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勘探程度低,地方可控煤炭资源量不足

从勘探情况看,黑龙江双鸭山市煤炭远景储量117亿吨,除已开发利用的19亿吨和达到精详查程度可供建井开发的23亿吨外,普查及找煤预测储量75亿吨,占总储量约63%,资源勘探程度偏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少;从资源权属看,双鸭山市70%煤炭资源的探矿权或采矿权在省龙煤公司,剩余资源除龙煤占用的以外,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资源很少。

(二)市区煤炭枯竭,矿井面临关闭

双鸭山市共有双鸭山煤田、双桦煤田、集贤煤田、宝清煤田等4大煤田,全市煤炭远景储量117亿吨,其中90亿吨以上的资源分布在宝清县境内,市区所辖双鸭山煤田是开采历史最长的一块煤田,资源储量7亿吨,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双鸭山市区煤炭资源所剩无几,濒临枯竭。目前,市区内仅有的3个大中型矿井已面临关闭破产,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1亿吨,可采年限不到9年。

(三)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是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的问题,资源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不仅加重了城市资源的危机现状也使得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双鸭山市过去几十年单一进行原煤开采,煤炭深度加工和利用不足,只有20%的原煤进行了洗选,洗精煤和煤炭转化比例小,煤炭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精深加工程度低,煤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地方财力薄弱

一方面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缓慢。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总量的3.7%,位于全省倒数第六位。2010年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4亿元,仅占全市的22.3%。2006年至2010年,市区地区

生产总值增幅均低于10%,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市区经济增长乏力。双鸭山市仍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落后地区。另一方面地方财力薄弱,自给能力不足。2006至2010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43.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8%,在全省13个地市中排名处于中下游水平,列全省四煤城末位。近五年,市本级人均财力的平均值为1995元,比全省低37.2%,人均财政收入比全省地市本级平均水平低806元,财政自给率仅在40%左右,比全省地市本级平均水平低11.7%。

经济总体实力普遍偏小,经济负担较重,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补助,只能维持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运转,用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财力存在刚性缺口。同时一般预算支出大于全市财政收入,很难维持正常的经济运转,没有能力对民生及各项事业建设增加投入。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

受经济体制制约,以及历史上先生产后生活的城市特点等因素影响,多年来,双鸭山市产业结构二产比重大,三产比重低问题十分突出。2011年,双鸭山市一、二、三产结构为31.9:46.4:21.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50%,其中重工业又占工业比重的78%以上。

工业结构中仍以煤炭开采、煤炭发电、煤炭洗选及冶金建材等资源产业、传统产业为主,煤、电、冶金及建材四大行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8.5%,其中煤炭行业占41%,是双鸭山市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仍然偏低,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7%。新型建材、现代物流、旅游等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培植起来,亟待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城市经济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后向关联度低,转产难度大,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短期内实现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较为困难。

(三)资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动力机制尚未形成

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煤炭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煤炭专业毕业生锐减,专业技术人才断档现象十分严重。双鸭山市煤矿特别是地方煤矿,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煤化工方面专业人才更是匮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受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制约,双鸭山市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

科技和人才支撑,后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

三、城市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型产业衰退,城市就业再就业困难

由于近百年的开采,市区主体矿井煤炭资源濒临枯竭,部分煤矿关闭破产,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子)公司用工从原来的10万多人减少到不足6万人。2006~2010年,双鸭山市的实际失业率高达13%~15%,灵活就业人员4万多人,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新生劳动力尚有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棚户区改造困难重重,资金供给相对不足

双鸭山市建矿初期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陆续建成的大量简易矿工住宅,逐步衍生成为大片棚户区。截至2010年,棚户区和煤矿沉陷区受灾居住总面积达634.5万平方米,居民总户数9.9万户,总人口达27.4万人。受灾居民的住房条件简陋,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生活质量极其低下。由于煤炭城市的资源开采历史久远,欠账较多,地方上投入不足,改造的任务仍然繁重。

(三)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城市功能不强,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也存在较大差距,承载经济发展能力弱,与可持续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资源的枯竭,贫困人口的相对增加,城镇低保数量不断增加,离、退休职工人数增加,城市社会保障压力逐年增加。

四、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区治理难度大,塌陷区改造进展缓慢

双鸭山矿区大规模开采已有80余年历史,受采煤影响,对地面建筑物和设施造成显著破坏,市区沉陷总面积达133.23平方公里。其中,受损居民住宅3.4万户,受灾人口8.37万人,受损住宅面积167.7万平方米;受损厂房3500座,受损面积35万平方米;受损城乡道路37公里;受损农田1285公顷。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治理工序的复杂性以及由于常年的开采,导致治理的速度远低于破坏的速度,从而增大了矿区治理和塌陷区改造的难度。

(二)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整体生态功能下降

长年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陷,严重破坏城乡基础设施,山体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相伴生的煤矸石大量压占土地,致使整体生态功能下降。到2010年末,市区矸石废石(土)堆391处,煤矸石总量达到5522万吨,并以每年270万吨的速度增长,这些煤矸石的堆放,占用了大量耕地,矸石山自燃、扬尘还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由于煤炭的连续开采,矿区地下水大量疏干,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550立方米,给矿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未经净化处理的疏干水进入自然水体后,给周围水系、河流以及地下水体造成了污染。仅双矿集团市区在产矿井疏干水每日涌出量就高达10万立方米,年均排放COD近2万吨,增加了境内安邦河V类水体的治理难度。

五、城市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双鸭山作为煤城经历了“矿强市弱”到“市强矿弱”的发展过程,市矿分治的体制障碍并未消除,城市的机构设置与矿的机构设置交叉、重复,带来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使资源价值得以实现并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同时黑龙江省的配套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没有,因此长效机制的建立仅靠资源型城市的力量就很难实现,这就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双鸭山市委党校)

------------最新【精品】范文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分布特点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 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1997年超过5000万t的有9个省区。其中,山西居第一,达338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4;以下依次为:河南(10520万t)、山东(9090万t),黑龙江(8520万t)、内蒙古(8300万t)、河北(7880万t)、贵州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 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 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 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 张 浩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滨湖煤矿,山东枣庄 277515) 摘 要 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经济,提高洁净燃料技术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度,积极发展新型煤气化工业,碳—化学、汽油、柴油等替代燃料,能减缓石油紧缺压力。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关键词 煤炭 循环经济 煤化工 可持续发展 和谐中图分类号T Q54 文献标识码 B 1 中国煤炭资源及消耗情况 据统计,我国煤炭保有储量10024亿t 以上,高硫 煤储量为890.743亿t ,中硫煤储量为375.429亿t 。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目前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均占70%以上,其中,直接用于发电和各种工业与民用的动力煤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然而我国动力用商品煤平均硫份为1.01%,其中以西南地区煤的含硫量为最高,全硫平均为2.97%。大量的煤炭燃烧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的硫化物、NO X 、 C O 2,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区域性环境污染。 中国是少油贫气的国家,长期以来,能源束缚着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新型煤气化工业和替代洁净燃料,充分回收硫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发展碳—化学,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理念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洁净技术是联合循环发电(IG CC ),国外只有一两家,国内是空白,只有烟台拟引进此项技术建400MWIG CC 示范电厂,目前正在做此项目的前期工作准备。联合循环发电就是一个发电厂,通过气化炉把煤转化成燃料气进行燃气轮机发电,气化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进行蒸汽轮机发电取代传统的火力发电,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同的是,仍然大量的排放C O 2。 若能利用C O 2中的碳发展碳—化学、碳材料等,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流程见图1。 从图1可看出,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的关键平台是气化厂,也就是大型的煤气化炉,是整个循环产业的核心。因此整个工业园最好靠近大型煤矿,以煤炭资源 3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张浩(1963-),男,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任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滨湖煤矿副总,曾发表论文数篇。 图1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流程图 为依托。煤炭开发的同时充分利用瓦斯资源进行发电或作民用燃料,生产出的原煤进行简易筛分,除去大部份的矸石后送入大型气化厂进行气化。煤矸石等低热质燃料用来进行发电,灰渣作为建材的原料。在气化厂内,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蒸汽直接进行蒸汽轮机发电,生产的煤气通过净化、除杂质(如回收硫生产单质硫或其它硫类产品)后,送入合成厂,合成氨或氨类产品、甲醇及其甲醇下游产品、合成汽油或柴油及替代燃料、乙烯或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气化产生的灰渣作为新型建筑材料的原料。循环利用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后,用来作为建材厂的生产用水和浇洒花草用水,整个循环与传统火力发电厂等单一企业相比,没有大量的气体排放及污水排放,真正做到零排放。 因此,气化炉不仅要大型化,还必须能满足大型装机容量的发电机组所需的高压蒸汽,以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目前,“壳牌”气化炉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而且单台炉的生产能力大,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单台炉日处理煤量达2000t 。就这样的气化炉也得需要好几台才能满足,产品规模达百万吨级以上。 3 发展优势 由于是煤—电—化—建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主要原料煤是以大型煤矿为支撑,不仅原煤价格低,运费省,而且稳定的原煤供应得以保障。企业运行成本比单一企业低得多,效益高、起点高、技术新、规模大、污染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但整个循环产业投资额、用水量相当大,并且横跨了几个行业,国内企业没几家能承担得起巨额投资和投资风险。因此,大型煤 5 512008年第3期

煤炭类上市公司简介及资源储量统计

煤炭类上市公司简介及资源储量统计 类别 公司 简介 资源储量 主要品种 年产量 动力煤(按产能由高到低排列) 中国神华 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 产和销售企业,拥有煤制油项目 煤炭资源储量为 179.96亿吨, 可采储量为114 亿吨 动力煤 年产原煤18570万吨;一期100万吨煤制油已投产 中煤能源 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 国内最大的煤矿装备 制造商;大型煤化工项 目 煤炭资源量为 102亿吨,可开 采量为61.61亿吨,在国内排 第二 动力煤 08年产能10037万吨,首次突破亿吨;年产42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项目正在建设 兖州煤业 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中国最大的 煤炭出口企业之一;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 煤炭储量达40 亿吨左右; 动力煤 08年生产原煤3608万吨;一期60万吨甲醇投产,二期将形成230万吨 国投新集 主营煤炭生产和销售 煤炭总储量101.6亿吨 动力煤 目前产能1055万吨,计划产能3590万吨 大同煤业 为优质动力煤生产企业 煤炭可采储量3.8亿吨;大股 东同煤集团储量丰富,为国内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 动力煤 年产原煤2355万吨 露天煤业 主营煤炭;存在资产注入+产能扩张 资源储量13.9 亿吨;资产注入 后达36亿吨 褐煤,主要用于电厂燃料。也是动力煤 目前实际产量为 2000万吨;资产注入 和产能扩张后达 5000万吨 潞安环能 优势动力用煤,中国喷 吹煤基地,占据一半喷吹煤市场 实际探明储量为 12亿吨 动力煤、喷吹煤 年生产原煤1800万 吨;未来三年,公司将形成焦炭300万吨、甲醇30万吨、二甲醚230万吨的产能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 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 (二)、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 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 1、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 2、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二是煤层中的高岭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三是我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全文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 行)》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2-9-27 10:25:0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火力发电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煤炭煤炭企业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 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2012年9月20日 附件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 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 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生产矿山要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要求规定的要求。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受地区煤层、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矿山企业提交的论证报告予以审定。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炭矿山企业执行本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指标要求的煤炭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定义。 煤矿采区回采率:是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煤炭资源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 摘要: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阳泉市是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枯竭将容易造成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城市的衰败,使阳泉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面对比较严峻的形势,阳泉市城市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介绍了阳泉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其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的有利条件、转型的具体措施及目前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阳泉;转型措施 一、阳泉市简介 阳泉是以资源开发为主,依煤而兴、依煤而盛的资源型城市。 阳泉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素有“煤铁之乡”之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境内含煤面积1051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104亿吨,原煤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吨。依据《山西统计年鉴-2001》,阳泉市2001年的GDP为947094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产值为341694万元,占GDP的36.1%。2001年阳泉的财政收入为80600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利税3452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2.8%。 二、阳泉市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阳泉市是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据山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编制的《阳泉市地质矿产资源》资料,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034561.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48790万吨(其中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98526万吨),以占用的650264万吨,也就是说,阳泉市已经消耗了煤矿探明储量的20亿吨,接近1/5,而实际的消耗量会更大一些,消耗速度是相当快的。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煤矿160座,其中统配煤矿3家,市营5家,平定县39家,盂县59家,郊区54家。2006年底,全市煤炭产量为5920多万吨,创历史最高点。2003年以前,阳泉市已有一个国有统配煤矿资源枯竭,三个地方国营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其它矿山企业服务年限也很有限。到2006年,阳泉市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已经下降到70亿吨,按目前开采强度,阳煤集团境内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50年,盂县21.3年,平定51.2年,郊区只有6.1年,阳泉市

贵州煤炭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历年勘查探明的资源储量达535亿吨,经长年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其中炼焦用煤106亿吨,无烟煤35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仅少于山西、内蒙、陕西、新疆,排列全国第五,系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储量总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尤其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煤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左右。而且潜力大,现开采占用不足保有资源储量总数的12%,丰富的资源可以保证贵州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煤炭的长期需要。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

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不仅充分满足本省对煤炭的大量需要,而且为支持江南缺煤、少煤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盘水煤田 六盘水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煤田位处省的西部,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地域,包括80余处探明储量的井田或煤矿。该煤田早有发现,明代已有发现和采掘利用的文字记载。通过长期的勘查与研究,尤其是经1964年以来的大规模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全煤田产出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好。有可采煤层1-27层,一般5-10层,可采厚度最大逾44m,一般12-15m,盘县与水城煤质优,是全省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经多年开采消耗,保有资源储量150亿吨,占全省总量的28%,其中炼焦用煤90亿吨,占贵州炼焦用煤总量的85%。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通过不断建设,已建成贵州、也是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全省国有重点煤矿,几乎所有大中型矿井都集中在该区。六盘水煤田丰富的资源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不仅创建了贵州第一个以矿产为依托的城市--六盘水市,更为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支援江南能源短缺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织纳煤田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低阶煤高效清洁利用) 项 目 建 议 书 聚合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目录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一、总论 (1) 1、项目名称 (1) 2、承办单位 (1) 3、建设内容与规模 (2) 4、概算投资 (2) 5、效益分析 (2) 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2) 1)具有高的附加值 (3) 2)废物利用保护环境 (3) 3)促进煤炭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 (4)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措施 (4) 1、科学规划煤炭综合开发利用 (4) 2、依靠技术进步建设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5) 3、推进高效、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5)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能力和 产业化水平 (5) 5、加强煤炭工业污染的防治 (6) 四、煤炭综合利用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6) 1、产品结构要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 (6) 2、要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科学配置 (6)

3、技术标准的合理选择 (6) 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工艺方法 (7) 六、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 1、项目建设的背景 (8) 2、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0) 七、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2) 1、建设规模 (12) 2、产品方案 (14) 八、工艺选择及技术来源 (14) 1、技术方案 (14) 2、生产工艺流程 (15) 3、设备配置方案 (18) 4、典型案例 (18)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9) 1、投资估算依据 (19) 十、结论 (20) 附件:(一套设备材料表) (21)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一、总论 1、项目名称:煤制气项目(低阶煤高效清洁利用) 2、承办单位:青海聚合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聚合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是注册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1亿元。主要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设备研发、生产、投资;低阶煤气化设备研发、生产、投资。核心产品是“城市集中供热服务”,“低阶煤制气”,用PPP和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做主要市场推广。公司经过发展,现资产累计约达7个亿,拥有一个研发实验室、两个设备生产工厂、一个低阶煤气化气源工厂、若干区域“城市集中供热服务”项目运行公司。供热服务市场开拓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现合同“供热服务”面积达4000万平方米以上。3至5年内累计投资可达20亿元。 公司所采用的燃气集中供热技术“分布式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和高校联合研发的以各种然气为供热基础能源的高效、节能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和著名科研院合作研发劣质煤高转化率的“煤制气”设备、工艺集成和“煤制气”合成各类气源领域国际先进技术,可为大工业提供各种不同类型气源,在煤化工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公司实验室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青海省123科技支撑项目、青海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实验室已申报了各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自始至终致力于能源的高效阶梯利用,在能源的低成本获取,低成本运输,在终端的高效利用方面成为践行者。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勘探程度低,地方可控煤炭资源量不足 从勘探情况看,黑龙江双鸭山市煤炭远景储量117亿吨,除已开发利用的19亿吨和达到精详查程度可供建井开发的23亿吨外,普查及找煤预测储量75亿吨,占总储量约63%,资源勘探程度偏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少;从资源权属看,双鸭山市70%煤炭资源的探矿权或采矿权在省龙煤公司,剩余资源除龙煤占用的以外,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资源很少。 (二)市区煤炭枯竭,矿井面临关闭 双鸭山市共有双鸭山煤田、双桦煤田、集贤煤田、宝清煤田等4大煤田,全市煤炭远景储量117亿吨,其中90亿吨以上的资源分布在宝清县境内,市区所辖双鸭山煤田是开采历史最长的一块煤田,资源储量7亿吨,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双鸭山市区煤炭资源所剩无几,濒临枯竭。目前,市区内仅有的3个大中型矿井已面临关闭破产,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1亿吨,可采年限不到9年。 (三)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是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的问题,资源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不仅加重了城市资源的危机现状也使得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双鸭山市过去几十年单一进行原煤开采,煤炭深度加工和利用不足,只有20%的原煤进行了洗选,洗精煤和煤炭转化比例小,煤炭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精深加工程度低,煤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地方财力薄弱 一方面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缓慢。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总量的3.7%,位于全省倒数第六位。2010年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4亿元,仅占全市的22.3%。2006年至2010年,市区地区

我国煤炭资源煤种分类、分布和生产量比重

我国煤炭资源煤种分类、分布和生产量比重我国煤炭资笛品种齐全在已查明的煤炭资源中,按变质程度分,有褐煤、低变质烟媒(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按煤种分,分为烟煤和无烟煤两大类其中烟煤分为炼焦烟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to焦煤、气肥煤)和一般烟煤〔贫煤,长馅煤、不粘煤、弱粘煤,irz中粘煤)我国主要媒炭品种分类特征是: 一、褐煤:所有煤中最低级的煤,其特征是高水分,高氧含量(约ns}-%),并含有一些腐植酸生要用于发电和气化褐煤生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南,其中内蒙古东部地区占77.55%云南占11.88% 二、低变质烟煤。可分为长焰煤、不钻煤和弱粘煤,是煤化程度稍高于褐煤,主要作为动力煤,个别长焰煤焦油产率高.可作为液化用煤。低变质烟煤的最大特点是灰分低、硫分低、可选性好,粕媒回收率高从总体上看,不粘煤和弱粘煤的煤质均优于其他煤种。低变质烟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山西等地,以陕西为最多,占33.7%:其次为内蒙古,占27%}, 11中粘煤:过度煤级的煤,在中国它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其特征与一些气劣晕用弱粘煤类似 2、弱粘煤煤化程度较低或中等媒化粗度的煤.其粘结性很差,不能单独用于炼焦由干其特殊的成因,弱钻煤具有较高的惰性组含量。典型的弱钻煤产于山西省大同市s,不粘煤:早期煤化阶段曾被氧化过.因此它具有低发热量的特点主要用于发电、气化和民用燃料等不粘煤主要产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a,长焰煤:煤化程度是所有烟煤中最低的.由于其撼烧时火焰较长而被称为长焰煤.主要用于发电、电站锅炉燃科等辽宁省的长焰煤储量是全国最大的三、中交责烟煤.可分为气煤、气肥业某、月巴业某、1 焦煤、焦煤、瘦煤和贫瘦煤.主要用途为炼焦或炼焦配煤,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因灰分或硫分高,可选性差,精煤回收率低,只能作一般动力媒使用中变质烟煤主要产区在山西、安徽、山东、河北和贵州等省,其中山西占52 %,安徽占o.-山东占8%,河北占4.3%.贵州占3.9%总体上看,我国中变质烟煤资资较少,尤其是质量好的肥煤、焦焦和族移数量更少 1、贫瘦煤:挥发分低,粘结性较差,可以单独用来炼焦。当与其他适合炼焦的煤种混合时,贫瘦煤的掺入将使焦病厂品的块度增大贫瘦煤也可用于发电、电站锅炉和民用燃料等方面。典型的贫瘦媒产于山西省西山煤电公司 2、瘦煤:中度的挥发分和粘结性.主要用干炼焦。在炼焦过粗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胶质物,胶质层的厚度为‘-to.由瘦媒单独炼焦产生的焦炭,机械强度较高但耐磨强度相对较差除了那部分高灰高硫的瘦煤,瘦煤经常与其他焦种混合炼焦3,焦煤:有很强的炼焦性,中等的挥发分〔约l5%-28% ),焦煤是国内主要用干炼焦的煤种。由焦煤炼成的焦炭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质,焦煤生要产于山西省和河北 4、肥煤:中等或较高的挥发分(约25%-35%)和很强的粘结性,主要用干炼焦(一些高灰高硫的肥煤用来发电)。与其他煤级的煤相比,肥煤一般具有较高的硫含量 5, 1/3焦煤:介于焦煤、气煤和用肥煤之间.具有较高的挥发分(类似于气媒).较强的粘结性(类似于肥煤)和很好的炼焦性(类似干焦煤〕,这也是它被称为l 煤的原因。1月焦煤由干其产量高而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 6、气肥烧:高挥发分(接近干气煤〕和强的粘结性(接近于肥煤),它适用于焦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来源:收录时间:2006年09月02日| 字号:大中小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探究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探究 摘要: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进步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对煤炭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不但能够提高其综合利用率,还 可以减少废物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讨论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含义,并对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措施 1、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概述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按照其功能、特点、物 理化学成分来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传统概念中的无用物转变成有用的资源,从而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是把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 中所产出的废弃污染物收集起来,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从煤炭开发利用的角 度来讲,传统的煤企的开发利用方式有着综合效益低、粗放式开发、耗能高、废 物污染物排放较多等特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则是转变煤企经营方式、提高煤 炭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能耗,从而实现精细化的开采加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2、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 2.1煤炭加工领域 2.1.1煤炭洗选 煤炭洗选技术通过人力、机械设备以物理或化学等方式,将煤炭中的有毒有 害物质剔除,使其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实现了清洁、高效的综合利用的目标, 从而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洁净化利用。 2.1.2型煤 型煤技术是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煤炭掺和在一起,并将黏合剂、固硫剂以及 膨松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掺入后粉碎成型的技术工艺。型煤技术可以减少煤炭燃烧 时所排出的废弃物,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并使煤炭拥有较好的燃耗效能的固体 形态的工业或民用型煤。 在型煤的生产过程中,先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涮选出不同粒度的块煤,通常 其粒度直径不超过20mm;干燥工序:按照黏合剂的不同,将充分掺混后的粉煤 水分降低到一定的程度;破碎工序:使用破碎设备将掺混后的煤炭破碎到较小的 力度,通常需要破碎到3mm或6mm以内;搅拌工序:黏合剂经过搅拌机的搅拌,均匀混入到煤炭粉粒的表面,如果使用沥青来做黏合剂时,还要将煤炭粉粒加入 蒸汽来加热;成型工序:利用成型设备将与黏合剂充分混合后的煤炭颗粒塑造成型;后处理工序:经成型机塑造成型后的型煤,必须经过后处理工序处理后才能 达到需要的强度,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防潮防磨的特点。 2.1.3配煤 配煤技术是按照需要的比例,把许多不同类型的煤炭掺混在一起,人工制造 出一个新的煤炭类型。根据各种类型煤炭性质的不同,配煤技术能够提高混合煤 的燃烧利用率,降低废弃污染物的产生,使得各种用煤设备不再受单一煤炭材质 的束缚,从而提高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了成本的支出。 2.1.4水煤浆 水煤浆技术的出现,开始于上世界七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给世界 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认识到到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也有耗尽的时

技术创新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技术创新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提供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主体之一,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我国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相继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煤炭主导产业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储备逐渐枯竭,开采成本急剧上升,竞争力严重削弱,富余下岗人员大幅增加,一些情况严重的城市己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因此,产业转型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高科技己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煤炭资源性城市进行了界定,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产业转型的必然性,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运作体系的微观要素障碍,最后针对这些要素障碍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从而为其它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技术创新要素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9.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51.1问题的提出101.2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10-131.2.1国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的理论进展10-111.2.2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状况11-13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51.3.1研究内容131.3.2研究方法131.3.3创新之处13-15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必要性分析15-242.1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及分布15-162.1.1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152.1.2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及分布15-162.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界定16-192.2.1产业、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6-182.2.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含义18-192.3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19-242.3.1煤炭产业的特点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19-212.3.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21-243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24-343.1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界定24-263.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分析26-293.3.1产业延伸方式26-273.3.2产业更新方式27-283.3.3多元产业复合方式28-293.3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理与具体方式29-343.3.1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理29-313.3.2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具体方式31-344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技术创新要素障碍分析34-394.1技术创新的微观运作体系34-364.1.1企业354.1.2高校和科研机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