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初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初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2017初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经济基础知识是经济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2017初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复习内容,欢迎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考点一:生产与成本理论

企业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特点:1 合伙人是财产所有者,共同拥有资源使用权和生产决策权,2 合伙人共同对其他要素所有者进行监督和管理,3 合伙人共同承担债务,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特点:1 公司为股东所有,2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 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

交易费用包括:1 交易费用是产生于签定契约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2 交易费用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有形物质产出包括: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无形服务产出包括: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旅游服务等。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为四种类型: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才能。

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不变投入。当各种投入要素都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

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规模报酬分类:1 规模报酬不变,2 规模报酬递增,3 规模报酬递减。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成本,它实际上也是一种机会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总成本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平均成本分: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种 U 形曲线。

考点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效用可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1 完备性,2 可传递性,3 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

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特征:1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2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3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倾斜,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决定预算线变动因素: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但该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由于偏好的不同却有无数条。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品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考点三: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构成要素: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 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

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基本类型: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 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因素: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动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用以徇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因素: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下载全文

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整理

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整理 简介 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社科学科,对于经济师而言,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需求与供给 1.需求的概念与分类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种物品或服 务的数量。根据需求的性质和作用,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独立需求:指消费者独立决定需求的数量。 •衍生需求:指某种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其他产品的需 求。

•替代需求: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他产品具有可替代关系。 •互补需求: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他产品具有互补关系。 2.供给的概念与分类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者愿意出售的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根据供给的性质和作用,供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独立供给:指卖者独立决定供给的数量。 •衍生供给:指某种商品的供给取决于其他产品的供给。 •替代供给:指某种商品的供给与其他产品具有可替代关系。 •互补供给:指某种商品的供给与其他产品具有互补关系。 3.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会

上涨,数量也会增加;当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下降,数量也会减少。 二、市场与价格 1.市场的概念与种类 市场是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或网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卖家和买家,产品具 有同质性,没有任何市场力量能够影响价格。 •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供 给来影响价格。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上有少数几个大企业垄断市场,他们可以通过协议或竞争来影响价格。 •寡头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少数几个大企业,他们之 间进行竞争,但市场上仍有不少中小企业。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精选题库与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精选题库 与答案 单选题(共100题) 1、我国对卷烟和白酒实行()计税办法。 A.从价定率 B.从量定额 C.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 D.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中的较高者 【答案】 C 2、我国的行政复议是以书面复议为基本的方式,以其他方式为补充,这属于()的内容。 A.一级复议制度 B.依法复议不调解制度 C.书面复议制度 D.复议不停止执行制度 【答案】 C 3、政府以特许使用权或提供直接服务为基础而取得收入的形式是()。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政府收费 D.专项收入 【答案】 C

4、关于资产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内部钩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收入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 B.成本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同 C.损益类会计账户余额转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D.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答案】 C 5、2016年年底,某中学学生年龄的算术平均数为15岁,标准差为3岁,则该校学生年龄的离散系数为()。 A.20% B.30% C.10% D.40% 【答案】 A 6、集中营销这一市场覆盖策略的缺陷在于()。 A.分散了企业资源 B.目标市场比较狭小 C.营销费用太高 D.目标市场上客户满意度低 【答案】 B 7、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D.现金流量表 【答案】 A 8、部门预算在基本框架上,由一般预算和()组成。 A.多年预算 B.零基预算 C.基金预算 D.规划预算 【答案】 C 9、我国目前行政单位会计采用()。 A.收付实现制 B.应计制 C.权责发生制 D.应付制 【答案】 A 10、通常情况下,累进税率的优点是()。 A.税负公平 B.计算简便 C.征收效率高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在经济师的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为大家梳理经济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目标。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两种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二、市场需求和供给 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提供某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市场均衡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价格也达到均衡水平。 三、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根据市场结构,可以将市

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进步,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改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五、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两个最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会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六、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是经济基础知识中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一部分。在国际贸易中,货币的兑换和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总之,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题库完整版

2023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题库完整版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是()。 A. 现代企业制度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无产阶级政权 D. 按劳分配制度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2.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有()。 A. 资本公积 B. 实收资本 C. 短期投资

D. 盈余公积 E. 未分配利润 【答案】: A|B|D|E 【解析】: 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C项属于资产。 3.下列情形导致的民事纠纷中,诉讼时效为2年的是()。 A.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 B. 拒付租金 C. 寄存财物损毁要求赔偿 D. 拒不偿还借款 【答案】: D 【解析】: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ABC三项中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D项属于普通诉讼,诉讼时效为2年。 【说明】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属于静态的会计要素的有()。 A. 资产 B. 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利润 E. 费用 【答案】: A|B|C 【解析】: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为静

初级经济师基础会计基本概念知识点

会计基本概念 【知识点一】会计概述★★★ 【知识点二】会计的基本前提★★ 【知识点三】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 【知识点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知识点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系统、客观、及时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 2.会计的特征 0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02具有一整套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专门的技术方法 03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04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注意】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账户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监督职能 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二者关系】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 (三)会计的对象 1.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凡是特定对象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2.资金的运动过程 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会计上,通常将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对外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如购买固定资产、销售商品、上缴税收等 经济事项——对内 经济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旅费、计提折旧等 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数据特征的测度

【例题·单选题】(2017年)下列数据特征的测度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中位数 B.算术平均数 C.众数 D.位置平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集中趋势的测度。算术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 【例题·多选题】(2017年)关于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离散系数 B.数据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差 C.数据离散程度越小,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好 D.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 E.离散程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离散程度和集中趋势是两个同样重要的数据分布特征。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是对数据一般水平的一个概括性变量,它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取决于该组数据的离散水平。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统计指数 【知识点一】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建议关注指数的分类。 (一)指数的概念 1.广义: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2.狭义: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知识点二】加权综合指数 建议关注加权综合指数的公式。 (一)基期加权综合指数(拉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 【知识点三】指数体系 建议关注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一)总量指数与指数体系 1.总量指数: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 综合总量指数的一般形式: 【例题·单选题】(2015年)根据某商场2013年和2014年10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这10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已知2014年与2013年相比,销售额指数为138%,价格指数为120%,则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 )。 A.115% B.15% C.38% D.20%

初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整理

初级:经济基础 1、民法基本原则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 2、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是用于测量数值型数据; 3、央行新的三大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4、复式预算中经常预算的收入项目有:各项税收、国家预算调节基金、非生产性企业亏损补贴、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是复式预算中经常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互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 6、企业应担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这提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8条: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清晰性(可理解)、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8、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消费; 9、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10、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称为经济体制; 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我国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和平赎回政策;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为5人; 5.服务营销战略中,企业的员工与顾客之间的营销活动称为:交互营销;交互营销是指服 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使顾客满意的过程; 6.矩阵制是由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项目小组发展而来的; 7.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规定货币材料; 8.促销的实质是营销管理者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 9.政府预算草案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10.政府预算调整草案和政府决算草案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中央预算的批准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价值观、工作理念、宗旨、风气等都属于组织文化的观念层; 12.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不可以用劳务支 出,普通合伙人则可以用劳务支出;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为限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清偿责任;无论是有限合伙还是普通合伙,都不具备法人资格; 13.仲裁法原则包括:仲裁独立原则、仲裁一裁终局原则、仲裁保密原则; 14.仲裁独立原则: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和其他机构;仲裁机构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仲裁庭的组成方式由当事人协商决定;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但是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 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仲裁不公开进行,但是除涉及国际秘密的以外,当事人协议公开进行的,则可以公 开进行;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通关提分 题库(考点梳理) 单选题(共30题) 1、(2019年真题)关于金融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票据市场属于资本市场 B.长期债券市场属于货币市场 C.二级市场上的交易只能采取交易所场内交易 D.某企业通过定向发行方式发行股票的市场是一级市场 【答案】 D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各种生产要素应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分配。 A.贡献大小 B.稀缺程度 C.数量多少 D.实际来源 【答案】 A 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成 【答案】 A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经济杠杆的是()。 A.价格 B.利率 C.汇率 D.转移支付 【答案】 D 5、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是()。 A.政府预算原则 B.政府预算职能 C.政府预算方式 D.政府预算的手段 【答案】 A 6、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增值税属于()。 A.财产税 B.间接税 C.直接税 D.从量税 【答案】 B 7、(2018年真题)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中,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货款或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款项的职能通常称为()。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 D 8、按照我国税收分类方法。增值税属于() A.流转税、从量税、间标税 B.流转税、从价税、直接税 C.流转税、从量税、直接税 D.流转税、从价税、间接税 【答案】 D 9、下列民事纠纷中,适用1年特别时效的是()。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损失 B.延期交付货物 C.继承人在分割父母遗产时发生纠纷 D.遗失财物被别人捡得,要求返还 【答案】 A 10、下列法律原则中,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 A.合法性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合理性原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初级经济师_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 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1.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 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提示: 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试内容: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考试内容: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 1.市场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 2.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202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完整知识重点复习

资源配备中,市场机制起基 ,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来引导和 ,是相对于筹 :(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 ,市场经济是市 ;(2)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必然过渡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发达商、合理配备社会资源必要性:社会 ,是生产力发展重 、社会资源配备两种方式: 市场配备方式(在经济体制上反 ) 筹划配备方式(a指令性筹划;b )反映是筹划经济 、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关系: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特点,社 ,并贯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规定,合理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发展起 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由劳动二重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是价值物 ,没有使用价值物品没有价值(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凝 ,商品作为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在量上是可以比较,商品互换比 ,价值是互 ,互换价值是价 2、劳动二重性: 详细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体 质不同,量无法比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体现商 、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两者矛盾统: :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 ,更不是两种劳动:(1)详细劳动是从劳动有用效 , 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有用性普通人类劳动;(2)详细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似只有量差别;(3)详细劳动反映是人与自然关系,是劳动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是劳动社会属性;(4)详细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劳动,是形成价值唯一源泉。 4、商品价值量概念:商品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普通人类劳动量。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是商品社会价值,商品价值量是商品互换根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变化。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产生过程: 简朴或偶尔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普通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本质是固定地充当普通等价物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经济关系。 6、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商品价值货币体现就是商品价格,价值是价格基本,价格是价值货币体现。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货币象征性存在,不一定是足值货币, (3)贮藏手段:必要是足值货币 (4)支付手段:解决缺少钞票,增进商品生产和互换发展,但是增大了经济危机也许性。 (5)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普通等价物职能。 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期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货币量由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平均速度来决定。 8、商品流通中需要货币量取决于如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商品数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期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

2023年初级经济师商业考试复习重点

2023年初级经济师《商业》考试复习重点 背诵包过 1、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旳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2、生产工具旳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旳重要标志 3、在社会生产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旳环节,消费是最终旳目旳和动力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对立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5、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旳原因处在变动之中,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6、人类社会旳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旳矛盾 7、社会经济制度是辨别人类不一样社会形态旳主线标志 8、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最基本旳经济特性,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互换为目旳旳社会经济形态 9、商品经济产生旳原因: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一样旳是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旳经济实体

10、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旳分离、手工业与农业旳分离、商人旳出现 11、市场体系旳作用:提供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络功能、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与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 12、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发达旳商品经济 1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旳 14、商品是用来互换旳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15、使用价值是商品旳自然属性反应人与自然旳关系,价值是商品旳本质属性反应人与人之间旳社会属性 16、商品之因此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旳二重性决定旳 17、劳动二重性,即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详细劳动发明商品旳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旳价值 18、商品旳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9、单位商品旳价值量与包括在商品中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23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考点汇总习题

2023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 试考点汇总习题 1.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2010年真题] A. 配置资源 B. 扩大生产 C. 获得利润 D. 商品交换 【答案】: D 【解析】: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2.我国的一般性财政收入形式有()。 A. 税收 B. 政府债务收入

C. 专用基金收入 D. 政府收费 E. 专项收入 【答案】: A|D|E 【解析】: 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性财政收入构成。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形式主要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BC两项属于我国的特殊性财政收入形式。 3.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增值税和()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A. 消费税 B. 流转税 C. 营业税 D. 所得税 【答案】: A

【解析】: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报关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款的制度。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增值税和消费税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即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对消费税出口货物免税。 4.下列抽样方法中,能够保证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代表性,而且能够将调查误差中的抽样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是()。 A. 分层抽样 B. 偶遇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答案】: A 【解析】: B项,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这种方法抽样结果偏差较大,可信程度较低,样本没有足够的代表性。C项,滚雪球抽样是指先随机选择一些被访者并对其实施访问,

初级经济师之<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要素:A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B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重要地位。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生产起决定作用。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3.社会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三类:①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生的规律②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③只在一个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等。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人类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封建、资本、社会。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它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才趋于瓦解。2、商品经济的产生的发展: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二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三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它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商品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在简单商品生产阶段,进入市场的主要是劳动产品。后来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也进入市场交换。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系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在这一体系中,既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内的商品市场,也包括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具有的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区别:商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2.联系:商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是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是商发展的必然要求,市是发达的商。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2.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计划的有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3.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也难以比较。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也可以比较。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也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而没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了商品价值而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存矛盾才能得到解决}。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再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差别和矛盾:A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C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3.商品的价值量: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如金银。{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增大了经济危机的可以性).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它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是事后调节,资源的浪费。2.刺激商品生产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G-W),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换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W-G),资本家预付一定的货币购买特定的商品,然后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这两者的区别在于:①买和卖的顺序不同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③流通中的媒介不同。资本的完整形式应该为G-W-G′。G′=G+△G,△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可见,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其次离开了流通领域,生产者只能由自己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包括三部分:①劳动者本从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要服从资本家的安排②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两个方面①通过工人的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形成了新价值,这就是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两部分,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2.资本的价值形式: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叫可变资本。 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即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①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量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区别:初期采用绝对剥削,发展后主要用相对剥削,在生产实践中,二者相互结合使用。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c和v是生产该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又称为成本价格k。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m/v。利润率=m/(c+v)。从量上看利润率总是低,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它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与价值产生一定程度的背离,并不意味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因为:①从个别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量的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被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全部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全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②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有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量③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价格降。 四、剩余价值的分割:在资本主义运行中,存在着多种具体的资本形式,如商品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等,与不同的资本形式相对应,剩余价值也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1.商业利润: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产业资本家反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的本质也是产业工作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利息: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的闲置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具体形式。利息就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由职能资本家支付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必须与借贷资本家共同瓜分借贷资本所带来的平均利润,一部分为利息归借贷资本家,一部分为利润归企业。3.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经营银行业务费用后形成的。4.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是租种较优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它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五、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1.资本循环:资本的本质在于运动,只有在不断运动中资本才能得到增值。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揭示资本运动本质的典型形式。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剩余价值。抄图。2.资本周转速度:产业资本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主要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它由四部分组成:①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为生产某种产品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全部时间②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③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④正常的停工时间。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起决定作用,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减少非劳动时间。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从价值形式上看,社会总产品是由c.v.m三部分所构成,从实物形态上看,则由生产资料(第一部类Ⅰ)和消费资料(第二部类Ⅱ)两部分构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引申出两个条件:①Ⅰ(c+v+m)=Ⅰc+Ⅱc②Ⅱ(c+v+m)=Ⅰ(v+m)+Ⅱ(v+m)。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及其条件:扩大再生产两个前提条件:①Ⅰ(c+v+m)>Ⅰc+Ⅱc或化为Ⅰ(v+m)>Ⅱc②Ⅱ(c+v+m)>Ⅰ(v+m/x)+Ⅱ(v+m/x)或化为Ⅱ[c+(m- m/x)]>Ⅰ(v+m/x)。式中m/x表示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m- m/x)表示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v+m/x)=Ⅱ(c+△c),引申出①Ⅰ(c+v+m)=Ⅰ(c+△c)+Ⅱ(c+△c)②Ⅱ(c+v+m)=Ⅰ(v+△v+m/x)+Ⅱ(v+△v+m/x)。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集中爆发形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生产相对过剩。②它产生的根源和作用: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双重作用:一是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二是危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作用是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的。危机集中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产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③和商品输出不同,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2.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有多种。 3.金融寡头:银行业的集中是以工业生产集中为基础的。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