照的差别下再检验有无淀粉的形成。 例2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用黑纸片把叶的一部分把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时() A.被遮盖的部分颜色变浅。 B.被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其他部分变成蓝色。 C.叶片无明显的颜色差别。 D.遮盖部分绿色深,其他部分绿色浅。 【答案】C。 【分析】本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在实验中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淀粉的检验方法是否理解。 例3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避免将叶片烫死 B.将淀粉煮熟,避免将叶片烫死 C.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避免酒精过度挥发 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答案】D。 【分析】这也是对实验中包含的科学道理的理解问题,要求学生知道实验的设计原理:一是为什么要去掉色素,怎样去掉;二是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1.下列哪一组生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A.苔藓和蘑菇 B.蕨类和种子植物 C.草履虫和酵母菌 D.细菌和病毒 2.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 B.绿色的叶片 C.所有绿色的部分 D.只有茎和叶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B.为植物体自己制造有机物 C.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你认为在哪一个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5.填空题 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②用“加碘变蓝”的实验方法,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是。 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贮存在中 的能。 ④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被用于组成和 为提供能量。 答案:1.B 2.C 3.C 4.D 5. ①光能②淀粉③有机物化学能④自己的身体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试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试题 1.以测定的CO 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 机物的量最多 C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 量开始减少 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 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2. (2011年福建卷)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2CO 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 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 得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2O 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3.(2010·大连模拟)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 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 二中(1)、(2)、(3)、(4)所发生的生 理活动相对应的选项是( ) A.d 、e 、f 、g B .d 、c 、b 、a C .e 、g 、a 、h D .f 、c 、b 、d 4.(2010·四川理综,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 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光强 (mmol 光子/m 2·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 眼 光能利用率(%) - 2.30 2.20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1.20 净光合速率(μmol CO 2/m 2·s) -0.60 2.50 5.10 6.55 7.45 7.90 8.20 8.50 8.50 8.50 芒光能利用率(%) - 1.20 1.0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word 整理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 1 所示: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 点:凌晨 3 时~ 4 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 释放减少; b 点:上午 6 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 点:上午7 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e 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 6 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 见图 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 ce 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 bf 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 og 段; (4)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 e 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Sp- 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 3) (1)如果 N 点低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增加; (2)如果 N 点高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 (3)如果 N 点等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 2含量最高点为 c 点, CO2含量最低点为 e 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 4) (1)如果 N点低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减少; (2)如果 N点高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增加; (3)如果 N点等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不变; (4)O 2含量最高点为 e 点, O2含量最低点为 c 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学习参考资料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题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题

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于水溶液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观测并记录单位时间内黑藻产生的气泡数目,下图为黑藻叶绿体结构示意图(①、②代表反应场所,字母代表物质)。请分析回答: (1)上图中,在①中产生的_________是将②中二氧化碳还原为b__________的能源物质。在②中RuBP不断被利用,但含量仍能保持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若要分析黑藻叶绿体的色素种类,制备色素提取液时需加入_______可使研磨充分,色素提取液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 (3)若将黑藻突然转入暗室培养,短时间内图中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科研小组通过改变白炽灯和水溶液之间的距离,可以研究__________对光合速率的影响。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供能,细胞呼吸的另一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 _____;若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的激素是___________ ______。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 _________。 3.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过程能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酶能提闻反应速率的机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3)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关系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过程及关系 【复习目标】 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活动一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物质变化的几个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b 过程进行需要的还原剂和能量来自于 。 (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有 。 (3)能产生ATP 的过程有 ,其中产生最多的过程是 。 (4)夏季中午,植物气孔关闭,最先受影响的过程是 。 (5)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与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相比,释放的总能量更多的是 。 (6)将植物培养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和突然停止CO 2 在下图中画出C 5和C 3化合物的变化趋势。 例1.下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乙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撤去光照 撤去CO 2

(1)甲图中X、Y分别代表、。 (2)甲图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3)根据图乙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的方法是,乙图显示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是。 活动二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1.下列为叶肉细胞在不同条件下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判断各自所处的条件,并在图⑤中找到图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点或线段。 ①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②表示,对应图⑤中的段; ③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④表示,对应图⑤中的。2.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 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练习 1.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原理: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 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 处, 15 min 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的距离,过15 min 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除上述步骤所述方法外, 还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改变自变量。 (2)请据图二分析回答: ①B 点与C 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_____点;C 点与D 点 相比积累有机物较多的点是 点。 ②D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呼吸作用强度。 ③与B 点相比较,D 点指针向________偏转,此时指针位于天平 原点0的 侧。 (3)如果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叶绿体中的[H]含量相对稳定,在a 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 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1)光照强度 调节灯泡的功率 (2)①B C ②小于 ③左 右 (3)B 解析:突然停止供给CO2,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受到抑制,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的量减少,[H]的积累量增多。 35.(10分)回答下列有关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 材料1 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 2的研究得到: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 2的转换为定值;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 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 2为0.6u mol/h ,且6分子CO 2参与形成1分子有机物C 6H 12O 6) 外界CO 2浓度(u mol/h) 实际光合量(u 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lux ) 1K 0.1 0.1 0.1 0.1 2K 0.26 0.42 0.58 0.74 (1)该实验中保持恒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1K lux 时,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对外界CO 2转换率为___________。设外界CO 2浓度为5.4 umol/h ,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_________________ umol/h 。 材料2 绿色植物的代谢度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矿质元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下图表示水稻叶片中氮、 图一 图二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 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 A、搞清楚“量”的关系: 凡是曲线图,总是反映一定变量的关系、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题中,尽管牵涉到的量不多,但由于生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一般的数学函数,所牵涉到的“量”往往都有它的特殊含义,而且含义很容易混淆。如吸收量和利用量,释放量和产生量,有机物产生量、净生产量(或积累量)和消耗量等等。如果这些量的区别和关系搞不清楚,解题可就很容易出差错。 B、“黑暗”条件的理解: 凡是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曲线图的题中,光照的有无或强弱也往往是形影不离的。当题目给出黑暗条件(或光照强度为零)时,我们脑子里就要考虑到什么生理活动在进行什么生命活动不再进行为什么有的实验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我们应十分注意黑暗条件: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也必须要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只要有足够的[H]和ATP):③黑暗时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④长时间黑暗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⑤黑暗是测定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实验中的关键条件之一。 C、理解“零值”的含义: 在分析曲线图时,十分关键的是要理解CO2吸收值为零值的生物学含义。CO2的吸收量为零值,这并不是表示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表现为环境中CO2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对“零值”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光照情况下,吸收CO2的量为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并不是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零值以下,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量为负值(即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异化作用>同化作用。长时间为零或负值,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③零值以上,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释放O2,光合作用产物有积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植物能正常生长。 D、曲线“极限”点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试题 含答案

生物必修1第四、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每题2分,共50分) 1、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 A .细胞质、细胞壁 B .原生质层、细胞壁 C .基质、细胞壁 D .原生质、细胞壁 2、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 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 .不断上升 B .没有变化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mL 浆糊十2mL 纯唾液 37℃ 10min 3滴碘液 2 2mL 浆糊十2mL 清水 37℃ 10min 3滴碘液 3 2mL 浆糊十2mL 稀释10倍的唾液 37℃ 10min 3滴碘液 4 2mL 浆糊十2mL 纯唾液 95℃ 10min 3滴碘液 5 2mL 浆糊十2mL 纯唾液+2滴浓HCl 37℃ 10min 3滴碘液 A .1、2、3 B.2、3、4 C.3、4、5 D.2、4、5 4、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 .酶具有催化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D .酶是有机物 5、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 . 产生气泡量 B .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 .催化剂种类 D .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6、右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图中代表酶的字母是( ) A.A B.D C.E D.F 7、酶催化活性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 ( 8、关于动物细胞中ATP 的正确叙述是( ) A.ATP 在动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t t t t V V V B V A C D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

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专题 1、从细胞器的角度分析理解 某种状态下,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外气体交换情况如下图所示: 解读:①图1表示: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②图2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③图3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④图4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2、从物理模型曲线图分析理解 图1 此图是分析其他曲线图的工具,要求学生能从点、线段等绝度熟练掌握其生理作用

解读:①A 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②AB 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③B 点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BC 段及C 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拓展曲线图:(1)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 解读:图2是春末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F 点光照消失,C 、E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没有“午休现象”。 图3是盛夏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H 点光照消失,C 、G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F 为“午休现象”。 (2)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 解读:图4显示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B 点、C 点对应光补偿点时刻,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该曲线反映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积累。 3、装置图分析 将某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装置设计情况如下图所示(注: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 春末 盛夏 图 2 图 3 . . .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玻璃罩内的CO 2 浓度 0 24 12 18 6 . . . . A B C D 时间/h 图4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综合题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期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C.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的 D. 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2.下列关于A 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 B.组成ATP的化学元素包括C、H、O、N、P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人在饥饿时ATP和ADP仍能达到动态平衡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B.人体内环境pH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C.若要长期保存酶,应将其放在低温环境下 D.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为氨基酸 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 B.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固定的太阳能 C.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5.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6.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吋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完整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专题练习 1.(08.上海)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 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2n/5m B.2m/5n C.n/5m D.m/5n 2.(08.上海)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08.江苏)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08.江苏)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6.(08.江苏)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 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 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08.宁夏)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 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 光合作用相关研究过程和呼吸作用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很好的研究光合作用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不同情况下二者的综合表现,然后才能针对性的去面对具体问题分析解答。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在同一张叶片中,既有叶绿体吸收CO 2,释放O 2 ;又有线粒体释放CO 2 ,吸收 O 2 。(参见右图) 光合强度(又叫光合速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 2 吸收量, 或O 2 释放量。 呼吸强度(又叫呼吸速率),它一般是指无光照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CO 2释放量,或O 2 吸收量。 ⑴在光照强度为0时(即黑暗),叶绿体吸收的CO 2量是0;释放的O 2 量是 0。线粒体释放的CO 2全部进入空气中;吸收的O 2 全部来自于空气中。此时,光 合强度情况表示为“呼吸强度”(A点)。(参见下图)

⑵在光照强度有所增强,但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叶绿体吸收的CO 2 量全 部来自于有氧呼吸;释放的O 2量全部用于有氧呼吸。线粒体释放的CO 2 有一部分 用于光合作用,一部分进入空气中;吸收的O 2 一部分来自于光合作用,一部分 来自于空气中。此时,光合强度情况表现为“释放到空气中的CO 2 量”(例如B 点)。(参见下图)

⑶在光照强度增强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叶绿体吸收的CO 2 量全部来自 于有氧呼吸;释放的O 2量全部用于有氧呼吸。线粒体释放的CO 2 全部用于光合作 用;吸收的O 2全部来自于光合作用。此时,光合强度情况表现为“CO 2 量等于零” (C点)。(参见下图)

⑷在光照强度增强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叶绿体吸收的CO 2 量有一部分 来自于有氧呼吸,一部来自于空气中;释放的O 2 量一部分用于有氧呼吸,一部 分进入空气中。线粒体释放的CO 2量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吸收的O 2 量全部来自于 光合作用。此时,光合强度情况表现为“空气中被吸收的CO 2 量”(例如D点)。(参见下图) ⑸在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数值时,光合速率将不再提高,有1个最大定值(E 点)。(参见下图)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讲义)及其知识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复习大纲: (一)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二)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1.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基质和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5—外膜6---内膜7---类囊体8----叶绿体基质 9---叶绿体基粒 (要求学生学会画简略的结构图) ①叶绿体外膜: 外膜的渗透性很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 ②叶绿体内膜: 内外膜间隙约为10~20nm,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等可通过内膜,ATP、ADP己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够过内膜较慢,蔗糖不可以通过内膜,需要特殊的转运体才可以通过内膜。(联系膜的选择透过性) ③类囊体: 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有光合色素,又称光合膜。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6:4)。全部类囊体实质上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封闭系统。 ④基粒: 定义: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圆盘状类囊体堆叠而成的摞状结构 特征:叶绿体基粒有许多囊状结构薄膜组成,表面有很多色素,是色素的载体。叶绿体基粒由10-100个类囊体重叠而成,因而又称囊状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有膜片层相连。叶绿体基质中越有40~60个叶绿体基粒。 化学成分:蛋白质,磷脂分子,酶。 ④基质: 内膜和类囊体之间的空间,主要成分有:酶,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DNA,RNA,核糖体) 2.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内膜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外膜2---内膜3---嵴4---线粒体基质 ①线粒体外膜 ②线粒体内膜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练习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训练题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 (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2、下面坐标是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未达到呼吸作用最适温度),测得植 株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恰当的解释是 A.在b点之前,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 B.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在坐标所示各阶段该植株始终进行着呼吸作用 D.适当提高温度将使b点右移 3、将两株同样的植物放在两个密闭的装置中,一个 给予光照,一个遮光处理, 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这两株植物代谢的几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予光照的植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B.遮光处理的植株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 C.如果对遮光处理的植物突然给予光照,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将增加 D.给予光照的装置中O2含量可能保持不变 4、下面关于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从高等植物叶片中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其中呈橙黄色的是叶黄素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是固定二氧化碳 5、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 消耗量很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水的生成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6、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两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在适宜 温度下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资料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绝大多数酶是,少数酶是。 2、酶的特性 ⑴.: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将。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

(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 各字母代表的含义:A—( +);P—;~—。 (2) ATP的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⑴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式: (2)ATP的形成途径有 植物:和。 动物:。 三、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第三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 3、请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植物:。动物:。4、有氧呼吸的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其中主要是温度。现在简单谈谈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温度 温度是通过影响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 氧气浓度 在氧气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活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5%)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