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效率实验报告

效率实验报告

效率实验报告
效率实验报告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报告人:张为昭

学号:2010010591

任课老师:刘向锋

小组其他成员:杨泽源

实验日期:2013.4.8.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系统效率测试的工程试验手段和常用的机械效率测试设备,

掌握典型机械传动系统的效率范围,分析传动系统效率损失的原因;

2.通过对典型机械传动系统及其组合的性能测试,加深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

的认识以及对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3.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组装和性能测试等训练环节,掌握计算机辅助实

验测试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

1、实验原理: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通过对转矩和转速的测量,利用转矩、转速与功率的数学关系间接导出功率数值,并通过对电机和负载的相应控制观察分析转速、转矩、功率的相应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对减速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测量分析,得出减速器的效率及其随不同情况的变化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2、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不同种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等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自己动手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各硬件组成部件的结构布局如图1所示。

图1(a) 实验台外观图

1-变频调速电机 2-联轴器 3-转矩转速传感器 4-试件

5-加载与制动装置 6-工控机 7-电器控制柜 8-台座实验设备包括机械传动综合效率实验台(包括台座、变频调速器、机柜、电控箱)、蜗轮蜗杆减速器、齿轮减速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同步带传动装置、滚子链传动装置、V带传动装置、磁粉制动器、ZJ转矩转速传感器、计算机及打印机、其他零配件。典型实验装置包括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传动装置、V带+齿轮减速传动装置、齿轮减速+滚子链传动装置、同步带减速传动装置、V带减速传动装置、V带+同步带减速传动装置。实验装置由动力部分、测试部分、加载部分和被测部分等组成。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如下:

1、动力部分

1)YP-50-0.55三相感应变频电机:额定功率0.55KW;同步转速

1500r/min;输入电压380V。

2)LS600-4001变频器:输入规格 AC 3PH 380-460V 50/60HZ;输出规格

AC 0-240V 1.7KVA 4.5A;变频范围 2~200 HZ。

2、测试部分

1)ZJ10型转矩转速传感器:额定转矩 10N.m;转速范围 0~6000r/min;

2)ZJ50型转矩转速传感器:额定转矩 50N.m;转速范围 0~5000r/min;

3)TC-1转矩转速测试卡:扭矩测试精度±0.2%FS;转速测量精度±

0.1%;

4)PC-400数据采集控制卡。

3、被测部分

1)三角带传动:

带轮基准直径 D1=70mm D2=115mm O型带L内=900mm;

带轮基准直径 D1=76mm D2=145mm O型带L内=900mm;

带轮基准直径 D1=70mm D2=88mm O型带L内=630mm。

2)链传动:链轮 Z1=17 Z2=25

滚子链 08A-1×71

滚子链 08A-1×53

滚子链 08A-1×66。

4、加载部分

FZ-5型磁粉制动(加载)器:额定转矩50N.m;激磁电流0~2A;允许滑差功率1.1KW。

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精度,实验台采用两个扭矩测量卡进行采样,测量精度达到±0.2%FS,能满足教学实验与科研生产试验的实际需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采用自动控制测试技术设计,所有电机程控起停,转速程控调节,负载程控调节,用扭矩测量卡替代扭矩测量仪,整台设备能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自动输出实验结果,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其控制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台控制系统主界面

三、实验项目及步骤

1、实验项目:

链传动-齿轮减速器、V带传动-齿轮减速器。

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可以分成3个阶段:准备阶段、测试阶段和分析阶段。在实验时,要按照不同阶段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1.准备阶段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台使用说明书》并熟悉实验台;

2)确定实验内容;

选择实验时, 则要确定选用的典型机械传动装置及其组合布置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实验。如表1所示。

3)根据选择的机械传动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布置、安装被测机械传动装

置(系统)。注意选用合适的调整垫块,确保传动轴之间的同轴线要求;

4)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按《实验台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测试

设备进行调零,以保证测量精度。

2.测试阶段

1)打开实验台电源总开关和工控机电源开关;

2)点击Test显示测试控制系统主界面,熟悉主界面的各项内容;

3)键入实验教学信息标:实验类型、实验编号、小组编号、实验人员、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等;

4)点击“设置”,确定实验测试参数:转速n1、n2 扭矩T1、T2等;

5)点击“分析”,确定实验分析所需项目:曲线选项、绘制曲线、打印表

格等;

6)启动主电机,进入“试验”。使电动机转速加快至接近同步转速后,进

行加载。加载时要缓慢平稳,否则会影响采样的测试精度;待数据显

示稳定后,即可进行数据采样。分级加载,分级采样,采集数据10

组左右即可;

7)从“分析”中调看参数曲线,确认实验结果;

8)结束测试。注意先逐步卸载,后降速;

9)关闭仪器电源,拆卸传动系统,将各仪器设备和组件复位。

3.分析阶段

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实验B, 重点分析不同的布置方案对传动

性能的影响。

2) 整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为:测试数据(表)、参数曲线;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中的新发现、新设想或新建议。

四、实验过程

1、链传动:

(1)方案设计:

按照实验原理中的实验台工作原理图进行机械机构和数据采集部

分的设计。

(2)装配调试:

将主动轴、从动轴、传动链、传感器搭接完成,调整各联轴器同

心并控制间距在1mm左右,调整主、从动轴至合适的间距使链条

受到适当的张紧力。

(3)数据测试:

装配调试完成后,用计算机控制设备运行并进行数据采集:控制

主动轴转速在1000r/min左右基本不变,逐渐增大从动轴上的负

载,记录主、从动轴上的力矩值及转速值。注意每次记录数据时

要等到各数据值稳定以后在进行。

2、V带传动:

(1)方案设计:

按照实验原理中的实验台工作原理图进行机械机构和数据采集部

分的设计。

(2)装配调试:

将主动轴、从动轴、传动链、传感器搭接完成,调整各联轴器同

心并控制间距在1mm左右,调整主、从动轴至合适的间距使V带

受到适当的张紧力。

(3)数据测试:

装配调试完成后,用计算机控制设备运行并进行数据采集:控制

主动轴转速在1000r/min左右基本不变,逐渐增大从动轴上的负

载,记录主、从动轴上的力矩值及转速值。注意每次记录数据时

要等到各数据值稳定以后在进行。

五、实验数据分析

提示:主要从电机特性及被测减速装置特性入手分析负载对效率变化的影响及原因。

1、链传动

(N(N

(2)实验数据分析

a.负载M2-效率曲线

b.负载M2-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曲线

c.负载M2-传动比i曲线

数据分析:

由效率图可见,链传动效率随负载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效率曲线在后端出现了下降,仔细分析发现,原因是组装的链传动系统的输入扭矩传感器在工作时存在较大振动,导致数据采集存在波动不够准确。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准确的效率曲线,就需要加强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

由传动比图可见,链传动比在负载增加时基本无变化。

从功率图可以看出:输入、输出功率增加的速度基本相等,由于传动系统摩擦、冲击消耗产生的功率差值也基本不变,由效率公式:

h=P

2

P

1

=1-

P

1

-P

2

P

1

可见当传动系统消耗功率不变时,随负载增大,输入功率增加,效率会增加,也符合效率曲线的变化趋势。

2、V带传动

(N(N

(2)实验数据分析

a.负载M2-效率曲线

b.负载M2-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曲线

c.负载M2-传动比i曲线

数据分析:

由效率图可见,V带传动效率随负载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且相对链传动,V带传动初始效率高,这是因为带传动的传动部件振动和质量都较小,消耗的功率也小。还能看到,相对与链传动的数据,V带传动的数据采集效果更好,因为V带传动为柔性传动,冲击振动较小,对传感器的干扰也就更小。

由传动比图可见,V带传动时,传动比随负载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带传动随负载增大时打滑现象逐渐明显。

从功率图可以看出:输入、输出功率均增加,但输入功率增加速度更快,这是由于V带传动打滑逐渐严重而引起的摩擦损耗功率逐渐增加。但打滑的增加并未引起效率的降低,因为打滑引起的功率损失相对于输入、输出功率的增长较小,由效率公式:

h=P

2

P

1

=1-

P

1

-P

2

P

1

P1与P2的差的增量相对于P1的增量较小,二者都增加会导致效率的提高。

六、扩展知识部分(小组中每个成员分别就不同知识点选择一个进行思考学习)

1)张为昭:机械传动装置中有关机械调速设备的知识(种类、应用范围等)

a.飞轮调速

原理:大转动惯量的盘形零件,当机械出现盈功时,飞轮存储多余的

动能,速度上升幅度下降,当机械出现亏功时,飞轮释放存储的动能,速度下降幅度下降。

适用范围:具有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机械,如:内燃机,蒸汽机,压力机,搅拌机等。

b.离心式调速

原理:(以上图的汽轮机调速器为例)机械转速升高时,摆锤K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摆,使M点上升,R点下降,减少工作介质的输入,降低速度,机械转速降低时,摆锤K在重力力的作用下内收,使M点下降,R点上升,增加工作介质的输入,增大速度,

适用范围:具有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且无自调性的机械,如蒸汽机,汽轮机等。

2)杨泽源:联轴器简介

联轴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用来连接主、从动回转构件使其一同旋转并传递转矩;有时也可作为安全装置,即当转矩超过规定时,联轴器自行脱开,以保证机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不致因过载而损坏。

联轴器根据对各种相对位移有无补偿能力(即能否在发生相对位移条件下保持连接的功能),可分为刚性联轴器(无补偿能力)和挠性联轴器(有补偿能力)两大类。挠性联轴器可按是否具有弹性元件分为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两个类别。其各自特点如下:

1.刚性联轴器虽然不具有可移性和缓冲性,但因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不需要维护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2.挠性联轴器具有补偿两回转构件相对位移的能力。其中,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由于含有能产生较大弹性变形的原件,除具有可移性外还具有缓冲和减震作用,但在传递转矩的能力方面,因受到弹性元件的强度限制,一般不及无弹性元件的联轴器。带弹性元件的联轴器中,按弹性元件的材质不同,又可分为金属弹性元件和非金属弹性元件。金属弹性元件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传递转矩大、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且性能稳定。非金属弹性元件的优点是制造方便、易获得各

七、实验中新设想或新建议

1、实验中的调试调试过程占用了很多时间,且很容易因为调试不当而

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我觉得可以将实验设备设计成拼接式的,各种传

动方式有各自合适的安装孔位,只要按照所选的传动方式,对准安装孔,上紧螺丝,即可开始进行实验,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保证系统的扩

展性,还能保持同学们对传动方式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一举三得。

2、实验中数据采集很容易受到机械振动的干扰,导致结果不准。我觉

得可以在传感器之后加入一个滤波电路,自动求取一定负载下的参数稳

定平均值,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利于后续分析。

八、思考题

1、机械效率定义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实验中通过测量输入、输出

轴的转矩和转速,并将二者相乘来获得输入、输出功率。

2、在本实验中均是负载越大机械效率越高,通过实验数据处理部分的分析

可知,原因是传动系统消耗的功率Pc随负载增加的增加量相对于输入功率Pi、输出功率Po的增加量量很小(或为零),故由机械效率定义式:

h=P

o

P

i

=1-

P

c

P

i

机械效率会随负载Po及输入功率Pi的增大而增大。

而在该实验中,由于电子转速控制系统的存在,从数据纪录中可以看出转速并不会因为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3、强度计算时应取输出功率,因为电机的额定功率是电机接入电路后得到

的输入功率,会由于电机内部的电阻损耗和摩擦损耗而大于最终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强度计算考虑的是机械结构本身的特性,因此要取原动机(电机)输出给系统的功率而非电机的额定功率进行计算。

4、(1)滚子链传动:

特性:链条的速度周期性变化,具有周期性的动载荷,链条磨损、冲击、噪声大。

基本安装要求:链轮在同一平面内,保持链条有一定张紧度。

原因:链轮不在同一平面内会导致链条的脱离,链条张紧度不够会使上部链条下垂过多而与下部链条产生干涉。

(2)V带传动:

特性:带为柔性结构,噪声、冲击小,但寿命短且易打滑,需要有足够的张紧力保持传动能力。

基本安装要求:带轮在同一平面内,保持V带有一定张紧度。

原因:带轮不在同一平面内会导致V带的脱离,带的张紧度不够会张紧力过小,发生打滑,传动负载和效率均会降低。

九、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机械传动系统效率的直观认识和理解,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了实际应用中,提升了我们对实际传动系统工作状况的了解,并加强了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机械系统特性的能力。

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验证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实验简介:齿轮是重要的机械传动零件,所以对齿轮传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是很必要的。齿轮传动往往要进行轮齿静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影响齿轮传动性能的因素(如材料、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润滑、轮齿载荷分布等)的试验,以及对齿轮传动性能(如传动效率、动载荷、噪声、工作温度等)的测定。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本实验是针对齿轮传动的效率进行验证性测定。 适用课程:机械设计 实验目的:A了解电功率封闭式齿轮传动试验台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特点;B掌握功率流分析、效率测定的方法;C测量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画出它的效率曲线;D初步了解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和数据测量等方面的知识。。面向专业:机械类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课内选做) 计划学时: 2学时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照片:

《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实验二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齿轮是重要的机械传动零件,所以对齿轮传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是很必要的。齿轮传动往往要进行轮齿静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影响齿轮传动性能的因素(如材料、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润滑、轮齿载荷分布等)的试验,以及对齿轮传动性能(如传动效率、动载荷、噪声、工作温度等)的测定。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本实验是针对齿轮传动的效率进行验证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功率封闭式齿轮传动试验台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特点; 2.掌握功率流分析、效率测定的方法; 3.测量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画出它的效率曲线; 4.初步了解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和数据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 Z-45直流电动机2台; 2. Z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2台; 3. ZD10型减速器2台; 4. JXW-1型机械效率仪1台; 5. TSGC-20调压器1台; 6. 加载控制箱1台; 7. CP-80打印机1台。 三、实验原理 1. 齿轮传动试验台简介 所有类型的齿转传动试验台,根据运转与否分为运转式和非运转式两大类。非运转式试验台指齿轮或齿轮副只能在静止状态下进行试验的试验台,如静态加载的齿轮静强度试验台。非运转式试验台中被测齿轮的试验状态同齿轮的实际工作状态有较大的差别,不大可能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运转式试验台是指齿轮副能在一定转速下进行试验的设备。该类设备一般都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加载装置、齿轮试件失效监护装置、润滑装置、测试装置等六部分组成。其试验能获得较接近实际的结果,运转式试验台根据试验台功率的传递原理和加载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功率流式和封闭功率流式两类。 (1)开放功率流式试验台 所谓开放功率流,就是齿轮传动所传递的功率由原动机传来,经过齿轮传动和试验装且中的全部传动件,最后传到耗能装置中,由耗能装置即加载装置将其全部消耗,并借助耗能装置给被测装置加载。功率传递的流向未形成封闭回路,故称其为开放功率流式试验台,图2-1为开放功率流式试验台构成原理。

空气热机实验

空气热机实验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 【实验目的】 空气热机原理、卡诺循环、卡诺定理 【实验原理】 空气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用图1说明。热机主机由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及汽缸,位移活塞及汽缸,飞轮,连杆,热源等部分组成。 图1 空气热机工作原理 对于循环过程可逆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 η = A/Q1 =(Q1-Q2)/Q1=(T1-T2)/T1 = ΔT/ T1 实际热机:η≦ΔT/ T1 正比于ΔT/n,n为热机转速,η正比于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 1 及ΔT均可测量,测量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的nA/ΔT,观察它n A/ΔT。n,A,T 1 的关系,可验证卡诺定理。 与ΔT/ T 1 当热机带负载时,热机向负载输出的功率可由力矩计测量计算而得,且热机实际输出功率的大小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测量计算出不同负载大小时的热机实际效率。 【实验仪器】 ZKY-RJ型空气热机实验仪、示波器

【实验内容】 1.测量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的热功转换值(表1),作nA/ΔT 与ΔT/ T 1的关系图, 验证卡诺定理。 2.测量热机输出功率随负载及转速的变化关系(表2),作图分析。 【注意事项】 1.加热端在工作时温度很高,而且在停止加热后1小时内仍然会有很高温度, 请小心操作,否则会被烫伤。 2.热机在没有运转状态下,严禁长时间大功率加热,若热机运转过程中因各种 原因停止转动,必须用手拨动飞轮帮助其重新运转或立即关闭电源,否则会损坏仪器。 3.热机汽缸等部位为玻璃制造,容易损坏,请谨慎操作。 4.记录测量数据前须保证已基本达到热平衡,避免出现较大误差。等待热机稳 定读数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 5.在读力矩的时候,力矩计可能会摇摆。这时可以用手轻托力矩计底部,缓慢 放手后可以稳定力矩计。如还有轻微摇摆,读取中间值。 6.飞轮在运转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飞轮边沿割伤。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物理性能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2013级本科 姓名:张学书 学号: 3

指导老师:谢礼兰老师 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成绩 实验一: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同步热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2、了解STA449 F3型同步热分析仪的构造原理及性能。 3、学习STA449 F3型同步热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指在加热的过程中,测量被测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技术。图1-1为功率补偿式DSC仪器示意图:

图1-1 功率补偿式D SC 示意图 1.温度程序控制器; 2.气氛控制;3.差热放大器;4.功率补偿放大器;5.记录仪 当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譬如放热,试样温度高于参比物温度,放置在它们下面的一组差示热电偶产生温差电势U ΔT ,经差热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功率补偿放大器,功率补偿放大器自动调节补偿加热丝的电流,使试样下面的电流Is减小,参比物下面的电流IR 增大,而Is +IR 保持恒定。降低试样的温度,增高参比物的温度,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 趋于零。上述热量补偿能及时,迅速完成,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始终维持相同。 设两边的补偿加热丝的电阻值相同,即RS =RR=R,补偿电热丝上的电功率为PS=IR 和P R=IR 。当样品没有热效应时,PS=P R;当样品存在热效应时,PS 和PR 的差ΔP能反映样品放(吸)热的功率: ΔP= PS-PR= IR -IR=(I S+IR)( I S-IR)R =(IS+IR ) ΔV =I ΔV? (1) 由于总电流IS+IR 为恒定,所以样品的放(吸)热的功率ΔP只和ΔV 成正比, 3 1 2 4 5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一. 实验目的 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二.实验装置 (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基本概念 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实验方法 设有两个正弦信号: 若以)(t x ω为横轴,以)(y t ω为纵轴,而以t ω作为参变量,则随t ω的变化,)(t x ω和 )(y t 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 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这 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 ,φ,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 (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T1、T2、ξ、K (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 五.数据处理 (一)第一种处理方法: (1)得表格如下: (2)作图如下: (二)第二种方法: 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图,绘制Bode图。

(三)误差分析 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 (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 六.思考讨论 (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 答: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一个频率可同时记录2Xm,2Ym,2y0。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答: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从上面的分析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的结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从“李沙育图形”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存在的误差,也可能是计算机精度方面的误差。 (3)对用频率特性测试系统数学模型方法的评测 答:用这种方法进行此次实验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过程,原理及方法。但本次实验的数据量很大,需要读取较多坐标,教学软件可以更智能一些,增加一些自动读取坐标的功能。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的认识,掌握了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使我把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计算,这要求我们要细心、耐心,作图时要注意不能用普通坐标系,而是半对数坐标系进行作图。

效率实验报告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老师:

(特别提示:本报告第一、二、三部分来自试验指导书,稍有更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系统效率测试的工程试验手段和常用的机械效率测试设备, 掌握典型机械传动系统的效率范围,分析传动系统效率损失的原因; 2.通过对典型机械传动系统及其组合的性能测试,加深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 的认识以及对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3.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组装和性能测试等训练环节,掌握计算机辅助实 验测试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 1、实验原理: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对转矩和转速的测量,利用转矩、转速与功率的数学关系间接导出功率数值,并通过对电机和负载的相应控制观察分析转速、转矩、功率的相应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对减速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测量分析,得出减速器的效率及其随不同情况的变化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2、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不同种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等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自己动手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各硬件组成部件的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 图2(a) 实验台外观图

1-变频调速电机 2-联轴器 3-转矩转速传感器 4-试件 5-加载与制动装置 6-工控机 7-电器控制柜 8-台座实验设备包括机械传动综合效率实验台(包括台座、变频调速器、机柜、电控箱)、蜗轮蜗杆减速器、齿轮减速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同步带传动装置、滚子链传动装置、V带传动装置、磁粉制动器、ZJ转矩转速传感器、计算机及打印机、其他零配件。典型实验装置包括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传动装置、V带+齿轮减速传动装置、齿轮减速+滚子链传动装置、同步带减速传动装置、V带减速传动装置、V带+同步带减速传动装置。实验装置由动力部分、测试部分、加载部分和被测部分等组成。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如下: 1、动力部分 1)YP-50-0.55三相感应变频电机:额定功率0.55KW;同步转速 1500r/min;输入电压380V。 2)LS600-4001变频器:输入规格 AC 3PH 380-460V 50/60HZ;输出规格 AC 0-240V 1.7KVA 4.5A;变频范围 2~200 HZ。 2、测试部分 1)ZJ10型转矩转速传感器:额定转矩 10N.m;转速范围 0~6000r/min; 2)ZJ50型转矩转速传感器:额定转矩 50N.m;转速范围 0~5000r/min; 3)TC-1转矩转速测试卡:扭矩测试精度±0.2%FS;转速测量精度± 0.1%; 4)PC-400数据采集控制卡。 3、被测部分 1)三角带传动: 带轮基准直径 D1=70mm D2=115mm O型带L内=900mm; 带轮基准直径 D1=76mm D2=145mm O型带L内=900mm; 带轮基准直径 D1=70mm D2=88mm O型带L内=630mm。 2)链传动:链轮 Z1=17 Z2=25 滚子链 08A-1×71 滚子链 08A-1×53 滚子链 08A-1×66。

空气热机

实验报告 物理系 08级 姓名:XXX 学号:198200XXXXXXXX 实验题目:空气热机 一、实验原理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很好的实验教学仪器。 1.热机发电原理 空气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用图1说明。热机主机由汽缸、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位移活 塞、飞轮、连杆等部分组成。 汽缸的上部有螺旋状的加 热电阻,构成高温区,汽缸下部 为水冷的低温区。汽缸下面的活 塞是工作活塞,它使汽缸内气体 封闭,并在气体的推动下对外做功。工作活塞上面是位移活 塞,它是半封闭活塞,气体可 通过其中间圆柱内充塞的细 铜丝流动,其作用是在循环过 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 区间不断交换,并在通过铜丝 时预冷(热)。 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通 过连杆与飞轮连接,相位相差 90度,当某一活塞处于位置极 值时,它本身的位置变化率最 小,而另一个活塞的位置变化 率最大。在作热机工作时,位 移活塞超前工作活塞90度。当工作活塞处于最顶端时,位移活塞迅速下移,使汽缸内气 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 所 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下运动,如图1 b 所示, 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 塞在最底端时,位移活塞迅速 上移,使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 流动,如图1 c 所示;进入低 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 图 3 空气热机实验装置 空气热机 位移传感器 变 压器 图 1 热机结构及原理图 图2 作为热泵和制冷机操作热空气发动机的操作原理: 上图为热泵、下图为冷泵

差热分析__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用差热仪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2. 了解差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了解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如何利用热电偶绘制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附、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并伴随着有焓的改变,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物质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差热分析就是通过温差测量来确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热分析仪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包括带有控温装置的加热炉、放置样品和参比物的坩埚、用以盛放坩埚并使其温度均匀的保持器、测温热电偶、差热信号放大器和信号接收系统(记录仪或微机)。差热图的绘制是通过两支型号相同的热电偶,分别插入样品和参比物中,并将其相同端连接在一起(即并联,见图5-1)。A 两支笔记录的时间—温度(温差)图就称为差热图,或称为热谱图。 图5-1 差热分析原理图 图5-1 典型的差热图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宽度、高度、对称性以及峰面积等。峰的数目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如图5-2中T B);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面积说明热效应的大小。相同条件下,峰面积大的表示热效应也大。在相同的测

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即一定的物质就有一定的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峰温等,因此,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相变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差热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陶瓷、地质和金属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理论上讲,可通过峰面积的测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本实验采用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是一种蓝色斜方晶系,在不同温度下,可以逐步失水: CuSO 4·5H 2O CuSO 4·3H 2O CuSO 4·H 2O CuSO 4 (s ) 从反应式看,失去最后一个水分子显得特别困难,说明各水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不一样。 四个水分子与铜离子的以配位键结合,第五个水分子以氢键与两个配位水分子和SO 4 2-离子结合。 加热失水时,先失去Cu 2+ 左边的两个非氢键原子,再失去Cu 2+ 右边的两个水分子,最后失去以氢键连接在SO 4 2- 上的水分子。 三、仪器试剂 差热分析仪1套;分析物CuSO 4·5H 2O ;参比物α-Al 2O 3。 四、实验步骤 1、 开启仪器电源开关,将各控制箱开关打开,仪器预热。开启计算机开关。 2、参比物(α-Al 2O 3)可多次重复利用,取干净的坩埚,装入CuSO 4·5H 2O 样品、装满,再次加入CuSO 4·5H 2O 将坩埚填满,备用。 3、抬升炉盖,将上步装好的CuSO 4·5H 2O 样品放入炉中,盖好炉盖。 4、打开计算机软件进行参数设定,横坐标2400S 、纵坐标300℃、升温速率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三 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2.能熟练绘制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非最小相位系统时曲线的绘制。 3.正确应用频率稳定判别方法,包括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 4.熟练正确计算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指标的近似估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增加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个数对奈奎斯特图的影响 1)改变有限极点个数n ,使n=0,1,2,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01234 -3.5-3-2.5-2-1.5-1-0.50 0.511.52n=0 n=1 n=2 n=3 2)改变原点处极点个数v ,当v=1,2,3,4,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5 -1 -0.5 00.5 1 1.5 2 -2-1.5 -1 -0.5 00.5 1 1.5 2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32.9Delay Margin (sec): 4.41At frequency (rad/sec): 1.3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21Delay Margin (sec): 3.49At frequency (rad/sec): 1.2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50Delay Margin (sec): 2.28At frequency (rad/sec): 1.15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51.8Delay Margin (sec): 0.575 At frequency (rad/sec): 1.57 Closed Loop Stable? Yes v=1 v=2 v=3 v=4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姓名:学号: 专业:实验室: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22日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意义; (2)掌握幅频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3)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拆开,每个物理参数能独立得到,并能用物理公式来表达,这属机理建模方式,通常教材中用的是机理建模方式。如果系统的各个部分无法拆开或不能测量具体的物理量,不能用准确完整的物理关系式表达,真实系统往往是这样。比如“黑盒”,那只能用二端口网络纯的实验方法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实验建模有多种方法。此次实验采用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准确的系统建模是很困难的,要用反复多次,模型还不一定建准。另外,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用Bode 图设计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 幅频特性就是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与输入幅度之比,即)()(ωωi o U U A =。测幅频特性时, 改变正弦信号源的频率,测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和输输出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 测相频有两种方法: (1)双踪信号比较法:将正弦信号接系统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测量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正弦波,示波器触发正确的话,可看到两个不同相位的正弦波,测出波形的周期T 和相位差Δt ,则相位差0360??=ΦT t 。这种方法直观,容易理解。就模拟示波 器而言,这种方法用于高频信号测量比较合适。 (2)李沙育图形法:将系统输入端的正弦信号接示波器的X 轴输入,将系统输出端的正弦信号接示波器的Y 轴输入,两个正弦波将合成一个椭圆。通过椭圆的切、割比值,椭圆所在的象限,椭圆轨迹的旋转方向这三个要素来决定相位差。就模拟示波器而言,这种方法用于低频信号测量比较合适。若用数字示波器或虚拟示波器,建议用双踪信号比较法。 利用幅频和相频的实验数据可以作出系统的波Bode 图和Nyquist 图。 三、预习与回答: (1)实验时,如何确定正弦信号的幅值?幅度太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幅度过小又会出现什 么问题? 答:根据实验参数,计算正弦信号幅值大致的范围,然后进行调节,具体确定调节幅值时,首先要保证输入波形不失真,同时,要保证在频率较大时输出信号衰减后人能够测量出来。如果幅度过大,波形超出线性变化区域,产生失真;如果波形过小,后续测量值过小,无法精确的测量。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

2020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Contract Template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篇一:空气热机实验论文报告 摘要: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空气热机实验通过对空气热机探测仪、计算机等操作来理解空气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通过电加热器改变热端温度测量热功转换值,作出nA/ΔT与ΔT/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逐步改变力矩大小来改变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计算、比较热机实际转化效率。试验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热端温度升高nA/ΔT与ΔT/T1的关系呈现性变化,验证卡诺定理。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而减小。 关键词:卡诺定理;空气热机;卡诺循环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

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空气热机的结构如图一所示,热机主机主要有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气缸、飞轮、连杆,热源等组成。 由电热方式加热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气缸间的间隙流动,提高高温与低温间的温度差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位移活塞与工作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其中一个处于极值时,速度最小,另一个活塞速度最大。 图一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工作活塞向下移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b所示,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向顶端移动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c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d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对于可逆循环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为: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为每一个循环中热机做的功,Q1为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2为热机每一个循环向冷源放出的热量,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

最新差热分析DTA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DTA 一、实验目的 掌握热分析方法─差热分析法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了解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 二、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放热或吸热的热效应,从而导致样品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差热分析是一种通过热焓变化测量来了解物质相关性质的技术。样品和热惰性的参比物分别放在加热炉中的两个坩埚中,以某一恒定的速率加热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线性升高;如样品没有产生焓变,则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是一致的(假设没有温度滞后),即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DT=0;如样品发生吸热变化,样品将从外部环境吸收热量,该过程不可能瞬间完成,样品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DT<0;反之,如样品发生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样品瞬间逸出,样品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向高温方向变化,温差DT>0。上述温差DT(称为DTA 信号)经检测和放大

以峰形曲线记录下来。经过一个传热过程,样品才会回复到与参比物相同的温度。 在差热分析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别是通过热电偶测量的,将两支相同的热电偶同极串联构成差热电偶测定温度差。当样品和参比物温差DT=0,两支热电偶热电势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差热电偶记录的信号为水平线;当温差DT10,差热电偶的电势信号经放大和A/D换,被记录为峰形曲线,通常峰向上为放热,峰向下为吸热。差热曲线直接提供的信息主要有峰的位置、峰的面积、峰的形状和个数,通过它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峰的位置是由导致热效应变化的温度和热效应种类(吸热或放热)决定的,前者体现在峰的起始温度上,后者体现在峰的方向上。不同物质的热性质是不同的,相应的差热曲线上的峰位置、峰个数和形状也不一样,这是差热分析进行定性分析的依据。分析DTA 曲线时通常需要知道样品发生热效应的起始温度,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的规定,该起始温度应为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外推基线的交线所对应的温度T(如图2),该温度与其它方法测得的热效应起始温度较一致。DTA峰的峰温Tp虽然比较容易测定,但它既不反映变化速率到达最大值时的温度,也与放热或吸热结束时的温度无关,其物理意义并不明确。此外,峰的面积与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肇庆学院 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2 年级 电气一班 组员:王园园、李俊杰 实验日期 2014/6/9 姓名:李奕顺 学号:201224122130老师评定 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原理 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见图4-1 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 并施加于 被测系统的输人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 [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 值和 相位。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运算器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 — 3)和式(4 — 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 在半对数座标 纸上作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幅值和相角: G (j 3)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 3为参数的 G(j 3)= G(j 3)|/G(j 3) (4 — 1) 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牲。 图4-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1(j 3)G 2(j 3) B(j 3) 」 B(j 3) E(j 3) E(j 3) E(j 3) (4—2) 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 20lgG1(j 3) G2(j 3)H(j 3)= 2 叫鵲 = 20lgB(j 3) -20lg E(j 3) (4— 3) G 1(j 3)G 2(j 3)H(j 3) 二 B(j 3)- . E(j 3) (4—4)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4— 2 )表示 为: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 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牲(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 (相 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 ° (q —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 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2 图4-2被测系统 二、实验内容 (1)将U21 DAC单元的OUT端接到对象的输入端。 ⑵将测量单元的CH1 (必须拨为乘I档)接至对象的输出端。 ⑶将Ul SG单元的ST和S端断开,用排线将ST端接至U26控制信号单元中的PB0。(由于在每次测量前,应对对象进行一次回零操作,ST即为对象锁零控制端,在这里,我们用8255的PB0 口对ST进行程序控制) ⑷在PC机上分别输入角频率为1, 10,100,300,并使用“ +”、“―”键选择合适的幅值,按ENTER键后,输入的角频率开始闪烁,直至测量完毕时停止,屏幕即显示所测对象的输出及信号源,移动游标,可得到相应的幅值和相位,得到的实验波形图如图4-3到图4-10所示: 图4-3输入频率为1的波形图1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效率测试的工程试验方法及常用测试设备及其精度; 2. 分析传动系统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掌握常用传动系统的特点及其效率范围; 3. .认识智能化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新方法, 培养进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 .本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不同种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等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自己动手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台的工作原理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台各硬件组成部件的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 1-变频调速电机2-联轴器3-转矩转速传感器4-试件 5-加载与制动装置6-工控机7-变频器8电器控制柜9-台座

实验台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台采用自动控制测试技术设计,所有电机程控起停,转速程控调节,负载程控调节,用扭矩测量卡替代扭矩测量仪,整台设备能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自动输出实验结果。其控制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软件操作指南见附件二。 图2 实验台控制系统主界面 运用“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台”能完成多类实验项目(表2),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指定,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实验类型与实验内容。 表2

线的测试, 来分析机械传动的性能特点; 实验利用实验台的自动控制测试技术,能自动测试出机械传动的性能参数, 如转速n (r/min)、扭矩T (N.m)、功率P (K.w)。并按照以下关系自动绘制参数曲线: 传功比i=n1/n2 扭矩T=9550 P/n (Nm) 传功效率η=P2/P1= T2 n2/ T1n1 四、实验步骤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doc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空气热机实验论文报告 摘要: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空气热机实验通过对空气热机探测仪、计算机等操作来理解空气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通过电加热器改变热端温度测量热功转换值,作出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逐步改变力矩大小来改变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计算、比较热机实际转化效率。试验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热端温度升高nA/ΔT与ΔT/ T1的关系呈现性变化,验证卡诺定理。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而减小。 关键词:卡诺定理;空气热机;卡诺循环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空气热机的结构如图一所示,热机主机主要有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气缸、飞轮、连杆,热源等组成。 由电热方式加热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气缸间的间隙流动,提高高温与低温间的温度差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位移活塞与工作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其中一个处于极值时,速度最小,

另一个活塞速度最大。 图一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工作活塞向下移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向顶端移动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对于可逆循环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为: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为每一个循环中热机做的功,Q1为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2为热机每一个循环向冷源放出的热量,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 由于热量损失,实际的热机都不可能是理想热机,循环过程也不是可逆的,所以热机转化效率: T/T1,只要使循环过程接近可逆循环,就是尽量提高冷源与热源的温度差。 热机循环过程从热源吸收的热量正比于nA/T,n为热机转速,所以:正比于nA/T。测量不同热 端温度时的nA/T,观察与T/T1的关系,可验证卡诺定理。同一功

实验六 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实验六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差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热分析仪的结构,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3. 利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物质性质包括质量、温度、热焓变化、尺寸、机械特性、声学特性、电学和磁学特性等等。 在热分析技术中,热重法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被测参数为质量(通常为重量),检测装置为“热天平”,热重法测试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热重曲线以质量作为纵坐标,可以用重量、总重量减少的百分数、重量剩余百分数或分解分数表示。曲线从上往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作横坐标,从左向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增加,所得到的重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则称之为热重曲线。 热重法的主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在正常的情况下,热重曲线的水平部分看作是恒定重量的特征,变化最陡峭的部分,可以给出重量变化的斜率,曲线的形状和解析取决于试验条件的稳定性。热重曲线开始偏离水平部分的温度为反应的起始温度,测量物质的质量是在加热情况下测量试样随温度的变化,如含水和化合物的脱水,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与周围气氛的作用,固体或液体物质的升华和蒸发等,都是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量的变化。 从热重法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TG)和二阶微商法(DDTG),前者是TG 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后者是TG 曲线的二阶导数。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只要被测物质在所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热活性,则热效应联系着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所记录的差热曲线上呈现一系列的热效应峰,峰

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频率特性分析

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频率响应分析 作者:XChuda Multisim的AC Analysis功能用于对电路中一个或多个节点的电压/电流频响特性进行分析,画出伯德图。本文基于Multisim 11.0。 1、实验电路 本例使用如图的运放电路进行试验。该放大电路采用同相输入,具有(1+100/20=)6倍的放大倍数,带300欧负载。方框部分象征信号源,以理想电压源串联电阻构成。 请不要纠结于我把120Vrms的电压源输入双15V供电的运放这样的举动是否犯二,电压源在AC Analyses中仅仅是作为一个信号入口的标识,其信号类型、幅值和频率对分析是没有贡献的,但是它的存在必不可少,否则无法得到仿真结果! 2、操作步骤 搭好上述电路后,就可以进行交流分析了。

一般设置Frequency parameters和Output两页即可,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其他选项保持默认,然后点Simulate开始仿真。切记是点Simulate,点OK的话啥都不会发生。

按照上述步骤仿真结果如下: 分析结果是一份伯德图。在上下两个图表各自区域上按右键弹出列表有若干选项,各位可自己动手试试。右键菜单中的Properties可打开属性对话框,对图表进行更为详细的设置。 3、加个电容试试 从上面伯德图分析结果看出,该电路具有高通特性,是由输入耦合电容C3造成的。现在在输入端加入一个退耦电容试试。电路如下:

在输入端加入220pF退耦电容后C1与后面的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构成低通滤波器,可滤除高频干扰。加入C1后,放大电路的输出应该具有带通特性。用AC Analysis分析加入C1后的电路频响特性: 奇怪,为什么高通不见了?一阵疑惑,我甚至动笔算了同相输入端的阻容网络复频域的特性,无论C1是否加入,从同相输入端向左看出去的阻容电路都有一个横轴为0的零点,所以幅度特性应该是从0Hz处开始上升的!对,从0Hz开始!回头看看电路加入C1前仿真的伯德图,发现竖轴范围是13dB~13.3dB! 我们尝试放大来看看。现在重新进行AC分析,将频率范围设置为0.1~10Hz,结果如下图。OK,没问题,果然是高通的,只是截止频率非常低(0.3Hz左右),刚才的仿真频率范围从1Hz开始,自然是看不到的。从中也看出,图表中数字后加小写m,是毫赫兹(mHz)的意思,而不是兆赫兹(MHz)。

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内容: 1利用计算机作出开环系统的波特图; 2、观察记录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3、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 二、仿真原理: 对数频率特性图(波特图): 对数频率特性图包括了对数幅频特性图和对数相频特性图。横坐标为频率w,采用对数分度,单位为弧度/秒;纵坐标均匀分度,分别为幅值函数20lgA(w),以dB表示;相角,以度表示。MATLAB提供了函数bode()来绘制系统的波特图,其用法如下: (1)bode(num,den):可绘制出以连续时间多项式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的波特图。 (2)当带输出变量[mag,pha,w]或[mag,pha]引用函数时,可得到系统波特图相应的幅值mag、相角pha及角频率点w矢量或只是返回幅值与相角。相角以度为单位,幅值可转换为分贝单位:magdb=20×log10(mag) 二、实验验证 1、用Matlab作Bode图。要求:画出对应Bode图。 (1)G(S)=25/S2+4s+25 (7)G(S)=9(s2+0.2s+1)/s(s2+1.2s+9);

图 1 图 2 (1)G(S)=25/S2+4s+25 可以看成是一个比例环节和一个振荡环节组成,所以k=1,T1=0.04,因为v=0,所以在转折频率之前都为20lgk,因为k=1所以斜率为0,经过转折频率,分段直线斜率的变化量为-40db/dec。

(7)G(S)=9(s2+0.2s+1)/s(s2+1.2s+9); 可以看成是一个二阶微分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振荡环节组成,化常数为1后,v=1,t1=1,t2=1/3,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起始阶段是-20*vdb/dec,所以一开始斜率为-20db/dec。当经过1/3的转折频率之后分段直线的改变量为40db/dec,当经过1的转折频率之后分段直线的改变量为-40db/dec。故图像如图所示。 第二题: 典型二阶系统Gs=Wn2/s2+2ζWns+Wn2,试绘制取不同值时的Bode图。取Wn=8,ζ=0.1,0.2,0.3,,0.5,0.6; 图 3 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