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博客传播

博客传播

博客传播
博客传播

课程名称:网络传播学主讲教师:刘琼

学号:2011213269 姓名:谢霞辉成绩:

论传播学意义上的博客传播

摘要:随着媒介革命和全球网络的兴起,“博客”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互联网无疑是传播媒介的一大革命,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上新兴的传播形态,其影响力日盛,正在成为一种改变媒体生态、传播规则,甚至社会建构方式的重要现象。本文从什么是博客以及博客的特征入手,解析博客传播与传统传播的异同,预想博客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传播博客信息时代影响

博客是互联网大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网络传播方式,博客如同其他一些新媒体现象一样,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畴而具有社会意义。博客的英文Blog一词的翻译,有人称它是继Email,BBS,ICQ,MSN,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的诞生预示着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僵硬面孔”的局面。博客的出现对网络传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博客的信息传播既兼容了一部分其他媒体的原有功能,同时也具备了传统媒体不能拥有的优势,博客传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的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功能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

一、博客的简述

(一)什么是博客

博客的英文名词是“Blog或Weblog”,中文称为“网络日志”或简称“网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

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二)博客现象

我们将人们在网络上利用博客工具,创建博客网站,写网络日志的现象通称为博客现象。博客现象本身就是一种传播现象,这种传播通常一个人为主,主要表达个人思想。

(三)博客的传播学分析

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是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在其中他就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同样具有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效果以及传播特征。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认为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博客这种网络传媒是媒介的另一种延伸与扩展。

二、博客的分类和特征

(一)博客的分类

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息传播的常规,是一种新兴的民众参与媒体传播的形式。它独有的开放、自由的性质是传统媒体不能具有的特点,也发挥了传统媒体不能发挥的作用。代表民间力量的博客的出现,标志着民间信息制作和传播主体的批量崛起,以独立的传播媒体形态,出现在政治、生活、工作、管理过程中,并迅速而广泛地改变着信息的控制和传播。(注释[1])

从内容出发,博客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时效性的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以专业性的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一类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写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当然,更多的博客都包含三类的成份,只不过比例不同。

注释:[1] 陈超:《博客发展是否面临拐点》,中国信息化杂志社,2007年3月9日。

从博客存在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163104.html,等提供这样的服务,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一类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还有一类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不少媒介网站都开始有了这样的举措。当然,三类之间也是可以演变,甚至可以三者兼得,一人拥有多个博客网站。

从博客个体的层次上看,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博客,主要将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方式,是博客世界里沉默的大多数,有着自己非常有限的拥戴者,甚至无所谓有没有读者或读者的多寡;一类是追求内容价值和影响力的知识博客,把博客作为自己知识过滤、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播的精英类博客;第三类就是出于两者之间的综合性博客,兼而有之而没有侧重。

(二)博客的特征

博客是在网络媒体上诞生的,“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精神所在。博客也是一种新的信息平台,它有不同于其他媒体的构架体系,这种不同的构架使得其他传统媒体的部分职能得到延伸,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媒体不具备的条件和功能。(注释[2])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既具有许多与传统网络媒体共同特性,如超文本特征、多媒体的特征等等。当然,博客也具有异于其他交流方式的传播特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博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实时性:博客内容更新频繁,几乎没有固定的周期,甚至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从美国“9.11事件”和“印度洋2004海啸事件”的报道来看,博客的传播极为迅速,因为这些亲身经历者,就是博客的传播者。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信息和新的内容等每天都不断积累之中[3]。因为及时,所以新鲜,因为新鲜所以独特,这正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个人性:博客是自由状态人的自发行为,写作是博客自我存在的表现方式。个人用文字捕捉自我刹那间的所思、所想、所感,依据自我价值观表现出的个人行为、角度、思想,使博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传媒工具。

注释:[2] 张黎明:《北京晨报》,2007年1月7日。

[3]周海英:《博客的传播学分析》[M],江西.江西社会文学,2004。

3、共享性:用博客方式生产知识,是以一种非市场的方式进行生产,或者说是非中介方式的生产其中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但它不一定以市场为中介进行交换,知识是以共享方式扩散的过程。每个博客有固定的网址,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这个网址阅读文章,类似公开的记事本,使个人资源共享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4、互动性:博客以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传者和受者可以实时互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打破了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方式,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接收者,具有双重性。这种互动性可以调动人们积极参与的愿望,实现一些在现实中受于限制而不能参与的交流。

三、博客传播模式分析及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

(一)博客传播者分析

就传者而言,博客是一种“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即博客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就传播意义而言,意味着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实现了向平民阶层话语和大众话语的转移“。(二)博客传播内容分析

就传播内容而言,目前的博客可谓无所不包,有新闻博客、知识博客、科技博客、美食博客、文化博客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博客。这些内容的载体目前多为文字、图画,但鉴于网络多媒体的特征,未来视频与音频的出现也将是意料之中的事。在现阶段,文字表现形式无疑在博客中占有绝对地位[4]。一方面,千年以来的书写文化积淀雄厚,文字仍是人们获取信息或者表达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网页文字处理技术也最方便,会打字就可以创作作品。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媒体层面一展身手的博客们来说,长篇大论的雄辩更能显示功力,精悍短小的评论更能表明智力。郑云深认为,在博客家族里文字博客始终会是主流。而指向外部的超链接,更是向受众开放了传者身后广阔的信息源。注释:[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版。

(三)博客传播渠道分析

就传播渠道而言,博客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它抛却了“守门人”的角色,强化了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实现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兼容。

(四)博客受众分析

就受众而言:一方面,博客的传播往往指向两部分受众,一部分是定向的受众,即传者希望信息达到的人,另一部分是非定向的受众,即在茫茫网络中偶然接触该博客的人,因而其受众对象既有指定性又有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在博客的传播中反馈渠道畅通,受众在这里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可以说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完全消失,大家都是博客,大家都既是传者也是受众。

四、博客传播与传统媒介传播的竞争与共存

从旧媒体的的新闻发生和传播系统来看,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信息的快速和海量的需求。不同的报纸类型,这个环节的侧重点有区别:对于社区报纸,记者的关键能力是他的社区关系,社区关系是记者挖掘新闻的前提条件;对于时评报纸,记者的关键能力是他的观点和思想,以及表达的能力。但是,媒体首先是一个观念系统,或者说是理念系统,媒体从来具有舆论导向作用,记者的功能也不是讲故事,而是将故事中的观念和理念挖掘出来。旧的媒体是一个单线的系统,因为原创的有限,所以总的从业人数有限,因而观点相对狭窄。这也就导致了观点和舆论的一元化或者单一化,他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包括多元化的观点。媒体的力量也来源于此,他可以选择多样化观点的一种,然后将它传播出去,使它变成主流的观点。新媒体作为冲突的一面,就是打破了传播途径的单一性。从而使得各种观点都可以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旧媒体的舆论导向的垄断力量就被削弱。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来,这样也丰富了整个传媒生态系统。旧传播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噪音,噪音就是“媒体不鼓励的非主流的声音”,但是,加入博客以后,许多的声音也就成了噪音,旧传播学中的噪音概念失去意义。

技术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一个市民在博客时代,都可能是潜在的记者他们可以“深度介入”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从而有可能使新闻传播历来由媒体专业人员“操

作”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似乎可以从传统媒体的特约通讯员或者新闻线人的身上找到所谓的“草根记者”的踪影,但特约通讯员大多是得到媒体机构的认证并与机构事先有约定,新闻线人则不直接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只提供新闻线索,而“草根记者”通常与媒体既无约定,又直接将成形的新闻产品——文字与图片——提供给媒体。这些新闻产品主要通过博客方式传播。“草根记者”对于专业记者的“补偿”作用,或者说“草根媒体”对于专业媒体的“补偿”效应。

五、博客的未来发展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其主旨就是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

博客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日记的技术工具,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互联网上赋予个人以力量的工具。它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中自主的主体:呈现自己、表达自己并与网络世界建立全而的交流沟通。因此,未来的博客不是现在这样简单的网上简易出版系统。未来的博客将是集成各种网络应用的中心,包括电子邮件、即时短讯、博客应用、协同办公以及留言讨论等,除了电脑,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话等各种终端无所不在地进行博客。人人都是网民的下一个趋势就是人人都是博客。个人博客就是个人在网上的全面形象的代表,是以个人为基础的互联网各项应用的“枢纽”。

六、结语

“博客”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使人类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过渡为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式生存。

博客们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日志(Blog或Weblog),将日常的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并发布,萃取并链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在其形成的博客媒介下,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能够零距离、零壁垒

地汲取这些最鲜活的思想。

博客传播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突显无穷的知识价值。博客传播是网络传播领域出现的个性鲜明的传播现象,其出现改变了网络传播的秩序,重新划分了网络传播的界限。这样一群独立思想的传播者具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他们所造就的传播格式、传播精神、传播文化都是史无前例的,博客技术下发展起来的博客群体、博客媒介和博客传播,将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界限,改变人们网络生存的背景。这样一群传播者及其传播媒介和传播行为的出现、流变及其发展,在传播史上也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个群体及相关传播媒介和传播行为的关注和研究,必将支撑起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方兴东、王俊秀:《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版。

[2]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版。

[3]周海英:《博客的传播学分析》,江西:江西社会文学2004版。

[4]罗慧:《博客:网络传播的新锐》,北京:新闻记者出版社2004版。

[9]方兴东:《援博客: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上海:电脑出版社2002版。

[10]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博客的传播动机

第3章博客的传播学解析 3. 1博客的传者分析 3.1.1博客的传播动机、 根据搜狐网2005年7月所做的((全球中文博客调查报告》,75%的人写作动 机是“抒发感情、交流、交换资源”,60%的人满足于“知道有人关注自己Blog 时产生坚持的动力”、“我的Blog原创的帖子多过转载的帖子”。原创性、期待被 人关注成为博客的特点。(如图一所示:) ┌────┬───────┬────────┬───────┐ │博客写作│抒发感情、交流│知道有人关注自己│我的Blog原创帖│ │动机│和交换资源│Blog产生坚持动力│子多过转载帖子│ ├────┼───────┼────────┴───────┤ │百分比% │75% │60% │ └────┴───────┴────────────────┘ (图一) 《全球中文博客发展报告》还显示:77%的博客用户认为博客是“表达自己 的情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而“想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一些资源”,“与其他 Bloggers进行交流”、“希望自己的观点获得别人的支持”这类与人际沟通高度 相关的功能的选择者分别为54%, 48%, 44%。认为“通过Blog辅助研究/工作 /学习”的博客用户相对较少。(如图二所示:)〔’。’ ┌──┬─────┬─────┬────┬─────┬─────┐ │接触│表达自己情│想要与别人│与其他│希望自己观│通过Blog │ │博客│感的很好的│分享自己的│Bloggers│点获得别人│辅助研究/ │ │原因│方式│一些资源│进行交流│的支持│工作/学习│ ├──┼─────┼─────┼────┼─────┼─────┤ │百分│77% │54% │48% │44% │较少│ │比% ││││││ └──┴─────┴─────┴────┴─────┴─────┘ (图二)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喜欢用博客这种方式写作交流,主 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1、寻求情感宣泄、压力外放的渠道 人们一直在追寻对话语权力的自主,而博客的出现,正是建立起了一个敢于 言说,能够在主流话语外发出个体声音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个人就是自己的 主题,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自我。紧张、拥挤,充满了竞争的现代社会生活给人 们带来了庞大的社会压力,而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并没有给人们一个合理宣泄自我情绪的渠道,话语权力被钳制在社会背景和经济地位中。人们需要一个空间来倾 诉自己的痛苦,从而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而博客能够使人随心所欲地自我表达, 贴照片、写文字,与人沟通,人们寻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情感宣泄的便捷通道。 2、满足人的社会性心理需求 寻求关于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自我认知、相互认知 和满足人心理和精神需求,是个人从事传播的基本动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 由低向高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 现的需求。”当人们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之后,自然而然想要寻找自我价 值的实现。这时候,在技术上“零门槛”准入的博客上面发表言论、把所思所想

浅谈博客分享设计的研究意义及开发技术

浅谈博客分享设计的研究意义及开发技术 发表时间:2018-07-30T11:31:26.9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汤雅钦 [导读] 近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1999宽带网络刚刚进入世界。在短短的十年里,网络、计算机和数字媒体使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也影响各行各业。 (黑龙江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1999宽带网络刚刚进入世界。在短短的十年里,网络、计算机和数字媒体使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也影响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影响着商业企业,对个人的改变来说也尤为突出。“博客”一词最早是由英文翻译而来的,他的本来意思就是网络个人日志,它的出现是在电子邮件、论坛、网络聊天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网络交流方式,用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博客交流平台信息共享 1.研究背景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网络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迅速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各个领域都在研究如何通过利用这个新科技资源更好的为人类所服务。 现代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使办公和管理更加高效,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博客主要是用于分享个人感受。在没有博客之前可能不会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分享出自己随心所写的东西。但通过应用博客,用户分享了个人心情之后,可以和读者分享交流,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精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另外也可以通过静心思考分享写下来的想法和感触,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陶冶情操真正得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博文也成为大家休闲娱乐分享心情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备受广大人民喜爱。特别是当一个人孤单无聊时,和一个陌生的人交流一下顿时可以开朗了很多。 2.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发布和传播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的。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主要通过网站来实现。可直接在互联网上搜索以及下载来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互联网应用中,建设网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博客系统以个人的喜好开发得来,给博客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的共享更为广泛,类似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可以通过博客进行信息共享。博客的操作简易,群众基础也比较牢固。现下国内许多信息产业公司都拥有独立的博客共享平台,比如sina、腾讯等。因而博客共享系统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来说也变得尤为重要。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交流方式正在被大众所接受,它正改变着传统的交流方式和社交圈子。其通过网络为载体,操作快捷、简便,让人们轻松自然的发布自己的情感,及时有效、方便的与他人交谈,在网络上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综合平台。 分享博客作为一个典型的系统平台,该平台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可视化的界面,即前端Web开发设计与应用;第二部分是系统管理平台,即对两大方面的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与管理的背景。 3.系统概述 分享博客系统其实就是要通过网站的形式及时有效的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心情服务。按照人员用户权限的不同可分为用户、管理员和游客。其中游客也就是未在系统平台上注册过的用户可以浏览站内新闻,图片新闻,系统公告,系统简介,博文赏析等。相对于用户来说权限就比普通游客多了很多,可以对个人信息资料的修改,个人博文的新增和管理以及相互之前的博文交流互动等。管理员是整个系统平台的最大权限所有者,他可以管理用户、站内新闻的管理、博文管理、友情链接管理、系统公告管理、系统简介管理等。通过不同权限的管理将系统功能有层次的分配给各种用户,使他们在功能上清晰明了更加突出系统平台的功能模块。 4.开发工具及技术 (1)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的开发,使用了当前比较主流的软件,包括:Dreamwerver进行页面设计,和appache进行服务器的运行。该系统采用了phpStorm为前台开发工具,以Navicat for MySQL为后台数据库,运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完成轻博客平台的主要设计。 (2)Mysql数据库简介 MySQL数据库是典型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十分方便,也比较常用。因此本系统开发采用的是MySQL数据库。 (3)PHP简介 它是开放源代码并且因为它集成了Java语言的特点,所以在跨平台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可以运行在UNIX、LINUX、WINDOWS、Mac OS、Android等平台。有了PHP,不仅开发的程序很快,而且对开发人员来说,技术本身也学得很快。因为它可以嵌入到HTML中,所以它比其他语言更实用,更容易学习。在PHP4和PHP5面向对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它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php语法特别,不仅混合了C、Java、Perl语言,而且它本身也有自己所创新的语法。 ②因为php可以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所以在执行动态网页方面比其它编程语言更具有优势。 ③对于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要求,php几乎适应所有的。 ④程序的可扩展性对于开发者来说是非常关注的,php良好的扩展性可以用C语言或者C++进行扩展。 (4)JavaScript简介 作为网络脚本语言,其因简单明了而在WEB的开发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它可以在实现页面炫酷效果的同时不影响页面的响应时间。JavaScript通常和html以及CSS搭配使用来完成重要的页面效果任务的。有了它网站的页面从此不再单一,有了它网站页面的响应速度提升的层次很多。 (5)Html5简介 HTML就是我们常说的“超文本标记语言”。在“超文本标记语言”中能够包含各种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数据信息甚至能够包含地图三维场景等更大更丰富的资源。包含在HTML文件中的各种文本信息,包括对一般浏览器的一些指示,如放置单词的位置和显示的

浅析博客传播

浅析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 摘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应用用户数量超过2亿的网络应用就有十几个之多。我国拥有4.67亿即时通信用户,4.51亿搜索引擎用户,4.35亿网络音乐用户,3.73亿博客用户,3.72亿网络视频用户,3.36亿网络游戏用户,3.09亿微博用户,2.75亿社交网络用户,2.51亿电子邮件用户,2.42亿网络购物用户,2.33亿网络文学用户,2.21亿网上银行用户,2.21亿网上支付用户,1.50亿网络论坛用户 关键词:博客传播创新网络文化信息 (一)博客传播 随着网络社会化的发展态势加剧,中国新兴媒体的应用性不断加强,融合性日益增加,功能日益丰富多元化。一方面,当前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如网络媒体、网络通信、移动社交、网络娱乐、电子政务、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类应用等不断丰富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应用的专业性大大加强,专业信息服务与行业应用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重要趋势。 顺应新兴媒体发展大势,基于宽带和移动网络与终端的新媒体应用发展很快。例如,在移动互联网的促推下,网络第一大应用——即时通信应用——持续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1月10日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5006年底,我国的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人,博客访问人数达1.01亿次人数。2004年至2005年间,伴随着国内博客托管网站的大量出现以及网易、和讯、tom、搜狐、新浪等一系列商业门户网站涉足博客服务领域的热潮,博客传播从最初的“技术狂热者”走向普通大众。 每一种信息技术,总是以特有的运行模式和规则定义着其发展开传播活动的选择、组织、和展现方式,而这种传播范式,又总在介入社会互动过程中,塑造着社会行为。这是美国传播学者大卫。阿什德对传播提出的观点,博客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同时也由于博客主页的特点,博客传播才得以构建由个人的主宰的网络空间、多种形式的博客交互和各种层次的博客社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借助博客这一传播工具,普通的民众已经大规模的介入公共信息的传播中。博客主页是一种自己组织的传播形式,其系统性、全面性、内容的数量规模和表达深度,都是前者难以比肩的,博客主页使得个体的网上信息生产趋于常规化,它所赋予的个体信息主导更是吸引了更多人或网民的加入,更重要的是,博客技术实现了互联网对民间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博客主页在微观层面组织个体的信息 第二:博客服务网站在中观层面整合博客群体的信息 第三:博客聚合网站在宏观成面统合博客圈的信息 正是由于这三个层面的信息整合,才实现了民间话语力量的凝聚,使民众的信息生产能了和信息管理能力,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 (二)网络文化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南京大学王晓亮、王婷婷、杨宣华 摘要: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的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服务。本文围绕微博传播过程,通过抽样,内容分析,甚至问卷调查方法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量描述,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等),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较活跃传播主体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进行定量的传播效果评估。研究发现:(1)对微博用户对自发话题和转发议题的文本内容使用较多;(2)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会更多地去参与转发,而对于博主原创的内容,粉丝们会更多的去交流即回复;(3)用户(主要指人)发微博内容属性是随机的,而对于那些有针对性机构,所发内容呈现一定聚集性。(4)微博中名人效应依然明显,传播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按聚类分析分出类中,按照本文定量评估方法D(小s,蔡永康,何炅)传播效果最好。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些微博发展和建1 设展望。 关键字:微博;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效果评估 一、引言 1.微博概况 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微博以其片碎化内容,及时性,跨平台特征风靡全球。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后来Twitter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校内,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纷纷起来。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由于具有大量公众人物用户这一优势,自推出之日起借助名人效应,轻松突破百万用户量。据东方早报3月25日的消息称,新浪微博已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所以本文就选取国内新浪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2.文献综述

传播学案例

一、佩恩基金研究 ——20世纪20年代“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大型调查研究 1928年,电影调查委员会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邀请了一批大学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让他们设计一系列研究来评估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佩恩基金会答应提供经济援助。研究进行了3年,从1929年一直到1932年,其结果分为10卷,于30年代初出版。 一种媒体与一部分特殊受众间关系的调查,有12个以上的主要调查同时进行,每一个都是较大规模的调查,而且每一部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查目的。 调查策略:精心设计的控制手段和设备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调查、实地实验和布鲁默的个人自传法。 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评估影片的内容并确定观众的数量和构成;评估电影主题和信息对观众的影响。一共对几种主要效果进行了研究,即电影对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平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1.观众和影片内容:在1929和1930年间,每个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一次电影。 2.信息的获取:即使8岁小孩也能从影片中获得相当数量的信息。(事实性材料的记忆超乎寻常得高) 3.态度的改变:一些电影确实改变了儿童的态度,年纪越小效果越明显;看2部或3部涉及同一问题并且观点相同的电影比只看1部电影效果要明显;由电影引起的态度改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4.情感的刺激:成人已经学会了对电影离奇的内容“打个折扣”,而儿童则会体验真正的感情唤起。

5.对健康的损害:某些种类的影片的确干扰睡眠,这一后果可能会对健康和正常的成长产生负作用。 6.对道德水平的侵蚀:对电影中的一些镜头的描述,尤其是关于犯罪和性的,与所有实验小组的规范标准和道德观都是相反的。 7.行为的影响:电影迷和不常看电影的孩子相比,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更低;电影的内容确实会对儿童的生活和某些活动如游戏、穿着方式、发型和沟通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电影还会产生大量的白日梦和幻想;电影确实对调查所研究的那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着直接的作用。 佩恩基金的调查成为使媒介调查领域科学化的先驱,它预言了后来的研究才提出的意义理论、模型理论,并且还关注了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中的课题,如态度转变、休眠效应、使用与满足、内容分析、模仿的影响和现实的社会性建构。他们把定量分析、实验和调查的方法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仍然使用了更多的定性分析方法。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对部分批判宣传的传播学者所使用的旧式修辞的研究模式进行了改进。从这些方面来看,佩恩基金调查仍然是使大众传播成为一个科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二、火星人入侵:广播使美国陷入恐慌 1938年10月30日 普林斯顿大学的广播研究室(the Office of Radio Research of Princeton University)对恐慌事件进行了跟踪调查,采用个人访谈、科学调查、对报纸的叙事分析和对邮件的分析等多重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的报告名为《火星人入侵》(Invation from Mars),由哈德利·坎垂尔(Hadley Cantril)执笔。

博客的传播及其道德影响初探

博客的传播及其道德影响初探 本文介绍了博客的类型,分析了博客的传播特点,探讨了博客的传播对道德造成的影响。认为博客的虚拟空间使道德规范相对削弱,博客中信息的多元化及多样性造成了道德信念的丢失,博客匿名与隐蔽的特性造成道德人格发生异变。因此,要加强对博客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 标签:博客;传播学分析;特征;道德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人们的交流及互动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博客(blog)作为交流平台的一种,推动了个人向公共领域进军的步伐,使知识及信息的广泛共享得以实现。博客的概念主要涵盖三项内容,第一是个人化信息的表达内容,第二是信息不断更新的日记形式,第三是通过链接和其他博客加强关联,从而将文章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随着博客的广泛使用,它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所以对其从传播学视角进行分析,并对之给道德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一、博客的类型 根据博客的汇聚形式和相关内容,可以将博客分为精英博客、草根博客和群体博客三类。精英博客主要的目的是进行知识的过滤、积累和传播,追求的是博客的影响力及内容上的价值,是知识型博客。精英博客一般主题选择明确,具有较高的点击率及较大的影响力。草根博客是以博客为个人的表达方式、相对沉默、无拥戴者或数量极少的博客,发布者的目的是将情绪、生活及心得展现给有限的人。群体博客是兴趣相似的几个或几十人组成的小群体,这一博客形式相较于分散的个人博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且更为醒目。 二、从传播学视角对博客的分析 1、博客的传播模式为双向反馈 大众传播的传统形式是由少数人向不确定大众自上至下的进行传播,是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即使追求双向性却难以真正实现信息的有效反馈。而博客的传播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反馈。在博客世界中,作为被动方的受众同样有充分的参与空间。博客展开的是从面到面的传播,虽然在网络上的“受众面”相较于大众传媒为小,但当其不断汇聚时,达到足够的程度就可以影响到传统的大众传媒。网络上的新闻传播给予了每位读者成为作者的可能性,创新性的个人赋予了影响媒体的机会和权利。 2、博客的传播形态是传受一体 博客传播媒介是纯技术的因素,这一点可以使传播的流程更加简便快捷。博客信息直接通过文本形式加以展示,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网络的互动,文本中的超

传播效果研究

第11章传播效果研究 1.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含义? 答: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 (1)在狭义和微观方面看,它指具有说服或宣传意图的传播活动在传播对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动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2)从广义和和宏观方面看,传播效果指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对社会和受众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不管这些应先更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传播效果概念的上述双重含义,构成了这项研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前者主要研究具体传播过程的具体效果,后者主要研究综合的传播过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尤以大众传媒的活动对社会的运行、变化和发展所产生的宏观效果为主要考察对象。 2.传播效果分为哪些层面?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什么? 答:(1)传播效果的层面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①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的知识量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观念、意识而引起的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动层面上的效果。认知、态度层面上的这些变化外化为人们的言行而产生的行动上的变化。 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2)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①环境认知效果 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传媒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这种效果,传播学中也称“视野制约效果”,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②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它们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大众传播具有“地位赋予”功能,一种行为如果得到传媒的广泛报道和传播,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或仿效的对象。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播的逆反效果。 答:(1)传播逆反效果的内涵 逆反效果是指受众由于受某种原有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心理倾向。 ①受众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传播内容或传播者的不满、怀疑、反感、抵触乃至否

聋人:用博客传播聋人文化

聋人:用博客传播聋人文化 “人们总是把我的名字误写为‘芦苇’,我自己也习惯了。它是我父母给我取的,叫着顺口,更是希望我能不依赖人浇水供养,而 是在风风雨雨中顽强生长。” 已是而立之年的卢苇是一名聋人,1岁的时候,因为发烧打针致 使耳聋。但是寂静的世界阻挡不了他始于12岁时环游世界传播聋人 文化的梦想。当时看到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在世界各地采访的镜头, 卢苇就开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像那个主持人一样。“感谢上帝 给我开路,让我一步步接近这个梦想。” 博客向世界打开一扇窗 曾在韩国拿撒勒读书的卢苇,在留学期间就开始通过博客传播聋人文化。对于“蓝色心曲”这个博客名,他解释到:“我喜欢蓝色,它是蓝天与大海的色彩,让人感到辽阔与宁静;心曲,我虽然失去 听力,听不到任何美妙的音乐,但是心却能感受到音乐。”被评为 资深博主的他,截止到发稿前,博客的访问量已是111.87万人。他 在博客的座右铭中写下——“战胜先天的困难,创造后天的辉煌。” 通过博客,他在聋人圈里渐渐小有名气。他自豪地介绍道:“博客是我向世界传播聋人文化的窗口,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博客。”他 回国后受邀到各所聋校做演讲,并在郑州中州大学当了三周的临时 讲师。 到目前为止,卢苇已参加了许多关于推广聋人文化的活动,如全国特教研讨会、国际聋人夏令营、亚洲聋人派对等活动。他回忆道,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国际手语学术研讨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性质的 研讨会,也是第一次使用英语和国际手语发表演讲。 镜头让梦想走得更远 除了博客,卢苇还喜欢通过DV来传播聋人文化。其DV作品《我的梦想》曾获美国国际聋人电影节大赛优秀奖。但卢苇说,最喜欢

的片子其实是自己的那部处女作——手语歌MV《中国人》。这是他在韩国留学期间拍摄的一部片子,“虽然身在海外,但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它永远留在祖国。”

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

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 摘要:微博客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其所具有的简洁性、碎片化、开放性、整合性、实时性、交互性、跟随性等传播特征,与此前的博客、论坛等互联网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些特征使得微博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别有魅力,正在改变着传播环境,发挥其深层的传播效果。本文是基于微博客发展的现状,对微博客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纳,重点研究了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因此,本研究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博客传播特征传播效果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微博客的诞生,成为一种媒介现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微博客的发展呈爆炸式状态。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革命性创新,它具有独特的传播模式,改变了大众的个人表达方式。微博客秉承着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精神,与以往的传统媒介形式相比,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每一个拥有微博客的主体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渠道。其所有权最大限度地被赋予了个体,因此微博客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具有了代言不同利益主体话语言说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这种基于个人私利的的公共利益有获得表达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可能性,微博客成为新型公共话语传播平台已成为现实。微博客作为传播平台在社会系统内构建公共话语的实践中,开始发挥其深层的传播效果。 本文是基于微博客使用的现状来考察微博客的发展规模,对微博客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纳,重点研究了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并指出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因此本研究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微博客的发展现状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以王若云的博客为例 实习小结——王若云(2013-04-01 15:27:32) 我跟同学们说,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央视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文题目为《十年后的我》,那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写下希望在央视做个女主播。后来阴差阳错地学了新闻专业,我知道距离我的“央视梦”近了一步。如今,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我走进了CCTV大楼,虽然过程历经很多波折。 我在央视新闻频道经济新闻部财经组实习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帮老师剪片子,这一切好像都是“偷”着学来的。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老师从策划选题、出稿子、找素材到出片子都顶着巨大压力,多则几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老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敏锐的判断力尽快完成片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会像在学校里一样循循善诱,你看会了就算是学到手了,不忙的时候,自己在机器上琢磨。老师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会突然让你把带子上载,把同期听了,把字幕上了,把画面铺好,去配好音。初来乍到的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拼的就是学习能力。大学四年,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学会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以最快速度接受新信息和新技能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的片子要求在两点时段的新闻直播间播出,一点五十的时候还有两条没有弄好。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来不及。只见老师还是沉着冷静地编辑着片子,一丝不苟。直到片子顺利播出,老师才松下一口气对我们说,做电视,考验的就是心理承受力。不论时间多么紧迫,也要认认真真按步骤完成。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在央视,出错不仅意味着工作能力出现问题,更会让同事对自己失去信任。 每天来回车程大约要四个小时,但是一起在财经组实习的三个人每天都相互鼓励,互相信赖,和一起实习的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我相信这个夏天,一定很不一样。 王若云 2013/4/1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们知道,人内传播并不是纯粹生理性的活动,人内的信息处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心理特

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编者按>自2002年/博客中国0网站的开通,到2005年的/博客大众化元年0,博客由原来的网络日志演化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那么博客是什么?它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和传播特点?它对我国传播理论和实践有什么深刻影响?同时,欧美博客的研究对我国博客的发展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本期专题研究特邀我国博客的创始人以及博客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博客的传播个案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 =本栏责编:潘可武>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X u方兴东张笑容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博客的普及不仅仅改变了互联网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人类传播模式从大众传播到博客传播的改变。博客的本质就是个人的/虚拟主体0。拥有博客一个人就有了虚拟和现实的双重主体。随着博客应用不断主流化,基于个人博客的博客传播(典型的大集市模式)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所有人面向所有人0的社会化传播理想。本文分析比较了博客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特点,提出博客传播的核心在于个人主体身份的确立。通过盛大新浪事件和九江地震博客报道的案例,进一步说明博客的出现,将成为大众媒体不可替代的新闻源,而且新闻日渐成为一个过程,极大变革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当然,两者的关系不仅仅是冲突,未来更多是互补和融合。 =关键词>大众传播;博客传播(blog);大教堂模式;大集市模式 一、博客传播理论基本框架和大集市模式 新兴的博客日渐火热,即博客blo g,原义是网络日志。如今,开始逐渐演变成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深度交流方式(Rebecca Bloo d,2002)。从传播学角度看,博客的本质就是个人在互联网构成的虚拟世界中的传播主体,即虚拟主体。在个人没有博客之前,只有基于现实个体为中心的一重身份。但是,有了博客之后,一个人有了双重身份:现实的自己和虚拟的自己(博客)。 博客传播就是基于博客的传播,博客传播即以个人虚拟主体为中心的传播。具体而言,是以分布式的互联网为技术平台,以开放的个人虚拟主体为中心,以自组织的弱纽带为主要方式和以社会资本为主要激励机制的传播机制(方兴东,2003)。 从宏观来看,博客传播可以分为博客的自我传播、博客人际传播、博客群体传播、博客组织传播和博客大众传播五个类型(黄晓钟,2005)。在博客自我和人际传播方面,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实现无所不在的虚拟/面对面0,形成新型的人际交往、信息流动以及社会资本关系;在博客群体传播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博客建立新型的网上交流沟通的社区和部落;在博客组织传播中,博客充分调动每一个成员,为越来越不人性的组织工作增添更多的/人的声音0;在博客大众传播中,突出了个人在社会中主体地位,有效解决单向度、集中化大众传播造成的社会异化、垄断和商业化等问题,促进平民公共领域的建构。 所谓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或者是传播机构通过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等的过程(常昌富、李依倩, 2000)。尽管个人博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传播者,但其传播效果往往不亚于大众传播,而在更多的方面,比传统媒介所构建的大众传播还有优势。从这个角度,本文做这样定义,所谓博客大众传播,即博客面向大众的传播。博客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可以分成个人博客和提供博客托管服务的网站。前者进行的是一种基于个人的大众传播,后者则是跟传统媒介比较相似的大众传播。 博客大众传播是一种自下而上、网络状、分布式和自组织的传播模式,本文称为/大集市模式0;而基于现实社会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本文称为/大教堂模式0,这两种模式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这两种模式的命名来源于开放源代码软件运动领袖埃里克#雷蒙德(Eric S1Ray mond)。雷蒙德提以/大教堂和大集市0来比喻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式。他在5大教堂和集市6 X本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重大研究项目0赞助,项目号:03J AZJD630003689028501 68现代传播双月刊2006年第3期(总第140期)

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 “超女”、“快男”的推出是的原本火爆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再创新高,尤其是“第二节超级女声”大赛成为2005年中国演出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甚至到达了轰动全国的地步。而07年的“快男”也在短短3 个月时间内打了一场高效漂亮的闪电战。“超女”、“快男”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那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成像那么多百姓的街头巷议论轮的话题,这和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的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出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者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对“蒙牛—超女”和“闪亮—快男”的成功进行分析。 首先,从组织上讲,社会学家认为,“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①,“超女”、“快男”这个组织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从海选到预赛、复赛,层层淘汰,又层层设立复活机制,有决出的各赛区冠亚季军参加在星城长沙举行的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选手进行包装。另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构成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年代、代表理论、观点、意义、局限) 强大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重回强大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魔弹论): 1、产生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也被称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2、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eg.希特勒政权对媒介的运用罗斯福炉边谈话“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马拉松”鼓动事件 3、魔弹论的缺陷 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 忽视了客观社会因素 否定了受众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限效果论: 1、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媒介效果研究开始采用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 2、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运行。 (2、有限效果论的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说服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将之归为适度效果论的) 3、传播流 所谓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成果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4、《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效果类型: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5、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 拉扎斯费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为研究”时发现受众中有两种人,一种人频繁接触媒介、关心政治、已决定把选票投给谁,还有一种人则相反,于是,前一种人影响后一种人。前者叫舆论领袖,后者叫追随者。 由于个人影响、舆论领袖的存在,使媒介的影响不能直接到达一般受者,从而造成“媒介→意见领袖→受者”(而非媒介→受者)的局面,这就是两级传播。 6、舆论领袖的特征 人数不多与被影响者是平等关系不集中在特定群体或阶层,分布均匀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同大众媒体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多,社交范围广) 3、对该理论的批评和修正 大部分新闻报道仍然是由大众媒介直接传播开来 舆论领袖和非舆论领袖界限模糊 最初的两级传播论将传播划为两级,但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更多或更少。 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 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效。 8、创新扩散理论 9、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定理 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对受众产生效果的必要的和充分的原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中介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 传播效果一般是强化现状,而非改变它。 传播对人们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他中介不起作用;或其他中介也在促进人们效果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媒介自身条件及舆论的影响 4、霍夫兰的说服性效果研究 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 1942—1945,霍夫兰研究军事纪录片对士兵的劝服效果

博客的传播效果研究

博客的传播效果研究报告 截至2010年11月7日早上十点半钟新浪博客点击率的前十名排行分别为: 1 徐小明的BLOG1,215,310,000 2 wu2198的BLOG875,490,000 3 封起De日子771,940,000 4 首席理财分析师:凯恩斯627,930,000 5 股市风云603,380,000 6 韩寒430,770,000 7 淘金期货淘金股海422,950,000 8 坏人也温柔 de 陈词滥调409,880,000 9 老徐301,240,000 10 李承鹏252,340,000 我们不难看出,居于前几位的除了韩寒、老徐和李承鹏之外,无不是与金融搭上关系的。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韩寒、徐静蕾、李承鹏和排在首位的徐小明吧。 韩寒博客: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163104.html,/twocold 作为国内知名作家和车手,韩寒的博客的点击量一直位列在新浪博客的前列。截止到 2010年11月4日19:28:36,他的博客访问量为430079402次,关注人气为287,035人。 徐静蕾博客: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163104.html,/xujinglei 徐静蕾作为国内知名的女演员和新锐的女导演,她的博客的人气曾一度位于新浪博客的 榜首。截止到2010年11月6日23:02:17,她的博客的访问量为301237566次,关注人气 为122032人。 在对博客的人际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影响博客的人际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知名度 不管是韩寒还是徐静蕾,他们都是所谓的“公众人物”。在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不可否认,他们的知名度对他们博客的人气和人际传播效果的达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他们博客的访问量中,相信不少人是冲着他们的知名度来的。 2.博主的个性

大众传媒分析案例

大众传媒分析案例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 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代群研究”:代群研究又成为同期群研究,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特定人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信度”:在测量过程中,信度指的是采用同样的手段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它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效度”:在具体研究中,效度指的是一个经验测量是否反映了被测量概念的真实含义,即研究者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测量结果。 “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沉默的螺旋”: “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外,还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创建了“培养理论”。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 “施拉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

传播效果地两种研究方法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传播效果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又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从20世纪30年代起,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或者在一个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传播效果理论。 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无论是人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从人类传播的总体来分析,其传播活动,要么是为了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么是为了实现社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要么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句话,人类都是为实现其已确定的目标和目的而开展传播活动的。从这一人类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传播效果,并不是传播学形成以后才开始的,它是先于传播学形成的。可见,传播效果问题是人类传播活动过程中研究的一个永恒性的课题。这就是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人类传播活动,人类就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传播效果问题。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度不高,真正会使用信息、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的人很少。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传播效果仅仅停留在关心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初以来,人们交往的形式,特别是围不断发展和扩大,人们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随着传播学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传播效果研究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线和出发点。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曾创造了许多保护自己利益的理论。同样,仅人类活动中的传播活动,人们为了实现其传播目的,也创造了许多理论。仅从传播效果实现的角度来讲,人们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子弹论”(或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由于这些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特别是应用传播学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体系中占据这样重要的地位,它要求传播效果研究者在深化传播效果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深化对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保证传播效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一)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虽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但是直到现在,传播学界对于传播效果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从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过程来看,对传播效果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传播效果是检测传播者、传播容、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功能和状况的一种量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