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因而也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者的历史,以及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各阶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虽然人们也提出过一些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思想,但并没有形成一种群众史观。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直非常重视群众史观的宣传和研究,但直到目前还缺乏带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近些年来,学术界则出现了贬低和否定群众史观的论调。在实践上,群众史观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根据。对群众史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和阐释群众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而要对群众史观做深刻正确的理解,特别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理论问题。

一、群众史观的实质和根据

群众史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所形成,后来经过其他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发展起来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群众史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P103-104)。非常明确地表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恩格斯在他的晚年,着重发挥了唯物史观的能动的方面,相应的,也着重阐发了群众史观的能动的方面。他在《费尔巴哈论》中谈到怎样研究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时候指出,人们应当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正是这些广大群众的、整个民族的、整个阶级的行动“引起重大历史变迁”[2](P249)。毛泽东指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人民,“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似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3](P1287)

第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比普通个

人要大得多。但是,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创造群众,而是群众创造英雄。对群众史观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独特的贡献的普汉列诺夫证明,决定社会发展的归根到底不是杰出人物的愿望和思想,而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条件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更,是各个阶级的斗争和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相互关系的变更。因此,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与先进阶级的要求背道而驰,那末他们就会变成无用之物;反之,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正确反映社会经

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反映先进阶级的要求,那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在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关系上,不是英雄人物创造人民群众,而是人民群众创造英雄人物并推动历史前进。

第三,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普通个人与英雄人物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列宁不但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且很重视普通个人的作用。他指出:“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4](P127)列宁在这里所说的作为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既指群众的群体,也指群众的个体,即普通个人。列宁还强调:决定历史结局的是广大群众,而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只是少数人,“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5](P679)。群众史观的实质,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马克思在开始创立唯物史观的时候就指出过,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列宁则指出,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正是“历史创造者”[4](P128)。毛泽东的论述对群众史观的实质作了某种总结。他以富有文学色彩的笔调写道: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提出了两种历史观的根

本问题。他以十分简洁的笔触写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P1031)对这个根本问题作了高度概括的回答。

因此,笔者认为,现有的群众史观理论内容应该扩展、深化、具体化:

第一,群众史观理论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解放、人的价值理论。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也包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出发点,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的观点,即大家所熟悉的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人看作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劳动实践的人,或在劳动实践中结成以经济关系为主的多种社会关系。劳动实践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的社会关系也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劳动实践的人。正是人是具体历史的人,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社会关系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唯心史观正是抓住了社会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巨大的社会作用,把这部分人

的社会作用无限夸大,导致英雄史观理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社会生活中少数人的巨大作用。但马克思主义学说看问题的方法不是停留在这种现象上,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任何一个人的社会作用离不开其他人的作用。少数人的巨大作用离开了绝大多数人的社会作用,也就不可能有他们的社会作用。社会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方式,没有直接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群众,就不可能有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而劳动群众也是具体的,在阶级社会中主要就是以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为主体的包括知识分子和一切进步势力的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主要就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包括农民等人口的大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也就没有科学的群众、阶级等概念。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人学理论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力量归结为无产阶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所研究的人的发展不是抽象的人的发展,也不是统治阶级的发展,而主要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发展,以及把无产阶级组织为阶级推翻剥削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者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的理论也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理论,是无产阶级依靠科学的理论自己解放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理论是放在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视角上,而非单纯的个人利益或少数人的利益。

第二,群众史观理论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揭示中国封建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史观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我们今天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应该只是马克思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应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英雄史观思想不仅在欧洲思想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思想等。这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大多数群众变成愚昧无知的奴才。鲁迅称中国文化是“吃人”的文化,正是讲中国的英雄史观思想的典型特征。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比比皆是,渗透到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官场中更为严重。近些年来,一些描写封建帝王的电视剧中大肆为封建皇帝歌功颂德,希望封建帝王“再活五百年”,正是折射出中国特色的英雄史观思想在今日的影响何等严重。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中只是讲西方哲学史上的错误思潮,而丝毫不联系和批判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错误思潮特别是中国特色的英雄史观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这种哲学教科书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启发和教育人的作用。

第三,群众史观应该着重阐发普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教科书中的群众史观部分在谈到个人的社会作用时,谈杰出人物较多,普通人物的社会作用基本不谈。其实,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不是一个抽象的脱离了普通个人的“群众”概念创造历史,而是通过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个人来创造历史。没有一个个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个性极其突出的普通人的看似“微乎其微”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作为群体概念的“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结论。正是无数个“微乎其微”的普普通通的个人的社会作用的总和、合力,才有马克思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著名论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结论是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真正主人,不仅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没有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普通群众也没有意识到。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就是教会了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就是做社会主人的意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自己能够成为社会的主人,自己应该为成为社会的主人而奋斗。但工人阶级和劳动者正是由无数个极普通的一个个的工人、劳动者和群众所组成的。只有一个个的普通工人、劳动者和群众都在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了作用,作为集合概念的“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可以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角度加以界说,同样也可以从群众史观的角度予以界定。从后者的角度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经济和政治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同以往社会形态中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社会主义时期群众创造历史的自觉主动性。所以,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中的群众史观部分不仅要讲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要着重阐发作为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个人怎样发挥作用,怎样自觉行使做社会主人的权利,怎样处理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与权力者和大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体现出自身的真正的主体性来。社会生活中的任何杰出人物也不是天生的,他总是由普通个人转化而来的。我们希望更多的普通个人成为杰出人物。普通个人转化为杰出人物越多,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越大。中国五十多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线,在许许多多的平凡岗位上涌现出无数个这样的人物来。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应当从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和事迹中,概括总结出新的理论,特别是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尤其是他们自觉行使做社会主人权利的作用。

第四,群众史观应该包括认识论内容在内。

长期以来,我们把认识论内容放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且把认识论只是看作纯粹认识的发展。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认识论应该是唯物史观理论的内容,认识的发展也不只是认识的发展,其实质是人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又是具体历史的人,其主要就是研究群众的发展,劳动者的发展。而发展的目标就是在主客体关系的处理上,人民群众怎样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体、社会的主人。认识论是使绝大多数的普通个人自觉成为社会主体和社会主人的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内容应该放在唯物史观理论部分中的群众史观内容中。(详见拙文:“对现有认识论内容评价及改革趋势”《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第五,群众史观理论应该拓展它的方法论意义。

目前的哲学教材在对群众史观原理的方法论的阐发中,大多是从党和领导者的角度阐发其方法论意义,如要求党和领导者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要求领导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领导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等等。近几年来,人们学习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也大多是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的。应该说,上述的理解完全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还有更丰富的方法论意义。还应该从群众自身、价值观、权力观、文化观、民主观等多角度、全方位挖掘、拓展、深化其方法论意义。(详见拙文“论群众史观理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总之,群众史观理论的内容、理论和实践价值极其丰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结合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丰富、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哲学理论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创造着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在人口中占多数、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

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原理

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群众观点与实践观点是一致的。实践观点是群众史观的逻辑前提。由实践观点推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第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生产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主体。

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实践。[改革开放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邓小平说,是群众的创造。]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有的人的作用大些,有的人作用小些;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超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由各种方向的箭头组织的图,但合力方向指向前进的目标]

普通人也能做出大事业。[雷锋。你想不想做出杰出的事业?]

世界历史是无数个人作用的“合力”[恩格斯-教材第114页]。

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广义的马克主义精神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演讲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没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人生立场和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的,相互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不断地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知

识思想不断涌现,各种消极腐朽的东西也影响着学生。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科学的马克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在对待各种事物时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所以我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统一,作为一名大学生从自我做起,勤于功课,精于专业,提升自我,贡献社会,做一名有用的社会人才。 2、追求高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你确定了怎样的人生目的就决定了走怎样的人生道路,又有怎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

的人生价值标准,而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3、确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在人生实践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就可以正确的把握人生,取得成功,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乐观积极对人生充满自信,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自强不息,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确立积极地人生态度,旨在树立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直面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未来。 我们必须今早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立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朝理想目标,百折不挠,勇敢前进。

超星马克思主义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 、《马克思的幽灵》 ·B 、《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A 、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 、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A 、认识 ·B 、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叮叮小文库【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 ·A 、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 、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 1999 年英国 BBC 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 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 B )。 ·A 、资本、政治 ·B 、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 C )。 ·A 、经济 ·B 、政权

叮叮小文库·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 D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 、海德格尔 ·B 、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 ·A 、金银 ·B 、铁和谷物 ·C、金银铁 ·D、工业和技术 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女性学,是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妇女理论研究深入的结果。在女性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设中,如何认识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中国女性学的理论根基和方法论指南。这既是由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也是中国女性学与西方女性理论的区别所在。 一、中国女性学的起步和发展:从问题到“人”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从世界范围看,女性学(Women’s Studies)是十分年轻的,它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女权运动的产物。当时美国的女权运动视野较开阔,其目标没有锁定在女性参政和男女法律平等等问题上,而是进一步思考如何解放在工业机器文明中被异化了的“人”—— —“女人”。1969年,在一次全美妇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魏国英康沛竹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中图分类号:D4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3) 04-0040-08 WEI Guo-ying & KANG Pei-zhu (peking Uniuersity Chinese and Foreign Women’s Studies Center,Beijing100871,China) Marxist outlook on women; women’ s studies Marxist outlook on women has provided the basic concept for the buildup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which reveal women’s nature, characteristics, existence and law of development. Chinese women’s studies must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2lst century; adhere to dialectics and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explore, on the theoretical plane, the new problems confronting presentday Chinese women’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absorb and draw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women’s studies, especially the Marxist feminist theories of the West. 作者简介:1.魏国英(1946—),女,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校刊主编,编审;2.康沛竹(1964—),女,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July.2003 No.4 Ser.No.53 2003年7月 第4期总第53期 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

马克思论文 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摘要: 一、开篇阐述基本观点:人生的目的是不断创造和奉献,其意义就体现在追求和创造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观指导正确人生的方向。 三、确定崇高的人生目的:在明确的人生观的指导下,确立崇高的人生目的,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 四、在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创造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奉献则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五、在否定中追求人生价值:不满足于现状,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改进中发展和进步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六、总结全文:以明确的人生目标为指导,坚定的信念为保障,在不断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目的、追求、创造、理想、价值、意义。 目录:引言 (3) 正文:一、开篇 (3)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三、确定崇高的人生目的 (4) 四、在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 (5) 五、在否定中追求人生价值 (5) 结语 (6)

引言:光阴荏苒,转眼我们的人生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我们正值青春年 少,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但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很多人在迷茫,在迷失。由此,我不禁开始思考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这些问题对我们至关重要,找到了它的答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正文: 一、开篇 人生是什么?是生到死的生命现象,还是人一生中活动的总和,还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我来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创造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观指导正确人生的方向,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怎样的人生,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怎样的人生目的、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说:“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瞬息万变,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这时就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才能掌握与各种致病因素作斗争的主动权。 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节选(双语)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节选(双语).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节选(双语)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这种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因此它必将被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男女平等所代替。第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此,妇女解放必须伴随全体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社会解放而得到实现。第三,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人们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第四,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五,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妇女与男子同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者,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风尚。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妇女观,分析、研究、解决了明确的指示和决策,保证了妇女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得到广泛传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前进方向,对于大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全面促进妇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Marxist view of women, is the us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orld, methodology, an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the role of women in society, women's social rights and women's struggle for liberation of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of the basic issues such as approaches. This view on women, is part and parcel of Marxist theory. Its main contents are: first,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is a social phenomenon on a certain stag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nkind. So it's bound to be replaced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econd, the extent of women's Liberation is a measure of natural scale of universal emancipation. Therefore,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ll the exploited social emancipation of oppressed people to be realized. Third, social labour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and family statu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determined by the position in the social production. Four, women's Liberation is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Legal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chieve de facto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very arduous task. V, women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Women and men with the promoters of human history, is the creator of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ociety, respect for women, the protection of women, was an important sign of social progress, is a civilized society should have legal and moral fashion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Marxism's univers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always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 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 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 政的最牢固根基”等执政理念,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履行 了自己的诺言。 一、群众史观的实质和根据 群众史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所形成,后来经过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起来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群 众史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 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 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 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非常明确地表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 体的思想。 第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比普通个人要大得多。但是,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不是英雄 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创造群众,而是群众创造英雄。对群众史 观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独特的贡献的普汉列诺夫证明,决定社会发展的归根 到底不是杰出人物的愿望和思想,而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条件的发展,是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的变更,是各个阶级的斗争和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相互关系的变

更。因此,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与先进阶 级的要求背道而驰,那末他们就会变成无用之物;反之,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 和愿望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反映先进阶级的要求,那他们就能 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 第三,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普通个人与英雄人物是一种辩 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列宁不但十分强调人 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且很重视普通个人的作用。他指出:“随着人们 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 定增多起来。”[列宁在这里所说的作为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既指群众的群体,也指群众的个体,即普通个人。列宁还强调:决定历史结局的是广大群众,而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只是少数人,“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 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 群众史观的实质,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马克思在开始创立唯物史观的时候就指出过,作为 人民群众主体的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列宁则指出,作为自觉的历 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正是“历史创造者”。毛泽东的论述对群众史观的实质作 了某种总结。他以富有文学色彩的笔调写道: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 造历史?提出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他以十分简洁的笔触写道:“人民,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这个根本问题作了高度概括的回答。 群众史观作为关于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问题的惟一正确和科学的历史观,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历史根据。总的说来,它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 史观基本问题的原理在人的作用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的意识。它是一种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价值观对人的活动、人生选择、人生道路以及评价事物都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自己通过学习、生活、总结出来的对价值的理解。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为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即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内在统一为基础,要求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对个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统一,增强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发扬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并且,社会对个人又要做出肯定。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要反对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享受不讲创造的片面观点,要正确处理个人自我价值与为社会、他人作奉献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论还告诉我们: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有的当代大学生的“打肿脸充胖子”的这种消费行为,就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价值观的表现。因为他们不懂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来展示自身的价值,只知道一味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不懂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为他们不知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只有实践于社会之中、回报社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个人价值才能得到实现。

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心得体会3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心得体会3篇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下面是带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成凉工业园区在20xx年春节期间认真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共产党章程》、《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内容和、王东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一个根本观点群众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我们党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党最丰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只有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领导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决定的。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永远为人民而奋斗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在当今社会,要解决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也要警惕和解决“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原则侵袭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现在有的政府部门或官员表现出的种种逐利行为、庞大的公务消费等,是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背离,都会直接动摇党的价值基础,损害党群关系。 因此,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胜利之本。只有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性和主动权,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我们的全部工作始终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篇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心得体会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摘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用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爱情观; 劳动观; 矛盾; 自由平等 说到马克思主义,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政治经济学,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早已成了定向连接。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搞政治的人才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直到听了杨老师的课,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么回事,才明白原来马克思与我们的生活如何密切相关。 首先,爱情这个字眼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是很流行的,拍拖也是正常行为,可以说现在我们唯一挂心的就是学位与爱情了,而我们明显更加关注后者,关注我与某个人的爱情是否可以开花结果。试问我们连学位都不那么关注,还能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论吗, 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论要进步,要贴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不单单只是服务于领导阶层,马克思固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却是活的,我们不断为他注入新鲜血液,使之能继续为我们服务。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代青年人的要求。所以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应运而生,受到众多青年人的关注。 一、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爱情观相结合。 杨老师说:要从劳动、特别是异化劳动作为平台去寻求肉体和精神理解的突破。何为“异化”,即创造的价值不同。肉体的突破则是人从劳动过程中得到的所需要的肉体存活的必需品;精神理解的突破层面上,是人能从劳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杨老师说:“劳动创造美,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任

何美的事物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即劳动产生美,美必须符合人的本性。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因为在劳动过程中男女这种搭配制度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同样,在劳动产生美的同时,这种美也随之升华为一种能使双方互相倾慕的美,爱情应运而生。从劳动中酿造出来的爱情也时时刻刻在翻新。双方随着劳动的内容不同,爱情也被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劳动间接性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劳动是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双方又可在劳动中增强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所以劳动与爱情是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指导我们如何谈恋爱,但却间接性地给了我们方法论:把劳动观与爱情观紧密结合。 二、具体解决恋爱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误会。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所经历过的事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恋爱是两个人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互相走向双方心里进行探险的旅途。在此过程中肯定会有些小摩擦,甚至出现难以跨越的鸿沟。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双方的心里距离特别远,都是毫无疑问想要挽救的。所以我们不断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取经学习。或许你们的经历跟他们过去的某段记忆相像,所以他们就用当年的套路供你学习参考,这当然没有什么不为之。但世上不可能找出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你们所产生的矛盾也不可能与其他人的一模一样,至少时间上还是有差距的。而时间上的差距进一引发到空间上的差距。这时要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可能得到的效果就没那么理想了。而且对象不同,说不定还会反感。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但总得自己整理出一套解决的实际可行的方 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给人智慧,也给人纠结。”杨老师说,针对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矛盾观点来分析,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击破主要矛盾。但有时我们很难辨认清主要矛盾。由于两个人是独立的,或许很难认清终究是谁对谁错,也或许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尊,即使是自己错了,也非要对方认错才作罢。所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通过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与更深一层的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逻辑思考、理解与处理人生有关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信念与态度,即实践的人生观。以实践思维方式理解人生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集体主义。实践的人生观强调人们要从实践思考、理解与解决人生的相关问题、矛盾与发展的困惑,并为人生的实践提供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更具有时代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及其价值观特征 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与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与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比如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有的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可见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就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就是以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人生观就是指对人生的瞧法,也就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与意义的瞧法。人生观就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就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一生的思想、追求、道德理想、实践以及对各方面的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才可能实现人生的科学化。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就就是这么一个科学的人生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 1、人的价值只能就是现实人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的人都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社会关系中从事生产劳动或其她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只有现实人才具有价值,抽象的人就是无所谓价值的。因为,第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就是她们并不就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就是在她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就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个人的自我设计,只有从现实的条件出发,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得以实现。第二,人就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规定着人的生活条件、活动范围、活动方向。因而,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说明人的价值。第三,人就是活动的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就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现实的人”与人的“衣食住行”就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前提;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较少使用“文化”概念。查阅2009 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仅有十八处。对“文化”一词在全集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马克思把文化当成一个一般的、不证自明的概念使用; 第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文明使用的频率大大超过文化,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他所说的文化也就是指文明。。首先,文化概念等同于文明概念,文化泛指人类文明。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恰恰证明对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其次,将文化概念限定在文艺领域,用“文学”、“文艺”、“艺术”等词直接表达现在的文化概念。例如,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第三,在比艺术领域和知识教育水平更为宽泛、抽象和处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意义上使用,此时的文化是和意识形态相似的一个概念。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使用过“文化斗争”这一概念。从文本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他们对文化的基本观点是通过“文明”、“文学”、“艺术”、“观念”、“思想”、“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意识形态”等概念来阐发的。 马克思文化观的一大贡献就在于实现了研究精神文化问题方法论的 重要变革,使研究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这主要体现在把文化与经济、

政治看做有机的整体,把精神文化问题的研究与经济、政治的分析相联系,注意文化的整体性的把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里,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系统从结构上划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组成部分———社会的经济结构,作为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的政治结构,作为社会意识形式或意识形态的文化结构,从而确立了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内部机制。这就为人们从社会生活整体结构中来认识精神文化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马克思始终把精神文化问题的研究与经济的分析相联系,立足于经济基础分析和说明精神化现象及其相关问题。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②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及其方式规定着精神文化思想的客观内容和历史形态。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第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您的答案: D 2.第2题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您的答案: A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您的答案: A 4.第4题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您的答案: D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您的答案: A 6.第6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您的答案: C 7.第7题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您的答案: C 8.第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您的答案: C 9.第9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您的答案: C 10.第10题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您的答案: B 11.第11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妇女地位演变和妇女受压迫根源的追问以及其对妇女解放途径和道路的阐释,在今天仍然能够在西方和当代中国为寻找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继而实现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创立者,吸收从空想社会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合理成分,并经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入和发展,是受命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需要,妇女运动是以服从大局为重的,因此,妇女观的研究与宣传教育紧密相联,没有完全的独立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创新式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1989年,江泽民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用以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

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这种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实现解放的条件、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妇女解放的途径等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对女性受压迫原因的追问和对如何实现妇女解放进行探讨。一是妇女被压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男女不平等的根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权文化对女性被压迫较私有制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私有制在世界各国,甚至在有充分政治自由的最民主的共和国里,都使劳动者在事实上处于贫困、雇佣奴隶的地位,使妇女处于受双重奴役的地位。”所以私有制是阶级社会中一切女性受压迫受剥削问题的社会根源。二是关于妇女解放,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和公有制的建立,妇女受压迫的问题会逐步解决,女性主体会得到解放,这其中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阶级社会里妇女解放就是使妇女摆脱其被压迫的社会地位,摆脱压迫女性的阶级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男权文化和男权制度,使女性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并实现人格的独立,从而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要实现阶级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

马克思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 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 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 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就像一个具有化学 知识的人,可以制药造福大众,也可以制毒危害人民。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 的人们, 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比如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 有的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 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可见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 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 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正确的价 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生产方式的含义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简答题 (1 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