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

断技术

1.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常用于检查阴道内有无滴虫、念珠菌。方法是用无菌长棉签取后穹窿部白带少许,放在盛有 1~2 滴生理盐水的玻片上,立即在显微镜下找活动的滴虫。如查念珠菌,则在玻片上滴 10%氢氧化钠悬液,也可将分泌物直接涂在干燥玻片上,染色后镜检,检查白色念珠菌的芽生细胞和假菌丝。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取标本前 24 小时内禁止性交、阴道灌洗或上药。阴道涂片可帮助了解卵巢内分泌功能,取阴道分泌物的涂片,应在阴道上 1/3 侧壁取材,然后固定、染色、镜检。宫颈刮片是防癌普查的主要方法,对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有重要价值。先用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去宫颈表面粘液,然后用木制刮板在子宫颈外口与子宫颈交界

处,以外口为中心轻刮一周,立即将刮下的标本向一个方向均匀地涂在有编号的清洁玻片上,放入固定液中送检。

3.外阴、阴道及宫颈活组织检查

此法为确诊局部组织病变的重要方法。适用于子宫颈、阴道或外阴赘生物的活检。

4.子宫颈粘液检查

(1)原理:子宫颈粘液是子宫颈腺体的分泌物,正常育龄妇女在卵

巢性激素影响下,宫颈粘液的理化性状有周期性变化。排卵期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 10cm以上,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排卵后

或妊娠期由于孕激素作用,粘液分泌量减少,变为混浊、粘稠,拉丝度

仅为 1~2cm,镜下见结晶呈成行排列的椭圆体。

(2)临床应用:①预测排卵期 ; ②诊断妊娠 ; ③诊断闭经 ; ④诊断功

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5. 基础体温测定

(1)原理:基础体温是机体处于最基本情况下的体温,反映机体在

静息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水平。在月经周期中,虽不同时期雌、孕激素分

泌量的不同,基础体温呈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后及卵泡期基础体温较低,排卵后因卵巢有黄体形成,产生的孕酮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上升 0.3 ℃~ 0.5 ℃,一直持续到经前 1~2 日或月经第一日,体温又降至原来水平,因此,正常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呈双相曲线。若无排卵,基础体温无上升改变而呈单相曲线。

(2)临床应用:①指导避孕及受孕 ; ②协助诊断妊娠 ; ③协助诊断

月经失调。

6.输卵管通液检查

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的一种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通

过导管向宫腔内注入液体,根据注液阻力大小、有无回流及注入液体

量和患者感觉等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

7.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

是通过导管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行 X 线透视及摄片,根据造影剂在输卵管及盆腔内的显影情况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

位及宫腔形态。该检查损伤小,能对输卵管阻塞作出较正确诊断,准

确率达 80%,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适应证:①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及其形态、阻塞部位; ②了解宫腔形态; ③内生殖器结核非活动期; ④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了解宫颈内口是否松弛,宫颈及子宫有无畸形。

(2)禁忌证:①内、外生殖器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 ②严重的全身性

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 ③妊娠期、月经期 ; ④产后、流产、刮宫术后 6 周内; ⑤碘过敏者。

8.阴道镜检查

是利用阴道镜在强光源照射下将宫颈放大10~40 倍直接观察,

以发现肉眼看不到的较微小病变,指导定位活检。

(1)适应证:①有接触性出血 ; ②宫颈刮片 TBS 提示上皮细胞异常,或持续阴道分泌物异常 ; ③肉眼观察可疑癌变,行可疑病灶的指导性活

检 ; ④真性糜烂、尖锐湿疣的诊断 ; ⑤慢性宫颈炎长期治疗无效需排除

癌变者 ; ⑥阴道腺病、阴道恶性肿瘤的诊断。

(2)异常阴道镜图像:碘试验均为阴性,包括:白色上皮、白斑,

点状结构,镶嵌,异型血管。

9.宫腔镜检查

采用膨宫介质扩张宫腔,通过纤维导光束和透镜将冷光源经宫腔

镜导入宫腔内,直视下观察宫颈管、宫颈内口、宫内膜及输卵管开口,

以便针对病变组织直观准确取材并送病理检查,同时也可在直视下行宫腔内的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 ; ②宫腔粘连的诊断 ; ③IUD 的定位及取出 ; 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 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⑥检查原因不明不孕的宫内因素。

(2)禁忌证①绝对禁忌证:急性盆腔感染,心、肝、肾功能衰竭

急性期及其

他不能胜任手术者。

②相对禁忌证:宫颈瘢痕、不能充分扩张者; 宫颈裂伤或松弛,灌流液大量外漏者。

10.腹部或阴道 B 超检查

是应用二维超声诊断仪,在荧屏上以强弱不等的光点、光团、光

带或光环,显示探头所在部位脏器或病灶的断面形态及其与周围器宫

的关系,并可作实时动态观察和照相。

(1)经腹壁 B 型超声检查: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形成良好的“透声窗”,便于观察盆腔内脏器和病变。

(2)经阴道 B 型超声检查:患者需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有

利于对盆腔深部器宫的观察,而对超出盆腔的肿物无法获得完整图像。无性生活史者不宜选用。

11.腹腔镜检查

(1)适应证:①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是确诊的金标准方法;

②了解盆腔肿块性质、部位或取活检诊断 ; ③不明原因急、慢性腹

痛和盆腔痛 ; ④不孕、不育患者需了解内生殖器形态及排卵状况者;

⑤代替二次探查手术。

(2)禁忌证: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 ②盆腔肿块过大,超过脐水平者; ③凝血系统功能障碍 ; ④隔疝 ; ⑤腹腔内广泛粘连 ; ⑥弥漫性腹膜炎或腹腔内大出血。

12. 诊断性刮宫

简称诊刮,是诊断宫腔疾病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 ( 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 ) 作病理检查协助诊断。若同时疑有宫颈管病变时,需对宫颈管及宫腔分部进行诊断性刮宫,简称分段诊刮。

(1)适应证

①子宫异常出血或阴道排液,需证实或排除子宫内膜癌、宫颈管癌,或其他病变如流产、子宫内膜炎等。

②月经失调,需了解子宫内膜变化及其对性激素的反应。

③不孕症,需了解有无排卵或疑有子宫内膜结核者。

④因宫腔内有组织残留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长期多量出血时,

刮宫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止血效果。

(2)禁忌证:滴虫、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急性阴道炎、宫颈炎、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

例题:

1.最易引起子宫破裂的胎位是 ( )

A. 臀位

B.枕横位

C.枕后位

D.忽略性横位

E.枕前位

2.产后子宫内膜完全修复的时间 ( ) A. 产后 6周

B.产后 8周

C.产后 10周

D.产后 4 周左右

E.产后 30天

3.与病理缩复环关系最密切的为 ( ) A. 双胎妊娠

B.重度子痫前期

C.嵌顿性肩先露

D.胎盘早剥

E.前置胎盘

参考答案

1.D

2.A

3.C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疹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十个历史时期: 1.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甲骨文疾育;史记剖腹产;周易孕育; 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的胎教(最早),曲礼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2.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 胎产书最早记载胚胎发育; 内经:基础理论,临床病证,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3.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 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 本草经所收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 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淳于衍(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 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 妊娠各期保健

要点-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晚婚优育-南齐《褚氏遗书》

5.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 隋诸病源候论为病理学巨著,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唐经效产宝是现存产科最完备者; 唐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方为卷首,为崇本之义。 6.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置产科和产科教授;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内容全面、系统,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 多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7.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金元四大家; 8.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 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万全《广嗣纪要》; 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 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完备。对命门学说的发挥:赵献可《医贯》描述命门“水火” ; 张介宾《类经》。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 9.清代、民国时期中西汇通- 清代:妇产科专著:傅山《傅青主女科》影响最大; 萧赓六《女科经纶》; 亟斋居士《达生篇》; 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教科书- 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唐容川《血证论》;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开创近代中医教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妇科学_讲义

《中医妇科学》串讲 细目一 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 定义 范围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细目二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 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A 1型题】 1.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脉经》 D.《千金要方》 E.《景岳全书》 [答疑编号500915010101] 『正确答案』B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外生殖器 要点: 1.毛际的位置 2.阴户的位置及功能 解剖位置:指阴道口。又称廷孔、四边。 功能:①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②是排月经、泌带下、排恶露之出口。③是合阴阳之入口。 ④又是娩出胎儿、胎盘之产门。 细目二内生殖器 要点: 1.阴道的位置及功能 阴道,又称子肠。“阴道”一词最早就是中医学中的固有解剖名称,且解剖位置与西医学一致。 解剖位置:是阴户连接子宫的通道,位于子宫与阴户之间。 阴道的功能:①娩出胎儿,②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③是合阴阳,④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 2.胞宫的含义 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胞宫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器官,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胞宫的位置《类经附翼》说: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它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 胞宫的形态最早记载见于《格致余论》,《景岳全书》又进一步描述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可见中医学的子宫形态除了包括子宫的实体之外,还包括两侧的附件(输卵管、卵巢)。 3.胞宫的功能 胞宫的功能《内经》称女子胞为“奇恒之腑”,说明了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 脏是藏而不泻,腑是泻而不藏,而胞宫是亦泻亦藏,藏泻有时。它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分明,各依其时,充分体现了胞宫功能的特殊性。胞宫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的结果。 4.子门的位置及功能 子门,又名子户。子门是指子宫颈口的部位。 子门的功能: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子门是主持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 【A1型题】 1.胞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月经 B.主带下 C.主孕育胎儿 D.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E.主经、带、胎、产

《中医妇科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本课程以“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妇科学》为教材,分总论、各论、附论三部分。在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妇女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保健等。在各论中,根据中医妇科文献记载与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在附论中介绍了西医妇产科基本理论,妇科检查与辅助检查,生理产科基础知识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中医妇科学》突出了“女性生殖藏学”、“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冲任学说”,着重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月经产生机理的理论,肾气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而且在妊娠和带下产生的机理离不开“肾气-天癸-冲任”的环路,体现出“肾主生殖”的理论;在病理特点提出了四大病因和三大病机,强调了冲任二脉在妇科病机的重要性,指出了冲任督带上联十二经脉与脏腑相同下联胞宫,是一个整体关系,在生理上表现“经、孕、产、乳”,病理上表现“经、带、胎、产、杂;妇科疾病脏腑以肾、肝、脾为主,辨证方法以脏腑和气血辨证为主,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同样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按照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进行整体辨证,月经病辨证体现期、量、色、质,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进行治疗,崩漏、闭经、痛经为临床常见病,“经水出诸肾”,治疗月经病常需要补肾治疗;带下病以量、色、质、味为辨证要点,完带汤临床经常应用;妊娠病治疗注重补肾安胎,寿胎丸的应用保胎经久不衰;产后病的特点多虚多瘀治疗以养血活血,生化汤治疗产后病首当其冲。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诸学科中的一大学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妇女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形成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才能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使用(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罗颂平、谭勇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医基础教研室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导论 (3)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3) 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4)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5) 第五章妇科疾病治法 (5) 第六章预防与保健 (5) 第七章月经病 (6) 第八章带下病 (10) 第九章妊娠病 (10) 第十章产后病 (13) 第十一章妇科杂病 (15) 参考书目 (17) 学时分配 (18)

前言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的主要课程,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和附论三部分。总论共六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统论述妇女的生殖脏象、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各论共五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附论共五章,简要介绍生理产科、常见妇产科疾病和计划生育等一般知识。本门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中医妇科的知识诊断、治疗及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教学内容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特点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参考《中国医学通史》相关史料,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明国时期、及现代八大历史时期,以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为核心,描绘中医妇科发展的简史。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女性特有的器官 【目的要求】 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胞宫、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三、四节月经、带下、妊娠与产育 【目的要求】 1.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 断技术 1.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常用于检查阴道内有无滴虫、念珠菌。方法是用无菌长棉签取后穹窿部白带少许,放在盛有 1~2 滴生理盐水的玻片上,立即在显微镜下找活动的滴虫。如查念珠菌,则在玻片上滴 10%氢氧化钠悬液,也可将分泌物直接涂在干燥玻片上,染色后镜检,检查白色念珠菌的芽生细胞和假菌丝。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取标本前 24 小时内禁止性交、阴道灌洗或上药。阴道涂片可帮助了解卵巢内分泌功能,取阴道分泌物的涂片,应在阴道上 1/3 侧壁取材,然后固定、染色、镜检。宫颈刮片是防癌普查的主要方法,对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有重要价值。先用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去宫颈表面粘液,然后用木制刮板在子宫颈外口与子宫颈交界 处,以外口为中心轻刮一周,立即将刮下的标本向一个方向均匀地涂在有编号的清洁玻片上,放入固定液中送检。 3.外阴、阴道及宫颈活组织检查 此法为确诊局部组织病变的重要方法。适用于子宫颈、阴道或外阴赘生物的活检。 4.子宫颈粘液检查

(1)原理:子宫颈粘液是子宫颈腺体的分泌物,正常育龄妇女在卵 巢性激素影响下,宫颈粘液的理化性状有周期性变化。排卵期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 10cm以上,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排卵后 或妊娠期由于孕激素作用,粘液分泌量减少,变为混浊、粘稠,拉丝度 仅为 1~2cm,镜下见结晶呈成行排列的椭圆体。 (2)临床应用:①预测排卵期 ; ②诊断妊娠 ; ③诊断闭经 ; ④诊断功 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5. 基础体温测定 (1)原理:基础体温是机体处于最基本情况下的体温,反映机体在 静息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水平。在月经周期中,虽不同时期雌、孕激素分 泌量的不同,基础体温呈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后及卵泡期基础体温较低,排卵后因卵巢有黄体形成,产生的孕酮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上升 0.3 ℃~ 0.5 ℃,一直持续到经前 1~2 日或月经第一日,体温又降至原来水平,因此,正常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呈双相曲线。若无排卵,基础体温无上升改变而呈单相曲线。 (2)临床应用:①指导避孕及受孕 ; ②协助诊断妊娠 ; ③协助诊断 月经失调。 6.输卵管通液检查 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的一种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通 过导管向宫腔内注入液体,根据注液阻力大小、有无回流及注入液体 量和患者感觉等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 7.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恶露不绝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恶露不绝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多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同时,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了亡血伤津的情况下产生的“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

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晚期出血。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为冲任不固:恶露乃血所化,出于胞中而源于血海,气虚冲任不固,或血热损伤冲任,或血瘀冲任,血不归经,均可导致恶露不绝。

2015年《中医妇科学》习题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习题 马宝璋

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学习要点 重点: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 难点: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理论基础上学习中医妇科学。 二、知识点精析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 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妇科病的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 各论中讲述的疾病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 (马宝璋)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一、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熟悉十大历史时期;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精析 (一)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 我国远古时代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药物,积累了初步的医疗技术。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妇科药物、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关于难产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说:“陆终(妻女嬇)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关于妇科药物和种子的记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山海经》中载药120余种,其中就有“种子”及“避孕”的药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细目一:妇科检查 一、双合诊 二、三合诊 一、双合诊妇科双合诊,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手套,食、中两指或食指伸入阴道内,了解阴道宫颈情况; 随后将阴道内两指放在子宫后方,并上抬,同时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子宫的情况,当两指移至阴道侧穹窿,腹部的手移向相应的一侧,则检查附件情况。 【习题】 盆腔检查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 A.双合诊 B.三合诊 C.基础体温测定 D.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E. 诊断性刮宫 【正确答案】A 二、三合诊 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称为三合诊。 了解后位子宫大小、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骶骨韧带及骨盆腔后部病变。

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手套,将食指伸入阴道内,中指伸入直肠,了解子宫或附件与直肠的关系,及直肠的情况。 细目二: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一、基础体温测定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三、活体组织检查 四、诊断性刮宫术 五、阴道后穹隆穿刺 一、基础体温测定 1.定义:基础体温(BBT)是指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的体温。 2.测定方法每日清晨醒后,不说话,不起床,不活动,将体温表放于舌下测定口腔体温5 分钟,每日测量时间固定,一般需连续测3 个月经周期。 3.临床应用检查不孕原因,指导避孕和受孕,协助诊断妊娠,协助诊断月经失调。 基础体温测定 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1.应用: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可用于闭经、功血诊断。 2.涂片种类及标本采集 (1)阴道涂片:了解卵巢功能。 (2)宫颈刮片(防癌涂片):早期发现宫颈癌。 ①方法: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去宫颈表面黏液,在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用木质刮板轻轻刮取一周,均匀涂在玻片上,固定、染色、镜检。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临产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临产病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临产病 第一节临产病小论 妊娠足月,在产程中及产后4小时内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称“临产病”。 临产常见病有气血失调难产、交骨不开难产、胎位异常难产、胎儿异常难产、胞衣不下等病。本章着重论述气血失调难产、胞衣不下的辨证论治。 临产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有先天不足,房事不节,损伤肾气;饮食失节,劳逸过度,损伤脾气,中气不足;素多忧郁,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影响了冲任、胞宫的功能,导致了临产病的发生。 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丹田气弱,胞宫收缩乏力,可导致气血失调难产;母体先天的骨盆狭窄,可导致交骨不开或胎位异常难产;胎儿先天的畸形、脑积水、巨大胎儿等可导致胎儿异常难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损伤脾气,中气不足可致气血失调难产;湿浊内停,胎肥(巨大胎儿)难产;素多忧郁,情志不畅,气滞血瘀,可致气血失调难产。 临产病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出现突然,来势急;二是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子二人生命。在临床上通过产前检查,可以在临产前发现部分临产病,如交骨不开(骨盆狭窄)、胎位异常、胎儿异常等,综合孕妇年龄、产次.健康情况及发现异常的情况,确定分娩方式。 但有相当一部分临产病,如胞衣不下是在临产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在临产时必须严密观察产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为了使临产病得到准确治疗和预防,尤应注意产前检查。 治疗以补肾固冲、健脾益气、疏肝理血为主,必要时配合手法或

手术治疗。 第二节难产 妊娠足月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者,称为“难产”,古称“产难”。 中医学关于难产的论述,与西医学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位异常和胎儿异常的难产是一致的。本节论述的气血失调难产,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力异常的难产。 [病因病机] 气血失调难产的机理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是气虚不运而难产,实者是湿瘀阻滞而难产。常见分型有肾气虚弱、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气滞湿郁四型。 一、肾气虚弱 孕妇先天不足,早婚多产,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不足,胞宫无力运胎,以致难产。 二、气血虚弱 孕妇素体虚弱,气血不足,产时用力汗出,或用力过早,耗气伤津,气血大伤,冲任不足,胞宫无力运胎,以致难产。 三、气滞血瘀 孕妇素多忧郁,或安逸过度,气血运行不畅,或临产忧虑紧张,气结血滞,或产时感寒,寒凝血滞,气机不利,皆使冲任失畅,胞宫瘀滞,不能运胎,以致难产。 四、气滞湿郁 孕妇素多忧郁,气机不畅,或孕后胎体渐大,阻碍气机升降,易致气滞湿郁,湿停冲任,壅塞胞宫,不能运胎,以致难产。 [辨证论治]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促进和协调子宫的收缩,促进产程进展,尽量减少创伤,以恰当而安全的方式结束分娩。在辨证治疗中要注意与交骨不开难产、胎位异常难产及胎儿异常难产严格区别。 治疗大法是虚弱者补气行血以运胎,湿瘀者行气活血以滑胎。但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 点 第一章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病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 《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尤其强调“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

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其著有“妇人三篇”,为中国古籍最早中设有妇科专著的医著。被称为妇产学科之源头。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等特殊月经和“五崩”的证候。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辽夏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9、明清民国时期: 明代万全《养生四要》提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在《广嗣纪要·择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提倡顺产。 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 1、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位置: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执业医师妇产科知识点

执业医师妇产科知识点 妇产科知识点一: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微信号:med66_cdel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2021中医助理《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妇科学》 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计划生育、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妇科杂病 一、妇科杂病的定义: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二、妇科杂病的范围: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细目二癥瘕 一、定义: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以为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 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仅指良性癥瘕。 癥瘕是妇科下腹包块,盆腔炎是妇科下腹疼痛(炎症) 注:内科有积聚之证,可以此处癥瘕做对比学习。 1.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似癥 2.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似瘕 二、病机: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事、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小腹,日月相积,逐渐而成。 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阻、肾虚血瘀。 三、鉴别诊断 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 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癥瘕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 四、辨证论治(各证都有淤血,故治法都有化瘀消癥) 1.气滞血瘀证: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丸或大黄虫丸。 2.痰湿瘀结证: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黯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方药:大黄牡丹汤。 4.肾虚血瘀证: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黯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方药: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2020中医执考—中妇考点梳理解析

2020中医执考—中妇考点梳理解析 在更新这15个系列之前,我写了关于以下7个问题的文章 1.关于更新考点预测解析的说明 2.笔试考试时间 3.笔试改革解析 4.中医执业及助理单元分值预测 5.模拟卷做题分数分析及分值投票 6.机考指南 7.临考心态 具体阅读可点击: 08 中医妇科学 今天说一下中医执业/助理中医妇科学的考试情况。中医执业第二天8.22下午考的第四单元分别是考中外、中妇、中儿,外妇儿的分值都是50分(以往是每门40分,第四单元加了传染病和法规,今年外妇儿的分值增加了!),助理的话应该是第二单元,22号下午考,分值为25分。去年出现的A3型题,也在这三门临床科目中出现,A3题型在外妇儿共9大题,一门3大题,1大题3小题,共27题。要注意各科目重点病的A3题出现。今年分值增加了,而且强调重临床,A3题型还会有增加,预计4-5个A3题型,分值上升到12-15分。 这段时间的复习,尤其是外妇儿的复习,一定要分配充分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这三门是新鲜科目,每年翻车的考生除了大部分基础不行没把考试当回事的,就是外妇儿因为复习时间不够导致考的很不理想的。

关于中医妇科学的学科概况:中医妇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妇科的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考试特点是辩证型(简单)和选方(新、难)为主,并且突出辩证易选方难。中医外科的特点我在之前一篇说的是重病轻证。 中医妇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妇科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考试特点是辨证型和选方剂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中医外科的特点我在之前一篇说的是重病轻证。妇科有点和外科完全相反,辨病概念相对容易,除了个别证型需要注意,辩证也容易,无怪乎涉及阴阳虚实寒热的区分,但在选方却完全是懵逼,妇科专方多,我们之前都没有涉及过,而且不同的病相同的病证却不同的方子,太痛苦了。 中医妇科的证型在辨虚、实、寒、热、瘀、痰,特点都更突出,病位不离肝、肾,所以辩证简单。在妇科用方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病相似证要用不同的方,容易混淆,如气虚、瘀血的证型,且妇科多数方在复习执考前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方子也要现学现背,所以整体而言选方是难点。中医妇科学的选方比其他几门临床学科的选方占比明显多很多。中医妇科学掌握的重点主要是疾病的定义和临床特点,各类似病的鉴别,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症候治法和代表方,还要求掌握重点方的组成,在妇科大纲有要求,一般在考试涉及妇科方组成在1-2分,如两地汤。不作重点掌握。 关于中医外科学的复习策略:再谈中医妇科学如何复习,中医妇科考试特点是辨证型(简单)和选方剂(新、难)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如果要拿高分,妇科的用方要记得东西很多,妇科病主要考察章节是月经病前几章,带下病、妊娠病也不要忽略,妇科杂病稍多一点题。总之妇科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应该要把重心放在选方的记忆上。 举个具体化的例子,假如4天复习好妇科,怎么办,好多人一翻书,这么多东西,从哪里开始,就玩手机去了,这样行吗?比如说我4天复习完中妇,我应该如何复习,没有概念,然后复习的时候看会视频,感觉视频看不下去,又拿笔记出来背,背了半页,又觉得太浪费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高频考点-中医妇科学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高频考点-中医妇科学 1.首先提出了女子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的是——《素问.上古天真论》。 2.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金匮要略》。 3.我国最早有“胎教”的记载的是——《列女传》。 4.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胎产书》。 5.第一部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6.中医学女性生殖轴的概念是——肾—天癸—冲任—胞宫。 7.子脏是指——女子胞。 8.胞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9.围产期是指——孕期28周到生后1周。 10.月经产生最直接关系的脏腑是——脾、肝、肾。 11.身体无病,月经两个月一潮者,称为——并月。 12.与月经后期和月经过少的发病均有关的是——血虚。 13.瘀血引起经行头痛的特点是——头痛剧烈,痛如锥刺。 14.崩漏的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15.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发病机理是——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16.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17.带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湿邪影响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18.闭经实证的发病机理是——气血痰湿、阻塞胞脉。 19.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热、血瘀。 20.妇科疾病中核心的是——冲任督带损伤。 21.育龄期崩漏,多属——肾虚肝郁。 22.围绝经期崩漏,多属——脾肾亏损。 23.正常妊娠期为——40周。

24.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特点是——恶闻油腻。 25.妊娠八九个月,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称为——临产。 26.妊娠期瘀阻胎元,使用活血化瘀药的原则是——衰其大半而止。 27.恶阻,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 28.恶阻,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者,多为——肝胃不和。 29.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主症的是——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30.问带下史要注意——量、色、质、味。 31.产后盗汗,属产后——“三急”。 32.产后“三急”是指——呕吐、泄泻、盗汗。 33.产后用药三禁是指——大汗、峻下、利小便。 34.产后三病是指——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35.哺乳期最佳断乳时间是——8个月。 36.癥瘕是指——妇人下腹结块,或痛,或胀,或满。 37.属人工流产适应症的是——妊娠10周内因某种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者。 38.月经后期虚寒证的选方——《金匮要略》温经汤。 39.月经过少血瘀证方选——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0.妇科健脾除湿法的代表方剂是——完带汤。 41.因寒而致痛经,宜选用的止痛药是——艾叶、吴茱萸。 42.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固阴煎。 43.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最佳选方是——保阴煎。 44.治疗月经过多气虚证,应首选——举元煎。 45.治疗月经过多血瘀证,应首选——失笑散。 46.治疗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应首选——两地汤。 47.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应首选——清肝止淋汤。 48.治疗经行头痛肝火证,应首选——羚角钩藤汤。 49.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应首选——少腹逐瘀汤。 50.治疗痛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圣愈汤。

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考点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考点及答案 1、单选养血柔肝法的代表方剂是O A.乌药汤 B.丹桅逍遥散 C.左归丸 D.杞菊地黄丸 E.六味地黄丸 正确答案:D 2、单选下列各项,属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适应病证是O A.胞(江南博哥)阻 B.输卵管阻塞 C.阴痒 D.带下病 E.闭经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中药离子导入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妇科术后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外阴炎等疾病。 3、单选下列关于月经周期中的激素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O A.排卵期24小时,FSH出现高峰 B.排卵期24小时,LH出现陡直高峰 C.LH高峰出现24小时后剧降 D.雌激素在排卵前后各出现一个高峰 E.孕激素在排卵前后各出现一个高峰 正确答案:E 4、单选患者,已婚。平时月经规则,4~5天∕26~28天,现停经38天,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是() A.盆腔B超 B.腹平片 C.尿妊娠试验 D.腹腔镜检查 E.血液常规检查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该题描述的患者月经周期及停经史,应首选排除妊娠可能,故选Co 5、单选宫颈刮片的检查目的是O A.了解卵巢的功能 B.早期发现宫颈癌 C.检测宫腔病变

D.检测体内激素水平 E.了解垂体功能 正确答案:B 6、单选下列各项,属《邯郸遗稿》学术观点的是O A.胎前善养血健脾、清热疏气 B.重视调理气血,补益脾胃 C.妊娠期以养胎、保胎为要 D.重视脾肾,倡命门学说 E.培补气血,调理脾胃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邯郸遗稿》为明代赵献可所著,该书重视脾肾,倡命门学说,认为妇科病与气血失调、中气虚弱、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命门水火的盛衰为主。 7、单选下列各项,属柴胡疏肝散治法的是() A.疏肝解郁 B.疏肝清热 C.养血柔肝 D.育阴潜阳 E.清热利湿 正确答案:A 8、单选下列各项,不属利湿祛痰法常用的代表方剂是O A.止带方 B.苍附导痰汤 C.白术散 D.启宫丸 E.龙胆泻肝汤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利湿祛痰法常用的方剂为止带方、草解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四逆四妙散、三妙红藤汤、苍附导痰汤、启宫丸。选项C不属于利湿祛痰法的常用方剂。 9、名词解释月经先期 正确答案: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相当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出现的月经提前。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 10、名词解释产后恶露不绝 正确答案:产后血性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沥不尽。 11、单选下列各项,属雌激素主要生理作用的是O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妊娠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妊娠病 妊娠病 概述 妊娠病的定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

妊娠病的范围 包括妊娠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满、子肿、子晕、子痫、子嗽、妊娠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瘙痒症、妊娠贫血、难产等。妊娠病的诊断首先要明确妊娠诊断。根据停经史、早孕反应、脉滑等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如妊娠试验、基础体温、B 超等判断是否妊娠。如需保胎可暂不进行妇科检查。如病情需要亦需择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注意与激经、闭经、癥瘕等鉴别。妊娠病的诊断,自始至终要注意胎元未殒与已殒的鉴别,注意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母体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要注意排除畸胎等。 妊娠病的发病机理 外感六淫、情志内伤 房室不节、劳逸过度内因与外因相互结合,影响脏腑、气血、冲任、跌仆闪挫、素体虚弱胞宫、胞脉、胞络、胎元,导致妊娠病的发生阴阳气血、偏盛偏虚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以胎元的正常与否为前提。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若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 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妊娠期间用药的注意事项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如果病情确实有需要,亦可适当选用,但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 妊娠恶阻

恶阻的发生,主要病机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临床常见的病因为脾胃 虚弱、肝胃不和,并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葡萄胎、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孕痈相鉴别。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证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 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证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暧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妊娠恶阻的调摄 本病发生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患者应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解除顾虑,避

中医妇科学(2)

中医妇科学(2) 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第一节补肾滋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 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 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 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 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五、滋肾养肝 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肝肾又为冲任之本,所以肝肾不足产生的病变可影响冲任;冲任损伤,也可涉及肝肾。一般常见的崩漏、经闭、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等大都由肝肾不足所致。因此,肝肾不足,冲任损伤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应以滋肾养肝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杞菊地黄丸之类,并应根据具体病情佐以血肉有情之晶。滋肾养肝即是益冲任之源,源盛则流自畅,其病自愈。 六、温肾健脾 脾主湿,肾主水,水湿同根,根于命火的虚衰。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日久化为痰浊,可导致经行泄泻、妊娠肿胀、带下病、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病。治疗宜温肾健脾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神丸合健固汤、温胞饮之类,同时根据水湿、痰浊的不同情况兼用燥湿、利水、化痰之晶。: 总之,补肾滋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熟练运用,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子,肾气未充,补肾滋肾就更为重要。 第二节疏肝养肝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一、疏肝解郁

中医妇科学教案

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 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难点:1.中医妇科学定义和范围。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它是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妇科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预防治疗的专门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包括经、带、胎、产和杂病。 小结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布置作业 1.请熟记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请简述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复习提问 1.请说出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 1.了解十大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 夏、商、周时代 (2)春秋战国时代 (3)秦汉时代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5)唐代 (6)宋代 (7)金元时代 (8)明代 (9)清代与民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科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夏、商、周时代——中医妇科学的萌芽。 (2)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妇科学的产生:《黄帝内经》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妊娠诊断等。

(3)秦汉时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妇科疾病作了专题研究,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痛经、漏下、转胞、阴吹等 症,并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妇产科的著作成就: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对胎儿逐月发育的叙述较为详尽。 (5)唐代——建立了较完备的医事制度等,产科及妇科专著涌现,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妇人卷置于全书之首,昝殷的《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产科 专著。 (6)宋代——妇科成为独立的专科: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妇科方面有调经、众疾、求嗣三门。 (7)金元时代——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丹溪心法》中载有妊娠切脉法和验死胎法,对妊娠病的治疗认为胎前应“清热养血”提 出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 (8)明代——妇科专著较多:《证治准绳·女科》内容丰富博采各价之说加以发挥并对小产特别重视,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妇人规》对妇科的生理病理提 出不少卓越的见解,并在明确理法的前提下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 (9)清代与民国——妇产科的著作较多,流传也广。《傅青主女科》该书立论强调肝脾肾对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的作用,对产后病的治疗,有很多独到之处。 亟斋居士的《达生篇》书中记述胎产时应注意的要点,特别提出临产六字真 言“睡、忍痛、慢临盆”,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在妇科方面 也有较大的贡献。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科学的发展。中医妇科学规划教材编写了第六版,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人才,临床上中西医相结合取长补短,取得了许多新的 成果。 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掌握要点《逐月养胎法》、《千金要方》、《妇人大全良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的产生年代及作者。 小结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逐月养胎法》、《千金要方》、《妇人大全良方》、《证治准绳·女科》、《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达 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布置作业 1.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有哪些? 提问 1.请说出《傅青主女科》的产生年代及作者。 2.请说出《妇人大全良方》的产生年代及作者。 第二章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 教学目的 1.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2.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3.熟悉阴道、子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重点 1.胞宫的别名、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 2.阴户、玉门的位置及生理作用。 3.阴道、子门的位置及生理作用。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