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吸虫--日本血吸虫

第三章吸虫--日本血吸虫

第三章吸虫--日本血吸虫
第三章吸虫--日本血吸虫

第三章吸虫

第五节日本血吸虫

一、学时分配:2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寄生人体的种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日本血吸虫。

2、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形态特点及与其他吸虫的主要区别。

3、日本血吸虫虫卵及尾蚴的特点。

4、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去路、中间宿主、感染方式。

5、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致病机理。

6、血吸虫病的各种病原学学诊断方法的原理、意义。

【熟悉】

1、童虫在人体内的移行。

2、虫卵肉芽肿的致病作用、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急性期、慢性期。

3、血吸虫感染中伴随免疫的特点。

4、血吸虫病的流行分布与环节。

5、血吸虫病的防治原则。

【了解】

1、虫体在钉螺体内的发育。

2、尾蚴性皮炎。

3、血吸虫感染中免疫逃避的机理。

4、血吸虫病的各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意义。

5、钉螺孳生地类型。

6、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意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

裂体吸虫隶属于裂体科裂体属,成虫寄生于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内,亦称血吸虫或住血吸虫。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以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此外,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人体的报道。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即通常所说的血吸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在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和其他人体吸虫有不同特点:

1.雌雄异体

2.成虫在血管(肠系膜静脉或膀胱静脉丛)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

3.尾蚴尾部分叉,在水中经皮肤侵入宿主

4.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一、形态

1.成虫: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1)雄虫:乳白色,长10-20㎜,宽0.5-0.55㎜,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的沟槽称为抱雌沟。

(2)雌虫:前细后粗。虫体长20-25㎜,宽0.1-0.3㎜,,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但不及雄虫明显。虫体因肠管内含较多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物而呈灰褐色。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

(3)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和肠管。肠在腹吸盘后分为两支,延至虫体中部之后汇合成单一盲管。

(4)生殖系统:雄虫由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生殖孔组成。睾丸一般七个,串珠状排列,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于输精管,向前通于贮精囊,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雌虫生殖系统包括椭圆形卵巢一个,位于虫体中部,由卵巢发出一输卵管,向前与卵黄管汇合于卵模,子宫开口于腹吸盘后方生殖孔,内含虫卵。

(5)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2.虫卵: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成熟虫卵内含一毛蚴。

3.毛蚴: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周身被有纤毛,为其运动器官。

5.尾蚴:属叉尾型,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长筒形,无眼点,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体后1/4处,腹吸盘周围有5对左右对称的单细胞腺体,称为钻腺。

二、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感染阶段为尾蚴,人因接触含有尾蚴的水而经皮肤感染。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精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一部分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卵内毛蚴孵出并能侵入钉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的无性繁殖阶段发育成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并在水的表层运动,当终宿主接触含尾蚴的水(疫水)时可钻入宿主皮肤并脱去体部的皮层和尾部转化为童虫。穿入静脉或淋巴管的童虫随血液或淋巴液到右心、肺,再到左心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再进入小静脉随血流进入肝内门静脉,虫体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并继续发育,雌、雄合抱移行到门脉——肠系膜静脉寄居逐渐发育成熟并交配产卵。通常在人体感染30天后可在粪便中检货虫卵。每条雌虫日产卵量为10,000-3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2-5年。

血吸虫发育各期的生物学

1.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日本血吸虫在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日产卵量可达300-3000个,所产的卵大部分沉积在壁血管中,仅小部分因毛蚴分泌物对血管壁的破坏作用和肠的蠕动及腹内压的增加而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能排出的虫卵沉积在局部组织内逐渐死亡钙化。

2.毛蚴的孵化

3.血吸虫在螺体内的发育和无性繁殖:毛蚴通过其前端顶突的吸附作用和顶腺分泌的蛋白酶以及毛蚴的交替伸缩运动钻入螺体。随后毛蚴体表纤毛和外膜消失逐渐发育成母胞蚴,母胞蚴体内的胚细胞增殖、分裂成若干小团形成子胞蚴。子胞蚴在螺体内移行并分裂发育成尾蚴。一个毛蚴经此增殖可产生成千上万条尾蚴。

4.在终宿主体内的移行、发育和有性生殖:人体因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经皮肤感染。虫体钻入终宿主皮肤后发育成童虫,进入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

右心到肺,再由左心进入大循环,到达肠系膜动脉,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肝门静脉。成虫在此雌雄合抱后肠系膜静脉和直肠静脉寄居交配产卵。从尾蚴钻入皮肤到虫体成熟并产卵约需24天。

三、致病

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各期均可致病,血吸虫致病是由于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而出现的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

1.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钻入人体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炎,表现为尾蚴入侵部位出现的小丘疹。尾蚴性皮炎属I型和IV型变态反应,在尾蚴侵入皮肤后局部有刺痛痒感觉,继之出现小斑点状红斑和红色丘疹,如反复感染丘疹数量多时可连成丘疹块,如搔破皮肤可引起继发性感染。病变多发生在手、足、上、下肢等经常接触疫水的部位。除寄生人体各种血吸虫能引起尾蚴性皮炎外,其他寄生于鸟类或哺乳动物的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后也能引起尾蚴性皮炎。在我国能引起尾蚴性皮炎的主要是寄生于鸭的毛毕吸虫属吸虫和寄生于牛、羊的东毕吸虫属吸虫的尾蚴,人体内这些尾蚴仅限于在皮肤内寄生,不能发育为成虫。人群主要在种植水稻、放养牛、鸭时感染。在我国的稻田区,尾蚴性皮炎又称稻田性皮炎,在国外一些沼泽地区人群常因游泳而引起,称游泳者痒。

2.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所经过的器官可因机械性损伤而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和点状出血。

3.成虫所致损害:成虫在血管内寄生,利用口、腹吸盘交替吸附血管壁作短距离运动可引起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等可引起免疫复合物变态反应。

4.虫卵所致损害: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虫卵主要沉着在宿主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发育成熟后,卵内毛蚴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渗透到宿主组织中,刺激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淋巴系统、巨噬细胞等趋向集中于虫卵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有利于避免局部或全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加剧,但又可不断破坏肝、肠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虫卵在宿主组织内聚集,肉芽肿的急性期易液化而形成嗜酸

性脓肿,在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并拌有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称为何博礼现象。

卵内毛蚴死亡后肉芽肿缩小,虫卵消失而纤维化,在肝脏因广泛纤维化而导致肝脾型血吸虫病,表现为肝脾肿大,腹壁、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等症状。

四、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初次感染者或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发生。多数于感染5-8周后出现症状,此时正是成虫大量产卵,卵内毛蚴释放大量抗原的时候,抗原过剩时可与血液中特异性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清病样综合征。少数病例潜伏期较短,此时的临床症状可能由童虫引起。临床表现为畏汗、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辅胀、腹泻等。

2.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症状消失而未经病原治疗者或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患者可表现,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类。无症状者肝功能正常,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痢疾,症状呈间歇性出现,一般为肝肿大。肝功能方面丙种球蛋白增高。

3.晚期血吸虫病: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我国将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四种。我国血吸虫病患者并发乙型肝炎的比率比较高。

4.异位血吸虫病

童虫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寄生并发育为成虫,也可引起虫卵肉芽肿反应,由此造成的损害即为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人体常见异位损害部位在脑和肺。

五、血吸虫感染的免疫

1.抗原:血吸虫抗原的化学成分包括多肽、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和多糖等,可诱发宿主产生各种免疫应答,其结果是诱发病理反应或获得性免疫。其

中,活虫体排放到宿主体液内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排泄分泌物或脱落物中具有抗原特征,并且能被血清免疫学实验证明的物质称为循环抗原。循环抗原可提示活虫存在,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依据。

2。获得性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获得性免疫),主要表现为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这是因为原发感染虫体表面结合有宿主的抗原,逃避了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伴随免疫反应了血吸虫对宿主的适应性,是一种宿主免疫效应与血吸虫逃避宿主免疫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血吸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具有年龄依赖性,再感染和再感染强度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获得性免疫还可因接种血吸虫疫苗而产生。

3。血吸虫的免疫逃避:血吸虫能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表明血吸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这是血吸虫与宿主长期共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血吸虫免疫逃避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有“抗原伪装”和“抗原模拟”假说、“表面受体”假说等机制。

六、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

1.粪便直接涂片法:此法简单,但虫卵检出率低,适用于重感染病人和急性感染病人。

2.毛蚴孵化法:此法利用虫卵中的毛蚴在适宜条件下可孵出并能在水中运动而直接观察,检出率较高。

3.透明法:甘油有透明作用,从而使粪便涂片薄膜透明,便于发现虫卵,并可作虫卵计数,感染度可用每克粪量的虫卵数来表示。

4.肠镜活组织检查:在慢性及晚期患者粪便中常不能直接找到虫卵,应用此法可发现沉积于肠粘膜内的虫卵。发现的虫卵有死卵、活卵之分,对未经治疗的病人发现任何虫卵都有参考价值,而对有治疗史的病人则需发现活卵才有参考价值。

(二)疫学诊断:

1.检测抗体

(1)环卵沉淀试验:以血吸虫虫卵为抗原,与待检血清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若在虫卵周围出现特殊的复合沉淀物即为阳性反应。可作为疗效考核、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疫情等用。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待测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再通过免疫酶的结合和底物染色过程,利用免疫反应中抗原-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酶促反应的高度敏感性对抗体进行检测。除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外,还发展了多项改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如聚氯乙烯薄膜快速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可用比色计或目测法判断结果,可用于辅助诊断。

其他检测抗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还有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结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

(3)环抗原的检测:循环抗原的存在提示有活虫存在,检测循环抗原存在与否可为确定诊断或疗效考核提供依据,其检测技术基本上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七、流行

(一)流行区域: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分地区皆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

(二)流行环节:

1.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属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终宿主包括人及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家畜有牛、犬、猪等,野生动物有野兔、野猪等。其中,病人和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血吸虫的传播途径包括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螺、尾蚴从螺体逸出和侵入宿主这一全过程。其中,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是3个重要环节。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属两栖淡水螺类。钉螺雌雄异体,螺壳小而呈圆锥形,长约10㎜,宽约3-4㎜,壳口呈卵圆形,外侧背缘有一粗的隆起称唇嵴,有6-8个右旋的螺层。平原地区的钉螺螺壳表面有纵肋,称为肋壳钉螺,山丘地区的钉螺表面光滑,称为光壳钉螺。钉螺在自然界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适宜的温度、水、土壤和植物,食物包括腐败植物、藻类和苔藓等。肋壳钉螺孳生于平原水网型地区的潮湿、有草、腐殖质多的河道泥岸、与有螺沟渠相通的稻田、水塘等地方。光壳钉螺主要孳生在山丘型地区的小溪、山涧、水田、河道及草滩等地。钉螺主要在春季产卵,螺卵在水中或近水潮湿的泥面上孵化。幼螺出现的高峰期多在温暖多雨的4、5、6月份。

(3)易感者:易感者是指对血吸虫有感受性的人或动物。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血吸虫均易感,在流行区,人群对再感染的感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三)流行因素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与中间宿主钉螺孳生有关的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土壤、植被等。社会因素涉及社会制度、农田水利建设、人口流动、生活水平、人群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在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过程中,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

(四)流行区类型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和钉螺滋生地的地理环境,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划分为水网型、湖沼型和山丘型3类。

1.水网型:又叫平原水网型,主要指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平原地区,该区有适合钉螺生存的生境,钉螺随网状水系而分布,人群主要因生产或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

2.湖沼型:又叫江湖洲滩型,主要指长江中下游的沿江洲滩及与长江相通的大小湖泊沿岸。如洞庭湖流域,是当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地区。

3.山丘型:地理环境复杂,包括平坝、丘陵和高山。钉螺一般沿山区水系分布,山丘型流行区有螺面积虽然不大,但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和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血吸虫病防治的难度较大。

八、防治

1.查治病人、病牛,控制传染源:采取各种可行的诊断方法,确定病人和病牛等传染源并进行治疗,当前采用的血吸虫病治疗药物一般是吡喹酮。在疾病难以控制的湖沼地区和大山区可利用吡喹酮开展群体化疗。

2.切断传播途径

(1)灭螺:主要措施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变钉螺孳生地的环境和局部地区配合使用杀螺药。

(2)粪便管理:感染血吸虫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体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

环节,可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安全供水:结合农村卫生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安全供水设施,避免水体污染和减少流行区居民直接接触疫水的机会。

寄生虫的选择题

(一)总论 1.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是指 B A.寄生虫的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B.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C.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D.寄生虫的幼虫或有性生殖寄生的宿主 E.寄生虫的储蓄宿主 2.不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D A.刚地弓形虫 B.蓝氏贾第鞭毛虫 C.粪类圆线虫D.蛔虫 E.隐孢子虫 3.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能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可成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播的来源,故称为C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异位寄生 4.寄生虫的转续宿主是指A A.寄生虫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 B.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 C.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 D.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适宜的脊椎动物 E.寄生虫适宜的终宿主 5.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C A.寄生虫的繁殖方式 B.寄生虫的感染方式、途径 C.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及环境 D.寄生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 E.寄生虫的生长的环境 6.寄生虫感染期的定义是C 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寄生虫感染中间宿主的阶段 E.寄生虫所有的生活史阶段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作用不包括A A.非消除性免疫 B.夺取营养 C.机械性损伤 D.毒性作用 E.过敏反应 8.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C A.消除性免疫 B.寄生虫适应性免疫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寄生虫固有免疫 9.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A A.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B.病人和保虫宿主 C.带虫者和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D.病人和带虫者 E.病人、储蓄宿主 10.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C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培训资料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培训资料 指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1)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2)基本病理变化:虫卵所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3)病变主要部位:肝脏、结肠; 4)急性期: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肝肿大与压痛,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5)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 6)晚期: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 化、巨脾、腹水。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成虫主要寄生在宿主的门静脉系统血管内,雌雄合抱,移至肠壁 小静脉末端产卵,部分虫卵穿破肠壁,随大便排出体外,其余虫卵或留在肠壁组织或随门静

脉血流入肝内。虫卵在水中于适宜的温度下经数小时至24小时孵化出毛蚴,侵入钉螺体内 则继续发育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最长可存活3日;当人或牲畜与疫水接触,尾蚴由 皮肤侵入发育成童虫,童虫在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发育成成虫。 【流行病学】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病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 1)传染源主要是排出血吸虫虫卵的患者和患病的哺乳类 动物如牛,钉螺是唯一的 中间宿主。 2)传播途径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而感染。若饮用含有尾蚴 的生水也可经口腔粘膜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夏秋季因接触疫水机会多而多 发。 【发病机制和病理】

(一).发病机制: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均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1)卵内毛蚴释放SEA→T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 引大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于虫卵周围→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 2)卵内毛蚴释放SEA→浆细胞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环绕虫卵周围,形成 放射状嗜酸性棒状体→何博礼现象(Hoeppli) 3)可溶性虫卵因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刺 激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 何博礼现象(Hoeppli)虫卵周围又是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之。 血吸虫病免疫学特点:V ①急性: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阳性率高,

寄生虫之吸虫

吸虫(trematode) 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Class Trematoda 复殖目Order Digenea 吸虫形态 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具口、腹吸盘 无体腔 雌雄同体 消化道:肠盲管 吸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特殊的附着器官:吸盘等 消化系统退化 高度发达的生殖能力 有无性增殖世代 吸虫的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1个)→输卵管(卵黄腺通过卵黄总管,受精囊注入)→卵模(梅氏腺)→子宫(盘曲)→生殖腔→生殖孔 吸虫的雄性生殖系统 睾丸(1-2个)→输出管(2根)→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阴茎(阴茎袋)→生殖腔→生殖孔 吸虫卵特点 卵圆形,大小差异大 多数具卵盖 卵内含卵细胞+卵黄细胞 或毛蚴 吸虫生活史阶段 虫卵(Egg)毛蚴(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 雷蚴(Redia) 尾蚴(Cercaria) 囊蚴(Metacercaria)童虫(Preadult) 成虫(Adult worm) 吸虫的无性世代 虫卵(水中或螺内孵化)→毛蚴(螺宿主淋巴系统内发育)→胞蚴(螺内无性增殖)→雷蚴(螺内无性增殖)→尾蚴(逸出螺体)→囊蚴(第二中间宿主)→ 常见医学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概述 寄生肝胆管 致肝吸虫病,主要分布远东地区 人体感染与饮食习惯有关 人体首例1874;国内1908上海 成虫形态 为吸虫的模式形态大小、体形似葵花子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睾丸分支,卵巢分叶虫卵形态 蠕虫卵中之最小者形似芝麻,具卵盖、肩峰,另一端有小棘,内含毛蚴

第三章 吸虫

第三章吸虫 一、选择题 【A型题】 3001.下列哪项不是吸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A.外观呈叶状或长舌状 B.腹背扁平 C.多为雌雄同体 D.具口,腹吸盘 E.有体腔 3002.吸虫的受精过程一般可以是() A.自体受精 B.异体受精 C.自体及异体受精 D.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 E.以上都不是 3003.寄生人体吸虫的繁殖方式() A.幼虫进行有性生殖,成虫进行无性生殖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有性生殖 E.幼虫不繁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3004.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吸虫() A.华支睾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卫氏并殖吸虫 D.斯氏狸殖吸虫 E.异形吸虫 3005.华支睾吸虫的主要保虫宿主为() A.纹沼螺 B.淡水鱼及淡水虾 C.猫,狗 D.牛,羊 E.家禽3006.华支睾吸虫对宿主的特异性要求不严格,表现在()

A.可寄生于螺,也可寄生于鱼,虾 B.所寄生的鱼类繁多(包括大型食用鱼和小杂鱼) C.我国各地吃鱼习惯不同,但均有病例报告 D.终宿主除人体,还可寄生于肉食性哺乳动物 E.幼虫和成虫所寄生的宿主种类较多及地区都较广泛 3007.布氏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A.纹沼螺 B.赤豆螺 C.拟钉螺 D.扁卷螺 E.川卷螺 3008.我国布氏姜片虫的最主要保虫宿主是() A.家鼠及野鼠 B.鸡,鸭 C.猪 D.狗,猫 E.牛,羊 3009.影响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在自然界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为() A.温度 B.水的酸碱度(PH) C.干燥 D.光线 E.水的深度3010.肝片形吸虫的重要性在于() A.人体感染范围广泛 B.保虫宿主种类多 C.虫体较大,引起症状严重 D.使牛,羊致病,影响畜牧业发展 E.椎实螺分布广泛,致本虫易于散播3011.并殖类吸虫的形态特征是() A.卵巢与子宫并列 B.两个睾丸并列 C.两侧卵黄腺并列分布 D.卵巢与子宫并列和两个睾丸并列 E.生殖孔与排泄孔并列 3012.斯氏狸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A.纹沼螺 B.长角涵螺 C.川卷螺 D.扁卷螺 E.拟钉螺3013.感染肺吸虫是由于: A.食入未煮熟的淡水鱼 B.生食水红菱,荸荠(马蹄) C.生食或食入未煮熟的溪蟹 D.食入未煮熟的淡水螺 E.吸入感染性虫卵

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虫体移行到肠壁的小血管中产卵。大部分虫卵随血液流入肝脏,另一部分虫卵损害肠壁掉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遇到钉螺便钻入螺体,并在螺体内发育成胞蚴,一个胞蚴又可发育成千上万条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蚴体中逸出,浮游在水面,若遇到人或牛、羊、猪等哺乳类动物,便侵入皮肤脱去尾巴,变成童虫,移行至门静脉系统寄生,在21天内为童虫阶段,22天后发育为成虫,完成了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这就是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雌雄成虫合抱产卵

血吸虫雌雄异体,雄虫虫体扁平较粗短,虫体两侧向腹而卷曲形成抱雌沟,呈圆筒状;雌虫较细长呈圆柱状,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下方,雌虫栖居于雄虫的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雌雄合抱交配,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3000个。 血吸虫卵孵化出毛蚴 虫卵在水温2-370C的水中均可孵化出毛蚴,温度低孵出慢,温度高孵出快。也就是说全年各月份,虫卵在自然条件下的水中均可孵出毛蚴。 毛蚴感染钉螺 毛蚴感染钉螺的能力很强,在水温5-370C条件下均可使钉螺感染,但温度低感染率也低,温度高感染率也高。被毛蚴感染了的钉螺,称为感染性钉螺,也称“阳性钉螺”。感染性钉螺多分布在家畜放牧区和般只停靠的地方,以及居民点附近的沟港等处。 感染性钉螺在水中逸放尾蚴 毛蚴感染钉螺后大约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发育变为尾蚴。被毛蚴感染的钉螺,可以终生逸放尾蚴。在5-400C的水温下,尾蚴都可以逸放出来,钉螺还可以爬上草叶,在露水中放出尾蚴。在4-10月期间,或水温20-300C时逸放的尾蚴数量较多,尤其是春季第一次涨水初次淹没钉螺区时。水中尾蚴最多。 尾蚴侵入人体的途径 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尾蚴很小,肉眼很难看见,它在水中游动,当人下水时它就吸附在皮肤上,快速钻进皮肤,这一侵入过程只需10秒钟就可以完成。尾蚴钻入皮肤后,皮肤上可出现红色小点,非常痒,一般两三天后自然消退。 血吸虫侵入人体内移行路线和寄生部位 尾蚴侵入皮肤时脱掉尾巴变成童虫,再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在体内移行,先到达肺部,再到达肝脏,最后到过营养物质丰富的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静脉血管内寄生。童虫第22天发育为成虫,雌虫第24天开始产卵。血吸虫吞噬红血球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成虫在人体内最长可存活40多年。 血吸虫病对人体的损害 血吸虫雌虫不停地产卵,大量虫卵沉积在病人的直肠、结肠和阑尾炎的肠壁组织内,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坏死、严重者病人出现脓血便症状。另一部分虫卵随血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的小血管内形成很多虫卵结节,引起小脓肿,堵塞血管,破坏血管壁,使肝脏肿大、肝脏纤维化进而肝硬化,导致门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产生门静脉高压,病人出现腹水和脾脏淤血肿大,食道静脉、胃静脉也会发生充血典张,严重的可造成上消化道静脉血管破裂,病人出现大呕血,甚至死亡。 哺乳动物也可感染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教案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5月27、29日 时春红

第五节日本血吸虫病 教学重点: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教学难点:日本血吸虫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教学内容: 一、引言 二、概述 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血管内而得名;它引起的疾病为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WHO规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一)危害 1.分布广: ★WHO 1990年统计,全球76国流行血吸虫病,2亿患者,5-6亿人口受威协; ★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江南12个省市流行,现有150多万患者,30多万病人 2.后果严重: ★解放前,由于得了血吸虫病没有药物治疗,人们曾唱着这样的民谣:“得病如进鬼门关,十个就要死九个”。 ★解放后,83-86年间,洞庭湖边一个83户人家的农场,由于血吸虫病流行,最后只剩下了27个寡妇,4个光棍和88个孤儿。这样就造成了“千里粮田无人种:的惨象! (二)分类 血吸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寄生于人体的有以下6种: 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 1851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 1902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1903 间插血吸虫(Schistosoma intercalatum)1934 湄公血吸虫(Schistosoma mekongi) 195x,1978 其中日本血吸虫对人类危害最大,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流行 第 1 页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结肠、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肉芽肿。急性期以发热、肝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为特征;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三、病原学 (一)形态(两个例外) 1.成虫:雌雄异体 ♂:长12-20mm,乳白色,有抱雌沟,外形圆筒状;椭圆形睾丸7个,单行排列 ♀:长20-25mm,黑褐色,形似线虫;长椭圆形卵巢位于虫提体中部,子宫开口于腹吸盘下方,内含虫卵50-300个 ◇雌雄合抱后发育良好(性信息素,营养联系)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和肠支,成虫摄食血液,肠管内充满消化的Hb * 2.虫卵: ◇大小 67×89um,(中偏大) ◇颜色淡黄色 ◇形状椭圆形 ◇结构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有侧刺内含毛蚴(毛蚴分泌的SEA集中于毛蚴与卵黄膜之间,油滴状,可通过卵壳微孔释出) 3.毛蚴: ◇ 99×35um大小,梨形,灰白色,半透明,全身布满纤毛 ◇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在水中作直线运动(毛蚴孵化) ◇借助顶突和腺细胞的分秘作用,主动钻入钉螺体内 4.尾蚴: ◇尾部分尾干和尾叉;体表布满体棘; ◇有口、腹吸盘,腹吸盘位于体后1/3处,有较强的吸力; ◇后部有5对单细胞钻腺,开口于顶端 第 2页

吸虫

寄生虫学吸虫部分复习题 一、A型题:每道试题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题: 0.50分 01、并殖吸虫卵的颜色通常是( ) A.淡黄色 B.棕黄色 C.金黄色 D.黄褐色 E.无颜色 02、布氏姜片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 ) A.牛 B.猪 C.猫 D.犬 E.羊 03、在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中,野猪、猪、兔等可作为( )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第二中间宿主 04、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的特点是( ) A.卵在 外界环境中发育 B.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C.卵和(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D.仅转换宿主1次 E.需要转换宿主2次以上 05、人体寄生吸虫的繁殖方式是( ) A.幼虫行有性生殖,成虫行无性生殖 B.幼虫行无性生殖,成虫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行有性生殖 E.幼虫行幼体增殖,成虫行孤雌生殖 06、生物源性蠕虫的生活史特点是( ) A.需要转换宿主在2 次以上 B.幼虫均需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能感染人体 C.虫卵必须入水才能继续发育 D.人经口而感染 E.虫体在人体内均能发育为成虫 07、寄生人体的吸虫繁殖方式( ) A.幼虫进行有性生殖,成虫进行无性生殖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有性生殖 E.幼虫不繁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08、关于吸虫生活史的特征,错误的描述是( ) A.有终宿主和保虫宿主 B.幼虫发育过程在水生动物或植物进行 C.幼虫发育至成虫需蜕皮 D.更换宿主生活史才能完成 E.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 09、日本血吸虫卵外壳的超微结构( ) A.表面光滑 B.有微管贯通壳内外 C.由卵黄膜、壳质层和脂层组成 D.表面有点状花纹 E.外被一层蛋白质膜 10、环卵沉淀试验是检查( ) A.血清中的血吸虫抗原 B.循环的抗血吸虫抗体 C.循环的血吸虫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D.粪便中的虫卵 E.虫卵中孵出的毛蚴 11、直肠粘膜压片法用于诊断( ) A.旋毛虫病 B.血吸虫病 C.猪带绦虫病 D.弓形虫病 E.蛲虫病 12、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杀伤再进入人体内的( ) A.雌虫 B.雄虫 C.童虫 D.虫卵 E.以上均不是 13、布氏姜片吸虫寄生在( ) A.胆囊 B.小肠 C.结肠 D.胃 E.直肠 14、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 ) A.肝脏 B.小肠 C.肠系膜动脉 D.肠系膜静脉 E.直肠、乙状结肠 15、血吸虫毛蚴最显著的向性之一是( )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 所有吸虫的生活史有两个世代,即有性生殖世代与无性生殖世代。通过两个世代交替,吸虫得以繁衍增殖。吸虫有性生殖世代,是在脊椎动物体内进行,这类宿主称之为终宿主。而无性生殖世代,是在软体动物体内进行,这类宿主称为中间宿主。血吸虫的生活史也不例外。由于不同血吸虫寄生生活需求不同,对宿主(包括终宿主和中间宿主)选择性也不相同。日本血吸虫成虫(有性生殖)除寄生于人体外,在我国还有42种畜兽类寄生。日本血吸虫幼虫(无性生殖)仅寄生于钉螺。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虫交配产卵,卵随血流沉积于肝脏、肠壁血管内和周围组织。分布在肠壁组织的虫卵部分破溃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这时卵内已发育有毛蚴,毛蚴在水中孵出并游动,遇到中间宿主钉螺能主动侵入,继续生长发育,经两代胞蚴的无性生殖,形成大量的尾蚴。尾蚴为感染终宿主的阶段。尾蚴自螺体逸 出,进入水中,当人、畜生产或生活接触疫水,尾蚴可主动侵入皮肤成为童虫。童虫随血液循环到肝和肠系膜静脉而定居并发育为成虫。雌、雄虫交配产卵进行又一代的有性生殖。据此,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6个阶段(图1-1)。

图1-1日本血吸虫病的生活史 从血吸虫生活史可见血吸虫病的流行由以下5个环节构成,即:1.传染源排出虫卵。2.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3.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 4.螺内发育逸出尾蚴。 5.尾蚴感染终宿主人、畜等哺乳动物。掌握传播5个环节的特点,可制订防治计划,达到阻断传播之目的。

钉螺的生物学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他是雌雄、同体,水、陆两栖的螺蛳。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栉鳃目、圆口螺科、圆口螺属。 生活史和生态 1、繁殖、发育和生长 1.1性腺的变化钉螺的性腺随季节变化。雌螺卵巢除酷热与严寒一度菱缩外,均含有卵,其中以4、5 月份含卵最多,但因各地气候不同,卵巢发育的时间和情况也有所不同,在卵巢发生变化时,雄螺精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但精巢开始萎缩的时间稍迟,恢复时间则较早。 l.2 交配一般钉螺交配最盛时期为4.5 月份,9、10、11月份次之,严寒和酷暑时最少,甚至停止,绝大多数钉螺在近水的潮湿泥土表面及草根附近交配,很少在水中交配。据实验观察,经一次交配的雌螺,21个月后尚有少数储藏精子;交配两次的雌螺,储精及孕卵的数量比一次者显著增多。适合钉螺交配的温度为25C左右,较高温或低温都不适宜;干旱可使钉螺交配的频繁期推迟;高度感染日本血吸 虫的钉螺交配率显著降低。 1.3 产卵雌螺产卵时用吻部在泥土表面挖一小坑,将卵产在泥坑中,然后用泥将卵覆盖。在产卵季节筛洗钉螺享生地泥土,可获螺卵。螺卵球状,直径为0.88~0.99 mm.剥去泥皮,可见透明卵膜,内含不同期的卵胚。据实验室观察,一个雌螺在整个产卵季节可产卵9~258 个,平均为135.8土49.7个。钉螺在半潮湿的泥土上产卵最多,水中产卵

吸虫复习题

寄生虫学吸虫部分复习题 一、A型题:每道试题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题: 0.50分 01、并殖吸虫卵的颜色通常是( ) A.淡黄色 B.棕黄色 C.金黄色 D.黄褐色 E.无颜色 02、布氏姜片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 ) A.牛 B.猪 C.猫 D.犬 E.羊 03、在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中,野猪、猪、兔等可作为( )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第二中间宿主 04、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的特点是( ) A.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B.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C.卵和(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D.仅转换宿主1次 E.需要转换宿主2次以上 05、人体寄生吸虫的繁殖方式是( ) A.幼虫行有性生殖,成虫行无性生殖 B.幼虫行无性生殖,成虫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行有性生殖 E.幼虫行幼体增殖,成虫行孤雌生殖 06、生物源性蠕虫的生活史特点是( ) A.需要转换宿主在2 次以上 B.幼虫均需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能感染人体 C.虫卵必须入水才能继续发育 D.人经口而感染 E.虫体在人体内均能发育为成虫 07、寄生人体的吸虫繁殖方式( ) A.幼虫进行有性生殖,成虫进行无性生殖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有性生殖 E.幼虫不繁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08、关于吸虫生活史的特征,错误的描述是( ) A.有终宿主和保虫宿主 B.幼虫发育过程在水生动物或植物进行 C.幼虫发育至成虫需蜕皮

D.更换宿主生活史才能完成 E.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 09、日本血吸虫卵外壳的超微结构( ) A.表面光滑 B.有微管贯通壳内外 C.由卵黄膜、壳质层和脂层组成 D.表面有点状花纹 E.外被一层蛋白质膜 10、环卵沉淀试验是检查( ) A.血清中的血吸虫抗原 B.循环的抗血吸虫抗体 C.循环的血吸虫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D.粪便中的虫卵 E.虫卵中孵出的毛蚴 11、直肠粘膜压片法用于诊断( ) A.旋毛虫病 B.血吸虫病 C.猪带绦虫病 D.弓形虫病 E.蛲虫病 12、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杀伤再进入人体内的( ) A.雌虫 B.雄虫 C.童虫 D.虫卵 E.以上均不是 13、布氏姜片吸虫寄生在( ) A.胆囊 B.小肠 C.结肠 D.胃 E.直肠 14、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 ) A.肝脏 B.小肠 C.肠系膜动脉 D.肠系膜静脉 E.直肠、乙状结肠 15、血吸虫毛蚴最显著的向性之一是( ) A.向湿性 B.向光性 C.向上性 D.向触性 E.向温性 16、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 A.钉螺 B.纹沼螺 C.川卷螺类 D.拟钉螺类 E.扁卷螺类 17、日本血吸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 A.膀胱静脉丛 B.胃底静脉丛

寄生虫复习题及答案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带虫者 伴随免疫夜现周期性生物源性蠕虫疟疾复发生物性传播 二、填空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 3、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有、、。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 5、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结构,有波浪状蛋白质膜的是,外形两侧不对称的是,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6、写出下列寄生虫的寄生部位: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和。 7、写出下列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 8、取痰液检查的寄生虫病有、、。 9、可致肝、肺、脑同时损害的寄生虫有、、、。 10、填中间宿主。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有、,卫氏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片虫的中间宿主。 11、典型疟疾发作的三步曲是、、。 12、人体寄生虫学容包括、、。 13、建国初期的五大寄生虫病,在长江以北流行是。 14、线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三个阶段。 15、蛔虫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在于成虫有乱窜、钻孔的习性,由此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钩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丝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16、蛔虫病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饱和盐水漂浮法主要用于的检查。 17、送检标本需注意保温的原虫有与,需在晚间采集血液标本检查的寄生虫是。 18、能以引起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是、、。 19、猪带绦虫感染人体的方式有、、。 20、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其方式有与。

三、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倡议重点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5种是寄生虫病,它们是: A、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锥虫病 C、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D、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痢疾阿米巴病 2、人体寄生虫学的畴不包括: A、医学原虫学 B、医学蠕虫学 C、医学昆虫学 D、医学微生物学 3、下列哪项不是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A、致病性 B、地方性 C、季节性 D、自然疫源性 4、人体抗寄生虫的免疫多表现为: A、非消除性免疫 B、消除性免疫 C、先天免疫 D、伴随免疫 5、寄生物是指: A、二种共栖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B、二种互利共生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C、寄生关系的二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D、寄生关系二种生物中的任何一方 6、下列对寄生虫的描述,哪项不恰当: A、一生离不开宿主 B、可自宿主体表获得营养 C、可自宿主体获得营养 D、对宿主造成损害 7、专性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 A、整个生活史中均需过寄生生活 B、整个生活史中均需选择特殊宿主 C、至少一个生活史期必须过寄生生活 D、至少一个生活史期必须严格选择宿主 8、第一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重要的一个 B、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 C、有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重要的一个 D、有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 9、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日本血吸虫的防治策略及方法

日本血吸虫的防治策略及方法 日本血吸虫亦称血吸虫或住血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裂体属。属小型个体,雄虫长12-24毫米,宽0.50-0.55毫米,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有卵巢一个,长圆形,子宫颈长,其中含有50个以上的虫卵,体呈紫色。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膜系膜静脉中,雌雄虫经常抱在一起,寿命可达1 0-20年。雌虫产卵于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如遇钉螺则侵入其体中,毛蚴在钉螺体内经过无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尾蚴。尾蚴自螺体内逸出后尾部摆动,遇到人或易感染的动物而从皮肤钻入,引发感染。其寄生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血吸虫病。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特点。我国防治血吸虫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畜同步化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途径。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2.切断传播途径(1)灭螺: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主要措施有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改变钉螺滋生地的环境以及局部地区配合使用杀螺药。(2)粪便管理:血吸虫感染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体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好人畜粪便在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方面至关重要。在重疫地区推广“以机代牛”以及粪尿混合储存方法有助于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3)安全供水:尾蚴从螺体内逸出的首要条件是水,结合农村卫生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安全供水设施,可避免水体污染和减少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机会。尾蚴不耐热,在60摄氏度的水中会立即死亡,因此家庭用水可采用加温的方法杀死尾蚴。 3.保护易感染者 4.疫苗研究 该病的流行与防治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制约。血吸虫病危害程度、防治工作难度远远超过国外流行的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钉螺分布区域以垸外为主,受长江水位影响以及退湖还田、平垸行洪、移民建设实施等使得消灭钉螺十分困难。且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以机代牛”的实施尤为困难......人类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人的行为所致。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生活方式,对预防血吸虫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寄生虫吸虫习题

吸虫部分测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抱雌沟 2.血吸虫伴随免疫 3.尾蚴性皮炎 二、填空题 1. 吸虫(trematode)属_ 门纲。 2. 吸虫消化系统包括、、、和。 3. 吸虫的消化系统中无,未被消化吸收的废物经排出体外。 4. 复殖吸虫中除了的种类是雌雄异体外,其它均为雌雄同体。 5. 复殖吸虫的系统最为发达。 6.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都需经历与的交替。 7. 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它包括卵、、、、、、与成虫阶段。 8. 复殖吸虫离不开,虫卵必须在或被软体动物宿主吞食后才能孵出毛蚴。 9. 裂体科吸虫无期,直接侵入终宿主发育为成虫。 10. 吸虫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为和。 11. 华支睾吸虫又称,其成虫寄生在人体的。 12. 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等宿主的肝胆道内。 13.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第二中间宿主为。 14. 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是。 15.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和有一定关系。 16. 一般认为是肝吸虫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7. 在中找到是确诊肝吸虫病最主要的证据。 18.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广泛存在,主要为感染华支睾吸虫的、、 等。 19. 华支睾吸虫病是经感染的,该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的习惯。 20. 华支睾吸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有:、、。 21.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与。 22. 布氏姜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和小肠内的大型吸虫。 23. 姜片虫的中间宿主为。以菱角、荸荠等水生植物为。 24. 姜片虫病主要流行分布在亚洲的和地区。 25. 姜片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检查。 26.大量感染姜片虫时,虫体成团可引起。 27.肺吸虫的感染阶段是,血吸虫的感染阶段是。 28. 肺吸虫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期。 29.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第二中间宿主是和。 30.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 31.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和血吸虫病。 三、是非题 1.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均属于复殖目。() 2. 吸虫的体被是合胞体结构。()

第二章吸虫

吸虫 一、选择题 (一)A型选择题 1.吸虫的受精方式可以是 A.自体受精 B.异体受精 C.自体及异体受精 D.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2.寄生人体吸虫的繁殖方式是 A.幼虫进行有性生殖,成虫进行无性生殖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有性生殖 3.吸虫在形态上具有下列共同特征,其中哪一条不全对? A.具有口、腹吸盘 B.无体腔 C.消化道不完整 D.虫体两侧对称 4.吸虫的生活史具有下列共同特征,其中哪一条不对? A.生活史阶段多 B. 有宿主更换和世代交替 C.终宿主不严格,有保虫宿主 D.感染阶段是囊蚴,均经口感染5.人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都必需的中间宿主是 A.淡水鱼类 B.淡水螺类 C.淡水贝类 D.水生植物 6.寄生人体吸虫的成虫繁殖方式是 A.无性生殖 B.有性生殖 C.孤雌生殖 D.接合生殖 7.吸虫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多为 A.脊椎动物 B.哺乳动物 C. 淡水鱼类 D.淡水螺类 8.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 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B. 引起胆结石 C. 引起肝脏损害 D. 引起胰腺炎 9.肝吸虫病的病原学检查以哪种方法检出率最高? A.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检查法 B.大便直接涂片法 C.自然沉淀法 D.饱和盐水浮聚法 10.华支睾吸虫的主要保虫宿主为 A.纹沼螺 B.淡水鱼及淡水虾 C.猫、狗 D.牛、羊 11.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A.川卷螺 B扁卷螺 C.钉螺 D.豆螺 12.人感染肝吸虫是由于 A.生食或半生食猪肉 B.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C.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 D.生食或半生食牛肉

日本血吸虫教案

赣南医学院教案 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曹镐禄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作用,病原学诊断方法。 2、悉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3、了解:寄生人体的虫种及我国防治血及虫病的成就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疑点: 重点:1、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 2、致病机理(尾蚴性皮炎,童虫损伤肺,成虫代谢产物,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 理,异位寄生和异位损害)。 3、实验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的应用和综合查病。 难点:1、免疫(免疫原、伴随免疫、免疫逃避、免疫效应机理)。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结合生活实际及临床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3、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鞭等。 五、时间安排: 引入本次新课(2分钟),日本血吸虫形态(5分钟)、生活史(20分钟)、致病(25分钟)、诊断(10分钟)、流行(10分钟)、防治(6分钟);小结(2分钟) 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血吸虫部分,引入本次本节课日本血吸虫。

第六节裂体吸虫(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一、形态 (一)成虫形态雌雄异体。 (二)虫卵形态:成熟虫卵呈椭圆形,大小均为89um-67um,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内可见成熟毛蚴。 (三)幼虫形态 1、毛蚴形态: 2、尾蚴形态: 3、童虫 二、生活史及生物学特点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整个生活史包括五个时期。 (一)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 于肠粘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产卵,成熟虫卵使周围组织发炎坏死;同时在血流的压力、肠蠕动和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二)毛蚴的孵化 (三)幼虫在钉螺体内的繁殖 (四)尾蚴的逸出及侵入宿主 (五)成虫定居及营养 血吸虫与其它吸虫的主要不同点: 虫名血吸虫肝、姜、肺吸虫 外形呈圆柱形、雌雄异体合抱背腹扁平、雌雄同体 睾丸七个二个 虫卵无卵盖、有侧刺有卵盖、无侧刺 尾蚴分叉不分叉 生活史无雷蚴、囊蚴期、有雷蚴、囊蚴期、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需二个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 感染阶段尾蚴囊蚴 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经口感染 血吸虫生活史示意图(见板书)。 三、致病 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对人体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但以虫卵所致病变最为严重。 1、尾蚴所致损害引起尾蚴性皮炎、局部出现瘙痒小丘疹。 2、童虫所致损害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3、成虫所致损害成虫一般无明显的致病作用。 4、虫卵所致损害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形成虫卵肉芽肿。

日本吸血虫的发育经历的那几个时期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2.终宿主(definitive hose):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储存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即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3.储蓄宿主(paratenic host)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以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成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的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5.感染阶段(infection stage):寄生虫的各个发育时期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期称之为寄生虫的感染阶段。 6.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的宿主(人或脊椎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形成幼虫移行症。 7.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host):当宿主免疫功能不全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一些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的寄生虫可出现异常的增殖且致病力增强,从而使宿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这类寄生虫就称~ 8.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host):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种寄生虫病称~ 9.多分裂法:为无性生殖中的一种多分裂繁殖方式,胞核分裂多次后,胞质包绕每一个核周围,一次分裂为多个子代。 10.疟疾发作:是指由于RBC内期裂殖体成熟后涨破RBC,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和残余的血红蛋白及RBC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后,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的热原质,与疟原虫的代谢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引起疟疾发作。 11.再燃(r 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由于体内红细胞中的疟原虫未被完全消灭,这种残存的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繁殖,经数周或数月,在不再感染情况下,又出现临床发作症状。 12.复发alapse):疟疾患者初发停止后,处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被全部消灭,在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又出现临床发作症状,间日疟原虫和卵形原虫可引起复发。 13.带虫免疫emunition):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多数患者经过若干次急性发作后,血液和组织中的疟原虫数量大为减少,维持低虫血症。宿主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宿主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称~ 14.并殖吸虫agonimus):是吸虫纲并殖科的一类吸虫,其特点是生殖器官并列,即子宫与卵巢并列,两个睾丸并列。 15.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熟日本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的粘多糖,蛋白质及酶等物质,可诱发肉芽肿反应。 16.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是指宿主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产生了对再感染的免疫力,但初次感染的成虫可继续在宿主体内存活并产卵,这种成虫与免疫力并存的现象称~ 17.囊虫病:是由于食入链状带绦虫卵后发育为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而引起。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皮下结节,头痛,

寄生虫

一、名词解释: 1.共栖:2.共生:3.寄生关系:4.寄生虫生活史:5.带虫者:6.世代交替:7.终宿主:8.中间宿主:9.保虫宿主:10.转续宿主:11.出丝现象: 12.溶组织内阿米巴烧瓶样溃疡:13.疟疾的再燃:14.疟疾的复发:15.土源性蠕虫:16.生物源性蠕虫:17.夜现周期性:18.棘球砂:19.感染期:20.滋养体: 21.幼虫移行症:22.机会致病性寄生虫:23.消除性免疫:24.非消除性免疫:25.带虫免疫:26.免疫逃避:27.钩蚴皮炎:28.半变态:29.全变态:30.包虫病: 二、单选题: 1.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关系称() A.互利共生B.共栖C.寄生D.片利共生 2.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 A.共栖B.共生C.寄生D.互利共生 3. 土源性蠕虫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 A.需要中间宿主B.不需要中间宿主 C.需要保虫宿主D.需要转续宿主 4. 宿主对寄生虫的主要作用是() A.吞噬细胞的作用B.皮肤的屏障作用 C.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体的中和作用 5.吸虫的生活史具有下列共同特征,其中哪一条不对? () A.生活史阶段多 B. 有宿主更换和世代交替 C.终宿主不严格,有保虫宿主 D.感染阶段是囊蚴,均经口感染 6.人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都必需的中间宿主是()

A.淡水鱼类B.淡水螺类C.淡水贝类D.水生植物7.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 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B. 引起胆结石 C. 引起肝脏损害 D. 引起胰腺炎 8.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 A. 十二指肠 B. 结肠 C. 肝内胆管 D.小肠上段 9.吃了未熟的鱼肉,可感染() A.蛔虫B.旋毛虫C.华支睾吸虫D.姜片吸虫10.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期是() A. 成虫 B. 尾蚴 C. 囊蚴 D. 雷蚴 11.在痰中可查到的寄生虫虫卵可能是() A.钩虫卵B.卫氏并殖吸虫卵C.蛔虫卵D.血吸虫卵12.感染肺吸虫病主要是由于() A.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 B.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类 C. 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 D. 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蝲蛄13.卫氏并殖吸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 囊蚴 B. 毛蚴 C. 尾蚴 D. 童虫 14.可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 A. 肝吸虫 B. 蛔虫 C. 血吸虫 D. 肺吸虫 15.日本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 A. 骨盆静脉丛 B. 肠系膜静脉 C. 膀胱静脉丛 D. 脾静脉16.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是()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200道)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写“A”,判断为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填写“B”) 1.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移行期童虫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B ) 2.急性血吸虫病的现场处置中不需要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B ) 3.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除人外,尚有40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血吸虫。(A ) 4.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病人即可定义 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B ) 5.日本血吸虫尾蚴多分布于水体表面。(A ) 6.为了加快加藤片透明速度,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可将加藤片放置于阳光下照射提高温度。(B ) 7.粪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杀灭血吸虫虫卵,控制血吸虫病传播。(A) 8.灭螺前活螺平均密度和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指标可用来考核灭螺效果。(A ) 9.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中使用过的微量板可以浸泡于酸性溶液中,然后用毛刷洗涤,晾干 后继续使用。(B ) 10.血吸虫病四类流行村要求每3年对有钉螺分布的村民组和有疫水接触史的常住居民(6-65岁) 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血清学阳性者即给予1次化疗。(A ) 11.防止钉螺扩散不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点和难点。(B ) 12.人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接触时间愈久,暴露的面积愈大,则感染血吸虫的机会愈多,感染的 程度愈重。(A ) 13.血吸虫病和钉螺的地理分布均有严格的地方性,两者分布基本一致。( A ) 14.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3个重要环节分别为: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中存在钉螺和人畜接触 疫水。(A) 15.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包括: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和山区丘陵型。(A ) 16.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致病阶段为成虫阶段。(B ) 17.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A ) 18.我国2006年颁布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中规定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坚持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A ) 19.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群。(A ) 20.日本血吸虫属于雌雄同体吸虫。(B ) 21.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B ) 22.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钉螺。(B ) 23.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B ) 24.日本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的移行途径为: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左心、主动脉、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A ) 25.历史上,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流行区为平原水网型。(B ) 26.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被称为疫水。(A ) 27.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为肝和肠壁。(B ) 28.50%以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A ) 29.急性期血吸虫病患者,排便多为果酱样便。(B ) 30.日本血吸虫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门脉-肠系膜动脉系统。(B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