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1004 王东

波1010020414 2013

年 5 月23 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监测目的与意义 (2)

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2)

3.1技术依据 (2)

3.2坐标系统 (3)

3.3技术方法 (3)

3.4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3)

3.5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4)

3.6监测控制网分三部分: (5)

3.7位移监测监测点的保护 (6)

4监测项目的检测周期和频率 (6)

5监测仪器设备及选型 (6)

6监测人员的配置 (6)

7监测项目控制基准 (7)

8监测项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

9监测报告送达的对象和时限 (7)

10监测注意事项 (7)

1工程概况

项目地处西安市临潼区芷阳湖位置,东靠骊山主峰、西依西临高速、北

邻迎宾大道,属于芷阳湖旅游区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相当优越。项目所

在区域,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临潼区著名旅游开发区。纵横的交通网络体系,914路、915路、307路、306路公交车在此经过,并设立了站点,交通十分便利、发达。临潼新家园、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相伴

左右,生活资源十分丰富。滑坡总体坡度40°?60。,纵长约150 m,横

宽约60m,相对高差约40m预计方量约为36万m3,推测滑动方向为85 °,为小型土质滑坡。滑坡前部为芷阳湖景区,如若发生滑坡将受到严重威胁。另外滑坡体破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不利于国家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给当地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市区高度重视,并对该

滑坡实施应急治理。根据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需要对该滑坡进行变形监测。

2监测目的与意义

1、通过测量滑坡的垂直位移量与位移速度,确认芷阳湖景区是否安全。

2、通过对滑坡变形及环境条件的监测,掌握施工期内滑坡体变形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滑坡稳定状态。

3、实时验证设计方案和施工治理效果,为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4、超前预报,确保监测期间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3.1技术依据

本监测方案的技术依据主要有:JGJ 8- 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50026- 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12897- 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DZ/T 0219- 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坡顶的位移和沉降方面的监测。

3.2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西安80坐标系,高程采用近似1956年黄海高程系

3.3技术方法

绝对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依据GB 50026- 2007工

程测量规范,可采用双频静态GPS进行基准点观测、导线与水准测量进行监测点监

测。变形监测作业时,通过GPS测量计算出基准点坐标,再采用导线与水准测量得到

每个变形监测点的值,和上一次比较来得到变化值。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

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3.4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监测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位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区域其平面控制点位,一般要有强制归心装置。

1)监测基准点的布设

在滑坡区外稳定地区及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内外布设四个基准点,基准

点前冠以GP35 GP41 SK01, SK02标示并安置强制对中器。强制对中器直接购头成品。

图1 滑坡监测基准网图

基准点选点,要求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地质条件较好,易于长期保存;距变形体远近适中;通视条件良好,便于现场操作;便于扩展工作基点。监测基准点埋设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2)监测基准点的观测技术要求

四个基准点,构成监测基准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变形监测的基准体系定期对基准网进行复测,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准网观测的技术要求参见GB/T 18314- 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5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1)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部位或监测断面两侧.要求

结构合理、设置牢固、外形美观、观测方便的位置,且不影响监测体的外观和使用。实际使用的15个变形监测墩以土建施工完成后的位置为准。观测点依次命名为GC0—GC15

图2 滑坡变形观测网图及观测点点位

2)变形观测点的观测技术要求

变形观测点与监测基准点构成变形监测网根据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监测精度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水平位移监测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土12mm垂直位移监测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土10mm

3.6监测控制网分三部分:

1)监测基准网

采用仪器为南方灵锐S82EGNS接收机,其静态平面精度为:土2.5mm+ 1ppm; 静态高程精度为:土5mm +1ppm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2)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T、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3)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的高程控制基准。

精度要求:

本次滑坡变形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

下:

沉降观测方案

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3)《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桥梁》(图号:FWS2013-277-Q) (4)《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结构》(图号:FWS2013-277-G) (5)《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针对京沪高铁站出站口及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西外环改造施工编制,包含的施工项目有西外环深基坑开挖、接长出站通道深基坑开挖,结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所指定的《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铁路沉降监测方案》进行同步观测。 2.工程概况 西外环路基坑开挖深度10m~15.8m,新建框架边缘距既有站房楼约17.45m,距离既有西外环桥基础为4.65m,框架最低点底标高低于既有西外环桥基础7.0m。采用劈裂机配合风钻开挖施工。框架桥处

地质为全风化片麻岩,因此既有西外环桥基础顶以上部分开挖边坡坡度为2:1,基础顶一下部分开挖边坡为5:1,开挖边坡喷射C25混凝土防护,最大开挖断面处开挖边坡距既有站房边11.22m,施工时对站房结构安全无影响。 接长出站通道基坑最大深度为9.7m,基坑采用的围护桩共分2种:站房内柱基础位置设超前钢管桩,柱基之间设φ1m人工挖孔桩,站房外通道设φ0.8m钻孔灌注桩,桩顶设1.2m*0.8m冠梁,桩间网喷砼采用Φ8@150×150钢筋焊接网,10cm厚C25早强喷射混凝土。 3.观测目的 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站房及原西外环桥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的位移和沉降量,对基坑的稳定性作出评估。对沉降超限,提前预警,采取应急预案,以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4.地质条件 该区第四系地层较薄,基部基岩裸露。场地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主要为站场填土、公路路基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太古界泰山人群花岗片麻岩。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1)素填土:主要为站场填土,灰绿色,黄褐色,稍密、潮湿,主要为粉质黏土及花岗片麻岩风化物,层厚0~3.50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分析 ?简介:边坡的开挖、加固和防护,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领域中常涉及的工程项目,而边坡的稳定性,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对于边坡施 工中的监测工作还不够重视,往往是在工程出现险情时,或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 开始考虑监测问题,导致工作被动,应该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就着手边坡变形监测工 作。 ?关键字: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分析,边坡监测技术 边坡的开挖、加固和防护,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领域中常涉及的工程项目,而边坡的稳定性,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对于边坡施工中的监测工作还不够重视,往往是在工程出现险情时,或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开始考虑监测问题,导致工作被动,应该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就着手边坡变形监测工作。 1 边坡变形监侧的作用 在土木工程各个建设领域中,通过边坡工程的监测,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1 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并作出有关预测预报,为业主、施工单位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跟踪和控制施工过程,合理采用和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1.2 为防止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变提供及时支持。预测和预报滑坡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发生时间及危害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1. 3 监测已发生滑动破坏和加固处理后的滑坡,监测结果是评价滑坡处理效果的尺度。 1.4 为进行有关位移反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参数。 2 边坡工程监测的方法 目前,我国边坡变形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和远程监测法等。 2.1 简易观测法 简易观测法是通过人工观测边坡中地表裂缝、鼓胀、沉降、坍塌、建筑物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首先我们先说明边坡沉降观测基本情况: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建设过程所面临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都更加复杂化,高填方路基大量出现,最大填方高度甚至超过50米。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病害,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掌握高填方路基施工段的沉降控制措施。 高填方路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填筑段试验。作为试验段,控制长度大于200m。在试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以及各种参数,进行反复试验。确定工程中的各种设备和参数,便于施工阶段的施工。在施工前必须仔细勘察填方区域,了解其地质和土质情况,尤其是特殊地基,应根据相关规范,对地基进行处理。可先将地面的树木和腐殖质土清除,并排除积水,晾晒、平整,然后采用压路机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30cm 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进行摊铺和整平阶段。然后采用自重30t 以上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初步摊平,并在初平后,进行来回碾压,完成初步压实,以利于平地机平整。每层初步平整完成后,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并形成一定的路拱以利于排水。对机械无

法到达的边角处,人工找平。 在经过平地机精平后的填层面上,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5m ~1.0m,纵向碾压轮迹重叠0.2m ~0.4m,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 之内。初压时,采用静压,然后改为振动压实,压实遍数均由试验确定。对于边角地带,机械无法进行碾压,可以采用强夯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灌砂法为主、贝克曼梁为辅助的方式进行检测。路基进行填筑操作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进行土工试验,从而确定土样的密度以及最佳含水率,填层的压实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如果没有达到,需要进行反复碾压,并对填料的汗水率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其值在最佳含水率±2% 的范围。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

2、监测点的布设 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力

支护桩桩身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力 支撑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 C13组团工程 边坡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单位: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C13组团项目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东北临龙安路、西南侧为金州大道,东南侧为金开大道。总建筑面积约17.16万m2,主要由35栋3F/-1F别墅,1栋30F/-2F高层住宅,1栋23F/-2F酒店,1栋6F/-2F商业,2个地下车库组成,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础采用旋挖桩、人工挖孔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 2、监测依据 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3、监测目的 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

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4、监测项目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基坑坡顶位移监测。 5、测点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 5.1监测点布设 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沉降点8个,设计方案依据: (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下图为沉降观测点布设图: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X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公司 2016年12月01日 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XXX标段,桩号范围3+400~6+9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X.。本工程等级为II等;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施工临时工程为5级。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供水标准:农业灌溉供水设计保证率为95%。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对图纸较差处、渗水严重处、边坡较陡处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安全员立即采取措施和报告监测组。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GPS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1、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1.1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工作基点,其中工作基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本标段工作基点选择桩号点。 变形点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每100m布置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左1-32,右1-32。以及对南岸6+581,南岸4+390、北岸5+160、4+000-4+100段附件的建筑物等进行加密监测。 1、顶部用沉降钉垂直植入混凝土中,孔深不小于50mm,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的变形观测如下: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为:2.1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说明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3.编制范围 (2) 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3) 1.组织机构 (3) 2.监控量测管理 (3) 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3) 1.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3) 2.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4) 3.观测频率 (4) 4.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5) 5.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5) 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5) 1.作业准备 (5) 2.技术要求 (6) 3.施工顺序 (6) 4.观测频率 (6) 5.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7) 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7) 七、观测实施流程 (8) 八、报警方法 (9) 1.稳定控制标准 (9) 2.报警流程 (10) 九、监测技术要求 (10) 1.人工巡视 (10) 2.裂缝监测 (10) 3.监测频率 (11) 十、监测设施保护 (11) 十一、安全管理 (11) 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1) 2.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2) 3.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2)

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0,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其中主线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其中主线40个,梅林互通23个,华阳互通15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其中主线内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观测桩94个,其中主线51个,梅林互通20个,华阳互通23个,且大部分高填方处于软基换填位置。为掌握高边坡及高填方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详见附表)。 二、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石坝段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1.4中交一公局多年高速公路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结合业主下发的设计图纸和本项目现场踏勘,充分满足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7标K132+020~K142+000段高填方路基、高边坡施工。

边坡变形监测

边坡变形监测 滑坡监测包括施工期监测和运行期监测网,两者统筹安排,结合布置。 5.2.2.1 运行期监测 (1)运行期主要根据设计监测布置图布置的位移测点进行位移监测。同时辅以地表巡视检查(记录滑坡表面出现裂缝、渗水、塌滑等情况)。 (2)运行期监测第1 年每月观测2 次,以后每月观测1 次。(3)当位移测值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方面,以便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5.2.2.2 施工期监测 (1)施工期除运行期的测点外,边坡的桩顶均设表面水平位移测点,并于桩顶以下削坡以前起测,主要观测削坡开挖和锚固引起抗滑桩的变形。 (2)施工期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确定,但每月观测不少于2 次。 (3)施工期除采用以上各项监测设施进行定点监测外,还应特别重视对滑坡的巡视检查,及时记录滑坡表面出现裂缝、渗水、塌滑等情况。 (4)当位移测值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方面。 5.2.2.3 水平位移监测网

(1)水平位移监测网网点应根据现场情况选定,测点墩应坐落在稳定岩或原状土基上,并保证通视要求。 (2)网点的高程由施工高程控制网并按二等水准的要求接测,固定点初始坐标由施工控制网施测。 (3)水平位移监测网按一等全测边测角网观测,观测要求按《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试行)的有关规定 执行。 (4)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每年观测1-2 次。 5.2.2.4 水平位移测点 水平位移测点的位移采用测边交会法观测,边长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0mm+1.0ppm)测距仪测量。

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密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输煤系统建筑工程1#转运站位于二期工程西南边。结构轴线东西方向宽米,南北长15米,结构为整板基础,箱式地下结构。基础底标高为米(相当于绝对标高米)。1#转运站周围建筑平面布置:北面通过2#栈道接卸煤沟,南面通过1#栈道连翻车机室,东邻斗轮机煤场,西临郑尧高速,夹在经七路、经八路之间,场地空旷开挖条件较好。 二.测量依据 1.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GT/T8-97 2. ?火力发电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3. ?工程测量规程?(G B50026-93). 三.前期准备 1.仪器使用前必须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鉴定单位鉴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加强 维护保养. 2.提前埋设好基准控制点. 3.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 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 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四.仪器型号及精度 监测所用仪器为日本TOPCON公司制造的GTS—352C电子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 五.变形观测水准点的布设 1.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点需穿过原状土硬层,伸入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0—30m

2.水准点的型式与埋设要求如下图: 说明: 监测点在深基坑边坡每隔20--30m布设 六.检测员的安全防护 在监测的前期准备中,由于观测点位布设在边坡底部往上1/3处,所以观测员不方便架设棱镜三角架,而边坡又比较陡峭,因此在监测过程中观测员的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采取的措施是,在每个观测点位下方开挖出一个方便架设棱镜的小平台,或者使用便携式小棱镜观测。这样就保证了观测员的安全。 七.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 变形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精度准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观测仪器,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同时要保护好监测点不被移动,破坏,位移,周围用混凝土加固。在架设棱镜时必须气泡居中,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八.变形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1)变形观测次数: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次数,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基坑每挖一层观测一次。

隧洞施工期收敛变形监测方案样本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1) 3 资源配置 (1) 3.1 人员配置 (1) 3.2 设备配置 (2) 4 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 5 隧洞变形监测方案 (3) 5.1 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3) 5.2 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 (3) 5.3 变形监测频率 (4) 5.4 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6 隧洞沉降观测 (6) 6.1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 (6) 6.2 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 (7) 6.3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8) 7 测量记录及资料管理 (8)

1 工程概况 吉林省中部供水辽源干线施工三标段工程项目位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辽县。标段桩号33+949~49+657, 线路全长15.708km。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隧洞、PCCP管道、钢管道、附属建筑物、交叉工程、出水闸工程、交通工程及其它临时工程等, 其中, 隧洞长11.347km, 成洞洞径2.6m; PCCP管道直径2.2m, 长3.937km; 钢管道( 包含钢管外包混凝土段) 直径2.2m, 长0.424 km。 本标段线路总体走向由北向南, 地势由高到低再到高, 地貌单元主要有河谷堆积地形(漫滩阶地)、剥蚀堆积地形(波状台地)和构造剥蚀地形(低山丘陵)。沿线山势起伏, 植被较发育, 洞室最大埋深135m。本标段穿越地层岩性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堆积、始渐新统泥岩和砂岩, 侵入岩为燕山及华力西期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其中2#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42.7%、Ⅲ类围岩占24. 0%、Ⅳ~Ⅴ类占33.3%。3#隧洞根据地质资料划分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占20.9%、Ⅲ类围岩占33.9%、Ⅳ~Ⅴ类占45.2% 2 执行技术规范和编制依据 施工测量依据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Q/CR9218- 3 资源配置 3.1 人员配置 主要监测人员见表3.1。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滑 坡 变 形 监 测 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1004 东波1010020414

2013年5月23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监测目的与意义 (2) 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3) 3.1技术依据 (3) 3.2坐标系统 (3) 3.3技术法 (3) 3.4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3) 3.5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4) 3.6监测控制网分三部分:5 3.7位移监测监测点的保护 (7) 4监测项目的检测期和频率 (7) 5监测仪器设备及选型 (8) 6监测人员的配置 (8) 7监测项目控制基准 (9) 8监测项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9) 9监测报告送达的对象和时限 (9) 10监测注意事项 (9)

1工程概况 项目地处市临潼区芷阳湖位置,东靠骊山主峰、西依西临高速、北邻迎 宾大道,届丁芷阳湖旅游区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相当优越。项目所在区 域,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临潼区著名旅游开发区。纵横的交通网络体系, 914路、915路、307路、306路公交车在此经过,并设立了站点,交通 十分便利、发达。临潼新家园、科技大学、工程大学等相伴左右,生活资 源十分丰富。滑坡总体坡度40 0?60°,纵长约150 m,横宽约60m ,相 对高差约40m,预计量约为36万m3,推测滑动向为85 °,为小型土质滑坡。滑坡前部为芷阳湖景区,如若发生滑坡将受到重威胁。另外滑坡体破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不利丁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给当地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市区高度重视,并对该滑坡实施应急治理。 根据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需要对该滑坡进行变形监 测。 2监测目的与意义 1、通过测量滑坡的垂直位移量与位移速度,确认芷阳湖景区是否安全 2、通过对滑坡变形及环境条件的监测,掌握施工期滑坡体变形动态,利用 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滑坡稳定状态。 3、实时验证设计案和施工治理效果,为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 依据。 4、超前预报,确保监测期间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 3.1技术依据

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密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输煤系统建筑工程1#转运站位于二期工程西南边。结构轴线东西方向宽19、5米,南北长15米,结构为整板基础,箱式地下结构。基础底标高为-20、5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128、10米)。1#转运站周围建筑平面布置:北面通过2#栈道接卸煤沟,南面通过1#栈道连翻车机室,东邻斗轮机煤场,西临郑尧高速,夹在经七路、经八路之间,场地空旷开挖条件较好。 二、测量依据 1、?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GT/T8-97 2、?火力发电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3、?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93)、 三、前期准备 1.仪器使用前必须送具有相应资质得计量鉴定单位鉴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加强 维护保养、 2.提前埋设好基准控制点、 3.仪器、设备得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得各项 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 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四、仪器型号及精度 监测所用仪器为日本TOPCON公司制造得GTS—352C电子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 五、变形观测水准点得布设 1、测点得埋设要求就是,测点需穿过原状土硬层,伸入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

说明: 监测点在深基坑边坡每隔20--30m布设 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测点之间得距离一般为20—30m 2、水准点得型式与埋设要求如下图: 设棱镜三角架, 或者使 ,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与整理成果,固定观测仪器,固定得水准点,以及按规定得日期、方法与路线进行观测。 同时要保护好监测点不被移动,破坏,位移,周围用混凝土加固。在架设棱镜时必须气泡居中,保证观测得准确性。 八、变形观测得方法与要求 1、沉降观测得时间与次数: (1)变形观测次数: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得次数,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基坑每挖一层观测一次。 如施工期间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与复工前进行观测。如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降雨等 (2)变形观测时间: 基坑变形观测对时间有严格得限制条件,特别就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 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得观测意义。

浅析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浅析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核心提示:边坡变形监测对边坡稳定性的判断、防灾救灾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边坡地面变形监测方法有: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以及远程观测法;边坡地下变形监测方法有:测斜法、应变测量法、重锤法、时间域反射技术以及微震监测技术。 边坡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介质成份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对于不同的边坡工程,其成因、组成成份各不相同,地质构造和地应力的分布更是千差万别,这样就决定了边坡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跟监测手段的高低与仪器设备的优劣息息相关,也与监测技术人员对岩土体介质的了解程度和工程情况的掌握程度密不可分[1]。因而对边坡进行监测时,应在充分了解工程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1边坡变形规律 从边坡变形的角度来划分,边坡的状态可分为初始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三个阶段。初始变形阶段,变形速率小,变形趋势不明显,一般在该阶段不一定发生破坏的征兆,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精度较高,侧重于长期监测。稳定蠕变阶段,边坡变形发展加快,有时变形宏观可见,坡面或坡顶可能出现张裂缝,坡脚也有可能出现剪切裂缝。此阶段位移量开始增大,监测系统设计要求测试敏感部位,量程和精度均要考虑[2]。加速蠕变阶段,边坡变形速率大,变形趋势明显,监测系统设计对监测仪器的要求可适当降低,侧重于短期监测。 边坡变形的监测内容包括:地面大地变形、地表裂缝、地下深部变形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具体的内容选择应根据边坡的等级、地质条件、加固结构特点等综合考虑。 2边坡地表变形监测方法 2.1简易观测法 简易观测法是通过人工观测边坡中坍塌、沉降、地面鼓胀、地表裂缝等现象,适用于监测发生病害的边坡,定期对崩坍、滑坡等宏观变形迹象进行观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趋势。简易观测法结合其它方法的监测结果,可以大致判定边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并预测短时期内坡体的滑动趋势。简易观测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对于变形速率较大的边坡仍然是十分有效的监测方法。 2.2设站观测法 设站观测法是在边坡上设立变形观测点,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使用测量仪器定期测量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的一种监测方法。设站观测法包括近景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及GPS测量等。 2.3仪表观测法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 ①粉质粘土(Q 4 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 ②圆砾(Q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

边坡变形观测报告

边坡变形观测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四四九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 边坡稳定性监测报告 报告编号:结构(07)2011-009

注意事项 1、报告未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本公司“检测试验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批准、审核、编写、检测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缺页无效。 5、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 测单位提出。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监测单位:监测地点:监测日期: 检测:编写: 校核: 审核:批准:

目录 1.工程概况 (5)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6) 2.1监测目的 (6) 2.2监测内容 (5) 3. 监测依据 (5) 4. 监测方法 (6) 4.1仪器设备 (6) 4.2基准网设置 (6) 4.3变形监测点设置 (6) 4.4观测精度及方法 (7) 4.5边坡调查 (7) 4.6监测频率与周期 (7)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7) 5.1边坡监测结果 (7) 5.2边坡调查结果 (9) 5.3边坡稳定性分析 (9) 6.结论与建议 (9) 附图 1、边坡监测点布置图(附图1、附图2)

1.工程概况 四四九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位于梧州市钱鉴路南西侧,面积约0.02km2,该地段楼房、厂房较多,建筑物多为开山傍水而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山坡、河岸边坡较陡且植被较发育。2006年6月8日,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山坡坡体浅层土体饱水,四四九厂宿舍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危及坡脚宿舍的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滑坡区地处寒武系黄洞口组风化砂岩低丘分布区,自然边坡坡角15~38°,坡高20~50m;坡脚人工边坡坡角40~75°,坡高8~33m。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边坡较陡地段,覆盖土体的自重下滑分力较大。滑坡区岩土组成从上至下为:素填土①;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强风化砂岩④。素填土①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砖红色粘土②,全风化砂岩③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渗至相对隔水面受阻,在层面附近形成饱水带,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 梧州市建筑设计院对四四九厂2008年暴雨灾害恢复重建项目(宿舍区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二期)进行设计,由梧州市建联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分A、B两个治理点,A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对坡顶的挡土墙行加固,B治理点主要是对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护坡进行防护,其中B0+00-B0+25段要拆除现有产生裂缝的挡土墙再设高6m的挡墙。 边坡治理施工完成后,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检验边坡治理的效果。 2.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2.1监测目的 为保证边坡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趋势,判断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警预报。 2.2监测内容 挡墙顶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变形及坡面裂缝。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2010年4月27日 电话:0755-/ 传真:0755- 联系人:赵中良 一、工程概况 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位于。该人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岩坡坡面裂隙发育。边坡所在区地形地貌为丘陵斜坡,自然斜坡坡度15~200,原始植被发育茂密。边坡底边周长约190m,为折线形展布,整体呈南北走向。 原有边坡分为2级,上级边坡及下级边坡,边坡中部有一宽平台。坡底标高11.50~15.0m,中间大平台标高23.0~35.4m,坡顶标高33.0~66.9m,下级边坡坡度500~700,上级边坡坡度600~800。边坡高度22m~52m。 边坡坡面岩土裸露,局部发育有少量的爬藤类植物,覆盖率极低;坡面没有进行任何的支护处理,坡顶坡脚没有任何截排水措施,边坡坡底分布有好利万、米诺厂以及1栋在建厂房。 1.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资料,边坡周围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及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现将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杂填土: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块石组成,并含少量建筑垃圾,松散,湿,可塑,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脚建筑场地。 (2)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 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及少量暗色矿物等。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风化带,本次勘查仅揭露其强、中、微风化带: 强风化石英砂岩:褐黄、褐灰,棕红色,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等,风化裂

隙发育,局部夹杂中风化岩,岩石呈砾砂状、碎块状,岩块可折断,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上部,揭露层厚2.60~22.30m。 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褐灰色,风化裂隙较发育,上部夹杂薄层强风化石英砂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长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较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中、下部,揭露层厚3.30~49.30m。 微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困难,需金刚石钻进。揭露层厚2.80~5.70m。 1.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场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有大气降水形成的临时性地面片流,对坡上岩土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强风化及下伏岩层的风化裂隙中,主要含水层属弱含水、弱透水地层,水量贫乏。 二、沉降、位移观测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5、《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02月。 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 (1)沉降观测点: 根据甲方提供并确认的监测布置图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边坡周边沉降特征的地面上,共布设沉降观测点约26点。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探※※※※※※※※ 探※2008届学生 探※《变形监测》探※课程论文探※※※※※※※※ 变形监测方案 论文名称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0802601班班级 杨波,20号,姓名学号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院系 测绘工程专业 黄长军指导老师 2012年4月25日 目录 、工程概 3 3

、监测内 3 3

三、监测实施流 四、报警方 五、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 六、监测技术要 七、人员及仪器 、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填路堤边坡普遍存 在,深挖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 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 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

坡面观测、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 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 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 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 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边坡开挖施工准备 不需要 需要埋设监测仪器 测点仪器埋设 不正常 初测、调试开挖边坡停挖或其他措施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继续监测加固措施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竣工 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 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确定重点监测断面业主、监理等 审核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监测断面 测点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监理确认埋设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