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段的长短比较

线段的长短比较

线段的长短比较
线段的长短比较

4.5 .2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C一23 庄亚花2012-12-10

三维目标: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能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掌握线段中点定义以及线段和、差运算。

教学重点:①线段长短比较。

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线段中点定义。

教学难点:线段和、差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三种线的区别以及性质。

线段是有限长,可以进行长短比较,射线和直线不能比较长短。

问题2: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

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

(二)讲授新课

1、比较方法(三角板、刻度尺)

①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C A B

②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

条线段上进行比较)

D

几何语言:AB=CD

AB>CD或AB<CD

练习:P143 练习3 M N

2、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①画射线AB A C

②用圆规量线段MN ∴线段AC就是所画的线段。

③在射线AB上截取线段AC,使AC=MN

AB=AC+CB

AC=AB+CB 练习:一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ABC,不用任何工具能否比较三条线段的长短。

A

B C

3、线段的和、差

A B C D

AB+BC=(),AD-CD=(),BC=()-CD,AD=()+()+()

4、线段的中点

①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A C B

②性质(几何语言)AB=2AC=2CB或AC=?CB=?AB

练习:AB=8,求AC的长度,如果CB=3,求AB的长度。

例1、如图,已知AB=6CM,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求AD的长度。

A C D B

例2、已知AD=10cm,AB=2cm,C是D的中点,求BC和BD的长。

解:∵AD=10cm,C是AD的中点 A B C D ∴AC=()=()=()cm

∴BC=()-()=()cm

BD=()+()=()cm

(三)练习:P143

思考题:

1、已知AC=6cm,BC=4cm,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

A M C N B

2、已知AB=10cm,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

A M C N B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的中点。重点在于线段的中点在线段和、差运算中的运用。

(五)作业:课本P144 习题4.5 4

(六)教学反思:

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2_比较线段的长短_练习1

一、情景再现: 1.连结_______的_______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2.点B 把线段AC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 就叫做线段AC 的_______,这时,有AB =_______,AC =_______BC ,AB =BC =_______AC .点B 和点C 把线段AD 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则点B 和点C 就叫做AD 的_______. 思考:若MA =MB ,则M 是线段AB 的中点.( )(填“√”“×”) 3.比较右图中二人的身高,我们有_______种方法.一种为直接用卷尺量出,另一种可以让两人站在一块平地上,再量出差. 这两种方法都是把身高看成一条_______. 方法(1)是直接量出线段的_______,再作比较. 方法(2)是把两条线段的一端_______,再观察另一个_______. 二、填空题 1.如图,点C 分AB 为2∶3,点D 分AB 为1∶4,若AB 为 5 cm,则AC =_______cm,BD =_______cm,CD =_______cm. 2.下面线段中,_______最长,_______最短. 按从长到短的顺序用“> ”号排列如下: 3.若 线段AB =a ,C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M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MN =_____+_____=_____AC +_____BC =_____. 4.如图所示,小明到小颖家有三条路,小明想尽快到小颖家请你帮他选条线路 . §4.2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

三、比较下列各组线段的长短 (1)线段OA与OB. (2)线段AB与AD. (3)线段AB、BC与AC. 四、解答题 1.已知两条线段的差是10 cm,这两条线段的比是2∶3,求这两条线段的长. 2.在直线AB上,有AB=5 cm,BC=3 cm,求AC的长. 解:(1)当C在线段AB上时,AC=_______. (2)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_______. 3、如图:这是A、B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B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并说明你的理由. 4.两根木条,一根长80cm, 一根长130cm,将它们的一端重合,顺次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完整版)公开课比较线段的长短

4.1比较线段的长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3﹑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4﹑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教具准备 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概念分析 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 “想一想”: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二、创设情境 教师:请俩位学生站起来,请其他同学判断他俩谁更高 学生:先将俩人靠紧,脚与脚对齐,观察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高。 教师:比较高矮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须脚与脚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尺分别测出俩个人的高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高矮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三、新课教学 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叠合法: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 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 AB=CD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练习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线BA与直线AB是同一条直线 B.延长直线AB C.经过三点可作一条直线 D.直线AB的长为2cm 2.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仅能画出四条直线,则这四点的位置关系是() A.任意三点都不共线 B.有且仅有三点共线 C.有两点在另外两点确定的直线外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A、B是平面上两点,AB=10cm,P为平面上一点,若PA+PB=20cm,则P点A.只能在直线AB外B.只能在直线AB上 C.不能在直线AB上D.不能在线段AB上. 4.根据语句“点M在直线a外,过M有一直线b交直线a于点N、直线b上另一点Q位于M、N 之间”画图,正确 的是(). 5.已知A、B、C为直线l上的三点,线段AB=9cm,BC=1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A.8 cm B.9 cm C.10 cm D.8cm或10cm 6.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折成3折,用剪刀从中剪断,得到绳子的条数为(). A.3 B.4 C.5 D.6

7.如图所示,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地到B地有2条水路、2条陆路,从B地到C地有3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地不到B地而直接到C地,则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A.20种B.8种C.5种D.13种 8.如图所示,“回”字形的道路宽为1米,整个“回”字形的道路构成了一个长为8米,宽为7米的长方形,一个人从入口点A沿着道路中央走到终点B,他共走了(). A.55米B.55.5米C.56米D.56.6米 二、填空题 9.班长小明在墙上钉木条挂报夹,钉一颗钉时,木条还任意转动,钉两颗钉时,木条再也不动了, 用数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为:. 10.如图所示,OD、OE是两条射线,A在射线OD上,B、C在射线OE上,则图有共有线段__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共有________条射线,分别是________. 11.如图,AB=6,BC=4,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BD+BE= , 根据公理:,可知BD+BE DE. 12.经过平面上三点可以画条直线 13.同一平面内三条线直线两两相交,最少有个交点,最多有个交点. 14.(嵊州)如图所示,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 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则“17”在射线________上;“2007”在射线________上. 三、解答题 第2题 第3题 第6题

比较线段的长短检测题

比较线段的长短检测题 一. 选择题(30分) 1.为了比较线段AB 和CD 的大小,小明将点A 与点C 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结果点B 在CD 的延长线上,则( ) A.AB ﹤CD B.AB >CD C.AB=CD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如图所示,如果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那么,(1)AB=2AC ,(2)2AB=BC,(3)AC=BC, (4)AC+BC=AB 上述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C,D 是线段AB 上两点,若CB=4cm , DB=7cm ,且D 是AC 中点,则AC 的长度等于( ) A.3cm B.6cm C.11cm D.14cm 4.A,B 两点的距离是指( ) A.连接A,B 两点的线段 B. 连接A,B 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C.过A,B 两点的直线 D.过A,B 两点的线段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如果AB=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 6.已知线段AB=15cm,BC=5cm,则线段AC 的长是( ) A.20cm B.10cm C.20cm 或10cm D.不能确定 7.已知线段AB=5,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2,则线段AC 长为( ) A.7 B.3 C.3或7 D.以上都不对 8.如图,D,E 是AB 的三等分点,若DE=2,AC=10, 则BC 的长为( ) A.A.2 B.4 C.6 D.8 9.如果点B 在线段AC 上,那么下列表达式(1)AB=2 1AC,(2)AB=BC,(3)AC=2AB,(4)AB+BC=AC.能表示B 是线段AC 的中点的有( ) A.1 个 B.2 个 C.3个 D.4个 10.如果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4cm ,BC=2cm,那么A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A.A2cm B.6cm C.2cm 或6cm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18分) 11.如图,点M,N 把线段AB 三等分,点C 是NB 中点,且CM=6cm ,则AB=_____________cm 12.如图(1)DC______AC;(2) AD+DC_____AC;(3)AD+BD__________AB(填>,=或﹤) 13.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21AB ,反向延长AC 到D ,使DA=2 1AC ,若AB=8cm ,则DC 的长是______________ 14.如图,从点A 到点B 有(1)(2)(3)条通道,最近一一条通道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数学上册《4.5.2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5 最基本的图形——点与 线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别用测量与重叠来比 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2、能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 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 上进行转化; 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 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 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与老师各准备两条相等的硬纸皮。 教学设想: 以学生的讨论与自我动手为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应是一节学生的操作课,也就是说,在本课的课程安排上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动手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为主,在教学在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另外在中点的知识点上应着于简单的几何语言叙述方法。 二、新课拆析: 1、知识设疑:在本课的安排上 应逐渐在几何中渗透几何语言的描述,并应注意到其

(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 解决方法:在以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 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 (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 笔直的道路上跑的选手,我们又 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 谁跑得更远? 解决方法:想法量出两个人跑过的距离(线段的长度)。 (3)如何比较你们两个同桌手上的两 条线段(硬纸皮)的长度大小, 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2、知识形成: 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 (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 如图有线段AB与线段CD,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 如果通过比较,知:线段AB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 ABAB) 3、知识拓展: (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 概括: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应用:如图,点C是语言的规范性。在知识上应对本教学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几个问题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对,如图(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从A地到B地,实线表示公路,虚线表示小路,若要让你从A地到B地办事,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生]因为小路近,所以我走小路. [师]很好,我们现在把A地、B地看成两个点时,就会发现: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这是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 思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同学进行交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4.5线段长短的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于身高的情境,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3)借助于实际情境,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事实。过程与方法: 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线段的性质公理以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演示,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其比较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方法、线段的公理 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4节,是几何的入门部分,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至关重要。教学中应注重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真理。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教具:一根绳子、纸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一: 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可以有几种方法?同学回答。 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 每组选代表到前面演示: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并用语言叙述。 学生发表见解,得出结论:(1)目测法;(2)测量法;(3)站在一起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知问题:我们能否借助于比较两位同学身高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1)剪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折纸的方法,比较相邻两边的长短。 (2)剪一个三角形纸片,用折纸的方法,比较三边长短。 (3)在半透明纸上画两条线段,剪下后进行折合比较。 教师总结: 方法1、观察法。当两人个子高矮相差较大时,直接能看出来; 方法2、叠合法。让两个同学站在同一平地上,脚底平齐,观看两人的头顶,直接比出高矮。 方法3、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度量出两个同学的身高,将所得的数值进行比较。 (教师板书第一种情况,后两种情况由学生自己推导完成。)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课题 4.5-2线的长短比较 时间 , 课时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 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用符号去表示线段的长;度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环保教育 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3cm .并画出(步骤3) 6:说明 (1)连结2点的线段做2点间的距离 (2某)射线的长度为3cm 7:量出书上的2条的长度(147) 8:做一做148页的 二:引入:。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板书) 三:新课:(先画2条线段出来) (一)线段的长度的比较(先做一做!!!!!!)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方法3(先书上147页的观察;书上的149页的练习中的:1;2) (3)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 的端点A 与线段CD 的端点C 重合.(2)线段AB 沿着线段CD 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B 与端点D 重合,则得到线段AB 等于线段CD ,可以记AB=CD .若端点B 落在D 上,则得到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以记作AB <CD .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以记作AB >CD .如图1-6.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 AB 和线段CD ,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 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1: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 量得AB=××cm ,CD=××cm ,所以 AB=CD(或AB <CD 或AB >CD =. 2:(目测比较法)(用园规) 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的中点(先做一做)(用折和量的方法去找中点) 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middle point).(中点的公式) 在图中,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4cm,那么AC=CB=2(cm),AC+CB=AB=4(cm). 图又如图,AB=6cm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那么AD 有多 长呢 AC = CB= 21AB = 3(cm),CD = 2 1CB = (cm)AD = AC+CD = (cm)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小教案中的196页的)(大教案上的105页的巩固练习) (大教案上的108页的巩固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

(完整版)北师版教材《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设计.doc

北师版教材《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测量、验证、比较线段的长短等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 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数学就在我身边的亲身感受; (2)经历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 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 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方法、线段的公理 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 活动意图: 本节是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 2 节,属于几何入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 线段、比较线段的长短及线段的中点,教学重点是线段公理及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 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倡导合作交流的 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中小学的衔接,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时间,观察归纳,让他们了解几何学习的基本的 操作方法,学习结论获得的策略,进一步去理解线段本质属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 相关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图形意识的培养。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析: 《线段的长短比较》内容选自沪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 、“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 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 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有二个任务: (一)创设针对问题与背景知识的互动式教学情境 (二)营造探索交流空间,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另外,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辩一辩、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线段长短的比较

4.2-2线段的长短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A、B、C) 2、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A、B、C) 3、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C) 4、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线段中点的概念;(A、B、)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A、B、) 教学重点: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重点。 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 二、创设情境(播放课间操出操图片) 教师:课间操出操,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可以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学生:(快、静、齐) 教师:请简单说明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三个字? 学生:(2--3名学生阐述) 教师:具体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齐”? 学生:(首先按身高的大小排队,其次把队伍横竖对齐) 教师:要想按身高排队,就需要比较身高,那么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呢? 学生:各抒己见,找3--5名学生回答。 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有一头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同学的身高,然后比较两个身高的数值 教师:同样,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身高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三、新课教学 1.合作探究:“议一议”怎样准确的比较出两条线段的长短?(小组讨论出结果)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

5.2《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

5.2比较线段的长短分层作业 练习题 A组 1、连结_______的_______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2、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点B就叫做线段AC的_______,这时, 有AB=_______,AC=_______BC, AB=BC=_______AC. 3、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我们有_______种 方法. 一种为直接用卷尺量出,另一 种可以让两人站在一块平地上,再量出 差.这两种方法都是把身高看成一条 ______,方法(1)是直接量出线段的 _______,再作比较.方法(2)是把两 条线段的一端_______,再观察另一个 _______. 13、⑴线段OA与OB. 答:_________________ ⑵ 线段AB与AD. 答: _________________ ⑶ 线段AB、BC与AC. 答:________________ 7、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C,使BC=2AB,再在BA的延长线上取 一点D,使DA=AC,则线段 DC=______AB,BC=_____CD 8、已知线段AB=10㎝,点C是AB的中 点,点D是AC中点,则线段 CD=_______㎝。 9、如图9,CB= 2 1 AB,AC= 3 1 AD,AB= 3 1 AE 若CB=2㎝,则AE=( ) A、6㎝ B、8㎝ C、10㎝ D、12 ㎝ 10、如图10,O是线段AC中点,B是AC上 任意一点,M、N分别是AB、BC的中 点,下列四个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 A、MN=OC B、MO= 2 1 (AC-BC) C、ON= 2 1 (AC-BC) D、MN= 2 1 (AC-BC) B组 11.O、P、Q是平面上的三点,PQ=20㎝,OP+OQ=30㎝,那么下列正确的是( ) A、O是直线PQ外 B、O点是直线PQ上 C、O点不能在直线PQ上 D、O点不能在直线PQ上 6、若线段AB=a,C是线段AB上任一点,M、 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 MN=_______+_______=_______AC+_____ A C B D E 图9 A C B D N 图10 M

线段的长短比较 优秀教案

线段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利用丰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线段的比较方法,并能初步应用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 2、能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 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 【学习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2、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 二、接受新知。 1、问题思考: (1)、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的想法。(2)、任意的画出两条线段,你又该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2、知识形成: 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 比较线段的大小,也可以先分别度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按长度的大小,比较出线段的大小,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3、知识拓展: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1)定义概括: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A B C 例1、如图,AD=AB-_________ =AC+_______ 。 例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AB 例3、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AD 有多长呢? 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及中点的定义

最新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小明和聪聪两位同学正在比谁的个子更高一些。 王福说:“还是靠近些比较得更清楚。你们两个人站到一起,看看谁个儿高。” 朱伟认为:“用尺子分别量一下他俩的身高,通过测量出的数据进行比较是最准确的。” 李明觉得:“就算没有尺子也行。先让小明站到一面墙下,在他的头顶位置的墙面上作出记号;再让小岗站到小明刚才站的地方,在他的头顶位置的墙面上也作出记号。谁的记号更靠上,就说明谁的个儿高。” …… 李老师在旁边听着,高兴得点了点头:“同学们的办法都很有意义。如果把小明和聪聪的身高看作两条线段的话,那么,同学们刚才实际上总结出了比较线段大小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目测法 对于两条线段的大小相差很明显的,一般采取这种方法。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判断两条线段长短。 2.度量法 分别测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测量结果的大小,以此确定线段的长短。这是最为严格科学的方法,不但能够比较出大小,而且能够求出到底相差多少。使用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单位统一,精确程度一致,保证比较的结果真实可信。 3.叠合法 把两条线段放到同一条直线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它们的公共端点的同侧。如下图所示的两条线段AB、CD,把它们都放到直线l上,使A、C两点重合,B、D两点在点A(C)的同侧,线段CD的端点D落在线段AB上,这表明AB>CD(或说CDAB)。

4.截取法 张开圆规的两脚,使之与第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保持圆规的张开程度不变,移到第二条线段上,使圆规的一脚落在一个端点处(即以该端点为圆心),保持原来的张开程度(即以第一条线段长为半径)画圆(或弧),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圆(或弧)的内部,则第一条线段大于第二条线段;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圆的外部,则第一条线段小于第二条线段;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正好落在圆上,则第一条线段等于第二条线段。由于这种方法相当于在一条线段(或者它的延长线)上截取另一条线段的长,所以称做“截取法”。 在以上问题中,我们把人的高度抽象为一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抓问题的关键。比如在测量人的高度时,只注意到人体的高度,把人体视为一条线段,至于他的其他特征,像体重、肩宽、年龄等等都不予考虑。 A B C D A (C ) B D l

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江苏杨琢 小明和聪聪两位同学正在比谁的个子更高一些。 王福说:“还是靠近些比较得更清楚。你们两个人站到一起,看看谁个儿高。” 朱伟认为:“用尺子分别量一下他俩的身高,通过测量出的数据进行比较是最准确的。” 李明觉得:“就算没有尺子也行。先让小明站到一面墙下,在他的头顶位置的墙面上作出记号;再让小岗站到小明刚才站的地方,在他的头顶位置的墙面上也作出记号。谁的记号更靠上,就说明谁的个儿高。” …… 李老师在旁边听着,高兴得点了点头:“同学们的办法都很有意义。如果把小明和聪聪的身高看作两条线段的话,那么,同学们刚才实际上总结出了比较线段大小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目测法 对于两条线段的大小相差很明显的,一般采取这种方法。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判断两条线段长短。 2.度量法 分别测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测量结果的大小,以此确定线段的长短。这是最为严格科学的方法,不但能够比较出大小,而且能够求出到底相差多少。使用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单位统一,精确程度一致,保证比较的结果真实可信。 3.叠合法 把两条线段放到同一条直线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它们的公共端点的同侧。如下图所示的两条线段AB、CD,把它们都放到直线l上,使A、C两点重合,B、D两点在点A(C)的同侧,线段CD的端点D落在线段AB上,这表明AB>CD(或说CDAB)。 A B C D A(C)B D l

4.截取法 张开圆规的两脚,使之与第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保持圆规的张开程度不变,移到第二条线段上,使圆规的一脚落在一个端点处(即以该端点为圆心),保持原来的张开程度(即以第一条线段长为半径)画圆(或弧),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圆(或弧)的内部,则第一条线段大于第二条线段;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圆的外部,则第一条线段小于第二条线段;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正好落在圆上,则第一条线段等于 第二条线段。由于这种方法相当于在一条线段(或者它的延长线)上截取另一条线段的长,所以称做“截取法”。 在以上问题中,我们把人的高度抽象为一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抓问题的关键。比如在测量人的高度时,只注意到人体的高度,把人体视为一条线段,至于他的其他特征,像体重、肩宽、年龄等等都不予考虑。 小议“线段长短的比较” 河北 刘兴宝 一、叠合法: 把线段AB 、CD 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 的端点A 与线段CD 的端点C 重合; ②将线段AB 沿着线段CD 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 与端点D 重合,则得到线段AB 等于线段CD ,可记做:AB=CD (几何语言) 若端点B 落在D 内,则得到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 ;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 。 如图1 AB=CD AB <CD AB >CD 二、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C B D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4.3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 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 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3. 二、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四、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 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有一头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二)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 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 描述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几何语言)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 C D B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 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 目 标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的性质; 2、能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 知线段; 3、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 段的大小; 4、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 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1、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 段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 极性;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 的兴趣;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境1. 老师问:同学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 学生答:有不少的同学会回答看过, 老师问:你们知道孙悟空所用的兵器吗? 学生答:知道 老师问:他用的兵器叫什么名字? 学生答:金窟棒 老师问:它有几个端点? 学生答:两个 老师问:直不直? 学生答:直 老师问:像不像我们所学习过的线段? 学生答:像 老师小结:同学们金窟棒我们就可以近似的将它看着一条线段。 老师问:你们记住线段了吗? 学生答:记住了。 情景2.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好不热闹地来到了一个无边海岸的塘边,八戒、沙僧和悟空吵着要争大师兄当,越吵越烈,坐在一旁的师傅看不下去了,说:以这里为起点,指到对面一个点说谁先到谁就当大师兄。三人都答应了,随着唐僧一声命下,八戒和沙僧像离弦之箭绕着塘向目标奔去,留下了悟空和唐僧。只见悟空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的金窟棒,说一声:变,一条笔直的大道就展现在师徒二人的面前。师徒二人沿着这条笔直的走到对面指定的那个点等了好半天八戒

(完整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淅川厚坡一中王功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演示,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其比较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2节,是几何的入门部分,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至关重要。教学中应注重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真理。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 由同学比身高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 1).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几种?你是怎样比较的? 2).怎样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观察下列步骤,并回答问题 (1)拿出一张白纸 (2)对折这张白纸 (3)把白纸展开铺平,发现在边AB上有个折痕点C,请问AC和BC 相等吗?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合作 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决依据导纲不会的知识点,小组长并把不会的记下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