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 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

. 《典论·论文》(魏·曹丕) . 《文选序》(梁·萧统) .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

. 《与元九书》(唐·白居易) .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 . 《诗品序》(梁·钟嵘)

. 《文心雕龙》(梁·刘勰) . 《沧浪诗话》(宋·严羽) . 《闲情偶记》(清·李渔)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

. 《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 .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

. 《文选序》(梁·萧统) . 《典论·论文》(魏·曹丕)

. 《人间词话》(近代·王国维) . 《楚辞章句序》(汉·王逸)

. 《文赋》(晋·陆机) . 《诗品序》(梁·钟嵘)

. 《文选序》(梁·萧统)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 《答李翊书》(唐·韩愈) . 《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

二. 名词解释

. 诗言志:“诗言志”理论出自《尚书·尧典》,《尧典》中描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理论原则。从音乐说起,涉及到了诗歌、艺术、以及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诗言志”理论。这段的主要说明,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歌声是延长了的诗的语言,突出了诗要表达的意义,声音的高低与曲律相配合,各种乐器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能相互干扰,要形成整饬的秩序,不能相互扰乱。这样就可以使得天神和世人达到交流和统一,用这样的音乐来教育贵族子弟,使之收到教育和引导。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中从诗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认为“志”有三方面的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志就是“心之所之也”。也就是藏在心中的思想。从总体的方面来观察,先秦人对“诗言志”中的“志”的理解,主要是思想、志向、抱负,同时也含有情感因素。在先秦诸子中,这是比较广泛的共识。诗言志是先秦诗歌批评理论的基本命题,是当时诸子百家共同的诗学观念。

. 非乐:墨子的非乐,并非完全不考虑和否认音乐的功能和美感,而是在人民的直接需求面前反对大力提倡音乐,反对统治者对于音乐的奢侈享受。他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的物质生活问题,主张“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强调“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在这一点上,与孔子的“文质彬彬”观相对立。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文学言辞在实际功能方面的次要性,一方面这是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较量的产物,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春秋时代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实际性的思想。

. 缘情说:《文选》李善注云:“诗以言志,故曰‘缘情’。”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表达固然根植于传统的理论表达,但他用“情”代替“志”,被认为是古代文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表达。“诗言志”作为早期诗学的经典定义,其中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意义非常明显,经过汉代经学的阐释,“诗言志”被描述为一种特殊的理论表达。在陆机那里,通过以“情”代“志”,扩展了“诗”的源初意义,以便更精确的说明诗歌的真正范围。“绮”本来意义指丝织品上的花纹,在陆机那里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是纤细、“轻浮”的美,描述色彩鲜亮,复杂而诱人的特点。陆机在曹丕“辞赋欲丽”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绮靡”的主张,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入到了一种整体改造的时代,对于早期的儒家礼教教条进行了自主的理论改造。同时,陆机和曹丕一样,将每一文体与某一特征联系在一起。各种文体之间彼此区别的原因是方式或者样态。而在这里又有一种更深刻的理论结果:把作家的特征和文学效果的特征杂糅在一起,体现出了今后在古代文论中重要的理论倾向,文学就是要把作家的内心状态充分传达给读者。

.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在黄庭坚《答黄驹夫书》中提到了这条作为江西诗派重要理论宗旨的表达。所谓“点铁成金”是指把古人现有的名言警句加以点化,使之变成新鲜的词语,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对诗歌语言进行改革。所谓“夺胎换骨”是指取用前人的诗意,改换角度和方法去表现它。从江西诗派的观点来看,作诗就是对于古人

诗作的语言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在改造古人现成作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学养和个人性情。江西诗派特别注重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学习和继承,其“无一字无来处”的理论表达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展开和得到表达的。虽然江西诗派的诗学主张被后世视为局限于模仿和剽窃,可从整个文论史的角度来看,这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宋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 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的高度概括。所谓“兴”,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是“引譬取类”,朱熹《集注》谓:“感发志意”。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为“考见得失”。指《诗》的认识社会的功能。所谓“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为“和而不流”,指《诗》的团结教育功能。所谓“怨”,孔安国注为“刺上政”,朱熹注“怨而不怒”。“兴观群怨”中,“兴”与“怨”侧重个体心灵的抒发。“观”与“群”侧重《诗》的社会教化功能。

. 六义:《诗》的所谓“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这些具体名称,在先秦时代已经出现,《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到《诗大序》中明确的将“六诗”改为“六义”。第一,关于风雅颂。《诗大序》指出风雅的性质比较接近,不同的是风“以一国之事,系之一人之本”,所谓“一人”是作诗之人。第二,赋比兴的定义,。第三,变风变雅的界定。《诗大序》和《诗谱序》都认为变风、变雅是西周中衰以后的作品。所谓正风正雅就是“治世之音”,所谓变风变雅就是“衰世之音”和“亡国之音”。

. 思无邪:“思无邪”:“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邪”,《广韵》云:“不正也。”《正韵》云:“邪思也,佞也。”在《诗·鲁颂·駉》中有“思无邪,思马思伹。”的话。孔子借以讨论《诗》的整体立场。朱熹《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其中又引用程子语曰:“思无邪,诚也。”何晏《集解》称:“归于正”。这些都说明“思无邪”的主旨。要求一要合乎礼教,思想纯正;二要中正平和,“文质彬彬”。

. 不平则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到了著名的“不平则鸣”的主张,“大凡物不得平则鸣”。韩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认为文学创作和思想实践大多都是“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非常丰富的文学和思想产生。个人的遭际来自于时代环境,来自于各种历史条件,诗人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把个人的遭际变成文字的表达,变成传之久远的作品。后来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又提到了这个观点:“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 知人论世说:孟子的“知人论世”说认为,要比较正确得理解作品意义,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环境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这些方面来对作品进行考察,不能孤立的从诗的字面意义来机械的解释。孟子的“知人论世”说与“以意逆志”说之间有紧密的关系。要“以意逆志”必须“知人论世”,否则就会流于穿凿附会。清代顾镇《以意逆志说》云:“正惟有世可论,有人可求,故吾之意有所措,而彼之志有可通。……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可得也。”王国维《玉溪生年谱会笺序》:“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 神与物游:神思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论概念,它指的是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特点。刘勰在《神思》篇中首先指出了“神思”作为艺术思维活动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象活动的具体情形:“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思”的活动无所不到,可以不受到具体环境的限制,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无比广阔的活动范围,而且在整个“神思”活动的过程中,文学家的思维活动始终都是和客观物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这种活动又是和作家的感情之波澜起伏联系在一起。当“神思方运”之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对艺术想象活动的特点作了非常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即“神与物游”,作为创作主体的心灵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合统一。

. “寓言”、“重言”与“卮言”:“寓言”主要说的是《庄子》作品中的虚构特征。明代陆西星《读南华经杂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诗缘情 2.发愤著书 3.词别是一家 4.尚巧贵妍 5.文笔 6.文以载道 7.意、趣、神、色 8.义理、考据、词章 9.兴观群怨 10.不平则鸣 11.风骨 12.《南词叙录》 13.诗言志 14.六观 15.以禅喻诗 16.幽情单绪 17.诗大序 18.“文气”说 19.性灵说 20.小说评点 21.以意逆志 22.吟咏情性 23.别裁伪体 24.《花部农谭》 二、简答题: 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 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

2020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作业答案

2020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答案 1. (单选题)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B )。(本题1.0分)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 2. (单选题) 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 。(本题1.0分)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3. (单选题) 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本题1.0分) A、“直谏”说 B、“发愤著书”说 C、文应“实录”说 D、“疾虚妄”说

4. (单选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 )。(本题 1.0分) A、《毛诗大序》 B、司马迁《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论语·八佾》 5. (单选题) 《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 。(本题1.0分)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6. (单选题) 教材认为: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里的观点是( B )。(本题1.0分) A、“文以载道” B、“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C、“文者以明道” D、“有道有艺” 7. (单选题)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 C )。(本题1.0分) A、《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 5,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6.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7.“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10.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 1.(孟子的)“养气”说 2.(袁宏道的)“性灵”说 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刷焉。……至于梁、陈间,串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花”,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苯苜”,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S,j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沉和浮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记录 2、填表略 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记录 填表 判断题:(1)√(2)×(3)√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造一艘小船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 5、浮力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可填:排开的水量)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A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BA(2)A(3)B(4)A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2)×(3)×(4)×(5)×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 2、选择题:(1)A(2)B(3)C(4)A 3、填:(1)浮(2)浮(3)沉 (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 (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方法二加一定数量的糖,方法三加一定数量的味精,方法四加一定数量的尿素。 热单元 1、热起来了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中国古代文论(精华)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提纲) 第一讲绪论:中国文论概况 一、文论(文学理论)的产生 人用文学和艺术来表现,用批评和理论来解释。 刘若愚说:“所有文学和艺术试图表现不可表现者,所有的文学和艺术理论也试图解释不可解释者。”(《中国文学理论》5页) 文学先于文论产生和发展。 文学产生并且有了相当的发展以后,要整理,于是出现了文论,就是对于文学的评论、批评。整理,一面可以看出文学和其他学术(非文学)的不同,一面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本同而末异”。 批评就得有眼光,有标准。于是为批评的批评——批评的理论产生了。批评的理论可以指导批评,同时对作家也有借鉴。于是,批评变得有力量、有价值、有意义。 二、文论的演变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生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文学观念演进期(从先秦到南北朝,上古期,约2600年); 一是文学观念复古期(从隋唐到宋,中古期,约700年); 一是文学观念完成期(从元到清,近古期,约700年)。 上古期,论文的风气偏于“文”,重在从形式上去认识文学; 中古期论文的风气偏于“质”,重在从内容上去认识文学; 后一时期,是批评家试图建立一种完善的批评理论,使得批评言之有据,所以谓之完成期。这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再说详细一些。 1、文学观念演进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先秦为一期, 两汉为一期, 魏晋南北朝为一期。 先秦时所谓“文学”,是广义的文学观念,也是最初期的文学观念。当时的“文学”是和学术不分的,文学兼有“文章”和“博学”两重含义。 孔子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莫(大约)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1-6、7-33)文,文献。 到了两汉,“文”和“学”分开来讲了。 人们把属于词章一类的作品(讲究形式与修辞)称之为“文”或“文章”,把含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称为“学”或“文学”。 班固批评屈原“露才扬己”“以离(罹,遭受)谗贼”,但“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汉书艺文志》)虽说“文学”一词与今天的含义不同,但毕竟汉人对“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到魏晋南北朝,人们对“文学”认识得更清了。 他们把学术分为“经学”、“史学”、“玄学”和“文学”数种。文学的含义与今相同。 更进一步,他们把文学再细分为“文”与“笔”两类; “文”是指情感的、美感的文学, “笔”是指理智的、应用的文学。

云南开放《中国古代文论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试卷 学年度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专题套别:A套(√) B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绪论 基本知识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陕师大《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附答案 1、孟子“以意逆志”说得理论意义。 答:孟子对儒家思想得继承与发展,她在孔子解诗实际得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得理论,意,即作品得意旨;志,即作诗者得思想。以意逆志就就是指:解说或理解诗歌不要抓住只言片语而望文生意,也不应该对某些夸张作机械理解,必须领会全篇得整体精神,并结合自身得品味去探索作者得志趣与意向。在此,“意”有两方面得含义:说诗者得心意与蕴藉作品中得整体情意。孟子提出“以意逆志”旨在反对割裂章句或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歪曲诗得本意,主张从诗得整体来体现诗人得思想,就是对春秋战国时代以断章取义得手段得反驳与纠正。这也就是它存在得理论意义所在。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得人格美与人格美得形成,都作出了合理得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得美学思想。 2、毛诗派言志新论得理论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诗大序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吟咏情性”,开拓出“情”作为诗歌表现得重要内容,为后来得缘情说得提出提供了基础。从理论视野上,毛诗派把诗学关注重心从孔子得实用功利性、孟子得文本阅读而转向诗歌创作,为诗歌得体裁与创作方法做了系统阐释。 3、班固、王逸关于楚辞论争得实质。 答:班固、王逸关于《楚辞》论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是关于关于屈原人格,班固发挥儒家明哲保身得宗旨,意为屈原露才揭己,以至于沉江而死,就是激愤过度,有失温柔敦厚之旨;王逸则从儒家杀身成仁得信念出发,以为屈原“进不隐其谋,退而不顾其命”,恰恰体现了忠贞得人格魅力,其高洁傲岸得人格值得肯定。第二就是对《离骚》作品得评价,班固认为《离骚》等作品中多怪诞、虚无之语,这些不就是“法度之正”,与经义不符;王逸则从体裁与用语方面把《楚辞》与儒家经典进行比较,认为《离骚》依经取义,正好继承了诗人之义。 争论实质:班固、王逸对《楚辞》得评价都从居于正统得儒家思想出发,但却得出不同得结论,这反映了汉代儒家思想得内在矛盾性。汉儒一方面提倡诗歌之怨刺讽谏精神(为了维护统治),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君权神圣,对怨刺及激愤得人格诗人加以种种限制。班固、王逸得矛盾正就是汉代儒家思想矛盾得反映。另外,班固、王逸以儒家思想为尺度原则对屈原作品作出得评价,都无法瞧到《楚辞》神奇诡异得浪漫主义特征,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在艺术评价方面得局限性。 4、陆机《文赋》对艺术构思得描述包括哪些内容? 答:陆机《文赋》对艺术构思得描述包括构思得初始阶段, 要“收视反听,耽思徬迅”,即内视(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构思)。对构思之议题做到深思熟悉,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历史与现实得广阔维度上收索物象,形成素材。这一阶段就是精神得虚静与活跃。构思极致状态得特征:“情曈昽而弥鲜,物照晰而互进。”随着心中物象得联翩出现,所需表达得情思也由朦胧而清晰。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填空题:(2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1.孔子论语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4.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6.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7.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把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 8.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 9.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10.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11.《典论?论文》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1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13.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认为是“直寻”。 14.钟嵘把诗经分为:小雅和国风。 15.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16.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 17.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18.韩愈在《答李朔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1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 20.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主张诗歌功利目的。 21.白居易主张诗歌达到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22.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之致耳。” 23.李清照著《论词》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24.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妙悟”说,这是他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 25.杜甫的组诗《戏为六绝句》. 26.王土禛是清初的诗人和诗论家,《带经堂诗话》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 27.《红楼梦》的开卷诗.“满纸谎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8.王士禛认为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 29.金圣叹说:“圣人之作书也以德,古人之作书也以才。”这是把作家从道德家中分离. 30.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31.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是讲意境性质。 32.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33.风骨:“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34.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35.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36.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37.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38.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39.《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40.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 1.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 )”的丰富和完善。 A. 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 )”就是例证。 A.文已尽而意有余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B.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4.《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A.禅 B.儒 C.释 D.道 5.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直觉的 6.“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的地位。 A. 配合和中介 B.核心和主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秦兵马俑圆明园北京故宫拉萨布达拉宫赵州桥敦煌莫高窟 第2课时〔自能拓展〕瞧,那透亮的蓝绸带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京杭大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有1700多千米长呢!阳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子。一艘艘大货船连接在一起,威风凛凛地驶向远方。看着滚滚的运河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群劳动人民,是他们一锹锹,一担担挖出了这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奇迹,真了不起啊!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1课时〔自能拓展〕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密密麻麻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丰富丰盛丰满2、辽阔宽阔广阔〔自能拓展〕南沙群岛,魅力无限,带给你美的享受。 3、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一刹那顿时一眨眼随即一瞬间4、庐山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自能拓展〕夏日的夜晚,亚细亚广场的喷泉美不胜收。这些喷泉千姿百态,有的像矮墩墩的蘑菇,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它们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1课时〔自能拓展〕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头晕眼花 第2课时〔自主检测〕1、治疗制造志气专心致志甚至位置智慧4、桑兰姐姐,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你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但你并没有掉一滴眼泪。你惊人的毅力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敬佩。你启迪了我:面对困难、挫折,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不管前途多凶险,都要用微笑去承受;自信、自强是战胜命运的两大法宝。〔自能拓展〕千磨万击还坚劲 5、雪儿 第1课时〔自能拓展〕1、火红银灰杏黄天蓝2、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吞吞吐吐3、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丝万缕

最全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家”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中国古代文论在线作业

(一) 单选题 1. “有充于内而成象于外”是()提出的文论命题。 (A) 《论衡》 (B) 《庄子》 (C) 《老子》 (D) 《淮南子》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 南朝的()之争,目的是为了区分文学与非文学。 (A) 骈散 (B) 山水与玄言 (C) 文笔 (D) 玄言与宫体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论语?阳货》中的“兴观群怨”说,被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的是:() (A) 兴 (B) 观 (C) 群 (D) 怨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4. 《毛诗大序》讽谏说的主要内容是:( ) (A) “发乎情,止乎礼仪” (B) “诗言志” (C)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D) “发愤著书”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淮南子》集中反映了西汉前期()的文艺观。 (A) 儒家 (B) 道家 (C) 杂家 (D) 墨家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6.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是专论()问题的。 (A) 文体 (B) 文学的本质 (C) 文学的批评鉴赏 (D) 文学创作理论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 ) (A) 《孟子》 (B) 《论语》 (C) 《荀子》 (D) 《庄子》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8.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服务。

(A) “诗教” (B) “诗言志” (C) “诗无邪” (D) “诗缘情”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9. 《楚辞》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是:( ) (A) “诗言志” (B) “兴观群怨” (C) “发愤以抒情” (D) “诗缘情而绮靡”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10. 《典论论文》的作者是:() (A) 曹丕 (B) 刘勰 (C) 陆机 (D) 曹植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1. 钟嵘的风骨论以()为主要内容。 (A) 兴寄 (B) 直寻 (C) 滋味 (D) 怨愤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不背会死系列

1、孔子以“仁”为基础的文艺观包含哪些内容?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也就是“爱人”和怎样立人成人,即培养理想的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固然有现实的途径,离不开道德行为方面的努力,但同时也需要借助艺术与审美。孔子之所以重视艺术与审美,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为了实现“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理想的人格。这一文艺观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命题体现出来:(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文之以礼乐” 总之,“仁”构成了孔子美学和文艺观的基础,所谓“成于乐”、“游于艺”、“吾与点”、“文之以礼乐”等重要命题都必须在“仁”的哲学基础上才能理解。孔子文艺观的核心,不是去解答某些具体的艺术审美问题,而是要以“仁”的心理情感去影响人、感化人、培养人,从而使人类生活真正能立于一个很高的精神层面上,具有美的价值和意蕴。孔子的美学和文艺观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这一方面。 2、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你如何理解?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说“兴”是指“引譬连类”。 孔子提出“诗可以兴”的命题,不仅是因为“诗”可以让人学会运用象征性语言的艺术,学会用譬喻、“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语言方式来解释世界,学会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类比联想,而且还在于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在于提升人的精神,以达到礼仪教化和人格的完成。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说:“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说“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孔安国云“群居相切磋”,朱熹说是“和而不流”。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怨”的主体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孔安国说“怨刺上政”。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连线.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静电现象:下雨前天空会打雷;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2、选择(1)C (2) C(3)B 2、点亮小灯泡 1.连线题. 2、图略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3、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不会亮的写╳;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3、简单电路 1、2、 4、判断 (1)√ (2) (3) 4、电路出故障了 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

是什么出故障了. (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接上;(3)导线里面断了;(4)小开关的连接松了,没有连接上;(5)电池没有电了;(6)电池盒连接松了. 2、略 3、选择题: (1)B (2) B 5、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记录:1、略 2、选择题 (1) C (2) A 6、做个小开关 1、哪个开关能用,那个开关不能用 (╳)(√)(╳) 2.你认为下面哪些组的材料是能用来制做小开关的请打“√”. (√)(√)(╳)(╳) (√)(╳)(√) 3.选择 (1) B (2) A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选择题: (1) B (2) A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2.选择 1、A 2、B 3、C 4、C 5、A 6、B 7、A 8、A 3.探究题(1)图略(2)①A ②B ③C (3) (4)图中错误的地方:电池和开关

中国古代文论——翻译版

翻译 文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翻译:我每次阅读那些有才气作家的作品,自以为对他们创作时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体会。作家行文遣词,的确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评述的。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别人写作的甘苦。作者经常感到苦恼的是,意念有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语言不能完全表达立意。大概这个问题不是认识道理的困难,而是实践操作的困难。因此我作《文赋》借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文,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将来或者可以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至于借鉴(前人的写作决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经验就在眼前,但那得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我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翻译:(在创作准备阶段)要伫立天地之间,深入观察万物,

博览三坟五典,以此陶冶性灵。随四季变化感叹光阴易逝,目睹万物盛衰引起思绪纷纷。临深秋因树叶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枝条柔嫩而欢欣。有时,心意肃然如胸怀霜雪,有时,情志高远似上青云。歌颂前贤德行的伟大显赫,赞咏古圣道德的芳香芬馨。遨游在前人书林中,欣赏文质并茂的佳作,于是慨然有感投书提笔,敷陈成这篇诗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翻译:开始创作时,视听都要收拢,聚精会神,潜心思索,旁搜博寻,精神驰骋于远方,思想游逸在九霄。当(文思酝酿)到了极致的时候,朦胧的情思如初生的太阳逐渐鲜明,外界物象也愈加清晰地不断奔涌显现。(创作时)吸取群书中的精华,《诗》、《书》等经典就像芳菲的雨露滋润笔端。艺术的想像,有时浮上天渊平静地流动,有时深入九泉尽受浸润;于是艰涩的辞语像衔钩之鱼从深潭中艰难而出;联翩的辞藻像中箭的飞鸟不断地从层云之端坠落。(于是就会)吸收历代古籍中缺失的文字,采摘到千百年来(作者)亡失的诗篇;抛弃那些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像抛弃已陨落的朝花那样,采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辞秀句像拾取还未开放的花朵那样,(灵感奔涌时)能在片刻间观察古今,能在眨眼间尽览天下。

中南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朱熹强调诗歌创作要把体现()放在第一位。 (A) 学问(B) 义理(C) 意境(D) 辞章 参考答案: (B) 2.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出自:() (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陈子昂 参考答案: (C) 3. 白居晚在( )中,较为系统的评述了历代诗歌,但其评价全从提倡讽谕诗的立场出发,未能全面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的特色与成就,显示出轻视后代诗歌向多方面发展的偏颇态度。

(A) 《新乐府序》(B) 《乐府古题序》(C) 《论诗绝句》(D) 《与元九书》 参考答案: (D) 4. 指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是:( ) (A) 李白(B) 陈子昂(C) 杜甫(D) 白居易 参考答案: (B) 5.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的诗论见解。 (A) 苏轼(B) 欧阳修(C) 梅尧臣(D) 黄庭坚 参考答案: (C)

6. 范?文的()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之后,是南宋末年一部比较有理论价值的诗话。 (A) 《岁寒堂诗话》(B) 《韵语阳秋》(C) 《对床夜语》(D) 《白石道人诗说》 参考答案: (C) 7. 提出写作要达到“惟陈言之务去”的是:( ) (A) 韩愈(B) 柳宗元(C) 元结(D) 元稹 参考答案: (A) 8.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的作者是:() (A) 李白(B) 陈子昂(C) 白居易(D) 杜甫 参考答案:

(D) 9. 《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A) 黄庭坚(B) 叶梦得(C) 欧阳修(D) 惠洪 参考答案: (C) 10. 反对文学的独立价值,明确指出“作文害道”的是:()(A) 二程(B) 朱熹(C) 陆象山(D) 张载 参考答案: (A) 11. 提出“功夫在诗外”这一诗歌创作重要命题的是:()(A) 苏轼(B) 杨万里(C) 陆游(D) 欧阳修

科学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选择题 A 1、判断题。 (1)√(2)×(3)√(4)×(5√ 阅读资料:选择(A)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略)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B(2)C 四、怎样放得更大 2、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 3略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略 2填图:(细胞的作用)组成生命体;运输氧气;运输二氧化碳;储存脂肪;抵抗病毒;抵抗细菌;制造养料;消化、繁殖、遗传等 3、填空题。 (1)细胞(2)细胞 资料阅读: 判断题: 1、√ 2、× 3、√ 4、√ 5、× 6、√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1)√(2)√(3)√(4)√ 2、连线题。 3、阅读题。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2)这些微生物都是生物,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 √□能吃东西 √□都有细胞组成 √□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都会制造食物 √□都会繁殖 √□都会排泄4略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活动记录: 发明放大镜以后:能看清——蝴蝶鳞片;电视屏幕;各种晶体;蝇的复眼 发明显微镜以后:能看清——变形虫;细胞;大肠杆菌;叶绿体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4)触角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B (7)C (8)A 变形虫 鼓 藻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绪论 基本知识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就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与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与教化说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就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就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就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与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与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与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就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与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与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与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与“复古”的文学思潮也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与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与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与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与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与戏曲评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