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元四大家针灸学术思想浅探

金元四大家针灸学术思想浅探

金元四大家针灸学术思想浅探
金元四大家针灸学术思想浅探

针灸学全真试题及标准答案5套

《针灸学》套题一 《针灸学》习题 时间:120分钟 一、A型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下列哪个时代。………………………………………………() A.秦汉时代 B.春秋时代 C.战国时代 D.宋金元时代 E. 远古时代 2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甲乙经》 C.《灵枢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难经》 3 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4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应是…………………………………………………………() A.脏象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经络学说 E.三焦学说 5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哪几方面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五行 D.脏腑阴阳手足 E.手足上下阴阳 6 十二经脉流注的起止经是……………………………………………………………() A.从肺经开始到三焦经止 B.从肺经开始到脾经止 C.从肺经开始到肺经止 D.从肺经开始到肾经止 E.从肺经开始到肝经止 7 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E.妇科病 8 《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的记载中,所溜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9 十二经脉中,起于本脏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阳明胃经 E.手厥阴心包经 10 下列穴位除哪一个,其余均在一水平线上…………………………………………………() A.神阙 B.归来 C.大横 D.带脉 E.肓俞 11 双手短针的进针方法宜选用……………………………………………………………() A.指切近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12用镊子夹乙醇棉球,燃后在罐内绕1~2圈,退出后将罐吸附至穴位的方法为……()A.闪火法B.投火法C.架火法D.内罐法E.推罐法 13 下列晕针处理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B.注意通风、保暖 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D.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E.首先将针全部拔出 14 散刺法的操作属于…………………………………………………………………………() A.皮肤针操作法 B.皮内针操作法 C.毫针操作法 D.三棱针操作法

2020年针灸临床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 20xx年就快要过去了,是不是又在向怎么写年终总结呢?看看这里或许给你一些启发。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20xx年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20xx年工作总结篇1: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本人在本年度的针灸临床工作中,坚持以xx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认真做好各项业务性工作及事务性工作,全面贯彻执行上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医师的岗位职责要求, 一、贯穿一条主线,情为群众所系。 本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一丝不苟诊治每一位患者,自任职以来,本人精心诊治上万名患者,总有效率为98%以上,从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 二、坚持两个导向,营造和谐氛围。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本人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以“xxxx”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本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勤奋学习,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医疗、预防、科研及培养指导下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其次坚持良好的环境导向。在本人分管的范围里,结合工作实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提高医技为保障,以端正医风为前提,以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为主线,注重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作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的医疗资源,建立起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群众创造良好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三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10、医师 二、填空 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 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 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 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A.《治百医方》B.《五十二病方》C.《药论》D.《神农本草经》E.以上都不是 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 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要证直诀》B.《颅囟经》C.《仁斋直指小儿方》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A.《尚书》B.《论语》C.《礼记》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E.《汉书?艺文志》 7、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A.华佗B.涪翁C.郭玉D.淳于意E.程高 8、“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 四、多项选择 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 E. 说明脏腑联系 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 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探源

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探源 窦汉卿乃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医家,他在阐释针刺手法与发展针刺配穴处方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研究其针灸学术思想者代不乏人,据李鼎[1]分析,窦氏著作既有直接继承自老师经验的内容,如《流注通玄指要赋》和《流注八穴》等,也有摘录或注解前人医书的内容,如《针经直说》等,当然也受到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的影响。黄龙祥[2]386认为,《针经指南》中最能反映窦氏本人学术思想的是“真言补泻手法”“气血问答”2篇。笔者通过对《卫生宝鉴》[3]《济生拔粹》[2]387-401及《针灸四书·针经指南》[2]365-386(下文分别简称《卫》《济》《指南》)中窦氏相关篇目的对比分析,颇为同意黄龙祥教授的观点,此外,“离合真邪说”亦为窦氏本人所写,是窦氏有关养生的观点。下面从《卫》《济》《指南》三书中与“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2篇有关的内容,探讨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之源流。 1 真言补泻手法 《指南》“真言补泻手法”主要是有关针刺补泻法的内容,《卫》《济》已有收录,但和《指南》所录篇目亦有不同之处。三书比较,《卫》《济》主要为篇章次序之不同,亦有微小文字出入,如《卫》泻法“气至病已,合手回针”,《济》作“以合手以回针”;与《卫》《济》比较,《指南》不仅在篇章次序、文字上有较大出入,且较前两书多了5篇文章,即“《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员”“呼吸补泻”“生成数法”“手指补泻”和“迎随补泻”。 1.1 泻法、补法 《卫》中描述针刺泻法、补法的专文收在“针有补泻法”中,先为摘录《素问·离合真邪论》“黄帝问曰:……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故命曰补”的文字,次为窦氏自撰之泻法、补法。《内经》中有关针刺补泻法的论述有很多,而窦氏在其论述针刺补泻法之始独独引用这段文字,显然是以其为基础与标准来阐发他的理论与观点的。因此如果想要研究窦氏的针灸学术思想,我们就要从这块基石出发,同时应对《素问·离合真邪论》通篇文字加以注意,方可获得整体的形象。在《指南》中,这段引文并未与补法、泻法在一起,而是出现在“呼吸补泻”之中。 将此段引文与窦氏自撰之泻法和补法进行对比可知,窦氏针刺补泻手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补泻法,但对针刺方法之叙述更加具体,并且加入了一些新的方法。如进针以双手配合,在咳嗽时进针,然后再分呼吸进退针至不同的深度,以分、豆为计量单位进行详细描述,并具体化了针下的感觉和依据此感觉所

新安医家吴昆

新安医家吴崑 汪雅晴 摘要:吴崑(1551-1620),字山甫,号鹤皋;又号参黄子。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新安歙县人,著名的新安医家,针灸学家。著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医方考》,《针方六集》等。在中医理,法,方药及针灸等方面都为中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吴崑素问吴注方论针药一理 1.生平简介 吴崑自幼灵异,聪明过人,学识渊博,爱好写文章,其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吴正伦医术高超,医名颇著。因举子业不售,遂束发修儒,弃举子业,专事岐黄。(就是通俗的弃儒就医,我们知道鲁迅的弃医从文,而新安医家中更多的是弃儒从医,如汪机,吴崑)。于是,吴崑就跟着乡里的名医余午亭先生学医,“居三年,与师论疾,咸当师心”。他的医学知识得到了余午亭先生的赏识。老师建议他遍游全国,结交天下名医。后来他到了浙江宛陵(今安徽当涂),姑溪(今安徽和县)等安徽大部分地区求师行医,拜师70多人,所获甚博,医术大增。著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医方考》,《针方六集》等。 2.学术渊源 吴崑作为新安医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为新安医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吴崑早年到处拜师,丰富了临床经验,也受其祖父吴正伦和老师余午亭的影响。在对《内经》充分了解认识的基础上,依据王冰的注本,注释原文。又在其三十三岁时写成《医方考》6卷,为明代中药的方剂学著作之一。晚年时,对《内经》的深入了解,提出了针灸与药物两种疗法的比较,针灸思想日益成熟。 3.学术特色 3.1 阐发原意,补其不足 《素问》博大精深,文辞古奥,虽然有些注解,但是依旧让后人难以理解。吴崑的《素问吴注》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将《素问》现存的79篇原文逐篇分段注释,是继全元起,王冰后,通注《素问》的第三家。汪昂赞曰:“《素问吴注》,间有阐发,补前人注所未备。”他从字着眼,探求医经本义。古人用字,讲求生动形象,故从字的本义去探求经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得当,能使抽象难以理解的词语易于理解。如《玉机真藏论》:“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吴崑注释:营,营垒之营,兵之守也。冬主闭藏,脉来沉石,如营兵之守也。这样一解释,“营”字就好理解了。这让后人可以更好的了解《素问》。 3.2 汇集分析方论 吴崑有感于当时医界中“不明医方之旨与医方之证,而盲目开方治病”的弊端,全面运用方论的方法分析方剂,按病症分24门,每门下收方若干,每门前先叙述病因病机,再汇集同类方剂,对每一方剂的命名,组成,功效,方义,适应症,用药,加减应用,变通得失,禁忌等,详加考释与辨析。书中既收集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又收选了金元四大家等著名医家的方子,以及民间有效的验方。 3.3 针药一理,针药兼施 吴崑对针灸与中药两种疗法进行了比较,系统阐发了“针药二途,理无二致”的观点。认为两者治病机理一致,从而提出了针药一理,针药兼施,各有长短。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达到药物阴阳升降作用的效果。吴崑把针刺手法与方药作用形

高维滨教授针灸学术思想简介_刘双岭

?906?Shanghai J Acu-mox, Aug 2016, V ol 35, No 8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8-0906-03 ·名医经验· 高维滨教授针灸学术思想简介 刘双岭,王伟华,高维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 【关键词】 针灸疗法;名医经验;电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8.0906 高维滨教授,男,1944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人指导老师。先后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 荣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名中医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评为国家级名老中 医药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0年。学术上擅长针刺、中药 治疗神经病,主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研究针刺方法,取穴参考腧穴解剖及神经肌肉起止点,他 的针刺方法简单易学,取穴用药少而精,创立新穴位、针刺手法,掌握发病及治疗机理,尤其治疗延髓 麻痹这一世界性难题,临床疗效卓越,高教授主张辨病分析,医理大道至简、举一返三,异病同治,不 断地探索总结中医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高维滨教授为人正直,和蔼可亲,医术精湛,治学严谨,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学术思想及针刺技术闻名海内外。笔者随师临证,得恩师言传身教,获益匪浅,现将高教授多年来运用电针疗法、项针疗法治疗神经科疑难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选穴精简,近取为主 高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探索针刺治疗神经病的方法和规律,运用电针疗法、项针疗法治疗神经疑难病疗效显著,针刺选穴原则以精简为主,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高教授临证选穴处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近取为主,远取为辅,创新腧穴,取穴少而精,根据病因选取主穴,穴位多则可能会相互抵消治疗作用。比如治疗中风后痉挛期下肢足内翻之症,电针连接阳陵泉、纠内翻,选用疏波可以纠正足内翻,若再加上足三里、太冲则纠正足内翻动作消失,治疗作用被抵消了。还有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腿痛,单纯针刺腿部腧穴效果并不理想,高教授仅取腰椎病变节段上下夹脊穴,仅6根针,运用电针疗法[1],通以疏波,使局部肌肉大幅度跳动,在电针牵拉作用下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减轻,缓解疼痛。在治疗颈椎病方面高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随着现代社会进步伏案工作人群增加,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导致很多人坐、躺姿势不良,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责之气血不足,运用高教授的夹脊电针疗法可行气活血,行气就是针刺的机械刺激,使肌肉产生运动;活血就是肌肉运动在电针带动下的运动,肌肉之间的血管受到挤压,使血液循环加速。故夹脊电针治疗颈椎病的原理可以解释为先行气,即电针机械刺激使肌肉有节律舒缩牵拉,后活血,即肌肉舒缩挤压血管使局部血供增加。高教授认为夹脊电针治疗颈椎病是中医学“气行则血行”理论现代化应用的一个具体体现[2]。又如中风后尿失禁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病患者常伴有的症状,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忧虑,这种失禁症状临床上称为无抑制性神经源性排尿障碍,当患者出现以尿频、尿急、尿失禁为主症时,高教授只需选择肾俞、会阳两组穴位,仅用4根针,重症加针头穴四神聪,四神聪区的左右神聪处是主管排尿的高级中枢,针刺四神聪可提升阳气;肾俞穴下分布交感神经,刺激肾俞穴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会阳穴下分布阴部神经,可使尿道扩约肌收缩。四神聪平补平泻,肾俞和会阳针刺后使针感传向阴部,得气后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KWD-808Ⅱ型,正极接肾俞,负极接会阳[3] ,选疏波,频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 摘要:中医医学史学术流派中提出判断中医学术流派的标准是:第一要有代表 性人物,第二要有代表性观点,第三要有传承其学说的代表性著作。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不必强求一致,不一致则反映了多样性。比较规范的应是《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提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成因与判断标准,命名,类别以及重点介绍了新安流派。 关键词:中医学学术流派新安流派 正文:学派众多,流派林立,是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鲜明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历代学术流派既互相争鸣,又互相渗透与取长补短,从而深化了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补充与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了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因而也促进了历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 学术流派是“学派”与“流派”的泛称。中医界在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著述中有的,有称××流派的,也有称××医派(医学流派之简称)和××学说的,大多并无严格的区别,直到最近才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实,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辞海》对“学派”解释为:“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1]所谓“学说”,是指学术上自成体系的理论与见解,如中医的各家学说。但同一学说之中,由于观点不一,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如河间学派中的火热论、攻邪论与养阴论派,《伤寒论》文献整理中的错简论与维护旧论派。关于中医的学派,孟庆云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由于学术主旨不同,学说、观点之异,其学术队伍中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医学家发展承传的群体称为学派”。[2]汪沪双等认为“流派”的概念比“学派”的概念涉及的范围要广,如“新安医学”属广义上的“流派范畴”。[3] 二、中医学术流派的成因与判断标准 我国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固然有其社会背景与学术背景,但还有本身的条件与因素,这也就是后人探讨的学术流派成因或标准问题。对此,我国中医界历来的认识与观点不尽统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说。有的认为,学说与师承是基本条件;有的认为,学说才是根本标准,师承关系只能作为参考;还有的认为,除了学说和师承外,还必须要有传世之作以影响后人,等等。其实,这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标准基本点还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与详略不一而异。综合各种论点,全面地分析中医发展史上著名学术流派的成因,可以这样认识形成中医学术流派的主要条件,或者说判断标准,即,第一,首先要有代表人物。这个或这些人物可以是宗师,也可以是其继承者。但这个或这些人物必须是其鲜明学术观点的提出者,是一个或一些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第二,要有一批传承和发展其学说的人物。因为学术流派要“流”,不“流”则何谈对后世影响;再说,既是“派”,总得有几个人物,个人何以成派。但这些传承者不必非是亲炙或私淑

针灸推拿科工作总结

针灸推拿科工作总结 (2014) 2014年,针灸推拿科在认真贯彻国家中医工作政策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在我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1-12月收治收治住院病人超过1000人次,总收入已突破800万元,针灸、推拿、理疗、体疗等总治疗人次达50000余人次。较去年均有20%以上显著增幅。床位使用率100%,床位周转率300%;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完成率、疗效水平均达到相关要求,并及时对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严格执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并及时进行优化、总结; 二、医疗业务工作管理 我科职工共20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全体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全科工作秩序协调,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医德、医风、执业行风良好,医疗技术过硬,我科在患者的心目中仍有很好的信誉,在诊治过程中,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三、安全生产,严防差错事故 1

我科在严格劳动纪律的基础上,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查房、查对等医疗核心制度。对病患者的健康负责,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科加强学习政治思想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职工经过政治思想学习,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一年来,我科职工大部分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分工安排,按时上下班,极少出现迟到、早退、跑班、脱岗现象。 五、人才培养及硬件建设 一年中选送1人到贵阳中医二附院院进修放血疗法;选送1人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并积极申请派出人员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学习提高科室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更换陈旧设备,购置一批新设备,注意设备的使用及保养,保证设备的的顺畅运转。 六、不足之处及以后工作展望 不足之处: 1、由于硬件建设更新进度较慢,康复场地及器材极度缺乏,导致发展潜力不足!急须进一步不断完善、加强硬件建设,购进康复治疗设施及器材,提高中风后遗症等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及外伤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及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康复治疗业务。

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

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 教科书上介绍了药王孙思邈在医理、方药、养生以及医德的弘扬方面对后世的巨大贡献,我今天介绍的是他在针灸方面对我们后世产生的影响。 孙思邈从医八十余年,汇聚唐以前诸家的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的长期实践,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被后世誉为“临证全书”。《要方》第2O~30卷和《翼方》第26~28卷都分别记述了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与杂症以及针灸宜忌等。通过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些资料我把他在针灸方面的学术贡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孙氏重视疾病的早期防治,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提倡用艾灸预防传染病,指出化脓灸三两处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瘴疠温疟。 2、辑录针灸处方,收载针灸处方一千余条,其收集之多,范围之广为他书所不及。 3、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孙思邈力主针药兼施,针灸并重。在临证治疗中很重视针灸与药物的配台运用,他在其著作中所记述的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是针药兼施。他说:“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他认为针灸与药物各有专司,两相配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孙氏又认为,针药并重并不是简单的并用,临证时需辨证取法。所以他说“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而灸之。”这种按证取法的治疗思想充分发挥了各种疗法的优势,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4、注重诊脉施术、提高临床疗效。他认为用针施灸必须在察脉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疗效。他说:凡欲针灸,必先看脉”,“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乱勿乱下针也。” 5、丰富艾灸疗法、临证讲究权变,即施灸量还要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和病情轻重来确定。 6、整理经穴,绘制《明堂三人图》,以甄权所撰《针经钞》为蓝本,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按位分经绘制了三幅彩色《明堂经图》。这三幅图分别从正,背,侧三个方向来绘制,并用五色笔标明了不同的经络走向。还确立四种指寸取穴法:①取手中指第一节为一寸; ②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③一夫法;即以横四指并拢为一夫;④尽中指长为三寸,即:“一云三寸者,尽一中指也”。 7、收集奇穴,创立阿是穴,他在所撰《千金》二书中第一次收载了近二百个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应用。阿是穴,为孙氏所首创,是医者对病者体表循按而得的压痛点。 8、勘定鬼穴“孙思邈十三鬼穴”是指“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间使、上星、会阴、曲池、舌下缝”。临床用于治疗发病突然、行为怪异的精神神志病症。根据现代针灸临床著作中记述,十三鬼穴多具有主治精神、情志疾病的功效,临床使用也每每证实,对这些病确有较好的疗效。

2016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6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对于医院、针灸科来说都是一个转变、成长、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科主任的指导、关心及支持下,在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科护理人员本着“一切以病员为中心,一切为病员服务”的宗旨,圆满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人员的安全及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病人满意度达96%以上,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方面 1按医院要求认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全科护理人员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全年无违法违纪行为。 2、认真组织学习了医德医风、护士素质规范,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3、全科护理人员能够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危重病护理上,充

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全体护理同仁们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护理管理方面 1、按照护士长工作手册开展工作,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每月有小结,并针对好的方面提出表扬,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执行,评价整改效果,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2、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意识及岗位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全年全科无一例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在积极学习后医疗服务的知识后建立了病员回访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修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单病种的护理常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加强了护理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并要求人人过关,尤其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 1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黄帝内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主要学术精神: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重视脏腑经络;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3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2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3《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案: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儿科-唐?《颅囟经》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王叔和在医学史上留下的两大业绩:整理了《伤寒杂病论》和著述《脉经》。 《千金方》主要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精-专业精;?诚-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要无畏艰难;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举止端庄;尊重同行;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肘后方》的成就。:《肘后方》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主要成就表现在: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最早描述天花病; ?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 ?最早发 2创造了“以毒攻毒”的防治疾病方法,比如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现“疥虫”;

针灸康复科工作总结

针灸康复科在认真贯彻国家中医工作政策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在我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1-11月收治收治门诊病人超过1000人次,针灸、推拿、理疗、体疗等总治疗人次达1000余人次。较去年均有显著增幅。 二、医疗业务工作管理我科职工共3人,全体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全科工作秩序协调,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医德、医风、执业行风良好,医疗技术过硬,我科在患者的心目中有很好的信誉,在诊治过程中,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三、安全医疗,严防差错事故我科在严格工作纪律的基础上,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等医疗核心制度,对病患者的健康负责,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科加强学习政治思想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职工经过政治思想学习,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 不足之处及以后工作展望1、由于医院规模及资金等多种原因,我科治疗区偏小,治疗床位过少,硬件建设更新进度较慢,康复场地及器材极度缺乏,导致发展潜力不足,急须进一步不断完善、加强硬件建设,购进康复治疗设施及器材,提高中风后遗症等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及外伤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及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康复治疗业务。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不足,使针灸、康复科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2、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中医人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仍须加强;相对于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缺乏康复专业技师,成为制约我科业务发展的瓶颈。 3、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充分发挥优势。 4、须进一步加中药、针灸、推拿、体疗等各种治疗的合理配合运用。 总之,我们将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内容,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的,注重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努力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针灸康复科

中国医学史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知识整理 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1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黄帝内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主要学术精神: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重视脏腑经络;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3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2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3《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案: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儿科-唐·《颅囟经》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王叔和在医学史上留下的两大业绩:整理了《伤寒杂病论》和著述《脉经》。 《千金方》主要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①精-专业精;②诚-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要无畏艰难;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举止端庄;尊重同行;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肘后方》的成就。:《肘后方》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主要成就表现在: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①最早描述天花病;②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③最早发现“疥虫”;2创造了“以毒攻毒”的防治疾病方法,比如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口上,以防治狂犬病等。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宋代医政设施进步包括哪些内容:1改进医事管理。如将医政和医学教育分立,2开办国家药局,建立了一些有价值的制度,如:轮值制度、施药制度、检验制度等。3发展医学教育。宋代不仅专设太医局主管医学教育,同时还将“三舍法”引入于医学校,王惟一对针灸的两大贡献主要是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并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5 金元四大家分别代表了哪些学术流派,各自的学术思想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戾气”学说是由吴有性提出,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疫病是由“戾气”所引起;戾气是物质性的,可以采用药物制服;戾气从口鼻而入,致病与否取决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侵犯脏器部位也不同;人类与禽兽的瘟疫是不同的;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致。 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明清医家研究《内经》,注释发挥等传统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编纂,尤其是简要节选的分类文献,成为这一时期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注释发挥经典著作是历代医家治学的基本方法,而明清独盛。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明吴昆《素问吴注》对《素问》全文通注,注文简明。清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论理较详,切近临床。清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较早的节注本,分为12类。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其他如薛雪《医经原旨》,沈又彭《医经读》,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类著作。 明清时期温补派和寒凉派代表医家:明清时期温补派代表医家有:薛己、张介宾、赵献可等。寒凉派代表医家是徐大椿、陈修园。

吴昆的针灸学术思想

新安医家吴崑的针灸学术思想 摘要:吴昆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医学家。曾以经注释《素问》一书,为后世医家所赞许。然而这位阐发《内经》理论之大师在针灸学术方面也有许多独到见解,本文将从九针应用、针刺得气、针治原则、针药并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吴崑针灸学术创新 吴崑(1552~1620 年),字山甫,号鹤皋山人,安徽歙县人,明代著名医家。吴崑出身世医之家,自幼聪明好学,从师余午亭学医。吴崑先后在安徽宣城、和县等地悬壶[1],“所至声名籍籍,活人无论数计”,成为精审脉法,通晓针灸方药的一代宗师。其著作有《医方考》、《脉语》、《素问吴注》、《针方六集》等。现主要根据其著作,对吴崑的针灸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1 论吴崑对《内经》针灸学说的发挥 1·1 对九针应用的发挥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对古代九针,作出了梗概性的记载[2]。后世注家或沿袭照录;或叙述过繁,不明其要。如《圣济总录》的九针论说:“一日锐针法,谓五脏之应天者肺也,肺与皮毛,取法于布针,去末半寸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以治热在头身也,经曰: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鑱针。”后代的马莳,张志聪二位大师却较上注多出40余字,显得更繁。吴氏在本书“遵经集”中之所注,从直观着眼就针之形态、结构日:“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从实践出发就其应用范围、主治病证曰:“令无深入而阳气出,主热在头身”。乃全文之注。阅之,径渭分明,一目了然.其余各针,咸当如此[3]。 1·2 对针灸方法的发挥 吴昆在《内经》静志候气、因时因人、调治阴阳和补泻寒热的针刺大法理论指导下,加以充实发挥,提出候气、见气、取气、置气、定气、还随补泻、母子补泻等一百四十八法。首先他强调针刺必须候气,在《针方六集·尊经集》指出: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

流派 1经学派:杨上善,杨玄操,王冰,滑寿,张介宾,马莳,张志聪(内经) 2经穴考订派:王熙,巢元方,杨上善,王焘,王惟一,王执中,朱震亨,滑寿,李时珍,张介宾,李学川 3穴法派:王熙,孙思邈,王执中,张元素,李杲,何若愚,窦默,王好古,王国瑞,徐凤,高武,李梴,杨继洲 4手法派:何若愚,窦默,王国瑞,席弘,刘纯,徐凤,李梴,杨继洲,朱震亨,汪机 5重灸派:张机,葛洪,陈延之,王执中,闻人耆年,刘完素,罗天益,朱震亨,李梴,张介宾,龚居中,吴亦鼎,王焘,庄绰,窦材,许叔微 6重针派:涪翁,甄权,许希,席弘,窦默,刘瑾凌云王国瑞刘纯 7刺络放血: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罗天益,朱震亨,薛己,郭志邃,王世雄,夏云 8针灸药相须派:吴崑,张机,孙思邈,杨上善,王执中,杨继洲,李学川 9外科针灸派:徐梦牟刘涓子,胡元庆(元),汪机,薛己,陈实功,李学川 10内科针灸派:张机许叔微刘完素张元素郭志邃 11急症针灸派秦越人《五十二病方》《内经》葛洪 12痨病针灸唐崔知悌庄绰龚居中 13眼科张璐《内经》《甲乙经》《千金方》《太平圣惠方》 1《甲乙经》晋代皇甫谧现存最早系统针灸学专著最突出:腧穴学理论 成就:a记载349穴分布划线排列经穴发展归经理论补充经穴取法和部位 记载经穴别名首创郄穴理论完善五输穴理论论述交会穴理论b具体记载针灸刺激量首记载灸疮发泡的方法 处方特点a单穴处方多b多提及取具体穴位,较少程某经脉c较少提及用针或用灸,用补或用泻d处方多先述近取穴,后远取穴,前者多 2刘完素放血治疗适应症;a高热不退,以八关大刺(刺十宣出血),退热效果明显b目疾口唇痛,此症多为风热上攻玄府闭塞所致c疮疡,红丝疔一类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针刺以泻血除热d太阳伤寒证,表现为身热无汗恶寒,针太阳至阴出血e对邪阻血脉,经气不通引起的腰痛及百节疼痛等病症 3经穴数目:a《内经》160个左右b《针灸甲乙经》349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 d 《针灸大成》359 e《针灸逢源》361 4经穴归经,排列a《甲乙经》分部划线(四肢部经穴向心性排列)b《外台秘要》352穴归属十二经(四肢部经穴向心性排列)c《铜人》354穴归属十四经(十二经向心,任督脉自上而下)d《十四经发挥》354穴归十四经(按经脉循行排列)e《针灸逢源》361归十四经5《帛书经脉》理论a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b现存最早经络文献,论述十一经脉循行走向(缺臂厥阴脉的记载;经脉向心性循环为主;无经脉循环流注;主要循行为体表,无属络脏腑)c记载有关病症的灸治方法d论述十一经脉病候(足臂:病候描述简单而原始,阴阳:最早记载“是动病”“所产病”病候记载渐趋详细) 6古代医家刺血:a刘完素:“热宜砭射”“八大关刺”刺十宣出血b张从正:运用(钅非)针多c李杲:三棱针d罗天益:“血实者宜决之”三棱针,砭刺治咽喉肿痛,(火番)针开泄脓液,锐针开泄邪气e朱震亨:三棱针毫针,火针f薛己:碎瓷片g郭志邃:治痧症,银针h王世雄i夏云:三棱针,毫针等,精喉症

2015年度针灸科工作总结

2015年度针灸科工作总结 2015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科室的大力协同下,针灸科全体医护人员牢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一心、务实创新、勤劳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以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为核心的带领下,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协同配合下,针灸科已建设成为州级重点专科。 二、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一年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和科内组织安排的各项学习培训,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学习,全科医护人员的整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 三、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注重群众口碑,逐步提高科室效益 群众口碑是医院的生命线。一年来,我科室以抓“群众口碑”为重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是坚持科室主任定期查房制度,详细了解病人病情,针对性的提出治疗方案。二是对身体不便当的患者,医护人员大凡都给予更多的关心,帮他们订餐、拿药、倒水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病人解燃眉之急;三是在与病人日常交流中,做到耐烦、细密、温柔、热情,让病人体会到亲人般的关怀。通过平时努力的工作,病人对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科室创造了优良的口碑。同时,也为科室带来了许多新的病人,增加了科室的收入。 四、完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今年,在医院经费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在院领导的关心下,我科添置了统统的一套康复设备,并新设康复治疗室。优秀的医疗设备,丰盛了治疗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五、积极开展中医专科特色治疗技术,制订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今年开展了埋线疗法、穴位推拿、针刺、艾灸技术、穴位贴敷、中药外敷、中药涂搽、中药热奄包及康复训练等中医特色项目,并制订了中医专科特色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使全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得到提高。

针灸科教学大纲课稿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研究经络、腧穴、针灸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并不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探究经络实质及其防治疾病的机理。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针灸治疗几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经络循行分布和腧穴定位、主治的掌握;要结合骨度分寸和解剖标志反复点穴;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加强针刺手法的练习;掌握好针灸治病的原则和常见病证的针灸配穴处方,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本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物、图表、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教具和设备,以及加强技术操作的示范教学。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经络 【目的要求】 1.1.了解十四经脉以外的经络系统的内容以及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2.2.熟悉经络系统的内容、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3.3.掌握经络的含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流注次序、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的循行分布、 经络的生理功能。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授课2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经络学的主要内容 一、一、经络的含义 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附]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思考题】 1、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2、简述经络的含义。 第二章腧穴 【目的要求】 1.了解腧穴命名; 2.熟悉特定穴的特点; 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治疗作用。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授课2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三节特定穴 一、特定穴的意义 二、特定穴的分类及特点 第四节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简便取穴法 【思考题】 1、简述特定穴的意义。 第三章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针刺进针层次; 2.熟悉腧穴的功用、操作; 3.掌握腧穴的定位、主治和特殊操作。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授课4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二经脉常见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1.尺泽2.列缺3.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2.曲池3.肩髃4.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1.四白2.地仓3.下关4.天枢5.犊鼻6.足三里7.丰隆 四、足太阴脾经 1.三阴交2.阴陵泉3.血海 五、手少阴心经 1.神门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后溪2.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 1.肺俞2.膈俞3.脾俞4.肾俞5.委中6.承山7.昆仑8.至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