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二O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

第二部分学校评建工作情况 (2)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3)

一、加强班子能力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

(一)科学设计,精心编制学校发展规划 (3)

(二)立足区域,准确把握学校目标定位 (4)

(三)围绕中心,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5)

(四)依法治校,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6)

二、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7)

(一)内培外引,整体提高专任教师素质 (7)

(二)聘训并举,打造职教兼职教师队伍 (7)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推进课程建设 (8)

(一)对接岗位,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8)

(二)注重实效,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9)

(三)专兼结合,教师教学任务明确分工 (10)

(四)突出应用,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10)

四、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1)

(一)健全机制,顶岗实习全覆盖良运行 (11)

(二)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12)

(三)能力为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 (13)

(四)合作共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14)

(五)双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15)

五、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培育发展专业特色 (15)

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9)

(一)注重过程,常规教学平稳有序运行 (19)

(二)健全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

(三)育人为本,实施教学质量多元监控 (21)

七、人才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22)

(一)稳定规模,生源质量保持较好水平 (22)

(二)全程指导,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23)

(三)面向社会,专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23)

第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24)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鄂教高 [2009]8号)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鄂教高 [2011]9号)等文件精神,我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第一次评估以来,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就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简称“学校”)位于孝感市,是教育部首批(1998年)批准设臵的高等职业院校。建校60年来,学校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余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占地1049997平方米,现有教学行政用房298937平方米,实验、实习、实训场地19425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158.5 万元,图书馆藏书98.8万册;学校有专任教师665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 207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省级劳动模范等5名,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7人,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4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设有艺术与传媒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护理学院等10个教学院部,同时设有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开设有“广告设计与制作”等50个招生专业,其中,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

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专业2个,全日制在校生12548名。

经过第一轮评估,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30余项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学校评建工作情况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评估的通知精神,2010年11月,学校向省教育厅提交了接受评估的申请报告,同时全面启动了学校的第二轮评建工作。

一、学习贯彻,以评促管

学校在2010年11月向省教育厅提出评估申请的同时,启动了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立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评估办公室,拟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对“状态数据平台”数据及时进行采集与更新。

在评建工作过程中,学校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迎评促建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评估指标体系,学习有关评估工作文件,准确理解评估标准及内涵。

二、自查自评,以评促建

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上旬,根据《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要求,学校评估领导小组和评估办公室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在自查自评过程中,全面开展“说专

业”、“说课”和教学质量考核;在自评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达到“以评促建”。

三、持续改进,以评促改

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下旬,针对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有效开展整改,责任到人,逐项落实,期限完成,真正体现“以评促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一、加强班子能力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学校坚持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协调统一,统筹改革、发展、创新和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开发与调配学校人力资源,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科学设计,精心编制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将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十一五”的主要工作目标。

2010年7月,学校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组织编制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为湖北省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二)立足区域,准确把握学校目标定位

指导思想明确,发展目标清晰。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办学理念先进,服务定位准确。学校坚持“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开放式办学模式,践行“以德为魂、以能为本、以勤为径、以创为先”的育人方略和“靠质量立院、靠人才发展、靠管理增效益、靠专业显特色”的治校方针,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发展”、“依托专业办企业,工学结合促质量”的专业建设之路。确定了“立足孝感,依托武汉城市圈,服务湖北”的服务定位和“开发区建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到哪里,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就服务到哪里”的服务理念,提出把学校建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服务“两型社会”建设领先的高水平创新型全国高职名校的战略任务。

依托行业和区域经济建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按照“重点建设、品牌引领、特色示范、科学发展”的原则,实施了“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了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改革思路;构建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专

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有机融合的专业建设机制;学校着力打造了服务于机械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与维修产业、建筑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数控技术、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等5个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带动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办学规模稳定,培养结构合理。学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的特点,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正确处理“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学校2008年以来在校生规模一直稳定在13000人左右。

(三)围绕中心,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学校领导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2008年以来,学校领导致力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由校领导主持的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华孝文化为坐标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校领导曾经负责的《广告创意》、《基础会计》等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

经费投入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强力保障。学校规定了经费的使用原则,优先安排教学经费,每年财务预算优先满足教育教学经费需要,2010年,教学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超过27%,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建立健全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学校建立了为教学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听课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有关问题,对师生反映的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并反馈;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专任教师平均岗位工资比行管、教辅人员高10%以上;实施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境内外进修,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与科研水平。

以人为本,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了奖学金评选发放办法,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评发奖学金;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对贫困生提供资助;投资新建了美食广场,设立了后勤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重视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学校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各专业均建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校企共同制(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教材。学校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联谊会、校友会、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孝感市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形成共建共享、立体育人格局,为孝感建设“职教之市”、“职教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依法治校,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维稳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不稳定因素,查漏补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维稳工作扎实开展。学校积极实行民主管理,落实校务公开,建立申诉机制,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高。

严格门卫管理,配备校园巡逻车和对讲机,落实内保人员和学生治保委员会干部24小时巡逻值班制度;随时接受师生的报警和求助,及时发现和处臵各类突发事件,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建立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学校内部矛盾调解中心注意情报信息的收集,随时保持与市公安局、国家安全局的联系,对影响学校安全稳定问题定期排查,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学校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行“人才强校”工程,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学历提高与技能提升并重的原则,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建设了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学校大力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极大地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内培外引,整体提高专任教师素质

学校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强校”工程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了专任教师结构。现有专任教师66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1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1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5%,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教学团队9个。

学校不断加强对专任教师职教理论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同时,通过采取校企互融的方式,依托学校实习工厂、合作企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承担产品设计、参与科研项目、技术革新等专业技术工作;定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班,师生技能比武,安排教师实习带教;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3%。

(二)聘训并举,打造职教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从合作企事业单位选聘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兼职教师信息库,“聘约管理,动态调整”。目前,学校聘有

兼职教师549人,兼职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达到87.42%。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任务不断增加。

学校制定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高标准从行业企业选聘兼职教师。在保障利益的同时,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条件、工作职责和考核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注重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采取组织职教理论培训、教学技巧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课程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以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学校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切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兼职教师队伍。2008年以来,新增兼职教师141人。学校针对专任教师职业技能、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通过相关制度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专兼职教师“互帮式”学习、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公共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等方式,将专兼职教师打造成一个整体,使二者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作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推进课程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了“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带动一批”的整体构想,推进课程建设。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和“课程设臵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对接岗位,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委员会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课程开发,依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并为行动领域,再按照教学论重构学习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学校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双证书课程和模块课程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将制造业、医疗卫生、财经与管理、信息技术行业、建筑业及旅游行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研制了通识课课程标准和各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评价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二)注重实效,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学校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探索实践了“2+1”、“2.5+0.5”等多样化专业培养模式。学校建有一体化教室32个,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化”等为指导,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学校先后探索实践了34种课程教学模式,诸如“依图看物,照物识图,循环强化,应用提升”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教学模式;“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两头在外、三位转换、四层递进、五环融合、六步实施”的《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等,彰显了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特色。

学校结合最新高职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变“表演式”课堂为“实效性”课堂,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广泛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综合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建筑技术学院探索实践的“项目师徒制”技能训练方法,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鼓励教师树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考核的思想,以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等三结合为考核原则,重视过程考核、定量考核和技能考核。

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122间,公共机房12间,专业机房7间,90%以上专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能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虚拟技术进行教学,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专兼结合,教师教学任务明确分工

学校严格按标准和程序选拔主讲教师,实行动态化管理,并按照“能级管理”原则对教师进行聘用,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665人,校外兼职教师549人。

学校根据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任职资格的要求,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师配备上,严格按有关规定选拨和聘用主讲教师,并逐步形成了基础性课程以“双师”素质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以校外兼职教师训练学生技能为主的教学组织实施格局。

(四)突出应用,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教材,2008年以来,学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和参编的教材已公开出版15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编写校本教材19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实践指导书逐年增加。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和特色教材,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目前馆藏图书98.8万册。阅览室每年订购报刊、杂志1500种,电子期刊9000种。收藏有文学电影、医学、教育、财经、计算机、机电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电子光盘,实行智能化管理。学校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网,采用最新的EPON+VPN 技术及全光网络,实现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桌面,提供包括WWW、VPN、数据存储、单点登录等基本服务。建有“数字化课程中心”,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和在线互动学习,共有85门网络课程,供校内外共享。

四、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学校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臵中,并根据行业企业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严格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管理办法。

(一)健全机制,顶岗实习全覆盖良运行

学校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现有长期固定顶岗实习单位223家,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由于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要顶岗实习单位覆盖专业率高,每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为100%,顶岗实习专业覆盖率达到100%,2008年以来,60%以上的学生被校外顶岗实习单位直接录用。2009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

展示会上,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案例观摩研讨得到与会代表和媒体的关注。

建立健全上自校企领导,下到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了有效的多向立体式沟通渠道;实施远程管理,通过实习管理网络平台、QQ、E-mail、电话、书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心、谈心,随时把握学生实习信息,关注学生实习工作以及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动态与困惑;加强对实习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以实习队长和团支部为枢纽开展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实行“双签制”,即学校与实习生签订顶岗实习承诺书,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签订顶岗实习责任状;定期与不定期现场实习检查相结合,检查工作有记录、有效果。

(二)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学校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臵中,并根据企业行业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形成了“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实践教学的职业能力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运行与质量评价三大体系。各专业实践类课时比例占到总课时数的50%以上。

分析能力结构,构建职业能力目标体系。学校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了各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建立职业能力行为目标,确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各组成能力模块,确定形成能力模块的技术技能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柔性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统筹“就业”和“学习”的需要,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

专业学习的稳定性。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确定必修课程,组成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群,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应若干个职业岗位需要的学习模块,或根据企业的即时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定制”的学习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实践教学评价。在实践教学评价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过程考评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知识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成效评价。

(三)能力为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制定了实践教学管理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实践教学工作。建立了“3方3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各教学院(部)有专人分管实践教学,具体落实实践性教学安排;教务处(指导方),教学院(部)实训中心(实施方),教学督导处(督导方)负责对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实施和监督检查;形成教务处(1级),教学院(部)实训中心(2级),教研室(3级)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制订和完善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了对实训、实习过程的管理。对实训室规范化使用、实训设备使用和维护、实训耗材使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工作规范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实践教学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大纲、实践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齐全,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具体、明确。

学校的专业教师、实验、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学生实践教学过程都各司其责,实现了对实践教学齐抓共管。形成了专业指导与思想引导相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技能训

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校内管理与校外指导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四)合作共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2008年以来,学校建成汽车、建筑、电子、旅游等4个省级基地,建有数控技术、护理、汽车、建筑、会计、电工电子、临床医学、计算机网络、旅游、广告传媒技术等1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新增实验实训场地面积 20370 平方米,新增实验实训室33个,新增实验实训项目数72个,拓展校外实习基地55个,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223个;新增教学仪器设备3027.62万元,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0158.50万元;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企业的教学功能,不断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

学校探索共建“政府+企业+学校”的科技创业园,探索并践行了多种合作机制。一是采取“市场化、股份制”的运作模式,即学校通过科技开发公司以法人单位通过股份制形式与企业建立产权关系,学校以厂房、设备、货币等形式入股,与企业合作。二是“筑巢引凤”式运作模式,即学校提供厂房,企业提供生产设备。这两种合作模式,明确了主体双方的产权关系和职责,并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保证实践教学和生产良性运行。近三年来累计创产值14000万元,学生生产性实习累计35000人次。

学校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列出资金计划。学校将实践教学资金列入财务预算,专款专用,保障了实训耗材购臵、设备维护维修、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2008年以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支出超过3000万元。

(五)双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学院设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分为信息部、考务部、培训部、命题部、综合管理协调部。下设英国C&G职业资格证书考点、微软项目授权培训考点、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点、导游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点、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站、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点、湖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点、孝感市会计电算化培训考试点、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培训点等考试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职业资格鉴定的组织、指导和监控,推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80名专业考评员,其中35名高级考评员;可开展104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和三大类型的水平等级考试;制定了各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辅助职业能力和其它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目录;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流程图和考点组织结构图;制定了数控车工等33个工种的职业标准;制定了相关的考试大纲;制定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31个工种测试题库;编印了文秘等17个工种练习题库;实现了教师资格证“双证直通”。每年有近2万人次参加各类型职业资格鉴定和学科水平等级考试,其中为社会培训鉴定人数占20%左右。学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双证书”获取率在98%以上。

五、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培育发展专业特色

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专业动态优化机制。学校以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为原则,对部分专业进行撤销、整合、归口、重组、新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特色专业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创新专业建设与发展模式;特色专业群围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分别向新能源汽车和低碳环保建筑

材料转移升级,2个专业被纳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计划。学校已形成了理念为先、产业支撑、模式构建、能力为重、服务为旨的专业建设新机制。

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校探索实践了“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概念模式。各专业以“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探索实践了切合专业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数控技术专业“以企业为平台,学练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三级能力、三轮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项目引导,能力分段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按季顶岗、现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切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人才工程”,打造了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以来,学校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41人,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128人,新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41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1;送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培训94人次,聘用楚天技能名师13名,新增全国高职高专教指委委员4人,建成省级教学团队4个。各专业形成了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生产一体化,就业创业本土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孝感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联合成立了由4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在

理事会的指导下,各成员单位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通过政府主导,联合武汉城市圈117家企业成立了校企联谊会,学校与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学校跟踪历届毕业生,成立了校友会,促进了跨地区、跨行业的校企良性互动;与孝感市经济开发区建立了“一园多区”的“科技创业园”,实行理事会主导,多方参与的开放式治理结构,扩大和完善了以九洲数控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园形态新格局,形成了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孝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共建共享三汊职教实训基地,拥有与学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产品系列和实训岗位群,可一次性提供20多个工种、500多个实训岗位,接纳了60名学生就业。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学校与行业、企业以发展为目的合作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以民生为追求合作就业,以双赢为根本合作发展。

加强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探索学习领域课程、项目化课程、双证书课程、模块化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2008年以来,学校共建成5门国家级、10门省级、11门教指委、64门校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总数居湖北省高职院校之首。教师出版教材151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校本教材19部。开发优质课件94种,在全国高校教学课件大赛中,有9门多媒体课件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湖北省首届高职教师说课竞赛中,我校潘志安、黄享苟、曹艳芬、卢珊4位教师均获得一等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

强化专业教学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构建了“四方三层、持续改进”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即专业教学质量由学校、企

2020年高校评估工作总结参考

高校评估工作总结参考 经历了为为期几个月的评估工作准备,在xx年11月27-29日,我们终于迎来了***评估专家组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评估。通过专家三天的评估工作及评估反馈后的学习与整改,***系全体教职员工真正学习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迎评工作期间,艺术航空系全体教职员工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各负其责,努力为我院评估取得好成绩全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现将我系评估工作作如下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整改方案。 一、评估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 完成了评估前的档案建设、专业剖析、说课程、文件学习,以及评建宣传画和宣传展板制作、特色现场安排、教师培训等工作。期间,全系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评估工作,数个双休日都主动到校加班,准备评建的各项准备工作,本学期开始后多次召开系部迎评工作会议,明确责任,凝聚人心,让全系教职工时刻牢记“一切为了评估,一切服从评估,一切服务评估”思想,树立与学校荣辱与共的意识,做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心态完成各项评估工作任务。为做好迎评工

作的思想准备,我系全体师生写了表态书,坚定立场,为迎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材料的收集及 (1)任务分配、材料收集、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任务执行书》,我系教职工立即动员起来,系部领导集中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此项工作,制定、修改、完善了工作计划,对迎接工作做好了具体分工,对照督导评估标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收集信息和资料,汇总相关数据,将几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做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从8月开始利用上班、下班、周末时间收集评估材料,并且多次召开系部评估会议,商量材料收集情况及完成方法,确保能够按学院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材料收集。从10月开始,我系教职工每日向系部领导汇报完成进度,遇到困难及时向领导反馈,并于11月10日前顺利完成了我系所有评估任务。 (2)材料归档 ***系11月10日前已完成所有评估材料收集工作,从11日开始,全系利用上班时间、周末加班将档案室所有材料严格按照评估指标及经管系档案归类目录。为了更好的迎接评估专家组对我系材料的审查,为了完善材料建档质量,全系教职工又加班将档案室所有档案进行二级、三级目录编制,并且系主任、干事、教学秘书反复核查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工作建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工作建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工作建议 (何锡涛同志2009年5月24日在上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培训班上的讲话)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习文件,转变观念(从要我评转变成我要评) 通过学习,加深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通过学习,克服水平评估思维定势(必须把旧评估的思维转变过来,如有的省提出“随机抽取访谈对象”,这是不对的,在新评估方案当中是根据问题寻找访谈对象;如“每位专家随机抽取2名老师说课,这也是不对的,一般是学校推荐,专家组选定;取消了学校发展专题篇;省里专家组成员里,我们要求要定一个企业代表、一个教师代表) 评估目的:

1. 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了解程序,积极配合 (一)轮内程序(5年1轮) 第一阶段:自评(主要是数据平台建设) 第二阶段:受评(专家组进校) 第三阶段:整改(专家组离校,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建议进行整改,1年以后回访) 第四阶段:常评(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如平台每年都必须报一次) (二)临评程序 1.明了规定 学校自评。学校要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准确理解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本精神,掌握实质内涵;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形成自评报告(不超过10000字),并填写《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总结表彰暨整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总结表彰暨整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院长麻士琦 (2018年11月28日) 一、迎评促建工作的简要回顾 1.近几年学院自身发展情况 按照评估工作要求,在2018年首轮评估基础上,学院深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加强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形成了“人人了解评估、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氛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了高职教育理念。全院教职工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建设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高职教育理念在办学中得到显著提升。二是厘清了办学思路。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具体建设举措都突出了高职特征和学院特色,学院发展规划与学院基础、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状况结合更为紧密。三是改善了办学条件。近三年学院获批中央财政支持项目3项,实际获得专项资金610万元,自筹配套资金资金502万元购置实验、实训设备,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大为改善。同时,自筹资金800余万元整修校园道路、照明、绿化、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四是推动了内涵建设。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遴选机电一体化、会计电算化、装潢艺术设计3个院级教改试点专业;2018年确定园林技术、市场营销2个院级重点专业;2018年至今先后评定3个院级专业教学团队、7名院级专业带头人和52名院级骨干教师;近三年,教师科研立项201项,其中省级以上44项,主编或参编教材教参74部,公开发表论文446篇;近五年,先后有91名教师实现了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五是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我院创新办学的成就和我院2018届优秀毕业生、“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常玛丽同学的先进事迹多次在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近三年,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达120余项。学院还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河北省“园林式单位”、衡水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以上这些工作和成绩都为我院迎接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专家组现场考察情况 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专家组一行八人,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国教授带领下,对我院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评估考察期间,专家组认真审阅了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自评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考察了院内实训基地;剖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两个专业;分别与院领导、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1) 一、历史沿革 (1) 二、基本现状 (2)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成效 (3)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更加明确 (3) 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 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5) 五、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科学、规范 (5) 六、教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5) 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 (6) 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7) 一、学院领导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7)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9) 三、以增强职业技能为重点,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10) 四、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2) 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切实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5) 六、以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16) 七、以学生就业为宗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8) 第四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9) 一、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 二、遵循职教理念对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22) 三、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省教育厅: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 案>的通知》和《*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 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扎实开展评建工作。在对照评估指标进行严格自评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有关信息,形成本报告,请省教育厅领导及专家组各位专家审阅指导。 ***** 二〇年月日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地处*省**市,是一所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学院。 一、历史沿革 年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由**市**高等教育服务中心与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云南工商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春城昆明,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大学。学院主校区位于嵩明职教基地,占地1103亩,图书馆藏书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行政用房等资产总值近10亿元。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0多个本、专科专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工学(建筑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等)和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学院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着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获得批准立项的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达到44项,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被推选为教育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现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5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55名。并拥有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顾幼瑾教授,两岸著名学者高宏华教授,著名信息专家李国彬教授等一批学者享誉国内外。学院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7%,2015 年就业率高达98.7%,连续五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5年,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机构。同时,教育部直属项目滇西青年创业学院也顺利落户我院。学院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人才联合培养、知识产权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学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被云南授予学习型d组织建设示范点、创先争优先进基层d组织,被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校园、被昆明市命名为园

2013年度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作自评报告.docx

2013年度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作自评报告(总结) 2013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我校继续是严格按照无锡市、宜兴市人社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积极开拓创新培训项目,继续推行逐级培养工作,夯实基础,逐级推进,稳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后续更高级别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宜兴市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考核评估工作的要求,现对2013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力度 2013年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大了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 1、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建立健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在企业职工中的比重,提高知识技术在产品或服务价值中的比重。 2、切实加强培养工作 为了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把电焊、化工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成为与企业技能岗位对接的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通过培训和考核,使培训学员成为企业欢迎、市场认可的高技能人才。 3、不断创新培养模式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结合培养制度,切实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营造人才生长环境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环境。 二、具体工作 1、认真制订培训计划 化工、环保、机械等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特别是有一些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企业迫切需要我们为他们培养一批化工、环保、机械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这一情况,我校在去年底就到企业特别是到机械企业调查摸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今年需新开拓培训工种冷作钣金工等。在确定培训工种的基础上,年初就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并把整个的培训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月,分解到每个有关教师。学校由培训处负责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的落实,并指定丁国强、潘介强、王洪泽、侯正飞等老师负责具体的培训安排工作。 2、积极组织培训学员 在积极组织培训学员上,我们主要是做好了宣传发动工作: (1)教师分头亲自到有关企业对企业的领导、职工进行宣传发动; (2)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发放培训广告; (3)在岗位培训班上有目的进行动员,并通过在我校培训已经取得技师、高级薪水格的学员进行幅射宣传。 通过以上卓有成效的深入宣传和发动,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今年共招收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学员750人左右,成功举

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 篇一:2013年度人才培养总结 2013年度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企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管理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拥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创造开发平等、和谐的内部环境。给予其升职发展空间,为其创造升职通道。科学分析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数量、层次配置要求,确定了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系统科学的培养和使用人才,形成了主要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队伍的梯队型人力资源规划。在充分避免了人才流失的前提下,迅速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人才选拔 在人才选拔方面,我公司每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放眼全社会物色专业型及文案型人才。在招聘个部门相关人员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区负责的方法,委任相应专业公司职员参与人才面试选拔工作,力争做到选对人,选好人,筛选出公司切实需要的人才。2013年度,我公司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相关专业人才5名、从社会招聘有相关经验的适用性人才3名,且通过几个月的验证,均有较好的工作表现。 二、人才培养 选人是人才工作的开端,而人才培养则是人才工作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新引进的人才有的来自其他同行企业,其对本公司业务工作及

发展情况不甚了解,且专业方面各有所长;有的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对行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在这样情况复杂的人才背景下,我公司努力杜绝一刀切的培养误区,做到因材施教,发动公司内有经验的员工对新人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点对点定向培养,针对个人短板和强项进行补漏和提升,并进行了全免的企业文化培训,基本做到了人才使用不重叠,使人才嵌入公司的工作体系,使人才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同时,建筑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公司把保障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根本权益,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作为我们展开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与我们的企业共同进步。 三、人才使用 为了使公司业务良好、快速地发展,我公司将特定专业和具备专项经验的职员合理地布置于相应的岗位,发挥其特长。为了鼓励个人努力工作,我们采用量化评比的方式,每季度对人员工作综合情况进行相对合理公平的评估,并对先进者进行物质奖励。于此同时,为了营造和谐的公司内部环境,我们还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增进人员之前的友谊,使每个人都能够愉快地投入工作。 篇二:企业人才建设培养总结 2012年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报

医院出色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汇报

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医院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依据《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医院的人才现状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医院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强化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了多层次学术讲座,并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为医院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满足了现有临床的人才需求。到20XX 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已达到280人,各类卫生专业人员242人,卫生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比例为82.6%。其中医师类125人(不含口腔和麻醉科人员),护理类65人,检验类11人,药剂人员30人;在医师类人员中,中医人员占76人,占医师类60.8%,西学中33人,中医和西学中人员占医师类87.2%。在学历(学位)层次上硕士2人,大学本科98人,专科72人,中专60人,其他48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主要是:1、医院现有正式在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缺

口较大;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3、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的开展,专业局限,难以支撑医院安全、高效、健康的运作,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4、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医人员偏少; 5、卫生专业人才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使用、培养、评价或流动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75%达到本科以上,15%达到专科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1)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为工作指南,全面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的二十字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考察阶段的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现对学院评建工作总结如下: 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和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所组建仅仅5年的高职院校,要达到评估标准,任务十分艰巨。只有举全院之力,集中全院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评建工作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XX! 16号)文件精神和评估新方案精神,XX 年2月24日,学院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开展数据平台填报工作。XX年5月22日,院党委下发《中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关于成立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咸职院党发〔XX〕15号),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全院评建工作。同日,又下发《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咸职院党发〔XX〕16号),详细部署了学院今后评建各项工作。 随着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XX年4月13日学院党办和院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评建工作组及其职责的通知》,重申了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指责,调正了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专业、教学管理”、“社会评价”、“学生工作”、“宣传舆论”、“后勤、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校内评建专家”和“材料数据”等十个工作小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亲自督查评建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评建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使学院评估工作整体高效推进,为学院顺利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广泛发动,提高认识 XX年10月15日,召开了全院评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院评建工作。各部门分别召开了动员会。为加强宣传工作,评建办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按期连续编印《评建简报》、《评建工作手册》,建设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评建网,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专业剖析等一系列活

(工作总结)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十二五”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而人力资本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才能做好创新型的转变。此次集团组织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旨在让我们对以前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配合企业转型的需要,公司就近几年的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员结构对比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组织机构较改制初期有了些许变化,人员结构也有了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改制以来,随着管理模式的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变更,以及为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集团通过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员工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给企业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蜕变。公司亦根据集团的用人理念,淘汰不合格员工,招用一批批年轻、有知识水平的大专生充实到企业的各个岗位,给企业带来了活力。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改制时40岁以下员工为364人,占职工总数70%,改制后40岁以下员工为319人,占职工总数59%;改制时50岁以上员工为18人,占职工总数3.5%,改制后50岁以上员工为61人,占职工总数11.3%;可发现企业年平均年龄呈上升趋

势,这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可通过环保项目搬迁得以改善。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各个学历的占有率相对于改制初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企业年年盈利数千万,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表3各系统人员配置来看,供销和生产系统是改制以来投入最大的。销售收入是一个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只有将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采购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是企业的隐形利润,只有将采购成本降到最低,企业的利润才有最大化的空间。生产管理是产量和质量的有效保障,只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和客户的青睐。为了更好地维持和开拓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降低采购成本,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制以来,加强了供销和生产的人员配置,为每个部门,甚至每个销售区域配置了大学生员工。 从表4的职业技术资格来看,各个层级的职称员工占有率都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职称类员工的流失,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自06年开始,公司忽略了职称的申报,没有积极组织,导致了职称工作的停滞。在2010年下半年,公司已陆续恢复职称的申报工作,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渐渐完善,把职称申报延续下去。 从表5各专业人员的占有率可以看出,公司为配合生产经营策略的转变,在化工、自动化、营销等专业技术人员上加大了引进力度,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引进。在管理上,公司开展岗位标定活动,精简细化,节约成本,提高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将有限的人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自评报告(1)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自评报告 根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有关通知要求,我委组织开展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自评工作,现将我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在维护企业经营发展、保持国有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009年底,我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数为891人。2015年6月,我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数为1508人。2009年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学历为人占人才总量的53.1%;2015年6月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学历为人占人才总量的69.6%。 二、做法和经验 (一)抓关键,选好配强企业领导班子。明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原则、职位设置、管理程序,并就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市国资委始终坚持加强指导,分步实施,适时调整,整体推进,力争选好领导干部,配强领导班子,把大多数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具有强烈开拓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善于合作,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团队,以此来确保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和完成。

(二)抓培训,全面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素质。明确企业领导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分级培训,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了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促使企业领导干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抓考核,切实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一是坚持年度考核。坚持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一个年度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考查和评价。二是严格任职考核。依据产权关系和管理权限,对企业拟提任、委派、聘任的领导人员人选和推荐人选,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全面考察、评价。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坚持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实行经营者年薪的重要依据,每次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对好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自律不严、团结不好、工作不实的进行重点帮助和教育;对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考核任务的,果断进行调整。 (四)抓监督,严格约束企业领导人员的行为。一是严格审计制度。坚持企业领导人员逢离必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意识,增强企业领导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二是加强党内监督,深入抓好企业领导人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和有关廉洁自律、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的落实。 (五)抓基础,不断加强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为此,国资

评估工作总结

舞蹈专业评估工作总结 我校本学期进行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工作期间,学校上上下下,每位教职员工,以及学生都为此次评估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尽了自己的力量。并从中发扬优势,总结经验,完善不足,真正从根本上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这里,把前阶段的评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备则是保障教学工作的先觉条件。在校系两级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通过此次评估工作,使我系表演专业的教学硬件设施在原本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的情况下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如教学音响设备的改良与更新;教学辅助设备的增添与配备。教学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使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障和促进。同时,在系部领导的直接关注下,舞蹈表演专业的办公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大到整个办公环境的改良,小到一些电源线、电话线、网线的安装,系领导多次进行协调与督促。无不透射出我系领导班子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进而,更大程度上调动和促进了教师们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 评估工作,使我们总结了自身的优势,同时也使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教学方面,从教学质量到教学管理,舞蹈表演专业都始终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但也发现教学中“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整改,舞蹈表演专业就“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叉和相互融合问题”多次开展教研活动,本着“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及时调整、及时改进、及时完善,使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我校乃至我系部的每位师生都有着主人翁的精神,处理每件工作都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入手,不过关,决不停止;不达标,决不放手。加班加点,奋战到深夜已成为家常便饭。评估的前期工作阶段工作较为烦琐,每位教师都肩负重任,而且每项任务都非常艰巨,但高度的责任心使每位教师都耐心细致地处理好每件工作,无论份内事、份外事,从不抱怨、团结支持、互帮互助,评估工作使大家增进了感情,加深了友谊,提高了能力,拓宽了眼界。 评估工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指导,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也使我们每位普通老师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尽管评估工作已经结束,但他指导性的精神已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环节,现在我们每位教师都已做好准备,和学校在一起,带着满腔的热情步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自评结论:合格 依据: 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 2.合肥市“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发展规划 3.安徽省、“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5.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 6.学院发展规划执行落实的相关材料(如学期工作要点与总结、各单位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7.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数据平台表3.1-3.4) 8.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数据平台汇总表10.2) 9.评估当学期在校生名册(分专业分班级在校生名单) 说明: 学院自2007 年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狠抓基础建设、内涵建设。在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办学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和双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发展战略。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稳步、健康和可持续的基本精神,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6年到2010年,主要是打基础,上规模,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2011年到2015年,主要是抓内涵、上水平,这个目标正在实施;

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情况报告

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情况报告 为执行公司为其三个月的《新编制度》、《三大规程》、《三大标准》培训要求,一选厂按着公司文件精神自2014年9月 本年度培训工作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一)、入职培训 好圣公司每个月大量的员工入职都为好圣公司的前进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动力,但作为一家新企业,员工需要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最好衔接方式就是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好圣公司人力资源科以好圣公司的员工手册为蓝本,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作成显目的PPT格式,把公司发展历程、组织结构、波鸿理念、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服装食宿、礼仪保密、通讯出差等等都一一列明,,通过三天的入职培训,培训合格率为100%,各位新入职的员工知悉好圣的公司制度规定,能更快的、更好的加入和融入到好圣的大团队中。(二)、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我们十分注重的培训项目之一。好圣公司作为生产性企业,我们深深的知道安全是我们的基础,更是我们的保障,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知识普及,是人力资源科切实为员工服务和着想的重要举措,人力资源科印刷了数百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分发到每个员工手中,使大家通过法律条文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力资源科通过对各主要部门的安全培训安排,使员工们能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岗位安全要求和规定。 (三)、质量体系培训 学习ISO/TS16949是好圣公司2010年培训工作的关键任务,人力资源科一方 面协助品保部,先后多次开展专业的体系培训教师入厂培训,使公司内各相关人 员了解好圣公司的质量体系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在各部门内部展开体系文件培 训工作,使各岗位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要求,严格按照体系中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操作,确保生产的正常的进行,此次培训合格率为100%。 (四)、现场管理5S培训 现场管理是5S培训的重要表现,人力资源科配合各部门把5S作为公司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的5S培训,让全体员工对5S的理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起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员工们通过对的5S起学习和现场的实际结合,受益匪浅,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平台使大家更加体会到5S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岗位职责的培训 好圣公司作为起点高、设备新、要求高的公司,岗位培训的工作尤显重要,各部门根据自己部门和各个岗位工作的需要先后多次举行培训,各部门负责人本着为员工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态度,把自己的经验和公司岗位职责要求的规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新员工熟悉机器,熟悉流程,熟悉工作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考核,培训合格率达标,使各位员工很好的掌握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为公司的顺利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六)、外培和考证培训本年度好圣公司共输出30人次在外参加外部培训或岗位考证,设计项目涵盖五大工具培训、团队建设与绩效管理培训、电气设备选用与故障诊断培训、电工和焊工培训、司炉工培训等等,培训合格率为100%,各岗位的取证培训确保了法律规定的持证上岗要求,也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员工依法持证上岗。在能力评估方面我公司通过员工素质能力考核评定表的方式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部和品保部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相关岗位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xx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鲁教高字[2009]5号)文件精神,我院在省教育厅和省供销社的支持和指导下,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xx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始建于xx学校,1994年更名xx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经过36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 8万多名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xx人。占地面积xx亩,建筑总面积17.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xx万元,馆藏纸质图书xx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800多台。 学院下设会计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商务工程技术系、国际商务系、科学与人文系和继续教育中心等7个教学机构。现有招生专业xx个,有专任教师xx人,兼职教师xx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xx名,省级教学团队xx个,院级教学名师xx人。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情况 一、总体设计,持续推动 自2008年第一轮评估以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总抓手,尤其是新评估方案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颁布后,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每年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指标找差距,针对问题进行总体设计。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结合“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制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和管理过程,形成了“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责任,广泛动员 2012年xx月,学院召开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启动大会,部署评估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评估办公室和专项工作组,制定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运行方案》。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了《评估材料目录》,各部门准确把握评估指标内涵,明确了评建工作任务。同时,利用院报、校园网等多种传播媒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发动,各部门召开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形成了全体师生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积极参与评估的工作局面。 三、认真自评,注重实效 自2013年xx月,学院评建工作进入自评阶段。首先,各部门坚持

5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2014年4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报告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前身是凉州区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该专业汲取学前教育新理念,实施校企合作战略,与一批市、区级优质幼儿园进行了深度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形成了体现中职教育特征、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园-校共育”模式的内涵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建立学校与幼儿园无缝对接机制,通过目标对接、课程对接、资源对接、师资对接、服务对接等五个对接平台,共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共同培育幼教人才。 一、目标对接,共建了“订单式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平台,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幼儿教师职业标准对接 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社会和行业肯定,近年来连获荣誉,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被评选为市级骨干专业建设点。甘肃省“十二五”中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点。 (二)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成立了由省、市、区示范幼儿园组成的学前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和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开展调研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给予高水平的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形成“一看二配三管”教学模式。 校-园双方实施了“一看二配三管”教学模式:一年级看(体验、见习)、二年级配(配班保育实习)、三年级管(带班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形成了“职业体验—见习—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53.9%。 (四)确立“零适应期”理念。 校-园提出了专业与岗位“零适应期”衔接理念:学生毕业之日,就是合格幼儿教师之时。“零适应期”使毕业生工作适应期迁移至顶岗实习阶段,大大缩短了毕业生工作后对岗位的适应过程,由于受社会欢迎,招生规模逐年增加。 (五)实施“多证并轨”制度。 要求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三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考取更高级别的学前教育领域其他资格证书,拓宽了学生就业的空间,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二、课程对接,共同开发了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应用性学前教育人才为目标设计课程结构,围绕着专业建设和市场需求,整合课程内容,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为原则,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势课程《育婴师培训》、《幼儿音乐》、《幼儿教育学》、《幼儿舞蹈》等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依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置课程,确保学生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过硬的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