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年级专业:08级水产养殖学(观赏鱼)

学号:200830370311

姓名:金松

摘要:以鲤鱼研究的时间顺序介绍迄今为止鲤鱼育种已采用过的方法和已取得的成就,特别着重介绍了鲤鱼的育成品种以及一些新技术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在鲤鱼育种上的应用, 并对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育种、杂交、细胞工程、转基因

一、鲤鱼育种研究背景:

鲤鱼养殖在我国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殷商时代就有池塘养鲤的记载,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传统年画中常有一个穿红兜肚的男孩,身骑一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的形象,就是反映“年年有鱼(余)”这一祈望子孙绵延和丰收的主题。鲤鱼是我国水产养殖最典型的代表物种之一,它在我国养殖产量巨大,地域分布非常广泛,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象征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完成了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的提纯、复壮,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获得了丰鲤、荷元鲤、岳鲤等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杂种组合, 苏联培育出了罗浦莎鲤、尼夫斯基鲤等新品种, 新技术育种方面, 已在人工多倍体、雌核发育、人工性别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果,并已应用于生产, 获得了生长速度快的全雌鲤, 用雌核发育方法建立了三个鲤鱼纯系, 三倍体技术也已成熟。此外, 把传统育种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在鲤鱼育种中也取得了成就, 用鲤卿移核鱼与镜鲤杂交获得了性状优良的颖鲤, 把杂交与雌核发育相结合培育出了建鲤。不断发展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能更快地获得性状超群的鲤鱼新品种。为培育出更好更健康的鲤鱼新品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鲤鱼全基因组研究计划,鲤鱼全基因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鲤鱼分子育种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为其他重要鲤科养殖鱼类的分子生物学和育种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二、鲤鱼育种重要的研究历史:

1933年,世界上开始有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这时鲤鱼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揭示了鲤鱼鳞片遗传规律,提供了全世界在遗传育种时期所利用的全部杂交统计表。

1940年,前苏联人用镜鲤♀×黑龙江♂杂交,并对其后代进行定向选育,育成的新品种得到库尔斯克耐寒鲤,生长快,耐寒。

1943年,牧野佐二郎( Makino) 和小岛吉雄( Ojima) 将鲤受精卵在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时进行冷休克处理(0.5-3摄氏度, 10- 30分钟) , 首次获得三倍体鲤鱼. 他们的试验为诱导鱼类多倍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8年,开始对鲤鱼引种驯化。鳞鲤:前苏联用黑龙江野鲤♀×镜鲤♂杂交, 经选育育成的品种,这年由前苏联引进我国。

1963 年,童第周建立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

1964年,苏联用银鲫与鲤杂交,发现后代生长良好。

1965年,苏联克拉斯诺达尔边区为鲤鱼品种抗红疹病进行育种。日本宫岛开始进行锦鲤的繁殖育种,“红白”、“山吹”鲤鱼新品种大多向国外销售,并在1991年成功的培育出金黄色“月光”锦鲤。

1969年,婺源县荷包红鲤研究所较系统地进行了荷包红鲤的提纯选育, 采用集体选择与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经11 年逐代选优, 已育成性状基本稳定的子

六代( F6) , 获得纯系。 F6 荷包红鲤体型小于2.3 者占89.77%, 体色中、侧背全红、腹白无黑斑个体占89.63%, 生长快, 含脂量高, 肉味鲜美。

1972 年,兴国县兴国红鲤渔场采用集体选育的方法, 经六代13 年选育, 获得性状趋于稳定的第六代兴国红鲤( F6)。体色方面, 全红无黑斑个体F6 中86,6% , 体型( 体长/ 体高) 3.38( 2.86-- 3.99)。F6 兴国红鲤与未选择的红鲤250 天对比生长试验表明, 生长优势为19.65% , 产量高, 成活率也高。

1972 年,水生生物研究所杂交而成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的F1。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等优点, 鱼种阶段体重为兴国红鲤的1.5 倍, 成鱼阶段为1.32 倍. 体被完全而规则的鳞片, 体色青灰略带金黄, 均不同于亲体, 1978 年经国家鉴定推广。

1972 年,兴国县兴国红鲤渔场采用集体选育的方法, 经六代13 年选育, 获得性状趋于稳定的第六代兴国红鲤( F6)。体色方面, 全红无黑斑个体F6 中占86.6% , 体型( 体长/ 体高) 3.38( 2.86-3.99)。 F6 兴国红鲤与未选择的红鲤250 天对比生长试验表明, 生长优势为19.65% , 产量高, 成活率也高。

1975年,湖南水产研究所杂交而成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F1。四年后经湖南省农业厅组织鉴定推广, 现已知该鱼当年最大个体可达3 kg。

1975年,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与长沙市岳麓渔场合作完成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的F1,四年后年经国家水产总局鉴定, 确认岳鲤确有杂种优势, 在湖南180-210 日龄可达商品规格, 相同条件下个体生长比父体快50%--100%, 比母本快25% --50%, 抗病力强, 成活率高。

197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育种专家开始研究并在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养殖新对象异育银鲫,它是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

1978年,英国学者开始用17β-雌二醇处理鲤鱼,出现雌鱼和间性鱼,30天后获

得纯雌后代。

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首次获得成功的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的F1,它综合了母本体高背厚与父本体长的优点。构成均称适中的体型,并于1979 年经国家鉴定推广. 鱼种阶段个体增重比母本快69.9%比父本快103%,成鱼阶段比母本快41.8% -62.8% 。

1978年,湖南东湖渔场以洞庭湖的鲫鱼为母本、湘江野鲤为父本杂交获得F1个体生长比鲫鱼快一倍,已应用于生产,但雄性不育,雌性全育,后来又发现。用红鲫♀与湘江野鲤♂杂交F1雌雄全育。 1985 年已通过鉴定,称为湘鲫以白鲫♀与散鳞镜鲤♂杂交的F1。称兴淮鲫。

1980年,童第周等用青灰色鲤、红鲤和荷包红鲤为材料,将其囊胚期的细胞移入鲫鱼去核卵中,获得正常生活的鲤鲫移核鱼35 尾这种核质杂种鱼既有鲤鱼的性状,又有鲫鱼的性状, 而且能克服鲤鲫自然杂交雄性多不育的问题,其后代具有体型好、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等经济性状。用鲤鲫移核鱼F2♂与镜鲤♀杂交,成功地获得了具有优良性状的颖鲤,这是核移植技术的最大成就。

1984年,西伯利亚鲤鱼新品种萨尔波扬鲤的选育,提出应用畜牧学育种方法,以加速鱼类养殖育种的发展。萨尔波扬鲤(镜鲤♀×黑龙江野鲤♂)的F1与镜鲤二次回交育成北方型;与罗浦莎鲤杂交后与镜鲤回交育成鄂尔木斯型。

1984年,朱作言等人率先在世界上开展了鱼类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研究,用显微注射法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并从鲤鱼的组织及血清中检测到了人的生长激素,1987 年他们又获得转基因鲤鱼的子代个体,其中部分个体仍携带有人的生长基因并具有约10%快速生长效应。

1985年,三杂交鲤: ( 荷包红鲤♀×元江鲤♂) ♀×镜鲤♂的F1,其生长速度比镜鲤快。比荷元鲤亦优,当年个体生长比荷元鲤提高15% ,比镜鲤提高50%,群体产量比荷元鲤F1 提高20% --28% , 比镜鲤提高54%--64%。

1985年,开始进行建鲤的培育,建鲤: 荷包红鲤♀×元江鲤♂得F1, F1 经三代自交和一代系间杂交得F4, 用两个雌核发育系与F4 杂交得F5、F6。建鲤体色青灰色, 长体型, 生长比普通鲤快30% , 主要形态指标遗传稳定性达99% 以上。1986年,吴清江等人用γ射线照射精子,使其失活,培养出雌核发育二倍体鲤鱼。1987年,苏联进行恢复鱼类包括鲤鱼的纯种的工程。而把工业杂交置于严格的遗传控制之下。

1988年,黑龙江野鲤的选育,提纯了其野鲤的抗寒性状。荷包红鲤原种在黑龙江省不能自然越冬。其抗寒力几乎为零,为扩大该品种在北方地区的生产应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运用杂交、分离和系统选育方法,育成了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该品系在体色、体型等性状上与原种完全相似。他们用黑龙江野鲤与荷包红鲤杂交, F1 自交分离得1/ 16 红色、全鳞鲤鱼,从第二代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至第四代越冬成活率达95% 以上,体型上2.0-- 2.3 者87.9%, 体色全红无黑斑个体占91.5%。

1988年,我国在细胞融合方面,用鲤鱼囊胚细胞作为供体细胞,红鲫未受精卵作受体卵进行电融合。获得4 尾鲤鱼囊胚细胞与红鲫卵的电融合鱼,其形态属供体细胞核亲本种鲤的特征。

1988 年,美国科学家Powers 等人将虹鳟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在由此发育成的鲤鱼体内检测到了虹鳟生长激素,而且这种转基因鲤鱼比对照鲤鱼生长速度快近20%。

1990年,叶玉珍报导了用60Co射线诱导雄核发育的可行性, 采用不同剂量的Co

射线处理红鲤、普通鲤成熟卵,再以正常精子诱发雄核发育。获得了少量二倍体雄核发育鱼苗。雄核发育在远缘杂交中也偶尔出现过。如镜鲤草鱼机率是

0.0003%左右。

1991年,日本学者宫岛采取反复多次交配培育出金黄色“月光“锦鲤。

1994年,探讨了鲤鱼受精卵导入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以MT 启动子基因与大麻哈鱼GH 基因的融合基因为转基因材料,结果表明注射时间应为单细胞后期至两细胞期,此时融合率最高。

1995年,英国学者发现三倍体鲤鱼雄鱼比三倍体雌鱼慢,发现鲤鱼三倍体不育性对鱼体生长并无什么积极作用,从而指出不育性三倍体鲤鱼养殖不乐观。

1995年,英国刊物登出鲤鱼基因组和基因操作这样命题的文章,指出利用遗传和生理学相结合的操作方法,可以加快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1997年,我国新品种高寒鲤的选育,应用雌核发育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用了约15年的时间,成功的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度养殖密度和镜鲤生长快的优良性状结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会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组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抗寒,生长速度比当地鲤快一倍的高寒鲤。

1999年,孙效文课题组建立了鲤鱼的第一个遗传连锁图谱,开发出微卫星分子标记4000多个,合成鉴定的微卫星引物已超过3000个,鉴定出的多态性标记超过900个,其中Ⅰ型微卫星标记300多个,经过多个家系的QTL分析,已经获得体重、体长、食物转化率等21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标记,一些性状如食物转化率、体长和体重等鉴定了与QTL结果连锁的功能基因。

2001年,上海水产大学的杜长斌应用微卫星技术对野鲤和两种鲤选育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自行设计的1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野鲤、高寒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及相互间关系。实验结果,三种鱼的平均扩增系带分别为4.91、2.82、2.4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4、0.40和0.38,表明野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后依次为高寒鲤、荷包红鲤。说明人工繁育和养殖实践会造成鱼类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

2003年,台湾学者指出,育种及保育濒临鱼类的新技术—干细胞媒介的基因转殖,把外源基因植入ES细胞,可进行基因转殖成功与否的筛选,亦即转殖失败的细胞不会再繁衍增殖,然而繁殖成功的细胞可以大量繁殖。

2004年,我国渔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首次发现转GnRH的基因的反义的RNA导致转基因鱼性腺发育抑制,发明了一种制备不育系转基因鱼的新型方法。

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闫学春,孙效文,梁利群等用大马哈鱼生长激素基因作转基因材料获得一批转基因鲤鱼和一尾“超级鲤”,其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体重也明显增重,繁殖F1、F2代,仍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苏天凤对鱼类精子活力及其超低温保存进行系统综述,近年来鱼类精子的研究,表明鱼类精子是一类分化程度很低的细胞,在精巢内不活动,一旦与其生存水环境接触,精子立即被激活而开始运动。

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的雪红,廖为民,董在杰研究建鲤与黄河鲤杂交优势研究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并在此,系统的指出杂交优势理论技术研究及在鲤鱼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学院的司伟等运用RAPD技术鉴别建鲤雌核发育后代的

研究。用紫外线灭活红鲫的精子诱导建鲤,扩增带结果鉴定非常高效,准确鉴别出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鱼。

200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王春艳,俞小牧等研究鲤鱼多态性EST标记的筛选与特性分析。

2009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研究员以及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有关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知名专家论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鲤鱼基因组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少军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共同撰写的《转生长激素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快速生长与不育特性》论文中,叙述他们将雄性转草鱼生长激素基因黄河鲤与雌性改良四倍体鲫鲤交配,获得了100%三倍体鲤鱼。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学方法检测和证明了利用转基因二倍体鱼与四倍体鱼倍间交配获得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的快速生长性和不育性,其快速生长性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生物学性状,其不育性保证了该优良品系不会对自然界中的任何鱼类遗传资源有干扰作用。

三、鲤鱼育种进展情况:

鲤鱼育种进前人以育种方法进行详细叙述了,现在我来归纳一下。

第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便是选择育种,无论用何种方法,都要经过选择亲本的这一步骤。成功的选择育种例子就有荷包红鲤、兴国红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等。

由此便出现人类最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它分为种内杂交和远缘杂交。杂交育种有杂交优势,杂交优势在鲤鱼育种方面非常明显,杂交成绩最为显著。一般种内杂交相容性比较好,而远缘杂交相容性很低,故种内杂交成果很多,而远缘杂交成果仅有几例。例如荷元鲤、丰鲤、芙蓉鲤、岳鲤、三杂交鲤、颖鲤、鳞鲤、库尔斯克耐寒鲤、乌克兰鲤、建鲤等等都是种内杂交的成功的好例子。对于远缘杂交就只有湘鲫、兴淮鲫、异育银鲫、丰产鲫几例,并且其他远缘杂交虽然也培育出新种鲤鱼,但这些鲤鱼在水产养殖上应用不大。

接下来,人们研究最多便是多倍体育种。研究发现多倍体育种中,三倍体鲤鱼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结果,反而生长速度、成活率方面上不如二倍体鲤鱼,但也有三倍体鲤鱼各方面都好的例子,如荷包红鲤雌鱼与白鲫雄鱼杂交的三倍体有两个鲤染色体组和一个鲫染色体组, 产量不低于鲤鱼, 但更耐低氧、抗寒、抗病, 且不育。在鲤鱼的的异源四倍体方面,就有实验证明白鲫和鲤鱼的异源四倍体有应用价值,并且异源四倍体则有可能解决远缘杂交不育的问题。

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发现鱼类生长与性别有很大联系,由此便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人工雄核发育的技术产生。在鲤鱼方面雌鱼生长快于雄鱼,雌鲤比雄鲤晚成熟1 年, 第1, 2 年雌鲤比雄鲤生长速度要快20% 左右, 通过人工控制性别来单性养殖可提高产量, 通过激素处理鲤鱼不育也能提高产量。目前, 雌核发育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 在建鲤的选育过程中, 就成功地使用了鲤鱼雌核发育系。方正银鲫与兴国红鲤杂交产生的异育银鲫也为雌核发育系, 现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可迅速建立纯系, 鲤鱼雌核发育第一代近交系数已接近60%, 2--3代雌核发育可取代8-- 10 代近交, 把雌核发育技术与人工性别控制

相结合可快速建立鱼类纯系。人工诱导鲤鱼雄核发育成功的报道很少。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细胞工程技术逐渐在育种方面有很多应用。在鲤鱼育种方面,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细胞培养等技术结合的成功的例子就有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用青灰色鲤、红鲤和荷包红鲤为材料, 将其囊胚期的细胞移入鲫鱼去核卵中, 获得正常生活的鲤鲫移核鱼35尾,这种核质杂种鱼既有鲤鱼的性状, 又有鲫鱼的性状, 而且能克服鲤鲫自然杂交雄性多不育的问题, 其后代具有体型好、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等经济性状.目前核移植技术的最大成就就是用鲤鲫移核鱼F2 雄鱼与镜鲤雌鱼杂交, 成功地获得了具有优良性状的颖鲤。1982 年还用性成熟鲫鱼肾细胞短期培养的细胞核获得第2 尾移核鱼雌鱼,证明鱼类囊胚细胞的继代培养细胞核和已分化的成鱼体细胞核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细胞融合

方面, 用鲤鱼囊胚细胞作为供体细胞, 红鲫未受精卵作受体卵进行电融合, 获得4 尾鲤鱼囊胚细胞与红鲫卵的电融合鱼, 其形态属供体细胞核亲本种鲤的特征。虽然鲤鱼细胞融合不能发育成一个个体,但借助于细胞核移植的方法可培育鲤鱼新的品种。

最后的重要育种方法就是基因工程育种,在鲤鱼选育种工作中, 利用诱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育种材料的遗传变异性,也即是基因的遗传变异性。辐射育种就是利用一些射线,诱发突变,或精子失活。由此得到突变种和雌核发育种,都是新品种。虽然然诱变育种难以预测, 但将诱变与杂交、选择、雌核发育等育种方法结合起来, 诱变的利用价值还是很大的。诱变这是基因的简单应用。重要的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成分,功能的不断深入的认识中,开始利用基因研究的成果进行基因工程育种。1984年,我国生物学家朱作言等人率先在世界上开展了鱼类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研究,并培育出转基因鲤鱼。1988 年, 美国科学家Powers 等人将虹鳟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 在由此发育成的鲤鱼体内检测到了虹鳟生长激素, 而且这种转基因鲤鱼比对照鲤鱼生长速度快近20%。随着科学家转基因鱼的研究,指出鲤鱼受精卵导入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为单细胞后期至两细胞期,指出利用遗传和生理学相结合的操作方法,可以加快鱼类育种研究进展。转基因育种方法的范围和效率都是传统育种方法无法相比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培育的“超级鲤”,就是转基因育种方面出色的例子。转基因鲤鱼,在生长速度,体重,饵料效率等方面上远远超出一般的鲤鱼。最近几年的转基因研究,我国首次用基因工程方法,发现转GnRH的基因的反义的RNA导致转基因鱼性腺发育抑制,发明了一种制备不育系转基因鱼的新型方法。运用基因水平,理论的指出杂交优势理论技术研究及在鲤鱼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在有很多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研究种质资源,发现在鱼类人工育种上,随着人工育种的进行,鱼类的基因多样性降低,也就是鱼类的某些基因会永远的丢失,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相继科学家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传统方法建立纯种复原的实验。2009年鲤鱼全基因组研究计划将为这种我国养殖产量最大的水产动物的基础生物学和育种研究提供大量的基因组水平信息和资源,极大促进包括种质评估、育种、病害防治等各种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快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优良性状的鲤鱼品系步伐。同时,基因组信息和资源对遗传进化、生态学、营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可以说,鲤鱼全基因组研究和基因组资源整体开发将对产业技术提升起到巨大与持续的推动作用。

四、鲤鱼育种的展望:

一、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保持。鲤鱼的杂交育种在我国已相当普遍, 进行的杂交组合已相当多了, 要避免盲目的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为了获得更大的杂种优势, 现在的工作应该是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提纯、选优、复壮工作, 建立鲤鱼的地方品系。对于已获得的杂种优势, 除了继续对亲本提纯之外, 还应多进行杂种优势的保持工作。鲤鱼三倍体到底可育还是不育,还需要不断去证实,如果三倍体是可育的话, 那么, 全雌三倍体杂种鲤将有更广泛的

应用前景, 这将能有效地解决鲤鱼杂种不能放入大水体的问题。

二、细胞工程育种的不断探索,不断加快鲤鱼育种的进展。鲤鲫移核鱼、雌核发育技术、全雌鲤已经应用于生产。这一块育种研究还是可能培育出抗性好的,质量优的鲤鱼新品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当下研究的热潮,转基因技术打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从根本上摆脱的物种遗传壁垒和有限育种资源的桎梏,通过对鲤鱼基因组的定向改造,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很远的机体间流动,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通过基因的分离、转移和表达, 可以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新品种。基因工程育种代表了育种工作的未来。但转基因育种是否符合人类营养健康,还需要有待考证。

三、采用各种育种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育种应是是培育鲤鱼良种的主要方法。我国育种学研究相对较晚,系统的研究还是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育种学基础研究更倾向于应用与理论相结合,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与高新生物技术相结合,杂交、细胞核移植(该项工作开展的要早)、细胞融合、染色体组操作、单倍体育种(雌、雄核发育)、基因转移的育种技术大量应用于育种实践中,一方面高新技术成为了鲤鱼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另一反面也直接或间接的取得一些育种成果。如核移植鱼的的成功及颖鲤培育,转基因鱼的生产,全雌鲤的生产,建鲤的成功培育等。传统育种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也将是今后培育鲤鱼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应用雌核发育、雄核发育技术可更快地建立纯系, 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杂种优势. 将杂交育种和人工性别控制、多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达到杂种优势的多代利用和不分离. 把核移植、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 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等技术难题, 创造出更优良的鲤鱼新品种, 将基因工程与选择、杂交、雌核发育等技术相结合, 在建立快速生长鲤鱼品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宁生.中国水产文摘[J];1964(6)~1995(7).

[2]岑玉吉.淡水鱼类育种概述[J];淡水渔业, 1989,6:35- 39.

[3]楼允东.中国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J];水产学报,1989,13( 1) :93- 100.

[4]朱作言.鲤鱼和草鱼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生长激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的筛选[J];水生

生物学报,1990,(15).

[5]梁利群.鲤鱼受精卵导入外源基因最佳时期的研究[J];水产学报, 1994, 24(1): 10- 12.

[6]程汉良.鱼类多倍体育种的成就和展望[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4(1): 60- 70.

[7]叶玉珍.人工复合三倍体鲤与亲本相对DNA 含量及倍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

1998,22( 2) .

[8]朱健,王建新,龚永生,郁桐炳;我国鲤鱼遗传改良研究概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0(3).

[9]程汉良,潘黔生,马国文,任大宾,杨长文;鲤鱼育种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1(1).

[10]闫学春;孙效文;梁利群.转基因超级鲤及子代的生长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4(1) .

[11]岳春梅.建鲤不同选育家系的建立、生长比较及建鲤与荷包红鲤遗传相似性分析[D];南

京农业大学;2006.

[12]闫学春.鲤雌核发育子代基因的杂合度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

[13]范兆廷.2005.水产动物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网箱鲤鱼养殖技术措施

网箱鲤鱼养殖技术措施 1、科学孵化确保苗种成活率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到18℃以上就可以进行繁殖孵化了,在鲤鱼配对前要准备好产卵塘和孵化塘,“两塘”的大小视亲鱼的多少而定,孵化塘最好选择背风向鱼塘。但两塘都应用药物彻底清塘,以杀死天敌及野杂鱼,塘边草要清除干净,不施基肥,保持水质清爽。选择腹部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的母鱼进行繁殖,按雌、雄1:5的配比后放到产卵塘。在鱼塘的入水口处设置鱼巢,用竹竿扎成一个方形,大小视亲鱼的多少而定,中间再放干净且经过消毒的根系发达的水葫芦作为鱼巢。每天注入新水,刺激亲鱼发情产卵。产卵结束后,再把着卵的水葫芦进行消毒,减少水霉病的发生。消毒后再转入准备好的孵化塘孵化。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每亩可放卵大约30万左右。 鱼卵放到孵化塘后如果遇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可用稻草或薄膜遮盖鱼卵或相应增加水深度。鱼苗出膜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随着气温的高低略有提前或延后。待鱼苗具有游动能力后,清洗水葫芦准备鱼巢。鱼苗脱膜后3~5天内可以投喂些豆浆或发酵过的花生麸。每亩用量为2公斤左右全池泼洒。随着鱼苗长大,也可逐渐加泼大粪水或投喂发酵过的鸡、猪粪。同时为了提高鱼苗的游动性,每日用树枝拖塘1~2次。每天早上还要注意观察鱼苗有没有浮头现象,如有应回注新水,或待没有浮头后再分塘降低

密度,一般每亩放10~20万,每周逐渐加注10厘米深新水。随着鱼苗的增大,就可逐渐疏塘出售鱼苗了。25~35克,直至池水酸碱值为7~8,可使用光合细菌或其他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 2、抓好夏花培育提升养殖效益 鱼苗入池后,在前几天生长特别快,往往会出现天然饵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补料。常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打浆泼洒投喂。每天每亩用2~4公斤黄豆加3~5个熟蛋黄磨成浆立即泼洒投喂,重点喂池边附近几米的水面。也可每三天泼一次过滤后的新鲜猪血。豆浆既可直接被苗种吃掉,也可以培肥水质,丰富天然饵料。 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让水中轮虫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也可每天从较肥的成鱼池中抽部分水加到鱼苗池,既能为鱼苗增加天然饵料,又能防止加机井水过多而导致气泡病的发生,每周应换水1/3~1/2。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其活动、吃食、生长、水质变化,有无敌害、病害等情况。同时应对鱼苗适时分池,防止过密导致规格参差不齐,必要时还需拉网锻炼鱼苗增强耐力。 经夏花培育,鱼苗体长与体重均增长许多倍,适应能力也增强许多,食性变化已具有了品种的特征,开始喜好精料,故应尽早平稳过渡到吃配合饲料。选2~4亩,水深1~1.5亩经消毒的地塘,每亩放夏花鱼种3000~6000尾,投喂配合饲料或豆饼、蚕蛹、鱼粉混合物,要求饲料蛋白质35%以上,每天8~12次,投饵率5%~8%。

锦鲤的繁殖及苗种培育

锦鲤的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繁殖方法: (一)母鱼的选择 一般选用前一年留作种鱼的锦鲤,在室内度过过冬季后,于3月中下旬移至室外鱼池中饲养。此时,再进一步选择优良的亲鱼来繁殖后代。 锦鲤繁殖的适龄一般在2—8冬龄,体重达1.5公斤以上。挑选体质健壮、外表丰满圆润,鳞片光润整齐,泳姿稳健;头圆阔,体长,无残畸形,无损伤,无病害,色泽光亮、均匀的鱼作为亲体。 从外观看,母鱼身体粗壮而丰满,腹部膨大,越接近临产腹部膨大越明显。头部稍窄并略长。胸鳍端部呈圆形。母鱼生殖孔稍宽而扁平,微有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泄出;公鱼身体较瘦长,胸鳍端部略尖,在胸鳍的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有若干白色“追星”,而生殖季节过后追星自然消失。公鱼生殖孔小而下凹,用手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二)准备工作 采用水泥鱼池作为产卵池,鱼池面积是4米×4米的方形池或者是4米×5米的长方形池较为适宜。过大不便管理,过小又影响亲鱼的产卵活动。水深在60~80厘米间,以含氧量充足,水质清洁, (ph7.2~7.4)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为好。 鱼巢也要非常重视,鱼巢是用来附着鱼卵的,产卵之前一定要先准备好。一般以棕树皮做鱼巢较好,将网直线拉好铺上鱼巢。 孵化池用3米×3米,水深30厘米的水泥池。孵化池的水温要和产卵池的水温相同。如果两池的温差大于5℃时,会降低孵化率,甚至死亡。其孵化期的长短和水温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也要注意温差不能太大。当发现池水变成浅灰白色时,要立即换水,新旧水温差不得超过1℃。孵化池不宜有强烈的阳光照射,水温不能超过30℃。 (三)繁殖方法 锦鲤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4—5月,当水温稳定在16~18摄氏度以上时,即可将公,母锦鲤按1:2的比例挑出放入准备好的水池,在水池中预先放置消毒好的鱼巢,让其自行产卵。一般在水温上升到20℃后开始大量产卵,产卵的时间在凌晨4点左右开始直到上午10点或中午为止。如果天气突然变化,水温急剧下降的话,就会中断产卵。当发现卵巢附满卵时,将其捞出换上新卵巢。母鱼第1次产卵后,相隔2周左右又会产卵,待产卵完毕,需将卵全部捞出放入孵化池中,以免被母鱼吞食。

鲤鱼养殖管理技术

鲤鱼养殖管理技术 1 鲤鱼养殖技术 1.1 池塘选择 用于养殖鲤鱼的池塘最好是选在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其鱼池若是旧池塘,则需要清理淤泥,以使池塘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一般池塘面积约为0.27 hm2,水深为2m左右;池底需平坦且为砂壤土最好;需要拥有独立的进水排水系统。池塘的水质需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其中池水透明度为25~30mm,池水的溶氧量控制在6~7mg/l,ph 值为6.5~8.0。 1.2 鱼苗培养 鱼种必须选取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行动活泼、规格整齐者。鱼种培育一般采取2~3个品种的鱼混养,但以一个品种为主。以鲤鱼为主养鱼的池塘,667平方米放夏花6000~每8000尾,搭配20%的鲢鱼和草鱼或20%的鳙鱼和草鱼,出塘规格可达15~18厘米;如每667平方米放夏花8000~10000尾,出塘规格可达13~16厘米。日常管理是每天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种的活动情况。要经常清洗饵料台,清除池边杂草。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食场。鱼种培育到8、9月份时,要把不同规格的鱼种分塘培育。为改善鱼池的水质,水源充足的地方每月加水2次。 1.3 鱼种放养 头年秋后或当年春,水温8~10c时进行。2.放养品种、数量:鲤鱼种亩放800~1300尾,鲢鱼种300~600尾。3.放种前池塘清整与施肥: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量100~150公斤,亩施基肥(以发酵鸡、牛粪为好)150~400公斤,以后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再施肥。 1.4 喂养 1.4.1 喂养的饲料 若鲤鱼重量<100g/尾,则可选择粗蛋白质含量&38%的饲料;若鲤鱼重量100~200g/尾,则需要选择粗蛋白质含量&32%的饲料;若鲤鱼重量&200g/尾,则需要选择粗蛋白&28%的饲料。 1.4.2 喂养的方法 在鱼苗初期,可均匀地向全池泼撒饲料,但随着鱼苗的不断长大,可逐渐使用投饵机进行投喂。在喂养过程中需要灵活掌握鱼体大小、水质、水温、天气情况以及鱼体健康指数等来科学把握投饵量。每次喂养时以让鱼吃到8成饱为宜。 2 常见病防治方法 2.1 指环虫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指环虫寄生于鲤鱼的鳃丝上引起的。大量寄生时,病鱼鳃黏液增多,鳃瓣无血呈苍白色,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呼吸困难,病鱼游动缓慢。流行于6月下旬-7月上旬。适宜温度为20-25℃。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百毒清或杀灭海因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液浸泡。(2)用指环虫煞星全池泼洒,内服高稳维c。 2.2 瘦肌病 该病是由长期投喂氧化变质的鱼粉等饲料,放养密度过大造成的。病鱼游动缓慢,身体发直,背部肌肉极瘦,状若刀刃,解剖后可见内脏变为灰黑色,病鱼食欲不振。 防治方法:在配合饲料中加瘦肌灵,每500千克饲料加入50克和维生素c500克,连喂30-50天。 2.3 白皮病 病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地扩大,背鳍和臀鳍间的体皮以及尾鳍处都出现白色。最后病鱼的鱼头往下朝及尾巴反而朝上,并与水面相垂直,不多久就会死亡。

四大家鱼鲮鱼鲫鱼鲤鱼养殖

四大家鱼、鲮鱼、鲫鱼、鲤鱼养殖 鱼种放养 鱼种是成鱼养殖的物质基础,鱼种放养是成鱼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鱼种的来源、鱼种的质量、种类的搭配和放养密度等因素,对成鱼的产量都有 重要的影响。 一、鱼种的来源 一般生产规模较小的个体专业户,成鱼养殖所需的鱼种多半是从当地的苗种场购买,但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国营或集体渔场来说,成鱼养殖所需要的鱼种,最好能由本单位生产解决。这样就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养殖适销对路的商品鱼,并且能够减少外购鱼种运输上的麻烦,保证生产中所需鱼种的数量的质量。 二、鱼种的质量 成鱼养殖中,对鱼种的要求是数量充足、品种齐全、体质健壮、 无伤无病等。 (一)鱼种规格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提高成鱼养殖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因为大鱼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和成活率高等优点。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和,鱼类生长期较长,所以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生产周期均为两年,放养的鱼种都是1龄鱼种,大都要求全长16-20厘米,体重50克以上。例如广东地区,利用鳙鱼生长快及易捕捞的特点,一年中养成数批食用鱼,故鳙鱼种规格要求较大,一般在公斤,经过40-60天饲养可长到公斤;鲢鱼放养量较少,鱼种规格在50克左右,养成公斤;底层鱼类以鲮鱼为主,因鲮鱼生长较慢,食用规格较小,但群体产量高,故放养密度较大,鱼种规格也较小,一般克或克,经一年或半年饲养可长到125-250克;草鱼鱼种规格一般250克左右,出塘规格公斤;青、鲤、鳊放养量很少。 (二)鱼种的体质鱼种的体质好坏可从体重和外观两方面加以判断。质量好的鱼种从外观上看,质量好的鱼种特点是:规格整齐,肌肉丰满,色泽鲜艳,没有病伤和游动活泼。

鱼种放养前的准备 没有养过鱼的自然塘、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或粗养塘,都 要在放养鱼种之前,先进行全面的修整和消然后才能放养鱼种。具体做法与苗种池相同。 放养计划中鲢、鳙占较大比重的池塘,以经过清塘消毒以后1-2天,就应当施放基肥,先培肥水质,然后再放养鱼种。肥水塘或养鱼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多,一般施基肥较少或不施基肥。冬季放养的池塘,池水应一次加到最大深度,以便鱼种在深水中越冬;春季放养的池塘,如果水源可靠、排灌方便,在清塘后初次向鱼池灌水时,不宜灌得太深,使水深达到70-80厚厘米即可。这样水温容易升高,有利于水质转肥和鱼群的摄食成长。以后再随着水温升高和鱼体的长大逐步加大,直到7月份加到最大深度。 三、鱼种放养时间和注意事项 1.放养时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采取冬放(12月初 -1月底),也可以春放(3月中、上旬),在水温6-10℃的时候 进行放养。因为在低温下鱼类活动能力差,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冬放的好处是可以免去鱼种并塘越冬的手续,使鱼种较早适应成鱼塘的环境条件,延长生长时间。春放的好处是可将成鱼塘的池水排干进行冬休。各地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池塘条件灵活掌握。 2.注意事项①操作要细心,避免损伤鱼体;②选择晴天放养,以便操作和运输; ③为防止传染鱼病,应对鱼种进行药物浸洗消毒;④鱼种放养工作要列表记录,以便今后查阅。 成鱼饲养管理 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施肥与投饵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

ICS65.150 B52 备案号:28224-2010 DB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mon Carp culture- Artificia Propragation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亲鱼培育 (1) 4 自然产卵受精 (2) 5 人工催情产卵受精 (2) 6 孵化 (3)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 四川省水产学校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红川、陈昌明、任旺。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鲤鱼(Common carp)亲鱼培育、催情产卵、人工孵化、鱼苗暂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鲤鱼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 1026 鲤鱼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 亲鱼培育 3.1 亲鱼来源 来源于国家原(良)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3.2 亲鱼选择 按SC 1026规定选择,雌鲤鱼应选择2龄以上、体重≥1㎏,雄鲤鱼略小、体重≥0.5㎏。亲鲤应 健壮无病、光滑无伤、无畸形、肥满度好。 3.3 培育条件 3.3.1 水源水质 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2 培育池水质 符合NY 5051的规定。其中水体的溶氧量≥4.0㎎/L。 3.3.3 培育池 培育池以长方形、面积667㎡~2000㎡为宜,水深1.5m~1.8m,每年应清塘1次,进排水系统完整。 3.3.4 清池消毒 亲鱼入池前10d~15d进行清池消毒,药物使用符合NY 5071的规定。 3.4 放养 每年10月~11月按雌雄分开放养,以每平方米放养0.15㎏/㎡~0.23 ㎏为宜,可混养少数鲢、鳙鱼。 3.5 饲养管理 3.5.1 水质管理 每10d~15d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水深度为10㎝ ~15㎝,溶氧量≥4.0㎎/L,透明度≥25㎝;每20d~30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总量的1/5~1/4。 3.5.2 饲喂管理

鲤鱼成长期和繁殖期怎样找鲤鱼)

教你一招鲤鱼成长期和繁殖期怎样找鲤鱼 我想全国淡水钓友们都对鲤鱼特别喜爱下面我给个位钓友介绍下鲤鱼在各个时期所在的水域层次和温度分解 一.鲤鱼生长期 (一).鲤鱼喜居水体下层,在生长期间(3中旬月——10月初) 1.在生长时期鲤鱼所在位置的水温25-32℃,水的深度是在1.5米—— 2.0米 2.在生长时期鲤鱼所在高于32℃或低于15℃,水在32℃以上水的深度是在1.8米——2.4米,低于15℃,水的深度是在0.6米——1.0米 3.在生长时期鲤鱼所在位置的水温低于10℃,水的深度是在0.6米——1.0米基本停食 4.适宜的溶氧量为4.5mg/l以上,低于2mg/l则少吃,1mg/l就停食并浮头 二.鲤鱼繁殖期 (二).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

1.产卵期间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鱼塘水库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易挂在水草上孵化。水的深度是在0.8米——1.2米适合单钩垂钓 2.孵化期间孵化期间同上,大概离水草、杨树根、松树枝、棕片、金丝藤或根系发达的水草10厘米左右水的深度是在0.8米——1.2米适合无倒刺单钩垂钓 三.鲤鱼繁殖期间钓饵简介 (一)鲤鱼繁殖期要求饲料蛋白质非常高尽量用饲料也可商品饵添加以上饲料 1.饲料(颗粒料)或豆饼、蚕蛹、鱼粉混合物 2.黄豆加3-5个熟蛋黄磨成浆、新鲜猪血 3.鱼粉5%,豆饼10%,棉仁饼20%,麸皮35%,花生饼10%,玉米面5%,酵母粉2%,矿物质及多维素2.5%,食盐0.5%。此配方粗蛋白含量30%。 四.被驯化过的鲤鱼所在区域 有些黑心鱼塘老板对鱼池里的鱼进行驯化实之不易垂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鉴别是否驯化过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减少,

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进;引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 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

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黏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上面发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 鲤鱼,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绿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後引进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浑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因此,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一、鲤鱼是很重要的食用鱼,营养价值很高。我们先简单介绍鲤鱼的养殖方法 1.亲鲤选择与饲养 (1)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雌 (2)性别鉴定 非生殖季节:雌鱼体宽,背高,头小,腹部较大而柔软,胸腹鳍小而圆宽,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辐射折;雄鱼体狭长,头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长,肛门略向内凹,无平行皱折。 生殖季节:雌鱼腹柔软呈园囊形,肛门和生殖孔较大,略红而突出;雄鱼腹部较小,鳃盖、胸、腹鳍具有明显的副性征"追星",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饲养管理 ①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kg~200kg. ②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 2.催产和孵化 (1)催产时机: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 (2)催产方式 ①自然产卵型因其投资与规模均较小,是一种很普遍的方式。 ②人工催产:多见于鱼种场 3.管理: (1)自然孵化:每亩池塘放30~50万粒受精卵,应将同一天的卵一齐放入方可保证鱼苗规格整齐。(2)脱粘孵化:关键是调整水流流速,以鱼卵不下沉而悬浮于水中为度。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关键,影响孵化率的原因主要产卵期天气突变,水质不好,溶氧低,鱼卵被霉菌寄生等,应设法防止其危害。 二、鲤鱼的养殖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两千多年来,鲤鱼一直被视为上品鱼。据说在元代,中国与中亚细亚各国商贸往来密切,波斯人将鲤鱼带回波斯。如今,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 鲤鱼作为观赏鱼,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在御花园饲养红鲤鱼。当时有一位大臣余樊学因代天巡狩有功,在告老返乡时,皇帝特以红鲤赏赐,令他带回故乡饲养。此鱼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为江西婺源特产。江西兴国红鲤以及许多地方培养的镜鲤均为后来培育的鲤鱼品种。红鲤早期曾传入日本,并于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将其改良为绯鲤,初期称为色鲤、花鲤,二战后改名锦鲤,并被作为皇家王室贵族和达官显赫等家庭的观赏鱼,或饲养于寺院神社,故又称为神鱼,象征吉祥、幸福。日本人把锦鲤看成是艺术品,有水中活的宝石之美称,并培育出黄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品种。 鲤鱼肌肉营养成分的组成,随品种和生长阶段而有所变异,其变化范围为:水分占75.0%~79.6%,蛋白质14.8%~20.5%,脂肪1.1%~8.7%,灰分1.0%~1.2%。食用价值为每公斤鱼肉总发热量1415大卡。可食部分占鱼体重的52.02%;总重的发热量每公斤为792.4大卡。蛋白质中所含数种人体氨基酸的含量都比较高。每百克可食部分还含糖类0.2

鱼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鱼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海淡水鱼类近5000种,其中海水鱼约占三分之二,淡水鱼约占三分之一,鱼类养殖种类数由60年代的十多种增加到目前的百种左右,养殖产量也得到相应提高。建立先进的鱼类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研究创新平台、提高鱼类遗传育种的效果和种苗质量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鱼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Fish Breeding Technology Abstract:Freshwater fishes of the sea of nearly 5,000 species, of which about two-thirds of marine fish, freshwater fish account for about one-third of the number of types of fish farming dozen 1960s to the current hundred or so, aquaculture production also increased accordingly. Establish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ystems and breeding fish breed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fish breeding seedling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ology and its current developments fish breeding,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in fish breeding overview discusses trends in fish breeding, fish breeding new varieties design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Fish; Breeding; Technology; Progress 近年来,我国的渔业产量和养殖规模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需要高效、优质、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纵观世界水产行业都因良种的突破性成果而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而水产养殖发达国家,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也都被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对鱼类进行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优质苗种,对促进水产养殖业向高产、优质、持续、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早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但直到公元1750年之后才开始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动物选种[2]。动植物育种的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建立起来[3]。所谓育种,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遗传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大大扩大了生物遗传改良的范围,除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外[4,5],还发展了辐射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抗性育种、染色体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等方法[6]。近年来,各种遗传育种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的遗传改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育出部分鱼类新品种。本文就鱼类遗传育种的方法及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

鲤鱼池塘养殖

鲤鱼池塘养殖 高产技术 一、池塘条件 鱼池面积一般要求不宜过大,以5~10亩最好,水深2米左右,水源方便,每亩水面配备 0."3~ 0.5千瓦增氧机。 二、鱼种放养 1.放养时间: 头年秋后或当年春,水温8~10C时进行。 2.放养品种、数量: 鲤鱼种亩放800~1300尾,鲢鱼种300~600尾。 3.放种前池塘清整与施肥: 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量100~150公斤,亩施基肥(以发酵鸡、牛粪为好)150~400公斤,以后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再施肥。 三、饲料 1.原料及加工: 饲料过程中鲤鱼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以当地农村产品如饼粕类、糠麸等为主,加适量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等。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0~35%左右,要求氨基酸基本平衡,饲料系数一般 1.7~2左右。将原料粉碎再经配比混合,加工成3毫米粒径颗粒伺料,以备后用。

2.现介绍一种鲤鱼饲料配方供参考: 鱼粉5%,豆饼10%,棉仁饼20%,麸皮35%,花生饼10%,玉米面5%,酵母粉2%,矿物质及多维素 2."5%,食盐 0."5%。此配方粗蛋白含量30%。 四、饲养管理 1、投饵技术: 每5~10亩设一投饵点: 鱼种下塘后结合音响,训练鱼类集中抢食,投喂坚持四定: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少量多次,利用人工手撒或自动投饵机机喂,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 2、"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高温季节坚持每半月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加水全池泼洒,每月用晶体敌百虫 0."25ppm或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一次。 3、注意巡塘: 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高温、阴雨天气防止泛塘。适量开增氧机,必要时灌注新水。 4、每月抽测一次鱼生长情况,做好池塘日记。 夏秋水温高鲤鱼 夏秋季水温高,鲤鱼吃食旺盛,生长迅速,但同时也是疾病,浮头频发的季节,夏秋鲤鱼养殖管理上须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年级专业:08级水产养殖学(观赏鱼) 学号:200830370311 姓名:金松 摘要:以鲤鱼研究的时间顺序介绍迄今为止鲤鱼育种已采用过的方法和已取得的成就,特别着重介绍了鲤鱼的育成品种以及一些新技术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在鲤鱼育种上的应用, 并对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育种、杂交、细胞工程、转基因 一、鲤鱼育种研究背景: 鲤鱼养殖在我国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殷商时代就有池塘养鲤的记载,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传统年画中常有一个穿红兜肚的男孩,身骑一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的形象,就是反映“年年有鱼(余)”这一祈望子孙绵延和丰收的主题。鲤鱼是我国水产养殖最典型的代表物种之一,它在我国养殖产量巨大,地域分布非常广泛,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象征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完成了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的提纯、复壮,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获得了丰鲤、荷元鲤、岳鲤等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杂种组合, 苏联培育出了罗浦莎鲤、尼夫斯基鲤等新品种, 新技术育种方面, 已在人工多倍体、雌核发育、人工性别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果,并已应用于生产, 获得了生长速度快的全雌鲤, 用雌核发育方法建立了三个鲤鱼纯系, 三倍体技术也已成熟。此外, 把传统育种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在鲤鱼育种中也取得了成就, 用鲤卿移核鱼与镜鲤杂交获得了性状优良的颖鲤, 把杂交与雌核发育相结合培育出了建鲤。不断发展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能更快地获得性状超群的鲤鱼新品种。为培育出更好更健康的鲤鱼新品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鲤鱼全基因组研究计划,鲤鱼全基因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鲤鱼分子育种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为其他重要鲤科养殖鱼类的分子生物学和育种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水产遗传育种现状与展望

水产遗传育种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过去的几十年,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水产养殖是渔业的重要组成。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26。可以预见,随着水产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会更高。 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水产遗传育种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和提高。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现代生物学技术已使人们可以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来解析和认识水产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而使从宏观到微观的遗传调控成为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缺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品系) 2、病害问题 3、生态环境问题 4、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成就 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现状: 据挪威著名的遗传学家Dr. Gjedrem Trygve 研究,世界水产养殖产品只有1-2%来自遗传改良的养殖品种。在挪威,超过90%的养殖鱼类是遗传改良品种,生产的鲑鱼和虹鳟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世界上遗传改良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主要有:鲤鱼: 20多种,鲑鳟鱼:10多种,鲟鱼: 1种,罗非鱼: 3~4种。 现在中国水产养殖品种达到150余种,包括鱼、虾、贝、藻和其它生物。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据李思发等研究,就水产养殖品种而言,我国大约只有10%的养殖品种是经过遗传改良的。我国只有%的水产养殖产量是从养殖改良的新品种获得的。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17%,良种覆盖率50%。(渔业局领导报告中摘录)。经农业部批准,适合在我国推广养殖的新品种(品系)大约有60多个,其中鲤鱼就有多个新品种,但是,新品种占产量的比重不尽相同,一些新品种只是在有限的地区推广。目前,61个品种通过审定,17个真正通过遗传改良和选育。 我国主要的遗传改良水产养殖新品种:鲤鱼:17种,金鱼:6种,海藻:3种,团头鲂:1种,对虾:1种,鲍鱼:1种。 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863),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项目的支持下,水产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手段已经在水产养殖新品种(品系)的培育中得到应用。 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成果: 1、选择育种。

鱼的养殖技术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也适用于养殖黑色罗非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产量高,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0‰的水域中生活,耐低氧,适温范围15℃-32℃。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盐度0-3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3.0米,并配备1-2台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对于淤泥较深的池塘,每年清理一次,淤泥厚度应在15cm以下。 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生石灰,约过5-7天后开始回水,每亩施已发酵腐熟的畜禽粪肥(基肥)150-250kg,施肥7天后放养红罗非鱼鱼种。 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进行浸种处理7-15分钟。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2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7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5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75-100尾/平方米。 3、投饲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

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5%计算,每日分2-3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黄绿色,在高温季节每月应追施磷酸一铵肥1-2次,每次每亩,透明度20-25cm。每亩每米水深用10-15kg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拉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三黄粉、免疫多糖、维生素E、维生素C、肌醇、盐酸土霉素、磺胺类、氧氟沙星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在高温季节宜少用或不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等消毒剂,调节水质应以有益微生物制剂为主,如光合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每月2-3次,总之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生物技术在水产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水产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摘要: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产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研究,包括人工雌核生 殖和雄核生殖, 多倍体诱导, 细胞核移植, 细胞和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和基因工 程等。 关键词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水产动物;应用 1 引言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运用现代生物学、工程学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知识, 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 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兴技术领域。近十几年来, 生物技术迅猛发展, 方兴未艾。 本文就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多倍体育种、细胞核移植、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在水产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 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 2.1 雌核生殖 雌核生殖是指卵子依靠自己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行为。自然界存在这种单性生殖的水生动物, 人工诱发手段也可使未受精卵进行雌核生殖, 但产生的个体绝大多数是单倍体, 难以存活, 需紧接着二倍化的特殊处理。诱发雌核发育除了可以加快建立选育系和控制性别外, 还可以使一些稀有的隐性等位基因显现而产生新的优良胜状, 使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显性基因转为纯合状态, 雌核发育后代还可用来鉴定鱼类的近交衰退现象等。常用诱发雌核生殖的方法有射线照射、化学药品处理、带血玻璃针激活以及杂交(异质精子穿入卵但精核不参于发育)等。二倍化的方法通常使用温差(冷或热休克) 、水静压、药品(如秋水仙素和细胞松驰素B (简称C S) )处理等。 我国蒋一硅等[1]和吴清江等[2]曾分别成功地应用了y射线辐射鱼类精液后诱导红螂鱼卵和鲤鱼卵的雌核生殖。在对虾方面的研究, 蔡难儿[3]首先报道了采用与研究鱼类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相类似的四步诱导法对中国对虾进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 育出三批雌核发育的个体但要大规模生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雄核生殖 雄核生殖是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人工雄核生殖同人工雌核生殖一样, 也要经过诱发雄核生殖并使之二倍化的两个步骤。目前诱发方法有去除卵核、射线破坏卵核、杂交和用过熟或老化的卵子受精等。 刘汉勤等[4]用类似方法使泥鳅精子与大鳞副泥鳅卵子授精后挑去雌核从而获得泥鳅雄核生殖单倍体。叶玉珍等[5]也用了射线处理鲤、鲤鱼类成熟卵, 获得了二倍体雄核发育鱼苗。另外, 许多研究证明不同种类的杂交可以产生雄核生殖。水产生物的雄核单倍体难以存活, 须在发育早期二倍化。

水产动物育种进展情况

水产动物育种进展情况(值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著者:xxxx 摘要: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工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育种值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育种项目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本文综述了3种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标记辅助BLUP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选择指数BLUP MBLUP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单纯依靠现有的种质资源来进行捕捞和养殖的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水产品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品第3期栾生等: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塘存活率为低遗传力。水产动物的培育工作势在必行。与畜禽育种相比较,水产动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和应用落后。Gjedrem 等(2000)估计,仅有1%的世界水产品是通过遗传改良的品种生产的,因此水产动物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空间。选择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改良方法,在水产动物选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以鱼类的选择育种研究较多,主要有大西洋鲑Salmo Salar(Gjerde 1986,1999)、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Longalonget al. 1999;Galletal.

2002)、银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Hershberger,et al. 1990; Neiraet al.2006);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Gjerde 1986; Kincaidet al.1977)、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utatus(Rezket al.2003)和鲤鱼Cyprinus carpio(Tranet al. 1993)等。其他水产动物,如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田燚2007;杨翠华2007)、南美白对虾Panaeus vannamei(Fjalestadet al.1997;Hetzelet al.2000),小龙虾Cherax destructor(Jerryet al. 2005),太平洋牡蛎Crasostrea gigas(Wardet al. 2000)等物种也展开了选择育种研究。 现代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估计育种值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基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水产动物选育性状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数理统计主要是线性模型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育种值估计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选择指数法(Selection Index)、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和标记辅助BLUP法(Marker Assisted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MBLUP)3种方法。当前的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研究中,与选择指数法相比,BLUP方法主要是利用表型和系谱记录的信息来源,在同一个混合模型方程组中,估计出固定的环境效应、遗传效应以及随机的遗传效应,增加了育种值估计的可靠性,并且提高了水产动物遗传评定的效率,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内基于数

鲤鱼养殖饲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鲤鱼养殖饲料,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麦麸3045份、花生壳粉2535份、大豆粕2030份、骨粉1018份、甘草粉512份、胡萝卜粉1015份、板蓝根粉814份、黑米粉614份、红薯渣410份、豆腐渣610份、白菜叶38份、蚯蚓粉68份、氨基酸38份、大青叶25份、矿物元素26份和维生素15份。本技术鲤鱼养殖饲料富含鲤鱼苗生长的各种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各种营养成份均衡合理,鲤鱼喜欢吃,保证鲤鱼苗的生长过程适度的吸收营养,快速生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鲤鱼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麦麸30-45份、花生壳粉25-35份、大豆粕20-30份、骨粉10-18份、甘草粉5-12份、胡萝卜粉10-15份、板蓝根粉8-14份、黑米粉6-14份、红薯渣4-10份、豆腐渣6-10份、白菜叶3-8份、蚯蚓粉6-8份、氨基酸3-8份、大青叶2-5份、矿物元素2-6份和维生素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鲤鱼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麦麸40-45份、花生壳粉28-35份、大豆粕24-30份、骨粉15-18份、甘草粉9-12份、胡萝卜粉12-15份、板蓝根粉10-14份、黑米粉12-14份、红薯渣8-10份、豆腐渣8-10份、白菜叶5-8份、蚯蚓粉7-8份、氨基酸5-8份、大青叶3-5份、矿物元素5-6份和维生素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鲤鱼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麦麸40份、花生壳粉28份、大豆粕24份、骨粉15份、甘草粉9份、胡萝卜粉12份、板蓝根粉10份、黑米粉12份、红薯渣8份、豆腐渣8份、白菜叶5份、蚯蚓粉7份、氨基酸5份、大青叶3份、矿物元素5份和维生素3份。 技术说明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