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4、遵循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以民政为主。

三、讨论后结果得出如下的结论

决策方案应包括下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等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因。

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

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

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第三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2003年8月1日起《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后

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第五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六章之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C)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麦克唐奈何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活动的业余性

3.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4.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BCD)。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工具:指的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2.公共企业: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3.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被提起的政策问题。正式议程包括界定问题议程、规划议程、议价议程和循环议程。

4.政策活动家:是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他们愿意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名望、财力等,提出政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负责促成重要人物关注该问题,并负责使公共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结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政策工具的特征。

答:政策工具的特征:(1)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2)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3)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比较自愿性工具、混合型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公共政策工具的异同。

答:共同点是:三者都是实际政策目标的手段。不同点是:自愿性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是首选的政策工具;强制性工具是高度强制的工具,在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剥夺既定目标或群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由决定权;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兼备两种工具的优点。

3.公共政策问题道德基本内涵。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五、论述题(共25分)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答: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

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至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

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

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仅供参考: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

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

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

(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

重要原因. 二、北京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

一天。”日前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公车限行的新规定,引起

公众热议,也引发社会对公车改革的思考。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已经实

施三年多了。如果把这一限行措施推广到全国所有公务车,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如

果真要落实公车限行规定,必须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还要付出很大的监管成本;真正要

执行好,工作量很大。”“公车限行可能只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倡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

型政府而向公共部门发出的呼吁,并不是有约束性的制度;如果真要落实,会面临很多困难。

专家认为,要真正落实公车限行,除要区分公车、私车牌照等措施外,政府还必须控制

公车总量,防止各部门通过增加车辆来规避限行规定。公车改革被屡屡提起,但一直是个有

相当大难度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车改探索,模式不一,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公车货币化,

二是公车集中管理,三是前面两种模式的结合。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北京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

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同时提倡和鼓励

"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 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

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

(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1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

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

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

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由分部(省级电大)责任教

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

考核要求

认真研读教材第十章至第十四章的内容。

1.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

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2.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呼后应。

3.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仅供参考: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

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

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

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

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第一,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状况。不过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孙志刚事件是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整起孙志刚事件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决策的参与者,政府是政策权力的主体。只有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政府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孙志刚事件是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流浪游乞人员管理上的政策变迁,导致了我国流浪游乞管理上的进步。

第二,孙志刚事件在结构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策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从发生开始,经历过几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情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后来的政策制定作铺垫。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造成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的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在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三.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通过对"孙志刚事件"背后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在对正在经历危机的政策过程范式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从政策需要出发的,系统的政策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讲,这是对主流的政策过程范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因而是一种对政策过程理论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替代的理论框架,而且这一框架对当前范式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提供比较满意的解释.这些问题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界定问题的困难,政策发展上的单极论,保守性等.另一方面,在政策过程的分析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政策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与主流理论的问题分析明显是不同的.此外,由于这种新的政策过程的提出,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政策预测问题,主流的政策过程理论从政策问题出发,基本上丧失了预测能力.由于新的过程是从政策需要出发的,而需要天生就是一种向前看的事物,因而如何进行政策预测就成了一个新的政策过程研究课题. 从实践来看,新的政策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是可以有效地面对解决了错误的政策问题的现象.这是在政策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原因在于政策主体处理问题时,目标定位不准.从政策需要出发进行政策决策,就可以直指问题背后的需要,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向.由于这一价值又带来了第二种价值.即借此提高政策效率,从而缓解政策效率与政策效益之间的冲突.三是给政策主体在承担政治责任时以更多自由.原因是新的政策过程给了政策主体更

大的自觉性,也减少了处于问题包围中的可能. 总之,通过对"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政策需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4、遵循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以民政为主。 三、讨论后结果得出如下的结论 决策方案应包括下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等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因。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作业1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 “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这是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就已经流传的一幅春联。从那个时候起,燃放烟花爆竹就已经成为成为春节辞旧迎新的特有习俗。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的考虑,自1992年广州首先“禁放”开始,目前,全国28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就连华人众多的美国纽约市,也在1996年发布了禁放令。发布禁令容易,可是要真正改变千百年来的根深蒂固的风俗却很难,很多地方禁放多年,可逢年过节也没能消除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于是,有的城市又选择了开禁,而有的城市恰恰相反,不仅坚持禁放,而且还加大了惩处力度。 参考答案: 政策环境在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同时,也受到公共政策对其产生的能动反作用。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实质上来讲,该系统就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全过程,它通过不断调整来实现与环境的功能耦合,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环境的优化提升。制定公共政策,就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以适度改造环境,达成既定目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转变职能,界定产权,通过对经济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企业生产力,重塑了经济社会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当然,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的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改善政策环境的目的,使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使政策环境不断恶化,成为政策环境健康发展的羁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过分地、随意地强调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冲突与混乱,促进有序、和谐发展。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与答案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 考核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正确答案:C 满分: 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正确答案:倾斜性 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政府 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正确答案:詹姆斯·E·安德森 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党政二元结构 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正确答案:政策的制定 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正确答案:西奥多·罗威 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正确答案:西奥多·罗威 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正确答案:心理文化 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环境 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 正确答案:政策工具 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欧文·E·休斯 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正确答案:多源流分析模型

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正确答案:二级论证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正确答案:经济人 15. 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正确答案:重视理性 16. 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正确答案:财产 17.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为出发点。 正确答案:组织中的个人 18. 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正确答案: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9.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正确答案:评估实施 20. 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正确答案:利益 多选题(共5题,共20分) 1. 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正确答案:分配功能 正确答案:导向功能 正确答案:调控功能 2.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正确答案:系统性 正确答案:互动性 正确答案:联动性与定向性 正确答案:复杂性和多样性 正确答案:稳定性与突发性 3. 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正确答案:结构优良 正确答案:结构适度 正确答案:结构不良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 形考隹务1 被墓&睿案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參考答案: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动乱,加上改革初期,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这一状况,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抢占岛屿、渔业、石气等资源。由于海洋意识薄弱,一直没有切实的解决,所以才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石油资源的大量进口,造成了中国的石油进口90%以来于海上航道,而这又必须是经过南海海域。再加上,中国大量出口至欧洲的廉价商品也必须通过南海海域进入印度洋,从而到达欧洲。另外,南海又有丰富的石气资源,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开始意识到南海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强硬的强调南海的主权,这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政治法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政治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2.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4.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5.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的阶段包括( )。 A.创建 B.形成 C.自我批判反思 D.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7.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 A.全民公决 B.自下而上参与 C.自上而下参与 D.游行示威 8.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熏要因素包括( )。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政策环境 9.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 )。 A.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D.大众传媒的曝光 10.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 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 D.行政操作可行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利益落实 12.复杂动态性 13.补贴 14.公共政策终止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思想库的构成类型。 16.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17.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五、论述题(25分) 18.试论述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C 2.D 3.A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 ABCD 7.BC 8.ABCD 9.BC 10. 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第二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第二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B 权力 C 公共 D 权威 2. 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药师寺泰藏 B 罗伯特·达尔 C 米歇尔·哈蒙 D 伍德罗·威尔逊 3. 将公共政策导向、协调、控制和改造这四个重要功能整合起来就是()。 A 政策主体能力 B 政策能力 C 政策过程 D 政策功能 4.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5.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A 社会问题 B 目标群体 C 个人问题 D 集体问题 6.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A 社会问题 B 目标群体 C 个人问题 D 集体问题 7. 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A 全球性 B 突发性 C 多样性 D 复杂动态性 8. ()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 A 政策环境 B 政策主体 C 政策客体 D 领导者 9. 公民的()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策的解读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A 宗教信仰 B 教育文化水平 C 心理文化 D 道德水平 10. 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A 政策效率 B 政策社会效益 C 政策目标 D 政策经济效益 11. 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A 经济性工具 B 自愿(自主)性工具 C 强制性工具 D 混合性工具 12.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3. 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源于() A 个人问题 B 突发事件 C 领导者的需求 D 大众传媒的传播 14.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A 价值评估 B 效果评估 C 可行性评估 D 风险评估 15. 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 基础 B 关键 C 枢纽 D 前提 16. 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 A 米歇尔·希尔 B 保罗·A·萨巴蒂尔 C 艾莫尔 D 托马斯·戴伊 17. 美国学者E.巴德克用()来解释政策执行过程。 A 系统理论 B 交易理论 C 因果理论 D 博弈概念 18.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所进行的研究。 A 公共政策实施效果 B 公共政策全过程

2023年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任务2试题附答案

2023年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任务 2试题附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章至第六章之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五、论述题(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答案]:D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答案]:C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答案]:B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答案]:ABCD 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答案]:ABCD 8.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2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题库一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正确答案:倾斜性 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政府 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正确答案:詹姆斯·E·安德森 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党政二元结构 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正确答案:政策的制定 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正确答案:西奥多·罗威 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正确答案:西奥多·罗威 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正确答案:心理文化 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环境 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 正确答案:政策工具 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欧文·E·休斯 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正确答案:多源流分析模型 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正确答案:二级论证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正确答案:经济人 15. 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正确答案:重视理性 16. 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正确答案:财产 17.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为出发点。 正确答案:组织中的个人 18. 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正确答案: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9.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正确答案:评估实施 20. 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正确答案:利益 多选题(共5题,共20分) 1. 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正确答案:分配功能 正确答案:导向功能 正确答案:调控功能 2.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正确答案:系统性 正确答案:互动性 正确答案:联动性与定向性 正确答案:复杂性和多样性 正确答案:稳定性与突发性 3. 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正确答案:结构优良 正确答案:结构适度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题目1.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社会组织 C. 企业 D. 个人 【答案】:政府 题目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权威 B. 公共 C. 权力 D. 利益 【答案】:利益 题目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执政党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主体 题目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利益集团 B. 非政府组织 C. 大众传媒 D. 公民 【答案】:大众传媒

题目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A. 政策目标 B. 思想库 C. 公共政策客体 D. 目标群体 【答案】:目标群体 题目6.()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信息化 B. 国际化 C. 全球化 D. 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公共政策环境 题目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政治文化 B. 传统习俗文化 C. 普通文化水平 D. 精英文化 【答案】:精英文化 题目8.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罗威 B. 萨拉蒙 C. 科臣 D. 林布隆 【答案】:科臣

题目9.()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管制 C. 限制 D. 强制 【答案】:管制 题目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理解公共政策》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D.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题目11.()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对象 D.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议程 题目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A. 次要 B. 枢纽 C. 重要 D. 权威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任务1:专题讨论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 (40分) 4. 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一. 案例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1993年,北 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 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 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 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 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 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 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 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 用12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个人提纲:个人提纲: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 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一)公共政策制定(1)民主化原则。(2) 规范化原则。(3)合法化原则。(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共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经济手段(3) 法律手段(4)思想教育手段(三)公共政策评估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估实施阶 段。③评估总结阶段。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 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三.小组讨论提纲:小组讨论提纲: (一)公共政策制定(1)民主化原则。 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共利益,每一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参 与进去,让自己的利益需求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 与。(2)规范化原则。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意的。只有规范的程序,一些负面 的、现实中很难操作的公共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或者会被取消。(3)合法化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法 律和相关的法规。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之前我们一定要分析是否符合宪法, 符合我们相关的法规。(4)公开化原则。这个公开化原则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中,要透明、公开。这也是民主 化的具体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 (二)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 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 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 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 哪三个阶段和主要任务①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 ②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作出评估。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政策终结的对象(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 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 (2)组织.任何一项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政策的终结也伴随着组织 的缩减或 撤销. (3)政策.也就是政策本身的终结,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4)计划.计划的终结也称项目的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四.结论:结论:公共政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 施;(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形考任务3: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因果理论: 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2、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3、顺序决策思维: 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度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4、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传统德尔菲法采用函询调查的形式向与预测问题领域有关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使专家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交流信息,而后将他们的答复意见加以整理综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经过技术处理,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和可靠的预测结果。 二、单选:1、A 2、C 3、B 4、C 5、A 三、多选:1、ABCD 2、CD 3、ABC 4、AD 5、ABCD

四、简答题(要点): 1、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决策调整方案也是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出的一个最佳方案。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称为追踪决策。它的特点有:一、回溯分析;二、非零起点;三、双重优化;四、心理效应。 3、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 第一,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第二,第二,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该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第三,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的分配和落实。 4、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 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不矛盾。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 B. 政府 C. 社会组织 D. 个人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权力 B. 权威 C. 公共 D. 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 B. 强制性 C. 利益性 D. 权威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 B. 公共权力 C. 集体利益

D. 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 B. 层次性 C. 超前性 D. 整体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 B. 合法性 C. 系统性 D. 权威性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 B. 伊斯顿 C. 西蒙 D. 拉斯韦尔 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 B. 米歇尔·哈蒙 C. 罗伯特·达尔 D. 药师寺泰藏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 B. 综合 C. 分配 D. 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 B.压力集团 C.行政 D.社会团体 2.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 D.起始状态 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A.理智 B.理性 C.情感 D.有限理性 4.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6.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9.(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10.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 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12.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 I。 A.非程序化决策 B.战略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策略决策 13.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效率优位观念 B.科学民主观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2.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4.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5.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的阶段包括( )。 A.创建 B.形成 C.自我批判反思 D.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7.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 A.全民公决 B.自下而上参与 C.自上而下参与 D.游行示威 8.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熏要因素包括( )。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政策环境 9.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 )。

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多选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D.政党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14.史密斯认为,(ABCD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理想化的政策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环境因素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BCDE)。 A抵触型B僵化型C滞后型D折扣型E结构型 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多样性B.动态性C.交叉性D.突发性 17.公共政策评价由哪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ABCD)。A规范B信息C分析D建议 18.对公共政策评价进行分类可以由这样几个角度:(AB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