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乃霞学号:08401137

指导老师:赵丽萍

摘要:明朝中后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三言”“二拍”作为这一时期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的商人形象,他们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以鲜活、复杂的面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这些商人身上的性格特征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言”“二拍”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形象特点

明代中后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很快发展壮大,商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学中就是市民文学的兴起,“三言”“二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66篇之多”。①这些商人或是豪门大贾,或是贩夫走卒,他们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也曲折离奇,下面在商人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商人的性格特征。

一、商人性格特征

(一)正面特征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大多是正面形象,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被赞美的对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三言”“二拍”中,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特征。

1.崇商敬业,执着为商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策,受这种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以经商为耻。“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受这种贱商观念影响很小,他们大都有执着为商、崇商敬业的精神。《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入话部分,杨氏劝王生出去经商,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他的话语中洋溢着对自己经商的自信,对商业充满了赞美和肯定,他为了经商,三次外出,三次都遇到了强盗,历经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商业,这才换来了最终的成功。《杨八老越国奇遇》中,主人公杨复对妻子说:“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益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妻子欣然道:“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在这个故事里,本是读书人的杨复把商业当做一种治生的手段,并没有觉得经商可耻,为了

经商,他被倭寇掳到了日本,差点丢了性命。这种重商的特征在《叠居其程客得助》中有更好的反映。程宰家世代儒业,少时也曾习读诗书,因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就经商了,“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的光景一般。”程宰因经商失败,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就没有回家,他选择了留在辽东,但他并不气馁,后来在海神的帮助下继续经商。

“三言“二拍”中还有些人把商业作为自己的家传事业,父母从小就注意对子女经商能力的培养,《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蒋兴哥的父亲蒋世泽,从小就到广东做生意,他的岳父罗家三代人都以经商为业,蒋兴哥九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出去学做生意,他聪明伶俐,继承了经商的衣钵。他经商临行前对妻子说:“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衣食道路?如今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蒋兴哥把商业视为衣食父母,忍痛舍下自己的妻子,执着地走着父母传下的这条路。这样看来,蒋家俨然是“世代商业”了。类似的现象在《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反映,贩线香的黄公带着自己的女儿出来学做生意,黄善聪后来也以贩线香为生。

在这些商人看来,商业不再是末业,商人也不再是四民之末,从商重商已成为他们的共识。

2.重利逐义,义利兼得

儒家思想习惯上将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皆以谈利为耻。商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和买卖的人,就是以逐利为生的,商人的职业本性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一开始就有了尖锐的矛盾。义利可以兼得吗?怎样将义与利统一起来呢?“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了这个问题肯定的答案,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人生活相融的一面,塑造了不少德商、义商的形象。

在《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施复拾了六两二钱银子,心中欢喜道:“今日好造化!拾得这些银子,正好将去凑些本钱。”心里还想到:“如今家中见开这张机,尽够日用了。有了这银子,再添上一张机,一月出的多少绸,有多少利息。这项银子譬如没得,再不要动他。积上一年,共该若干,到来年再添上一张。一年又有多少利息。算得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那时造什么房子,买多少田产。”这些都反映了施复逐利的一面,小商人的心理在这里被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但他忽然转过念头,想到:“这银子若是富人

掉的,譬如牯牛身上拔根毫毛,打甚么紧,落得将来受用。若是客商的,他抛妻弃子,宿水餐风,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好不烦恼。如若有本钱的,他拼这帐生意扯直,也还不在心上。倘若是个小经纪,只有这些本银,或是与我一般样苦挣过日,或卖了绸,或脱了丝,这两锭银乃是养命之根,不争失了,就如绝了咽喉之气,一家良善,没甚过活,互相埋怨必致十分罪过。但日常动念,使得也不安稳。就是有了这银子,未必真个营运发积起来。一向没这东西时,依原将就过了日子。不如原往那所在,等失主来寻,还了他去,到得安乐。”这时的施复回归到了义上,小说在写他临财不苟的朴素品质时,钱的作用,表现出对轻利的中国文化传统的背叛”。②

“三言”“二拍”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商人,《吕大郎完金还骨肉》中,吕玉在无意中拾得约三百两的白银,他并没有见财起意,将银两据为己有,只想到“这不义之财,虽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用?”他最终把白银还给了失主。《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商人贾昌为报答县令石璧的恩情,收养了他的女儿月香。《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中的张乘运,专做海外生意,秉性爽慨,肯帮助好人,在张乘运的帮助下,文若虚才有机会成为大富翁。《刘小官雌雄兄弟》中,开小酒馆的刘德夫妇宽厚仁爱,经商以义德为先,买卖双方公平交易,不贪不义之财,把钱财看的轻,把顾客的利益看的重。《程元玉店肆代偿钱》中的徽商的程元玉忠厚老成,他见十一娘吃饭忘带钱,便主动替他还上,并不求回报。这些人在功利上追求着个人利益,在道德上不忘义,这说明这些商人“在追求金钱利润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情感世界的完整性与纯洁性,其人格构建并未彻底金钱化”,③他们弘扬了一种新的商业精神,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观,显示了历史的进步。

3.知情重情,尊重女性

“在以往的小说中,除李白的《长干行》和宋元话本外,婚恋是文人学士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婚恋故事将小商人排除在外”。④“三言”“二拍”则打破了这个传统,塑造了一系列知情重情、尊重女性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婚恋故事虽是凡人琐事,但却感情真挚。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秦重,是个挑担子卖油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了花魁娘子王美娘后便迷上了她。心想:“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为了接近王美娘,秦重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攒够了

见王美娘的十两银子,又等了一个多月,才等到了王美娘。王美娘因平时结交的都是贵家子弟,心里看不上秦重。但秦重忠厚老实,不似公子王孙们追欢逐笑,秦重的真情实意最终赢得了王美娘的芳心,二人喜结连理。在这个小说里,门第、金钱、权势、地位统统被唾弃,情被放在了首位,秦重不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不是浪漫风流的才子,与王美娘的爱情是以双方的互相尊重为前提的,他们之间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一见钟情婚恋模式,有很大的开创意义。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蒋兴哥为了生计外出经商,妻子王三巧忍不住寂寞,与徽商陈大郎偷情。蒋兴哥偶然间知道了这件事,一气之下休了王三巧,但他自己也反省自身:“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他为了妻子的颜面,没有在众人面前给妻子难堪,还把十六个箱子,原封不动的交给王三巧,给她做陪嫁。中国封建社会讲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妻子失节是对丈夫最大的侮辱与伤害。妇女在古代一直被视为个人的私有财产,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性资源而存在的。在这个故事里,蒋兴哥尊重女性,真心爱他的妻子,把妻子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和理解了妻子的越轨行为,这反映了贞洁观念在商人阶层中的淡化,人们更加看重男女双方的感情,迂腐的道德教化已经被摒弃了。

这种现象在“二拍”中表现得更为鲜明,在《姚滴珠避羞惹羞》中,姚滴珠嫁给了商人潘甲,因不堪公婆的虐待,离家出走,中途被汪锡骗走,做了富商吴大郎的妾,潘家找不到滴珠就向官府投诉,郑月娥因与滴珠相貌酷似,就冒充滴珠做了潘甲的妻子,却被潘甲认了出来,并上诉道:“小人争讼,只要争小人的妻,不曾要别人的妻。今明明不是小人的妻,小人也不好要得,老爷也不好强似小人要得。若必要小人将假作真,小人情愿不要妻子的。”从中可见潘甲对滴珠的真情,后来潘甲与滴珠相认后,并不嫌她失身,仍旧完聚。

以蒋兴哥、潘甲为代表的新型商人,他们的思想有近代民主思想的特征,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4.个性解放,自强自立

中国人十分重视集体,安土重迁,但也有奴性大、依赖性强的特点,明代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的个性解放了,人们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为了实现它而奋斗,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自尊自立,自强自爱。

在《徐老仆义愤成家》中,徐家分家时,大房、二房把牛马等值钱的家产分完了,只留给三房一个老迈的奴仆阿寄,阿寄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下暗想:“原来拨我在三房里,一定他们道我没用了,借手推出的意思。我偏要争口气,挣起个事业起来,也不被人耻笑。”接着又听主母哭诉道:“那牛儿可以耕田,马儿可雇倩与人,只拣两件有利息的拿了去!却推两个老头儿与我,反要费我的衣食。”阿寄听后满腔义愤,他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忽略了,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他外出经商,贩漆、贩米,帮助主人成了当地的首富。在他身上虽有愚忠的一面,但在愚忠背后,这个任务明显地有了一种新的、闪光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时代赋予他的新的人格自尊和自信,即便是一个年老体衰的徐阿寄,“他也需要别人对他的能力及其人格操守的认同与尊重,也要活得体面而尊严”。⑤《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里,汪革自幼在哥哥身边居住,因与哥哥争论一句闲话,便赌气离家出走,立志“不致千金,誓不还乡”,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建立起了偌大的家业。《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黄善聪女扮男装与父亲外出经商,父亲在外地突遭变故,她没有哀求别人,独自一人操办了父亲的丧事。父亲死后,她没有去投靠自己唯一的姐姐,而是把线香的生意继续做下去,并选择了一个可靠的生意伙伴,二人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黄善聪不愧是商界中的女强人,她身上的那种自强自立,不依赖于人的精神是今天的很多人都缺少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即使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二)反面特征

与这些正面特征相对,“三言”“二拍”中也塑造了很多的反面商人形象,他们与正面人物共同构成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像。笔者认为,在“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身上,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好色无耻

明代虽然是一夫多妻制,但破坏别人家庭的行为是受鄙夷的,过分的追求情欲也是受谴责的,“三言”“二拍”中对好色的商人作了生动的描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徽商陈大郎偶然见到蒋兴哥的妻子王三巧,便想:“家中妻子,虽是有些颜色,怎比得妇人一半?欲待通个情款,争奈无门可入。若得谋他一宿,就消花这些本钱,也不枉为人在世。”为了勾搭王三巧,他不惜金钱,与薛婆为谋,把蒋兴哥好好的一个家庭破坏了。《乔彦杰一妾破家》中的主人公因好色害死了一家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商人孙富,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貌,与李甲商议用一千两白银作交换。《玉堂春落难逢夫》里的沈洪,明知玉堂春与王三官相好,仍串通老鸨,把玉堂春骗走。《程朝奉单遇

无头妇》中的程朝奉,家里有巨万家私,心里喜欢的只是女色,他见李方哥的妻子生的娇媚,遂起了不良之心,想方设法得到她,,他用金钱买通了李方哥,让人惊讶的是李方哥竟劝说自己的妻子养汉,简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市井流氓。

2.贪婪吝啬

贪婪与吝啬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些商人身上并存。《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里的张员外,想去“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一天主管趁张员外不在时向一个大汉施舍了两文钱,不料被张员外看见了,他不但把那两文钱要回,还把大汉的钱也倾倒到自家钱堆里,又派人把大汉打了一顿。《钱多处白丁横带》里郭七郎“家资巨万,产业广延,有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尽管他十分富有,但是“不平心是他本等,大等秤进,小等秤出。自家的,歹争做好,别人的,好争做歹”,真是悭吝之极。

3.奸诈狠毒

以上所说的反面商人只是品德低下、品质恶劣,“三言”“二拍”中还有一些商人为了金钱,竟至于无视他人的生命。《沈小官一鸟害七命》里的张公仅仅为了一两二钱银子就杀了沈秀。《徐茶酒闹劫新人》里的钱己见郑蕊珠生得美貌,就把自己的生意伙伴赵申杀害并侵占了他的财产。财色已占据了这些商人的全部身心,他们的人格已被完全异化了。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女商人,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的薛婆,《陆王汉硬留合色鞋》的陆婆,她们大都年纪大,阅历丰富,能说会道,贪婪奸诈,是被作者否定的角色。

这些反面人物或是好色无耻,或是贪婪吝啬,或是奸诈狠毒,但“笃信金钱的法力,为一己之欲的满足而对他人的利益和社会道德绝无顾忌,是这些人最大的特点”,⑥他们大多是以道德训诫的方式出现的,形象塑造上没有正面商人成功,作者没有深入到这些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得知这些人的其他性格特征,形象也不够鲜明。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特点及其成因

通过上文对“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复杂、鲜活,具有明显的矛盾性的特点。同是商人,既有《杨八老越国奇遇》中弃儒从商的杨复,又有《钱多处白丁横带》中想要买官进爵的郭七郎;既有《施

润泽滩阙遇友》中拾金不昧的施复,又有《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贪婪吝啬的张员外。在同一部作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既有知情重情、尊重女性的蒋兴哥,又有好色、破坏别人家庭的陈大郎。即使同一个人,思想性格上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秦重,小说称他诚实善良,他也确实有情有义,但是他却把一两八钱银子冒充二两来糊弄老鸨;《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中的文若虚知恩图报,却又两次哄抬物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矛盾性是在商人群像身上体现出来的,是这两部书中商人形象共有的特征,而非一种个体的现象。“三言”“二拍”中商人群体身上的矛盾性是有以下三点因素形成的:

(一)明朝处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阶段,商人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明朝中后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有力地冲击了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但男耕女织依然是社会运作的最基本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旧是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商品经济不过是这一主体的补充,商品经济孕育于自然经济的母体之中,还没有被分娩出来,这也是明朝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封建体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它的没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已经从自己内部开始腐烂。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封建势力还很强大。明朝就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阶段。商人作为新兴势力的代表,身上有民主、平等等先进的一面,可正如商品经济是小农经济的补充一样,商人也是依附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的,自身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冲破僵而不死的封建根基,不可避免的身上就有封建性、软弱性等消极的一面,这是明代商人本身就有的特点。“三言”“二拍”是对明朝中后叶社会状况的一种描绘和反映,因此,“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有矛盾性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传统的贱商观念和新的重商思想的摩擦、碰撞

“自秦代伊始,中国各朝代的统治者大都实行抑商政策,商人们在法律上和世人面前失去了应有的人格自尊”⑦,秦代实行谪戍制度,即商人及其子孙会因其商人身份或其先辈商人的身份而遭征发。汉朝时,汉高祖刚即位,就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还规定商人及其子孙都不能“仕宦为吏”。魏晋南北朝时的政令对商人公开侮辱,《晋史》曾规定:“侩卖着,皆当着巾,白帖额,题所侩卖者及姓名,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唐朝时商人的境况好一些,但商人卑贱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明朝,虽然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商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商人的社会地位较前朝也提高了很多,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品官,二品客”的说法,新兴的思想家如李贽等对商人的逐利持肯定态度,他说“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着重,所得者末”,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对商人是理解和同情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官本位思想受到了重商观念的冲击。不过人们依旧认为士始终在商贾之上,李维贞就曾经说过“四民之业,唯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这种思想上的矛盾性反映在作品里就是在从商与否的选择上犹豫不定,使得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

(三)“三言”“二拍”作品本身和作者文艺思想的影响

“三言”“二拍”都是短篇小说集,“三言”虽然有冯梦龙自己的创作,但它主要是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时期的大量话本给予选择和加工而成的。在宋至明这七、八百年间,商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各不相同,生活于各个阶段的人们对商业、商人的态度也就不同。“三言”的原始话本成于众人之手,不同阶层的人对商业、商人的态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作品创作态度的不确定性。“二拍”虽然大部分是凌濛初个人的创作,但其中的很多篇目也是他依据前人的笔记附会演绎而成的,而且他自己对商人的态度也不明确,时而称赞,时而批判。如在对待徽商的态度上,他既塑造了陈大郎、孙富这样的反面商人形象,又有程元玉这样的正面形象。

除此之外,冯梦龙、凌濛初二人都很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冯梦龙在他的《醒世恒言序》中说:“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凌濛初在他的《拍案惊奇序》中说:“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他们这样的文艺思想使“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塑造成了道德的传声筒,商人的好坏与道德的优劣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冯、凌二人用正面的商人形象来为世人树立榜样,用反面的商人形象来劝诫世人,中间性的商人因为身上不能承载足够的道德使命,因此冯、凌二人很少关注到他们,在作品中几乎没有关于他们的描述,这也使得“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具有矛盾性的特征。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矛盾性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以及作品自身和作者的文艺思想共同决定的。因此,“三言”“二拍”中正反面商人形象差距之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小结

在中国,作为文学中的商人形象,在唐以前竟然几乎是个空白。虽然有吕不韦、弦高、范蠡、白圭这样的大商人,司马迁的《史记》也专门设有《货殖列传》,但是他们都是以传记人物的方式被记录在史书上的。唐朝时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增多,唐传奇第一次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商贾生活,白居易在《琵琶记》中塑造了一个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形象。宋元开始出现“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话本小说,第一次较为细腻的表现了商人的心灵。总的来说,从先秦到元代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中国文学作品对商人的描写并不多,少数关于商人的作品也篇幅短小、艺术粗糙,商人形象单薄、苍白,且多以反面为主。到了明代,这一现象发生了巨大甚至根本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量描写了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尤其以“三言”“二拍”为代表,塑造了一系列鲜活、丰满的典型商人形象,其总体特征是复杂的。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大规模的亮相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说明了商人在当时已有了一定的实力,但作为一个社会力量来看,他还不够强大,他即没有打破旧的思想观念,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新东西。在他们身上既有着民主、平等、尚义等健康的一面,又有庸俗、低级、迷信等消极的一面。不过,总的来说,健康的一面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些商人形象在审美上的价值很独特,在文学史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地位,这些东西值得今天的人们去挖掘和研究。

注释:

①赵雪艳,“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

②邱少雄,中国商贾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4。

③乌全俊,“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两难境遇及创作矛盾[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④胡欣,传统价值观移用后的新商人形象——谈“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新特点[J],信阳师范学报,2008,第⑷期。

⑤王昕,漫说“三言”“二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4。

⑥王昕,漫说“三言”“二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8。

⑦郭志祥,古代商人的身份与地位略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

参考文献:

[1]冯梦龙, 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1958。

[2]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3]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4]凌濛初,拍案惊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5]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6]赵雪艳,“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

四期。

[7]邱少雄,中国商贾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乌全俊,“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两难境遇及创作矛盾[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

[9]胡欣,传统价值观移用后的新商人形象——谈“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新特点[J],信

阳师范学报,2008,第⑷期。

[10]王昕,漫说“三言”“二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王昕,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2]郭志祥,古代商人的身份与地位略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

"SanYan"and "ErPai" merchant image in

Full name:Wang Naixia Guidance teacher:Zhao Liping

Abstract:Mid Ming dynasty is capitalist sprout period, the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 is rapid, "Sanyan" and"Erpai" as the period of the citizens' literature and representative works, shaping a series of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man image, they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characters character, with fresh,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in the show the world. The businessman who ha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age stereotypes, contain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Sanyan"and"Erpai" Positive image Negative image Characterristics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多变 1.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2.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3.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通俗贴切。 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摘要】“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商人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社会风气下商人形象的典型的代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忽视冯梦龙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究“三言”中出现的商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三言”商人形象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绪论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墨憨斋一别号,系因其居题为“墨憨斋”而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冯梦龙自少有才气,但生活放荡不羁。崇祯三年,57岁时方考取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颇有政名。65岁时,离任返乡。明亡后,忧国而死,卒年73岁。 冯梦龙的一生颇不得志,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文学上的更大的成就。他把一生的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1](章培恒文学史)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选集。所谓的“话本”即是“说话人”使用的一种文学底本;而主“说话”本是一种口头艺术,“口说古今惊听之事”,在民间由来已久。至两宋,伴随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等大都市的繁荣,杂剧场中“说话”形成专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诗文,也不同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新的文体,鲁迅在《是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话本小说也被称为“俗文学”,兴起于唐末五代,发达在两宋,繁荣则是在晚明,当时晚明有一股思想解放的思潮,对俗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冯梦龙正是在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从事俗文学的研究,编纂了三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三言”作为拟话本短篇小说集,题材十分地广泛,它能覆盖各个社会阶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形象中描写量最大,最富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是关于商人的描写。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争议的群体。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经历了一段过程。自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周时,商业由官府控制;而春秋战国时,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们自小便熟知的作品,然而,不同年龄时间的我们对于《西游记》又有着不同的见解。由最初的看热闹,也开始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其中吴承恩在创作中刻画正面形象的同时,还向读者展示出许多女性反面形象,接下来笔者将对于女妖精形象做出系统而简要的分析。 一、女妖的美貌 《西游记》中的女妖魔,虽为取经人的对立面,均非善类,但与那书中的男性妖魔相比,却几乎是清一色的美人。个个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共写到十一个(群)女妖,她们大都美比天仙。作者在第二十七回对白骨精的描写“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这是白骨精为迷惑唐僧师徒而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怪不得八戒动了凡心。 第六十回中写玉面狐狸精“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始,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难怪玉面狐狸精又叫玉面公主,原来她有倾国之色,也怪不得牛魔王会抛弃自己的结发前妻罗刹女。 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儿,“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灿,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翠,金莲闪降裙。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使得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而八戒那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吴承恩大师会将七十二回取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垢泉八戒忘形。” 第八十二回“妮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写白毛老鼠精的美貌更是传神,“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连嫦娥都惊喜她的美色,而孙行者则担心师父为美色所惑,“只怕一时动心”。 作者从外貌、肌肤、身材这几个方面来描写女妖,把女妖写得很美,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描写也不过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西游记》中女妖外表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作者在塑造这众多女妖的美貌时显然是别有用心,同样也应合了曹植《美女篇》中“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描写女人美丽即为妖艳的说法。既为女妖,那也就少不了妖艳了。 二、女妖的魔性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 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残存二十九篇。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

三言二拍故事

第一篇是《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卷8)。唐朝时,吴保安和郭仲翔从未谋面而意气相投,是所谓的“心交”朋友。郭仲翔随李蒙征云南,吴保安写信给郭仲翔,自荐军中效力。吴保安未至而唐军全军覆没,郭仲翔被蛮族俘虏。蛮族索绢千匹作为赎金。听到消息后,吴保安至长安寻找郭仲翔的亲属,没有找到。他为了凑赎金,抛妻弃子在外经商挣钱。十年后,郭仲翔被赎回,两位朋友短暂见面后各奔前程。不久,吴保安病故。郭仲翔背着朋友的骸骨,拖着曾钉过木板的双足,步行数千里送还故乡。随后,郭仲翔上书朝廷,愿将自己的官职让与吴保安之子。虽然吴保安施恩在前,也难得郭仲翔的义气。此事轰动了朝野。《三言二拍》描写和赞颂了朋友间的情义,如羊角哀和左伯桃(《喻世明言》卷7)、张元伯和范巨卿(《喻世明言》卷16)、俞伯牙和钟子期(《警世通言》卷1)。前二者鬼魂出没,荒诞不经;后者是知音之交。若论义薄云天,只有吴保安和郭仲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吴保安不该抛弃妻、子。 第二篇是《刘小官雌雄兄弟》(《醒世恒言》卷10)。明朝时,刘德夫妇在运河边开了一家酒店。老俩口乐善好施,先周济了穷困潦倒的刘方父子,后拯救了旅途落难的少年刘奇。刘方、刘奇认刘德夫妇为父母,并侍奉二人终老。兄弟齐心协力,家业兴盛。刘方总是拒绝婚事,刘奇很奇怪,写词试探:“营巢燕,双双雄,朝暮衔泥辛苦同。若不寻雌继壳卵,巢成毕竟巢还空。”刘方回答:“营巢燕,双双飞,天设雌雄事久期。雌兮得雄愿已足,雄兮将雌胡不知?”原来刘方竟是扮男装的女子!二人终成为佳偶。 《三言二拍》叙述了许多男扮女装的故事,多有伤风化。也描写了一些女扮男装的传奇,如黄善聪(《喻世明言》卷28)、谢小娥(《拍案惊奇》卷19)、闻蜚蛾(《二刻拍案惊奇》卷17)。谢小娥扮男装是为父报仇,闻蜚蛾则学祝英台方便求学。黄善聪的故事与刘方相似,但黄为了名声拒绝义兄的求婚,扭捏陈腐。再如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警世通言》卷21),本是一段美谈,不料京娘因畏家人流言猜疑,自杀而亡。京娘、黄善聪都远不及刘方的风雅自然。 第三篇是《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拍案惊奇》卷20)。北宋时,李克让青年早逝。临终前,让妻子投奔好友刘元普。实际上,李与刘并不相识,只是慕名罢了。刘元普收到李克让的信,打开一看,只有白纸一张。吃惊之余,刘元普明白了李克让的用意,没有说破,热情收留了母子二人。 刘元普夫人因久未生育,差人寻找一好女子,给刘元普做妾。媒婆巧遇落难的官宦之女兰孙。刘元普没有娶兰孙,反而认为女,后来嫁兰孙与李克让之子。“义婚孤女”之事,《三言二拍》中多有描述,如《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醒世恒言》卷1)、《吴太守义配儒门女》(《二刻拍案惊奇》卷7)。但刘元普“空函认义”一事,为世间少有。本篇传奇中有两个争议点:一是“阴德”,古代深受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小说中处处可见这种思想;二是有较多的色情描写,实为一大败笔。 小说并不描写真人真事,却如实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我们可能会认为古人“痴”和“傻”,实际上,古人非常的“义”和“真”。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应向古人学习的。

威尼斯商人人物分析

前言 本小组从故事的梗概、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主题四个方面来解读《威尼斯商人》,主要侧重于前三个,前三个中有突出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分析中又引申出“表象后的本质”。 故事梗概 年轻貌美的富家女子鲍西亚,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得到了金、银、铅三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位先生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赶来…… 有一位名叫巴萨尼奥的年轻人,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要想达成这个愿望,得准备一笔不小的费用。于是,他向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求助,希望这位好友能借给他3000块钱。不巧,安东尼奥的钱都投入到了海上贸易,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但安东尼奥是位非常看重友情的基督徒。他立定心志要成全朋友的美事,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替朋友借债。因此,高利贷夏洛克便成了安东尼奥的债主。 借债时双方约定:“三个月为期限,到期不还,由债权人在债务人身上割一磅肉作为处罚。”结果,安东尼奥的海上贸易受阻,未能按期还款。于是夏洛克要求法庭准许他按照契约约定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 高利贷夏洛克认为订立的契约就必须守约,谁也不能违背或改变。因此,夏洛克一定要按照约定割一磅肉。他在法庭上对法官说:

“我的要求是合理的。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就见鬼去吧!”对此,作为被告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心里也清楚,法官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夏洛克的要求非常过分,但在场的所有人员也必须得承认:“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 合同必须信守,安东尼奥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契约虽然残忍,但是,在商贸非常发达威尼斯,社会成员都按契约办事,并不考虑其他非法律、非契约手段。面对这一磅肉的事实,固守契约似乎违反了人情,如果尊重人情,似乎又蔑视了契约。在人情和契约之间,法庭还是选择了契约。 到最后关头,夏洛克还是放下了屠刀。让他改变主意的,并不是谁的哀求,也不是良心反悔,仍然是契约。 当初,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签订契约时,只规定了一磅肉,只字未提因割肉而流出来的血。法官抓住这一疏忽,要求夏洛克在割肉的时候,不能让安东尼奥流下一滴神圣的鲜血,否则就是违约。如果违约,他就是故意杀人,他的产业,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充公…… 为了表达谢忱和敬意,巴萨尼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指环送给律师,书记也从葛莱西安诺的手中取来了指环。巴萨尼奥等人回到贝尔蒙特,与鲍西娅等人欣喜重逢;但他们又因指环的事而受到鲍西娅和尼莉莎的戏弄,引起了一场“吵闹”。直至鲍西娅和尼莉莎分别拿出指环,才真相大白,原来法庭上的律师和书记就是她们两人。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安东尼奥的商船已满载而归,平安抵港。安

威尼斯商人最详细介绍和分析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 《威尼斯商人》(英文:The Merchant of Venice)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可能写于1596年至1598年,出版于1600年,首演于1598年。而它也是最早在中国演出的莎剧(1913年)。 展开 克对安东尼奥往日与威尼斯商人

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匆匆同时结了婚。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明了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罗伦佐。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依判决,改信基督教。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生命。同时,鲍西娅及尼丽莎戏弄了他们的丈夫。她们要求用戒指作为替安东尼奥辩护的报酬,然后回到了家中。等她们的丈夫回来时,她们责备他们忽视了结婚戒指的意义,并咬定了一定是他们把它们送给了别的女人。一连发窘的解释后,终于真相大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那个想害人害己的夏洛克。 2创作背景 从十六世纪初期开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朝执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王室和资产阶级之间,形成了暂时的联盟。到了十六世纪后期,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英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这时,英国社会基本上保持着表面的繁荣。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家,莎士比亚对于解决当时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矛盾,充满着信心,因此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大都带有愉快乐观的色彩。他在八部喜剧以及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宣扬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生活思想。 但是,从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在农村,“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在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厂大量出现,导致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状况不断恶化;1594—1598年间,又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农业歉收,物价飞涨,农民和城市贫民纷纷起来反抗。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年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3人物介绍

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班级08(2)学号08111233 课题名称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 的自我意识 学生姓名孙小云 指导教师丁福林 2012年5 月28 日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代表了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她们蕙质兰心、有情有义、聪慧机智、大胆叛逆。作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中,她们身上所闪耀的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变化,“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爱情追求上的大胆热烈、对世俗感情和情欲的追求、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展现机智和个性的渴望。也正是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其具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Abstract "San Y an Er Pai" as excellent short vernacular novels set in China, not only represents a short vernacular novel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will shape our aesthetic values of a range of distinctive, with images of women, their good and pure quality Orchid heart, feeling, intelligent wit, bold rebellion. As literature promenade in the immortal of art image, they has themselves unique of personality, in these differen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hey who by shine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particularly highlight, as social of changes, and with of and to of thought of changes, "three statements II took" in the of women image i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area performance was is significantly, thi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main performance for in love pursuit Shang of bold warm, and on secular feelings and lust of pursuit, and Desire for equ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desire for show of wit and personality. Awakening is also on the ownership makes these women image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has a unique charm.

从三言二拍看中国明后期社会现状

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发展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必将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它来源于现实, 却又高于现实, 其内容往往暗含着当时社会的大体情况。因此,阅读小说,是一个了解社会背景与文化的好途径。 明代的三言二拍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出了明后期的社会现状。仔细游走于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你就会从中挖掘出当时社会一张又一张的缩影。而各方面的变迁和新特点的出现, 是当时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也正因如此, 明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朝代之一。 一、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得到不断壮大,明代后期的商人,小贩,作坊主以及工匠等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成为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很显然商人地位得到了很大地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写到:“一品官,二品客”,商人已凭借金钱的力量树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二刻”中的《赠芝麻识破假形》就有云: 经商亦是善业, 不是贱流。一反对商业的鄙夷态度, 徽州风俗甚至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科第反在次着。在《两县令竟义婚孤女》中,王奉把原来许配给官家之子的女儿与侄女掉包后嫁给了富商之子,这就从侧面反映出百姓对商人的追逐已经高于对官员的追逐。而与商业相对立的门第和仕途则显得有点黯然失色。而且,商人不再是奸诈狡猾为富不仁的形象, 反而是忠厚、正直、恪守信义等具有优良品德的一批人。《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

弟》、《施润泽滩阙遇友》等都刻画了一个个道德高尚的商人形象。 二、社会走向黑暗与腐朽 与商业的兴起相悖的是明后期社会逐渐走向黑暗,皇帝无能、宦官专权,官府愈加腐朽,社会秩序紊乱。这些现象,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中, 也有着深刻的反映。 首先,“三言”中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详细地展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斗争。明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然而还是出了一个奸臣----严嵩。以他和其儿子严世蕃为首的一群从上到下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权尊势重,朝野侧目,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凡有与他作对的,立见奇祸真是忠臣番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而与之相对峙的, 则是一组反抗权奸恶势力的正面人物,其中的代表,当属沈襄沈小霞。他的正直高洁机智勇敢,都深深的烙在了读者的心中。正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明王朝以希望的保留。然而,正势力与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斗争激烈, 也明显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与王朝的没落邪恶分子竟然能在朝野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势力, 这在明朝前期是难以想象的。 再者,官场异常黑暗, 封建制度充满了虚伪与腐朽。《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就刻画了一个凶恶残忍的官吏形象。杨佥宪“自道日暮穷途,所为愈横。家事已饶,贪心未足,终日在家设煤运局,为非作歹”,仅为了一点私利,就毫不手软地杀害了张贡生等四人, 其手段之残忍、动机之可怕都令人发指。这些无不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法制的虚伪本质,。

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及情节

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及情节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仅在剧情安排上跌宕起伏,人物和故事情节是剧本的一大亮点。下面,小编就分享下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及情节,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见解,欢迎补充指正! 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及情节 人物形象: 夏洛克:凶狠,贪婪,固执,残酷 鲍西亚:果敢,沉着,博学,聪慧 安东尼奥:慷慨,仁厚,珍重友谊,放债不收利息,不惜为之生命代价 精彩情节:第四幕第一场 贝尔蒙特·鲍西亚,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于是,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希望安东尼奥能借给他这笔钱。然而,由于在海上投入的钱还没收回,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于是他

被迫向另外一个富有的犹太放债人,夏洛克借这笔钱。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都不喜欢对方:对于安东尼奥来说,他看不起放高利贷的,另一方面,他不喜欢夏洛克也因为他是犹太人;对于夏洛克来说,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收利息,这样就损害了他的利益。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夏洛克还是同意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且也不收他的利息;但是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亚。鲍西亚送给他一枚戒指,安东尼奥发誓将永远把这枚戒指戴着。与此同时,鲍西亚的女仆,娜瑞萨也接受了格拉夏诺的求婚,将自己的戒指也送给了他。 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自己的爱人克里斯汀·罗伦佐私奔了,并且偷走了她父亲的钱和珠宝。而夏洛克也因为失去自己的女儿和钱财心情烦乱……当他得知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 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鲍西亚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

从《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作者:王婧, 李雁蓉 作者单位:王婧(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宁夏·固原,756000), 李雁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刊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9)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6条) 1.史记·商君列传 1990 2.史记·秦始皇本纪 1990 3.汉书·食货志 1990 4.李埏史记·货殖列传研究 2002 5.朱枝富司马迁经济思想通论 1999 6.曾兆样中国封建社会的轻商思想和抑商政策 198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吕庆华论司马迁的货殖思想-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司马迁货殖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道自然观:人性自然、物性自然、经济自由放任.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司马迁货殖思想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丰欠循环说"与"待乏"原则;治生之术--知时、知人、奇胜;合理利润率与商业资本运营理论.本文旨在阐明司马迁的货殖思想独具特色,对现代商业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期刊论文吴春香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创新经营思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4) <史记·货殖列传>日:"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蕴涵着司马迁的创新经营思想,可视为其"治生之学"的经典表述."富者必用奇胜"是司马迁创新经营思想的朴素表达,其关键在于货殖家必须具备开辟全新市场的魄力、开创全新思路的信心,以及"智、勇、仁、强"的素质. 3.期刊论文蹇福阔.JIAN Fukuo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对社会经济规律的认识-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7(1) <史记·货殖列传>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篇重要论述,其中包含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他认为,人的"利""欲"本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分工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对社会经济有自发调节的作用,基于此,司马迁主张自由贸易,主张顺应自然经济规律. 4.期刊论文张文明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生产经营思想-贵州文史丛刊2003(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中有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司马迁以不同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眼光为人们的逐利求富活动进行辩护,特别是他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生产经营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5.期刊论文付志宇.缪德刚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理财思想-贵州社会科学2009(12) 通过对<货殖列传>的深入分析可以知道司马迁的理财思想建立在中和先秦诸子思想的合理成分基础上,在宏观方面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官营工商与民争利,在微观方面赞同商人合法逐利,并提出获得社会财富的具体途径. 6.期刊论文李爱民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为经济立传的先河.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阐明了他的经济观点,在承认人的趋利本性的基础上,主张国家应顺应经济规律,农、工、商、虞四业并重,市场自由贸易,这样才能民富国强,促进社会的发展.他支持人民经商致富,认为仁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 7.学位论文廖霞简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2007 《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篇商人类传,它记载了先秦和西汉有名有姓的大工商业者三十余人。司马迁通过介绍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经济思想。 《货殖列传》是一篇奇文,虽列于传记六十九,但历代并不以传记视之,所以对于其传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以及对《货殖列传》中商人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刻画的早期商人形象以及刻画这些商人形象的意义。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及其来源;第二部分,分类分析《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由于司马迁重商,所以他写的商人形象都是正面的,有生气的;第三部分,特别强调司马迁从兵学角度写商人,其目的实际上是提高商人地位;第四部分,写司马迁在创造商人形象同时,注意总结他们的经商经验,通过这些经验,进一步体现这些商人的价值。 8.期刊论文魏新民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理论导刊2007(4)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包含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方面.如果我们构建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不难看出其经济思想中蕴含着朴素的市场经济、区域经济原理.研究其经济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9.期刊论文陶家柳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第一次把经济方面的史料收入历史书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阐明了自己的经济思想,对于当今制订经济政策、发展经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 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 1、好色型商人 (10) 2、贪财型商人 (11)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总结与体会 (16) 致谢辞 (16)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 Abstract "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an Yan”;“Er Pai”;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概述: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主要描写的内容:1、商人题材,商人的地位在三言中得到提高。2、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思想。 3、描写对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明末清初是拟话本小说的创作高峰期。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话本小说的体制:题目、入话(诗词)、头回(又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与正话相关的短故事)、正话(散文、韵文)篇尾(缀以诗词或题目、作者出面总结全篇主旨,或对人物事件作出评论)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什么是“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出身官僚家庭,但始终未能中举,直到55岁时才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升任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料理河事。崇祯十七年在房村被李自成军一部包围,拒绝投降,呕血而死。凌蒙初在文学上受到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思潮影响,致力于小说与戏曲的创作,其代表作有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杂剧《红拂三传》等。

名著《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 一、介绍作者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吝啬形象的深刻分析

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吝啬形象的深刻分析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夏洛克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形象。作为一名高利贷者,夏洛克贪财吝啬,并为钱而丧失仁爱和理智;而作为一名犹太人,他却不得不对来自安东尼奥的打击和辱骂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同时,作为一名旁观者,他又在不择手段的斗争中对统治阶层的黑暗进行了真实的揭露。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它的吝啬形象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分析,以此来感受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夏洛克;吝啬;形象 作为一个跨越时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留给后人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而其中,有关《威尼斯商人》的评述更是屡见不鲜,以至于今天的人再想有一点自己的看法都觉得艰难,在此,本文只是想通过对夏洛克这一典型形象的分析,对莎士比亚进行再次的解读,并力争作出有限的探索。 提及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就不得不借用恩格斯对拉萨尔说过的话:“古代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而在这里,我认为您原可以毫无害处地稍微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显而易见,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在人物塑造上的才华是大加赞赏的,事实也是如此,在他的戏剧中,汇集了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人物,在这里,王孙公子、贵族仕女和商人、木匠、村姑、恶棍等摩肩接踵,熙来攘往,而且,不同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每个人的性格往往既多样又单一,同时还不断地发展变化,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无疑是一本生活的地图,是一种人类经验的缩影,所有的这一切,反映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上,又以《威尼斯商人》剧中的夏洛克最具代表意义,在这部喜剧中,作者运用生花的妙笔,塑造出了这一世界文学史上颇具特征、永不褪色的艺术形象。 一、对金钱的“不懈”追求 在文中,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高利贷者,他同时也是戏剧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全剧中个性最突出、性格最鲜明、最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随着剧情的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作业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时练习作业(七)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B[本题材料“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反映了《诗经》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故选B项。] 2.“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是汉赋。A项选自《诗经·秦风·蒹葭》;B项选自汉代《上林赋》;C项选自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D项选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故选B项。] 3.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所强调的是( ) A.文章必须记载历史B.文学艺术必须真实 C.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D.希望得到皇帝赏识 B[“为时而著”,是说创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事而作”,指创作要缘事而发,于事有益,突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真实。故选B项。] 4.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段话说明了( ) A.唐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B.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C.大唐盛世政治经济的繁荣 D.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杜子美、韩退之、颜鲁公、吴道子分别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文化的繁荣。故选A项。] 5.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魄,也有“但愿人长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