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四)

第二章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四)

第二章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四)
第二章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四)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

冯宇飞

联系方式: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幻灯片4

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

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大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杠杆效率

幻灯片5

肌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肌凝蛋白量就越多。

有人通过科学研究论证肌肉横断面每增加1平方厘米,可提高力量6~12公斤。

肌肉的初长度

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前负荷。

人的肌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长或肌肉弹性拉长后,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因为肌肉拉长时,肌梭将感知肌纤维长度变化产生冲动,会提高肌纤维回缩力来对抗拉力,当长度拉到一定程度将引起牵张反射,可提高肌力的发挥效率。

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倍时,肌小节功能最佳,产生的肌力也最大。

幻灯片7

肌肉的募集

肌肉收缩时同时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反应肌肉的募集状态。

肌肉募集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当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增大或冲动的频率增加时,被动员或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增多。

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

幻灯片8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通常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一致。

但在一些较大的肌肉中,部分肌纤维可与肌腱长轴成角,形成羽状连接,角度越大,可募集的肌纤维越多,产生的肌力越大。

幻灯片9

杠杆效率

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有报道称:髌骨切除后股四头肌力臂缩短,使伸膝力矩减小约30%;

幻灯片10

(2)快速力量

概念

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快速力量组成:

启动力量

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

制动力量

幻灯片11

爆发力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的能力。

公式是:爆发力=力量/时间

决定因素肌力量——基础

肌收缩速度——关键。

幻灯片12

(3)肌耐力

又称力量耐力,是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

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幻灯片13

(4)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肌张力与脊髓牵张反射有关,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肌张力常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态的肌的阻力程度进行评测。

幻灯片14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强

肌痉挛

肌强直

肌张力减退

软瘫

知识链结:

临床肌张力异常

幻灯片15

3. 肌肉的协同作用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肌的分类:(依据功能作用)

原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肌,协作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者称为副动肌。

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

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所附着的骨或更近的一连串骨充分固定,参加这种固定作用的肌群,通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为了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的肌群,就称为中和肌。

幻灯片16

单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做单关节肌。如:肱肌。

幻灯片18

多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做多关节肌。如:股直肌。●

幻灯片19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

如充分屈指后,再屈腕,则会感到屈指无力(原来握紧的物体有松脱感),这就是前臂屈肌群发生了多关节肌“主动不足”现象。

当多关节肌收缩达到一定限度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就不能再产生有效的张力,因此,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或主动肌的“主动不足”)。还拿握拳这

一动作分析,当腕背伸位或中立位时可以很充分,而在屈腕情况下再屈指,则会感到力量不足,这是因为屈腕再屈指超过了肌肉牵拉的限度,因此限制了握拳动作,即前臂屈肌群的“主动不足”。

幻灯片20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后再屈髋,即直腿前摆,腿摆得不高,这是由于股后肌群发生了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在其中一个关节已经被拉长后,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被拉长,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或拮抗肌的“被动不足”)。例如,当仰卧位膝关节屈曲时,髋关节屈曲可达120°,而当膝关节伸直时,髋关节屈曲幅度就小的多,这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

的现象。

幻灯片21

4. 肌在平衡与协调中的作用

幻灯片22

(1)肌肉对脊柱稳定及其功能的影响

骨关节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椎体和关节突的形状限制着脊柱的活动范围,椎间盘连接椎体可避免彼此过度滑移。

肌肉对脊柱的作用

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协同脊柱运动的双重作用,并发挥主动调节功能,这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键要素。

幻灯片23

脊柱的运动

侧屈

回旋

环转

幻灯片24

主要参与的肌肉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胸锁乳突肌

腰方肌

腰大肌

竖脊肌

夹肌

幻灯片25

腹直肌

使脊柱屈的肌肉

位置: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和耻骨嵴

止点:第5~7肋骨前面和胸骨剑突

作用:腹直肌是一块强有力的躯干屈肌,收缩拉动躯干前屈,如仰卧起坐。

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并使脊柱腰段脊柱弯曲度减小

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向下牵拉胸廓协助呼气以及使脊柱前屈

腹外斜肌

使脊柱屈的肌肉

位置:腹前外侧前层

起点:下位8对肋骨的外面

止点:髂嵴

作用:腹外斜肌收缩时可拉动躯干侧屈与躯干旋转。

下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胸廓向下并使脊柱前屈,单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向同侧弯屈并向对侧回旋

幻灯片27

腹内斜肌

使脊柱屈的肌肉

位置:腹外斜肌深层

起点: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胸腰筋膜

止点:下位3个肋骨的下缘

作用:躯干侧屈,躯干旋转,协助腹直肌体前屈;下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胸廓向下并使脊柱前屈,单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同侧回旋

幻灯片28

胸锁乳突肌

使脊柱屈的肌肉

位置:颈部前外侧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作用: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单侧收缩可使头侧屈并向对侧回旋,面部转向对侧。

腰方肌

使脊柱侧屈的肌肉

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

起点:髂嵴

止点:第十二肋骨和1-4腰椎横突

作用:可使脊柱前屈和侧屈

幻灯片30

腰大肌

使脊柱屈的肌肉

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

起点:第十二胸椎和全部腰椎椎体与椎间盘的侧面以及横突

止点:股骨小转子

作用:腰段脊柱屈曲和侧屈,髋关节屈曲和旋外。

幻灯片31

竖脊肌

使脊柱伸的肌肉

幻灯片32

竖脊肌

使脊柱伸的肌肉

位置:脊柱两侧

起止点:起于骶骨的背面和髂嵴的后面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肋骨和椎骨,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

下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伸,脊柱伸。单侧收缩可使脊柱侧屈。

上固定时可牵引骨盆前倾和增大腰椎的前凸。

幻灯片33

夹肌

使脊柱伸的肌肉

位置:斜方肌和菱形肌的深层,分为头夹肌和颈夹肌两部分

起点:项韧带,第7颈椎至第3胸椎棘突

止点:颞骨乳突以及第1~3颈椎横突

作用

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单侧收缩可使头侧屈并向同侧回旋

幻灯片34

(2)肌肉的协同作用

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合作性动作被称为协同动作。协同动作中肌肉的运动以固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模式进行。

正常的协调性运动就是将多种不同的协同动作组织和编排在一起的结果。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以固定的组合、固定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

收缩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保护站立平衡的目的。

幻灯片35

姿势协同动作的三种运动模式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三种运动模式对付外力或支持面的变化以维护站立平衡,包括:

踝关节协同动作模式:是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心,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

髋关节协同动作模式:是指通过髋关节屈伸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动作模式:是指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速跨步来重新建立重心的支撑点或站立支持面以建立新的平衡。

幻灯片36

大肌肉动作游戏

大肌肉动作游戏(一) 作者:王桂岐《为了孩子》 阶梯式成长游戏 1~12个月 1岁前,宝宝各方面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每一天、每个月他都会表现出新的能力; 每一天、每个月都让爸爸妈妈惊喜不已。 儿童的发展是连续性的,表现在1岁以内宝宝的身上,像爬楼梯那样,会呈现出阶梯性上升,而且比其它年龄段更明显。用“阶梯”来形容宝宝的发展,贴切又形象。 同样的游戏,在宝宝成长的12个月里,玩的方法和目的都有显著的差异,它们也是呈阶梯式的,层层递进。 依据此特点,我们收集设计了这一组阶梯式成长游戏。每个主题有12个月的游戏内容,全年共有12个主题。 和宝宝一起“爬楼梯”,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帮到你。 爸爸妈妈应该知道 宝宝成长中的概念:什么是大肌肉动作 这里说的“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小肌肉群完成的是精细动作,譬如:抓、捏、撕等手部动作。大肌肉群,指的是人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肌和三头肌(手臂)。大肌肉群完成的是比较大的动作,譬如抬头、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跳等动作。 大肌肉动作和宝宝发育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会影响到儿童的其它能力,譬如:

* 思维能力(低龄儿童的思维依赖于动作,受到动作发展的制约); * 自我意识能力(动作发展可以帮助宝宝提升对自我的认知); * 探索环境的能力(1岁前宝宝的抬头、翻身、爬行等大肌肉动作可以帮助他拓展探索的范围)。 发展大肌肉动作的意义 1岁以内,宝宝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有一个进步的序列:抬头、翻身、靠坐、独坐、爬行、扶站……这些也是宝宝探索能力不断提升的标志。 宝宝的动作和探索行为为其认知经验的获得提供了帮助。所以,大肌肉动作发展是否良好,对1岁前宝宝尤为重要。 学科前沿:肌肉也具有记忆力。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肌肉对曾经进行过的动作和活动存有记忆。对宝宝而言,适时恰当的肌肉动作和练习,可以帮助其尽早形成“肌肉记忆”,有利于动作的习得和巩固。 大肌肉动作游戏 第1个月 走走太空步 适合年龄:0~2个月 适合地点:干净、舒适的地毯或床上 游戏方法: 1.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面对面搂抱宝宝。 2.一手从宝宝腋下穿过放于宝宝手臂下方,同时用拇指扶住其头部后侧,使宝宝直立。 3.让宝宝双脚轻触平面(注意:家长手上力量要合适,不可使宝宝足部呈现弯曲状态)。

第二章-第二节-肌肉运动学(四)

幻灯片1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 冯宇飞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三 幻灯片4 影响肌力的因素 ● 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 ● 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 ●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大 ●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 5.杠杆效率 幻灯片5 肌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 肌凝蛋白量就越多。 ●有人通过科学研究论证肌肉横断面每增加1平方厘米,可提高力量6~12公 斤。 幻灯片6 肌肉的初长度 ●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前负荷。 ●人的肌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 长或肌肉弹性拉长后,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因为肌肉拉长时,肌梭将感知肌纤维长度变化产生冲动,会提高肌纤维回缩力来对抗拉力,当长度拉到一定程度将引起牵张反射,可提高肌力的发挥效率。 ●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小节功能最佳,产生的肌力也最大。 幻灯片7 肌肉的募集 ●肌肉收缩时同时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反应肌肉的募集状态。 ●肌肉募集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当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增大

或冲动的频率增加时,被动员或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增多。 ●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 幻灯片8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通常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一致。 ●但在一些较大的肌肉中,部分肌纤维可与肌腱长轴成角,形成羽状连接,角 度越大,可募集的肌纤维越多,产生的肌力越大。 幻灯片9 杠杆效率 ●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有报道称:髌骨切除后股四头肌力臂缩短,使伸膝力矩减小约30%; 幻灯片10 (2)快速力量 ●概念 ●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快速力量组成: 启动力量 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 制动力量 幻灯片11 爆发力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的能力。 ●公式是:爆发力=力量/时间

岁大运动教案 节

2-3岁大运动教学指导方案 2-3岁宝宝大运动发展特点: 可以自由地跳高、跳远、投掷、攀爬、单脚跳、抛接球等,并且喜欢自己来完成这些运动,不希望成人的协助。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时期让他练习骑三轮车是很好的运动。 2-3岁大运动课程目标: 1、双脚自由离地跳跃 2、抛接球 3、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4、足尖走路,单脚站立 5、在窄道上行走 6、由上向下跳 7、单脚连续跳跃 第一阶段 NO.1扔沙包 目的:发展全身运动,继续加强“投掷”动作 准备:呼啦圈、沙包若干个、筐 过程:教师示范讲解,宝宝观察:取沙包,举手过肩,站在呼啦圈内对准小筐投掷;宝宝自由练习 评量:宝宝:认真观看老师讲解示范,独立操作时,举手过肩,对准小筐投掷,练习几次后,投掷较准,手臂力量逐渐加强;家长:引导宝宝练习投掷动作,鼓励宝宝加强力臂力量,根据宝宝能力,帮助调整距离 注意:投掷动作规范,根据宝宝能力引导,家长语气柔和,不过分要求孩子 延伸:1、投球练习2、游戏“打大灰狼” 3、游戏“炸碉堡” NO.2捡梨子 目的:巩固故事情节,愿意参加运动;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的动作,锻炼空间知觉;锻炼胆量,能大胆走独木桥准备:梨子树、小梨子(贴有双面胶,若干)、独木桥过程: 引导宝宝学小刺猬帮熊叔叔捡梨子;讲解游戏规则:宝宝在铺满梨子的地方打个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小桥,来到梨子树前与妈妈一起摘下身上的梨子,贴在树上,以此反复 评量:宝宝:愿意帮助小刺猬叔叔捡梨子,主动配合家长练习前滚翻,再把背上的梨子贴在树上;家长:引导宝宝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宝宝练习前滚翻,同时鼓励宝宝反复游戏 注意:1、家长在引导时,根据宝宝的能力来把握,适当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练习前滚翻 2、前滚翻时重点保护宝宝劲部和腰部,动作轻柔、规范 延伸:家长平时在家里的软席上可引导宝宝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 NO.3过桥摘香蕉 目的:练习手足爬行和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准备: 独木桥、挂有香蕉的香蕉树、竹篓每人一个、手、脚印模 过程:教师示范走过平衡木,手足爬过印模,摘香蕉;妈妈引导宝宝自由活动; 评量:宝宝:独立走过平衡木,再手足爬过印模,摘到香蕉后,送回竹篓,反复练习;家长:引导宝宝手足爬行,鼓励宝宝独自走过平衡木,不扶靠大人 注意:家长耐心引导宝宝走过平衡木和手足爬行,锻炼宝宝的独立性 延伸:1、摘取的物品可变换其它物品,增加趣味性 2、可以比赛形式进行

23岁大运动教案12节

2-3岁大运动教学指导方案 2-3岁宝宝大运动发展特点: 可以自由地跳高、跳远、投掷、攀爬、单脚跳、抛接球等,并且喜欢自己来完成这些运动,不希望成人的协助。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时期让他练习骑三轮车是很好的运动。 2-3岁大运动课程目标: 1、双脚自由离地跳跃 2、抛接球 3、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4、足尖走路,单脚站立 5、在窄道上行走 6、由上向下跳 7、单脚连续跳跃 第一阶段 NO.1扔沙包 目的:发展全身运动,继续加强“投掷”动作 准备:呼啦圈、沙包若干个、筐 过程:教师示范讲解,宝宝观察:取沙包,举手过肩,站在呼啦圈内对准小筐投掷;宝宝自由练习 评量:宝宝:认真观看老师讲解示范,独立操作时,举手过肩,对准小筐投掷,练习几次后,投掷较准,手臂力量逐渐加强;家长:引导宝宝练习投掷动作,鼓励宝宝加强力臂力量,根据宝宝能力,帮助调整距离 注意:投掷动作规范,根据宝宝能力引导,家长语气柔和,不过分要求孩子 延伸:1、投球练习2、游戏“打大灰狼” 3、游戏“炸碉堡” NO.2捡梨子 目的:巩固故事情节,愿意参加运动;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的动作,锻炼空间知觉;锻炼胆量,能大胆走独木桥 准备:梨子树、小梨子(贴有双面胶,若干)、独木桥过程: 引导宝宝学小刺猬帮熊叔叔捡梨子;讲解游戏规则:宝宝在铺满梨子的地方打个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小桥,来到梨子树前与妈妈一起摘下身上的梨子,贴在树上,以此反复 评量:宝宝:愿意帮助小刺猬叔叔捡梨子,主动配合家长练习前滚翻,再把背上的梨子贴在树上;家长:引导宝宝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宝宝练习前滚翻,同时鼓励宝宝反复游戏 注意:1、家长在引导时,根据宝宝的能力来把握,适当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练习前滚翻 2、前滚翻时重点保护宝宝劲部和腰部,动作轻柔、规范 延伸:家长平时在家里的软席上可引导宝宝练习前滚翻和侧滚翻。 NO.3过桥摘香蕉 目的:练习手足爬行和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准备: 独木桥、挂有香蕉的香蕉树、竹篓每人一个、手、脚印模 过程:教师示范走过平衡木,手足爬过印模,摘香蕉;妈妈引导宝宝自由活动; 评量:宝宝:独立走过平衡木,再手足爬过印模,摘到香蕉后,送回竹篓,反复练习;家长:引导宝宝手足爬行,鼓励宝宝独自走过平衡木,不扶靠大人 注意:家长耐心引导宝宝走过平衡木和手足爬行,锻炼宝宝的独立性 延伸:1、摘取的物品可变换其它物品,增加趣味性 2、可以比赛形式进行

人体肌肉锻炼大全

平卧举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将杠铃放在乳头上方。 动作过程 将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胸肌彻底收缩,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注意不要用过大过猛的抗力,前几次用力要小些,再逐渐加大,以避免颈部扭伤。切勿让颈部有任何旋转 -------------------------------------------------------------------------------- 上斜卧举 起始姿势 头朝上斜卧长凳30-45度, 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上方。 动作过程 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徐徐下落时吸气,落到原位时呼气。 -------------------------------------------------------------------------------- 下斜卧举 起始姿势 头朝下斜卧长凳, 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下方 动作过程 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徐徐下落时吸气,落到原位时呼气。

-------------------------------------------------------------------------------- 仰卧飞鸟 该动作直接锻炼胸肌,可采用平卧、上斜卧、下斜卧位置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两手拳心相对,持哑铃;两臂向上直伸与地面垂直,两脚平踏地面。 动作过程 两手向两侧分开下落,两肘微屈,直到不能更低时止。静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完全伸展,然后将两臂从两侧向上,回合到开始位置。 呼吸方法 两臂拉开时吸气,回复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两手不要紧握。分臂时,背部肌肉要收紧。意念集中在胸大肌的收缩和伸展上。 -------------------------------------------------------------------------------- 卧式直臂上拉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 两手正握哑铃或杠铃,两臂直伸,与地面平行。两脚平踏在地面或长凳上。 动作过程 两臂保持平伸,将把哑铃或杠铃向上向后拉,并下落到可能的最低点。静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尽量拉伸。然后,收缩胸大肌,把两臂拉向上,拉向前,直至下落到腿侧开始位置。呼吸方法 向上向后拉时吸气,向上向前回复时呼气。 注意要点 后拉时,让两臂充分向后直伸,前拉时,让两臂充分向前直伸。该动作也可两手并握一较重的哑铃来做,因两手握距较狭,重量集中在杠中央,对发展胸大肌靠人体中线的边沿部分有较大作用。 肩部肌肉训练(动作图片)

第一章 肌肉的活动

第一篇器官系统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肌肉的活动 第一节肌肉的兴奋和收缩第二节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力学分析 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肌肉的神经支配及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掌握肌纤维的微 细结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原理和过程,肌肉收缩的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重点 肌纤维的微细结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原理和过程,肌肉收缩的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教学难点 肌肉的神经支配及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课引入:第一篇器官系统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的活动 第一节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身体姿势。骨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 一、肌肉的神经支配 (一)运动单位 1、脊髓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通过终板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所组成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叫做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生理特点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运动单位是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2、运动单位的分类: (1)运动性(快肌)运动单位—大运动单位:冲动频率高,收缩力量大,易疲劳,氧化酶含量低。大运动单位中(如腓肠肌)肌纤维数目多,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 (2)紧张性(慢肌)运动单位—小运动单位:冲动频率低,持续时间长,氧化酶含量高。

0-3岁婴幼儿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2)

0-3岁婴幼儿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2) 0-3岁婴幼儿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对开展三岁以下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游戏也在不断发展。其作用日益增长、教育价值逐步深化。特别是0~3岁幼儿阶段是听、视、皮肤、平衡等感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速度很快。时间、空间和运动知觉也开始发展,但水平很低,钻“洞”时经常碰到身体、四散跑时容易发生碰撞。去捡滚动的球是个比较困难的任务,即使球滚动的速度很慢,也常让球“跑”掉。他们注意力稳定性差,随意注意处于萌芽状态,当他们去捡球时,会被草丛中小花所吸引而忘记去捡球。这些均说明了0~3岁幼儿虽然已先后学会了简单的走、跑、跳、投、爬、钻、攀等基本动作,但各种动作都存在着不协调、不准确、力量差的特点。 我园紧紧抓住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了“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教育研究工作,思考了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教育更加适合3岁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何通过幼儿感兴趣的运动游戏提高身体素质?如何将大肌肉运动与多种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尝试的开展了初步的研究。 二、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创设适宜环境,为幼儿主动活动提供条件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既是有组织的环境。环境的设计与安排就必须以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必须

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并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同时还要有宽松的精神环境,保证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1、依据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 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宽敞、平坦的 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将幼儿进餐场地移到走廊,并将其布置成“家”的感觉,白白的墙壁悬挂绿色的叶子,上面结满了香蕉、葡萄、苹果……,温馨的壁画给予孩子们宽松、愉悦的好心情;并对拓宽的活动室的墙壁进行了软包,铺设了无毒、无味的地垫,拆除了幼儿自由交往的隔断,布置了赋有亲情、温馨、色彩鲜艳的娃娃家、建筑乐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室内大肌肉运动,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增进了小巧、富有童趣的摇摇乐、室内小滑梯、小蹦床、海洋球、变异的走、爬、投等中小型器械,使每名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同时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结合本园实际,为幼儿制作适宜的活动材料 孩子们利用器械进行钻、爬、攀登及平衡等各种动作的练习,不仅身体素质得到练习,而且团结友爱、勇敢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也相应得到发展。另外,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深入研究适合 3岁前幼儿的活动材料,在颜色上、大小上、形状上、作用上挖掘潜力,并达成共识,即:制作玩具要色彩鲜艳、柔软、有趣、品种少,种类多,突出一物多用功能。随后又组织全园教师本着实用、节俭、节约、有教育作用的原则,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操作性较强、启发幼儿兴趣的玩、教具。如: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火车,就是用多个废

锻炼大肌肉群的动作和技巧

锻炼大肌肉群的动作和技巧 大肌肉群指大腿、胸肌、和背部,这些部位都是身体时时刻刻都需要牵扯到的,尤其是大腿我们无时无刻在行走,所以一定多锻炼这些部位,方法也是很简单的,推荐给大家有时间的情况下每天都锻炼一下,时间久了就会知道锻炼给这些部位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女孩子每天穿着高跟鞋,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加强大腿部的锻炼和腰部的锻炼是很重要的。 1.大肌肉群训练之仰卧杠铃卧推;主要锻炼:胸部肌群 2.大肌肉群训练之仰卧哑铃卧推;主要锻炼:胸部肌群 3.大肌肉群训练之杠铃划船;主要锻炼:背部肌群 4.大肌肉群训练之引体向上;主要锻炼:背部肌群 5.大肌肉群训练之杠铃深蹲;主要锻炼:大腿肌群 6.大肌肉群训练之坐姿器械蹬腿;主要锻炼:大腿肌群 (1)、多做大肌肉群训练更有利于人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肌肉更快、更有效的增长。 (2)、多做大肌肉群训练有利于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 一、杠铃卧推; 动作分解:仰卧于训练长椅上,躺在杠杆下放后正好能触及胸肌中部的位置。双脚分开自然平放在地面上,双手正握杠铃,双臂间距视个人不同而自我调节,一般略宽于肩即可。双肩下沉靠近长椅并且挺胸收腹。手肘打开略低于肩膀。

杠铃下放的同时吸气并收紧腹部帮助稳定躯干以及发力,杠杆慢慢下放至离胸肌2至3厘米时停止下放并用力向上推起至起始位置,注意不要锁死肘关节,做到微微弯曲即可!(选择可以完成12-15次的重量做2-3组,每组间休息1-2分钟) 如上所述希望大家能知道大肌肉群的锻炼方式,每个部位都需要锻炼才能保证那个部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老化的症状,要想肌肉群一直年轻锻炼是不能少的所以不要偷懒了,赶快动动吧只要抽出一点时间就能让身体有个不一样的状态,大肌肉群在我们身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第二章肌肉活动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1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是不能传播的。 ()14、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15、等动收缩时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这是因为负荷能随关节运动的进程而减少。 ()16、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肌肉作等张收缩时,其产生的张力和收缩的初速度之间呈正变关系。 ()1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18、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 ()19、肌肉收缩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20、在不同强度运动中肌纤维募集程序的差异,主要由两类肌纤维兴奋阈

肌肉活动神经控制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即神经细胞(nerve cell )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cell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 .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依据某些结构特征可分辨出三个组成部分;细胞体(soma )、树突(dendrites )和轴突(axon )。 2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目前较为确定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转运功能,构成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代谢特质的“转运站”;②参与血脑屏障的组成;③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具有绝缘作用;④填补神经元的缺损;⑤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胶质细胞可摄取和贮藏神经元所释放的递质,必要时重新释放出来,以调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神经冲动的产生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 (2 )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 2 .神经冲动的传导 (1 )局部电流学说:无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2 )跳跃传导学说: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3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1 )生理完整性 (2 )绝缘性 (3 )双向传导 (4 )相对不疲劳性

三、神经无间的信息传递 1 .化学性突触传递 (1 )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突触小泡 (2 )突触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是由于突出触后膜对Na + 、K + ,尤其是Na + 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 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 IPSP 的幅度因神经元膜电位水平的不同而改变。IPSP 的机制主要是对K + 和CL ˉ尤其是CL ˉ的通透性升高。 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的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施加影响的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2 .电突触传递 电传递的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即突触延搁),电突触常可和比学突触一起构成混合突触。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1 )传入侧支性抑制 (2 )回返性抑制 2 .突触前抑制 第二节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脊髓神经元 (1 )运动神经元池:一块肌肉通常接受许多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支配某一肌肉的一群运动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池。其中有大小α运动神经元和γ神经元。 (2 )中间神经元:位于传入与传出神经原之间,起介导信号的作用。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以及突触的基本结构与传递过程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对躯体运动调控的不同功能与机制 教学重点 1、脑干对躯体姿势调控(姿势反射) 2、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教学难点 1、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本章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体内最重要的功能系统,它不仅把体内各部的功能互相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而且还能把人体活动和外界环境统一起来,使其更好地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尽管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的整合和调节极其复杂,但其基本方式仍是反射。 [自学提纲]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机能与分类 ?3、突触的基本结构 ?4、突触传递的过程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躯体运动:指运动器官系统(骨骼肌、骨和骨连接)的运动。 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与调节下,骨骼肌有节奏的协调一致的收缩与舒张,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维持一定的姿势,从而完成各种动作,因此,人体能产生随意运动的基础,就在于骨骼肌能够反射性地引起肌紧张,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与调节下重新调整各部分肌肉的张力,以恢复姿势,维持平衡,所以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实质上就是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是调节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脊髓反射是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脊髓前角灰质中有大量的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 (一)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1、屈肌反射:当肢体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受刺激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松驰,整个肢体屈曲。 2、对侧伸肌反射:当刺激增强时,被刺激的同侧肢体出现屈肌反射,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对

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分析

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分析当0-3岁的宝宝们开始进行大肌肉的运动时,你们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实施大肌肉运动时,尤其要注意什么?今天橙子给大家带来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并且能够有所收获。 0-3岁宝宝大肌肉运动活动方案(一岁篇) 2个月 1、抬头: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具体方法见1月计划)。经过训练,宝宝不但能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摇铃,而且下巴也能短时间离开床,双肩也能抬起来。这样就丰富了孩子的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2、爬:在训练俯卧抬头的同时,可以用手顶住孩子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但两个月的宝宝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前蹿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习的目的不是教孩子爬的技能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孩子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 3、转头练习:将宝宝背靠在妈妈胸腹部,面向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摇动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转头。 4、坚持“行走”练习:两个月的宝宝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强化,就会在30-40天前后消失。如果每天坚

持练习2-3次,每次走10步左右,这种本领就会一直保持。经过每天的强化练习,宝宝在10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但是对早产儿、佝偻病患儿不宜进行“行走”练习。 5、捏脚趾:常常轻捏婴儿的10个手指和指尖,捏时告诉他手指名称(对牛弹琴)。 3个月 1、俯腹、俯卧抬头:这个月,家长要继续训练宝宝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可以和宝宝2个月时的方法相同。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家长可以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家长不要忘记用手抵住宝宝足底,教宝宝练习爬行。 2、三浴操:家长要每天坚持做宝宝被动体操及“三浴操”。 3、锻炼四肢肌肉:家长还要锻炼宝宝四肢的肌肉。家长可以在宝宝手脚上系上可以发声的玩具。随着宝宝四肢的不规则运动,玩具也在空中摇晃起来,并发出响声,宝宝的视线随摇晃的玩具移动,从而吸引宝宝的兴趣,使宝宝达到全身运动的目的。 4、家长要教宝宝练习翻身:家长在两次喂奶中间,可以把宝宝放在硬板床上,先让宝宝仰卧,然后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家长左手握宝宝左手,右手指轻轻地推宝宝背部,使宝宝主动向右翻身。(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妈妈还可以把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引他翻身去抓,然后家长握住宝宝一侧手臂,另一只手在宝宝背后轻轻地辅

人体肌肉锻炼大全(图)

人体肌肉锻炼大全(图) 五岳盟主/编辑 胸部肌肉训练(附图) 平卧举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将杠铃放在乳头上方。 动作过程 将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胸肌彻底收缩,静止一 秒钟,慢慢下落。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注意不要用过大过猛的抗力,前几次用力要小些,再逐渐加大,以避免颈部扭伤。切勿让颈部有任何旋转 上斜卧举 起始姿势 头朝上斜卧长凳30-45度, 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上方。 动作过程 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 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徐徐下落时吸气,落到原位时 呼气。

起始姿势 头朝下斜卧长凳, 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下方 动作过程 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 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徐徐下落时吸气,落到原位时呼气。 仰卧飞鸟 该动作直接锻炼胸肌,可采用平卧、上斜卧、下斜卧位置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两手拳心相对,持哑铃;两臂向上直伸与地面 垂直,两脚平踏地面。 动作过程 两手向两侧分开下落,两肘微屈,直到不能更低时止。静 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完全伸展,然后将两臂从两侧向上, 回合到开始位置。 呼吸方法 两臂拉开时吸气,回复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两手不要紧握。分臂时,背部肌肉要收紧。意念集中在胸大肌的收缩和伸展上。 卧式直臂上拉 起始姿势 仰卧长凳上, 两手正握哑铃或杠铃,两臂直伸,与地面平行。两脚平踏在地面或长凳上。 动作过程 两臂保持平伸,将把哑铃或杠铃向上向后拉,并下落到可能的 最低点。静止一秒钟,让胸大肌尽量拉伸。然后,收缩胸大肌, 把两臂拉向上,拉向前,直至下落到腿侧开始位置。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 经调控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以及突触的基本结构与传递过程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对躯体运动调控的不同功能与机制 教学重点 1、脑干对躯体姿势调控(姿势反射) 2、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教学难点 1、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本章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体内最重要的功能系统,它不仅把体内各部的功能互相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而且还能把人体活动和外界环境统一起来,使其更好地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尽管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的整合和调节极其复杂,但其基本方式仍是反射。 [自学提纲]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机能与分类 ?3、突触的基本结构 ?4、突触传递的过程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躯体运动:指运动器官系统(骨骼肌、骨和骨连接)的运动。 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与调节下,骨骼肌有节奏的协调一致的收缩与舒张,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维持一定的姿势,从而完成各种动作,因此,人体能产生随意运动的基础,就在于骨骼肌能够反射性地引起肌紧张,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与调节下重新调整各部分肌肉的张力,以恢复姿势,维持平衡,所以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实质上就是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是调节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脊髓反射是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脊髓前角灰质中有大量的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 (一)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大小肌肉运动目标

(二)肢体运动(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 2 ~ 3岁 1、大肌肉动作: 1)上体正直自然走,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以平稳的步伐跑步,两臂在体侧屈肘自然跑。 3)能双脚原地跃起,跳过地面50CM的方格,会单足站5分钟。 4)在地面宽20CM,长10CM的平行线内走,可能在高30CM ,长2M的斜面 上走上走下,身体不左右摇晃。 5)能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在攀登架上自然地爬上爬下。 6)能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逐渐合拍。 7)能两人对面滚球,单手拍球3下,也可传连拍5下,球不掉下。能把球掷过 头顶。 8)可能自由地骑小三轮脚踏车,向前、后退、转移等。 2、小肌肉动作: 1)能动手捏泥,会用团、搓、压等方法做成圆形的球。可捏成苹果等其他简单 饰物。 2)会将纸对折成三角形,可能会四角向中心压平折纸飞镖。 3)会用剪刀随意剪,可能会用剪刀剪直线,会用浆糊粘贴圆形。 4)会用玻璃丝袜大木珠,可能会穿小木珠。 5)踮脚用脚尖走几步。 6)会用简单的方法反映物体的主要特征,可能反映基本特征。 3 ~ 4岁 1、大肌肉动作: 1)喜欢玩各种运动器具,会选择安全的活动内容与场地。 2)会听音乐,做模仿操,拍手操和排圆形,一路纵队等应用队形,动作合拍。 3)会一步一阶梯上楼梯走,能听信号想指定方向走或一个跟一个走圆形。 4)可能听信号变速度、变方向跑,在100米左右距离内走跑交替。 5)能双脚原地向上跳,又高15~20CM往下跳。轻轻点地,可能单脚连续向前 行进跳。 6)可能在宽20CM 高30CM的平衡木上跟踵走。 7)能钻爬和攀登,能钻过70CM高的障碍物,能左右脚交替,灵活地在各种器 械上爬上爬下。 8)会双手接抛球,左右手交替拍球20下。 9)学习听指令:立正、稍息、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立定。 2、小肌肉运动: 1)会用手指捏拉长团圆,压扁,粘和简单的塑造技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物体。 2)能对边,对角折出正方形等简单的物体。 3)会用剪刀剪弧线、圆,粘贴简单的形象。 4)会用塑粒,在一分钟内插30~40粒。 5)会用2~3种材料形象地反映物体形状、颜色、特征。

肌肉运动形式

肌肉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和训练方法 1.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即由治疗师、患儿健肢或器械力量协助完成的动作,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可松弛肌肉痉挛、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保持和增强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防治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可增强本体感觉,诱发肢体屈伸反射,为主动运动作好准备。 被动运动手法和注意点:①活动的肢体应置于舒适、放松的肢位;②活动的顺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③治疗师的手越接近关节越好,以一手控制拟活动的关节附近,另一手扶托关节远端;④操作动作应缓慢、柔和、有节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至最大限度;⑤施力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避免突然施加暴力和冲击力,以防进一步损伤软组织。 2.助力运动:助力运动也称主动——辅助运动。即凭借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装置(如滑轮、回旋器)、气垫气球、水浴等方法的辅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帮助患儿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加于肌肉开始收缩和结束时,尽量使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 3.主动运动:即在没有辅助情况下患儿自己完成的运动。主动运动能增强肌力、改善局部和全身机能。对小儿可设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引导患儿作自主运动。年龄稍大的脑瘫患儿,可指导他作医疗体操。 主动运动肌肉收缩的形式主要有两类: (1)等张收缩:就是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在肌张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关节活动;可分为等张缩短(向心性收缩)和等张延伸(离心性收缩)两种。肌肉等张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两端缩短、接近。例如:股四头肌收缩产生伸膝动作;腘绳肌收缩产生屈膝动作。 (2)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但肌张力明显增高,不产生关节活动,多用于成人瘫痪的早期康复和促进肌力。 4.抗阻运动:患儿在作主动运动过程中,除克服自身重力外,无其他负荷时,称随意主动运动。如需克服某些外加阻力,称抗阻主动运动。抗阻运动是在对抗外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主动运动,如利用沙袋负重训练等。此法可易化更多肌梭,促进和恢复肌力与耐力,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抗阻运动注意事项:①仅适用于软瘫和手足徐动型患儿,痉挛型患儿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痉挛;②治疗师将阻力施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③在活动范围的起始或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在动程中13 段施加最大的阻力。 5.放松运动: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分为主动放松运动和被动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常适用于痉挛性瘫痪,但脑瘫患儿常不易配合进行。 (二)增强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肌张力的训练: 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减少。日久发生组织粘连或肌腱痉挛,使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缩小。关节周围有致密的韧带和疏松结缔组织等组成成分,在关节制动的情况下,韧带因受不到牵拉会自动缩短并失去弹性,疏松结缔组织则发生增生变性而成为致密的结缔组织,从而可造成挛缩。临床上常见预防挛缩比治疗挛缩容易得多也重要得多。在康复治疗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位并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此法可分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1.牵张方法:牵张法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肌群,张力低下者忌用。由于纤维组织具有粘滞弹性,当组织被牵张时,牵张应力逐渐增大,使组织延长;如维持其长度不变,组织内受牵张而提高的肌张力随时间延长就逐渐下降。根据以上特性,纤维组织的牵张宜采用恒定的中等的力量进行长时间持续牵张,或重复多次牵张。这样,牵引力去除后,纤维组织不完全恢复原长,从而可获得较好的牵张效果。配合按摩手法解痉效果更显著,具体方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来源及相互关系。 2、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的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2、不同性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及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生物体从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到多细胞德高等生物以及人体,其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都直接来源于A TP。肌肉的收缩活动也是如此。 三磷酸腺苷:A 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胞浆和核浆内)、由自身合成并课迅速分解被直接利用的一种自由存在的化学能形式。由一个大分子的腺苷和三个磷酸根组成,故称三磷酸腺苷。 (一)ATP的分解——放能 ATP的分解放能,实际上是被酶断开末端高能磷酸键,水解呈ADP和Pī并释放出能量 被人体直接利用的过程,以实现各种生理功能。即: ATP酶 ATP ADP+Pi+能 肌肉收缩就是利用肌细胞内A TP分解释放的能量供肌肉收缩克服阻力来做功,以实现化学能向机械能的转化。目前肯定的是,这种能量转化的部位就在肌球蛋白横桥于肌动蛋白的结合位点,至于这种能量转化的确切机理虽有研究,但还不十分清楚。 (二)ATP的再合成——吸能 ATP的再生成实际上是ADP与Pi再连接,是一个磷酸化的吸能过程。ATP的生成包括

有氧生成和无氧生成两种类型。 1、A TP的有氧生成(氧化磷酸化) 2、A TP的无氧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 1mol的CP可净生成1mol的ATP,反应简式为: CP+ADP ATP+C (三)ATP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二、能量的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Margaria曾计算了体内能源物质最大供能的总容量和输出功率,并比较了它们之间各自特点,把供ATP再合成的能源物质按无氧功能和有氧供能分成了三个系统。即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图1-5)。 一、磷酸原系统 概念:通常是指A 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A TP—CP系统)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等类中间产物。 磷酸原系统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高功率输出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 二、乳酸能系统 概念: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又称酵解),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该系统ATP的生成速率取决于底物消耗(糖原、葡萄糖)到产物生成(乳酸)之间的反应速率。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常用指标:血乳酸。 乳酸能系统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功率输出项目,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

大肌群肌肉一周锻炼计划

一周训练计划 每次训练前热身5min左右,原地跑步、俯卧撑,或者用轻重量的哑铃先做下所有要联系的动作等。注意,尽量不要消耗体力,只要身体发热,或轻微出汗(夏天比较容易),关节活动开来就好,这个环节一定要做,不然容易受伤(特别是练习大肌肉群的时候)。 PS:RM是“最大肌力”是指某一肌肉或者肌肉群在疲劳前能举起来的某一指定次数的最大负荷。比如一个重量,做10次就没有力气了,就是10RM(5次就没有力气了,就是5RM),训练者一般要事先测试出自己各部位的RM,并记录下来,以后训练这个部位的肌肉时,就知道要用多少重量的合适了。训练时,每组之间休息15~30s。如果必要,可以休息1min,但千万不要超过。 其中腹肌是隔天训练(如1-3-5-7-2-4-6-1的顺序),深蹲是隔2天训练(如1-4-7-3-6-2-5-1的顺序),最好从一开始就将2个训练分开,不要放在同一天(如遇到在一起,也没有关系,但是按照上述要求)。 腹肌 仰卧起坐——这个大家都会,不详细解释动作具体要求和要点,只建议做好用健身房的下斜长凳坐,使头比脚低,增加强度(练习4组,每组12-15次)。 颈后深蹲 A 重点锻炼部位:这是一个最好练的动作,因为它对全身大肌肉群都有好处。可以促使全省的大肌肉群一起增长。深蹲动作组要是

锻炼大肌肉群、臀大肌、腿筋和下背肌肉群,同时也能锻炼腹部、上背、小腿和肩部。 B 开始位置:把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手握住横杠的两端,使杠铃重心两边平衡。两脚分开距离15-20英寸左右,脚尖稍向外分开。 C 动作过程:两眼始终向前看,然后使两膝慢慢弯曲,直至下蹲到全蹲的位置,在整个下蹲和起力的过程中,使躯干挺直,背部保持平直,头稍微抬起(始终看在一点上)。当大腿起立超过水平位置的时,即慢慢伸直至回原位置,两脚始终平踏在地上。 D 训练要点:如果使脚踝放松或者脚跟离地,你会感到深蹲过程中很难掌握身体重心的平衡。 星期一: 肱二头肌——上臂前面凸起的就是肱二头肌 1 站立哑铃弯举(正握)——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A 开始位置: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侧,手心向前。 B 动作过程:两手同时做弯举,弯起手心至肩前,然后慢慢放下(10RM,练习4组,每组8次)。 2 站立哑铃锤式弯举——重点锻炼部位:肱肌和肱二头肌群 A 开始位置: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侧,手心向腰部。 B 动作过程:两上臂同时以肘为轴,经体侧弯起带哑铃,上、前臂用力收缩,稍停2-3s,然后呼吸,持玲缓慢放下还原至体侧。(10RM,练习4组,每组8次)。

第二章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四)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 冯宇飞 联系方式: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三 幻灯片4 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 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大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杠杆效率 幻灯片5 肌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肌凝蛋白量就越多。 有人通过科学研究论证肌肉横断面每增加1平方厘米,可提高力量6~12公斤。

肌肉的初长度 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前负荷。 人的肌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长或肌肉弹性拉长后,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因为肌肉拉长时,肌梭将感知肌纤维长度变化产生冲动,会提高肌纤维回缩力来对抗拉力,当长度拉到一定程度将引起牵张反射,可提高肌力的发挥效率。 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倍时,肌小节功能最佳,产生的肌力也最大。 幻灯片7 肌肉的募集 肌肉收缩时同时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反应肌肉的募集状态。 肌肉募集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当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增大或冲动的频率增加时,被动员或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增多。 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 幻灯片8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通常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一致。 但在一些较大的肌肉中,部分肌纤维可与肌腱长轴成角,形成羽状连接,角度越大,可募集的肌纤维越多,产生的肌力越大。 幻灯片9 杠杆效率 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