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 儿童作品与班级环境的融合

论文 儿童作品与班级环境的融合

论文 儿童作品与班级环境的融合
论文 儿童作品与班级环境的融合

儿童作品与班级环境的融合

摘要: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因此环境创设已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主题墙饰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该如何创设和利用并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是探讨的重点。主题墙饰的创设应充分发挥每一位幼儿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参与性,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体现“墙壁会说话”的隐形的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确,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幼儿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主题墙饰环境,不仅要给幼儿以美的感受,陶冶幼儿情操,更应该给幼儿提供主动参与,共同制作,积极探索,发挥想象的良好空间,真正实现主题墙与幼儿良好的互动。

一、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直接影响主题背景下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幼儿园里,主题墙的创设依然存在着许多误区与问题。

1.重审美,轻教育

许多老师为了教室整体的美观,主题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如总是采用新颖的材料进行装饰点缀;喜欢将主题墙饰布置得高高的,以至于幼儿只能仰看而不能摸的位置。这样以装饰为主的主题墙,完全忽略了其教育价值。

2.重教师,轻幼儿

在主题墙的创设上,许多老师也知道应让幼儿参与的道理,但在实践操作时,主题墙中大多数内容还是由老师自行设计,只象征性地留有一小块空缺给幼儿,然而即使是幼儿参与的这一小块内容,用什么样的材料、以什么样的方式、如何布置等等,也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幼儿缺乏思考探索的机会。

3.偏静态,少动态

新主题开始了,老师花了工夫创设出相应的主题墙,如在主题墙上张贴出主题思路,让幼儿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资料,孩子的手工、绘画作品等等,然而整个主题从开展到结束,都始终固定不变。更有甚者有些班级的主题墙一个学期才更换一次,静态的主题墙,不能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随着幼儿的变化而变化,不利于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4.重形式,轻参与

主题墙上张贴出的幼儿作品,总是老师挑选出的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数幼儿在主题墙上找不到自信,进而不去关注主题墙;家长对主题墙的参与也不够,虽然家长配合老师,每次例行公事搜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来园,但没能与孩子一起真正走进主题,

去深入挖掘主题所带来的快乐。所以导致了主题墙在幼儿与家长面前真正流于形式。

二、主题墙创设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怎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教育功能?怎样才能符合幼儿的特点、适合幼儿的需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怎样才能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就主题墙创设所存在的

问题,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于是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方

法:

1.主题墙创设要发挥教育功能

班级主题墙的布置确实要求布置合理,色彩协调,构图精巧,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是,主题墙是将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当前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更应该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注重幼儿年龄差异,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主题墙教育的功能。

将幼儿全家福照片张贴,让每一棵都温情流淌。每当幼儿哭闹着想家的时候,老师都会抱着幼儿来到主题墙前,找找宝宝的照片在哪里,再让宝宝找一找爸爸妈妈在哪儿,并告诉幼儿要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爸爸妈妈下班就来接宝宝。还让哭着的宝宝跟照片上笑着的宝宝作比较,看看哪个更漂亮,等等一系列与主题墙的互动,让幼儿内心有了依靠,从而转移了分离焦虑的情绪,发挥了主题墙的教育作

用。

再如,中班主题墙“种子的秘密”。秋天正值各类农作物丰收的

季节,各种植物的种子都蕴藏在果实里,而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却无法感知丰收的经验,无法想象种子蕴藏在果实里的神奇,于是便心生将丰收带到教室的想法,于是和孩子们一起收集许多农作物的果实,与幼儿一起将这些农作物布置在主题墙里。用高粱、水稻、棉花、豆秆设计成房屋的形状,用丝瓜瓤设计成幸福的丝瓜一家可爱造型。随着主题的深入,请家长带领孩子收集各种豆类的种子,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种子贴画,让他们运用种子的外形和颜色的特点表现一定的形象,幼儿的兴趣浓厚,操作非常认真,当一件件作品呈现在主题墙上时,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主题墙创设要发挥参与功能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在主题墙的创设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幼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主题墙创设的机会。老师不能将幼儿能力的强弱、作品的好坏,作为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条件;另外,家园互动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主题墙创设上,老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好家长认识到主题墙的内容与意义,然后再请家长帮助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与图片,主题活动结束后,再次请家长一起参与主题墙创设评价。如主题墙创设好在哪里?不足又在什么地方?以后在哪方面进行改进?等等。整个创设过程,家长自始至终都是支持者、响应者、参与者。只有在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下,主题墙创设才能更加有效。

3.主题墙创设要发挥互动功能

主题墙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为了让主题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要利用班级主题墙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主题墙为幼儿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为家园共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4.主题墙创设要发挥变化功能

主题墙的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经过主题产生、主题发展、主题完善的过程。它记录着幼儿活动和经验的建构过程,所以在师生共同创设主题墙的时候,要善于留有空白,以便适应幼儿兴趣需要而发生变化,以便适应主题的丰富和新主题的派生。教师不要强制地限制主题墙的改变,要尽量让幼儿去协商。

总之,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和内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与主题墙积极互动。相信只有切实掌握创设主题墙的有效方法,就一定能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 管理制度

渠南乡中心学校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需要,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 4、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 0.05 而低于 0 .03,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低视力儿童少年。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耳听力损失,其中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 41-70 分贝,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重听儿童少年。

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智商(IQ)值在 50-70 之间,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1)视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2)听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3)肢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4)对智残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和或教师提出名单,经校领导批准,由学校特教资源室筛查。 (5)智残儿童少年的鉴定或筛查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她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6)对经过鉴定的残疾儿童由学校干部共同确定,并报上级批准为随班就读对象。 (7)智残儿童少年凡经过复查,智商达到正常值时,不得再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三、入学 6、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四、报批 7、每年 9 月份各校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教育情况上报教育股审批,对新增的随班就读学生一律要交验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探究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探究 龚小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要求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并会在年末对各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评比。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基础,因此,作为高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我对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会得到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2.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事实依据 本班是武汉众多普通高级中学中的一个普通班级,因此具有以下特点:本班共四十名学生,他们多为九五后,具有九零后学生的普遍特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旁人及外界事物缺乏关注,缺少爱心;容易沉迷于虚幻世界,虽然学校和家长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校园内使用,部分学生还是会悄悄地将手机带到学校,在课间时偷偷使用手机听歌、上网聊天、看电子书等,进一步造成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疏离,而网络上的快餐文化并不能帮助学生身心成长。而班上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好,也让他们从小养成了怕吃苦,厌恶劳动,缺乏学习奋斗拼搏意识等习惯,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完全没有学习意识,只是等着家长铺平未来的道路。长此以往,学生虽在一个班级长期相处,但只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如不把其注意力从虚拟网络手机世界中转移出来,整个班级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再则,本班是个理科班,班上男生较多,学生偏重理性思维,往往是愿意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攻克数学及理化生习题上,对语言学科兴趣缺乏,导致自身知识结构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语文和英语学科都对学生增大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但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即使勉强阅读,也总是完成任务,进一步影响了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温謦的家,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我在班上提出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创造班级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教室的净化 班上的清洁委员很有责任感,把每天两次的卫生打扫安排得井井有条,当天卫生值日的同学也各司其职。而干净的教室不仅是打扫出来的,更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 教室的美化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导读:本文是关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环境;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班级加以比较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理想追求、行为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差别。这就是不同班级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别可能不是教师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却潜在地、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这个班级中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使学生生命的展示与张扬的坚实土壤以生发,因而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武珞路中学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这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交往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

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少数人的意识,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级文化是以育人为中心,以激发班级师生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 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上述这四处文化,在结构上也形成了班级文化的不同层面: (1)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表层面。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

论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一个学校有校园文化。班级作为教育学生的最前沿阵地,更应该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以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身心愉悦,内心充实,具有成就感)、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高举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大旗,提倡学生自律、自治,有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经营意识,在有序、务实、高效、和谐、创新上做文章。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利用励志语,唱响班级文化主旋律。 几年来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励志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陶冶学生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感恩意识。 所谓“励志语”,我觉得没必要界定确切的含义,只要是积极向上、温暖健康的言辞均可以称得上是“励志语”,用积极的语言催人上进,用温暖的话语暖人心脾。师生生活在洋溢着“励志语”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心态便会变得积极,从而远离假恶丑,走向真善美。 (一)、教室励志语。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开中说话,每一件物品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学论文不仅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而且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1、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拟定出班规,时时提醒自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学生的名言,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句句激励着学生自己。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宁可充实过一天,不愿茫然活一生。三天改变态度,三月改变成绩,三年改变人生。人生:昨天是过去,今天是转折,明天是辉煌。展示自我风采,成就天生我才。积极、踊跃、敢于创新就是成功的最好办法。 鼓励学生写“道德长跑日记”。写日记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又可以和老师相互沟通,学生有心理话,对老师和同学有啥看法,都可以通过日记反映给班主任,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指导。因此,不管再忙,我都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并简要给以评语。这样对同学中间许多小事不用到学生中了解、调查,通过日记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便于掌握班级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会计毕业论文另外,在写日记的同时,学生也出了不少新思潮,好动向,奇点子,妙建议等。 二.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作为学生,谈到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是,丰富的课

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现状思考

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现状的思考 青云小学费寿华 摘要:随班就读是国内近年来普遍推行的一种特殊儿童安置政策,但目前普通学校对这部分儿童的教育处于缺失状态,不少普通教师不能及时、正确、科学地对这些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本文通过对本校一个特殊儿童的现状叙述、原因分析,思考普通学校教师如何实施特殊教育来教育班中的特殊儿童。 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教育;普通学校 一、存在现状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我国的特殊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即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施行的教育,如果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对特殊教育的定义,以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话(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内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中国约2亿的学龄儿童中,需要特殊教育儿童绝不止750万。我校的T就是其中一位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二)T的基本情况 T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今年13岁,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症。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我校随班就读。她二年级在我的班上学习过,在与她一年的相处里,我曾查阅了唐氏综合症的八方面典型特点:1.特殊面容:头颅小而圆,眼距宽,眼裂小,外眼角上斜,有内眦赘皮,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腭窄,舌常伸出口外,流涎较多。2.智能低下:最突出、最严重表现,智商通常在25~50之间,抽象

思维能力受损最大。3.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开始学说话的平均年龄迟至4~6岁,95%有发音缺陷、声音低哑、口齿含糊不清;口吃发生率高,1/3以上有语音节律不正常,甚至呈爆发音。4.行为障碍:患儿大多性情温和,常傻笑,喜欢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经过反复训练可进行一些简单劳动。少数患者易激惹、任性、多动,甚至有破坏攻击行为;有些患儿则显示畏缩倾向,伴有紧张症的情绪。5.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在出生后早期运动功能与正常同龄儿差别可能不大,但随年龄增长其差别增大。在不同的患者中运动发育的情况也相差很大。患者可执行简单的运动,如穿衣、吃饭等,但动作笨拙、不协调、步态不稳,需要养育者有耐心地反复训练。6.体格发育落后:身材矮小,骨龄滞后,出牙迟且常错位。四肢短,韧带松弛,四肢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动作发育和性发育均延迟。7.伴发畸形:约50%的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胃肠道畸形,视力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8.指纹改变:通贯手;第4、5指挠箕增多;脚拇指球区胫侧弓形纹和第5指只有一条指褶纹。在与T相处中,我发现她身上很多地方都符合上述特点。 (三)她存在的状态 这样的她六年来,每个上学日都出现在自己的普通班上与其他学生一同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是她只能简单地重复简单的语句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背诵课文;她只能书写简单的数字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加减乘除;她只能在考试中得到几分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优秀;她只能简单地与人交流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有各方面的交流;她只能一个人玩耍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交到朋友……她的话很少,她的动作很慢,她会无故傻笑,她会悄悄走开,她常常孤单的一个人。多少次路过她的教室,发现其他人都出去上体育课了,她一人留在里面,只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制定本制度。1. 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检测和鉴定的程序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对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或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提出名单,经家长同意,在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请旗级以上专业鉴定机构进行严格的鉴定并形成书面鉴定报告。对被确认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误,必须立即纠正。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2. 保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活动权利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学校要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

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学校应针对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康复训练活动,积极探索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配合专业机构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矫治或治疗。 3. 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给予适当的照顾和管理学校应建立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情况、残疾鉴定、个别教学计划、学业、考核评估等资料。每年一次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进行统计,上报旗教育局备案。学校和班级教师应当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学校如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让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不得剥夺残疾儿童参加考试的权利。对因残疾影响学习的残疾儿童的学业成绩另行评价。学校对随班就读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应包括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奖励和补贴的办法,鼓励教师积极从事随班就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免除残疾儿童的书本费等学习费用,残疾儿童的书本等学习费用纳入区内慈善资助保障体系之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度 大岭中学 2013年3月

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成长

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成长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实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班级是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另一个“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家中成员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水准上依赖于这个家是否能让每个成员感到温暖,每个成员是否都有一份爱家的心`,恋家的情。“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体现。所以,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让每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本人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了解、关心、协助学生 现在的农村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学生,所以,他们对生活总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点弱,缺乏锻炼,爱说脏话。所以,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即时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准确调控他们的情绪,用相信人、发展人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我班有个女学生平时学习不好又爱说脏话,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的每句话中几乎都有脏话,不管我怎样对他实行说教,效果都不大。后来,我与她约定每天改一句脏话。而且当发现她每改一句,我就即时抓住机会,给予表扬,树立起她的自信心,她逐渐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细雨润物,潜移默化。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温馨的“家”。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能够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所以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我认为教室布置须“细心”,得注意每一细节,还得随时留心,随时调整。 在抓教室环境布置时,首先是班训,本学期我将“学勤虑深,志恒愿臻”作为本班的班训,班训不但要上墙,让学生随时可见;班训还应入心,真正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上墙容易入心难,需要班主任时刻的引导,在这个点上,我主要采取了先让学生自己推荐班训,共同确定后让学生先写自己对班训的解读,并在全班交流,以后是每周的周一早读与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班班,借以励志。其次是班级墙壁上贴学生写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通常是针对某一时期学生具体的情况有意识的张贴上去的。例如,针对有些学生上课爱发言但是不经过深入思考就发言,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课堂效果,我就和班干部一起写了“深思”的警句贴在墙上,并在班会及其它适合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再发言。针对学生前一段时间对学习不太认真,将注意力放在其它方面,又在墙上贴了培根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看到奖状能够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园地既展示了优秀作业,又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为了随时提起学生的注意,我将班级班规布置在前后门的显眼处,让学生一进门就会注意。 三、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如今的留守学生,更为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渴望在同学面前

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四年一班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班级作为学校的个体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具体措施为: (一)静态文化 1,精心设计班级名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班名代表班级的精神面貌,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为了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地去实现理想;特设计如下班级名片: (1)班级名称:青葵园.意在让学生珍惜宝贵的时间奋发图强. (2)班级目标: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成功赖于奋斗.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勤于积累,勇于奋斗. (3)班级口号:惜时守信,勇敢拼搏!是班名班级目标的综合体现,简练易记. (4)另外,班主任寄语亲切温馨,使学生感受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深切期望,激发向上的动力与激情.在这种班级氛围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结成一个积极进取,凝聚力极强的班集体. 2,是师生合力打造墙壁文化,真正让墙壁会"说话".教室是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主要空间,经过有目的地加工,就成了隐性课堂,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因此,"学习园地"栏加工改版成四个主题内容,分别为:"妙笔生花""七彩艺苑""脑筋动起来""经典颂读"等版块.其中"妙笔生花"主要用于展示学生优秀习作;"七彩艺苑"主要展示学生的优秀手工,绘画等艺术作品;"脑筋动起来"展示的是学生的优秀数学作业或有研讨价值的数学题;"经典颂读"展示的是我国的文学精粹——古诗(有时以书法体现,有时以配画体现,以发展学生多种知识的联系性).左边的墙壁,由两大版块组成,第一版块展示的是班级名片的内容,第二个版块是记录学生在"文明银行储蓄活动"中的得分情况,时刻激励学生的文明行为和劳动,学习习惯. 教室墙壁自身虽然空洞,但它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舞台,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挖掘.只要我们精心装扮它们,墙壁也"说话",有效丰富班级文化,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提高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3,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卫生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存放到垃圾桶里.并经常教育孩子讲究卫生,除每天搞好班级及公共区卫生以外,还定时清洗班级,定期擦洗桌子,以保障班级环境干净整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4,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值日表等内容.

班级建设论文

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科研成果评奖 让班级盛开和乐之花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对于每个人而言,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幸福的彼岸。对学生而言教室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是他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摇篮。如何让他们在第二个家里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班主任责无旁贷的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是呀!充分发挥教室这个主阵地的熏陶教育作用不正是我们每位班主任工作中努力追求的吗?确实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尝试: 一、人人齐动手,共建和乐教室 我们学校地处光谷腹地,近年来周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新校的建设落成,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和乐”这一教育理念也就随之而诞生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也就运应而生了。今年我接手新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撰写班级简介,在班级简介中我紧扣“和乐”这一主题,力争让学生在我们的第二个“家”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不久,一块崭新漂亮的相刊就装订在了教师进门最显眼的地方。孩子们每天进门都能欣赏到自己最开心的笑脸,那些温馨的话语无形中也

激励着他们前进。 开学初的班级简介基本确立了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布置主题——“和乐”,有了思想,接下来就要付诸行动了。面对空空如也的教室,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出点子、想创意,共同动手,布置我们的“家”。很快我们确立了教室墙面的主题“班级公约”和“成长快车”。 “班级公约”中我用16字短语作为内容,从学习、行为、思想等几方面约束学生的言行。而“成长快车”则以作文的方式记录下学生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那一列疾驰的小火车不正象征着学生的成长历程吗? 进门这面墙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画的画、涂的涂、写的写、剪的剪、贴的贴,一个下午就基本完工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欣慰。 为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学校还专门为每个班级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内容则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耳熟能详的具有教育功能的诗文或格言,以此来激励学生成长。 后黑板的主题为“乐中学习,乐中成长”。贴的半块黑板是学生的作品园地,展示的是学生的手抄报、作文、书法等作品。而写的半块我则全权交给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内容和学校每月专刊遥相呼应。学生在活动中品尝了快乐,获得了信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是个有心人,去年带六年级时我将学生做得好的手抄报全保留了下来,以便我今年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借鉴。开学至今我让全班学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摘要:有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有的孩子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残疾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人关注的特殊群体。那么对于轻度智力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 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家长都希望选择在普通学校普通班

小学班级建设论文让学生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成长

小学班级建设论文让学生 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成长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班级建设论文: 让学生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成长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教育宗旨是学为人、学做人,而人的建设的关键是灵魂的建设,也就是人文维度即灵魂维度的确立。通过班级文化达到这个目的会更有效。 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班级文化有环境文化、运动文化、学习文化和礼仪文化等。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教室布置。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的重要阵地,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的重要舞台。教室的布置不仅折射出一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级建设的成就,更反映出一位班主任的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不但要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购买、搜集有关名人画像,再拿到班级中讨论为什么自己选择这些名人画像,然后张贴上墙,让名人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格和光辉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敬仰之情,从而使学生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对教室里的各种设施的摆放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室里整齐、美观的布局,不仅给学生赏心悦目之感,还能对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情绪、严守课堂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把教室布置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具备以下特性:①整体性:教室布置把个人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班集体的整体目标上来,从而形成合力。②主体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1)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我校五年规划内容中构建"大德育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以及校班级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班风、学风,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定、环境的策划、管理和评价。大胆而有创意地建设好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 1、确定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名单:组长:班长、中队长,副组长:各班委,组员:全体同学,指导:班主任,任课老师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积极进取的班风。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4、利用教室宣传栏、特色墙、红领巾角等阵地,抓好班级硬文化建设,创设班级浓厚

的文化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三、班级文化具体实施方案 1、班级硬环境建设。 班级硬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同时,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1)设卫生角,争章角,图书角等红领巾角。 卫生角: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保持教室整洁尤为重要。在教室后面开辟一个卫生角,每天由值日生将卫生工具正确摆放,做到整洁,有序;同时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贴于墙上,并定期根据季节更换,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健康知识,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争章角:在宣传栏右侧设争章角,每月评选一次,由全班同学选出四名同学与老师共同组成评审团,对每位同学进行公正,合理的评选。 图书角:书籍人的是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班级构建了图书角,由每位同学捐出2-3本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归类摆放,从而方便学生借阅图书,更好地扩充他们的知识量。

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具体工作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XX 成员:XX XX XX XX XX XX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读年级等个体情况进行逐人逐项注册登记,使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步人正常化、制度化轨道。 在普通班级内教育特殊学生的关键是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师要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对学生障碍程度,障碍成因、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定;制订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学生参与普通教育和接受特殊帮助的时间与方式的选择;对矫治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等内容。 (二)施以关爱 要倡导“关爱”思想。“关爱”是特殊教学宗旨,也是特教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让特殊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

的关爱。随班就读学生是特殊群体,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群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特殊教育的观念。 随班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既自卑、孤僻胆怯,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学生首先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爱”。但爱好学生易,爱差生难,爱随班就读差生更难。亲近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随班就读学生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随班就读生有更多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常常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提学生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其次,教师、家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

打造班级环境文化

打造班级环境文化,构建心灵成长小屋 西江小学喻仁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受到预期的效果。”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然空间,是学生心灵碰撞最直接、最微妙的场所,其环境文化的优劣,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构建有利于他们心灵成长的快乐小屋? 1、师生寄语——字字句句师生情。 所谓“师生寄语”,即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提出的希望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班集体提出的奋斗目标。它是全班师生的共同精神支柱,是引导学生形成强大凝聚力的有力向导。因此,每接一个班,我都把师生寄语作为构筑学生美好心灵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来精心设计,创造成一种“字字句句师生情”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和谐、积极的学风。如根据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不高的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条寄语:“有理想没有行动是一个梦,有行动没有理想是一种浪费,理想加合适的行动就可以改变整个事情。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以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我又提出了“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的寄语。而学生的寄语也精彩纷呈,有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有富含哲理的格言警句,有学生自己创作的富有激励性的寄语。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害无涯苦作舟”,“用我们的双手托起班级的明天!实现美好的理想!”…… 师生寄语道出了师生的共同情怀,它似一盏“导航灯”,把全体学生吸引在一起,使大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师生寄语也并非越多越好,而应体现自己班级的特色,并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不影响班级总体环境的和谐、整洁为宜。 2、才艺专栏——点点滴滴铸自信。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将地球撬起来。”而我要说:“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能将全部才能施展出来。”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我“开垦”了教室四周的墙壁,设立了一个个专栏,并使之成为展示学生才能,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窗口。如“你争我赶,星星接力”学习竞赛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技能展示台;“星星点灯,爱心传递”列车和“雏鹰起飞”快乐争章园等。同学们在这些舞台上你争我赶,相互欣赏,充满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追求着一份快乐心情,传递着一份合作的默契,享受着一份成功的欢欣。 3、班级板报——方寸之中求善美。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班级环境卫生,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全班同学长期的努力,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行为,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等行为作斗争。二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均可利用,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总之,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的教育功能。 2、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班级文化中层面的制度文化开发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 班级制度公开化:开学初,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规应包含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各项规定,例如:定期对调座位、卫生责任的划分等等。 3.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一、制度文化: 1、班级愿景:各班要依据各班实际情况,指定出富有特色个性的班名、班风、班训、班歌等。 2、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结合新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周进行评比,学生相互教育督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使之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二、物质文化: 1、美的教室:整洁的地面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板报设计,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 2、物品摆放:班级卫生工具、奖状及需要张贴墙面的制度等要按规定的位置摆放、张贴。 3、活力与生机:充分利用空间设立生物角,让教室整洁清新、充满生机与美感。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一、认识特殊需要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的涵义 如果一个儿童具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而“学习困难”是指具备下列三项之一的学生: (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 (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地方学区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 (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1、听觉障碍儿童 听力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2、视力障碍 视力残疾标准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在低视力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属于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属于二级低视力.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如果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够以上标准就属于视力残疾人。. 3、肢体障碍 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4、智力障碍 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智力残疾概念:智力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有明显社会适应障碍,发病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这个定义需要注意一下方面: 第一,IQ在70分以下(韦克斯勒量表) 第二,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第三,发病在18周岁以前显著低于:低于两个标准差。 第二次智力残疾调查标准 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障儿童的特征:智障兒的認知世界;智障兒的行為世界;智障兒的語言世界;智障兒的感情世界。)5、情绪行为障碍儿童( Emotionally Disordered and SocialBehaviorally Children)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明显而持续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2)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关系; (3)对正常环境缺乏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4)心境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 (5)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情绪行为障碍的特征:情障兒的認知世界;情障兒的感情世界。) 多动症(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e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譯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1.注意力难集中 2.活动量过多 3.控制冲动力差 4.心智及协调发展失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