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7 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7 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7 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7 年)

专利统计简报

2017年第11期(总第219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 2017年12月25日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7年)

【摘要】本报告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1全球及中国专利数据库,对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以及2015年、2016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从整体、产业、区域、创新主体等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特点及工作建议。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及动向监测”。自2011始,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已连续7年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相关工作。2017年,对2012-2016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成果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整体情况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1、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由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

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组成。

2012年-2016年,世界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数量激增,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2达到357万件,五年年均增长率为5.8%。

图1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走势2012-2016年中国(含港澳台,下同)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16.7万件增加至2016年的34.4万件,在全球的占比由2012年的27.0%上升为2016年的44.3%。

图2 2012-2016年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的国家比较(单位:件)

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布局

2016年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申请量高达35.0万件,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的申请量分别为13.8万件、

2本报告所述的“发明专利申请”指在2012-2016年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按照公开日统计。

6.5万件、6.4万件、5.4万件,以五国/地区为目标国/地区的申请量占全球申请量的85.6%。

图3 2016年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排名前十目标国/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单位:件)从各产业目标国/地区分布来看,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欧洲是各产业的主要目标国/地区,在目标国排名中均居前五之列;中国在七大产业中均位居第一位。美国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六个产业排名第二。

图4 2016年全球各产业排名前十目标国/地区分布(单位:件)(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总体情况

1、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规模

2012-2016年,在中国受理并公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总计138.4万件,占同期所有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为35.0%。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35.2万件,是2012年的1.7倍。

图5 2012-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走势2012-2016年国内(含港澳台,下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由2012年的14.3万件、占比70.5%增至2016年29.8万件、占比84.9%,国内占比在五年期间增加了14.4个百分点。

图6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国内外比较(单位:件)2012年-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授权15.8万件,是2012年的1.7倍,五年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累计授权量达56.3万件。

3本报告所述的“发明专利授权”指在2012-2016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

图7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走势(单位:件)

2012年-2016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速度高于国外在华。2012-2016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呈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5.7万件增长到2016年的10.4万件;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则呈现先降后增,从2012年的3.5万件增长到2016年的5.4万件。

图8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单位:件)有效发明专利量,是指截至报告期末专利权处于维持有效状态的发明专利的数量。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共71.9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2.9万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为59.6%。

图9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国内外占比

2、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增速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从2012年的20.3万件增长至2016年的35.2万件,年均增速为14.8%。

图10 2012年-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增速

2012年-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92.3万件增长至2016年的15.8万件,年均增速为14.3%, 2016年的同比增速达到23.8%。

图11 2012年-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授权增速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1.9万件,同比增速为17.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2.9万件,同比增速为21.2%,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水平。

图12 截至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增速

3、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来源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位列前五的国家为美日韩德法,美日位居第一梯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韩德法位居第二梯队。

图13 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来源国趋势图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前五的国家为日美韩德法,日美具有绝对优势,韩德法位居第二梯队。

图14 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授权发明专利来源国趋势图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日美德韩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4.0万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达82.7%,其中,日本在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0.5万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的近四成。

图15截至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占比图

4、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人才储备

2016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创造人才规模达32.0万人,是2012年的1.6倍,2012-2016年的年均增速为12.6%。

图16 2012-2016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创造人才规模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人规模达8.5万户,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速为12%,其中国内申请人7.3万户,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申请人数的比重为85.9%。

图17 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人趋势图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前100名的专利权人4中,企业有69个,其中国外企业有50个;其余31个均为中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

图18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前100名专利权人分布图

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产业分布

(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产业分布整体情况

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发明专利申请活动来看,生物产业近五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居首位,五年申请总量为126.1万件,占各产业合计量的32.2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五年的申请累计量为85.7万件和81.3万件,分别占各产业合计量的21.91%和20.79%,三个产业的专利规模总量处于七大产业第一梯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4按照我国各年公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的第一专利权人(做了去重处理)统计。

源、新材料产业专利规模处于第二梯队。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少,仅为1.53%,处于第三梯队。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与全球类似。

图19 2012-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

(二)2012-2016年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产业分布

1、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产业分布情况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同期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并没有明显增长,趋于平稳。

图20 2012-2016年各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比较

2、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产业分布情况

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国内和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高于国内。

图21 2012-2016年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

3、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的产业分布情况

截至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0.4万件和0.6万件,分别低于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数量0.5万件和0.3万件。

图22 截至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和国外在华发明专利规模

(三)2012-2016年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人才储备

1、2012-2016年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创造人才5储备

2016年,在中国公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发明人中,国内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发明创造人才规模均在10万人以上,分别为12.1万人和11.5万人。2012-2016年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明人数量增幅最快,达到17.8%,2016年发明人数增至4.4万人;其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幅为16.6%,排名第二,2016年发明人数增至0.9万人。

图23 2016年公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发明人个数以及2012-2016年

发明人数年均增速

2、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类型

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新一代5按照我国各年公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统计发明人个数,发明人之间做了去重处理。

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79.3%,,其次依次为新材料(63.5%)、节能环保(60.2%)、新能源(59.7%)、高端装备制造(55.2%)和生物(47.2%)产业。

表1 截至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权利人类型比较情况

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区域分布

(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区域分布

1、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区域规模和增速

2016年,国内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情况看,2016年中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9万件,增幅明显高于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平均增幅(12.59%),东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长量为2.1万件,虽然占国内总增长量的61.76%,但该地区的年增长率(12.17%)略低于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平均增幅。

图24 2016年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年增长率

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区域规模和增速

从2016年国内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情况来看,各地区均呈正增长态势,各地区增长率均超过13.6%。2016年中部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 1.4万件和0.3万件,与2015年相比增幅明显,分别达到31.3%、30.3%。

图25 2016年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及年增长率(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省市分布

1、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省市规模和增速

2016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名前十省市分别为江苏(4.3万件)、广东(3.6万件)、北京(3.0万件)、山东(2.9万件)、安徽(2.5万件)、浙江(1.9万件)、上海(1.5万件)、四川(1.2万件)、广西(1.0万件)和湖北(0.8万件),其中同比增幅较大的为浙江,达到29.6%,其次为安徽达到28.4%。

图26 2016年排名前十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及年增长率

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区域规模和增速

2016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省市分别为北京(1.6万件)、广东(1.4万件)、江苏(1.2万件)、山东(0.8万件)、上海(0.7万件)、浙江(0.7万件)、安徽(0.5万件)、四川(0.3万件)、中国台湾(0.3万件)和湖北(0.3万件),其中同比增幅较大的为安徽,达到60.8%。

图27 2016年排名前十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及年增长率

3、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省市规模和增速

截至2016年,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最多的省市为北京(7.1万件),其次为广东(6.4万件)、江苏(4.9万件)、上海(3.2万件)和浙江(2.7万件);从增速看,安徽的增速最快,达到42.9%,其次为广西和宁夏,增速分别达到38.1%和33.1%。

表2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及比重情况

(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区域比较优势

1、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市产业比较优势

以截至2016年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对优势指数,数据显示:北京、山东、天津、黑龙江、吉林、云南、江西、甘肃、内蒙古、新疆、海南、青海、西藏13个省(区、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拥有量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表3 截至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各省区市的比较优势

2、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产业比较优势

遴选截至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量前100名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对优势指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5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分产业看,节能环保产业共有62个地级以上城市有比较优势,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6个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级以上城市分别有56个、52个、52个、40个、3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仅有10个地级以上城市具有比较优势。

图28 截至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优势

3、截至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群产业比较优势

对13个城市群的比较优势产业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城市群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个数为2.2个。其中,哈长城市群具有5个比较优势的产业,京津冀城市群具有4个比较优势产业,长江中游城市群

和辽中南城市群等2个城市群均具有3个比较优势产业。

图29截至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城市群比较优势

五、总结及工作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基于专利视角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态势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优势开始凸显。截至2016年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拥有量达71.9万件,占我国发明拥有量的比重为40.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含港澳台)发明拥有量达42.9万件,占国内发明拥有量的比重为37%。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培育发展,进入“十三五”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优势开始凸显。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申请授权超过同期我国平均水平。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授权量达15.8万件,同比增长23.8%,增速比我国发明授权平均水平高11.3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增高。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人达8.5万户,是2012年的1.6倍,以12%的年均增速稳步增长,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活动的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增加。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创造队伍持续扩大。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人规模达32万人,是2012年的1.6倍,五年年均增速为12.6%。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明人规模分别为12.1万人、11.5万人、8.3万人,位居七大产业

前三。2012年至2016年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明人数量年均增速达17.8%,增幅位居七大产业之首。

二是具有专利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高地正在形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具有明显资源禀赋和地区特色的创新集群,呈现东部地区主导特征明显、中部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西部地区特色化发展的空间格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隆起具有专利比较优势的创新高地,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安徽、湖北、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十。北京、山东、天津、海南、西藏、江西、吉林、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新疆、黑龙江13个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拥有量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的主动力,成为中西部地区特色发展的新动能。3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比较优势产业呈差异化错位发展,以城市、城市群为特征、点面结合的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不断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竞争激烈,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积极开展专利布局作为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全球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规模在高位保持稳定,同时不断加强在我国的专利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授权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6年,日本在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拥有量达10.5万件、美国在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拥有量达7.6万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已经超过国内。

四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呈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

和生物产业为第一梯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第二梯队,

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第三梯队的3-3-1阵型。各个产业专利活动态势日益

分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发明拥有量占比最

高,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而生物等产业仍处于研发储备阶段,高校和

科研单位的发明拥有量占比较高。具有国际知识产权比较优势的企业发

展不充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处于起步阶

段,具有知识产权比较优势的国内企业数量相对较低。我国仅有国家电

网、京东方、华为、中兴、中石化、华星光电六家企业入围2016年战

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TOP50申请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

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2016年全球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前二十申请人中,分别仅有2家、4家、2家、4

家、1家、3家国内企业入围,生物产业全球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前二

十申请人全部为国外企业。截至2016年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

专利拥有量排名前一百专利权人中,国内企业共19家,而国外企业为

50家。

据此,项目组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是持续更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

业专利数据库,支撑国家产业发展决策;二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

统计分析项目系列成果的推广和充分利用;三是国家层面加强战略性新

兴产业专利创造保护管理运用的配套政策(高佳、武伟、史光伟)。

本期责任编辑:高佳刘磊

《专利统计简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人:杨国鑫、刘磊联系电话:(010)62086022,62083483 E-mail:guihuasi@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2091968.html, 研究成果: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2091968.html,/tjxx/

简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2091968.html,/ghfzs/zltjjb/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当今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征求修订意见的公告,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5大领域8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主要涉及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 其中,数字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详细说明如下: 8数字创意产业 8.1数字文化创意

8.1.1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领域先进装备,包括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和增强现实眼镜等。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和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装备等。数据手套、游戏控制器等动作感知、追踪定位和人机交互装置。 数字化艺术展演展陈技术装备、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装备、智慧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转化保护展陈装备、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数字化装备等。移动电子书、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终端。 8.1.2数字文化创意软件 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虚拟现实处理软件,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家庭娱乐产品软件,其他体现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艺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品制作软件。 8.1.3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 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数字化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出、艺术品、电子出版物、广告和移动多媒体等的设计开发制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瓶颈破解

2012年第4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被寄予推动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实现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厚望。在各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去年前9个月,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增幅比全部工业增加值高了2.7个百分点。然而,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着有效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以光伏和风电产业为例,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20GW (吉瓦),但我国光伏行业的产能已接近40GW ,明显过剩;全国风电装机并网容量新增14GW ,但行业总体产能超过25GW ,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态势已经开始显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需求不确定,市场容量小。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兴”二字意味着其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通常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需求拉动供给,市场需要培育;其次,技术的不成熟、规模的不经济,导致新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偏高,在一些领域难以替代传统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替 代,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等等;再次,消费环境不完善和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使得潜在的市场需求比较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比如充电设施的不完善影响电动汽车的销售。 二是发展无序,产能过剩。自2009年9月国务院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起,这一产业就迅速进入了地方政府的视野,各地均对其发展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还没出台,就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有的市立即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实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等,从全局来看 存在出现一哄而上、新的布局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 三是跌入“惯性陷阱”,困于低端制造。一些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干快上”的同时,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而是沿袭了传统产业的老路子,即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而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资金很少,在产业链上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 而非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环节。比如,国外技术拥有者从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手中拿走0.1元/每千瓦时。这与“中国制造”如出一辙,单靠这种模式难以真正占据市场。因为创新才是新兴产业能够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需紧盯技术而不是成型的生产线,只要技术上有所欠缺,即便靠低价也难以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四是管理体制存在瓶颈,阻碍市场形成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管理经验不足,对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功能定位和协同互动关系把握不准。同时,由于体制上部门分割严重,决策协调难度较大,画地为牢、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了这一产业市场培育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体制机制政策障碍,如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三网融合”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药审批程序,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理规定,卫星应用的军民结合机制等,与之相适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更是任重道远。 面对需求“瓶颈”,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规避“产业同构”风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各异,但各地在谋划时却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产业同构现象,全国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 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不顾条件、一哄而上的态势明显。面对这种局面,必须加强对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通过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地方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产业 前沿Q IAN YAN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瓶颈”破解 ■石家庄/杜欣 17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第26卷第1期2013年1月 Vol.26No.1Jan.2013 基于SWOT 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张汇楠,赵洁,黄欠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 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焦点,在此运用SWOT 分析法,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 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9.21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研究”(11020503056)[作者简介] 张汇楠(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竞争情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显 著的变化,各国纷纷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求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为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式,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地研究和发展培育战略性新 兴产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1,2]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座谈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过渡难关、着眼长远水平上的重大战略选择。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颁布,拉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发展序幕。 以下,围绕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重点研究了基于SWOT 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进而提出了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建议。以期有助于明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为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为经营者制定具体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有助于全面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 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金融风暴之后,各国十分重视和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制定了各项有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及支持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七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规划[3]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制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及政策。在具体产业方面,我国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其加速发展,如节能环保产业,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落户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中央企业节能节安排 监督管理办法》等多个重要文件[1] 。除政策支持外,政府部门还给予各个战略型新兴产业强大的财政支持,据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权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环保的投 入将达到31000亿元,在地方上,安徽未来将安排50亿专项 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为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提供了保障。 2.资源优势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源相对其他国家拥有极大的优势。充足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资源有助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发展,而锰、铁、磷、稀土、钨、钛、钼、铌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制造高端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必不可少的,也是制造新材料的重要来源。其中我国占世界总储量70%以上的稀土工业储值,相较于日本、芬兰等资源匮乏的国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超过13亿的人口,为战略型新兴产业提供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我国不论在人力资源数量、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3.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大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科技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而同样属于高科技产业的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组织已经比较完善,规模达到世界的前列[4]。截止2009年,我国风机累计装机量达到25827.7兆瓦,位居全球第二;风电设备制造、风电场运营及风电上网三环节产业链比较完整,2007年,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也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部分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和多个产业基地,如新材料产业,建立了大连、上海、厦门、南昌四个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等40个产业基地。 4.拥有良好的科技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产业的结构、增长方式以及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各国一直致力于抢占国际科技的制高点。在科技投入上,2010年我国中央财政科技拨款189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980亿元,居世界第三位;还拥有研究与开发人员全时当量252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方面,我国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1个,国家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91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729家。在科技产出方面,发表SCI 论文近13万篇,居世界第二位,国内 - ---74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新兴产业新一轮发展浪潮即将来临。自《规划》发布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全面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产业创新不断涌现,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一、产业总体发展特征 第一,产业增速全面回升。2017年1-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部分营业收入增速为13.9%,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收总额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55.2,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9.3,相较去年同期的低谷均大幅回升,企业景气高涨(见图1)。从细分领域看,七大产业,四大区域均实现了全面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见图2、图3)。 图1 2014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行业景气指数

图2 2015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产业) 图3 2014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地区)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动新药上市。自《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以来,一批落实政策不断出台,鼓励创新产品加快上市。上半年,国内注册申报1类新药221个,共涉及80个品种,是2016年同期(37个)的2倍。二是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效率提升。领跑者计划实施以来,主流组件功率每年可提高20W甚至30W,远高于原来每年提高5W的水平,电池效率每年可达到0.5-1个百分点以上的提升,远高于计划实施前每年提高0.2-0.3个百分点的水平。7月份下发的《关于提高主要光伏产品技术指标并加强监管工作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姜大鹏,顾新 0 引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 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 1.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新能源产业 2.2新材料产业 2.3信息网络产业 2.4生命科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5空间海洋开发产业 2.6地质勘测产业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机构。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最 直接指标。据统计,我国目前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为20% 左右。专利实施率还不到10%¨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也落后于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主要是 因为我国中介服务体系十分弱小,虽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数量不少,但中介机构十分缺乏。大量企业难以获取 适合的技术成果,而不少科研机构的成果找不到扩散的合 适渠道,只能自己小规模转化,使先进技术成果的社会效 益不能发挥。 (2)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 技术相对较少,实现商品化并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许多 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以贸易为主,做外国产品代 理的较多。即使是出口自己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也多处于高 科技的中低端,并没有充分表现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 点。而且我国的企业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 创新的动力,很多高新技术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 创新。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差,国内企业面临跨 国公司优势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出现了联想、 华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总的来看,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 整体竞争力较弱。 (3)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狭窄。近年我国的科技经费支 出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与发 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我国的这一比重为 1.49%,而美国达到2.62%。日本为3.39%,韩国为3.23%㈨1。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而对企业特别是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宝山区工业呈现生产小幅下降,效益稳步上升的趋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52.59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39.88 亿元,同比下降2.2%。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9.09亿元,同比增长25.5%。从亏损面来看,从年初39.0%收窄至 23.6%。 一、全区工业运行特点 (一)总产值年内平稳发展,增速比年初下降6.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生产在去年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今年2月增幅为全年最高,同比增长4.8%。从5月开始,同比出现逐步下降的态势。从9月开始,增幅由正转负。1-12月同比累计降幅为2.1%,为今年以来最低,比年初下降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2%,比年初下降6.0个百分点。剔除宝山所有宝武系企业,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810.12亿元,同比增幅为5.4%,增幅高于全区规上增幅7.6个百分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私营企业增长较快。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增长6.1%,集体企业增长3.6%,股份制企业下降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6%,私营企业增长12.4%。私营企业增长较快,主要由于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 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屹丰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带动,三家企业的累计总产值为37.22亿元,同比增幅达18.0%。股份制企业下降主要是由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绝对 量下降所致,其累计增幅同比下降5.4%。 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较活跃。全年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017.70亿元,同比下降5.1%,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553.20亿元,同比下降3.8%,小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7.46亿元,同比增长6.9%,仅小型企业出现增长。 (二)企业效益稳步提升,亏损面逐渐下降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言稿: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江苏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化融合,既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产业,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是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总体看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存有差距。我们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强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着,只有创新,产业才有连续发展的活力、产品才有持续推动的市场、产出才有陆续突破的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政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努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主体地

位。政府要为企业充分提供创新因子,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重点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产业实现迅速突破,壮大和培养一批省内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是要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加快组建一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组成的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与鼓励省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学府合作,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运行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体制。 三是加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府组织成立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催生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才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与进步的过程,我们要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和体制。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建立有序的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形成成熟的市场化发展和盈利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由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以国发〔2010〕32号文下发公布,内容共分八方面,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用20年达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产能部分 煤化工: 国内:在2015年9月10日举办的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了煤化工行业盲目投资热下潜在的过剩风险。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139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19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亿吨,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指出,?十三五?期间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中高速增长常态化、能源需求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煤炭开发和利用环境制约增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标准煤需求量达到45亿-48亿吨。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将维持3.5亿-4.5亿吨的煤炭转化规模。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的示范项目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合理安排煤化工产量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十二五?期间煤化工总投资接近7000亿元,未来5年中国煤化工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煤化工投资项目将逐步运作。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也将达到4100万吨。 内蒙古: ?经过‘十一五’及‘十二五’ 期间一大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现代煤化工示

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创新、问题与对策

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创新、问题与对策 ——基于上海市15家商业银行的调研 陈晨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15家商业银行的调研发现,银行业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创新力度明显加大,在体制机制、产品设计、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措施。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动力不足、知识产权无法进行质押融资等问题均已有所改善,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也从提议变成现实。但是,由于银行内部的信贷流程管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银行业创新产品与创新业务模式的推广缺乏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担保机构的协调配合,导致银行业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完善相应政策措施,更加有效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创新 Abstract: Based on a survey of 15 commercial banks in Shanghai,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banking sector h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measures o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product design, business model and risk control. The issues have improved, such as the inner motivat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in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loan. The franchi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focus o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established. However, there is a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banks' internal credit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application and spread of innovative products is lack of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spread of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is lack of coordination of guarantee agencies, so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need improve to promote more eff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Key words: The Banking Sect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Financial Innovations 作者简介:陈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和货币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计划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并投入7.77亿美元用于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英国计划10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日本、韩国也提出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万钢,2010)[10]。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支持。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 析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独家提供给中国证券报的报告称,目前相关部委正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明确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 报告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集中出台,将推动我国及早迈进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开始编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一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 报告建议,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应重点扶持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大力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对研发投入采取强有力的鼓励政策,可考虑将行业和地方部门原用于鼓励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多数改为奖励研发投入。 A股市场26日延续了上周以来的强势反弹走势,以生物育种、乙醇汽油、建筑节能、垃圾发电等概念板块为代表的“新兴势力”领涨。 分析人士表示,上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的消息使得市场对相关上市公司持续关注。短期看,在大盘筑底回升的背景下,新兴能源相关行业个股有望保持活跃。不过,政策更多是立足于中长期,因此投资者不应对相关板块个股的阶段表现过于乐观。 炒“新”热情高涨 此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主要针对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对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做出明确部署。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上相关个股持续走强。 26日,生物育种、乙醇汽油、建筑节能和垃圾发电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3.01%、2.62%、2.18%、2.14%。就最近10个交易日的表现看,氢能指数、垃圾发电指数、新材料指数、清洁煤发电指数和新能源概念指数分别上涨了10.34%、8.99%、8.25%、8.04%、8.07%,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分别只有3.93%和6.34%。 着眼于中长期 市场人士指出,单从行情进程看,短期积累了较大涨幅的一些个股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而且部分新兴概念板块估值过高或将抑制其二级市场的上升空间。 目前,生物育种、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核能核电、清洁煤发电板块成分股的市盈率(TTM,整体法并剔除负值)分别高达54.56倍、48.50倍、36.85倍、29.58倍、23.21倍,均显着高于市场整体不到19倍的平均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王忠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是三块,第一个是讲三大支柱,第二是讲“四新”的思路,第三个讲五大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 首先第一个是行业趋势加国家战略,加企业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实际上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下一些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研。对国内几个城市的企业的隐形冠军进行了调研,发现了这些企业保持非常良好的势头,整个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这些企业每年都保持20%到30%的增长。 经过分析,主要就得益于这三个叠加。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抓住了行业趋势;第二个就是抓住了国家战略;第三个就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那么什么是隐形冠军呢?实际上最早的是德国的西蒙教授提出来,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些企业,行业排名是国内甚至国际的前三名,而且专注于某一个行业。但是不为大家所知,它的利润率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是保持高速增长。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里面,德国有将近一半,德国占了将近一半,实际上对德国整个经济的竞争力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它在人均出口和人均专利方面,是处于世界第一位的水平。实际上我们根据这样的一个思路,得出这样的三大支柱。 (一)行业趋势 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企业、这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个是国外的需求,第二个是国内的需求和升级。 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刚开始衣食住行属于一些服装企业、纺织企业,它们得到快速发展。然后随着升级以后,家电企业,包括随后的住房,随后的汽车行业,都比较快速增长。包括现在我们讲的文化、娱乐、休闲,这样的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一些信息网络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块。 第二块,中国过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国外的需求,因为国外对我们这些产品的大量的进口需求,带动了沿海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大幅的增长。所以就如雷军所讲,“猪站在风口上边也会飞起来”。这就是讲抓住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到2012年以后,工业速度第一次慢于GDP增长速度,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因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达到了饱和以后,更需要一些精神服务方面的需求。这是大的趋势。 (二)国家战略 第二个就是国家战略。我们调研这几个城市的隐形冠军以后,发现这些企业从事的行业,比如涉及到汽车、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以及质量检测的科技服务业,都是国家过去大力支持的。比如说加入WTO至今,国家提出来轿车正式进入家庭,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轨道交通的各项战略,比如说国家2006年科技创新大会,包括这几年对科技创新的大量投入等等。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取得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个领域很多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南京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我们国家的整车方面水平还跟国外的一些新兴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一些零部件领域里面,我们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在风力发电的有些零部件方面,还有轨道交通,南京一家企业做轨道交通门的,号称是“轨道交通第一门”。实际就得益于当时个轨道交通的国产化战略,包括武汉有一家企业做新材料,做什么呢?做焊接材料,大桥、船舶上面做焊接材料,它的材料占到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销售收入不高,一个亿,但是利润非常高。包括天津的一家检疫检测的机构,质量检测,它是依托于航天的一些基础。包括天津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详细分类目录共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 《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 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 《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 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

业技术标准。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 《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4月至5月,由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 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

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个股总汇

一、新材料 1、稀土龙头-包钢稀土(600111) 2、磁性材料龙头-北矿磁材(600980) 3、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龙头-中材科技(002080) 4、改性塑料龙头-金发科技(600143) 5、电解电容器纸龙头-凯恩股份(002012) 6、钕铁硼龙头-中科三环(000970) 7、高档电解铜箔龙头-中科英华(600110) 二、新能源 1、核电设备龙头-东方电气(600875) 2、核电仪表龙头-上海电气(601727) 3、核电材料龙头-沃尔核材(002130) 4、核电阀门龙头-中核科技(000777) 5、核电电力电源龙头-奥特迅(002227) 6、核电蒸汽发生器龙头-久立特材(002318),同类潜力股:哈空调(600202) 7、太阳能-航天机电(600151)、孚日股份(002083)、天威保变(600550)、南玻A(000012) 8、风能龙头-金风科技(002202) 三、新能源车 1、电控龙头-万向钱潮(000559) 2、电机龙头-宁波韵升(600366) 3、锂电池龙头-成飞集成(002190) 4、锂资源龙头-中信国安(000839) 5、充电设备龙头-奥特迅(002227) 6、新能源客车龙头-安凯客车(000868) 7、锂矿龙头-西藏矿业(000762) 四、新生物 1、生物医药-华兰生物(002007) 2、血液制品-上海莱士(002252) 3、抗体类药-华神集团(000790) 4、疫苗生产-莱茵生物(002166) 5、超级细菌-联环药业(600513)、天坛生物(600161)、海王生物(000078)、安科生物(300009) 6、生物农业龙头-隆平高科(000998)、敦煌种业(600354)、丰乐种业(000713)、东方海洋(002086) 7、生物能源-丰原生化(000930) 8、海洋生物龙头-北海国发(600538) 9、生物基因龙头-长春高新(000661),次龙头:交大昂立(600530)、四环生物(000518) 五、新兴信息 1、新平板显示-京东方A(000725) 2、通信网-恒宝股份(002104) 3、通信设备-新海宜(002089) 4、物联网龙头-大唐电信(600198) 5、三网融合-数源科技(000901)

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十三五”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兴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 未来几年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背景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投资上,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望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12800元电子版:12500元纸介+电子:12800元 第一章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第一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由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技术创新集成化 二、生产制造智能化 三、能用发展绿色化 四、资源利用循环化 第二章“十二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类政策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环境类政策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管理机制类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_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明确制定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扶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可以说,新旧产业的及时更新,是日、韩、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代写论文 一旦产业的新旧更替出现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被日本全面赶超的同时,缺乏新兴产业的替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的持续衰退,也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新兴产业培育不及时。台湾地区在2000年以后经济的衰退,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经济自二战以后的长期不景气,则更是由于制造业中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不力所造成的。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本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初始条件,及时确定未来的新兴产业,用新兴产业替代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 但是,由于对新兴产业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新兴产业的特点、发展模式、发展的周期、路径等尚有模糊的认识,我国在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出台产业政策等方面,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欧阳峣、生延超(2010)[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是导致我国新兴产业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分不清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混为一谈,多数的地方选择新兴产业不注意各经济区域的空间特性、经济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所处工业化阶段等因素,以国务院或全国的标准选择新兴产业,结果选择是全能产业,造成全国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