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肝脏慢性炎症,以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循环自身抗体和组织学上有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浆细胞浸润为特征。此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常同时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是主要因素。AIH存在明显的家族成员集中发病现象,而病毒感染、药物和环境则可能是在遗传易感基础上的促发因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均参与AIH的自身免疫,AIH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D4+T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并通过释放毒性细胞因子直接破坏肝细胞。②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在T细胞的协同作用下,浆细胞分泌大量针对肝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它们与肝细胞膜上的蛋白成分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自然杀伤细胞通过Fc受体识别免疫复合物后引起肝细胞破坏。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损伤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机体遗传因素的影响。异常的HLA分子促进正常肝细胞膜成分的抗原递呈,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刺激自身抗原致敏的细胞毒T细胞克隆增殖,细胞毒T细胞浸润肝组织,释放细胞因子,损伤肝细胞。HLA分子异常的机制不清楚,可能受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如急性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EB病毒)、化学因素(如干扰素、α-甲基多巴)的影响。肝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以及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ⅡD6是促发AIH的抗原。遗传易感性还影响AIH 的疾病进程,AIH的病程进展同补体等位基因C4AQO和HLA单倍型B8、B14、DR3、DR4、Dw3有相关性。年轻患者AIH的发展与C4A基因缺失有关。HLA DR3阳性的患者病情发展更快,其发病年龄更小,对治疗的反应也较其他患者差。HLA DR4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外免疫疾病的表现。

【病理】

AIH最主要的组织学改变是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侵入形成界面炎症。肝小叶内可见肝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多个肝细胞围绕胆小管)和(或)点状、碎片状坏死。病情进展时也可出现桥接坏死甚至多小叶坏死,但汇管区炎症一般不侵犯胆管系统,无脂肪变性及肉芽肿。几乎所有AIH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严重病例可出现肝硬化。

上述病理改变虽有一定特征,但并非特异性,有时不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PBC、PSC等相鉴别。肝活检组织学结合血清免疫学检查有助于AIH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在10~30岁及40岁呈2个发病高峰,一般起病缓慢,类似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1/3的病例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一般表现为疲劳、上腹不适、瘙痒、食欲不振等。早期肝大,通常还有脾大、黄疸、蜘蛛痣等。晚期发展为肝硬化,可有腹水、肝性脑病。

肝外表现可有持续发热伴急性、复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女性患者通常有闭经;可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满月面容、痤疮、多体毛、皮肤紫纹;还可以有甲状腺炎和肾小球肾炎等表现。合并肝外表现时,多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实验室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

在发病之初基本上所有患者都有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水平与肝坏死程度相关,但如果数值达几千则提示急性肝炎或其他疾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多数轻到中度升高,碱性磷酸酶急剧升高常提示可能并发PBC或肝癌。

(二)免疫学检查

AIH患者血清γ-球蛋白和IgG升高,其水平可反映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自身抗体动态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价病情、临床分型及指导治疗。这些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1型肝细胞溶质抗原抗体(LCl)、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nti-SLA)/抗肝胰抗体(anti-LP)、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SGPR)、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三)组织学检查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诊断及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穿刺活检可诊断AIH。基本要点包括:①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和化学物质的肝毒性作用及遗传性肝脏疾病;②转氨酶显著异常;③高球蛋白血症,γ-球蛋白或IgG>正常上限1.5倍;④血清自身抗体阳性,ANA、SMA或LMKl 抗体滴度≥1:80(儿童1:20);⑤肝组织学见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而无胆管损害、肉芽肿等提示其他肝病的病变;⑥女性患者、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有助诊断。不典型的病例可参考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修订的评分系统(表4-13-1)进行诊断。AIH根据血清免疫学检查分型如下。

1型:以ANA和(或)SMA阳性为特征,SMA可能是小儿患者1型AIH的唯一标志。最常见,约占80%,大部分为40岁以下女性。多数患者对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好。

2型:特征为抗LKMl和(或)抗1/31阳性,仅约4%可检测出ANA和(或)SMA。儿童多见,此型约占AIH的4%。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复发率高,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较差。

3型:特征为抗-SIA及抗-LP阳性。激素治疗反应与1型相似。在.ANA、SMA和抗-LKM1自身抗体阴性患者中,抗-SLA/LP可能是唯一的标志。

小部分AIH患者自身抗体阴性,可能存在目前尚不能检出的自身抗体,有人称之为Ⅳ型。Ⅳ型AIH与慢性隐源性肝病的区别是前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而后者多无效。

有些患者AIH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并存,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治疗】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应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转氨酶明显升高(>正常上限10倍);转氨酶中度升高(>正常上限5倍)伴血清球蛋白明显升高(>正常上限2倍);组织学见桥状坏死或多小叶坏死。不符合上述条件者治疗视临床情况而定。

糖皮质激素对本病多有良效,目前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推荐治疗方案为:①单用泼尼松疗法:第1周泼尼松60mg/d,第2周40mg/d,第3周、第4周30mg/d,第5周及以后20mg/d 维持治疗;②为提高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可用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疗法:开始时用泼尼松30mg/d和硫唑嘌呤50mg/d,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泼尼松10mg/d和硫唑嘌呤50mg/d。病情缓解是指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转氨酶及γ-球蛋白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无明显活动性炎症。一般开始治疗2周后血液生化即开始有明显的改善,但肝脏组织学改善要晚3~6个月,达到完全缓解常需2~3年,但停药后仍有不少患者复发,因此不宜过早停药。长期用药应注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和硫唑嘌呤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大多数AIH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可长期存活。约有20%~40%的患者无效。对上述治疗无效者,有人试用环孢霉素A、FK506、西罗莫司、环磷酰胺等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具有免

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

少数治疗无效或已发生肝硬化患者最终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患者施行肝移植可提高存活率。

【预后】

AIH的预后差异较大,10年总体生存率约为80%~93%。无症状患者预后较好,有症状患者13%~20%的可能自发缓解。肝脏炎症程度影响着AIH的预后,初发就表现严重炎症的患者长期预后较差。治疗无法获得缓解或治疗后复发的预后也较差。多数患者最终仍发展为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1/ 54

概况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有时,病程中可出现病情的加重和缓解。 其诊断依靠组织学的异常,特异的临床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球蛋白和抗核抗体的异常。 5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做过描述。 此外还有变异型,重叠型和混合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些疾病与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可有相同的临床特征,但它们之间具体区别还不清楚。

---------------------------------------------------------------最新资料推荐------------------------------------------------------ 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其他形式的慢性肝炎区别开来仍然很重要,因为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是两者合用对于大部分AIH的病人还是有效的。 虽然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肝移植,但是此病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性。 3/ 54

发病机制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素质的患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触发了由T细胞介导,针对肝脏各类抗原的一系列免疫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肝脏进行性的坏死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 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 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 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丫-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 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 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 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 项目因素评分 性别丄女性L + 2 ALP/AST(或ALT)比值>3-2 <1.5+ 2 丫球蛋白或IgG(大于>2.0+ 3正常值的倍数) 1.5-2.0+ 2 1.0-1.5+ 1 <1.00 ANASMA或anti-LKM1>1:80+ 3滴度1:80+ 2 1:40+ 1 <1:400 AMA阳性]-4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阳性-3物阴性+ 3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亦有起病较急,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者。 2.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亦可诊断,随着病情发展渐呈慢性过程。 3.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乏力、厌食、黄疸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肝内瘀疸,可出现蜘蛛痣及肝脾肿大,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门脉高压、腹水、水肿及肝性脑病。 (4)肝外系统症状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与肝脏无关的征象,包括关节痛、 关节炎、皮疹、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炎、心包炎、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炎、糠尿病等,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黄疸、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重型肝炎患者深度黄疸。 (三)辅助检查 1.肝功能损害 2.自身免疫性肝炎除肝功能损害外,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r-球蛋白或lgG为正常上限的1.5倍。 3.诊断标准 (1)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排除HBV或HCV的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醇、药物、毒物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慢性肝炎,此外,还有一些经详细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有慢性肝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护肝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参照慢性病毒

性肝炎。 2、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用强的松龙1-2mg/kg/日,经2-4周治疗好转后每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15mg/日,可服6-12个月,在使用激素时可同用硫唑嘌呤,以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熊去氧胆酸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亦可试用。 3、晚期患者可考虑作肝移植术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AST、ALT、胆红素恢复正常。 2.好转以上各参数有改善,但有一项或多项未恢复正常。3.未愈以上各参数改善不明显。

最新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修订版)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1,2]。NAFLD是2 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 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 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

2015年版《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

2015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G / γ- “ (1) AIH 60 80 d AIH “ AIH AIH (2) - 2015 AIH GRADE 1 2 AIH 1: 4 AIH 40 14 AIH 51 14-77 89% 1.07~1.9/100,000 16.9/100,000 42.9/100,000(3) 1.68/100,000 AIH (4) 4-24.5/100,000 0.67-2/100,000 (2) AIH AIH AIH 1/3 “ 10/ 20/ AIH (5) 25% AIH AIH

AIH 10/ 23/ 7/ 9/ 2/ 8/ 2/ 5/ 1/ 4/ 3/ 1/ 2/ (3) AIH “ 1. AIH AST ALT ALP γ- GGT AIH 2. 1 G IgG / γ- AIH IgG AIH IgG 5% 10% IgG IgG IgG (6) IgG4 IgG 4 IgG 5% C1q IgG4 ≥135 mg/dl IgG4- IgG4 AIH (7) AIH IgM IgA 2 AIH “ (8) AIH ANA / ASMA -SLA 1 AIH -1 LKM-1 / -1 LC-1 2 AIH 70/ 80/ AIH ANA 20%~30% ASMA ANA / ASMA 80%~90% ANA ASMA AIH IIF ANA 、 AIH ASMA ASMA G- F- F- AIH ASMA >1:80

>1:40 1 AIH (9) ANA “ ANA ASMA IIF ANA ASMA ANA ANA dsDNA SSA/SSB gp210 sp100 -SLA AIH 100% ① 6% 16/248 -SLA 30% -SLA “ ANA SLA (10) AIH SLA “ T (11) -SLA 3 AIH AIH 3/ 4/ LKM-1 / LC-1 2 AIH LKM-1 ANA SMA LKM-1 AIH LKM-1 P450 2D6 AIH CD4+ CD8+ T “ LC-1 - 10% 2 AIH LC-1 LC-1 AIH AIH pANCA ASGPR 3. AIH 1 2 10% 20% IgG / γ- 3 Wilson PBC PSC “ 4 γ 80% (12) AIH AIH 1 Interface hepatitis <50% >50% AIH AIH “ Wilson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 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肝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等[5,6]。 根据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同,将AIH分为三型,其中最常见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灏珠、林果为、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 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阳性,任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项目因素评分性别女性+2 ALP/AST(或ALT)比值>3 <1.5 -2 +2 γ球蛋白或IgG(大于正常值的倍数) >2.0 1.5- 2.0 1.0-1.5 <1.0 +3 +2 +1 ANA、SMA或anti-LKM1滴度>1:80 1:80 1:40 <1:40 +3 +2 +1 AMA 阳性-4 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阴性 -3 +3 肝毒性药物服用史有-4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转氨酶活性 常显著上升,ALT常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ALT高于AST。血清胆红素水平中度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典型的表现是突出的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2.免疫血清学检查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本病的特征。 (1)抗核抗体(ANA)80%的患者体内有此抗体,其滴度和血清7一球蛋白水平相一致。 (2)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为针对一种可溶性肝抗原的非器官特异性抗体,主要存在于年轻女性病例中,这类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3)抗肝一肾微粒体抗体(LKM),是Ⅱ型AIH的主要特征。细胞色素P450ⅡD6是LKMl靶抗原,主要存在于年轻或幼小女性患者体内,多呈高滴度阳性,该类患者症状严重,对皮质类固醇反应较好。 (4)线粒体抗体(AMA)30%的病例阳性。

(5)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LC-1):抗LC-1抗体为AIH Ⅱ型的另外一个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大于30%,在Ⅱ型AIH血清中可与LKM-1同时存在,也可单独作为诊断指标存在。该抗体的滴度与Ⅱ型AIH的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6)抗Sp100抗体:抗Sp100抗体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该抗体在PBC中的特异性约为97%,其敏感性为10%~30%。抗Sp100抗体在AMA阳性的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明显高于AMA阴性(20%),该抗体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抗gp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该自身抗体被一致认为是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 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殊标志,根据自身抗体可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三个类型。 二、诊断标准 (一)AIH的一般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病全面介绍

自身免疫性肝病全面介绍 病毒性肝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病,病毒性肝病包括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但是随着甲肝、乙肝疫苗的普及应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越来越低,而脂肪肝、自免肝及药物肝却逐渐增多。其中,有一部分肝病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什么是自免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相互重叠的所谓重叠综合征。 自免肝有哪些表现? 自免肝常见于女性,多呈现缓慢发病。通常变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腹痛、低热、皮疹、皮肤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当病情发展为肝硬化后,患者会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出血甚至肝昏迷等情况。 诱发自免肝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对该病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表明:自免肝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在同一家庭成员中会出现相同的病人,发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另外,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自免肝。 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时需要哪些检查? 当患者考虑自己患有自免肝时,应进行肝功能、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腹部B超等检查,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肝组织活检等诊断才能确诊。 哪些因素会加重病情?

对于自免肝来说,饮酒、暴饮暴食、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或接触可造成肝损害的毒物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擅自停药、漏服等都会对疾病的恢复不利。 自身免疫性肝炎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自免肝患者来说,需要从源头入手,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进肝细胞活化与再生,同时疏通肝脏的五大通路,让毒素胆汁容易排泄出去,同时重建肝细胞组织结构,恢复肝功能。 李亚磊院长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一定要保持规范治疗,不要私自停药,遵从医嘱,定期到院进行复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阻断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体检测与早期诊断

作者单位:广西 541300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 (蒋秀群)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蒋秀群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特点和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特点和 早期诊断方法。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发病人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口干、乏力、腹胀等;肝硬化为主要并发症;患者可合并≥1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肝脏酶学均产生了变化。其中AIH组患者的ALT、ALP、GGT、LgM、LgG以及-球蛋白分别为76U/L、101 U/L、96 U/L、 1.88g/L、17.9 g/L以及26.9%,和PBC组患者的52 U/L、210 U/L、179 U/L、3.58 g/L、15.7 g/L以及24.1%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可依据自身抗体、免疫学和生化等诊断。[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病理特点;早期诊断 因一组慢性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形成的肝病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一般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 。本研究对3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其病理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协助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5例,患者多次检查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为阴性。其中AIH 18例,PBC 20例。患者均符合肝病学会AIH、PBC诊断标准。发病至确诊时间为,AIH中位病程:9个月;PBC 中位病程:11个月。围绝经期女性是AIH和PBC的主要发病人群,其中两组病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 2.3±12.7)和(5 3.1±11.4)岁;AIH和PBC男女比例分别为:1∶17和2∶18,女性比男性多。 1.2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均出现口干、乏力、腹胀等症状,无明显差异。AIH组和PBC组关节肿胀发生率分别为2 2.2%和15%,两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7.8%和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并发症:38例患者中有15例肝硬化,其中AIH组和PBC组分别为6例(3 3.3%)和9例(45%),其中初诊患者8例,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4例;(3)合并结缔组织病:患者可合并≥1种结缔组织病。 1.3 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并记录,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类型、症状等。实验室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血清生化学等,并对患者治疗情况和组织学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中位数或(x ±s )表示计量资料,应用非参数或t 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学和生化学指标 38例患者均出现了肝脏酶学改变,其中AIH组患者的ALT、ALP、GGT、LgM、LgG以及r -球蛋白分别为76U/L、101U/L、96U/L、1.88g/L、17.9g/L 以及26.9%,和PBC组患者的52U/L、210U/L、179U/L、 3.58g/L、15.7g/L以及2 4.1%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血清生化和免疫学指标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血清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比较项目AIH组(18例) PBC组(20例)ALT (U/L)76(43~1532) a 52(40~981)AST (U/L)64(26~1169) 67(16~1239)ALP (U/L)101(11~1059)ab 210(10~1769)GGT (U/L)96(11~1069)ab 179(56~1254)LgM (g/L) 1.887(0.20~9.06)ab 3.58(0.54~12.7)LgG (g/L)17.9(7.4~63.1)ab 15.7(6.4~35.8)r -球蛋白 (%)26.9(12.5~54.1) ab 24.1(10.6~42.9) 注:AIH组和PBC组相比,a P <0.05,b P <0.01 2.2 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患者21例,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9例AIH,12例PBC。9例AIH患者中,有2例桥接坏死,4例界面性肝炎,3玫瑰花结样结构;12例PBC患者中,有3例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坏、缺失各1例,非典型肉芽肿组织2例,5例汇管区浆细胞侵润。 3 讨论对于引起肝功能损害原因的判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常见病进行考虑,如果患者的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隐性,就要对一些化学损伤进行考虑,其中包括有酒精损伤、药物损伤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损伤等;对脂肪代谢异常进行考虑,其中包括非酒精性 脂肪肝疾病[2] ;对血管异常进行考虑,其中包括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者肝静脉异常;对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考虑,其中包括血 色病、肝豆状核变性或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另外就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考虑。其中想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准确判定,首先就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确定,其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明确,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其中如果已经对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确定,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对其类型进行判定。 本研究发现,AIH和PBC起病多为隐匿性[3],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如果仅依据肝脏酶学和症状体征检查诊断,会造成误诊和漏诊现象。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多合并≥1种肝外自身免疫病,最常见的是合并干燥综合征,AIH和PBC合并干燥综合征发 生率>30%[4] 。从血清免疫学指标和生化方面来讲,AIH主要表现为ALT、IgG、r -球蛋白升高;PBC主要表现为ALP、GGT、IgM升高。研究表明,AIH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桥接坏死、界面性肝炎、玫瑰花结样结构;PB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坏、缺失,非典型肉芽肿组织和汇管区浆细胞侵润等。利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 疗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 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项目因素评分 性别女性+2 ALP/AST(或ALT)比值>3 <-2+2 γ球蛋白或IgG(大于 正常值的倍数) > 、SMA或anti-LKM1滴度>1:80 1:80 1:40 <1:40 +3 +2 +1 AMA阳性-4 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阴性 -3 +3 肝毒性药物服用史有-4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损伤:鉴别诊断和处理 苗琪马雄 [关键词] 肝炎,自身免疫性; 肝炎,慢性,药物性; 鉴别诊断;治疗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for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MIAO QiMA Xiong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Keywords] Hepatitis,autoimmune;Hepatitis,chronic,drug-Induced; Differential diagnosis;Therapy [First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 Shanghai 20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Xiong, Email:maxiongmd@hotmail. com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 应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病变,多发于女性,以高丙 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和对免疫抑制剂 治疗应答为特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与用药相关的肝功能损伤,同样多见 于女性,有时可出现自身抗体阳性,严重病例需免 疫抑制剂治疗。两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在 初诊时予以鉴别和适当治疗是临床医生需要重视的 问题。 @@ 一、AIH和DILI的关系  @@ 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DILI患者恢复 后再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可出现AIH样表现。 Lucena等[1]从西班牙药物性肝损中心选取9例两次 出现DILI的患者(9/742),其中8例第二次肝损伤的 类型和第一次相同(肝细胞型为主),4例患者两次 肝损伤前后使用药物的结构相似,2例作用靶点相似。 10.3760/cma.j.issn. 1007-3418.2012.05.003 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自身免疫性肝炎

简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W aldenstrom于1950年首先描述此病。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肝炎病毒系列 ...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W aldenstrom于1950年首先描述此病。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肝炎病毒系列标记物则均为阴性,其肝脏的基本病理为肝小叶周围有碎屑坏死,亦可出现桥样坏死,并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但无肝内胆小管损伤征象。随着病情的进展,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发展为肝硬化。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预后不良。由于部分AIH患者可见有狼疮细胞(LE 细胞),Mackay曾称此病为狼疮样肝炎(lupoid hepatitis),实际上,不论狼疮细胞阳性或阴性的AIH,其免疫学特点、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等均属相同,另外,为避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混淆,现在对狼疮样肝炎一名已摒弃不用。 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据国外文献报告,在西欧和北美国家的人群中,AIH的患病率为0.1一1.2/10万人。在日本约为0.015--0.08/10万人。我国尚未见有关报道。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还不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 1.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这是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学说。AIH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血清中多克隆Y一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这些自身免疫现象提示此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具有免疫耐受性,机体内的抑制性T细胞具有抑制B细胞对自身组织蛋白产生相应抗体的功能。有人将AIH患者的T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后,在体外与泼尼松龙孵育,发现它对 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这种实验研究的结果也提示 T淋巴细胞调控功能的异常在AI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当机体免疫耐受性出现障碍,体内的抑制性T细胞对B细胞失去调控作用,则B细胞就对肝细胞核的多种成分、细胞支架、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细胞色素P-450酶、可溶性肝抗原等自身组织成分产生抗体。这些自身抗体直接对多种肝脏的靶组织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肝脏的损伤。但是,患者的免疫耐受性为何会出现障碍、抑制性T细胞怎样失去调控?其中的机制仍不清楚。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目前病因仍未明确,在临床上有如黄疸、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各种症状,通常发生在15至40岁的人身上,其中女性尤为多见。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注重日常的饮食,这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饮食搭配 1、忌酒:只要是含酒精的都要禁止,由于酒精对肝脏有着比较直接的损害作用,会可促进肝内脂肪的蓄积。长期饮用增大肝功能的负担,使肝脏受损严重。 2、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肝脏是蛋白质分解和合成的重要器官,得了肝病会使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肝组合修复,所以要多吃含蛋白质食品。动物蛋白平时多吃奶类、蛋类、豆类以及瘦肉类等,这些可以补充维生素,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植物蛋白多以豆制品为主。 3、饮食以清淡为主:患者平时多吃一些简单营养丰富的素菜,像青菜,菠菜,胡萝卜,大蒜等,他们有助于减少血中胆固醇含量,满足身体的维生素需求,还会起到降脂作用,因此肝病饮食对肝病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或者是选择一些菌类食品,如香菇、木耳、蘑菇等,这些食品可以提供免疫力。 4、多吃水果:水果一般要选择新鲜成熟的。像苹果、猕猴桃、梅子、柑橘、梨、椰子等。由于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可增加营养,满足肝病人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对润肠、养心益气、止泻、解暑等功效。水果最好是在饭前或是饭后三十分钟食入最好。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不宜吃小麦、土豆类食物:以往认为,晚期肝病病人出现嗜睡、记忆力丧失、木僵化及昏迷不醒等症状,是因肝功能障碍引起的。小麦和土豆类食物含有少量的天然二氮类物质,但由于量少,对健康(健康食品)人不能起到镇静作用。而慢性肝病患者如常食用这类食物,由于肝功能障碍,机体不能把食物中含有的天然镇静剂及时分解清除,造成食物性的二氮类化合物在体内积聚。 2、不宜吃含防腐剂的食物:方便面、香肠和罐头食品常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经常食用会增加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负担。 3、不宜吃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可使脂肪较易积聚肝脏,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在探究临床中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促进临床护理实践的提高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有效、优秀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年中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00例,在争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并且以睡眠、情绪等心理状态,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时间、临床症状等因素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本次研究10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中,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后,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经过实验室检查后可以发现,球蛋白(GLO)异常患者89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46例患者球蛋白(GLO)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53.48%;LgG异常患者97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LgG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60.82%;抗核抗体(ANA)≥1∶160患者98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60例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61.12%。相对于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前患者的生化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应当注重个体化的原则,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使得其症状极大改善,而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并且减少由于治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加强治疗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使得疾病的进展得到延缓。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针对性护理;生化指标;心理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极为典型的慢性肝胆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自身免疫反应介导而产生的一种肝脏慢性炎症的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高球蛋白血症和循环抗体的共同作用[1]。本院在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了针对性、个体性、全成型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地效果,现对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年中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9岁,患者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平均2周。所有患者所做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依据均为美国肝病学会在2002年所公布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指南。100例患者的症状中,71例患者出现了乏力表现,82例患者出现了黄疸,30例患者出现了腹痛。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程长短等因素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除此之外,排除患有癌症、糖尿病、结核等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有患者意识均清醒,可以准确的表达自身主观感受。 1.2 方法 对于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主要采取糖皮质类激素、护肝和对症支持治疗。 就护理方法而言,除采取针对一般肝病患者的常规方法以外,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采取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如下: 1.2.1 加强临床表现的观察 相比于其他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疾病极为隐秘,在早期多表现为食欲不振、疲劳、腹痛腹胀等症状,极易被患者所忽视。因此,在本院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每日向患者进行询问,了解其感受和新出现的症状,以期准确的掌握患者的的身体情况,防止病情出现变化。 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人体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且血红胆红素和血清转氨酶增高。因此,患者会出现关节病变,如关节部位的酸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