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汉 常识(8)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汉 常识(8)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常识(八)介绍了什么是被动句,重点介绍了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被动句式;并介绍了被动句式的构成及各种类型。学习重点应放在被动句的辨认以及各种被动句式的区别上。要求结合10篇精读文选的被动句的实例,加以理解和准确今译。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被动句式的构成 “于”、“为”、“见”、“被”在被动句式中的作用

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1、“于”字句

这是先秦时常用的被动句式。

构成:在谓语中心语的后面加“于”,“于”字后跟主动者

“于”的作用:“于”是介词,本身并不能表示被动,它的作用是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由于它引入了主动者,全句的被动含义更加明显了。

特点:①“于”和主动者出现在动词之后。②不能没有主动者。如:

郤克伤于矢。(《左传·鞍之战》)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篇》)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2、“为”字句

“为”字被动句式先秦时就常见,战国末期发展成为“为……所”式,汉以后是它的繁荣期,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构成: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加“为”,有时在“为”后再加主动者,后又可在动词之前再加“所”。

“为”的作用:“为”本身可以表示被动,也可作介词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特点:①“为”和主动者出现在动词之前。②可以没有主动者。③可以加“所”字帮忙,构成“为……所”式表示被动。如:

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少北,则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现代用例:

某些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大多数人所不需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明清以来,颇为一部分人所爱重。(鲁迅《儒术》)

3、“见”字句

古代汉语中另一种常见的被动句式是“见”字句。

构成: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直接加“见”。

“见”的作用:“见”是副词,本身表达“被”的意思,即直接表示被动。

特点:①“见”出现在动词之前。②“见”不能引入主动者。③可以靠“于”字句帮助,构成“见……于”式,引入主动者。如: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

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

4、“被”字句

“被”字被动句式在战国末期已经出现,汉代以后逐渐增多,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的最主要被动句式。

构成: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加“被”,后来在“被”之后可以出现主动者。

“被”的作用:“被”本身可以表示被动,后来也可作介词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特点:①“被”出现在动词之前。②能引入主动者。“被”是由动词逐步演变、虚化来表示被动含义和引入主动者的。被动句中的“被”的源头是动词“被”,是“蒙受”、“遭受”的意思。如:

地少人众,数被水旱之灾。(《史记·货殖列传》)

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石矢。(《商君书·慎法》)

“被”先由动词虚化为副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被动含义,构成被动句式。如: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此时被动句式中的“被”还不能引入行为的主动者,主动者要出现,还必须借助“于”字句的帮助。如: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后来,这种“被”字进一步虚化为介词,可以引入主动者了。汉朝末期,就出现了由“被”引入主动者的用例。如:

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