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数与代数知识

板块

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十、整

百数除以

一位数的

口算

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末尾去掉0

后,不能整除,就加一个0,用前两位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

被除数末尾剩几个0,商的末尾就写几个0。

两位数除

以一位数

的口算

1.任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多种,其中利

用数的组成和利用表内除法口算,比较常用;2.利用数的组

成口算的方法:先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个位数,再分别

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相加;3.利用表内除法

口算的方法:想乘法算除法。

两位数除

以一位数

的笔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落下来的数

合并,再用这个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

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

的笔算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

开始除起,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一位数,如果最高位比除

数大,商写在百位上;

2.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用被除数的前

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

数的除法

及验算

1.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用商乘除数的积加

上余数,看所得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如果等于被除数说明

运算正确,反之则错误。

2.用公式表示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设计

(续表) 知识板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被除数中间、

商的中间有0

的除法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被除数中间有0,且计算过程中,前一位没

有余数,就在0上商0占位,继续往下计算;

3.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

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被

除数后面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被除数末尾、

商的末尾有0

的除法

笔算被除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如果没有余数,就在商的

个位写0占位,不用再计算。

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估算

1.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值时,就可以用估算的

方法来解决;

2.估算的方法有多种,估算时只要接近准确

值即可;

3.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相

同;

4.估算的方法:把被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百

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利用口诀估算,想

一位数乘几接近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几十就是最

接近的结果。

5.估算的结果不是准确值,结果要用约等号

“≈”连接。

6.除法估算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但在解

决实际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

的方法;

7.如果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结果有余数,

最后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余数向商进1,二是

把余数舍去。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取值。

两位数乘两

位数两位数、几百

几十数乘一位

数的口算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①想竖式法,从两位数的个位数开始,用一位

数分别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

②利用数的组成法,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

和个位上的数字,再与一位数分别相乘,再把两次

的积相加;

③利用乘法的意义口算,一位数是几,就用几

个两位数相加求和;

2.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

①可以采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三种方法;

②用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

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

口算

1.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十位上的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一个0;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口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乘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一个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续表)

知识板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两位数乘两

位数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寻找“中间

量”,中间量就是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2.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先求出的隐含的中间量不同,解决的方法就

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表示,列综合算式时,按

照分步计算的顺序写。

5.“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年、月、日年、月、日

1.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最大,

其次是月,最小是日;

2.一年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5月、7

月、8月、10月、12月的天数是相同的,都有31

天;4月、6月、9月、11月的天数是相同的,都有

30天;2月比较特殊,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

是29天;

3.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一是拳头记忆法;二是

歌诀记忆法。

认识平年和

闰年

1.2月有28天的叫作平年,全年有365天;2

月有29天的叫作闰年,全年有366天;

2.每四年中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每年的二

月份的天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二是根据全年天

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三是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

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24时计

时法

1.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

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从

凌晨0时到正午12时,两者数字相同,但普通计时

法要添加表示时间段的词语;从下午1时到午夜12

时,由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加12,由24

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减12,并添加表示时间

段的词语。

计算经过的

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1.直接数钟表上的格;

2.以比较特殊的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分

界点,用“12时之前一段时间+12时之后一段时间

=经过时间”来求;

3.用“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来求,

但这种方法如果两个时刻计时法不统一,要先统一

转换成24时计时法。

制作活动日

1.制作活动日历比较节省资源;

2.制作活动日历的步骤:

第一步用一个木块或纸盒表示12个月,一个面可以写两个月;

第二步用一个木块表示星期一到星期日,每个面表示一天,剩余一天不写;第三步用两个木块表

示1~31日,一个木块的每个面上写数字1、2、

3、4、5、6,另一个木块每个面写数字7、8、9、

0、1、2。表示日期时翻动木块找出对应的月、

日、星期。

(续表) 知识板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小数的初步认

认识小数

1.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数可以用小

数来表示;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三部分组成;

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

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

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含义: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

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

示,十分之几写成小数是零点几。

小数的比较大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

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

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

二位上的数,后面依次类推。

简单的小数

加、减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2.从最低位开始计算;

3.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4.得数中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被减数、

减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5.整数加、减小数,相同数位要对齐,整

数的个位与小数整数部分的个位对齐,其余数

位也对齐,整数可以看作小数部分都是0的小

数,再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教材知识荟

【考点一】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例:口算下面各题。

60÷2=240÷6=84÷4=

分析:前两个算式的被除数末尾都有一个0,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的末尾写一个0;第三个算式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先用8除以4等于2,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4除以4等于1,写在商的个位上。

解答:30 40 21

【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00÷5=360÷6=63÷3=

答案:20 60 21

【考点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例: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5÷5=738÷9=630÷3=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不能整除一位数,用最高位减去最高位上的商和除数的积,依次落下后面的数继续除;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的除数小,就用前两位除以一位数。

解答:

【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20÷8=324÷2=408÷8=

答案:65 162 51

【考点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例:估算下面各题。

470÷8≈178÷6≈98÷9≈

分析: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把被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第一个算式的除数是8,470最接近480,而且能够整除8;第二个算式被除数最接近180,而且能够整除6;第三个算式被除数最接近90,而且能够整除9。

解答:60 30 10

【练习】

估算下面各题。

347÷7≈822÷9≈980÷9≈

答案:50 90 110

【考点四】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的应用

例:育人小学周末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分为东、南、西、北四区,每一区能坐210名学生,育人小学有878名学生,能坐下吗?

分析:看电影的学生分坐在电影院的4个区,计算878名同学能不能坐

下,就是把8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比210名少,就能坐下。把878看作880,再除以4。

解答:878÷4≈220(人) 220>210 坐不下。

【练习】

张伯伯今天共摘了791千克的苹果,平均装在筐子里,每个筐子能装9千克,准备86个筐子,够吗?

答案:791÷9≈90(个) 90>86 准备86个筐子不够。

【考点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例:口算下面各题。

300×20=40×50=120×30=

分析:口算乘法,用两个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写几个0。

解答:6000 2000 3600

【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240×2=340×20=28×20=

答案:480 6800 560

【考点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24=65×18=72×25=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解答:

【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61=82×14=33×64=

答案:2135 1148 2112

【考点七】利用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学校图书室有2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能放21本书,学校图书室一共有多少本书?

分析:要求一共有多少本书,就要先求出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已知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可以放21本,4个21就是每个书架能放书的数量,用21×4=84(本),22个书架所放的书就是图书室一共的数量,22个84是22×84=1848(本),综合算式为21×4×22=1848(本)。

解答:21×4×22=1848(本)

【练习】

王爷爷每天早晨都要晨练,他每分钟大约走200米,每天走40分钟,王爷爷一星期(7天)能走多少米?

答案:200×40×7=56000(米)

【考点八】利用连除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张庄仓库有480吨粮食,用同样的6辆载质量为8吨的卡车来运送,需要几次能运完?

分析:已知每辆卡车一次最多运8吨,480吨粮食如果只用一辆卡车运送,需要480÷8=60(次),6辆卡车需要60÷6=10(次)。

解答:480÷8÷6=10(次)

【练习】

王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10米,王刚从家到学样需要走9分钟。照这样计算,王刚走450米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450÷(810÷9)=5(分)

【考点九】小数的意义

例:看图把各图中涂色的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

小数:()()()

分析: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解答:2

10 0.24

10

0.45

10

0.5

【练习】

5元6角=()元 4角=()元7分米=()米3厘米=()分米答案:5.6 0.4 0.70.3 【考点十】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9.1 1.9 0.9 2.19.2 1.2

分析: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比较,如果相同就比较第二位,后面依次类推。

解答:9.2>9.1>2.1>1.9>1.2>0.9

【练习】

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4.1 1.4 0.6 1.59 17 16.9

答案:> <>

【考点十一】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例:星期天,妈妈去超市买了5.3千克的苹果,6千克的香蕉,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水果?

分析:求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水果,就是求5.3和6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小数的数位要对齐,小数点对齐,5.3的整数部分的5和6对齐,6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

解答:5.3+6=11.3(千克)

【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1.9= 5-0.4= 12.8-6.9=

答案:2.6 4.6 5.9

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知识板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置与方向(一) 认识东、

南、西、北

1.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东、南、西、北来表

示方向,这四个方向两两相对,北对南,西对东;

2.已知一个方向,就可以知道其余三个方向,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

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观察建筑物或地点的方向,以某一位置为观

察点,用“…在…的×面”这样的词语来描述。

认识地图上

的方向和绘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

绘制的;

制简单的示

意图

2.观察地图上的位置,也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方向,先确定好观察点,再以这一观察点描述其他位置的方向;

3.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应先选择观察点,画在平面图形的中心位置,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其他位置,并用“↑”标出北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表示方向,这四个方向也是两两相对的,东南对西北,东北对西南;

2.已知一个方向,就可以知道其余七个方向,东方和北方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正西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正西和正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用“…在…的××角”这样的词语来描述。

3.辨认方向时,先辨认东、南、西、北,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观察点不同,位置的方向就不同。

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

路线

1.在描述行走路线时,先确定图中所给的方向的标志,确定出八个方向;再确定目的地所处的位置,找出通向目的地的路线,从起点出发,以起点为观察点,找到下一位置,再以这一位置为观察点,找下一位置,以此类推;

2.用“先向……再向……最后向……”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行走路线(描述的语言可以灵活运用)。

(续表)

知识板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面积面积的初步

认识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面积;

2.比较两个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可以采

用观察法、触摸法、重叠法、数方格法,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不同测量方法;

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cm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是dm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用字母表示是m2。

3.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品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4.不用的面积单位表示同一物品,面积的数值大小不相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直接利用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已知长方形面积和长,求宽,可以根据“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已知长方形面积和宽,求长,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直接利用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估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或正方形的边长看作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利用面积公式和乘法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二是利用已知面积大小的图形或物品进行估测。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面积单位间互相换算的方法:由大单位换算到小单位乘进率;由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面积的 1.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观察题

简单应用目中的单位是否统一,要根据不同的解决办法确定

先统一单位还是后统一单位;

2.解决“铺地砖”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

是用“总面积÷一块面积=块数”来求;二是用“每

行块数×行数=总块数”来求。

教材知识荟

【考点一】位置与方向

例:下面是辛泽购物中心分布示意图:

(1)电子区在服装区的( )方向;珠宝行在北门的( )方向。

(2)从北门去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分析:电子区在服装区的什么方向,以服装区为观察点;珠宝行在北门的什么方向,以北门为观察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断,如果不是正东、南、西、北方向,就先说东西后说南北。描述从北门进入去电影院的路线有多条,只要以所在位置为观察点,找下一地点描述方向即可,一般用“从...出发,向...走,到达...,然后向...走,到...”这样的句式描述行走路线。

解答:(1)东北西南

(2)从北门出发,向南走,到达服装区;从服装区向南走到达南门;再从南门向东走到达电影院。

【练习】

观察上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电子区在西门的( )方向。

(2)南门在珠宝行的( )方向。

答案:(1)西北(2)东南

【考点二】面积及面积单位的认识

例:下面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判断各图

形的面积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分析:每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三个图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第一个图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第二个图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第三个图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所以面积最大的是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小的是第二个图形。

解答:面积最大的是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小的是第二个图形。

【练习】

下面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①5平方厘米②6平方厘米③6平方厘米

【考点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 5平方米=( )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分析: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面积单位间互相换算由大单位换算到小单位乘进率;由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5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是由大单位换成小单位,乘进率100,是500;60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是由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100,是6;9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是由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100,是900;400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是由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100,是4。

解答:500 6 900 4

【练习】

7平方米5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6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答:750 10

【考点四】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例: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分析:可以采用分割法,把这个图形分割成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和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求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即可。

解答:6×4=24(平方厘米) 2×2=4(平方厘米) 24+4=28(平方厘米) 【练习】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答案:6×3+5×2+3×2=34(平方厘米)

【考点五】“铺地砖”问题

例:小伟家的客厅长10米,宽9米。要铺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块?

分析:求需要多少块地砖,就要先分别求出客厅和一块地砖的面积各是多少,再看客厅的面积里面有多少个地砖的面积。客厅的面积是10×9=90(平方米),一块地砖的面积是30×30=900(平方厘米),求客厅的面积里面有多少个地砖面积,要先统一单位,90平方米=900平方分米,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900÷9=100(块)。

解答:10×9=90(平方米) 30×30=900(平方厘米) 90平方米=900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900÷9=100(块)

【练习】

“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用彩纸布置教室的一面墙。墙的长是5米,宽是3米,用边长为10分米的彩纸粘贴在墙上,需要多少张彩纸?

答案:5×3=15(平方米) 15平方米=1500平方分米

10×10=100(平方分米) 1500÷100=15(张)

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

知识板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

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

计表

1.复式统计表统计的数据比单式统计表统计的

数据稍复杂;

2.复式统计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比较

容易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3.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观察方法有两种

方式,一是横向观察,二是纵向观察,要结合具体问

题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准确找出数据。

数学广角——搭配(二) 简单的搭配

问题

1.简单的排列问题采用列举或连线等方法,先

确定第一个位置,再确定第二、第三个位置,就可以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2.找出简单的组合数,可用图示法按一定的顺

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

就得到组合数;

3.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一种顺序就是一种

排列数,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稍复杂的

搭配问题

稍复杂的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完成,组合中不用考虑事物的先后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

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

得到组合数。

我们的校园

1.设计方案之前要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和分

析;

2.要对信息进行分类,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既方便又清楚;

3.设计的方案要合理,符合实际要求。

教材知识荟

【考点一】复式统计表

例:下面是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前三名国家获得奖牌情况的统计表。

(1)从图上可知哪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最多?

(2)这几个国家哪个国家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多?哪个国家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

分析:判断哪个国家获得金牌数最多,看统计表第二列的数据,美国金牌

最多是17枚;判断哪个国家获得奖牌总数最多,要分别横向看第二、三、四行,把各个数据加起来,得数最大的获得奖牌数最多,得数小的获得奖牌数少。

解答:(1)美国(2)中国获得奖牌总数最多,俄罗斯获得奖牌总数最少。

【练习】

下面是天秀小学四年级课外活动统计表。

(1)四年级参加数学组、音乐组、田径组的学生各共有多少人?

(2)参加音乐组的总人数是棋类组的几倍?

(3)请你提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33 30 26 (2)5

(3)一班参加数学组和棋类组的一共有多少人?17+2=19(人)(答案不唯

一)

【考点二】搭配问题

例: 王强、李军、张晓峰、谢明四人参加围棋比赛,两人比赛一场,一共比赛几场,分别是哪两个人?

分析:可以用图示表示四人的比赛情况:

解答:一共比赛6场,分别是王强和李军,王强和谢明,王强和张晓峰,张晓峰和谢明,张晓峰和李军,李军和谢明。

【练习】

今早妈妈给小丽准备了如下早餐:牛奶、面包、果汁、鸡蛋、豆浆。如果必须要从饮品和主食中各选一种,有几种搭配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案: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分别是牛奶和面包,牛奶和鸡蛋,果汁和面包,果汁和鸡蛋,豆浆和面包,豆浆和鸡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大田上京中心小学三年段数学教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201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 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导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

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教案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数学 备课时 间 2019年 月日课题集合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时 间 2019年 月日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 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三、教学方法 (学法) 引导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五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活动引入 出示: 请同学们观察,画面上有几种水果?(3种)不是有8个水果吗?为 什么只有3种,而不是8种呢?3个苹果只能算作1种水果,如果算 8种就重复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是重复的。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重复问题。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1。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 绳 杨 明 陈 东 刘 红 李 芳 王爱 华 马 超 丁 旭 赵 军 徐 强踢 毽 刘 红 于 丽 周 晓 杨 明 朱小 东 李 芳 陶 伟 卢 强 这是三(1)班参加跳绳和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数一数,参加跳绳、 踢毽比赛的共有多少人?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14人,可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 有8人,是因为有3名同学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我们用图来表示就清 楚了。板书: 跳绳的学生踢毽的学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杨明、刘红、李芳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了踢毽比赛,他们3人重复了。 2.那么根据参加跳绳的学生有9人,参加踢毽的学生有8人,怎样计算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学生:因为有3名同学重复了,而计算人数时只能算一次,所以列式是8+9-3=14(人) 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减去3? 因为有3名同学重复了,计算人数时,如果不减3,就把这3名同学重数了一次。 三、引领提升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哪些动物是会飞的?哪些动物是会游泳的?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填一填,填时应注意海鸥和天鹅是既会飞又会游泳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既要求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多少人,又要求荣获“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在小组中用集合圈表示荣获“语文之星”和“数学之星”的学生,再数一数,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后记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1集合................................................................ 1课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点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单元总复习

0 5 8 7 (1)奇数。 (2)偶数。 (3)5的倍数。 (4)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7)是2,3,5的倍数。 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集体评价。 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 1 2 4 8 9 10 12 15 21 57 91 68 练习要求: (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②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③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⑤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 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4题。 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和6的公倍数。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

【课堂作业】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 2.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3.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 4.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 5.两个实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予以解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教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课,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运用数学中排除法的思想,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1.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会根据提示或信息,使用排除法进行判断,初步获得简单的推理经验。 2.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1.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能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本单元教材从常见的问题出发,对简单的推理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学生不一定是按最佳方案理解的。在这里,通过实际生活和活动让学生体会排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能饶有兴趣地学习。除了把握好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尽可能地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充实、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的思想和方法并可以实际应用。 1 简单的推理1课时 2 练习二十一1课时 简单的推理。(教材第109~110页)

1.通过形式多样的猜测活动,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儿会游戏吧,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好不好?小明妈妈的年龄可能是30岁,也可能是32岁。你猜是多少岁? 师:如果老师提示,小明妈妈的年龄大于31岁,你猜呢? 生:(齐)32岁。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共有两种可能,排除其中一种可能(30岁),就只能是另一个答案32岁了。 师:很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儿这样的游戏,看你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教学例1。 师:请看题,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例1) 生1:我们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进行排除。 生2:我们已经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剩下了数学和品德与生活;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只能是品德与生活这本书;剩下的最后一本数学书就是小刚拿了。 师: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要注意分析的条理性。看下一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1题) 生:从题中我们知道“笑笑是最轻的”,所以重5千克的是笑笑;又因为“乐乐比欢欢重”,9千克>7千克,所以重9千克的是乐乐,重7千克的是欢欢。 师:很好,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分析,这对于分析推理很重要。下面的题呢?你能解答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2题) 生:已经知道“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说明小冬是一班的,小雨只能是二班的。 【设计意图:由于有前面几次猜测作铺垫,学生基本上都有能力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问题,因此这个环节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例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