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文-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应用文-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应用文-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应用文-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xa0要:本文认为:“北京

”比“首都经济”的提法更适合;“京津经济圈”比“首都经济圈”和“北京经济圈”的提法更合理;北京市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中远期目标是建成一个现代的全球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北京不仅是“

中心”和“

中心”;而且也应该是“知识型经济中心”。

关键词:北京\xa0北京经济\xa0京津经济圈\xa0知识型经济中心\xa0\xa0

(一)\xa0关于“首都经济”与“北京经济”的问题\xa0

\xa0\xa0\xa0\xa0\xa0\xa0\xa0近年来,“首都经济”一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中,但笔者认为“首都经济”的提法值得商榷。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首都是属于政治范畴。首都是全国的首都,是中央机关所在地,其影响力是全国性的。与之相对应,首都经济也应该是影响全国的。事实上,从经济辐射功能的角度上,在我国首都目前的这种影响很小;二是从国外来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出现“首都经济”的提法,倒是有人专门研究过大伦敦地区经济或大巴黎地区经济;三是谁也不能保证一国首都或永恒不变的,世界上不少国家的首都并非定位于大城市,有些原来在大城市后迁移到小城市或新区。而北京市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永远不会发生改变,“北京经济”是一个永久性的概念。因此,我们认为,与“首都经济”的提法相比,“北京经济”的提法更适合。\xa0

\xa0\xa0\xa0\xa0\xa0我们知道,城市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其要素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要素和非基本要素。一切非地方性的政治、经济、文化

及科研机构、基本建设部门、国防军事单位等都是城市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的存在和

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的决定作用。而非基本要素的产品或服务则是为了满足本市居民(而非外埠)需要的。据此研究范式,我们也可以把“北京经济”分为“基本经济”与“非基本经济”两类。前者是指为北京以外的地区(即外埠)服务的经济,后者是为本市(即本埠)服务的经济。从“首都经济”与“北京经济”二者的关系来看,后者应包含前者,“首都经济”应是“北京经济”的一部分。其关系如下:\xa0\xa0

首都经济的一个比较流行定义是:首都经济是立足首都、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经济;是充分体现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充分发首都优势,充分反映

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是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密集、高度开放、资源节约、

洁净方向发展的经济;是既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又体现较好效的经济。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对“首都经济”这一概念的涵义的最好界定。其实,从逻辑学的角度上讲,这一定义是过于宽泛,不太符合给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如果把上面定义中的“北京”和“首都”都换成国内其它某一城市(如上海、天津等),那么就变成“某一城市经济”(如上海经济或天津经济)的概念,这似乎没有不妥。因此,与之相比,我们认为,首都经济是“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的定义,是一个更恰当的定义。\xa0

(二)关于“首都经济圈”、“北京经济圈”与“京津经济圈”的问题\xa0

\xa0\xa0\xa0\xa0\xa0\xa0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各国各地区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形势,竞争空前激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各国各地区而言,利弊并存。纵观全球,以地缘与人文背景为基础的“联合称霸”、“联合抗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欧盟与东南亚联盟的成立与扩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非洲联盟成立的首脑会议的召开以及目前世界其它100多个区域化经济集团的组建,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在国内,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正在寻求新一轮的合作,以上海为

首的长江三角洲也在加快协调整合,特别是上海市打“长江牌”,把协助周边地区发展经济当作自己的任务,在安排投资、贷款和项目时一视同仁。毫无疑问,这些做法大大增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北京市不能不考虑同天津及周边县市加强联合,聚散为整,增强对外抗衡力。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把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称为“首都经济圈”或“北京经济圈”或“京津唐经济圈”。但笔者认为,“京津经济圈”这一叫法较为妥当。正如前文所分析那样,首都经济圈就象首都经济一样,也不是一个理想概念。因为,如果有首都经济圈的话,那么,整个中国都应该在这个经济圈之内,而不象现在所说的那样,仅包括京津及其周边地区。因此,相比较而言,北京经济圈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概念。\xa0

\xa0\xa0\xa0\xa0\xa0\xa0\xa0但是,北京经济圈的概念也不全面。因为它没有突出本圈层的另一特大城市——天津市应有地位。天津市也是一个人口1000万以上、行政级别与北京相同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它对北京地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不能被忽视,在国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在给这个圈层命名时,应该考虑天津的地位。至于圈内的唐山、秦皇岛等城市,无论是行政级别上,还是经济、社会影响力方面,均与北京市、天津市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在这个圈层的命名上可以不加考虑。所以,我们认为,京津经济圈是一个最好概念。

(三)关于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问题

\xa0\xa0\xa0\xa0\xa0\xa0\xa0城市是以非

人口集中和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本质特征的。在划分城市等级时,通常是以非农业人口数量作为依据。在我国正式的城市分等中还没有都市这一概念。都市一词来源于日语,但在日语中,都市与城市有同等的意义。因此,大都市即为大城市。从人口规模角度来界定大城市,不能揭示一些城市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为

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世界城市(world\xa0city)与全球城市(global\xa0city)、\xa0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xa0city)、\xa0国际大都市(international\xa0metropolis)等。

\xa0\xa0\xa0\xa0\xa0\xa0\xa0英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家霍尔(Peter\xa0Hall)认为世界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xa0:\xa0(1)世界城市通常是政治中心。它不仅是国家和各类政府的所在地,有时也是国际机构的所在地。世界城市通常也是各类专业性

、工业企业总部的所在地;(2)世界城市是商业中心。它们通常拥有大型国际海港、大型国际航空港,并是一国最主要的金融和

中心;(3)世界城市是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世界城市集中广大型医院、大学、科研机构、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各项科教文卫设施,它也是新闻出版传播业的中心;

(4)世界城市是巨大的人口中心。世界城市或城市集聚区都拥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5)世界城市是文化娱乐中心。美国学者约翰·弗里德曼(J.Friedmann)和戈兹·\xa0沃尔夫(G.Wolff\xa0)等认为,世界城市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控制中心,世界城市的判别标准为:第一,城市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结的形式与程度,即作为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的作用,国际剩余资本投资“安全港”的地位、面向世界市场的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性、作为意识形态中心的作用,等等。第二,由资本控制所确立的城市的空间支配能力,如金融及市场控制的范围是全球性的,还是国际区域性的,或是国家性的。全球城市与世界城市的涵义相似。与世界城市相比,国际大都市和国际城市的内涵并不十分严密,通常是指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而且国际性有时具有世界性、全球性,有时则只具有国际区域性意义。国际大都市与国际城市相比,在于大都市的人口较多,如日内瓦只有30多万人,只能称作国际城市,而不能称作国际大都市。一个城市的国际性并不和其人口数量成正比。因此,国际城市或国际大都市是一个外延较广的术语。根据国际城市的特点,可把国际城市划分为不同类型:国际政治中心城市,如维也纳、日内瓦等;国际

经济中心城市,如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旅游城市,如檀香山、蒙特卡罗等;综合性国际城市,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国内一些学者把世界城市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球性城市(Global\xa0City或\xa0World\xa0City):是指在世界城市格局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发挥全球性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国际一流城市。目前公认的全球性城市有纽约、东京和伦敦,集中了远远超出常规比例的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机构(如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等),发挥着全球性的战略作用与影响。二是即区域性国际城市(Regional\xa0City):是指经济实力雄厚,功能相对齐全,能够在世界上几个主要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处于这一层次的城市往往被看成是地区性国际城市中心或次全球性城市。它们既是国际资本和商品集散中心,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合点。如巴黎、柏林、罗马、悉尼、大阪、洛杉矶、香港等大约20个城市。三是国家或地区中心城市(Central\xa0City):这是一些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的首要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增长都很迅速,一般兼为各国主要海港或航空港口,多数为各自国家的首都或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中心,

外部世界的窗口,也是带动国内各类城市融入世界城市格局的前卫力量。在亚洲、拉丁美洲这样的巨型城市正在兴起,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就属此列。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世界城市格局最主要的层次,进入第一与第二层次的城市通常被人们称为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xa0City),处于世界城市发展的领先水平。有些学者把处于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国际城市统称为国际大都市,但是考虑到它们在国际社会发展作用层次上的差别和影响力的不同,区分这两个层次是有意义的。

\xa0\xa0\xa0\xa0\xa0\xa0\xa0分清上述概念后,结合北京市目前的市情,我认为,笼统地说把北京建成“国际大都市”,不太确切。北京市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区域性综合

型国际大都市,中远期目标是建成一个全球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当然,前面均还可以加上“现代化的”几个字。

(四)北京也是“知识型经济中心”\xa0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我们一直强调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而不强调北京的经济中心地位。但是,作为一个13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不可能没有很强的经济功能——这种功能对北京以外地区表现也非常明显。其实经济中心性并不一定表现在工业或制造业上。北京的巨大消费能力、发达的第三产业、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及全国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买世界,卖全国”贸易中心地位等,就足以表明北京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经济中心。更何况北京还有着较为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呢?据北京市经贸委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11月,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159家在京投资。目前全市共有外商投资性公司119家,占全国总数的5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9家,各类研发机构50多家。\xa0另椐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未包括台湾地区)仅有15家,即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人寿、中国移动通信、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化工进出口、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其中前12家的总部均在北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北京也是中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控制与决策中心。北京经济中心的地位,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不仅不能削弱这一中心地位,反而应该强化它。考虑到北京作为首都和北京市目前的发展特点,在强化经济中心地位时,特别要强化北京市的“知识型经济中心”地位。为此,应该做好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禁止新建、限建或转移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用水量大的产业或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把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高精尖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xa0

主要参考文献:\xa0

1.\xa0杨开忠等著:持续首都:北京新世纪发展战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xa0

2.\xa0王文元:东京大都市(M),北京大学图书馆。

\xa03.\xa0蔡来兴:国际经济中心的崛起(M),北京大学图书\xa0'

第一季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十二五”开局首季本市深入调结构转方式初见成效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情况下,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结构、促创新、稳运行、惠民生,“十二五”开局首季,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领域调控初见成效,部分领域好于预期,“十二五”重大任务开局良好,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运行平稳有序,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4%、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8.9%,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的低位。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本市始终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与首都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一季度,本市下决心完成首钢主流程停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工业增加值仍增长8.6%,与前两年平均速度持平。与此同时,加快引进和落地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项目,为本市产业升级和调整积蓄了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项目纷纷落户本市。中国动漫游戏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启动。国家时尚创意中心项目落户通州。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投入运营。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艺术品拍卖持续火爆,北京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艺术品市场。 新兴业态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迅速,骨干企业超过30家,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优势,与数字出版、视频搜索、云计算、数字内容、新媒体等融合互促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网上消费已逐渐成为新兴消费时尚。 二、坚持有保有压调控方向,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地关系(1)

抓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县政府副县长王洪波 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三化”协调发展,把经济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优、城市做靓、民生做实的基本思路和宏伟目标,给我县城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城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如何结合当前全县深化“一创双优”开展“六讲六比两带头”集中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的领导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建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把城市扮靓,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擦亮“名片”,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推二三五目标早日实现。 一、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城市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次,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房地业、建筑业、商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参与价值的创造。加快经济发展城建必须先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变样,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建设是经营城市增加财力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速向资本的转化,是解决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把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进而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再投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加速其向资本的转化,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建资金短缺与加速城市建设的矛盾,切实积聚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跨越。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建设,虽然这个观点是落后的,却是我县目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是符合目前发展需要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最全版

(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都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都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都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在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都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都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都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都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都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都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都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都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都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在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都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都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都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都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都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都市场。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

抓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县政府副县长王洪波 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三化”协调发展,把经济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优、城市做靓、民生做实的基本思路和宏伟目标,给我县城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城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如何结合当前全县深化“一创双优”开展“六讲六比两带头”集中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的领导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建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把城市扮靓,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擦亮“名片”,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推二三五目标早日实现。 一、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城市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次,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房地业、建筑业、商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参与价值的创造。加快经济发展城建必须先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变样,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建设是经营城市增加财力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速向资本的转化,是解决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把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进而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再投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加速其向资本的转化,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建资金短缺与加速城市建设的矛盾,切实积聚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跨越。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建设,虽然这个观点是落后

2020年(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战略)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均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均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于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均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均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均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均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均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均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均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均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均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于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均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均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均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均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均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均市场。其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来此建立以北京为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

浅谈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与载体,其系统的技术状态,功能负荷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和保障,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产生聚集效应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城市体制的深化改革,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确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运行效率的基本保证。 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关键,综观各国经济的发展,当代所有发达国家都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不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工业落后的国家,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中间阶段,而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工业化过程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当社会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社会资本有了一定的积累,经济进入为起飞或快速发展做准备的阶段。通过这一时期基础设施的集中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中缺少基础设施的集中发展时期,这种结构的缺陷必然成为今后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是一国经济起飞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在一国经济可能出现起飞之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必须有最低限度的先行社会基础资本建设。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城市经济活动的开展严重依赖于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纵观我国现行的基础设施基本状况:铁路建设落后,超负荷运转,铁路运载力不足而导致能源损失;公路规模尚小,高速公路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尚未形成具有大规模效益的高等级公路网;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不稳,多数年份电力的增长速度低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水利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抗灾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大影响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更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扩张的需要。城市供水的短缺、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滞后,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环境恶化,污染日趋严重;这些现象不仅从宏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微观上,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活动结果,而且影响经济的另一微观主体一家庭。从而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高低。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正是基础设施必须也能够大规模发展的时期。不失时机地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我国经济的起飞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摘要:北京依托其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优越及决策中心的信息优势,正在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已形成了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本文在梳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格兰杰检验分析了北京金融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结论是:北京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一。其政策含义是:以银行业为主导渐进式地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完善北京金融市场体系和创建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相关比率经济增长融资结构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47.4万亿元,占北京市第二、第三产业资产总额64.7万亿元的73.26%。“十一五”期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12年增加值为2592.5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6%。 据此,笔者将结合国外内理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从金融相关比率、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和融资结构三个方面来考察北京金融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检验金融业对北京经

济增长的影响方式,继而确定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相关比率 Goldsmith(1969)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国家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程度的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Ratio,FIR)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比例,通常用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来代替。从资产流动性来看,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地区货币余额等相关统计资料,因此无法按照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金融资产获取北京市的金融资产总额。 考虑到我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存款和贷款是其主要金融工具,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笔者把银行存款和贷款总和作为金融资产的衡量指标。这样,金融相关比率(FIR)就采用如下形式:FIR=(Dt+Lt)/GDP 其中,Dt代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t代表贷款余额。 据此,笔者计算出了金融相关比率,如表1所示。从金融相关比率来看,北京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保持上升趋势。例如,在2000年金融相关率为5.67,2001年为5.86,在2002-2006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从2007开始,金融相关率迅速提高,2011年达到7.06。北京市金融相关比率的逐年上

关于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的些建议和意见

我对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看法 北京打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口号,着力要把北京建设成一个世界城市。但有很多问题依然需要解决。我认为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缺乏的不是硬件,而更多是软性的东西,很多东西实际上会涉及制度层面。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虽然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吸取经验,总结不足,力争更加完善。比如北京的优势是首都,是三北的中国心,俯视中原,频临大海,傲视蒙古和东北,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由于首都效应,交通、教育、文化、经济自然而然地集中。北京的劣势是缺水,沙尘暴,偏离中原,也偏离经济条件优越的东南。 文化上,很多南方不爱看中央电视台,原因非常简单,北京所代表的文化跟我们差异太大了,中央电视台更像东北电视台或北方电视台,最多再找几个蒙古人、新疆人和西藏人来点歌舞就是全国大联欢了,习俗太不一样了。除了简体中文和普通话这两个独到的利器外,吸纳南方的习俗文化才能是北京真正称为文化中心。 军事中心上,中国的地理中心和文明中心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西安,如果西安丢了,中原丢了,中国的脊梁骨也就不复存在。 北京最大的功能应该在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立法中心、司法中心、执法中心,是国家标准化的中心。 对于经济,中国的飞速的发展奠定了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进方向,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的城市,而近代的经济告诉我们纽约的兴起成为世界城市,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东京等等无不如此。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将其建设为国际化都市不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北京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而且对加快建设其他大城市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是应对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的需要,还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随着北京进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北京的发展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北京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更高的台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将带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这个重大意义在我们看来也是从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得来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纽约经济圈,纽约带动的经济圈占全美经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在国内,我们北京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协作区的领头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滞后的。 世界城市不能自称,这个公论既不能通过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来投票产生,也不能由哪个国际权威组织选举确定。最终建设世界城市就成了一个文化问题、软实力问题。 北京不仅是一座现代都市,也是一座文明古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各种历史文物,文化遗迹使这座城市既时尚前卫,又不失古朴典雅。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软实力,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在世界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北京建立世界城市固然要具有全球一流的经济力量,更要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从这一点上来看,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方面最有条件,因为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仅所有中国城市难比,世界各大城市也罕见。北京建立世界城市,时机很好、立意很新、意义很大、目标很高、底气很足。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收稿日期] 2004-09-17 [作者简介] 肖金成(1955—),男,河北邯郸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张景秋(1967— ),女,甘肃兰州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教学与科研。 3 本文是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肖金成、王小广、杨小兵、汪阳红、孙久文、张景秋、孟延春、郑国等。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肖金成1 ,张景秋 2 (1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36;2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 紧密结合新时期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从战略高度审视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 产业布局问题,力求从北京市城市定位的特殊要求出发,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就业和环境要求,提出产业布局合理化、科学化的规划建议。通过研究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进行重新认识,为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提供参考性依据。[关键词] 城市发展;首都经济;产业布局[中图分类号] F 2991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917(2005)02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性大都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这既是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条件,也使北京面临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压力。在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市场化程度更深、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迅速提升北京城市在国际、国内和大区域范围内的持久的竞争力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1 首都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北京城市发展以及首都经济建设伴随着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由解放前以商业为主的消费性城市向解放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城市转变;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形成北京市工业布局基本框架的重要时期,北京市目前的一些特大型企业如首钢和燕山石化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不断集聚,工业布局开始进行空间上的调整;90年代随着各类开发区在空间上的拓展,工业布局逐步在郊区县展开,中心城区工业加大了搬迁改造的力度,第三产业则在中心城区加速发展,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存的格局。111 产业布局现状11111 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和升级 随着北京市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6114%,比1990年的3819%提高了2215个百分点。与此相应,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布局也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向外推进,目前正在向三环、四环线扩展。与此同时,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倾向更加明显。11112 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区七园”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经历了“试验区”———“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七园”的演变历程,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海淀园为主体,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和健翔科技园相呼应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格局,这些科技园区主要分布在四环周围和通往八达岭高速路的周边区域。11113 制造业加快向东部、东南部聚集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北京市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北京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713亿元,对全市G 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12%。工业结构长期以来电子信息一枝独秀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变,已 2005年6月 第3卷第2期总8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Jun.2005 V ol.3N o.2Sum N o.8

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认为:“北京经济”比“首都经济”的提法更适合;“京津经济圈”比“首都经济圈”和“北京经济圈”的提法更合理;北京市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中远期目标是建成一个现代的全球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北京不仅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且也应该是“知识型经济中心”。 关键词:北京北京经济京津经济圈知识型经济中心 (一)关于“首都经济”与“北京经济”的问题 近年来,“首都经济”一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中,但笔者认为“首都经济”的提法值得商榷。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首都是属于政治范畴。首都是全国的首都,是中央机关所在地,其影响力是全国性的。与之相对应,首都经济也应该是影响全国的。事实上,从经济辐射功能的角度上,在我国首都目前的这种影响很小;二是从国外来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出现“首都经济”的提法,倒是有人专门研究过大伦敦地区经济或大巴黎地区经济;三是谁也不能保证一国首都或永恒不变的,世界上不少国家的首都并非定位于大城市,有些原来在大城市后迁移到小城市或新区。而北京市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永远不会发生改变,“北京经济”是一个永久性的概念。因此,我们认为,与“首都经济”的提法相比,“北京经济”的提法更适合。 我们知道,城市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其要素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要素和非基本要素。一切非地方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科研机构、基本建设部门、国防军事单位等都是城市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的存在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的决定作用。而非基本要素的产品或服务则是为了满足本市居民(而非外埠)需要的。据此研究范式,我们也可以把“北京经济”分为“基本经济”与“非基本经济”两类。前者是指为北京以外的地区(即外埠)服务的经济,后者是为本市(即本埠)服务的经济。从“首都经济”与“北京经济”二者的关系来看,后者应包含前者,“首都经济”应是“北京经济”的一部分。其关系如下: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着新的信息科技革命。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正处于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已较完备,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各级政府纷纷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到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人才、资金、行政协调上的支持。由此判断,我国已经具备在以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争得发展机遇的实力,应科学谋划、抢前布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慧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在上次互联网热潮中,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具体到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即是数字城市。可以认为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用当时可提供的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且统一处理城市各方面信息。它为调控、监管、预测城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描述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市最早在我国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西安、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这方面的建设。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创造了条件,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新区”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深圳要打造“智慧深圳”,浦东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浦东”,滨海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新区”任务,武汉、沈阳、宁波等地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二、智慧城市分析框架 按照智慧城市一般概念,可将其建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与智慧社会。 信息化首先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骨干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施三网融合等信息资源整合,以点到面推进传感器布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 智慧政府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要跟踪信息化最新技术,掌握物联网、第二代互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先进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得出完整技术图谱,突破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新区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渗透与带动升级。 智慧社会建设是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在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广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向智慧化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所谓的经济智慧化更多涉及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由此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与升级,智慧社会是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而智慧政府建设则对上述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是政府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建设好智慧政府,可以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面,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以政府采购等手段直接促进智慧经济发展,以规划或实施方案等方式引导微观经济

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京政发[1984]18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1984.02.10 【实施日期】1984.02.1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发布日期:1992年7月24日实施日期:1992年10月1日)废止 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京政发【1984】1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按照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管理,制止违章用地、违章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北京地区进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

要求,执行规划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凡在北京地区进行下列城市建设工程的单位,均须持有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国家或地方建设计划的有关文件,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审查批准,发给建设用地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征地、用地;发给建设工程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1)机关、团体、部队、城市企事业单位(包括国营农场等)和这些单位与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联合经营的企事业单位的城市建设工程; (2)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定的市区范围内和郊区的城镇、工矿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等规划范围内,以及其它特定地区内的农村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新集镇的建设工程。这些建设工程也视同城市建设工程。 本项所列的各类区域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划定。市区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范围以外地区的农村建设管理办法另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建设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翻建房屋建筑、人防工程、公用设施、市政管线、铁路、地下铁道、道路、桥梁、公园、城市绿地、行道树、河湖水系、水源井、围墙和其它构筑物等。 第五条本办法第三条所列的城市建设工程,如系临时建设工程或需临时使用土地,亦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临时建设工程和临时用地应严加控制。 第六条居住在城镇内的个人进行建设工程,亦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第七条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十分注意合理使用和节约建 设用地。 第八条城市各项建设工程须由取得设计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单位对自己所设计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负责。建设单位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许可证,须报送设计方案的主要图纸和说明。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城市建设追赶经济发展步伐

城市建设追赶经济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三水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三水城市面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三水已初步呈现以西南中心城区为核心,各镇街城镇化各具特色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 虽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三水的城市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是在城市规模、城市功能还是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三水都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三水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以更好地融入广佛,聚集人气,吸引人才,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命题。 现状一:城市规模较小 三水西南中心城区面积88.3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空间小,制约了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城市知名度、城市承载能力、吸引生产要素集聚的作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城市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市人口增长有限,扩展规模的速度远不能适应三水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对策◆◆ 规划先行,合理扩大城市规模 严格按照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三水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饱和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西南中心城区的发展需要,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的基础上,遵循

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开展佛山“2+5”组团建设,以“三旧改造”为契机,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积极引导人口分布和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和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现状二:城市功能不完善,部分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起步较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三水城市建设目前无法充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尚未形成支撑城市发展的完整体系。 例如,城区内大量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卫净化系统的布局、配套、效率、覆盖范围有待提高;近年来,私家车的数量增加迅猛,配套的停车位不足,造成不少车辆满街乱停乱放,形成交通拥挤及安全隐患。据2008年的统计,三水全区的汽车保有量为30299辆,中心城区路边临时停车位只有2100多个,停车难的矛盾相当尖锐。 此外,三水城区部分路段规划滞后,如文峰路、同福路等部分路段车流不畅、交通堵塞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性与文化中心、广场、休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个别镇街的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用气普及率还不高,道路、供水、排污、垃圾、路灯、绿化等仍是薄弱环节。 对策◆◆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1997——2011 年份GRP(亿 元)增长地方公 共财政 收入 (亿 元) 增 长 城镇 登记 失业 率 城镇 居民 人均 收入 增长农村 居民 人均 纯收 入 增长市长 2011 16000 8.1 3006.3 27.7 1.39 32903 7.2 14736 7.6 郭金龙2010 13777.9 10.2 2353.9 16.1 1.37 6 8 郭金龙2009 11865.9 10.1 2026.8 10.3 1.44 26738 9.7 11986 13.4 郭金龙2008 10000 9 1837.3 23.1 1.82 24725 7 10747 6.5 郭金龙2007 9006.2 12 1492.6 30 21989 11.5 9559 9.1 郭金龙2006 7720.3 12 1117.2 21.5 1.98 19978 12.2 8620 8.7 郭金龙2005 6841.5 11.8 919.2 25.3 2.3 17650 10.4 7850 9.9 郭金龙2004 4283.3 13.2 744.5 29.7 1.3 15638 11.5 7172 9.2 郭金龙2003 3611.9 10.5 592.5 18.2 1.43 13882 11.2 6496 11.5 刘淇2002 3130 10.2 534 25.7 刘淇2001 2817.6 11 454.2 31.6 刘淇2000 2460.5 11 342.4 22.7 10349 8.9 4687 7.3 刘淇1999 2168.7 10 271 19 9170 7.6 4350 7 刘淇1998 2009.9 9.7 227.3 20 8472 5.9 4029 6.7 贾庆林1997 1807.5 11.3 209.9 21.2 7813 3850 贾庆林 参考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摘文)。 2011 郭金龙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6.3亿元,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2010 郭金龙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5%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和8%以上。“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2009 郭金龙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