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7), 961-96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10.12677/ap.2017.77120

文章引用: 郝嘉佳, 牛宏伟(2017).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进展, 7(7), 961-966.

Gender Rol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Jiajia Hao 1,2, Hongwei Niu 3

1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2

Cent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Tianjin 3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Received: Jul. 5th , 2017; accepted: Jul. 24th , 2017; published: Jul. 27th

, 2017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Gender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x of Well-Being Scale and Sex Role Scale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were conducted to 1141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percen-tage of the four Gender role types in fresh students with each gender.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rades,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whose Gender role is feminine are significant more than those of other three types.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freshmen hav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n other undergraduates; 3)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ndrogynous ones and masculine o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wo type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role typ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no matter the fact of being male or fema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Roles, Subjective Well-Being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郝嘉佳1,2,牛宏伟3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2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

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天津

收稿日期:2017年7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4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27日

郝嘉佳,牛宏伟

摘 要

为了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我们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14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1) 大一年级男、女生中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女生中女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减少;而男生的性别角色比例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 男、女大学生总体上在主观幸福感上没有差异,大一年级的学生相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3) 双性化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化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结论是:双性化和男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好,且不受性别本身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性别角色,主观幸福感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和适应行为模式(钱铭怡等,2000)。早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上。同时认为,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这个性别模型,心理就越健康。但研究者很快发现传统的单一纬度模型存在问题。此后,桑德拉 贝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识别性别角色行为,这种理论被称为双性化模型。双性化模型(Bem, 1974, 1977)不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一个连续体的对立的两极,而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独立的两个纬度,彼此之间没有相关。同时,双性化模型还反对适应良好的人是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类型相匹配的人这一观点,而是认为适应最好的人是同时具备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人,即双性化的人。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Seligman, 2000),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和自尊、神经质、内外倾向等广义的个性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

已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双性化模型,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其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发现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蔡华俭,黄玄凤和宋海荣,2008;耿晓伟和张峰,2012)。大多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都发现随年级升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所下降(王元元,余嘉元,&潘月强,2012;陈开亮,2013)。有研究者指出大学时期是中国大学生性别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电芝,余捷婷,&黄会欣,2011)。但是在大学生性别角色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却往往均将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而忽视了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两者关系上可能存在的特异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年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个体的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以及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本身是否交互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Open Access

郝嘉佳,牛宏伟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师范大学和某工科大学中随机抽取12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有效问卷为1151份,有效回收率为95.9%。其中男生685人(59.5%),女生466人(40.5%);一年级365人(31.7%),二年级399人(34.7%),三年级387人(33.6%);理科类425人(36.9%),工科类404人(35.1%),文科类322人(27.9%)。

2.2. 测量工具

2.2.1.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采用钱铭怡等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其中包括男性正性量表(20题),女性正性量表(20题),男性负性量表(20题),女性负性量表(20题)和中性干扰量表(20题)。要求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5等级逐项评定量表中评定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在本研究中,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的克隆巴赫(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879和0.895。

2.2.2. 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该量表由Campbell et al.编制,用于测查被试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的平均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1.1)相加。其范围在2.1 (最不幸福)和14.7 (最幸福)之间[8]。在本次测量中,总体情感指数表的克隆巴赫(Cronbach) a系数为0.890,分半信度为0.857。

2.3. 实施

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主试(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主试对问卷的解释和问题的回答保持一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管理和分析数据,分别进行方差检验、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3. 结果

3.1.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状况

以被试在男性和女性正性量表上的得分为依据,用Spence的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即计算男性正性量表得分(简写为M)和女性正性量表得分(简写为F)的中位数,然后以此为标准,把被试划分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高M高F为双性化类型,高M低F为男性化类型,低M高F为女性化类型,低M低F为未分化类型。

各年级男、女生中不同性别类型的分布比例如表1所示。以性别为行变量,以性别角色类型为列变量,分别对不同年级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在大二和大三年级,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χ2 = 11.08, p < 0.05; χ2 = 25.25, p < 0.001),而在大一年级,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女生中女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减少(χ2 = 7.8, p < 0.05),而男生的性别角色比例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郝嘉佳,牛宏伟

3.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首先,对不同年级、性别、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以年级、性别、性别角色类型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的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Gender role types i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each grade

表1. 各年级男、女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人数分布及比例

年级性别

性别角色类型

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

大一男生62(25.8%) 52(21.7%) 62(25.8%) 64(26.7%) 女生25(20.2%) 34(27.4%) 41(33.1%) 24(19.4%) 合计87(23.9%) 86(23.6%) 103(28.3%) 88(24.2%)

大二男生72(32.4%) 51(23.0%) 46(20.7%) 53(23.9%) 女生42(23.6%) 66(37.4%) 36(20.3%) 33(18.7%) 合计113(28.4%) 118(29.6%) 82(20.5%) 86(21.5%)

大三男生69(31.3%) 36(16.1%) 63(28.6%) 54(24.1%) 女生32(19.3%) 67(40.4%) 33(19.9%) 34(20.5%) 合计102(26.2%) 102(26.2%) 96(24.9%) 87(22.6%)

合计男生203(29.7%) 139(20.2%) 172(25.1%) 171(25.0%) 女生99(21.2%) 167(35.8%) 110(23.6%) 91(19.5%) 合计302(26.2%) 306(26.6%) 282(24.5%) 262(22.7%)

Table 2.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each grade (M ± SD)

表2. 各年级不同性别类型的男、女生主观幸福感(M ± SD)

年级性别

性别角色类型

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N

大一男生10.18 ± 1.9210.59 ± 2.05 11.63 ± 1.63 11.83 ± 1.50 240 女生10.46 ± 1.09 10.81 ± 1.82 12.07 ± 1.35 12.35 ± 1.34 125 合计10.26 ± 1.73 10.68 ± 1.95 11.79 ± 1.54 11.99 ± 1.46 365

大二男生9.87 ± 2.17 10.48 ± 2.07 11.32 ± 1.90 11.70 ± 1.70 223 女生10.00 ± 1.91 9.97 ± 2.19 11.24 ± 1.72 11.61 ± 1.74 176 合计9.92 ± 2.07 10.19 ± 2.14 11.28 ± 1.81 11.66 ± 1.71 399

大三男生9.76 ± 1.90 10.01 ± 1.65 11.48 ± 1.66 11.66 ± 1.65 222 女生10.22 ± 1.85 10.11 ± 2.07 11.58 ± 1.55 12.19 ± 1.72 165 合计9.92 ± 1.88 10.08 ± 1.92 11.51 ± 1.62 11.88 ± 1.69 387

合计男生9.93 ± 2.00 10.39 ± 1.96 11.49 ± 1.71 11.74 ± 1.61 685 女生10.19 ± 1.72 10.21 ± 2.08 11.64 ± 1.57 12.04 ± 1.64 466 合计10.02 ± 1.91 10.29 ± 2.02 11.54 ± 1.66 11.85 ± 1.62 1151

郝嘉佳,牛宏伟

主效应显著[F(1,23) = 6.12, p < 0.01],性别角色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3,23) = 61.94, p < 0.001],性别的主效应及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年级主效应的事后检验表明,大一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ps < 0.01),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别角色类型的事后检验表明,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p < 0.05),以及女性化和未分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ps < 0.001),男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又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ps < 0.001)。

4. 讨论

本研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状况表明,在大一年级,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到大二和大三年级,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随着年级的升高,女生中女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减少,而男生的性别角色比例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前人结果研究(刘电芝,余捷婷,&黄会欣,2011)一致的是,女生的性别角色表现出向传统化回归的趋势;但是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是,男生并未表现出传统化优势和传统化回归的趋势,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男生在四种性别角色中的比例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的总体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高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这与前人研究的发现相一致(王元元,余嘉元,&潘月强,2012)。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经历了竞争激烈和压力极大的高考,大学新生从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迈进大学校门意味着自己的身份得到了提升,从而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和高中时比较,大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结识更多的朋友。当进入高年级后,开始学习专业课知识,这和一年级较多的公共课相比,会感到比一年级更多的学习方面的压力,这可能是导致了幸福感水平的降低(黄展,王颖,2013)。

从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结果看,性别角色类型和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仅性别角色类型的主效应显著。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表现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的体验高于其他类型,尤其是未分化和女性化性别角色的个体。已有研究发现,双性化和男性化性别角色的自我接纳程度显著高于女性化者和未分化,而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女性化者和未分化(栾雅淞等,2015),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也表现出相似的特点(鲁梅佳等,2011;李雪平&刘月,2016),这些都可能导致双性化和男性化性别角色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的更好体验(张灵等,2007)。随着年级升高,有更多女性大学生表现出女性化的性别角色,即向传统化回归的趋势。但是,这可能并未有助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另外,女大学生可能会体验更多的性别角色冲突(亢旭东&卢勤,2015)。这些都提示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导女生性别角色积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1) 大一年级男、女生中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女生中女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减少。

2) 男、女大学生总体上在主观幸福感上没有差异,大一年级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对更高。

3) 无论是男、女生,双性化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其次是男性化,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蔡华俭, 黄玄凤, 宋海荣(2008).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心理学报, 40(4), 474- 486.

郝嘉佳,牛宏伟

陈开亮(2013). 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关联性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34(4), 496-497.

耿晓伟, 张峰(2012).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5), 384-388.

黄展,王颖(2013). 大学生性别角色及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北京教育(德育), (Z1), 97-99.

亢旭东, 卢勤(2015).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以成都高校为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94-98.

李雪平, 刘月(2016).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7), 1020-1024.

刘电芝, 余捷婷, 黄会欣(2011). 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趋势与关键期. 中国学校卫生, (8), 936-938.

鲁梅佳, 刘哲佳, 李晗薇, 訾非(2011).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8),994- 996.

栾雅淞, 曹建琴, 周郁秋, 杨军, 李杨(2015).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4), 311-315.

钱铭怡, 张光健, 罗珊红, 张莘(2000).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 心理学报, (1), 99-104.

王元元, 余嘉元, 潘月强(2012). 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 280-282.

张灵, 郑雪, 严标宾, 温娟娟, 石艳彩(2007).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116-121.

Bem, S. L.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 162.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10.1037/h0036215

Bem, S. L. (1977). On the Utility of Alternative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5, 196-205.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10.1037/0022-006X.45.2.196

Seligman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5-14.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辜红

A General Overview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Gu 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ourism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ersity Email:guhong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 Abst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ield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cluding its benefits, demographic correlates, and relationship to culture. we review the theories of origin an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well-being. Our purpose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 Interventions; Theory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辜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中国430074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武汉中国 430070 Email: guhong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516856.html, 摘要:本篇论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功能以及与人口统计变量、文化的关系,并对相关机制和幸福感干预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干预;理论 1 引言 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形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为代表的“快乐论”,一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现论”。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直接影响到后人对幸福感的研究。最终形成两种范式:一是以“主观(Subjective)幸福”(快乐论”)代表人物Diener。一是以“客观(objective)幸福”(“实现论”),以Ryff、Deci和Ryan为代表。 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Diener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的,是个体用其自身的标准对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估,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并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构成。Diener(1985)认为若是在一个较长跨度的时间里会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体验更多积极情感的人未必就体验更少的消极情感。 3 主观幸福感的功能 依据Fredrickson(1998)的拓展—扩建理论(broaden and build theory),尤其是幸福感和积极情绪因其扩建功能对个体产生很多好的生活结果。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四个方面显著地改善生活:健康和长寿、工作和收入、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利益。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出幸福感能增强健康和寿命。一般而言,报告出高幸福感的人也报告出更好的健康和更少的不愉快的身体症状(Roysamb et al., 2003),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用一般感冒去感染受试者,那些报告更高幸福感的人对病毒更具抵抗力(Cohen et al., 2003)。Danner, Snowdon, 和 Friesen(2001)也发现幸福基准线能预测生活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修女的寿命。Pressman & Cohen(2007)在研究心理学家的自传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而且更高幸福感的个体倾向于有更强的免疫系统和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易于有更健康的行为如系安全带和更少的生活方式上的疾病如嗜酒、吸毒(Diener & Biswas-Diener, 2008)。 高幸福感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更高幸福感的人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高收入和更有可能喜欢他们的工作。重要地是,幸福感能导致经济和事业的成功。那些喜欢自己工作的个体有更高的上级评估而且在工作时被评估为有更多生产力、更可信、更有创造力以及

安徽省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

安徽省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 张兴权钱进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是人们毕生的一种追求,本调查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去调查和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试图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安徽省5所]高校近1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 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较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根据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评价、躯体健康、兴趣发挥、精神状态、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在校大学生调查报告 一引言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许多学者和媒体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 马斯洛根据他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该层次的幸福感就会提高,进而便会追求高层次的幸福。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有关幸福感的研究是将主观的幸福感受进行量化,用具体的指标去测量。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从国外开始,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

可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2004年做的“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与2006年公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凡响和激励讨论。从幸福感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笔者检索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文章,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国外的测量工具,得出的结论存在很大差异。另外,对老年人、教师等群体的实证研究较多,对特定群体——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较少。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调查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去调查和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试图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寻找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探讨有价值的对策,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可能的帮助。 二调查方法 2.1 样本的选取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5所高校分别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铜陵学院。调查时间为2006年11月。之所以选择这五所高校,是因为首先在学科上,这五所高校[size=6]涵盖了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偏工科类大学、农学类大学、偏文科类大学;其次这五所高校位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座不同的城市。这四所城市在环境与经济生活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安徽省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选取调查的学生为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大学生。由于调查的目标是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没有将在校研究生与专科生列入调查对象。由于中外[/size]合作专业的课程与其他的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二级学院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一般较好,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 目录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2)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 三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3) 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 六、 (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2.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逐渐由老年群体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量。 三、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1996)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2011年检索到最早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1977)和kamlnan和FIett(1983)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何瑛(2000)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单项人面量表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

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 选题的题号:28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状况,构建和谐校园,探究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我们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分析大学生友好关系、主管感受、影响因素、解决方式等方面,同时基于调查,总结影响因素,为以后做研究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幸福定义、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8日——2011年12月3日 调查地点:南昌航空大学 调查对象:大一至大四学生 本组成员: 组员分工: 摘要: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幸福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与增进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正确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观念。本报告在对110名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幸福感在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维度上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对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幸福感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引言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幸

福、快乐、满意、发展是人类的主要成就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对人类理想心理机能和状态,如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的研究,发现促进个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增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主观性: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2)整体性: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个体综合的整体生活质量;(3)相对稳定性:虽然在评定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之,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我们通过对幸福感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对幸福感具体、准确与深入的把握,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继续深入地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幸福感的问卷调查,一共 110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4人。本次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94.5%。 (二)调查方式 幸福感开放性问卷 采用自编的幸福感开放性问卷,该问卷包括3个项目,分别从大学生的幸福原型、对不 幸福的归因和对幸福的主观界定三个方面考察大学生的幸福感,试图发现大学生群体幸福 感的独特方面。 (三)数据整理 组员分工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主观幸福感

报告专题:主观幸福感 1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1.1定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对幸福感的测量主要是以主观判断而非客观指标为依据,常常使用Subject Well一Being(SWB)来表示幸福的心理感受,这个单词直译就是主观美好的存在,是指一种健康的、快乐的生存状态。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Diener)。Diener(1997)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高兴、愉快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消极的情绪诸如焦虑和抑郁等。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真正兴起大致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得益于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马斯洛(Masfow)、荣格(Roger)、塞利格曼(Sehgman)等人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包含人本主义心理学),该运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测量工具。在生活质量研究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共同推动下,兴起了主观幸福感的科学研究。 1.2结构 主观幸福感是由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成分构成。 生活满意度:是人们的一种认知评价,指人们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时,对其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性判断,包括对生活各个具体领域(如工作、家庭、休闲等)满意度的判断。 正性情感:指人们对那些能带来幸福、向上的感受或感情(如:愉快、欢乐、轻松、满意、幸福等),一般而言,正性情感体验有利于身心健康。 负性情感:指人们对那些不能使人感到幸福的感受或感情(如:愤怒、忧郁、恐惧、痛苦、失望等),一般而言,负性情绪情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1.3特点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迪纳(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SWB)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主观性。这是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或外界的标准来评估,它依赖的评价指标是主观的。每个人可能做出相同的评价结果,但他们心中发生的一系列评价过程以及他们所依据的评价指标却是千差万别的。 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生活满意度(认知评价)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研究证明,主观幸福感具有跨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自古以来,在人类思想史上,就有许多对幸福的追问和探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止于哲学上的思辨,形成了不同派别、不同主义的幸福观。 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始终赶不上人们对富裕生活的要求而兴起了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这才推动了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形成。[1]主观幸福感研究从此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整比西方晚了近30年。 1.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用术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美国学者Diener(1984)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属于认知因素,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前者包括想要改变生活、对目前生活满意、对过去生活满意等;后者包括对工作家庭、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满意等。[3]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因素。主观幸福感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4]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的阐述,国内大多数文献引用的都是美国学者Diener提出的观点,即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Diener对此做了区分。早期研究的主要是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解释力极为有限,研究者们转而研究内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1年龄、性别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性别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如郑雪、张雯、郑日昌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徐维东等的研究表明男性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女性,[5]李焰、赵君(2005)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指出,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6] 在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Diener和Suhde(1998)的研究报告显示,生活满意度在18-19岁之间的平均水平非常的稳定,而积极情感在20-80岁之间缓慢下降,消极情感在20-60岁之间缓慢下降、在70-80岁之间出现回弹。[7]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 —布兰克夫劳和奥斯瓦德首次报告了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8]2.1.2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大多数研究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积极的相关。也有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如严标宾等的研究发现,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9]另外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无关。 2.1.3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10]HeadyB&WearingA的研究表明,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11]笔者2007年在对广州某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时发现,主要生活事件如就业、学业对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严标宾等研究认为,各种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12]目前,对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 2.1.4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13]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有研究认为,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4]2.1.5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关于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者常常把集体—— —个体社会取向作为文化的指标。[15]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诸如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16]郑雪、王磊以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17] 2.1.6工作、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们对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关注较多,研究了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个体比较、个体差异和组织因素等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而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探讨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对于教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18]。 2.2内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1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Diener等人认为人格因素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当代心理学界比较关注的是大三人格、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9]在艾森克内—— —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众多研究中,一致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会降低幸福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这五个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幸福感的研究结论,即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能够提高幸福感,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负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会降低幸福感。但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很少,而且结论也不尽一致。[20][21]此外,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以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为基础探讨人格结构中的七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 国内外有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自尊、乐观、自信、控制点、自我监控、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研究指出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Diener等人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这种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显著的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或更弱。[22]此外,自尊分为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国内对集体自尊的研究仍需要拓展。 有关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有两种结果:一般的研究认为内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王登峰(1991)的研究却得出了外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结论。[23] 也有研究者指出人格的另外一些非特质的特征也有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此外,许多研究发现人格会通过影响对遗传、生活事件、经济和社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广州大学唐蕾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合法,从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内容、研究方法、理论观点等各方面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关系理论 作者简介:唐蕾(1979-),女,湖南永州人,广州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职硕士。 55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表 个人基本状况(请务必填写) 请您在横线上填写您的基本信息,并将所选择的选项涂红,谢谢您的配合! 1.性别: _________ 2.您所在的学校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源:A城镇B乡村 4.独生子女与否:A独生B非独生 5.月基本生活费用: A 500元以下B 500-1000元C 1001-1500 D 1500以上 以下问题主要测量您的主观幸福感,请您按照评分说明计分,并将最终分数写入最后的横线上。 谢谢您的合作! 【评分说明】(A=5分B=4分C=3分D= 2分E=1分F=0分) 1.你的总体感觉怎样? A.好极了 B ?精神很好 C ?精神不错 D ?精神时好时坏 E .精神不好 F .精神很不好2?你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 A.绝对的 B ?大部分是的 C ?一般来说是的 D ?控制得不太好 E ?有些混乱F ?非常混乱3?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 A.非常幸福 B ?相当幸福C ?满足 D ?略有些不满足 E ?非常不满足 4?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 A. —点也没有 B .只有一点点 C .有些,不严重D .有些,相当严重E.是的,非常严重 5.你睡醒之后是否感到头脑清晰和精力充沛? A.天天如此 B ?几乎天天C ?相当频繁D ?不多E ?很少F ?无 6?每天的生活中是否充满了让你感兴趣的事情? A.所有时间 B .大部分时间 C .很多时间 D .有时 E .偶尔F.无 7?你是否情绪稳定并能把握住自己? A.所有时间 B .大部分时间 C .很多时间 D .有时 E .偶尔F.无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张文燕 摘要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影响因素 1.引言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长期以来,传统的心理学以“消极”为主导的模式,专注“治疗”和修复损伤,而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从消极心理学模式走向及极心理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心理学理念的发展,研究人类的积极质量,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宗教都曾将幸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eman博士称其为心理学研究范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模式或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变[1]。Dier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幸福感早期研究假设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为幸福感是人口统计变量的“副产品”(by-products)。在第二阶段以Dierner(1984)撰写的《主观幸福感》为标志,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研究幸福感的心理形成机制。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幸福感测量技术完善与发展,在早期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幸福感测评显示出多方法、综合化的态势。 幸福感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subji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近几十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西方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近年来西方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摘要]介绍了西方30年来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状况。在研究进程中,形成了两种研究取向,一种是探讨影响幸福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生活质量和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另一种是从个体的主观内在角度加以解释。 [关键词]幸福感外在客观变量主观内在机制 西方思想者对幸福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相继出现了自然幸福观、理性幸福观、神性幸福观、人道主义的感性幸福观等多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使幸福问题得以澄清。最初,人们将幸福归结为财富、权势、享受等, 但很快便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总能带来幸福,而有时它们恰恰是痛苦的根源。于是,幸福又被较多地与价值联系在一起,它被归结为美德、自由、信仰,但这样做的后果又往往使幸福越来越远地离开了具体人的体验,以致于人们开始对这种形而上探讨本身的价值产生了疑问。20世纪中期,对幸福的实证研究应运而生。 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了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以描述性为主,采用的主要是单项目测验,在信效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不可能揭示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深入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在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现了人格理论,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发展了多项目测验。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研究者们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SWB(Subjective Well-Being)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Campbell(1976)等①等认为,人们评价自己的生活时依据的通常是他们主观定义的世界,因此SWB是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指标。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是SWB的指标的观点,认为生活满意度反映个体对现实与愿望的差异感觉,快乐感则是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一种情感平衡的结果。这些观点强调了SWB的不同框架: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判断和长期评价,而快乐感则是个体对即时体验的积极和消极情感的反映。 二、两种研究取向 Diener(1984)②区分了影响幸福感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在幸福感的研究进程中,逐渐分化成两种研究取向,一种取向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左边是对 大学生生活状况的一些描述,右边为1—5个等级水平。请参照左边的描述,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它的符合程度做出评价。采用5级制评分标准(从1~5),梯子底部记1分,以1分的级差依次向上推进,梯子的顶部记5分。 请认真阅读所有项目,并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在相应的数字上面划“√”。各个数字代表的意思为:1 表示“完全不符合”2 表示“基本不符合”3 表示“不确定”4 表示“基本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有任何顾虑。注意不要漏答。 感谢您的合作! 1 我渴望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1 2 3 4 5 2 现在是生活中最好的时光……………………………1 2 3 4 5 3 我能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1 23 4 5 4 我常常感觉自己的精力很旺盛………………………1 2 3 4 5 5 别人好像不太喜欢我…………………………………1 234 5 6 前我家的经济情况很不错…………………………1 2 3 4 5 7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12 3 4 5 8 我拥有健康与活力……………………………………1 2 3 4 5 9 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我可以不计报酬地提供帮助…1 2 3 4 5 10 我浑身上下充满着力量………………………………1 2 3 4 5 11 我有时会感到我所认识的人都不怎么友善…………1 2 3 4 5 12 我觉得家里的住房条件很好…………………………1 2 3 4 5 13 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1 2 3 4 5 14 我感到孤独寂寞………………………………………1 2 3 4 5 15 我对我的生活满意……………………………………1 2 3 4 5 16 我愿意帮助人们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1 2 3 4 5 17 我精神饱满,精力充沛………………………………1 2 3 4 5 18 人际交往中我显得孤立并时常受挫…………………1 2 3 4 5 19 我的生活状况良好……………………………………1 2 3 4 5 20 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可以接受它们………1 23 4 5 21 我感到沮丧……………………………………………1 23 4 5 22 我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1 2 3 4 5 23 我愿为社会美好而努力奋斗…………………………1 2 3 4 5 24 我充满活力与激情……………………………………1 2 3 4 5 25 我有几个亲密并且可以信赖的朋友…………………1 2 3 4 5 26 我觉得前途暗淡………………………………………1 2 3 4 5 27 我感到悲伤……………………………………………1 2 3 4 5 28 世界上毕竟是快乐的人多……………………………1 2 3 4 5 29 生活中总有让我感兴趣的事儿………………………1 2 3 4 5 30 我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多的成绩……………12 3 4 5 31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1 2 3 4 5 32 到目前为止,我对生活相当满意……………………1 2 3 4 5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1.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从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改观。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论文主要内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钱晓英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大学生正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迈进,由学生向社会人士过渡,大学阶段是人格成熟完善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幸福感这一话题也颇为重视。本文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出发,针对现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主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对策。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有助于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对于分析、预测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协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1]。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构成,现在学者趋向于认为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认知评价。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的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认知评价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综合判断,通常用生活满意度来表示。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各种因素对构成主观幸福感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不尽相同。国外学者针对主观幸福感已做了大量研究,但国内对于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特定大学生的研究也为数不多。 主观幸福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观性,是指它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标准,即评价者主观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的标准。(2)稳定性,是指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是长期而非短期的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反应,不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3)整体性,是指它是一个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物质的满足还是父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告 学院:XXXX学院 姓名:XX 班级:XXXX 学号:XXXX

近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性别 2)性格 3)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对未来目标 5)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恋爱幸福感 7)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2018-02-09 导读: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文: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观幸福感(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 (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3)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Wanner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展,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均采用自评量表进行。我国研究者测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时通常采用以下五种量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