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承辛亥革命精神2012 形式与政治

传承辛亥革命精神2012 形式与政治

传承辛亥革命精神2012 形式与政治
传承辛亥革命精神2012 形式与政治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100年后的今天,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康德说过,最好的纪念是发自内心的自省。每个人都知道,辛亥革命对中国来说意义是重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所以,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好好思考一下辛亥革命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的精神。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此次纪念辛亥百年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悉数出席,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对于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了充分肯定,坦言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并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呼吁所有中国为中华崛起和统一而努力奋斗。

那到底什么是辛亥革命的精神呢?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引领下,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成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之后,革命烽火迅速

燃遍全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及其辛亥英雄们的革命精神,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一起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那么作为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精神呢?

首先,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己任。如中山先生所言:“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纵观中国历史,大凡国家不统一的时期,多是战火连天,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国势日渐衰落之时。而国家统一的时期,都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都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势蒸蒸日上时期。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夙愿,也正是这个共同夙愿,中国历史上统一始终占据了主流,才有了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读史可以明智,在此我想奉劝那些妄图分裂祖国的人,悬崖勒马,中华之统一发展是

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任何破坏统一者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其次,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坚持中共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内涵。辛亥革命是国民党领导的革命,为什么要坚持中共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呢?首先中国民主革命是一脉相承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最早革命者对于革命的一种积极探索,究其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中山先生过早离世以及使他的这个夙愿始终没有实现,而中山先生的最坚定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以其无私无畏的精神,最终彻底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基础,清除了封建军阀的统治,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而今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山先生的夙愿一一得到实现。

第三,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坚持推进社会制度个改革切实保障和发展民生。辛亥革命告诉我们,执政者只有不断推进社会制度改革、顺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统治得到维护,因何看似强大的满清帝国会在辛亥革命面前迅速土崩瓦解,究其原因在于满清政府社会革新的进程与民众的基本诉求相差太远,让民众感到失望,感到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所谓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腐朽的不思真变革满清王朝最终在革命的狂涛中彻底崩溃。虽然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和今天无可比度,但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地位也并非一劳永逸的,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大危险依然在党内存在着,侵蚀着党的肌体,伤害着群众的感情,虽然为数不多,但危害不小,如此一种潜在的危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改正,唯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是始终保持先进属性,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保持下去。每一个大学生都国家未来的脊梁,有人从商,有人从政,不论做什么,“民之为本”。

每一个大学生,在这个世界,这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已成年,就要担负自己的责任,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回忆,而是一段思考,一段关于民族,关于党,关于人民的深刻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获得,我们要传承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一、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 想基础。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⑤、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 ⑥、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推动作用。 ○7、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兵力空虚,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 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现后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成立中国同盟会。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于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基础: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领导机构: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 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 ○4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5颁布《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及教训: 积极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消极意义: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深刻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

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正文引论: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同时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1、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1.1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一百多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中辛亥革命的发生成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奋斗的伟大里程碑。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国家饱经忧患、灾难深重、英勇奋斗的悲壮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俘虏,原本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逐步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所取代,面对被西方列强所瓜分的危机。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起奋斗、前赴后继、救亡图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怀着炽热的革命热情。以及复兴中华的伟大抱负领导了辛亥革命,逐步带领着广大的仁人志士走向规范化的救国道路。 1.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番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代表、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使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脚;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为帝制自为者,天下攻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它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也绵延不绝。 1.3辛亥革命的精神内涵。 一百年后的今天,为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同时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我们当代青少年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而共同奋斗。辛亥革命精神包括: 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改天换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 无私无畏、前赴后继、忠贞奉献的博爱精神。 胸怀全局,求同存异的团结协作精神。 “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2、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弘扬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中的湖南人

辛亥革命中的湖南人 一百年前,武昌新兵工程营的枪声宣告了一个就世纪的终结;一百年后,怀揣着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我们依旧在路上。在那个黑暗与血腥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凭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真正的猛士,真正的英雄。而在这些猛士与英雄之中,“湖南人”这一近代迅速崛起的群体更是占据了大半。深受“敢为人先”湖湘精神熏陶的他们为整个民族民主化的推进,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和民族的光明未来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而在这些湖南人中,名气盛者,无出黄兴与蔡锷。 一、“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在长沙的黄兴南路步行街北端。一座高大的雕像昂然而立,年复一年地受着路人的瞻仰,那人便是黄兴。 黄兴,字克强,湖南长沙县人。年少因学业优秀而被派到日本留学,从此埋下革命的种子;1903年归国,回到长沙,与同为湖南人的宋教仁、陈天华一道组建了华兴会,黄兴任会长。密定次年起义,但因泄密,黄兴潜逃至日本。再次赴日的黄兴结识了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不久同盟会成立,孙任总理,黄任执行部庶务,孙黄二人开始了十多年的革命友谊。1907年,再次归国的黄兴先后策划了广西钦州,防城和镇南关起义,均以失败告终。1911年4月23日,黄兴亲率百余人攻入广州两广总督衙门,但随后遭遇大股清军,寡不敌众,死伤惨重,黄逃至香港。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事后的好心人的帮助,收尸72具,合葬黄花岗。同年11月11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被任命为战时司令,为剿灭清军作出极大贡献。次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任陆军总长。但不久后,政府北迁,黄坚持留守南京,进行“反袁讨逆”活动。世事难料,1916年10月31日,功勋卓绝的民国元老、湖南人的骄傲——黄兴,因积劳成疾而病逝。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挽联恰如其分地为黄兴的一生作了点评。伟人虽逝,但其魂必将永耀千古。 二、“再造民国第一人” 有“民国第一骁将”之称的蔡锷1882年生于湖南邵阳。15岁考入时务学堂,深受梁启超的影响。1900年,武汉自立军起义失败。蔡锷受到触动,毅然投笔从戎,去日本学习陆军。1904年,学成归来,担任军政要职。1911年,起义之事在全国兴起,很快便传到蔡锷的驻地云南。义军拥蔡锷为云南都督并在四川一带与清军主力部队持续交战,深深地动摇离开清王朝的统治根基。1913,蔡锷被调往北京。最初,对于袁的逆行,他采取理解与同情的态度,但不久便积极地反袁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辗转回到云南,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春,蔡锷在四川打败袁军,不久袁去世,蔡锷人四川督军兼省长。11月8日,因患当时尚属不治之症的喉结核而病逝。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位民国功勋相继辞世,举国悲痛。1917年4月,蔡、黄先后国葬与岳麓山。如今,青松翠柏掩映下的两座名人墓每天都会使过往的游客驻足、追思。 然而,为辛亥革命做出贡献的湖南人又岂止蔡黄。同为民国缔造者的宋教仁(1913年被刺身亡),战死的蒋翊舞、焦达峰等都是为革命而喋血。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研读的《湖南少年歌》贴切地喊出了湖南人的血性,表现了湖南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 (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 生:兴中会 师:什么时间,在哪里?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 (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生: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论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百年前,无数爱国革命党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百年来,它的伟大精神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谱写出了无比壮丽的诗篇。 辛亥革命与当代民主 辛亥革命以前,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们几乎没有民主的观念。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的政治思想在中国有了较多的传播,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民主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这些认识都不够深刻,也未能引起什么大的影响,但却不能否认是一种进步,同时对之后辛亥革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思想启迪作用。 在早期改良思想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孙中山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并意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推翻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他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的要求。其后发展而成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更是体现了民主的思想。 虽然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民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所谓的民主也只是深入到了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之中,而广大的社会底层百姓,对此仍是一无所知。民主不过是个口号,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确实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当之无愧是中国民主的先驱,对之后的革命行动有着深远的思想启迪作用。?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流传

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①正是辛亥革命的不可估量的思想影响力指引着后来者的行动。?它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埋葬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破天荒的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为之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的启蒙作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民主。 今天看来,辛亥革命首次真正提出了民主并去付诸行动,对于现在我们的民主有着不可忽略的引领作用。同时,辛亥革命后的失败的民主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经验,又是教训。为今天我们的民主建设指明了道路。 辛亥革命与当代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之后国家陷入军阀混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和。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未改变。 ?孙中山原来对袁世凯的印象并不好……如把建立民国的大任托给他是靠不住的,不赞同和他妥协议和。但是孙中山和一般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有早日实现共和与统一,也就是廉价胜利的愿望。……因此,他又想利用袁世凯……同时,孙中山对袁世凯这个‘汉人’也抱有一些幻想……?③当然,革命党人的做法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当中国的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刻,过分急于逼迫清帝退位以结束帝制,建立共和,而对今后国家将如何发展考

辛亥革命选择题总汇

辛亥革命选择题 1.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武昌起义D.百色起义 2.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 A.武昌南京B.天津北京 C.上海广州D.延安遵义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 C.马克思主义D.三民主义 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5.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系列活动中,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市民B.学生C.新军D.工人 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A.南京B.上海C.武汉D.北京 9.辛亥革命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是 A.孙中山B.黄兴C.袁世凯D.黎元洪 10.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反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11.2008年“两会”的主题是“关注民生”。下列人物中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2、自1912年1月至1949年9月38年的民国历史上,先后共有8人出任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____、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理)。 A.段祺瑞 B.徐世昌 C.王士珍 D.胡汉民 13、某年的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是 A.l905年 B.l91l年 C.l912年 D.I915年 14.“民国元年”是指 A.1905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27年 15.历史课上,围绕“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绩”这一话题,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最赞成以下谁的观点。 A、小宇:创建同盟会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小强: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C、小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D、小丽:推行社会改革促使社会文明进步 16.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8、下列对辛亥革命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19、以下历史事件与现在的节日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一大——党的生日B.五四运动——青年节 C.武昌起义——建军节D.开国大典——国庆节 20.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绝对平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变化

由《大公报》社论变化看 辛亥革命对中国思想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大公报》是清朝末期及民国时期对中国北方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其作为“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英敛之.《大公报序》.大公报,1902年7月17日]的报纸,它像镜子一样反映了当时中国精英和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其研究价值极其重要。故本文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研究其在辛亥革命前后关于政治论说的变化,来研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民众关注重点的变化,进而研究辛亥革命对中国思想的影响,最终得出了辛亥革命导致人们思想更加求实、严谨、开放的结论。 关键词:大公报辛亥革命思想变化 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之前,中国清朝政府妄图通过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等大型改革,达到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民国初年,“辛亥革命”多以“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报纸以及政府公文中均未见“辛亥革命”字样。从现有材料看,尽管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探讨得最多最力,他在早年也惯用“武昌起义”、“辛亥一役”等说法,“辛亥”与“革命”连在一起,还是民国成立多年以后的事情。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 子,凡百有八日”。[1] 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同时也是辅仁大学倡议者之一,属清末保皇党)。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大公报>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

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的意义

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的意义武昌首义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周年了。每当我翻开辛亥革命的史册,革命先驱们射向督署的枪炮呼啸声,革命军民冲向敌阵的呐喊声犹在耳畔回荡。这声音,犹如晴空霹雳,刺破长空,直指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满清政府;这声音,犹如冲天号角,响彻寰宇,宣示东方睡狮开始觉醒;这声音,“惊天地、泣鬼神”,最终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这声音,唤起了民众,走向民主共和,走向强国富民之路。从那以后,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优秀的儿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过几十年艰辛的求索之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并且初步达到国强民富,实现了辛亥革命先驱和志士的强国之梦。 辛亥革命精神是反对专制,建立共和,争取人民民主的精神。 辛亥革命精神是为救国救民而“舍身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精神是从传统爱国思想转化而来的近代爱国主义 精神。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第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对于这场影响了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历史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去评价?或者说,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那场百年前的巨变….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虽然当时大多数国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但毕竟,我们头上戴了这么一顶帽子,一顶共和的帽子! 其实,从现在来看,这场革命的准备并不充分,也就是说,革命党人并没有觉得他们会成功,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既基于一系列突发事件,又有其必然的历史关联,既是清廷的宿命,又是历史的必然。如果,保路运动没有发生,如果,当时两江总督没有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也许,他们就不会反…但这只能是如果。没有如果,大清王朝伴随着他267岁的岁月走进了历史深处。中华民国….来了。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皇帝,建立全新的体制。也许,新生的共和国并不令人满意,甚而令创造者都为之失望,但从此以后,共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试想一下,在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突然间摇身一变,成为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一样的共和政体,不能不令人兴奋!老大帝国终于睁开了他的双眼,他快要醒来了… 辛亥革命也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的新局面,两千多年的皇权观一夕倾覆,当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国人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思想空前活跃,民意空前旺盛。随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顺理成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蔚为潮流。中国共产党随之成立,并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磅礴的气势领导中国革命奔腾向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性任务,建立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的开端和启蒙,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更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共和民主色彩和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虽然还企图继续控制、欺凌中国,但中国民众的觉醒程度空前提高,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要求汇成巨大的潮流,迫使当政者不能轻易对外妥协,也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能不顾及中国的民意,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被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从而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更宽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现代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舆论传播更趋普及和活跃,从而为更大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准备了人才和舆论条件。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在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基础知识。 2、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和形势图等,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教法过程】 1、“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让学生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辛亥革命的酝酿”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要求学生掌握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辛亥革命的精神

辛亥革命距今整整100年了,其物质层面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而在精神层面,它究竟给后人留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在今天纪念这场革命时应该加以讨论的。 ■ 反对专制,建立共和,争取人民民主的精神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专制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文明大国的前进步伐,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停滞,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而且严重地剥夺了民众的自主权利,造成只有封建统治者发号施令而广大人民则“万马齐喑”的局面。邹容在《革命军》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而康有为也认为在那样的制度下,“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康有为:《大同书》),是只有“臣民”,而没有“人民”的社会。所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思想界一直奔涌着一股滚滚的历史潮流,那就是人民觉醒的潮流。 觉悟到专制主义压迫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故夫中国群治不进,由人民不顾公益使然也;人民不顾公益,由自居于奴隶盗贼使然也;其居于奴隶盗贼,由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产而奴隶盗贼吾民使然也。”(梁启超:《新民说》)他们向维护这种制度的“三纲”发起攻击,宣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统统是伪道德,是“奴隶之木本水源”。而自由平等博爱,才是“根于心理

的天然之道德”。如果说专制制度是用暴政强制扼杀人的本性,那么“三纲”则是以精神力量来否定人。辱莫大于心奴,这是觉醒者所不可容忍的。从谭嗣同“冲决罗网”的呐喊,到陈天华“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的檄文,再到秋瑾“家庭革命”、“女界革命”的倡言,他们把批判的投枪集中对准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为辛亥革命制造了舆论,也弘扬了一种在专制制度下从未有过的追求人权的精神。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专制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尖锐批评“昏昏沉沉而不之醒”的“奴隶根性”的精神状态。他们宣称: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无尊卑贵贱之分,皆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是国民自己的,是为国民服务的机关,靠国民来监督和保卫。他们指出,奴隶主义在中国集中表现为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合群、群治的公德,缺乏民主国家的观念与权利、义务思想。“自秦灭六国,废封建而为郡县,焚书坑儒,务愚黔首以行专制,历代因之,视国家为一人之产业,制度立法,多在防范人民,以保全此私产;而民生庶务,与一姓之存亡无关者,政府置而不问,人民亦无从监督政府之措施者。故国自为国,民自为民,国政庶事,俨分两途。”(孙中山:《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他们认识到:“二千年来,政界沉沉,更无进化,内力苶弱,至为他族陵逼者,可综合为二大原因:一曰不知个人之有自由独立,二曰不知机关之性质。”不讲独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但它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的一些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首先,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辛亥革命还扫除了旧时代的诸多风俗之害。从古至今,皇帝被视为之最,不可侵犯的皇权谁听了就会为之一振。而辛亥革命推翻了人人都敬畏的皇权,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以被铲除的。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之情与民族觉醒,思想封闭的大门也就此打来。 其次,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国也绝不会再出现帝制,一旦有人有此想法都被人民群众一举推翻,从袁世凯皇帝梦的昙花一现中可以看出。民主共和的思潮已经不可抗拒辛亥革命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的准备。此外,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国成立。这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也是举起民主旗帜的第一把。 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南京政府成立了,孙中山颁布经济政策受益广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辛亥革命把中国引入了近代化发展的热潮,贫穷落后的中国渐渐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以上便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遗址辛亥革命遗址现在在全国范围内保存的较多,其中

很多都是文物保护单位,受到较好地保护,而辛亥革命遗址大多集中在武汉三镇和广州地区。因为武汉三镇是打响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是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而广州地区则是辛亥革命的大本营,是革命的策源地,因此辛亥革命遗址大多集中在这两个地方。 分布在武汉三镇的辛亥革命遗址主要有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位于武昌阅马场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其他如孙中山铜像、辛亥革命发难处、首义公园、汉口孙中山铜像、辛亥百年纪念碑林、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蛇山炮台、起义门、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等众多遗址。这些遗址分布较为集中,并且都受到政府专门保护,每年还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而作为辛亥革命的大本营、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由于辛亥革命遗址分布较为分散,且多藏身于居民区或者郊区,有的甚至在乡间,因此大多被埋没遗忘,很多已经荡然无存,受保护程度远远不如武汉的辛亥革命遗址。 现如今分布在广州地区的辛亥革命遗址主要有黄埔军校、冯如墓、广州咨议局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红花岗烈士纪念碑、兴中会坟场、国民党“一大”旧址、东征阵亡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孙中山纪念碑、伍庭芳墓、孙中山纪念堂等。其他众多遗址也在广州地区各有分布。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专制统治沉重的一击。统治了中国古代260多年的清王朝就是被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4)》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 13 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中 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从多角度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较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与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辛亥革命顺应了这 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影响。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辛亥革命的评价。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涉及,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认识却比较浅显。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对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其他革命者了解不是很多,这一切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 展示,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如何认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成果为什么落入 袁世凯手中,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 参与性,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 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导入(旧知复习):

作文-辛亥革命的精神

辛亥革命的精神 想起辛亥革命就想起了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想起了闭关锁国。国门被轰开,主权被践踏,想起了那些屈辱的历史。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它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始终是利大于弊。 辛亥革命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贯穿着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而这些精神正体现在不同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至今领导人身上。 辛亥革命在莫种程度上也是失败的。因为袁世凯窥取了胜利的果实,他是叛徒,他出卖国家来服务帝国主义国家。导致了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没能重视三民主义,为人们所唾弃。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革命军面临着武器不先进等问题还能取

得突破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如果当时清政府的君主开明圣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实行改革,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当时没有人才,人们被书本儒化,钝化。意识不到。当时清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大门洞开。金银大量流出,圆明园背毁,当时统治者也太迂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也抹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不重视国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斗角。他们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一次战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为什么成功,连续失败也无所谓,用赔钱,割地来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利。加大赋税,对帝国主义者惟命是听,对人民不停压榨。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取帝国主义者的开心。着也难怪会有辛亥革命,清政府会破灭,封建制度被毁,这全部是必然。 我为在当时还有拯救人民的人而兴奋,正是他们保护了国家,包伙了人民,使人民不在愚钝,让各种思想在人群中散步开来,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才有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声的成功。因此它是值得纪念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摘要:辛亥革命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本文围绕着这一观点,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程作为基础,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与其历史意义。不夸大辛亥革命的正面影响,也不对它的历史进步方面的意义予以抹杀,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袁世凯,失败,历史意义 一、革命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2、清末变革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发起“戊戌变法”,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导致流产。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5日,清末立宪派开始结成组织推动君主立宪。1905年,清政府曾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7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令有心改革之士大失所望,转而同情革命,也敲响了亡清的丧钟。 3、文化与军队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4、革命团体的陆续成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摘要】: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1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100周年了。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学习并继承革命者给我们留些来的辛亥革命宝贵精神,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弘扬和传承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齐心协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辛亥革命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爱国精神大学生 继承和发扬责任和使命努力奋斗 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是近代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回首历史,辛亥革命的发生是有其深厚基础的,在清王朝统治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成长的形势下,辛亥革命应运而生。它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大部分是有资产阶级的代表参与并领导的,所以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解放的曙光。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中国人民反对帝制、反对帝国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次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帝制,将中国从以前的朝代更替中挽救了出来,并让中国人民看到了一个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而且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着在政治上了乱了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