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刑事化验教程

刑事化验教程

刑事化验教程
刑事化验教程

刑事化验教程

物证:是能够揭露和证实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

特点:1.具有物质性 2.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必须与案件有着内在的联系

微量物证的特点:

1.量少质微,内容丰富。

2.不易被罪犯遗留或带走,不易销毁,出现的几率高。

3.不易被发现、采取.

4.易被污染、丢失.

5.必须采取先进的检验手段.

物证分析:

广义定义:物证分析是指对物证的搜寻、发现、采取、包装、送检和检验鉴定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物证检验的具体任务: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比对检验

采取物证、包装的原则

A.确实性

B.充分性

C.合法性

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不仅耗损量小,很少损坏物证检材,而且有时可不损坏检材,有利于保全物证.此外,仪器分析还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强、快速等优点,是物证检验的重要手段.

检验程序: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先无损后有损,先有机后无机,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地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检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由俄国的植物学家米哈伊尔·茨维特在二十世纪初首先提出.

层析:就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物质的各种组分一一分离成不同的层,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固定相:是指能起着吸附作用的物质.

流动相:是指不断流过固定相的溶液或气体.流动相也叫展开剂.

R 值: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分离程度.

R 值计算公式为:R

薄层层析的具体操作:

1.薄层板的准备

2.样品的准备

3.点样

4.展开

5.斑点检出

薄层板在使用前必须活化,目的是将薄层板的水分挥干,以便检材在有机溶剂中均匀展开.

为什么薄层板在用前进行活化?(必背)

这是因为薄层板多数是由吸附剂硅胶铺成的,由于硅胶主要成分是SiO ,吸附能力极强,放置在空气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从而降低吸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是极性分子,对层析也有影响,为了防止这些干扰,所以需要高温加热除去吸附剂中的水分,这个过程称为活化.

方法是将薄层板放入烘箱,105~110℃下恒温半小时.

油脂:概括地说是油和脂的统称.在常温,油腻性的和类似的呈固态或半固态的脂肪为脂,呈液态的为油.

油脂的分类:

1.动植物油

2.矿物油

3.香精油

动植物油的结构通式为

纤维:纤维是直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长度为直径的几十倍以上的,细而长的高分子固体物质.

纤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和无机纤维三大类.天然纤维又可以分为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

爆炸:物质在瞬间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了破坏和推移、压缩等作用,并发出巨大的声响,这种现象叫做爆炸.爆炸是物质能量的迅速释放过程.

爆炸的种类

1.物理爆炸

2.化学爆炸

3.核爆炸

炸药:是一种在外能的作用下,能迅速发生爆炸反应,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对周围介质做功,有破坏力的物质.

1.放热性.化学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是炸药爆炸的首要

条件,没有反应放出的足够热量使大量反应物分子继续

迅速活化,反应就不能自行延续,是不可能发生爆炸的.炸

药爆炸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炸药爆炸做功的能源.

2.快速性.爆炸过程的快速性是炸药爆炸的必要条件,是区

别爆炸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的最重要标志.

3.生成大量气体.反应过程生成大量气体产物是炸药爆炸

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炸药爆炸时对周围介质做功是通

过高温高压气体的迅速膨胀来实现的.

炸药按组分分类:

1.单质炸药

2.混合炸药

炸药按用途分类:

1.起爆药

2.猛炸药

3.发射药

化学爆炸的三大要素:

1.炸药

2.起爆装置

3.起爆能源

雷管:用于起爆炸药和导爆索

爆炸残留物:是指爆炸物爆炸后残留于现场上的物质,包括炸药残留物和爆炸装置残留物.

炸药中无机成分的检验

1.钾离子的检验:亚硝酸钴钠法

2.钠离子的检验:醋酸铀酰锌法

3.汞离子的检验:碘化钠法

4.铵离子的检验:磷酸铵镁结晶法

5.硝酸根离子的检验:二苯胺硫酸法

6.氯离子的检验:硝酸根法

7.硫离子的检验:亚硝酰铁氰化钠法

8.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氯化钡法

毒物和中毒:某些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并对机体产生了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使身体健康遭受损害或死亡,这类现象叫中毒,引起中毒的物质叫做毒物.

毒物的吸收

1.消化道吸收

2.呼吸道吸入

3.皮肤黏膜吸收

4血液直接吸收

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的主要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毒理作用:是H 能夺取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

尸表:亚硝酸盐中毒死亡的尸体,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高铁血红蛋白,所以中毒皮肤呈青紫色,以口唇最为明显,血液颜色呈酱紫色,透过皮肤即青紫.

毒理作用:

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对比

相同:都是血液毒,都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不同:产物不同,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反应或正铁血红蛋白一氧化碳形成硝酸血红蛋白.

挥发性毒物的分离:是指那些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并主要用蒸馏或扩散的方法分离提取的毒物.

提取分离方法:

1.蒸馏法

2.扩散法

3.抽吸法

醇类中毒(导致视力模糊)主要是甲醇和乙醇,因为它们广泛应用在化工生产中,也是实验室常见的溶剂.

中毒症状:

1.兴奋期

2.共济失调期

3.昏睡期

农药的概念:农药主要是指用于农业、林业、防止危害农作物和农林产品的昆虫、螨类、老鼠、病菌、残虫、杂草的药剂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

磷酸脂和膦酸脂

基本结构为

磷酸H PO

毒理:有机磷农药毒性主要是抑制体内胆碱脂酶大量积聚而神经功能紊乱,以乙酰胆碱脂为传到介质的中枢处于过渡兴奋状态,因呼吸中枢麻痹彻底衰竭,导致窒息死亡.

毒性:吞入磷化锌后,在胃内与酸作用,产生剧毒磷化氢气体.

中毒症状:磷化锌中毒一般在服后0.5~2小时出现症状,如同时吃进食物较多,则可延至4小时以上才发生症状.首先感到胃部不适,烧灼感,口干舌燥、极度口渴,说话失音,头晕、继续恶心,呕吐.呕吐物有时可见混有灰黑色泡沫或粉末,并闻到类似的电石气臭味.腹痛,严重者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如无急救,多在6~8小时死亡.快者4小时即死亡;慢者可延至1~2天才死亡.

毒品定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特征:

1.依赖性(药物成瘾性)

2.非法性

3.危害性

鸦片的主要成分:

1.吗啡:是鸦片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均为4—21%,平均含量

占鸦片的10%.

2.可待因:占鸦片含量的0.7—3%.

3.蒂巴因:占鸦片含量0.2—1%.

4.罂粟碱:占鸦片含量的0.5—1.3%.

5.那可汀:占鸦片含量2—8%.

补丁: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构成的个数 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 D.犯罪结果的个数 13、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头”,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产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14、李某带匕首去杀张某,途中腹痛返回,李某的行为属于()。

刑事科学技术

第一节刑事科学技术概论 一、刑事技术概念与研究对象 刑事技术通常是指刑事物证技术,它是公安、司法机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法对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物质、文书和痕迹进行发现、提取、分析、记录和鉴定时,所使用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证。 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一)人体物证:伤亡的人身、尸体和人体组织、体液、排泄物及其斑迹。 (二)痕迹物证:手印、足迹、牙印、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 (三)文件物证:书写的标语、传单、信件、作案留言、货币、票证、印章印文等其他印刷品以及摄录的人像、录音、录像。 (四)物品物证毒物、毒品、纤维、炸药、金属碎屑、塑料、橡胶玻璃、泥土等.(五)关联物证:现场访问笔录、勘查笔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现场摄相。 二、刑事技术的任务 1、发现、提取和记录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 2、查明形成痕迹、遗留物质的条件、机理和原因。 3、确定案件中物证的种类属性。 对物证或物证所反映的客体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或物进行鉴别。 如:根据人体伤痕推断凶器的种类。 锐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哆开,可呈梭形、菱形或裂隙状;创缘整齐,无挫伤带;创角锐利;创壁平滑;创腔中无组织间桥;创底平整,多小于创口。 钝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常呈不规则状;创缘不整齐,常有明显的挫伤带或呈撕裂状;创角钝或呈分裂状;创壁参差不齐;创腔中有组织间桥;创底较大而不平整,常大于创口而成囊状。 4、解决人和物的同一认定问题. 5、解决案件中其他技术问题以及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其他技术问题:如图片中的人像、物品认证,视频录像的人物鉴别,动作习惯和整体分离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等。 开发新技术:如视频侦察技术、GPS精确定位或通讯信号模糊碰撞、潜在痕迹物证显现的新技术等。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分析案件(或事件)的性质,确定是否立案。 (二)分析作案手段、作案过程 (三)分析作案人的特点 (四)提供侦查方向 (六)认定作案人、作案工具 (五)有助于审查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 1.刑事摄影:现场照相、辨认照相、物证照相、检验照相以及现场录像等。 2.痕迹检验:手印检验、足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以及牙印、车辆痕迹检验等。 3.文件检验:笔记检验、言语识别、印章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等。 4.刑事化验:毒物化验、毒品化验以及附着物、遗留物、残留物的检验。

刑事侦查学习题

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论 一、填空题 1、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工作和有关的----措施。 2、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 3、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逻辑理论、-----。 4、侦查假设的特点包括:客观性、----、----、----。 5、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或熟悉客体某些特征的人。 6、同一认定属于----型认识活动。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拥有侦查权的机关、部门包括:() A、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B、国家安全机关 C、军队保卫部门 D、监狱 E、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2、专门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A、勘验 B、检查 C、侦查实验 D、询问证人 E、拘传 3、刑事侦查是刑事诉讼的 A、重要手段 B、重要程序 C、重要原则 D、重要方针 E、重要条件 4、在刑事犯罪中,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 A、空间表现 B、时间表现 C、物质表现 D、精神表现 E、心理表现 5、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谋略 E、犯罪特点 6、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主要() A、典型刑事调查法 B、抽样刑事调查法 C、综合调查法 D、比较调查法 E、总结调查法 7、在运用逻辑证明时,必须遵循如下规则:() A、论题必须明确 B、论题必须始终同一 C、论据必须真实充足 D、论据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题 E、由论据必须能推出论题 8、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 A、理由律 B、同一律 C、予盾律 D、排疑律 E、排中律 9、侦查思维的基本规律有() A、溯因律B、排疑律C、理由律D、原因律E、结果律 三、概念题 1、刑事侦查学 2、侦查 3、同一认定 四、简答题 1、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案例分析法是什么? 3、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刑事侦查中的同一认定? 4、同一认定在侦查中的指导作用。 五、论述题(要求有观点、有论证) 1、如何理解侦查的概念? 2、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刑事化验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微量物证及毒物毒品分析学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对象和性质、学科体系、研究方法。 第一节微量物证及毒物毒品分析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我国微量物证分析的历史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代一代的判官精英,在破案、审案中成功应用微量物证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的祖先虽然没有现代科学理论及技术的支撑,但却运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方法对微量物证进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汉朝时,张举烧猪验尸,张举为潮江绑县县令,有妇人谋杀其夫后纵火烧舍,而称其夫是被烧死。但死者弟弟报告诉讼,案件一时难以判决。张举令取两只猪、一只杀死,一只活的,放在柴火上烧,然后再进行检验,发现死猪口内无灰,活猪口内有灰。即将此法验死者之口,发现口内无灰,系为妇人所杀;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例,也是利用微量物证破案的典型案例。《后汉书?酷吏列传》记载了东汉周纭根据被害人尸体眼角、嘴角沾附的稻草屑进行推理分析,从而成功侦破了一起命案。《三国志?魏书》则记载了公元220年北魏的雍州刺吏李惠的杖审羊皮,即通过棒打羊皮发现少量盐粒,断清了盐贩与樵夫间关于羊皮所有权之争。这些案例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原始的关于微量物证用于破案、审案的记录。 近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微量物证在案件侦查中的成功运用也例不胜数,产生了不少成果。1938年,冯文元编著的《中国警察科学知识全书》全面总结了当时办案中所应用的各种科学知识,是我国首部系统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专著,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量物证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微量物证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公安部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微量物证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1957年在我国就已形成了部、省、市、地区四级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点;1958年起,在巩固、提高方针的指引下,部、省厅、局技术点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使得许多微量物证分析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利用微量物证分析技术侦破了许多大案、要案,微量物证在指明案件侦破方向、缩小范围及作为证据的使用也越来越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4年公安部在哈尔滨主办的全国第一届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D.比较研究法 2.刑事侦查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查和() A.适时破案B.实事求是 C.遵守法制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B.调查研究 C.刑事特情D.犯罪预防 4.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变化为标准,可将犯罪现场分为变动现场和()A.客观现场B.主体现场 C.原始现场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应当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进行() A.拍照固定B.个体勘验 C.分析判断D.检验鉴定 7.为保证能够准确地反映所提痕迹物证在现场的原有位置及状态,在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常用的现场录像的景别有远景、全景、近景和() A.前景B.特写 C.中景D.背景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A.全面、细致B.声势浩大 C.有目标、有控制D.公开与秘密相结合 10.刑事侦查工作运行中决策、管理、执行等各管理层次的必要资源是() A.侦查信息B.侦查措施 C.犯罪现场D.法律法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包括() A.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B.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C.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D.是制定侦查计划的唯一依据 E.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 12.在犯罪现场勘验过程中,个体勘验的工作阶段包括() A.细致勘验B.静态勘验 C.个别勘验D.动态勘验 E.局部勘验 13.犯罪现场照相的拍摄要求主要包括() A.画面简洁、构图美观B.围绕揭露案件真实情况进行拍摄 C.正确反映现场的客观状况及其内在联系D.表现不同案件的特点 E.按顺序有步骤地拍摄 14.犯罪现场临场讨论的任务包括() A.制定现场勘查计划B.分析、判断事件性质和案件的有关情况C.检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情况D.决定现场勘验后对现场的处理方案E.制定下一步侦查计划 15.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对访问地点的选择应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是否有利于保密B.是否比较安静,不易受外界干扰 C.是否有利于被访问对象无拘无束地谈话D.是否有利于侦查人员办案 E.是否有利于被访问对象回忆案发当时的情况 16.阵地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A.内紧外松的原则B.依法实施控制的原则 C.严格保守秘密的原则D.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原则 E.为侦查破案服务的原则 17.犯罪嫌疑人被拘留之后,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危害公共安全罪 1.(事故型犯罪、法条竞合)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 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用。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 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某构成:( ) 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失火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甲某开办一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因为生产场地狭小,违反成品不能堆放于生产车间的规定,将成品堆放于生产车间。.工人在 操作时不慎打出火花,引燃火药,继而引爆堆放的成品,引起巨大 爆炸,致使在车间工作的十几人死亡。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过失爆炸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危险物品肇事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3.(破坏型犯罪、想象竞合犯)甲某见村边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 算下个月通电。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 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 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甲某的行为:( )

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 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 D.构成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4.(破坏型犯罪)甲某为泄愤,在夜晚先后到乙、丙、丁三家打谷场(不在一起)上放火,烧毁乙某稻谷3000公斤,稻草2000公斤;丙某稻谷50}oO公斤;丁某稻谷3500公斤,稻草2万公斤,造成直接损失1.5万元。甲某的行为:( ) A.构成放火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不构成犯罪 5.某甲的公司购买工业用基础油,未经检验鉴定使用于生产饼干50余吨,分别销往各地。其中X X镇幼儿园因购买了4箱该厂生产的饼干,分给311名儿童食用,造成了 44名儿童集体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该单位构成:( ) A.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过失投放危险物品罪 6.甲某(越南人)对婆婆乙某心生怨恨,萌生毒死乙某的恶念。某日将灭鼠药放入丈夫为公公丙某、婆婆乙某煎的中药内。乙某先倒给丙喝,在丙某喝时,甲某害怕罪行败露未予制止。丙某中毒死亡。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1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 区队____专业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共2题计6分) 1、侦查程序 2、销案 二、判断改错题(你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你认为错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并改正。共7题计14分) 1、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请示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 2、搜查必须由两名以上的侦查人员进行,对女性身体进行搜查时,必须由女性侦查人员进行。但如果没有女侦查员在场,那么可以邀请女性群众协助搜查。() 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应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被扣押物品、文件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物品、文件持有人,一份由侦查人员持有,另一份交给见证人。() 4、冻结存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 5、侦查的目的就是揭露犯罪,最终实现对犯罪的打击。() 6、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诉讼卷》和《主卷》。() 7、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认为有错误时,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要求复议而未被接受后,可以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重新核查案件。() 三、多项选择题(共6题计12分) 1、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有:( ) A.调查访问法 B.秘密力量搜集 C.技侦手段获取 D.情报交流 E.刑事登记 F.观察搜集 2.特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 A.接敌条件 B.一定的活动能力 C.愿意为我工作或能被我控制 D.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 3.刑嫌调控管理中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三位指的是:( ) A.派出所 B.公安局

《刑事化验》试卷五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0/2011学年秋学期期末考试卷 刑事化验 适用专业:刑事科学技术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刑事化验: 2,毒物: 3,爆炸: 4,麻醉药品: 5,闪燃:

1,下列的致死剂量中属于剧毒的是―――――――――――――――() A、大于15g/kg B、0.5~5g/kg C、0.05~0.5g/kg D、小于0.05g/kg 2,下列炸药属于猛炸药的是――――――――――――――――――() A、雷管 B、梯恩梯 C、黑火药 D、无烟火药 3,采取沾在衣物上的少量粉尘泥土,下列方法哪一种合适――――――() A、用蒸馏水淘洗 B、用吸尘器吸取 C、用透明胶粘取 D、在无风处轻轻拍打在较大的白纸上,再收集到一块 4,羊毛纤维在生物显微镜下的外观特征是――――――――――――() A、表面呈鳞片状 B、表面光滑,有明亮光泽和透明感,偶见凸处 C、表面光滑细长,无花纹 D、纵向呈扁平带状,有天然扭曲 5,下列属于农药的是―――――――――――――――――――――()A、毒鼠强B、砒霜C、亚硝酸钠D、氰化钾 6,根据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下列属于血液毒的是―――――――――() A、强酸、强碱 B、砒霜 C、有机磷农药 D、CO 7,下列属于合成类毒品的是――――――――――――――――――() A、鸦片 B、冰毒 C、海洛因 D、可卡因 8,下列不是热塑性塑料的是――――――――――――――――――() A、聚氯乙烯 B、聚乙烯 C、有机玻璃 D、酚醛塑料 9,一般情况下,下列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中,最快引起中毒的是―――() A、静脉注射 B、呼吸道吸入 C、皮下注射 D、口服 10,下列属于精神类毒品的是――――――――――――――――――() A、吗啡 B、海洛因 C、摇头丸 D、度冷丁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 C 、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刑罚 D、其它 2、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根据 D、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行刑上一律平等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 正确错误2、无论我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

(完整word版)刑事侦查学复习资料

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案例分析法(侦破经验总结法、犯罪情势的调查法)、比较借鉴法、科学实验法。 第二章刑事侦查的任务和原则 一、刑事侦查的定义 刑事诉讼法第82条: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侦查部门,军队自侦部门、国家安全机关 ·侦查对象:刑事案件 ·侦查与侦察的关系 二、侦查的目的(任务) 1为了追确及时查明案件真相(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 2保障人权(查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保障犯罪嫌疑人、无罪人、被害人的人权) 3.预防和控制犯罪,最终达到消灭犯罪的目的 三、刑事侦查原则 1.遵守法制原则 2.迅速及时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是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都要加以收集,凡是能证明罪轻或罪重的证据都要加以收集) 4.严守侦查机密的原则 5.协作原则 第三章现场勘查 第一节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 一、犯罪现场的概念 1.犯罪现场: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痕迹和物证的一切场所。P112 产生犯罪意图--形成犯罪计划--实施犯罪活动2.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构成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形式,那么犯罪构 成就是指犯罪现场的要素的组织形式。 具体构成要素: ●犯罪的时间(绝对法和相对法)、空间因素 ●客观物质环境的变化因素 ●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因素 3.犯罪现场的特征 ●犯罪现场现象的暴露性和犯罪本质的隐蔽性 ●犯罪行为的连续性和形成现场的阶段性 ●同类案件现场的共同性与具体案件现场的特殊性 4.犯罪现场的分类: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在犯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和地位来划分。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现场的保护状况来划分。 ●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现场的真伪性质划分。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实施犯罪活动的先后顺 序划分。 其他划分方法 “动”与“静”的现场 “准”与“乱”的现场 “生”与“熟”的现场 第二节现场勘查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搜集证据,查明犯罪 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运用刑事调查和科学技 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场所、物品、人身、 尸体等所进行的现场调查和实地勘验。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所进行的勘 验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 概念有以下含义: ●现场勘查是在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 主持下进行的。 ●现场勘查必须依法进行。 ●现场勘查的目的是:发现、收集、保全和保存犯 罪痕迹;确定犯罪情况和时间发生的经过;揭露 犯罪人条件。 ●现场勘查的内容包括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现场 分析和现场记录。 ●现场勘查的对象是与犯罪事件有关的人、事、物、 时间和空间。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 基本目的:发现、收集痕迹物证,判明事件性质, 分析研究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和实施犯罪的情况,正 确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1、判明事件性质 事件性质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确实发生了犯罪案 件;二是不幸事件或治安案件;三是伪造现场或慌报 假案。 2、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相关情况: 包括时间、地点、过程、方法、工具以及作案人数和 犯罪动机目的等内容。这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重 要依据。 3、研究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 所谓本人的情况,主要指性别、年龄、身高、体 态、职业爱好、衣着打扮等个人特点。 也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重要依据。对个人情 况的详细了解,就如同为犯罪分子画像,大大有利案 件侦破。 4、发现和收集痕迹物证 痕迹物证是查明案情、揭露犯罪的重要证据。 在法律确定“无罪推定”和减少口供证据在犯罪 证明上效力的情况下,确实的物质痕迹证据对证明犯 罪行为分外重要。 5、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现场勘查所获取的资料,都可以为确定侦查方向 和范围提供客观依据。在现场分析中会有详细介绍。

刑法学习题库与答案

一、判断正误(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 2.凡在我国领域以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 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只要某一行为不违反刑法,即使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得以犯罪论处。( ) 4.犯罪构成要件是指与犯罪有关的一切主客观事实特征的总和。( ) 5.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或承担者,因此,与犯罪客体一样,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 6.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所有犯罪而言,都非必要要件。( ) 7.对已满14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无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多严重,都必须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8.间接故意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都以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 ) 9.犯罪时未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包括不得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 ) 10.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人,揭发同案犯或供述其共同犯罪行为的,构成立功。( ) 11.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应当一律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选择适用的法条。( ) 12.无论是否参加间谍组织,只要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都构成间谍罪。( ) 13.对放火罪而言,只要着手实施了放火行为,将目的物点燃,使公共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也应视为放火罪既遂。( ) 1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但未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刑。( ) 15.强奸罪的对象既可以是14周岁以上的妇女,也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 ) 16.甲某路见乙某酒醉,心生歹意,趁机将乙某包内1000元取走,甲某属于以其他强制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应以抢劫罪论处。( ) 17.对传授犯罪方法的,应以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追究刑事责任。( ) 18.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贪污罪。( ) 19.因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对行贿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20.徇私枉法罪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 二、单项选择(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用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第一节亚硝酸盐 一、理化性质 常见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NaNO)和亚硝酸钾(KNO)。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臭,味微咸而略苦,颇似食盐,易潮解,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和醚。亚硝酸钠熔点为271 C,亚硝酸钾熔点为297 C。亚硝酸盐遇酸产生亚硝酸,后者很不稳定,仅存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即按下式分解: 2HNO2—;NO NO2 H2O 二、毒理作用 (一)中毒机理 亚硝酸盐是一种血液毒,亚硝酸根离子能迅速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使机体组织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急性中毒者,脑、心严重缺氧,呼吸中枢麻痹引起窒息,血管系统麻痹引起循环障碍,虚脱而死亡。 (二)毒性与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发生在食后0.5小时内。中毒后出现恶心,头晕,皮肤呈蓝褐、蓝灰 或蓝黑色,以口唇、指端最为明显,全身无力、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在2小时内死亡。口服亚硝酸盐0.2g?0.5g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人的致死量为1g?2g。 亚硝酸盐中毒者死后尸斑呈蓝褐色。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死后变性血红蛋白可被组 织还原,或变为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色淡红而稳定,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相似。有时在进行 尸体检验时,看不到变性血红蛋白的酱油色。早期解剖时,可见胃肠明显胀气。若发生口服 大量亚硝酸盐中毒时,胃可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胃粘膜呈棕红色,严重者,全部脏器呈 棕红色。大剂量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因生成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可呈鲜色而不呈褐 色。菜类亚硝酸盐中毒者,胃粘膜呈粉红色,容易剥脱,有时在胃底部可见出血斑点,小肠上段也有。

(三)体内过程 亚硝酸盐在体内易分解, 胃内酸性强时,分解更快。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结合产 生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三、分析方法 (一) 检材采取及处理 亚硝酸盐中毒宜采取现场中毒者吃剩的可疑食物、 饮料、呕吐物及血液等作为毒物分析 检材。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应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 检材采取后应及时进行处理。检材组分不太复杂时,可用水浸法分离, 过滤,直接取滤 液进行检验,必要时可用透析法分离,取透析液检验。血液等样品可经稀释后离心,取上清 液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或离子色谱检验。 (二) 分析方法 对亚硝酸盐进行定性分析不难,但是判断检验结果时却需谨慎。一方面在饮水、蔬菜、 空气中均有微量亚硝酸盐存在, 另一方面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 挥发,若不及时 检验,往往得不到阳性结果。因此, 要抓紧时机及时采取检材进行检验,还要详细了解中毒 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1. 格利斯试剂反应。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芳香伯胺反应生成重氮盐, 重氮盐与酚 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有色的偶氮化合物, 这一反应过程用于检验亚硝酸盐是极为灵 敏的方法。该检验常用格利斯试剂进行(称为格利斯试剂反应),格利斯试剂是含乙酸、对 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的溶液。 2. 安替比林反应。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使安替比林亚硝基化,生成绿色产物。 3. 血液分光镜法 亚硝酸盐在血液中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因此对光谱的吸收发生了改变, 根据 吸收带的位置,可以检查血液中是否有高铁血红蛋白, 从而帮助判断是否为亚硝酸盐。 将血 液用水稀释1: 10后放置试管中,用分光镜观察吸收带,若在 620-635nm 处出现特殊吸收线, C 6H 5 ” N 、 - H 3C N O 出 NO 绿色 -HO 3S — — N ^N NH 2 $6日5 H 3C N O H 3C + HNO 2 NH 2 + HN02 NH 2

刑事侦查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侦查学 一、填空题 1、国际公认意大利的汉斯·格罗斯于________年出版的________一书标志着刑事侦查学的诞生。 2、硝酸银溶液法对显现________、________上的陈旧汗垢手印特别有效。 3、笔迹检验的科学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二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 4、枪弹痕迹主要包括弹头、弹壳上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 5、左右脚印跟部中心点垂直于________的间距叫步幅宽度。 6、在犯罪现场上留下自身物体反映形象的客体叫________。 7、________系统位于内部花纹系统的下部。 8、按箕口朝向划分,箕口朝向小指方向的箕型纹为________。 9、对发射后擦拭过的枪支,如果发现有亚硝酸盐存在,即可判断发射时间约在________天以内。 10、在进行综合评断时,一般是从解释________开始的。 11、手掌内侧部没有________纹。 12、在我国的法制体系里,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种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差异的行为,因而在查处过程中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 13、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 14、刑事侦查学是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应用科学。 15、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侦查活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构成。 17、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保护现场的共同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 20、侦查办案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A.重要基础 B.根本任务 C.奋斗目标 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 B.县级以上的 C.地级以上的 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B)处罚.A、可以定罪B、不得定罪C、根据情形D、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C)相适应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B、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总则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A)处罚原则 A、轻重有别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民代表裁定 D、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D).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应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试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改判决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A)A、阶级性B、法律性C、道德性D、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ABCD)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规定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其它 2、刑法基本原则有(ABC)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阶级性原则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 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ABC)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行空器内犯罪.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错误 2、无论我国还是外国公民再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错误 3、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可以对在国外犯罪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外国人行使刑事管辖权.正确 4、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 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正确 《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D).A、国家公民B、国家财产C、私人财产D、社会关系 2、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直接结果B、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间接结果C、受到侮辱是间接结果死亡直接结果D、受到侮辱直接结果死亡间接是直接结果 3、甲、乙两个青年在公共汽车上侮辱漫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死亡结果与甲、乙的侮辱行为二人有无因果关系.(B).A、没有B、有C、不好说D、

《刑事化验》教学大纲(修改了)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406 课程名称:刑事化验 总学时数:48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15学时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刑事化验》是刑事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为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验方法。本学科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吸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品的检验的一般方法;并可为将来学生在物证检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了解:硫化氢、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 2)了解:汞、铅、钡等金属毒物和检验方法。 3)了解炸药和爆炸现场及爆炸残留物组成。 4)熟悉氰化物醇的检测方法。 5)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6)熟悉:含砷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7)掌握挥发性毒物分离方法原理,氰化物检测方法和原理。 8)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9)掌握:有农药和鼠药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以及分离检测; 10)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等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金属毒物中毒检验;毒品的理化性质和检验。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的教材为: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刘冬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部统编教材 参考书目包括: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王彦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刑事物证技术学》,吴维蓉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仪器分析》 (第二版),赵藻藩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理化检验鉴定》(钟岩华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1次印刷出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