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现状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围绕新体系落实新要求

建立适应一院市场化转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和院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统一部署安排,第七调研组以“研究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进行中,适应多型号并举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为主题,于3月25日至4月14日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主要内容及过程

调研组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主要内容开展了调研:

(一)多型号并举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的心要求及对策;

(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的心要求及对策;

(三)影响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

(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

(五)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的渠道。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查阅资料、集中研讨等方式,调研了院属11家单位,多次对型号两总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管人员进行专题访谈,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收回调查问卷152份,参加座谈和答卷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300余人。

二、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院现从业人员264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35人、技能人员12284人、管理人员3337人,其他从业人员2501人。宇航/导弹武器系统从业人员14754人,占一院从业人员总数的55.77%。

人才是一院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年来,一院人力资源工作在集团公司党组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院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人才兴院方针,积极探索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了型号队伍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人才队伍,有利地保障了一院的型号成功和经济发展。但是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现阶段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形式下,面对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要求,面对市场化转型的要求,人力资源配置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人力资源配置的战略规划和顶层策划比较薄弱

人力资源配置与院发展战略的联动不紧密。特别是在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情况下,缺乏战略规划和应对,对各岗位、个专业、各系统人员需求和供给的预测不充分,人力资源布局呈现结构性过剩和机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

人力资源配置顶层策划薄弱。调研中普遍反映,在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重招聘轻流动,重使用轻培养,重待遇平衡轻工作效率,重任务完成轻人才开发等现象。

(二)人才选聘制度缺乏系统性,管理比较粗放

选聘标准不清晰。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缺乏按型号阶段、项目特点、任务要求等关键因素进行需求分析,招聘岗位任职要求描述比较

空泛,缺乏规范的选聘方法、流程和手段。

选聘渠道单一。目前一院人员选聘渠道主要靠接收高校毕业生,社会招聘、柔性用工比例偏低,近三年来,一院共接收高校毕业生1800余人,占新增人数的80%以上。

人才测评体系缺乏完整性。在选聘人员时,未能对人才的能力、个性、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度进行全面综合系统测评。

(三)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人才流动通道不畅

对年轻技术队伍专业化培训力度不够。调研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型号队伍整体上年轻化加快,全院主任设计师及以下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67.2%,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中,35岁以下的占54.8%,针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航天优良传统培训力度不够。

型号交叉任职的合理调配不够。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主任设计师及以下设计人员型号交叉任职率达到了61.7%,一方面交叉任职过多影响了型号的正常研制,另一方面部分岗位设置专人浪费了人力资源。

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形成。研发设计与生产之间,总体与分系统之间,军与民之间,尚未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依然存在“相互很难流,内部单向流”的现象。

(四)对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不够,系统领军人物数量不足

顶尖的系统领军人物数量不足,特别是新领域的领军人物及核心人才缺失,专业化、职业化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多型号并举形势下繁重任务的完成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快

速规模发展。

骨干的成长周期滞后于对骨干的需求周期。在调研中了解到,90%的被访问对象认为当前型号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多型号并举任务的需求,年轻队伍整体工程经验相对欠缺,这一点在总体单位表现尤为突出,正如马兴瑞总经理所指出的,型号抓总能力不够强,总体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上有差距。

(五)激励模式较为单一,价值导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不够。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反映出,目前是以薪酬激励为主,缺乏与工作本身相关的精神激励,缺乏主任翁精神激励和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生涯开发激励。

正确的薪酬理念引导不足。在调研中了解到,员工普遍对薪酬满意度不高,吴卓副总经理在学习成果专题调研报告中提到“薪酬作为激发人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和动力,始终会存在实际薪酬水平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问题”,反映出对员工的薪酬理念引导不足。

部分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意愿与组织需求出现偏差。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技术人员未形成正确的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导向,向管理岗位流动倾向明显。

三、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导致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仍占主导

人力资源作为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公正原则进行配置。当前,一院正处于新体系建设和向市场化

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配置也必须随之从计划向市场型转变。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仍延续着一些计划经济下的配置模式和思维,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把握滞后于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多元化价值导向尚不完善

一院的发展需要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等各支队伍比例协调,均衡发展。尽管我们已经为各支队伍建立了不同的发展通道,但是,各发展通道的地位、报酬和职业发展机会并不均衡。在现实情况下,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导向被弱化,与管理岗位相比,技术岗位吸引力较弱,行政职务的提升往往被认为是组织的认可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我们仍然惯于使用行政命令式的派遣、调动,行政手段强势于通道建设。我们仍然惯于使用行政命令式的派遣、调动,行政手段强势于通道建设。薪酬等激励手段、晋升通道的设计没有对应不同层次需求,组合运用不够,抑制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组织的发展与个人的需要不协调。

(三)与人力资源需求相匹配的联动配置机制不完善

人力资源配置所涉及的各方配合不够紧密,联动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部门对岗位需求不甚了解,用人部门对岗位需求描述模糊;项目管理和职能管理的结合研究不够,权责不清晰;缺乏对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匹配的系统评价,缺乏对人员互补增值的思考;缺乏结合工作特点、任务当量、计划安排、人员能力等诸多因素来统筹考虑人力资源动态增量补充和存量调配。

四、解决思路和主要措施

在集团公司高峰论坛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优化总体部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环境氛围,必须加强总体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总体研发设计队伍,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造就一批顶尖的系统领军人物。在多型号并举和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当前一院人力资源配置所存在的问题,从客观上讲,也是市场化转型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符合这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但是,必须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系统、快速予以解决。

(一)构建一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推进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打造职业化团队

1、加强顶层策划,构建适应新体系建设和市场化转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人力资源和队伍建设规划以及院发展战略,特别是面对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一院“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强化有效配置。

2、深入贯彻院第二次人才工作会精神,加速措施落地。优化按需求选人、按能力用人、按通道育人、按贡献奖人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

3、以建立任职资格体系为突破口,打造职业化团队。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投资于人”,实现人力资本有效增值,搭建起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平台。

4、以建立任职资格体系为突破口,改变“学而优则仕”的现状,以本部人力资源部和发展规划部作为首批试点,稳步推进全院任职资

格体系建设。

(二)以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重点,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选聘制度

1、建立广招、量测、优选、试聘四位一体的人才选聘制度。形成以高校毕业生、社会成熟人才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多渠道招聘方式。通过培养前移的方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提升选聘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2、立足当前,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专业技术发展需要,采取刚性引进、柔性引进和超前引进策略,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完善和充实核心专业、紧缺专业、关键项目高层次人才队伍。

3、着眼长远,做好人才阶梯建设和人才储备。紧密结合医院技术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目标,建立高层次人才需求库和储备库,做好人才储备。

(三)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精神,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完善人才脱颖而出机制

1、加快搭建人才快速脱颖而出的健康成长平台。设立创业创新基金,发掘军民结合产业项目和转化关键技术,通过项目竞赛等方式,选拔培育一批创业创新带头人。

2、打破传统壁垒,建立统一的人才内部流动市场。以型号任务、军贸项目和产业发展融合为牵引,有效推广兼职、借用、挂职、租赁等柔性用工方式,实现跨系统、跨单位的交流,形成总体与分系统、

预研与型号以及四大产业人才间的有序流动。

3、增强型号队伍交叉任职的合理性。系统分析交叉任职情况,坚持“宜专则专,宜兼则兼”的原则,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效率,保障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4、拓宽各类人才成长通道。在已设立资深首席专家、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专家选拔与管理制度,适时建立“管理专家”队伍和“首席技师”队伍,形成长效机制,健全一院各类专家队伍。

(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1、逐步建立起与任职资格体系相适应的基于能力的薪酬制度。鼓励员工专心从事本岗位工作,实现岗位成才。尤其是要进一步突出技术岗位价值和能力业绩,提高队伍的薪酬满意度和薪酬竞争力。

2、采取特殊激励政策。对影响院长远发展的型号、项目,尝试事后激励转为事前目标激励,激发和调动队伍的积极性。

3、加强荣誉激励体系建设。增强奖励的及时性,发挥荣誉激励对员工的价值引导和激励作用,尤其是要着力增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队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4、建立促进单位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长期激励机制。探索并实践军转民股权、期权期股、企业年金激励,对技术转化成功的直接人员可以给予股权激励,对尚处于培育期、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项目,对直接人员采用期权形式予以激励。

(五)突出重点,抓好总体技术队伍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1、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总体部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锻炼。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提升年轻技术人员“吃透技术、吃透状态、吃透规律”的能力,缩短人才适应期和成长期,尽快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总体研发设计队伍。

2、加强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多岗位交流,派往外部大型企业、投资公司实践锻炼,培养综合素质高、开拓精神强、市场适应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3、整合全院培训资源。建立以任职资格管理为导向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搭建网络培训平台,打造职工岗位培训、资格晋升、文化传播、知识管理平台。

4、完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服务体系。为总体技术队伍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队伍提供学习、培训、实践的机会,使人才在为一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达到组织与员工共赢的局面。

科学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一院处于战略调整转型、经济快速规模发展这个特殊阶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扎扎实实落实集团公司第四次工作会精神,加速院第二次人才工作会措施的落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建立并完善新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以适应一院市场化转型和新体系建设的需要,为实现一院健康快速发展,为集团公司构建航天

科技工业新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整理

1978年12月,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拉幵了改革幵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幵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 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 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1、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幵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C向外商派出了第 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 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 数的51% 2、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Q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Q勺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 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Q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

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 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 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10年后发展到2000余人;1999年,FESCO成立20年的时候,外派员工上升到2.6万人;30年后的今天,FESCO在全国已经拥有上千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全体员工中,拥有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员工比例的80%以上,向8000余家中外企业派出了近40万名中国雇员。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正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 动人事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 已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2004年,全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在中国 人民大学诞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学生成为业内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 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广揽人才方式的变化 30年前,FESCO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当时定向分配的用人传统,幵始尝试多种方式网罗人才。但当时的招聘方式十分初级,多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推荐,人才难觅之时,甚至曾经搬了一张桌子,在西城大木仓胡同口,小贩叫卖式地做“喊人” 宣传。30年后,FESCO勺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可以实现直接针对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息速递、个人信息查询、在线招聘、问题答疑、增值服务等功能的专业官方网站,还自主研发了全国业务网上互动操作系统,成立了专业化的呼叫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述 22 人力资源服务的内涵 22 1.1.1 人力资源服务的定义 22 1.1.2 人力资源服务的分类 23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24 1.2.1 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24 1.2.2 行业产业链形成途径 25 1.2.3 行业产业链发展趋势 26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26 1.3.1 相关社会保险政策分析 26 1.3.2 相关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29 1.3.3 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31 (1)《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实施影响预测 31 (2)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趋势 33 1.3.4 人力资源服务制度问题 34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35 1.4.1 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35 1.4.2 产业结构对劳务派遣的影响 37

(1)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37 (2)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关系 38 (3)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38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39 1.5.1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口环境 39 (1)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39 (2)人口城乡与地域分布趋势 40 (3)人口职业分布趋势分析 41 1.5.2 国内劳动就业环境分析 41 1.5.3 城镇就业人员薪酬水平 44 第2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45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现状与趋势分析 45 2.1.1 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分析 45 2.1.2 劳动力市场需求环境分析 46 (1)不同区域劳动力需求分析 46 (2)不同产业劳动力需求分析 46 (3)不同单位性质劳动力需求 49 (4)不同职业劳动力需求对比 50 (5)不同岗位劳动力需求对比 51 2.1.3 求职人员类型分布情况 53 2.1.4 用人单位招聘与应聘特征 55 人力资源服务行运行状况分析 61 2.2.1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61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3)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3) (二)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 (4)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条件不足 (4) 二、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4) (一)供需数量不平衡 (4) (二)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5) (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模式存在问题 (5) (四)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6) 1、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不合理 (6) 2、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不健全 (6) 3、重视人才的引进,轻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6) (五)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7) 三、提高人力资源对策分析 (7) (一)提高人口素质 (7) (二)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7)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 (7)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 1、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要科学化 (8)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9) 3、完善激励机制 (9)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之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人才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综合上述,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本文就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我国虽是全球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但真正意义上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探索着符合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式和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概况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整体素质较差,可利用率低,这些都是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

人力资源行业现状与前景

深圳人力资源师培训: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4-08-27 10:09:00来源:中鹏培训浏览次数:35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 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是不全面、缺乏客观公正的,其考核结果往往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科学。有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只是单向的考核,即上司对下属的审查式考核。如果考核者曾有过私人感情或冲突、存在偏见等许多非客观的因素将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而且由于考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电子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本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报告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力资源状况的综合分析,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分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招聘、培训与发展、考核、薪酬、文件资料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诊断,第七部分是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人力资源规划将依部分内容作为参考依据) 第一节综述 一.思路 首先分析本公司原有的人事管理体制,然后从年龄、专业等方面分析人员结构并与其发展战略要求的人员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执行情况,以此说明重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主要内容 本公司是一家集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销售型电子企业。hs公司创办前属于华阳集团子公司,所以公司部分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华阳集团理模式。多数员工希望通过导入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的一系列变革改进现状,但有一部分工厂员工不认同这个方式,变革中因此存在阻力。总体上,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意识已经有所起步,部分人员已经有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但是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档案处理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已经不能满足本公司迅速发展的需要。 现状分析中发现以下问题: 1 公司人员结构基本合理,管理层与员工比例为:2:8。(制造密集型企业通常为3:7)但开发人 员和销售人员比例过小,两者一共只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8%,不利公司的创新发展。(详阅附图1-2) 2 中高层管理人员年富力强,62%的人员处于最佳年龄段。但绝大多数是技术出身或基层提拔,缺乏 规范化的管理技能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适应性较差,不利改革。(详阅附图3) 3 公司管理层受正规教育程度偏低。公司管理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本科生,合计45人, 占31%的比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详阅附图4) 4 公司的年龄架构正常。管理层以青壮年为主,但学历偏低,管理理念落后,需要调整,引进高素质 人才,适应激烈竟争。 5 销售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首先是年龄,其中三分之一人员处于35岁以上,5年 以后将开始走下坡,后续需大量储备销售人才。其次是专业化。真正是销售专业毕业接受过正规 的销售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只有6个,占35%的比例,其他的专业人员占65%。(详阅附图5) 6 开发部整体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开发部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本科大专生只有33%(含两个本科的 储干,刘路琴和曾仕伟)。后期需大量补充技术力量,提高整体研发水平。(详阅附图6) 三.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薄弱,以各直线部门干部的经验化管理为主,尤其缺乏绩效考核体系,人力资源方面目前出现的问题已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员工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工作压力。由于缺乏绩效评估,没有有效的激励,干好干坏差不多,员工逐渐失去进取心。晋升机制不明显,裙带关系严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公司进一步的发展迫切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尤其是通过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运用是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详略附图7-12) 例 附图2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法规政策 1、境内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人社部以及商务部。行业自律性组织包括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以及各地市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等。 人社部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等。 商务部负责牵头拟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并开展相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等。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登记的,隶属于人社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由从事人才交流服务业务有关的机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主要职能包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与会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联系;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联系其他行业组织,促进人才市场同其他要素市场的相互贯通等。 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直管社团法人,在民政

部登记注册。现有会员近160家,作为联系政府和会员单位的自律性服务组织,协会充分发挥协调、引领作用,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中国就业促进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人社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是以促进就业为宗旨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国务院确定的人社部的职责范围之内,受其委托承担促进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2、境内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2)《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人才市场管理规定》适用于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组织,对其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和个人应聘以及与之相关活动进行管理。 (3)《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于2003年11月1日开始施行。《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适用于外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合资成立的人才中介机构,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的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对机构的设立与登记、经营范围与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4)《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继续低速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速进一步回落,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贸易、新技术竞争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盛最新报告《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中预测,中国未来25年的劳动年龄人口预计每年将下降0.47%,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中国要以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由市场经济时代向资本经济时代迈进,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 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工业4.0 等新经济以及云、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在深刻影响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在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跟上时代趋势,进行变革与创新。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组织的边界正在消失。组织创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扁平化的网状价值结构取代了以往科层制的垂直层级结构,个人与组织不再是简单的依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雇佣者”,组织应该积极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才能,营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用“数据说话”,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人力资源的行为特征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如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人均效能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招聘与人岗匹配等。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意味着不仅是在某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上提供工具,而是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都实现互联网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及企业三方都带来实质性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招聘、人才管理、绩效考核、组织文化构建等都需要顺应变化重新思考和架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聚焦在核心价值,最大程度地开发人才价值、激发员工的内驱力和工作热情,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效率的新型组织,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展现自身价值。 共享经济、互联网+、云、大数据、人口红利……这个时代充满了各种变数,企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更广、更深拓展,技术上的创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正在引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与升级。在这个高度不确定、以颠覆性创新见长的时代,人才被视为组织重要的资本。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准确预知企业的未来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成功一定与人才密切关联。对于企业而言,除了抢夺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管理人才的能力。为了实现高业绩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我们会充分调动各方

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波动同步指标,中日欧数据佐证结论 (4) 二、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政策扶持、行业成长空间大而仍处在起步阶段 (7) 三、全球市场较为分散呈现幂律分布(大企业集中日英美),中国区域存在市场大公司小的现象 (9) 3.1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以日美英为主,细分中灵活用工的市场规模较高9 3.2 因进入门槛低呈现幂律分布,CR3仅11%,并购扩张提升市占逻辑不变 (10) 3.3 中国人服企业小而散,资本推动下市场从传统招聘向垂直化社交化升级 (10) 四、中国市场哪些细分板块中能够走出新生机?——在线招聘、灵活用工及中高端人才访寻等商业模式各有不同,在线招聘及灵活用工或能有技术赋能,猎头市场本土替代存在难度 (12) 4.1在线招聘平台照搬美国模式,恐受到社交垂直化平台的冲击 (12) 4.2灵活用工板块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行业,用工规范化问题需重视 (13) 4.3中高端人才访寻依赖于猎头的个人创收能力,存在空间上限 (19) 4.4从业务毛利率角度来看灵活用工的潜力较大,有望通过技术实现质的飞跃 (21) 五、附录:何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围绕用工从大学生到高级人才的全环节产业链 (23) 六、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 (25) 6.1相关标的 (25) 6.2风险提示 (25) 图表目录 图表1:欧盟28国GDP增速与灵活用工工作时长增速的相关性测算 (4) 图表2:日本1988年-2016年GDP增速与灵活用工规模增速情况的相关性测算.. 5图表3:2008-2018年GDP季度增速与前程无忧收入增速的相关性情况 (5) 图表4: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细分行业主要服务供应商,目前外资比例较高 (6) 图表5:细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国内政策出台时间和具体内容 (7) 图表6:17年国内人服行业的规模及机构数情况 (8) 图表7:《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8) 图表8: 16年全球人力资源行业规模及细分(十亿欧) (9) 图表9:美国占据全球灵活用工市场的首位(35%) (9) 图表10:各国机构组织的灵活用工的普及率情况 (9) 图表11:各国人才访寻(猎头)的市场规模及增速% (9) 图表12:2016年全球人力资源行业市场格局 (10)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现状及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现状及分析 摘要: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是我国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它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么本文就对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现存状况和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优点和确定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确定该行业现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咨询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就是那些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单位的总称,而且它还是一个经济功能的划分。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很快,主要有教育培训机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这个行业的要求越来越多,所以会有更多形式出现在这个行业中。 1、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分析 (1)公共职业介绍服务和职业教育。这个机构可以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这一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缺少影响力,而且信息较少。二是对就业的指导能力不强。三是将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开来,是资源浪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快,但是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目前我国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很无序,还是初级发展阶段。主要问题是,第一,从业主体偏差大,现在我国主要注重对个人和政府的咨询工作,却没有对企业的咨询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要逐步转变中心,转到企业上来。第二,需求的主体存在问题。应该重视对那些新兴企业的需求,不要住局限在那些需求层次低的企业。第三,服务质量差,现在我国咨询行业只是刚刚开始,所以质量存在问题,需要提高质量,进行更专业化的管理。 (3)人力资源外包和人才派遣。人力资源的外包一种全新的形式,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但是在我国这个形式却没有很大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对其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我国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而人才派遣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它对解决就业问题有很好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服务。现在我国的人力培训,项目很多,而且内容很全面。包含很多领域。而且在我国的发展也很快,有很多人投入到其中,所以发展很快。 (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就是电子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电子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不能合理的利用它,反而加大成本。我们要科学的认识并利用e-HR。 (6)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软件。现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被人们逐步重视起来,所以相关的软件也得到了开发,但是这些软件却存在很多的问题,缺少对人力资源的基础教育。而软件的制作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之间沟通不当,使得软件的实用性被大大限制。使软件只具有美丽的外观却没有实用价值。 (7)人才测评技术。人才测评以现代心理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量、情境模拟等客观化方法对人员进行测量和评价,发掘人员心理状况、发展潜力等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为企业用人、选人、育人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SW0T分析 (1)对人力资源机遇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经济

浅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0444814.html, 浅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作者:乔珍宝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8期 【摘要】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优势集聚,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行业。近年来,其自身的发展也日趋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化形式相对照,还存在这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正视问题,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准,利用互联网+,完善公共服务机构的基本服务职能,增强行业竞争力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的普遍理念。作为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服务业,在很大意义上都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高度和方向。 一、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 人力资源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指的是“生产和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众多经济单位的集合”,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绩效薪酬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外包以及人力资源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以提升企业经营效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 1.人力资源服务业日益受到高度重视 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仅仅是为解决失业问题、满足企业临时性用工需求而产生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650年,英国人HenryRobinson提议由 政府设立职业中介所。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开始出现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从单一的职业介绍到服务内容日趋丰富,包括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事代理、人才培训、高端人才访寻、人力资源软件开发等,民营、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逐步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共识。 2.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日趋规范化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写入国家 正式文件,其后,陆续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相关配套法规。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之后,国家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市场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陕西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在我省经济发展即将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跨国、外省企业不断进军我省市场、我省政府企业及央企加速改制重组、本土及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等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在政府政策引领下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步入新台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深刻理解目前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与增速、细分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我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等,特发起此次调研。2017年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高端人才访寻、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人力资源软件系统、在线招聘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且有望在未来三年继续高速增长。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省初步打破计划经济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萌芽出现,并随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服务内容也从最初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人事档案管理逐渐覆盖人才测评、在线招聘、中高端人才访寻、人力资源咨询等更加专业的领域。外资企业陆续进入我省。在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为我省带来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推动了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外资企业在我省的布局,我省本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随之发展,逐渐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并涌现一大批规模化发展的国有 / 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世纪外服、陕西易通、

西安佳城、山海源、曲江人才等。与此同时,随着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政策上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全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入中国,角逐商机。外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进驻,使得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理念,进而提升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并推动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步。 过去 20多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直保持良性快速发展。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我省特殊的市场环境,作为一个能源、军工企业大省,央企入驻,省属国企组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不占有人员编制等,所有企业、政府单位均采取劳务派遣形式,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契机,伴随的也是关系的恶性无序竞争,形成了普遍小规模化、碎片化的分散式发展格局。然而,近几年随着能源行业经济萎缩影响,以及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出台,大大限制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传统模式的发展,加之近几年外资、合资企业的入驻,企业管理理念需求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东西部劳动力与人才的“迁徙”,劳动力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化,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带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带来巨大挑战和商机。在行业深入整合的进程中,伴随跨界与行业整合深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等技术在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边界不断被打破,多元化与开放已经成为常态,或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或聚焦在人力资源更加细分的市场,

人力资源现状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围绕新体系落实新要求 建立适应一院市场化转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和院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统一部署安排,第七调研组以“研究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进行中,适应多型号并举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为主题,于3月25日至4月14日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主要内容及过程 调研组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主要内容开展了调研: (一)多型号并举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的心要求及对策; (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的心要求及对策; (三)影响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 (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 (五)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的渠道。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查阅资料、集中研讨等方式,调研了院属11家单位,多次对型号两总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管人员进行专题访谈,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收回调查问卷152份,参加座谈和答卷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300余人。 二、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院现从业人员264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35人、技能人员12284人、管理人员3337人,其他从业人员2501人。宇航/导弹武器系统从业人员14754人,占一院从业人员总数的55.77%。 人才是一院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年来,一院人力资源工作在集团公司党组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院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人才兴院方针,积极探索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了型号队伍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人才队伍,有利地保障了一院的型号成功和经济发展。但是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现阶段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形式下,面对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要求,面对市场化转型的要求,人力资源配置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人力资源配置的战略规划和顶层策划比较薄弱 人力资源配置与院发展战略的联动不紧密。特别是在多型号并举和经济快速规模发展的情况下,缺乏战略规划和应对,对各岗位、个专业、各系统人员需求和供给的预测不充分,人力资源布局呈现结构性过剩和机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 人力资源配置顶层策划薄弱。调研中普遍反映,在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重招聘轻流动,重使用轻培养,重待遇平衡轻工作效率,重任务完成轻人才开发等现象。 (二)人才选聘制度缺乏系统性,管理比较粗放 选聘标准不清晰。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缺乏按型号阶段、项目特点、任务要求等关键因素进行需求分析,招聘岗位任职要求描述比较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致发展历程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致发展历程3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人力资源服务”还是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的概念,30年后的今天,人力资源服务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上半年,全国有近3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约15万人,服务的企业客户600余万家。仅以“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为例,拥有从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的会员单位130余家,服务员工人数122万人,客户8万余家,这还只是全部从业企业的一小部分。今天,有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了全国500强,与能源、通讯、金融、地产等传统大型企业同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荣誉属于每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总体上来说,如果以10年为一个阶段,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十年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1979年,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前身,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国内服务部成立,同年11月,向日本外商驻京代表机构派出第一名中方雇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开始变革,逐步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限制,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等等。80年代后期,外商驻华代表处纷纷变成独立法人公司,即通常所说的“三资企业”,有了独立的用人权。在“三资企业”的带动下,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从业机构进一步增多。但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大部分从业机构具有较多行政色彩,市场化水平还不高。1989年,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成立,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最大、

某县人力资源服务业调研报告

**县人力资源服务业调研报告 一、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服务供求不平衡。 (二)各种业态的发展情况。 我县人力资源服务业中招聘、职业介绍、管理咨询等业务发展成为大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营业务,而猎头服务、人才测评、外包服务、软件服务等发展较慢。 (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发展特点。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力资源服务向个性定制发展。随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变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由大众化向个性化需求过渡,用人单位不再满足于接受批量式的服务,而提供服务的企业也及时向服务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尽可能创造差异化服务,满足来源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二是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IT行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移动终端、互联网服务、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为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相结合,通过打造网络人力资源平台,有效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实现业务增量。 2、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以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特色的增长方式,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宏现上以发展适

合国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把人力资源的利用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发挥人力与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利用人力和技术替代物质生产要素,更好地节约利用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微观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克服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资源短缺的限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技术效益,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情况。 我县共有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国有企业1家,民营企业5家,业务类型主要有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力资源培训等,经营收入10—20万元不等,从业人员共30余人。 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建立产业园区。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当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给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同行们一个快速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化进程的全速推进、我国人口的增长与劳动力大流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踏步地发展起来了。要想尽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成型和快速健康发展,业内要更多地相互学习、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与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与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是不全面、缺乏客观公正的,其考核结果往往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科学。有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只是单向的考核,即上司对下属的审查式考核。如果考核者曾有过私人感情或冲突、存在偏见等许多非客观的因素将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而且由于考核人员也有自己的职责分工,有时考核者也很难了解被考核者在上司不在场时的工作表现,这样会形成信息不全面,绩效考核结果产生偏差。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差距明显。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等等。这些都影响到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潜力的发挥。 (五)企业文化未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而我国目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则没能很好的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念。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落后。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手段与运作模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内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视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还仅停留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上是不够的。我国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技术诸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分析、绩效评估管理、薪酬设计、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人力资源服务:百年沧桑,激荡前行 (7) 1、社会分工精细领域,朝气蓬勃新兴产业 (7) 2、全球发展由混乱走向规范,行业在涅槃中新生 (7) 3、覆盖职业生命周期,业态已完成全流程精细化分工 (11) (1)招聘服务:面向企业长期雇员需求 (12) ①中高端访寻:高精尖人才是最稀缺资源 (13) ②招聘流程外包(RPO):内部管理职能的外部化,覆盖中低端职位需求 (15) ③在线招聘平台:招聘流程线上化,应用大数据弱化信息不对称 (15) (2)灵活用工:满足临时用工需求,实现灵活性与保障性平衡 (16) (3)人事代理:企业在职员工管理的外部化 (19) (4)衍生业态:主体业态的重要完善、补充 (20) ①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传统业态的自然延伸 (20) ②人力资源服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工具的融合 (21) 4、全球发展格局:市场集中度低,行业稳中求进 (22) (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趋于成熟,灵活用工发挥重要作用 (22) (2)服务对象集中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出现专业化转移趋势 (24) (3)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集中度低,并购重组浪潮风起云涌 (24) (4)全球招聘难度飙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27) 二、去旧革新蓄势待发,奋起直追更待何时 (28) 1、国内人力服务产品从无到有,由单一趋于丰富 (28) (1)萌芽期:打破人力资源计划分配,伴随改革浪潮初生萌芽 (28) (2)形成期:市场经济落地生根,服务需求持续增强 (29) (3)发展期:法律规章陆续出台,政策扶持促进行业优化 (29) 2、需求爆发+政策扶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步入高速发展期 (30) (1)社会环境:人口红利消失,“人选”规模壮大 (30) ①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题凸显,行业面临重要发展契机 (30) ②人口结构变化、流速加快,“人选”群体持续壮大 (3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