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大叶黄杨Euonymus jaonicus又名冬青卫矛、正木、七里香,为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园林中常见的绿篱植物和背景种植材料。在大叶黄杨栽培管理中,常发生一些病虫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笔者现介绍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病害1.1褐斑病1.1.1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深黄色圆形斑点,后逐渐变成褐色。夏季高温高湿为发病高峰期,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发病后期病斑变成赭石色或灰色。重者可使叶片提早脱落,树势减弱。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浇水传播。1.1.2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落叶并销毁,减少侵染源;早春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通风透光,及时修剪过密枝条;发病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7d喷一次,连喷3~4次。

1.2白粉病1.

2.1症状白粉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本文共计1页)......[继续阅读本文]

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 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62.5%杜邦易保或先正达亮盾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涂抹消毒。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果实采收后喷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农肥代替有机肥一定要发酵即腐熟,含钾高即K≥20的复合肥效果更佳,推荐使用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史丹利精品优质复合肥——第四元素硫酸钾复合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E、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使用:先正达亮盾搭配硫酸铜涂布伤口或病树主干伤口。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施∶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杜邦可杀得叁千或一帆68%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 (2) 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剪除病叶、枯枝;B、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或高钾复合肥搭配有机肥(注:农肥代理有机肥一定需要发酵即腐熟);C、及时有效排水;D、化学治疗: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7-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80%一帆代森猛锌或一帆

石榴叶斑病的一般防治管理方法

石榴叶斑病的一般防治管理方法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互联网作者:cosmos 浏览次数:68 石榴叶斑病是石榴的一种常见病害。石榴栽植区发生较普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提早落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该病主要危害 石榴叶斑病是石榴的一种常见病害。石榴栽植区发生较普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提早落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感病叶面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斑点,病斑紫色或红褐色,逐渐变为暗红色至暗黑色,并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直径为0.4-3.0mm。斑病周围有时呈黑线状。发病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引起焦枯。最后在感病部位的正、背面产生墨绿色霉层。墨绿色霉层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受害重时,叶片脱落。嫩枝感病,在枝梢上形成枯死段斑,枯死的枝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器。果实初生细小褐斑,后为多角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 病原为石榴尾孢(Cercospora punicae P.Henn.),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病原菌在落叶及土壤中以菌丝体越冬。第二年春季,病原菌开始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开始侵染危害寄主。 5月下旬开始发病,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生长期内分 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春季生长的叶片到7、8月时大多因病脱落,秋季生长的叶片也因病提前脱落,绿带内病害比公园、街头绿地重的原因是:石榴成片种植,株行距1×1.5m,通风透光差,并且下部枝条多贴近地面,10月中、下旬,发病渐轻。病菌一般先侵染植株的下部叶片,以后迅速蔓延。梅雨季节有利于病害生长蔓延,是发病的高峰期。高温不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石榴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千瓣红石榴、玛瑙石榴易感病。 防治办法:1.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病叶,并集中销毁。剪除下部过密枝叶。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植株不宜过密,冬春之间对植株进行合理的修剪,以便通风透光,调节下部枝条密度能明显降低危害。合理使用肥水。 3.药剂防治:发病期喷施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或喷施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60 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3.药剂防治:初春时,用80%五氯酚钠1500倍液喷洒植株和地面,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4.也可在8月下旬、9月上旬喷药保护秋梢秋叶,使用药剂为百菌清1000倍,证明能有效地降低病叶率10-15%,保护石榴小幼树安全越冬。

浅谈李子树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9047112.html, 浅谈李子树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作者:秦义军 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4期 李子属于蔷薇科李属,自古被列为“五果”之首,除鲜食外还可制干果、蜜饯、罐头等,解渴和提神的功能尤其明显。在生产中管理不当,病虫害发生十分普遍、危害严重,轻者影响树体发育,重者造成树体衰弱、寿命缩短、甚至死亡,影响了果实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适时有效地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和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成为李树生产上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下李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虫害的防治 1.李小食心虫 症状:该虫是危害李树果实最严重的害虫,被害果实内呈“豆沙馅”状,并在虫孔处流出果胶,果实提早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虫果率在不防治情况下可达100%,虫果率与损失率几乎等同。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地上部和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地上为主,每年在6月15 日至7月15日,每15 d打1次药,一般3次。药剂主要是菊酯类与氧化乐果混合,如2.5%敌杀死EC与40 氧化乐果EC、2.5%功夫EC和40%氧化乐果、2O 灭扫利和4O 氧化乐果EC,按2 000倍液喷洒。 树上于落花末期(95 落花)果实绿豆粒大小时喷施40 氧化乐果乳剂1 000倍液。也可兼防其它食叶害虫和吸汁害虫。也有农民在上年秋天剥玉米时剩下的包叶放于树盘下,压盖树盘。这种方法好在就地取材,不花多少费成本,且对李红点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缺点是李树少玉米包叶特别多,这种方法可行。如果玉米包叶少,加之地不平风吹,有时地面不能完全覆盖效果就差些,再者,由于地下防治只能控制自家越冬幼虫为害,别处飞来的李小食心虫成虫依然可在李子上产卵为害,不采用联防,效果不明显。 正确的方法除了前边的树上药剂防治外,还可以在树下药剂防治。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李树落花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树盘下喷布75 辛硫磷乳油每667㎡用0.5 kg左右,或80%敌敌畏乳油800 1 000倍液,9O%敌百虫500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8 000倍液,40%乐期本EC 600倍液喷后用耙子耙匀,以便药土混合均匀,提高杀虫效果。至于树干基部培土。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盘干基周围50~70 cm 地面培以lO cm 厚的土堆,踩紧踏实,使羽化后的成虫不能出土,但要注意及时撒土、松土,以免果树翻根。这种办法吉林地区很少使用,太费工、费时。另外,使用灯光诱杀或糖醋液诱杀诱杀成虫,对成虫均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但这种方法联合防治是个好方法,但个别果园使用只能把李小食心虫引到自家来,防治效果不高,基本不用。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2016年) 2016-05-11 发布 2016-05-11实施 浙江省杨梅产业协会 联合发布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1 范围 本建议规定了杨梅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农药选用原则、农药使用与质量安全要求。 本建议适用于浙江省杨梅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杨梅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 ——农业措施:应选用抗病虫品种、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清洁田园、平衡施肥等;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采取断根控制树势;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 ——物理和生物措施: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色板、昆虫物理诱粘剂、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2、人工捕杀尺蠖、蓑蛾类幼虫、卵块和虫茧。3、采前40天覆盖防虫网防止果蝇等害虫。采用防虫网加避雨栽培防治杨梅落果腐烂。 ——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病虫发生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4 农药选用原则 4.1 按照“生产必须、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的原则,选择可使用农药。 4.2 优先选用杨梅上已登记,或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或在同类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品种。 4.3 通过生产调查、田间试验、残留检测、风险评估等程序,筛选出允许使用的其他农药品种。 4.4 农药剂型宜选用水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 5 农药使用 5.1根据主要病虫的发生情况,适期防治,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主要病虫的用药建议见附录A。 5.2 不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B。 5.3 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C。 6 质量安全要求 上市前,应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农药残留结果应符合GB 2763等有关规定。

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

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 大叶黄杨作为一种常绿灌木,是城镇街道、广场、公园、单位庭院、小区绿地的最常用绿化植物之一。由于其生长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管理措施较为粗放,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较重,严重影响着城市绿化景观。调查研究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可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危害、美化环境的目的。 1.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大叶黄杨白粉病。白粉病是大叶黄杨育苗和绿化带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正面,叶背也时有发生。病斑圆形白色,周边为放射状,严重时,小病斑合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擦去白色粉层,可见到黄色斑。造成叶片皱缩,病稍扭曲,提早落叶。 白粉病病原为真菌,还可为害其它黄杨类植物。病原以菌丝和子实体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黄杨生长期病菌可多次侵染,6—7月高温高湿、种植过密有利于病害发展。8月30摄氏度以上高温情况下病情下降,到秋季又出现发病小高峰。 (2)大叶黄杨炭疽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黄褐色小点,病键交界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大,后期发病部位发黄,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排列成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状,

常常造成叶枯,提早落叶。炭疽病病原为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也可以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植株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春末分生孢子借昆虫和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黄杨生长期可受到多次重复侵染,每年以夏秋季节发病最重。一般在植株伤口较多、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氮肥施过量、植株生长细弱的情况下病情加重。 (3)日本龟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除危害大叶黄杨外,还可危害其它150多种木本花卉、果树;食性很杂,繁殖力强。危害严重时,寄主新稍及叶背布满虫体,常引发霉污病,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5月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蚧壳内,每头雌成虫平均可产卵1000粒左右,卵期20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初孵若虫爬到叶片上危害,固定刺吸汁液,其后分泌蜡质物,逐渐形成星芒状蚧壳。危害1个多月后,雌雄若虫的蜡质蚧壳发生明显变化。雄若虫2龄,于9月上旬羽化为雄成虫,交配后死亡;雌若虫3龄,随着虫体各次蜕皮陆续从叶片上迁移到枝条上危害,受精后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 (4)二点叶螨。属真螨目叶螨科。可危害100多种花卉、树木、果树和农作物。刺吸危害叶片,叶片出现退绿黄点,造成叶片无光泽,早脱落。

李子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李子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李子树在第一次摘心后,新生副梢长20厘米时摘心,发育枝长60~80厘米时摘心。如果枝条多,可以疏去一部分枝条;如果枝条不太密,尽量少疏多控。7月中旬以前,要将果园内杂草除净。 一, 细菌性穿孔病 可用多菌灵、退菌特等杀菌剂进行喷洒。穿孔病严重时会造成树体死亡,喷一般的杀菌剂不起作用,可喷施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如果还防不住,可喷施兽用链霉素进行防治。 二, 白星金龟子 白星金龟子喜食有伤口的果实,要特别注意防治白星金龟子。防治白星金龟子有3种方法: 1、向日葵诱杀法在果园里以单株分散种植的方法,每亩种向日葵8~10株,利用向日葵的香味诱集,每天早晨用一个袋子套住向日葵的花盘敲击,使成虫落入袋中,然后集中杀灭。 2、果醋液诱杀法利用白星金龟子喜好果醋液的特性诱杀。果醋液的配制方法:落地果1份,食醋1份,食糖2份,水0.5份。将落地果切碎,与醋、糖、水混合后煮成粥状,装入广口瓶中(半瓶即可),然后再加入半瓶敌敌畏500倍液混合均匀。于白星金龟子成虫发生盛期,在果园中每隔20~30米挂1瓶,离地面高度为1.2~1.5米。瓶要靠近枝干,每天早晨清除白星金龟子死虫。 3、以虫诱虫法在果园里,按每亩挂6~8个啤酒瓶的标准,把啤酒瓶挂在离地面1.5米左右高处,捉2个或3个活的白星金龟子成虫放入啤酒瓶中,就会引其他成虫飞到瓶中。 三, 李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等可用2.5%的敌杀死3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800倍液+40%的氧化乐果800倍液,或20%的杀灭菊酯3000倍液。 四, 流胶病 流胶病的发生与伤口、冻害、大青叶蝉的危害有关,所以在修剪上尽量减少大的创伤,大的剪口要用药进行处理。大青叶蝉发生时期要注意用药防治。已经发生了流胶病的树,把流胶刮除,涂抹硫悬浮剂即可治愈。 五, 红蜘蛛 防治红蜘蛛关键是要抓准防治时期,一定要在麦收前把它消灭掉,可用吡虫啉与齐螨素的混合液进行防治或用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六,李子红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感染果实。叶片染病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边缘清晰的近圆形病斑,随病扩大,颜色加深,病部叶肉也随之增厚,上面产生许多红色小粒点,即病菌孢子器。秋末病叶转为红黑色,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叶片卷曲,出现黑色小粒点,形成早期落叶。果实受害,产生橙

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要点

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要点 一、生活习性:大叶黄杨属无患子目黄杨科植物。灌木或小乔木,花期3-4月,果期6-7月。喜光,稍耐阴,有一定耐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微碱土壤中均能生长,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分枝也多。常见品种有金边大叶黄杨,银边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金心大叶黄杨等。 二、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煤污病、立枯病、蛾类、红蜘蛛、蚧壳虫、天牛、绢野螟等。 1、大叶黄杨叶斑病,也称大叶黄杨褐斑病。症状:为害大叶黄杨的嫩叶、老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斑,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有浅褐色同心轮纹,边缘深褐色稍隆起,病斑内密生细小黑色霉点。病斑透过背面,只是背面颜色比正面稍浅。病斑干枯后与健部裂开,直至形成穿孔。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严重,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严重。防治措施:用光合素+扫斑800倍喷雾,连续2次,间隔7天。避免栽植过密,透气,可以减少发病几率。 2、大叶黄杨枯萎病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毁灭性病害,其特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症状:患病的大叶黄场最初只是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叶片枝条呈青枯失水状。发病后期,叶片呈黄白色,染病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八两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 防治措施:用地彩1500倍灌根,再用光合素+四霉素1000倍喷雾。 3、大叶黄杨茎腐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生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原因:引起大叶黄场茎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该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随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茎部为害。尤其在高温低洼地区,发病较为普遍。 防治措施:使用禾林道根腐灵1000倍灌根,再用光合素+辛菌胺800倍喷雾. 4、大叶黄杨疮痂病 症状:大叶黄杨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叶面最初出现直径1~2毫米圆形或近椭圆形斑点,后期病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叶片和新梢被侵染时,表面出现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隆起的病斑,如疮痂状,中央灰白色。后期在病斑中央产生1~2个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最终导致枝条枯死。

李子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李子树在第一次摘心后,新生副梢长20厘米时摘心,发育枝长60~80厘米时摘心。如果枝条多,可以疏去一部分枝条;如果枝条不太密,尽量少疏多控。7月中旬以前,要将果园内杂草除净。 一,细菌性穿孔病, 可用多菌灵、退菌特等杀菌剂进行喷洒。穿孔病严重时会造成树体死亡,喷一般的杀菌剂不起作用,可喷施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如果还防不住,可喷施兽用链霉素进行防治。 二,白星金龟子 白星金龟子喜食有伤口的果实,要特别注意防治白星金龟子。防治白星金龟子有3种方法: 1、向日葵诱杀法在果园里以单株分散种植的方法,每亩种向日葵8~10株,利用向日葵的香味诱集,每天早晨用一个袋子套住向日葵的花盘敲击,使成虫落入袋中,然后集中杀灭。 2、果醋液诱杀法利用白星金龟子喜好果醋液的特性诱杀。果醋液的配制方法:落地果1份,食醋1份,食糖2份,水0.5份。将落地果切碎,与醋、糖、水混合后煮成粥状,装入广口瓶中(半瓶即可),然后再加入半瓶敌敌畏500倍液混合均匀。于白星金龟子成虫发生盛期,在果园中每隔20~30米挂1瓶,离地面高度为1.2~1.5米。瓶要靠近枝干,每天早晨清除白星金龟子死虫。 3、以虫诱虫法在果园里,按每亩挂6~8个啤酒瓶的标准,把啤酒瓶挂在离地面1.5米左右高处,捉2个或3个活的白星金龟子成虫放入啤酒瓶中,就会引其他成虫飞到瓶中。 三,李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等可用2.5%的敌杀死3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800倍液+40%的氧化乐果800倍液,或20%的杀灭菊酯3000倍液。 四,流胶病 流胶病的发生与伤口、冻害、大青叶蝉的危害有关,所以在修剪上尽量减少大的创伤,大的剪口要用药进行处理。大青叶蝉发生时期要注意用药防治。已经发生了流胶病的树,把流胶刮除,涂抹硫悬浮剂即可治愈。 五,红蜘蛛 防治红蜘蛛关键是要抓准防治时期,一定要在麦收前把它消灭掉,可用吡虫啉与齐螨素的混合液进行防治或用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转自:桃李甲天下果业专业合作社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叶类害虫 1、刺蛾类 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 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 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 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 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 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如能 混入0.3 %茶枯或0.2 %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I至2龄幼虫。 3.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2、袋蛾类 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2、幼虫期喷2.5% 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3、夜蛾类 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 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 药防治效果最佳。 (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 (2)苜核?苏云菌悬浮剂600倍; (3)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1000 倍;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多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技术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1.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危机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等传播。温度合适、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两次发病高峰期。 北方大凡8~9月发病最重。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坑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够、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2、菊花褐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黑色小点。危机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气温合适时,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

28℃,潜育期为20~30d,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3、大叶黄杨叶斑病 (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危机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地区大凡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危机,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大凡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危机。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4、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叶斑病类的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合适,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2.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李子主要病害防治

※园林园艺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04223 李子主要病害防治 李海英张艳波李锋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吉林公主岭 136100) 摘 要:总结从事李子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提出对李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李果实褐腐病的防治实用技术,用以指导李果实生产中的病害防治,为李产业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李;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02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地深化,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李子的栽植面积急剧增加,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效果的优劣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以预防为主的病害问题,成为李树生产和栽培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归纳、整理、总结长期在李研究中病害防治方法,提供于李果生产参考,以减少因病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为果农生产绿色生态健康水果提供技术支撑。下面分述几个主要病害的识别特征和防治措施。 1 李子红点病 1.1 李子红点病的特征分析 李子的叶和果都将会受到损害。在李子的叶片染病初期,其将会在叶面上出现一些橙黄色的病斑,这些病斑近圆形,稍微有一些隆起,并且病斑的边缘比较清晰,等到病斑扩大之后,其颜色将会慢慢加深,并且,病部的叶肉出现加厚的现象,在染病的后期,病斑上将会出现一些深红色的小粒点,这些小粒点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到了秋末时期,病斑的颜色将会转变成红黑色,并且正面凸起,在上边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这些小点是病菌的子囊壳。当李子的果实出现病害之后,将会在果面上出现橙红色的圆形病斑,并且这些病斑稍隆起,之后将会呈红黑色,病斑上散生着一些深红的小粒点。被害果将会出现畸形,非常容易提早脱落,不可食用。1.2 李红点病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进行果园的清洁;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对果园的综合管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施肥与修剪工作;雨季注意排水,同时,勤中耕,避免果园土壤湿度过大。药剂防治:在李子树开花末期,或者是在其展叶初期,对其进行1:2 :200倍波尔多液的喷施,来进行预防;在李子树的发病初期,需要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对其进行喷施;春季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80~400倍液,谢花10d后结合食心虫防治喷施世高2000倍液、甲基托布津400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喷施。 2 细菌性穿孔病 2.1 细菌性穿孔病特征分析 通常情况下,细菌性穿孔病主要是对李子的叶片、枝梢与果实等产生危害。多出现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在出现细菌性穿孔病之后,李子的叶片将会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这些病斑通常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并且,在出现病症后期,容易干枯穿孔直至脱落。当果实发病之后,果实的果皮将会出现皮孔状水渍斑点,并且,在发展之后,其斑点将会不断的扩大,最终形成褐色圆形的病斑,这种病斑的表面硬化,中间通常呈凹陷状态。2.2 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从本质上来说,细菌性穿孔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的一种。因此,在进行实际的防治过程中,要求我们采用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春季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80~400倍液,谢花10d后结合食心虫防治喷施世高2000倍液、甲基托布津400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喷施。 3 李子流胶病 3.1 李子流胶病特征 早期,会在树干与树皮等处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之后,树胶将会呈块状,在和空气接触后,将会变成红褐色,具有极强的粘性,能拉出胶丝,干燥后成胶块,被害部出现稍微的肿胀,严重时枝干将会出现枯死问题。 3.2 李流胶病防治 综合防治,为了有效的避免出现流胶病,需要我们以增强树势为中心,强化对果园的排水,并进行有机肥的增施,实现土壤理化性状的合理改善,并且需要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来降低病虫伤的出现几率。 药剂防治,将流胶部位刮除,树干涂20%~25%石灰乳杀菌进行消毒,并且要在发芽之前将病斑刮除,涂抹果富康等相关的杀菌剂。 4 李果褐腐病 4.1 李果褐腐病特征 李果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大多出现在采收前10d 左右开始发病。在果实的发病初期,果面中将会出现褐色的圆形病斑,并且在这之后,如果遇到适宜的条件,病斑也将会出现迅速的蔓延,使果肉变褐软腐,最后脱落或者干缩成僵果。 4.2 李果褐腐病防治 综合防治,在进行冬季的清园时,应当及时处理各种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结果期要做好果园管理及修剪整枝,发现病部及时清除,减少传染,促进果树长势,提高果树自身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可参考李红点病,如已发病,可喷施1遍速克灵,40~60g/667m2喷雾。 参考文献 [1]马学娜.北方地区果树脱病毒方法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科技,2014(15):146. 作者简介:李锋(1959-),吉林省长春,学士,研究员,果树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

大叶黄杨炭疽病和叶斑病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炭疽病和叶斑病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在园林中常用作绿篱,耐干旱、耐修剪,对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抗性,但炭疽病和叶斑病的发生,会使植株提前落叶,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大叶黄杨的观赏效果。两种病害经常混合发生,同一叶片有两种病斑,但可以兼防兼治。 一、炭疽病 1.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叶片病斑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3至12毫米。病斑边缘有较狭的深褐色隆起,中央灰白色,后期在灰白处形成较粗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黑点,排列稀疏,多在叶片正面,有时呈纹状排列。在嫩梢上病斑条状,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可引起枝条枯死。此病常与大叶黄杨叶斑病混合发生,区别在于此病病斑周围没有黄色晕环。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盘在病枝、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五六月,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常从寄主伤口侵入。此病寄生性不强,只能从伤口侵入,发生期比叶斑病稍迟。 二、叶斑病 1.症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至10毫米,最大可达15毫米,病斑边缘隆起,褐色边缘较宽,在隆起的边缘外,还有延伸的黄色晕圈。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

斑中心黄褐或黑褐色,上着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病残植株为潜伏场所,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从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天津地区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七八月份为侵染盛期,8月中旬至9月病害大量发生,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大,出现落叶。一般高温多雨霉湿气候发病严重,另外,植株衰老时也会加重病害。 三、防治方法 1.减少病源:秋冬收集病枝落叶集中烧毁。 2.选健苗:栽植、育苗时,选择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性。 3.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发病几率。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必菌鲨800-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未发病的植株应喷药预防。化学药剂宜交替使用,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2至3次。发病严重地区应拔除染病植株,用杀菌剂如苗菌灵200-300倍液浇灌消毒土壤两三次,然后重新栽植。

李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川盆地李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永业科学研究院 李树在四川分布较广,以崇州市、简阳市、眉山市、泸州市、宜宾市、广元市以及凉山州、阿坝州等地种植面积较大。栽培品种主要以清脆李、脆红李、布朗李、杏李等为主。据统计,2011年全省李栽培面积28.4万亩,产量9.4万吨。 目前,四川盆地李树上主要病害有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李小食心虫、李实蜂、红蜘蛛、蚜虫等。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一)红点病 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李子红点病也称叶肿病,初期危害叶片,后期危害果实。在叶面上产生红黄色圆形微隆起的病斑,严重时,病叶变黄早落。果实染病时,在果面上产生红黄色圆形隆起的病斑,病果生长不良,易脱落。李子落花后至硬核前、多雨年份发病重;反之,干旱年份发病轻。四川地区一般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特别是在植株和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重。 2、主要防治方法 (1)做好清园工作。夏季采果后和秋季落叶后,将李园病果、落叶进行清扫焚烧。冬季修剪后,全园喷洒一次5°石硫合剂。 (2)关键时期药剂防治。刚露芽时喷0.3-0.5°石硫合剂。谢花后喷0.5∶1∶100倍波尔多液或琥珀酸铜2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同时,注意排水,勤中耕,避免果园土壤湿度过大。 (二)细菌性穿孔病 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李子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枝梢、果实。在排水不良的果园和多雨年份发病重,造成早期落叶,树体衰弱。叶片受害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易脱落成穿孔,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果实染病,在病果果皮上先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展到2mm时,病斑中心变褐,最终形成近圆形、暗紫色、边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叶类害虫 1、刺蛾类 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 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如能混入%茶枯或%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至2龄幼虫。 3.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2、幼虫期喷%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 1000倍液。

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 (2)苜核?苏云菌悬浮剂600倍; (3)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1000倍; (4)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等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大叶黄杨病虫害

大叶黄杨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叶黄杨,学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别名:冬青卫矛、正木。大叶黄杨属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其枝叶浓密,嫩叶绿色有光泽,四季常青,且有各种花叶变种。因此,大叶黄杨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作为城市绿化植物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作为绿篱栽植具有成形快、耐修剪、易管理,对各种有害气体及烟尘有较强抗性。近几年来,大叶黄杨已成为华北地区园林绿化中最为常用的绿篱、修剪造型和背景植物,应用越来越来广泛,在绿化美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几年其病虫害发生较重,使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笔者对其主要病虫害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现就常见的大叶黄杨尺蠖、蚜虫、叶螨、扁刺蛾、日本龟蜡蚧、卫矛矢尖盾蚧、大叶黄杨疮痂病、大叶黄杨白粉病、大叶黄杨叶斑病、大叶黄杨煤污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加以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一、主要虫害 1、大叶黄杨尺蠖 大叶黄杨尺蠖,学名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 ⑴危害方式 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1~3龄幼虫食叶肉使其呈网状,4~6龄幼虫食量大增,初从叶缘开始取食,叶片成大小不等的缺刻状,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吃光,幼虫吐丝下垂,迁移其他枝条继续为害。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⑵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4毫米左右,翅展37~43毫米。体、翅底银白色,淡灰色斑纹。雌成虫触角丝状;雄成虫触角羽毛状。前翅近三角形,外缘有一行连续的淡灰纹。外横线成一行淡灰斑,上端有一大斑,中有一圈形斑,翅基有一深黄褐色大花斑;后翅斑纹较少,中横线为一淡灰色的宽斑,外横线由有一行淡灰色圆点构成斑纹。前翅反面斑纹同正面,但无黄褐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

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