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生物实验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实验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实验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实验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实验1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人教版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么?

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10株足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所以我大胆将实验稍作修整,1除了模拟本实验(即孟德尔自交实验)外,设置实验模拟孟德尔测交试验,即开拓学生思维,又对本节课内容前呼后应。2本实验课本操作简单,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不认真对待,小组分配改变传统两人,设置3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验中一个学生抓球,另一个学生做记录,第三位同学监督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增强实验数据准确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学内容,是本书第一个实验。本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间接具体的体验。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身活动,将抽象的、肉眼看不见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关系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倡导协作探究精神。同时为认识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分离和组合情况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面试真题-《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分离定律模拟实验是如何验证孟德尔假说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孟德尔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假说。 学生:回忆后复述假说 教师: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配子随机组合真的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 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假说。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选择实验材料 教师:分小组选择实验材料,并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一:两个带盖的盒子,内置黄豆和黑豆各10颗。 学生二:两个带盖的小桶,内置黄色和白色乒乓球各1 0个,在小球上标记D和d。重复做实验50-100次。 教师:为什么要在小球上标记D和d,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二:两个小球代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中F1代产生的配子,D表示显性遗传因子,d代表隐性遗传因子。 教师:分别从两个桶或盒子中各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相当于什么过程?为什么实验要做50-100次这么多呢? 学生齐答: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配子结合形成下一代。重复次数多是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操作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 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活动程序 1、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两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2、方法步骤 ⑴分装、标记小球〈设定雌雄配子〉 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一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如果甲桶中的小球代表的是雌配子,乙桶中小球代表的是雄配子。 ⑵混合小球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⑶随机取球〈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做50—100次。 ⑷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小球组合〉 统计不同的小球组合的数量并计算出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之比,以及含有小球D的组合与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 ⑴三种组合DD、Dd、dd的数量之比接近1:2:1。 ⑵含有D和dd组合的数量之比接近3:1。 4、课后讨论 ⑴如果在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 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⑵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更深的 理解和认识? ⑶假如当时孟得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 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人教版必修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实验过程 (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3.实验结果与结论 彩球组合中,DD∶Dd∶dd比值接近1∶2∶1,彩球组合类型代表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桶内的彩球模拟的是F1产生的两种配子() (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答案(1)√(2)× 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装置图,分析问题:

1.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 提示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2.为了保证不同配子间结合机会均等,且所得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抓取小球时应随机抓取;(2)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3)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 (4)重复多次。 3.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该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最新《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三、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或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操作,然后填写记录表格,往往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为缩短活动时间和降低难度要求,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既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及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假说—演绎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

生的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于D对d的显性作用, 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而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 /2 /4 /4 分析:P:AaF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

高二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 五、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所以我大胆将实验稍作修整,1除了模拟本实验(即孟德尔自交实验)外,设置实验模拟孟德尔测交试验,即开拓学生思维,又对本节课内容前呼后应。2本实验课本操作简单,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不认真对待,小组分配改变传统两人,设置3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验中一个学生抓球,另一个学生做记录,第三位同学监督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增强实验数据准确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学内容,是本书第一个实验。本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间接具体的体验。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身活动,将抽象的、肉眼看不见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关系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倡导协作探究精神。同时为认识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分离和组合情况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实验操作方面:学生有一定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 本实验需要实验器材、用具种类少、容易准备,普通实验室具备该实验条件。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2)a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3∶1普遍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____________,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____________。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模拟_________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 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 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 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 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 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 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 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 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 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 裂方式产生的?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 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教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案修订稿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重量)。 二、主要步骤: 1、分装、标记小球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2、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随机取球找三个学生:一个记录,两个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4、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以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如下表):基因型次数总计百分比DDDddd 5、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6)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为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多少,计算小球组合为DD和组合为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三、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小结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模拟了1.为什么每次抓取小球后都 必须先放回原位,然后才重新 抓取 2.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 (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 (2)a 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 3∶1 普遍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

[课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课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 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

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 步师生活动设计骤意图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孟德尔采用纯种高茎通过习与纯种矮茎进行杂交,得到的F代全部是高茎,F 代自交,F代既有高茎也有问题串复112 导矮茎。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假说。他认为习孟德尔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什么决定的,纯种高茎/矮茎如何表示,纯种高茎/纯假说的四 种矮茎产生多少种配子,F代是杂合子,表现出什么性状,有什么证据说明D个要点。 1 和d不相融合,F代能产生多少种精子/卵细胞,(在黑板上书写孟德尔杂交1 实验的示意图。)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二、主要步骤: 1、分装、标记小球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2、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随机取球找三个学生:一个记录,两个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4、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以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如下表):基因型次数总计百分比DDDddd 5、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6)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为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多少,计算小球组合为DD和组合为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分析讨论 1.为什么每次抓取小球后都必须先放回原位,然后才重新 抓取? 2.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人教版教学教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学案 1

实验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初步学会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记录用的纸和笔。 二、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个。 2.分别摇动两个小桶,使桶内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每 抓一次,在不同的小球组合后用“正”字形式记录)。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按步骤3重复50 ~ 100次(重复次数 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5. 统计彩球组合为DD 、Dd和 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6. 计算彩球组合为DD 、Dd和 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三、结果记录 彩球组合次数总计百分比 DD Dd dd 四、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实验评价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相吻合吗?如果与预期不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误区警示 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 差。 ②此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时以两人一组为宜。实验中一人抓球,另一人做记录, 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中,两人可以交换操作。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 ③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④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小组统计与全班 综合统计相结合。每个小组的统计数据不同。有的可能接近理论值,有的可能与理论值有一定差距。对全班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结果会更接近理论值。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二、探究创新 为什么说模拟实验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巩固练习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四次抓取是DD的概率是()A.1/4 B.1/2 C.0 D.1 2.如果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估算是DD组合的机会是 ()A.0 B.1/4 C.1/2 D.1

高中生物 第1章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学习目标] 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知识梳理 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 01分离和配子的□02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 (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03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 球与d 球分别代表□ 04显性遗传因子和□05隐性遗传因子)。 (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06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实验过程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 07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 08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 09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1050~100次。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 接近□ 111∶2∶1。 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 提示:①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 提示:杂种F1(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 3.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吗?为什么? 提示:不必须相等。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雄配子,它们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4.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不一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机抓取;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理论值。 典题精析 [例1]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 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 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 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 解题分析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原桶并混合均匀,模拟产生两种配子的机会相等。 答案 C [例2]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并且两种小球的数量是相等的,这模拟的是(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F1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D和d两种,且比例D∶d=1∶1 D.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D和d的配子,且比例为1∶1 解题分析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F1产生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都有D和d 两种,且比例D∶d=1∶1。 答案 C

高二生物实验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实验1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人教版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