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种金属离子对荧光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能力检测

各种金属离子对荧光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能力检测

各种金属离子对荧光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能力检测
各种金属离子对荧光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能力检测

F:荧光试剂浓度+:荧光不消失-:荧光消失(金属离子溶液浓度都为50mmol/L)

表一:Na

表二:Mg

表四:Cu

加到30μL以上时,荧光立即消失。

表六:K

当溶液增加到一定20μL以上时,荧光在反映1min后开始消失。

表八:Zn

Zn离子溶液加入荧光试剂,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荧光不消失。

做更加细致的测定,测定在荧光消失时的浓度和时间。

表十:Hg

Hg离子溶液使荧光试剂荧光消失,所以对使荧光消失反应的时间和Hg离子浓度做更加细致的测定,测定在荧光消失时的浓度和时间。

检测锌离子的荧光探针

检测锌离子的荧光探针 姓名:徐英学号:51007008 专业:应用化学 摘要: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锌的过量与不足都会导致人体代谢异常,产生疾病,因此,Zn2+含量的测定在临床、医药、食品、环境监测及科研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测定细胞内游离锌离子荧光探针物质的化学规律、性质和优缺点。 关键词:Zn2+、荧光探针、定量检测 1、前言 在自然界元素的丰度顺序中,锌排在第25位,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波动于0.004-0.02%之间。锌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I副族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3d104s2的价电子结构,通常只失去s电子而成+2氧化态。Zn2+的原子半径较小,且因其带两个正电荷,所以它对电子的亲和力很高,是一个强的质子受体[1]。 1940 年Eggleton首先提出人类需要锌[2]。Prasad和Sandstead 等研究明确了锌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3]。Zn2+是人体内第二富集的过渡金属,广泛分布于人体内部。 据研究表明,锌在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锌离子是组成三百多种生物酶活性催化中心的重要金属离子之一;它可作为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因子或转录因子;可以和许多调控酶相互作用,作为第二信使触发或阻断诸如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具有调控大量离子通道的能力,参与神经传导的过程;同时,锌离子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近研究还表明,锌离子的浓度大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4]。 缺锌对机体有重要影响: 一是对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的影响;二是对性器官和性功能的影响;三是锌依赖酶(含锌酶)的活性降低;四是缺锌可使胰岛素降解加剧,引起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及对葡萄糖利用率减少,葡萄糖耐量下降;五是缺锌可引起血液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降低,影响组织对维生素A 的利用,使人的暗适应能力下降,还有对皮肤及味觉等的影响[5]。虽然缺锌给人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人体内锌含量的超标也会造成同样大的伤害,如:补锌过量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可诱发人体的铜缺乏;过量补锌可降低机体内血液、肾和肝内的铁含量,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生存期缩短,肝脏及心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活性下降 (6) 因此,若能实时跟踪、监测生物体中的锌离子,就有可能使人们在细胞层次或者组织层次上进行锌离子的生理、生化行为的研究。这对揭开生物体系中锌离子与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生理、生化功能之间的关系之谜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自1987年第一个锌离子荧光探针(TsQ)诞生以来,陆续研制开发了几种锌离子荧光探针,如Zinquin,Zinpyr-l,ACF-l,ACF-2,NewportGreen等。人类利用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检测Zn2+,为研究生物体内Zn2+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的结合方式,探索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7]。但在测定生物活体内的游离Zn2+的浓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荧光离子探针识别机理及影响因素 在锌离子的荧光检测中,最关键的是荧光选择性配体的设计。目前报道的荧光选择性配体的基本结构可分为:荧光发色团—间质—识别基团三部分(如图1所示) [4],其设计大多基于光致电荷迁移(PCT)和电子迁移(PET)两种荧光机理。也有将两种机理结合起来设计的荧光配体。但无论基于何种机理,荧光配体中的荧光发色团和识别基团的选择均极为重要。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3), 128-13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5571301.html,/journal/japc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5571301.html,/10.12677/japc.2017.63016 文章引用: 叶明富, 陈丙才, 方超, 吴延红, 陈国昌, 孔祥荣.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J].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3):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Quantum Dots Mingfu Ye 1*, Bingcai Chen 1, Chao Fang 1, Yanhong Wu 2, Guochang Chen 1, Xiangrong Kong 3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xi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zhou Shandong 3Beijing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s Research Academy, Beijing Received: Jul. 10th , 2017; accepted: Jul. 23rd , 2017; published: Jul. 26th , 2017 Abstract Carbon quantum dots (CQDs), a novel clas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have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strong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and stabl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 This ar- ticle reviews the different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to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of CQDs.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s of CQDs are also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Carbon Quantum Dots, Nano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s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 叶明富1*,陈丙才1,方 超1,吴延红2,陈国昌1,孔祥荣3 1 安徽工业大学和县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3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7月10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26日 摘 要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其强的量子限域效应和稳定的荧*通讯作者。

Ag@SiO2复合纳米粒子对自组装染料单层的表面增强荧光

Ag@SiO2复合纳米粒子对自组装染料单层的表面增强荧光 张若虎王著元宋春元杨晶崔一平*1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江苏省南京市 210096 摘要:报导了一种使用Ag@SiO2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增强固体基底表面待分析物的荧光的新颖简单的方法。制备了壳层厚度分别为约3 nm和约15 nm的Ag@SiO2纳米粒子,作为增强剂使用。将增强剂滴加在自组装了孟加拉玫瑰红染料单层膜的固体基底表面上,与滴加之前进行比较,可以获得显著增强的荧光。使用壳厚约3 nm的纳米粒子,最大增强因子约为27倍;使用壳厚约为15 nm的纳米粒子,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1.7倍。实验研究了壳层厚度和增强剂的表面密度对增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基于荧光的表面分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物理电子学表面增强荧光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urface Enhanced Fluorescence from Fluorophore-assembled Monolayer Using Ag@SiO2 Nanoparticles Ruohu Zhang, Zhuyuan Wang, Chunyuan Song, Jing Yang and Yiping Cui* Advanced Photonics Center,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R China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Abstract A new and simple procedure to enhance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analytes on the surfaces of a solid substrate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Ag@SiO2 nanoparticles. Two kinds of silver-silica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shell thicknesses of ~ 3 nm and ~ 15 nm are prepared and used as enhancing agents, respectively. By simply pipetting drops of the enhancing agents onto the Rose Bengal monolayer-attached substrate surfaces, an enhancement of ~ 27 times is achieved using the Ag@SiO2 nanoparticles with ~ 3 nm shells while ~ 11.7 times is obtained using those with thicker shells, compared to the non-enhanced control sample. The effects of shell thickness and surface density of the enhancing agents on the enhancement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potentially helpful in fluorescence-based surface analysis. Keywords physical electronics; surface enhanced 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1 概述 荧光检测是医疗诊断和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1]。在最近十几年间,表面增强荧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并且在很多体系中实现[2-4]。当荧光染料分子处于金属纳米结构表面附近,大约5到20 nm之间时[5-8],荧光强度可能显著增加至高达上千倍[9],同时伴随有荧光寿命减小及光稳定性提高等效应[10]。关于表面增强荧光的增强机制,一般认为有两种效应存在[11-17],即激发场的增强和等效量子效率的提高。 在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与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中使用的类似,一般为金和银贵金属[18-19]。最近包括铜、锌、铝、镍、锡、铁和铬等其它金属材料也开始得到应用[20-26]。不同的纳米结构先后被提出,如岛状膜、纳米球、纳米三角形、纳米棒、纳米球壳及不规则形状的金属纳米结构[9,27-32],使得表面增强荧光的应用范围被大大扩展,包括DNA检测[8]、RNA传感[33]、免疫检测[34]和无标 1作者简介:张若虎,男,博士生,从事生物光子领域的研究工作,zhangruohu1@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5571301.html,; 崔一平,男,博士,教授、博导,从事信息光电子、全光通信器件、生物光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cyp@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5571301.html,。 1

【CN110128395A】一种用于水中金属离子含量检测的荧光探针及其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6424.0 (22)申请日 2019.03.25 (71)申请人 天津农学院 地址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天 津农学院 (72)发明人 刘大颖 尹鑫 何华瑞 王钰婷  郭静 邓欣欣  (51)Int.Cl. C07D 311/80(2006.01) C09K 11/06(2006.01) G01N 21/6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水中金属离子含量检测的荧光探 针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中金属离子含量 检测的荧光探针,所述化合物以N -乙酸基苯胺作 为金属离子络合体,在其分子中引入罗丹明荧光 基团,生成金属离子特别是锌离子的荧光指示 剂。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应用于细胞原位成 像。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中的金属离子浓度的连 续检测, 尤其是水中对锌离子浓度的连续测定。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10128395 A 2019.08.16 C N 110128395 A

1.一种用于水中金属离子含量检测的荧光探针,所述化合物包含取代或未取代的N -乙酸基苯胺作为金属离子络合体,并在其分子的对位引入罗丹明荧光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 3.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探针在水中金属离子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选自重金属锌离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为荧光检测,连续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可应用于细胞荧光成像检测。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10128395 A

荧光纳米探针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摘要:纳米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在化学传感、光学材料及生物检测和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但以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为主的荧光探针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最近,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聚合物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等荧光纳米探针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有机荧光试剂的缺陷,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关键字:纳米荧光探针、生物检测和识别、无机发光量子点 Abstract:Nano fluorescence probe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sensing, optical materials and 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ield , and to realize the above functions as a primary technology. But in a traditional fluorescent primarily organic fluorescent prob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are difficult to overcome defects. Recently, inorganic light quantum dots, fluorescence polymer microspheres, nano composite fluorescence silica nanoparticles and fluorescence nanoprober have appeared in a certain extent, g served the defects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fluorescence reagent, biological analysis to provide the new development area,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Nano fluorescence probe, 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organic glowing dots 1、Classification of fluorescent nano probe 荧光纳米粒子是指与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结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使一种或几种荧光性质发生改变的小分子物质。可用于研究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可以发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量子点)或将荧光团通过包埋、共价键连接以及超分子组装等方式引入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中,并让纳米粒子承担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的检测、标记等功能。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荧光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光稳定性,也能更加容易地实现水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另外,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对纳米粒子的尺度的精确控制及对粒子功能化手段的日臻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荧光纳米粒子满足了化学传感器、生物探针等领域的要求。目前荧光纳米粒子主要有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高分子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三大类。 1.1Quantum dots 通常是一种由n一Vl族或m一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直径在1一100nm之间,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半导体纳米颗粒。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和发光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点粒径很小,它们的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因此光学行为与一些大分子很相似,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的体积大小严格控制着它的光谱特征。量子点的晶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布于表面的原子就越多,而表面的光激发的正电子或负电子受钝化表面的束缚作用就越大,其表面束缚能就越高,吸收的光能也越高,即存在量子尺寸效应,从而使其吸收带蓝移,荧光发射峰也相应蓝移。可见,相对于其他传统的荧光染料而言,量子点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粒径不同或组成材料不同即可发射不同颜色的荧光。 1.2 Application of quantum dots in life science

荧光纳米粒子的介绍及应用

【专题】荧光纳米粒子的介绍及应用 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在化学传感、光学材料及生物检测和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但以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为主的荧光探针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最近,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聚合物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等荧光纳米探针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有机荧光试剂的缺陷,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此我想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大家觉得我有什么地方说错的话,欢迎批评指正!让我也从中受益! 1、荧光纳米粒子的分类 荧光纳米粒子是指可以发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量子点)或将荧光团(Fluorophore)通过包埋、共价键连接以及超分子组装等方式引入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中,并让纳米粒子承担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的检测、标记等功能。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荧光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光稳定性,也能更加容易地实现水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另外,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对纳米粒子的尺度的精确控制及对粒子功能化手段的日臻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荧光纳米粒子满足了化学传感器、生物探针等领域的要求。目前荧光纳米粒子主要有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高分子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三大类。 1.1.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 QD)又可称为半导体纳米微晶体,是由数百到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无机纳米粒子,是一种由II-VI 族或者III-V 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X = S、Se、Te)。量子点粒径很小,它们的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因此光学行为与一些大分子很相似,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的体积大小严格控制着它的光谱特征。量子点的晶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布于表面的原子就越多,而表面的光激发的正电子或负电子受钝化表面的束缚作用就越大,其表面束缚能就越高,吸收的光能也越高,即存在量子尺寸效应,从而使其吸收带蓝移,荧光发射峰也相应蓝移。可见,相对于其他传统的荧光染料而言,量子点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粒径不同或组成材料不同即可发射不同颜色的荧光。由于量子点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者在量子点的制备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目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根据其所用材料的不同,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在有机体系中采用胶体化学方法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前体制备量子点,二、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在有机体系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量子点的研究中,Bawendi等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注射入热的有机溶剂中,在高温下制备出具有单分散性的CdSe量子点。后来,人们使用无机物来钝化颗粒表面,发展了核壳结构的量子点。peng等人以CdO或Cd(Ac)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S、Se、Te的储备液混合,一步合成了性能良好的CdS、CdSe、CdTe量子点。Nie等以此法合成了CdSeTe量子点,其荧光发射最大的波长为850 nm,量子产率高达60%。该法不但克服了先前合成方法中需要采用(CH3)2Cd作为原料的缺点,而且所合成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尺寸分布窄、波长覆盖范围广。此外,Reiss等人在Peng的基础上以CdO为前体在HDA-TOPO混合体系中合成CdSe,然后以硬脂酸锌为锌源,在CdSe的表面包覆一层ZnSe,首次合成了CdSe/ZnSe核壳结构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5%。另外,也有研究者采用在水溶液中进行量子点的合成,Weller等人以六偏磷酸钠及巯基乙酸、巯基乙胺等巯基化

新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第29卷第3期化一学一研一究Vol.29一No.32018年5月 CHEMICAL一RESEARCH May2018 新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李连庆?,罗一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陕西西安710100) 摘一要:由于重金属离子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生物体内的重要元素,铁元素的缺少和过量都可能引起严重的人体机能障碍,因而能够对铁离子实现快速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研究近年来报道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铁离子荧光探针,对Fe3+的特异性识别及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总结,并对Fe3+荧光探针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关键词:荧光探针;铁离子;识别;进展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11(2018)03-0325-06 ResearchprogressofnovelfluorescentsensorforFe3+ LILianqing? LUOYi Department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 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 Xi an7101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Asheavymetalionsplayanimportantroleinhumanhealth,therapiddetectionoftraceheavymetalionsisahotissueinthecurrentresearch.Asanimportantelementinorganism,thelackandoverdoseofironcancauseserioushumandysfunction,so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forfastrecog?nitionofironions.Inthispaper,wesummarizedthemethodsofsynthesizingvariouskindsoffluore?scentprobeswithhighselectivityandhighsensitivitytodetecttheironconcentrationwiththespecific identificationofironionsinvariousenvironmentsinrecentyears.Keywords:fluorescentprobe;ironion;recognition;progress收稿日期:2017-11-17. 基金项目:陕西省工业公关课题(2016GY?232),陕西教育厅自然科 学专项(17JK0181). 作者简介:李连庆(1976-),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荧光探针材料. ? 通讯联系人,E?mail:lianqingli008@163.com. 一一铁元素作为最基本的生物系统的痕量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生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地作用,在人体细胞中,广泛地参与多种生命过程,如细胞内DNA与RNA的合成二细胞和氧在生命体内的代谢二质子转移二酶催化等.Fe3+在生命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的缺少和过量都可能引起严重的人体机能障碍.因此,在临床二药物和环境等方面找到合适的Fe3+ 定量检测方法一直都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荧光探针是指其荧光性质(发射波长二强度和寿命等)可随着所处的环境(比如极性二黏度二温度和识别客体等)改变而灵敏地改变的一类荧光性分子,当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特异性结合后,由于各种原因,探针分子的光物理性质会发生变 化,通过各种检测方式检测到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检测到环境中金属离子的含量.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好二灵敏度高二对设备依赖小二操作简单和检测限低等优点,而且能够与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及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在活体水平上无损原位的检测,使得荧光探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1一罗丹明类铁离子荧光探针 罗丹明类染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二刚性平面结构较大二水溶性好二毒性小二最大发射波长位于可见光区等优点[1-4].此外,罗丹明类结构有多个修饰位点,能够引入特定基团对分子性能进行改造,以增加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强光稳定性和生物融合性,使荧光探针分子能够满足在各种环境下Fe3+检测,提高荧光探针分子的检测选择性和灵敏度. QIN等[5]将罗丹明衍生物与喹啉衍生物结合, 合成了探针1(图1).当溶液中没有Fe3+时,在波长 DOI:10.14002/j.hxya.2018.03.017|化学研究,2018,29(3):325-330

用于金属离子识别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用于金属离子识别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一章:介绍了荧光分析法检测痕量金属离子的原理,综述了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在蒽醌荧光团上修饰乙醇胺分子合成了用于铁离子识别检测的新的荧光探针。实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水=4:1,pH7.20的条件下,Fe3+的加入使体系荧光猝灭,荧光强度和Fe3+浓度在4.0×10-5-3.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可以实现乙醇-水体系中对Fe3+离子的高选择性检测。检测限为 3.8×10-7mol/L。第三章:以吖啶为荧光团,亚氨基二乙酸为配体,合成了水溶性较好的吖啶荧光探针ATA,利用红外、核磁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中性的缓冲水溶液中,考察了金属离子对荧光离子体ATA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4(0.01MHEPES)的条件下,铜离子的加入使体系荧光猝灭,体系的荧光强度和Cu2+浓度在0.8-3μM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52),检测限为1.24×10-7M。由此可以实现水体系中对Cu2+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荧光离子体和铜离子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3.58×10-5M-1。第四章:以便宜易得的茜素氟蓝AC作为探针,建立了一种在水体系中识别检测铝离子的比色荧光传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乙醇/水=4:1,pH4.6的条件下,AC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且络合铝离子后溶液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并伴随荧光发射峰的红移。从而可作为一种变色荧光探针用于弱酸性的乙醇-水溶液中铝离子的检测。检测限为 5.19×10-77mol/L。精密度为0.32%。实验结果表明AC和铝离子的结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

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的种类、研究热点与研究进展 19920102203495 宋菊平 【摘要】:荧光探针在化学传感、光学材料及生物检测和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最近,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聚合物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等荧光纳米探针的相继出现,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一些传统的探针,也得到了一下新的改进与发展。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正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场面。 【关键词】:荧光探针;量子点荧光探针;纳米荧光探针;小分子荧光探针;双光子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硫醇类探针; (一)荧光探针的种类 按照荧光探针制作方式,可分为化学荧光探针和基因荧光探针。其中化学荧光探针是由化学方法合成的,而基因荧光探针是由可遗传、由DNA编码、蛋白质组成的。按荧光波长可分为发射在紫外可见区的荧光探针和近红外区的荧光探针。按荧光探针用途不同可分为荧光标记试剂(fluorescent) 和荧光生成试剂(nuorlgenic)。按荧光探针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可分为有机(包括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 荧光探针、量子点荧光探针、高分子荧光探针等按照荧光探针功能来分,可分为细胞活性探针;细胞器探针;膜荧光探针;核酸探针;Ph值探针;免疫荧光探针;钙离子探针;活性氧探针。细胞活性探针是标记活细胞;酯酶底物探针、过氧化物酶底物探针和离子泵活性指示探针识别死细胞,死细胞探针有膜不透性DNA探针和丹磺酰赖氨酸。而其优点是灵敏,安全。细胞器探针是与细胞器选择性结合的荧光染料。主要用途:研究胞内的氧化作用、有丝分裂、底物降解作用、解毒反应、细胞间的转运和细胞分拣等。膜探针是非极性探针、两性探针、膜流动性探针、荧光标记的磷脂、脂肪酸和固醇探针。用途:测量膜的扩散、监测病毒-细胞的融合、观察膜流动性和研究膜表面的分子组成。核酸是细胞生长、分化、遗传的重要物质。用途:测定DNA和RNA的形态和含量;研究细胞周期和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一些荧光探针热点的实例 1:小分子荧光探针 小分子荧光探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荧光团以及与受体专一性高亲和力结合的配体。受体与目标蛋白质融合,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来标记蛋白质。总体说来,小分子荧光探针应该可以穿过细胞膜并且无毒;能够与受体专一性稳定结合,使得其在进行监测的较长时间(几个小时)内保持稳定性;背景噪音水平尽可能的低;探针尽可能地设计成一定的模式,使得多种荧光团能够方便地结合。选择合适的受体可以实现对蛋白质位点专一性结合。对于受体的选择有以下两个要求:(1)受体与目标蛋白质融合后必须能够被基因表达;(2)受体应该尽可能小,以致不干扰目标蛋白质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较理想的受体是一段短序列的肽链并且能够插入目标蛋白质的许多位点。而选择适合的受体-配体对可以实现对蛋白质高灵敏度高亲和力结合。一般说来,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应当尽可能地快,有利于监测时间敏感

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在化学传感、光学材料及生物检测和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但以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为主的荧光探针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最近,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聚合物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等荧光纳米探针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有机荧光试剂的缺陷,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此我想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大家觉得我有什么地方说错的话,欢迎批评指正!让我也从中受益! 1、荧光纳米粒子的分类 荧光纳米粒子是指可以发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量子点)或将荧光团(Fluorophore)通过包埋、共价键连接以及超分子组装等方式引入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中,并让纳米粒子承担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的检测、标记等功能。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荧光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光稳定性,也能更加容易地实现水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另外,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对纳米粒子的尺度的精确控制及对粒子功能化手段的日臻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荧光纳米粒子满足了化学传感器、生物探针等领域的要求。目前荧光纳米粒子主要有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高分子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三大类。 1.1.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 QD)又可称为半导体纳米微晶体,是由数百到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无机纳米粒子,是一种由II-VI 族或者III-V 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X = S、Se、Te)。量子点粒径很小,它们的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因此光学行为与一些大分子很相似,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的体积大小严格控制着它的光谱特征。量子点的晶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布于表面的原子就越多,而表面的光激发的正电子或负电子受钝化表面的束缚作用就越大,其表面束缚能就越高,吸收的光能也越高,即存在量子尺寸效应,从而使其吸收带蓝移,荧光发射峰也相应蓝移。可见,相对于其他传统的荧光染料而言,量子点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粒径不同或组成材料不同即可发射不同颜色的荧光。由于量子点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者在量子点的制备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目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根据其所用材料的不同,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在有机体系中采用胶体化学方法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前体制备量子点,二、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在有机体系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量子点的研究中,Bawendi等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注射入热的有机溶剂中,在高温下制备出具有单分散性的CdSe量子点。后来,人们使用无机物来钝化颗粒表面,发展了核壳结构的量子点。peng等人以CdO或Cd(Ac)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S、Se、Te的储备液混合,一步合成了性能良好的CdS、CdSe、CdTe量子点。Nie等以此法合成了CdSeTe量子点,其荧光发射最大的波长为850 nm,量子产率高达60%。该法不但克服了先前合成方法中需要采用(CH3)2Cd作为原料的缺点,而且所合成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尺寸分布窄、波长覆盖范围广。此外,Reiss等人在Peng的基础上以CdO为前体在HDA-TOPO混合体系中合成CdSe,然后以硬脂酸锌为锌源,在CdSe的表面包覆一层ZnSe,首次合成了CdSe/ZnSe核壳结构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5%。另外,也有研究者采用在水溶液中进行量子点的合成,Weller等人以六偏磷酸钠及巯基乙酸、巯基乙胺等巯基化合物为稳定剂,以Cd(ClO4)2?6H2O为镉源合成了水溶性的CdS、CdSe、CdTe量子点。该法操作简单、可制备的量子点种类多、所用材料价格低、毒性小,且量子点表面修饰有可直接与生物分子偶连的羧基或氨基等官能团。然而,采用在水溶液中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存在着量子产率不高、尺寸分布较宽等缺点。所以,目前人们仍较多的采用在有机体系中进行量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