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到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如: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10H2O

③C(s)+H2O(g) CO+H2

④CO2+C 2CO

测定反应热

Q= - C(T2 -T1)=- C0m(T2-T1)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数值大小与反应物量多少无关

焓: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用焓来表示

符号:H

焓变△H=H 生成物-H反应物

?H<0时,为放热反应

?H>0时,为吸热反应

影响焓及焓变大小的因素

1、不同物质,H不同,△H也不同

2、同一物质,物质的量越大,H也越大,△H也越大

3、同一物质,H(气)> H(液)>H(固)

焓变与反应热的不同:

△H大小要看符号,Q的大小不看符号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固体—s,液体—l,气

体—g;水溶液中的溶质用aq表示

(2) △H后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对于298K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

注明温度;

(3) △H单位是J·mol-1或KJ ·mol-1

(4)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

向进行,则符号也要变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

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

电子离子

流向

电子流向: 负极 →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电解

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电解池与原电池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定义

装置 实例

电解池

原电池

装置

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离子流向:阴离子→阳极阳离子→阴极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

Fe2+>Zn 2+>Al 3+>Mg 2+>Na

+

>Ca 2+>K +

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 含少量Zn ﹑Fe ﹑Ni ﹑Ag ﹑Au 、 Pt 等 阳极: 粗铜 阴极: 纯铜 电解液: CuSO 4溶液 阳极: Cu - 2e - = Cu 2+

(主要反应)

Zn - 2e -

= Zn 2+

Fe - 2e -

= Fe

2+

Ni - 2e -

= Ni

2+

(Au ﹑Ag 、Pt 沉积下来,形成阳极泥)

阴极:

Cu 2+

+ 2e -

= Cu

电镀

①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待镀金属制品 ②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③电解质溶液:溶液中CuSO 4的浓度保持不变。

待镀制品

铜片

氯化铜溶液

原电池电极式的书写:

判断是否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正、负极

根据负失氧,正得还写正负极电极

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泼负)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电流:正极→负极 电子:负极→正极 (3)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阳离子向 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根据现象判断:

一般,电极变细的为负极,有气泡产生或变粗的一极为正极 (5)根据发生的反应判断(负失氧,正得还)

氢氧燃料电池

电池反应为:

在碱性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反应: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比较

正极

总反应 2H ++2e -= H 2↑ Fe+2H +=Fe 2+

+H 2↑ O 2+2H2O+4e=4OH -

2Fe+2H 2O+O 2= 2 Fe(OH)2

4Fe(OH)2+2H 2O+O 2=4Fe(OH)3 Fe 2O 3 · n H 2O (铁锈)

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锌块必须定期更换

航海的船只的船底四周镶嵌锌块(白色),就是利用

牺牲阳极保护法。

电解池及原电池的应用----金属的防护

1)金属腐蚀快慢的判断

2)金属的防护方法 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②覆盖保护层 ③电化学保护法

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保护法

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由快到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 腐蚀>应用原电池保护措施的腐蚀>应用电解池原理保 护措施的腐蚀

阴极电保护法——电解原理

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附加电极作为电解池的两个极,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使阴极得到保护。此法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及水中金属设备的腐蚀。

废铁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反应放热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反应吸热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关系 (一)、化合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少数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 1、化合反应中常见的放热反应: (1)氢化物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氢气与氟气黑暗处就爆炸放热:H2 +F2 =2HF 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热:H2 + C∣2点燃2HCI ③氢气和氯气的混合光照爆炸放热:H2 + C∣2 光照2HCI ④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放热:2H2 +02点燃2出0 ⑤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是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N? +3H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s (2)氧化物的生成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放热:C+O2点燃CO2 ②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放热:2CO+O2点燃2CO2 ③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放热:4NH3 +502催化剂加热4NO+6H2O ④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放热:S+O2 点燃S02 ⑤二氧化硫与氧气催化氧化反应放热2SO2 +O2催化剂加热2SO3 (3)含氧酸的生成反应是放热的实例 ①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是放热反应:S03 +H2O=H2SO4

(4)强碱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热:Na20+H20=2Na0H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放热:2Na2O2+2H2O=4NaOH+O2 ↑ ③生石灰氧化钙和水放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cao+H2o=ca(OH)2 (5)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的生成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放热:Na2O+CO2=Na2CO3 ②生石灰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放热:CaO+CO2=CaCO3 2、化合反应中常见的少数吸热反应 (1)氢化物的生成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实例 ①氢气与碘持续加热生成碘化氢吸热:H2 +∣2加热2HI ②氢气和硫蒸气加热反应生成硫化氢吸热:2H2 +S点燃2H2S (2)氧化物的生成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吸热:2Cu+θ2点燃2CuO ②二氧化碳与碳加热生成一氧化碳吸热:CO2+C加热2CO (二)、分解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分解反应少数是放热反应,大多数是放热反应。 1、分解反应中少数的放热反应 (1)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出的热引发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 2NH4CIO4 高温N2 ↑ + 2O2 ↑ + CI2 ↑ +4H2O (2)硝酸铵受热或受到撞击爆炸发生分解反应放热:2NH4NO4加热N2 ↑ +O2 ↑+4H2O 2、分解反应中多数是吸热反应

高中化学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2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新人教版选修4

考点2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属最基础考点,特别注意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 【精确解读】 1.吸热反应的概念: 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或部分物质的溶解过程: 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 3.放热反应的概念: 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 4.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化;④金属与水或酸反应;⑤部分化合反应; 5.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 注意:①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②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 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精细剖析】 1.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判断: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而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键形成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一定条件,如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 特别注意: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直接关系;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典例剖析】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N2(g)+NO2(g)+139kJ 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答案】D 【变式训练】在常温常压下,烯烃与氢气混合并不起反应,甚至在高温时反应也很慢.但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烷,一般认为加氢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设计

第1-2课时 [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 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 CO(g)+H2(g)

[讨论] 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得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⑴常见得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到得燃烧 ②酸碱中与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得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 ⑵常见得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 ②铵盐与碱得反应, 如: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C(s)+H2O(g) CO+H2 ④CO2+C 2CO 测定反应热 Q= —C(T2-T1)=—C0m(T2- T1) 中与反应得反应热: 酸碱中与反应所放出得热量 中与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与反应生成1 m

ol水时得放出得热量 中与热数值大小与反应物量多少无关 焓:物质本身所具有得能量用焓来表示 符号:H 焓变△H=H 生成物-H反应物 ?H〈0时,为放热反应 ?H>0时,为吸热反应 影响焓及焓变大小得因素1、不同物质,H不同,△H也不同 2、同一物质,物质得量越大,H也越大,△H也越大3、同一物质,H(气)〉H(液)〉H(固) 焓变与反应热得不同: △H大小要瞧符号,Q得大小不瞧符号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得状态:固体—s,液体—l,气体— g;水溶液中得溶质用aq表示 (2) △H后要注明反应得温度,对于298K时进行得反应可以不注明温度; (3) △H单位就是J·mol-1或KJ ·mol-1 (4)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符号也要变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资料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到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如: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10H2O ③C(s)+H2O(g) CO+H2 ④CO2+C 2CO 测定反应热 Q= - C(T2 -T1)=- C0m(T2-T1)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数值大小与反应物量多少无关 焓: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用焓来表示 符号:H

焓变△H=H 生成物-H反应物 ?H<0时,为放热反应 ?H>0时,为吸热反应 影响焓及焓变大小的因素 1、不同物质,H不同,△H也不同 2、同一物质,物质的量越大,H也越大,△H也越大 3、同一物质,H(气)> H(液)>H(固) 焓变与反应热的不同: △H大小要看符号,Q的大小不看符号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固体—s,液体—l,气 体—g;水溶液中的溶质用aq表示 (2) △H后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对于298K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 注明温度; (3) △H单位是J·mol-1或KJ ·mol-1 (4)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 向进行,则符号也要变

高中化学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选修4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B.放热反应中,反应后体系能量降低 C.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D.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B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理论分析判断法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当ΔH>0时,反应吸热;当ΔH<0时,反应放热。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放热反应,即ΔH<0;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即ΔH>0。

规律判断法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H2O(g)CO+H2;③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⑥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 图像判断法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反应条件判断法 反应开始需要加热,而停止加热后,反应亦可继续进行,则为放热反应;若反应需要持续不断地加热才能进行,则可能为吸热反应也可能为放热反应。 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1.化学反应中,不仅有__________生成,而且伴有___________的变化。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基本概念: ①反应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焓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用 ____表示。 3.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4.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Ⅰ.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如: . Ⅱ. 酸碱中和反应。如: . Ⅲ.燃烧反应。如: . Ⅳ.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如: .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Ⅰ.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 Ⅱ. 大多数持续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如 .

Ⅲ. Ba (OH )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要点强化指导]:⑴ 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放热反应很难进行,条件要求很高,开始需要....加热,只是断裂旧的化学键所需要能量而已,....................但它仍是放热反应...... ,如:合成氨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不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电能等,但通常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 【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内能量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吸热反应一定是( ) A .释放能量 B .储存能量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能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教案精选:初中化学《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化学《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化学《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

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教学设计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二章溶液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进行设计. 二.设计思路 1.课标分析: 要求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以及变化规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的概念、PH与溶液酸碱度;盐类的水解的本质,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规律,这些重要的化学理论。 本章教材给学生建立一个重要的思想,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让学生能从物质和能量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然后展开对化学变化相关理论的学习,如:化学反应的快慢,以及从能否进行到底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勒夏特列原理这些基本理论。搞清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是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前提。 所以本节教材,对于构建学生完整的化学反应体系有重要作用,又是对后边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作铺垫。 3.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简单的化学基本理论,中职教材在难度上要比普通高中课程简单,本节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对其热量产生的本质原因这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完全可以掌握本节容。 (2)学生在本节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对应的焓的符号的意义; 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有关;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试管中进行两种溶液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思考、阅读、对比,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的守恒规律 5.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熟练完成试管中进行的简单反应 难点:学生对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有关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难点: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反应的知识体系; 全面的多角度的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习题

1、已知25℃、101kPa 下,含1mol 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393.51千焦;含1mol 碳原子的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395.41千焦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高 2.已知2H 2+O 2 ===== 2H 2O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C .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D .发生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H —H 键和O —O 键都要吸收能量 3.已知反应H 2 + I 2 == 2 HI ,在一定条件下的数据如下,根据数据判断该反应是 ( )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 C .没有热量变化 D .无法判断 4.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 .CO 2与CaO 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 3分解是吸热反应 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 ) A .生石灰 B .固体NaOH C .浓硫酸 D .固体NH 4NO 3 6.已知 2SO 2+O 2 2SO 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2的能量 B .SO 2和O 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总能量 C .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7.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灼热的木炭与COz 反应 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 8.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空气量越多越好 B .应通入适量空气 C .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 .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10.(5分)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 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____________,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 点燃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有机化合物》复习讲学稿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 、CO 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 脂肪烃(链状 ) 烃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 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 3 二、烃的衍生物 1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 B.分子式符合Cn(H2O)m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 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等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酶 B 天然橡胶 C 淀粉 D硬脂酸甘油酯 3. 下列变化过程不可逆的有() A 蛋白质的盐析 B 乙酸的电离 C 蛋白质的变性 D 酯的水解

4. 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CH3Cl B CH2Cl2 C CCl4 D HCl 5. 不可能使溴水退色的是() A 己烯 B 氢氧化钾溶液 C 二氧化硫 D 稀硫酸 6. 能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凝聚,但加水又可使凝聚出来的蛋白质重新溶解,应当采取的措施或加入的 试剂是() A加热 B (NH4)2SO4 C CuSO4 D Pb(NO3)2 7. 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A.78 B。79 C。80 D。81 8. 巴豆酸的结构简为CH3CH CH CO O 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酸性KMnO4, ⑤2-丁醇,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合是() A. 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都可以 9. A.B.C 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3:6:2,则 A.B.C 三种醇分子中羟基数之比是() A. 3:2:1 B. 2:6:3 C. 3:6:2 D. 2:1:3 10. 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 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 11. 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硝基苯、乙醇、乙酸 12. 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13. 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 B.C2H6 C.C3H6 D.C6H6 14. 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 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15. 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A.银氨溶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16.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 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要释放20m3的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 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变化 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 D.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巨大体积的“可燃冰” 17. 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各50 mL.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A.钠与水剧烈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苯燃烧 B.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并且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18.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苯与溴反应制溴苯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氯乙烷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肥皂 19. 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 ()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20.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 ...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21. 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 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 22. 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 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 C2H4 B.CH4 C3H6 C.C2H4 C3H4 D.C2H2 C3H6 23. 下列各组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量相等的是() ①乙炔苯②焦炭甲醛③乙烯乙醛④乙炔乙醛 A.只有①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② 24. 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按下列顺序排列:CH3CH=CHCHO、CH3CH=CHCH=CHCHO、CH3(CH=CH)3CHO、……, 在该系列有机物中,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最接近() A.95.6% B.92.3% C.85.7% D.75.0% 25. 烯烃、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的反应,称为羰基合成,也叫烯烃的醛化反应。 由乙烯制丙醛的反应为:CH2=CH2+CO+H2催化剂 ?→ ??CH3CH2CHO,由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进行醛化反应,得到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A.2种B.3种 C.4种 D.5种 26. 某单烯烃(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与甲醛的混和物中含碳的质量百分数为X,则其含氢的 质量百分数为()

常见的吸放热反应_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如: 2Na+2H2O=2N aOH+H2↑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NaOH+HCl=NaCl+H2O 2KOH+H2SO4=K2SO4+2H2O ③含碳燃料燃烧的反应,如: 2CO+O2=2CO2 CH3CH2OH+3O2=2CO2+3H2O ④易爆物质的爆炸反应。 ⑤多数的化合反应,如: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⑥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等。 吸热反应: 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H2O(g)=CO+H2 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CaCO3=Ca O+CO2↑ CuSO4·5H2O=CuSO4+5H2O ③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溶解等。 常见的放热反应: 1.一切燃烧,以及部分氧化(如氨气氧化) 2.中和、沉淀(不全是) 3.多数化和,如SO3+H2O,NH3+HCl(但H2+I2,合成NH3吸热) 4.特别剧烈的反应,如电石和水

常见的吸热反应: 1.高温下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2.电离,水解 3.多数化和,如KClO3,KMnO4,CaCO3 4.必须持续加热的反应,如石油裂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O2,Cl2中进行)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H+(H2O) 铝热反应 合成氨 硫酸工业(接触室)2SO2+O2=(可逆)2SO3硝酸工业制NO 4NH3+502=4NO+6H2O 常见的吸热 溶解吸热NH4NO3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H2O=CO+HC(制水煤气法) C+CO2=2CO(制煤气)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实验课教学设计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徐州市第一中学化学组宋冬冬 【课题名称】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二单元 【设计意图】 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自学基本概念,再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体会知识的内涵、外延,从而避免学习方式不当造成的知识误解。 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学生容易在两个问题上认识不清:1、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2、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容易误解,认为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两个问题,我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充分利用,试图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走出误区。教材上的吸热反应实验会产生氨气散逸到教室中,产生了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这个设计中改进了吸热反应的实验,有效的避免了氨气的外泄。 【实验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两个实验的实践,认识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知道什么是吸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 2、学生通过对改进后的吸热反应实验操作现象的分析,明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的关系)铺垫;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学生通过对常见基本反应的热量变化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常见的吸热反应和常见的放热反应。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实验教学重点】 明确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概念; 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实验教学难点】 理解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镁与盐酸的反应(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用品——镁带、2mol/L 盐酸、砂纸、试管 2、实验名称——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用品——20g 经研磨的氢氧化钡晶体、10g 氯化铵晶体、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量热器(如图)、镊子、天平 3、实验名称——探究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生探究实验) 实验用品——0.5mol/L 盐酸、2mol/L 盐酸、0.5mol/L 氢氧化钠、蒸馏水、氧化钙固体、锌粒、试管、药匙、量热器、温度计、小烧杯、量筒、酒精灯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2018--2019下学期高一化学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单元测试有答案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②④ B.①②④C.②③ D.①④⑤ 3.化学反应A+B→C(放出能量)分两步进行:①A+B→X(吸收能量),②X→C(放出能量)。下列示意图中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B.C.D. 4.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没有破坏化学键属于物理变化 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同 D.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5.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 为吸热反应 B.过程 放出能量 C.反应中 ,N 2与F 2 的总能量小于NF 3 的总能量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6.研究表明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是放热反应 B.Fe+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C.Fe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热:Na2O+H2O=2NaOH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放热:2Na2O2+2H2O=4NaOH+O2↑ ③生石灰氧化钙和水放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CaO+H2O=Ca(OH)2 (5)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的生成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放热:Na2O+CO2=Na2CO3 ②生石灰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放热:CaO+CO2=CaCO3 2、化合反应中常见的少数吸热反应 (1)氢化物的生成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实例 ①氢气与碘持续加热生成碘化氢吸热:H2 +I2加热2HI ②氢气和硫蒸气加热反应生成硫化氢吸热:2H2 +S 点燃2H2S (2)氧化物的生成是放热反应的实例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吸热:2Cu+O2点燃2CuO ②二氧化碳与碳加热生成一氧化碳吸热:CO2+C 加热2CO (二)、分解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分解反应少数是放热反应,大多数是放热反应。 1、分解反应中少数的放热反应 (1)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出的热引发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 2NH4ClO4高温N2↑+ 2O2↑+ Cl2↑+4H2O (2)硝酸铵受热或受到撞击爆炸发生分解反应放热:2NH4NO4加热N2↑+O2↑+4H2O 2、分解反应中多数是吸热反应

(1)不活泼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反应吸热的实例 ①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时吸热:4CuO高温2Cu2O+O2↑ ②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时吸热:2HgO 加热2Hg+O2 ↑ (3)氧化性酸受热分解时吸热的实例:4HNO3(浓)加热4NO2↑+O2↑+2H2O (4)弱碱受热分解时吸热的实例 ①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镁和水时吸热:Mg(OH)2加热MgO+H2O ②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生三氧化二铝和水时吸热:2Al(OH)3加热Al2O3+3H2O ③氢氧化铁受热分解产生三氧化二铁和水时吸热:2Fe(OH)3加热Fe2O3+3H2O 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时吸热:Cu(OH)2加热CuO+H2O ⑤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水时吸热:NH3 ·H2O加热NH3↑+H2O (5)碳酸盐受热分解时吸热的实例 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时吸热:NH4HCO3加热NH3↑+CO2↑+H2O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时吸热:2NaHCO3加热 Na2CO3 +CO2↑+H2O ③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时吸热:CaCO3高温CaO+CO2↑(6)硝酸盐受热分解时吸热的实例 ①硝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亚硝酸钾和氧气时吸热:2KNO3加热2KNO2 + O2↑ ②硝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二氧化氮和氧气时吸热:2Mg(NO3)2 加热2MgO+4NO2↑+ O2↑ ③硝酸银受热分解生成银、二氧化氮和氧气时吸热:2AgNO3加热2Ag+2NO2↑+ O2↑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PASCO scientific 1 Chemistry Experiment Library: 06020 Science Workshop C20 Endo-Exo Reactions Experiment C20: Endothermic and Exothermic Reactions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Temperature Sensor)(温度传感器) Concept: reactions & energy概念:反应与能量 Time: 30 m SW Interface: 300, 500 & 700 Macintosh_ file: C20 Endo-Exo Reactions Windows_ file: C20_ENDO.SWS Adapted by Terri Case, J.I. Case High School, Racine, WI, from Chemistry with Computers, by Dan D. Holmquist and Donald L. Volz, distributed by Vernier Software, 8565 S.W. Beaverton-Hillsdale Hwy., Portland, OR 97225-2429, (503) 297-5317. EQUIPMENT NEEDED所需仪器 ? Science Workshop_ Interface ? temperature sensor温度传感器 ? balance (to measure mass)天平(用于测量质量) ? beaker, 250 mL烧杯 ? graduated cylinder, 50 mL量筒 ? apron an d safety goggles围裙和防护风镜 CHEMICALS AND CONSUMABLES化学品和消耗品 ? baking soda (NaHCO)发酵粉 3

教案精选:高中化学《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化学《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化学《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

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有:1、金属和酸的反应2、活泼金属和水的反应3、所有的燃烧反应4、大部分的化合反应5、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例如镁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都是放热反应。 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物溶于水也放热。 举例: 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如: 2Na+2H2O=2NaOH+H2↑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NaOH+HCl=NaCl+H2O 2KOH+H2SO4=K2SO4+2H2O ③燃烧反应,如: 2CO+O2 =2CO2 CH3CH2OH+3O2 =2CO2+3H2O H2+Cl2=2HCl ④易爆物质的爆炸反应。 ⑤多数的化合反应,如: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⑥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等。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常见的吸热反应类型:1、大部分的分解反应2、氨盐与碱固体的反应3、以氢气.一氧化碳.碳为还原剂的氧化反应.4、电离、水解过程都要吸热。例如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 与氯化铵NH4Cl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溶解时吸热的:铵盐,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亚硝酸钠 化学变化中需要加热、高温的都是吸热的。其它的基本上都是放热放应包括燃烧、常温下发生的反应等等。 举例: 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H2O(g)=CO+H2 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CaCO3=CaO+CO2↑ CuSO4·5H2O=CuSO4+5H2O 三、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氯化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