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回望人类科学发展史,20世纪

是人类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其中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发展中最迅速的学科。基于生命学科与人类生存、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必然成为21世纪初的主导科学。

【关键词】生态学生命多样性分子水平转基因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研究热点

在20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有许多重大突破,提出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成果和新技术。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命科学已经从基本上是静态的、以形态描述与分析为主的学科演化发展成动态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定量的学科。为表达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将其称为生命科学。当今的生命科学正从分析走向综合,其特征是对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的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如果说,20世纪生命学是分析的世纪,21世纪生命科学将从分析走向综合,将是统一生命学的世纪,并将形成崭新的生命观。新课程的内容标准首先设计了“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就是从整体观的角度安排的。目前,生命科学正向微观、宏观和应用三个方向纵深发展。

1 、宏观方面:

20世纪以来,生态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对人类生存的大环境进行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20世纪后期,生命科学的宏观研究不仅是传统生态学的范畴,而且扩展到对整个生命圈的研究。为什么当今特别重视生命圈的研究?以前人们对生命圈缺少认识和关心,对其中的森林乱砍滥伐,对草原随意开垦,对各种动物乱捕滥杀,并把大量的废物以及有毒物质任意倾倒和排放,致使这个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生命圈面临崩溃的危险。由此使人们感到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生存的唯一的家园是地球。人在地球上生活离不开地球的环境条件和其他各种生命,因此,人要生存下去并得到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关爱其他生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影响自然过程的能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简单地“征服自然”、“向大自然界索取”给人类带来的许多困扰。目前面临的人口、环境、能源、污染、

水土流失……这一系列困扰人类的问题,在一个局部范围内都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就像到处引起灾害的厄尔尼诺现象一样,只有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才有可能获得突破性进展。21世纪对付面临的各种挑战,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谋求与大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更深入地研究人与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200多万种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更深刻地了解时空、物质、信息的运转机制。为了挽救危机,早在1971年联合国就制订了“人与生命圈”(MAB)的研究计划,谋求协调人与生命圈的关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命资源,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化害为利,逐步创造出一个适于人类和各种生命生存的美好环境。根据这种思想,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地球村”、“地球飞船”等提法,说明地球是一个大家庭。这种意识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在社会科学、文化、道德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新课程的内容标准确定以“人和生命圈”为主线安排学习内容,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生命科学研究的主导方向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目前关于生命圈的模拟研究,无论是美国建造的“生命圈2号”,还是日本搞的“第二个生命圈计划”,建造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地球”,经过多年的实验是失败的。由此说明,在目前现有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类似地球可供人类长期生存的生态环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1世纪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是地球变化和生命多样性。地球变化的研究涉及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野生命种减少等问题。生命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命多样性是实现人与生命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生命多样性是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资源的标志,因此,保护野生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鉴于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标准上安排了“生命的多样性”主题。为了保护生命的多样性,世界各国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了生命圈保护区的概念,它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特点在于明确保护区不是一个堡垒式或要塞式的庄园,而是一个开放的资源管理的战略基地。这样摆脱了保护区概念中消极保护的一面,赋予保护区以多功能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设想是正确的,它的建立即

把生命多样性及生命资源的保护同它们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实现自然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当前生态学在实际研究中最多的是所谓“生态农业”和建立“生态村”。过去人们把第一次绿色革命发展起来的农业叫“石油农业”,因为它赖以生存发展的一切(如机械耕作、电力、农药、化肥等),实际上大多来自石油等能源和石油化工产品,因而给社会和环境带来许多新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转向生态农业,也就是说,强调生命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充分认识生态系统自身的多样化,强调生态系统的生命过程,充分发挥其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重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的转化和利用,因而生态农业是最经济和最高效的农业。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了解生命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作用等内容,因此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设计了“生命与环境”的学习主题。

2 、微观方面

过去的生命学,对生命的认识仅仅是从个体水平上对生命进行形态的描述和分析,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开始以实验为基础逐渐深入到生命本质的研究。今天,人类已经能够深入到细胞内部,对它的极其细微的结构和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1953年,对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现代生命学的全新时代,奠定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基础。分子生命学的诞生,有助于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命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命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改变了整个生命学的面貌;同时对医学和农业科学及其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生命学的全新面貌突出地表现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分支科学,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分类学、分子神经解剖学……等等,其中作为生命体基本单位的细胞和作为生命活动最高形式的神经活动是现代生命学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由于这两门学科采用了分子生命学的新的研究思想和新的研究手段而获得新的生命力,研究步伐大大加快。由此,分子生命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命学和神经生命学(或脑科学)已发展成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三大热点。

(1)、医疗保健方面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进展,将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做出重大贡献。有人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是21世纪医学革命的里程碑。首先,在疾病的诊断上,过去是从病人的症状推断可能发生的疾病,21世纪可望对人类大部分疾病实现基因水平的诊断,再辅助以先进的医疗器械,便可以准确无误地诊断病因,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在治疗方面,现在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未来的疾病治疗是以基因治疗为主,即把人的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它代替异常致病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可提供正常基因越来越多,因而像遗传病、恶性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病等都将成为可治之病。关于人的衰老原因也会从根本上得到阐明,以后将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使大部分人活到100岁以上,实现延年益寿的梦想。今后医疗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更加注意预防医学和日常保健,这将会使重大疾病的突发率大大减少。所以当前应特别重视防止世界性的流性病(如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病、革登热病等)的入侵,确保人类生命的安全。

随着随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病理及免疫机制、神经活动机制等深入了解,人们越来越感到人的整体性的重要,对健康的概念已扩大到身、心两方面,目前认为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医学模式:生命—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生命—医学模式。这种整体医学的观点,不仅对医学,而且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根据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内容标准将“健康的生活”单列一个主题,这是一个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

(2)、农业方面

未来的生命技术将彻底改变农业面貌。转基因技术将引起一场农业革命。转基因技术能使动植物具有它原来没有的全新的特性,达到改良食品特性、扩充食品内容,使粮食更由利于人体健康,并可以预测丰收,提高水的利用率以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等。随着基因工程的进展,转基因产品已进入商业耕作阶段。据预测,在21

世纪初,转基因产品将占领很大市场。

另外,农业基因组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上已有所突破。它的基因组可以提供于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同源基因,这一成果将为解决人类21世纪面临的粮食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当然,转基因动植物的应用需慎重,要看是否对人类身体有影响,对自然界是否有害作用。但一般认为,新世纪的粮食增产将有50%是靠基因工程创造的。基因工程在农业上大有可为。

(3)环保方面

环境生命技术将是21世纪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生命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环境治理的需要,设计、构建比天然微生命净化环境的能力强和效率高得多的工程微生命(“超级工程菌”),它可以处理“三废”,还能从废弃物中“变废为宝”,提取有用物质。此外,在保护生命多样性方面,克隆技术、生殖工程等可以挽救珍稀濒危动植物,而这些均是化学、物理等环境治理手段无法比拟的。

(4)、工业方面

生命工程的发展不仅影响食品、药物工业的生产,而且还会产生许多新兴产业,除发酵工程、酶工程外,还可将细菌、哺乳动物或植物作为生产药物的“工厂”,如“土豆工厂”、“奶牛工厂”、“细胞工厂”等应运而生,开辟新的产业。

仿生学的发展,模拟“蛙眼”、“电子耳”、“电子鼻”模拟器官、人造瓣膜、人工喉、人造关节等已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生命传感器是另一个热门课题。神经网络的仿生学和生命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有人预计21世纪人工智能机械人将代替人类做许多事情,直接把生命系统过程连接到技术系统中去研究,是今后仿生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科学家们还利用生命分子计算机已研制开发出某些“生命芯片”,利用这种生命芯片制成的计算机是当今各代计算机远不能相比的,生命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5)、生命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伦理等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历史现象。科

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推广运用,常常引起一些新的道德和伦理等问题。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出现和技术的诞生均是一个双刃剑。生命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必须考虑到对社会、人类和生态的影响,制定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并用科学的态度来发展生命技术,使它真正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类。

综观以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生命技术将成为一种常规的支撑性技术,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的面貌,并进而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今后,生命学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将涌入每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所以生命学教育应加强生命技术的教育,体现STS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内容标准中设置“生命技术”主题是非常必要的,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

二、对生命学课程内容更新的建议

21世纪已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生命科学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当今生命科学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多种新技术应用所形成的全方位的研究体系。面对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严峻形势,生命学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以赶上时代的步伐。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建议今后编写新教材和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术观点上应不断变化

在生命学的观点上,过去强调生态观和生命进化观,这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特征是整体的综合研究,生命体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生命系统),因此还应树立整体性的观点。学习生命圈的知识必须从整个地球的高度来认识“人与生命圈”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生命圈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细胞内的各种结构的功能时,必须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整个细胞功能作出全面的分析;对生命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研究也必须从整体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来认识才能真正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要了解某个基因的作用,只有搞清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后才能彻底认识清楚。因此,在教材和教学中应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次,应树立动态的观点。生命的特征就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生命体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无时无刻地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生命体的结构包

括组成的生命大分子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相对静止的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在教材和教学中要处理好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第三,应建立信息的观点。

生命体的生命活动不仅有结构和功能的要素,还有信息要素。生命体是一个开放动态系统,要不断接受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在体内不断传递各种信息,以便产生适应环境的各种应答反应;生命体的上、下代之间也有信息传递。因此,在教材和教学中应渗透信息的观点,全面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

2 、在知识内容上要不断更新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大厦的基础也在发生变化。前已述及,现代生命学已进入分子生命学的时代,生命科学众多分支学科的研究都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对生命学原理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因此,生命科学的基础正在发生转移:从生命的形态结构和分类更多地转向分子生命学和细胞细胞学。中学生命课程的基础知识也应当从分子生命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学生命学课程的内容。当然,基础知识的更新要适度。因为科学虽不断地发展,但作为科学的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学科的内容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要谨慎从事,既要反映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又要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更新基础知识方面,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删减动植物形态结构等描述性内容。考虑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初中阶段关于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等内容不宜做过多删减,而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有不少与人体部分重复,可以做较大幅度的精减。这方面已在新课程内容标准上有所体现。

(2)、根据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高中生命学课程中不同程度地增加细胞生命学和分子生命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科之间的衔接,关于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基础知识也应当纳入初中生命学课程。在高中课程,应适当增加细胞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自组织等特点内容,分子生命学的内容不仅在遗传部分讲授,而且在分类、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等方面渗透讲述分子生命

学的观点、证据和方法。

(3)、适当增加生态学内容,重视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已成为理科教育的重要特征。初中生命学课程可多从生命圈的角度讲述生命现象。高中阶段可增加生命圈的演化,人类活动对生命圈的影响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4)、适当增加生命技术的内容,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在选择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初、高中的不同情况,应适当增加生命技术的内容,同时也应选择一些与生命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以便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 瞿礼嘉, 顾红雅, 胡平等.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

出版社, 1998. 1-14

[2] 王亚辉. 未来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重大研究方向.见: 李宝健主编.面向 21 世纪生命

科学发展前沿.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6. 15-25

[3] 赵寿元.遗传学与基因组研究. 见:李宝健主编.面向21 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 329-346

[4] 邹承鲁. 生物学走向 21 世纪. 见: 李宝健主编. 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 15-25

[5] 李宝健.论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见: 李宝健主编.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6. 367-394

[6] 赵立平编著.基因与生命的本质.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9 - 14

[7] 张伯勤,陈竺. 中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见: 第八次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汇编. 上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1997. 1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侦查国保一区 石海波 200920310039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野蛮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征服自然的新的力量和财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也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科技的挑战,承担着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重的代价,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消耗的物质大量增加,排放物增加,造成看环境污染;科学技术强大了军事和国防力量,潜在的战争隐患有可能给地球予毁灭性的破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给犯罪分子带来新的犯罪手段和方法等。 一、科技对人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新增长点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表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中, 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 还可以使生产过程的管理更加科学。最终, 科学技术通过物、人和科学管理的途径进入生产力系统, 并使科技含量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 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每一现代科学理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都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而且, 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 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飞跃。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标题: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施一公(清华大学教授) 内容概括:首先,施一公教授从对宇宙的认识出发,利用众多数据向大家展示了宇宙的神秘。“如果宇宙的历史同比缩短为一个月,那么太阳系只存在了十天,恐龙统治地球长达8小时,人类停留了1分钟。而人类文明史仅仅1秒钟。”他用假设引出人类对历史的影响,并在最后强调“但是,这一秒钟,已经引发世界巨变,其后果无法估量”。随后又通过郑和与容闳的故事、宇宙飞船V oyager1和温室效应三个例子引出了讲座主题“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次,施一公教授从宇宙的宏观美、细胞和蛋白的微观美以及分子和电子的超微观世界美三个方面,通过宇宙、蛋白结构和分子原子图片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艺术美。由人类所面临的“海水PH值持续降低”、“食品污染”等生存问题,指出要改善环境解决污染问题就必须依靠科技,尤其是生命科技。 施一公教授认为现代的生命科学是由传统生物学、现代生物学、药学和医学构成的,生命科学将从科学与艺术、制药和干细胞三个方面改造世界。最后他从结构生物学方面,详细介绍了结构转化原理在治愈艾滋病方面的巨大突破。 主观收获:这次报告让我对生命科学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白了生命科学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生命科学包括了很多的领域,它的历史悠久,发展意义重大,它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生物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将遭到破坏,生态平衡也因此遭到破坏。生命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地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对我们的影响也有好有坏,我们只有掌握好它的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才能造福人类。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摘要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暴露出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尖锐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深层矛盾;同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反科学技术的思潮。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日显重要。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 什么是科学技术 “科学”一词的英文是Science,它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思是学问、知识,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技术”的英文是Technology,它源于希腊文Τεχγη,是指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技艺,按照狭义的理解,习惯上技术指以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为主旨的生产技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

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千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勾勒出那乐趣无穷的四时之景。人类身处其中感受着生命之美,探索着科学的奥妙。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包含了人类对生命、自然的探讨,所谓天地之道、万物之纲指的就是自然的规律,神明即指物质世界变化无穷。自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进化论,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从此一发不可收,遗传定律被一个接一个发现,1938年分子生物学诞生了标志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微观时期。1953年DNA勺结构被公布,中心法则也被提出。1973年重组DNA技术获得成功,1978年世界上 第一位试管婴儿诞生,1997年克隆羊多利出世,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画成功,直到现在生命科学还在持续高速的发展着,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巨 大的推进作用。 民以食为天,粮食于人类就如水于鱼一样的重要,中国以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上22%的人口,这都归功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发,同时现代基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提高了各种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毒能力从而增加了各类作物的产量和使更多的地区能够种植。同时对于动物基因的改造缩短了部分动物的生长周期同时也能改善畜牧产品的品质如降低了牛奶中的乳糖含量使其能适用于更多的人群。现代酶工程也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如酒,这一特殊的饮料,古人对酒尤其偏爱,多少名句实在饮 酒时诞生的,即使在现代,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闲暇时喝点酒是一种不可言状的享受, 同时少量的饮酒对我们健康也有好处。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和能源的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逐渐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绿水青山正在远离我们,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污染、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比如PM2.5这个最近新出的名词也反映了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这些问题大都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界中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微生物技术在新能源开 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如生物柴油的开发、燃料乙醇的使用有效的缓解了能源压力,同时生物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并可以循坏利用,理论上大部分非金属的垃圾均可以作为生物能 源从而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现在在我国的大多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了沼气池,田里原本没用的秸秆和一些生活垃圾也到得了有效利用,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们 的幸福感。酶工程的发展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固定化酶的使用为净化污水提供了 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污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氯酚,而将过氧化物酶吸附在磁石上可以对其进行 特异性吸附,对氯酚的过滤作用几乎达到100%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高分子 材料在工业方面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处理问题却成了一个难题,因此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就成了热门,而用酶法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有效、便捷的方法。 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支持。 (1)微生物工程。战争不给人类带来流离失所更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很多人死于 伤口感染之下。但是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却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状况,在二战中青霉素拯救了 数不清的人民和盟军战士,更以治好了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肺炎而闻名于世。这只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关于微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作用越发不可估量。 (2)基因工程。从人类第一次合成人工胰岛素,基因工程在新药物开发领域就开始大 放异彩诸如人尿素酶、人生长素和干扰素等一系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平均每年都有3-4个新药或疫苗面世,基因工程在疾病诊断方面也起了巨大作用,如用单链DNA做成的基因探针可以诊断出苯丙酮尿症、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疾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

科学技术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类生活方式的历史考察表明,人们怎样生活,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决定的。当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时,一种生活方式发展成为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结构向更高级的生活结构转化。生活方式的这种历史性发展,呈现如下的总特征: 1、人类劳动工具或劳动技术,从使用石器—犁耕—机器系统—电脑的发展,生产工具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发展,使人们从艰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断克服异化劳动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所有艰苦繁重的劳动将由机器人完成,劳动强度大大减弱,劳动时间大大缩短,未来,劳动最终成为快乐的事情。 2、人类社会和物质生活,总的方面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发展,越来越进步。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符合人的需要,越来越舒适和方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的生活节奏加速,突然的变化增多,人们的生活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3、人类修复创伤,抵御死亡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和寿命不断提高。 4、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文化、信仰、审美、娱乐、旅游等,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比较,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要,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在未来的网络经济时代,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类活动的半径超过工业社会的10倍甚至1万倍,甚至可以说,人类的交往差不多已经不受时间的限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系列高新技术应允长生,它们具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特点,因而被称为“高科技”,它们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刻、普遍和全面的。高科技发展到引起人的生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出现新的生活方式。 (1) (2)信息技术的飞跃 a、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的“数字化生存”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各种各类的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奥运期间北京还投入了500辆新能源汽车服务赛场内外,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 b、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发展:人的“网络生存” 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可在家中或任何一个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600年~公元1839年 公元1609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公元1628年 ●英国医生、解剖学家W.哈维所著的《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出版,建立血液循环 理论,奠定了近代医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公元1660年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 血液循环理论。 公元1665年 ●英国物理学家R.Hooke(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 “Cell”,并发表著作《显微摄影》描述之。 公元1668年 ●意大利医生F.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公元1675年 ●荷兰人A.van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公元1675年 ● A.van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 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人的精子。 公元1682年 ●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公元1686年 ●英国博物学家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其中讨论了 种的定义。 公元1727年 ●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

1572);《医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中记载,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公元1735年 ●瑞典植物学家Linne C.V.(C.von林奈)所著的巨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首创物 种二名法,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承认与推广。 公元1761年 ●科尔鲁特以早熟的普通烟草和晚熟的心叶烟草杂交获得了品质优良的早熟杂种一代。公元1770年~公元1774年 ●氧气的发现,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曲折历程。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发现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总结这一深刻教训,可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人类关于氧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公元8世纪,中国就曾经对大气进行过研究,并把大气分为阴阳两部分。到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 Boyle,1627-1691)在进行抽气机与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些奇妙有趣的现象。在真空中,火药环只在受热的地方才燃烧,但一通入空气,立刻全部燃烧。这些燃烧现象,使波义耳得出结论:“空气中有一些活性物质不是被磷的烟雾消耗掉,就是被它驯化”。 这给人们以启发,那就是空气中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此后,R. 虎克(R. Hooke,1635-1703)也做了类似的燃烧实验,并得出结论,认为空气中存在一种可以溶解可燃物体自身的东西。 罗伯特·波义耳和虎克的实验,对发现氧气都是极为有益的。只要沿着这个正确的思路去寻找空气中那种具有活性的物质是什么?氧气就会很顺利地被发现。但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通往客观真理的征途上,遇到任何一点障碍,都可能使科学家犹豫不前,而大大推迟科学发现的时间。 在氧气发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的提出。它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茫然而不能自拔。“燃素说”是英国人乔治.恩斯特.史塔尔继承了约翰.约阿希姆.帕克的《地下的自然哲学》中的学说,并综合了各家观点,于1703年较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为完整理论的。史塔尔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史塔尔所说的燃素是“火质和火素而非火本身”,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在燃烧时,快速逸出。 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和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按照“燃素说”的观点,

2018年度尔雅《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张铭

第一章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 1.1 生物大爆炸 1. [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从水中爬上陆地的条件开始形成。 A.植物 B.水蒸气 C.肺 D.臭氧层 答案:D 2. [单选题] 生物大爆炸,其发生时间大概是()。 A.3亿年前 B.4亿年前 C.5亿年前 D.2亿年前 答案:C 3. [单选题] 根据考古所得化石判断,地球上的生命大概出现于()。 A.30亿到35亿年前 B.35亿到38亿年前

C.38亿到40亿年前 D.20亿到30亿年前 答案:B 1.2 生命的起源 1. [多选题] 在下列选项中,关于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自然变异和选择的协同 B.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的 C.它是从水生到陆生的 D.它是从陆生到水生的 答案:ABC 2. [判断题] 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是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 答案:错 3. [判断题] 脱氧核糖核酸是DNA的化学本质。() 答案:对 1.3 生命的本质

1. [单选题] 生物体这一复杂体系,是由()等分子组成的。 A.碳水化合物和核酸 B.碳水化合物和核算 C.蛋白质和核酸 D.水和蛋白质 答案:C 2. [单选题] 在各类元素中,()是地球上生命的骨架。 A.氧 B.氢 C.硅 D.碳 答案:D 3. [单选题] 在人类身体中,()是水。 A.0.6 B.0.7 C.0.8 D.0.5 答案:B

1.4 生命的基本属性 1. [单选题] 生物的基本属性不包括()。 A.新陈代谢遗传繁衍 B.应激性、运动适应性和内稳态 C.物种多样性 D.生长发育 答案:C 2. [多选题] 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正确的是()。 A.他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 B.他合成了生命 C.他合成的人工支原体没有借用天然的支原体外壳 D.他参加过越战 答案:ABD 3. [判断题] 为适应外界的变化,高等生物都有内稳态。()答案:对 1.5 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1. [判断题] 财富积累是文明的一个基本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

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19世纪上半叶莫尔斯发明电报至20世纪下半叶初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象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从网络技术看,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然而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

科技对我们生活影响

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越变越好,这是由于科技融入了生活,丰富了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带来了舒适,没有科技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还记得我妈曾经对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从小就帮家里人干活,不敢想象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我妈说从前只想着只要不再推磨,每天能吃饱穿暖,那就感天谢地了,真的是不敢想象现在翻天覆地的生活。 以前人们穿的衣服,质量一般,面料单一,如今我们衣服,品种多样,质量也很好,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丰富多彩了。以前我们的食物只能是离家很近的的地方生产的,但是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也能吃到北方的水果,还能品尝到国外的很多美味食品。以前我们出门只有,自行车,汽车,火车,现在我们有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这为我们的出行节约了不少时间,使得我们的时间得到了高效的利用,让我们不必再因为交通而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前小孩们玩的游戏是跳格子、打陀螺、弹玻璃珠、丢沙包等,现在的孩子们玩手机、电脑、电玩等游戏。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平房,现在到处是高楼林立。总之科技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科技不单单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改变了我们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农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革新,通讯技术的提高,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幸福。 科技对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以前播种、撒种、收割都是人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产量也提不上去,但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免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产量也是翻了几番;随着生物技术的提高,现在小麦、水稻的品种要比以前的提高产量好几成,成活率也大大的提高;以前农民浇水都是肩挑手提的,既费力又费时,并且还浪费水,效率也不高,现在随着滴灌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民种粮更是如虎添翼,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可以说科技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科技的发展,很难想象中国怎样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来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 科技使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医疗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挽救了大量生命垂危的病人,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们认为的绝症,现在都顺利

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1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10章第4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奉城高级中学陆沛恒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面临的威胁后,进一步了解人类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解放日报》对北大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教授的专访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经历为主线,学生在了解体会专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感人行为和独特的爱国情怀中,不但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激发了爱国的情怀,在行动上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知道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归纳,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感人行为和爱国情怀,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和文明不奢侈的生活消费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3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难点: ○1感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感触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组织学生分工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生态伦理道德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练习: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使人类丧失一系列的生物资源,而且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国际上为保护各种生物物种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国际条约体系是() A、生物多样性条约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 D、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 C、人工种植,营造单纯林种 D、依据经济发展需要砍伐 3、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1 【单选题】生物进化过程中,(D),蛋白质生命从水中爬上陆地得条件开始形成。 A、 植物 B、 水蒸气 C、 肺 D、 臭氧层 2 【单选题】生物大爆炸,其发生时间大概就是(C)。 A、 3亿年前 B、 4亿年前 C、 5亿年前 D、 2亿年前 3 【单选题】根据考古所得化石判断,地球上得生命大概出现于(B)。 A、 30亿到35亿年前 B、 35亿到38亿年前 C、 38亿到40亿年前 D、 20亿到30亿年前 4 【判断题】大概经过了10到20亿年,原核生命形成了真核生命。(√) 1 【单选题】在生物得进化过程中,人类出现于(C)。 A、 5亿年前 B、 6000万年前

400万年前 D、 2亿年前 2 【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关于生物进化发展得过程,说法正确得就是(ABC)。 A、 它就是自然变异与选择得协同 B、 它就是从低级到高级得 C、 它就是从水生到陆生得 D、 它就是从陆生到水生得 3 【判断题】脱氧核糖核酸就是DNA得化学本质。(√) 4 【判断题】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就是人类物种得进化顺序。(×) 1 【单选题】在各类元素中,(D)就是地球上生命得骨架。 A、 氧 B、 氢 C、 硅 D、 碳 2 【单选题】生物体这一复杂体系,就是由(C)等分子组成得。 A、 碳水化合物与核酸 B、 碳水化合物与核算 C、 蛋白质与核酸 D、 水与蛋白质

【单选题】在人类身体中,(B)就是水。 A、 0、6 B、 0、7 C、 0、8 D、 0、5 4 【单选题】人体得细胞数量大概有(A)。 A、 100万亿个 B、 150万亿个 C、 200万亿个 D、 50万亿个 1 【单选题】生物得基本属性不包括(C)。 A、 新陈代谢遗传繁衍 B、 应激性、运动适应性与内稳态 C、 物种多样性 D、 生长发育 2 【多选题】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正确得就是(ABD)。A、 她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 B、 她合成了生命 C、 她合成得人工支原体没有借用天然得支原体外壳 D、 她参加过越战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暴露出它对生活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尖锐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深层矛盾;同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反科学技术的思潮。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日显重要。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生活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生活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培根曾说:“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一、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正文: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平台技术,其两大主要任务,即发现致病基因、阐明生命发育进化规律和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已经逐渐逼近生命科学研究的纵深,并开始有所收获,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解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随着被誉为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人类已初步掌握了自身的遗传信息。为了真正破译、读懂这部“天书”,各国科学家随即将生命科学的战略重点转到以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以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所拥有的全套蛋白质为特征的蛋白质组学自然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中的“中流砥柱”,构成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 功能基因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

尔雅通识课-生命科学及人类文明答案

作业标题: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一) 1 中学的主导思想用一个字概括是:() A、导 B、教 C、问 D、灌 正确答案: B 2 地球的历史大概是:() A、246亿年 B、146亿年 C、96亿年 D、46亿年 正确答案: D 3 生命起源的规律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级到高级 C、从水生到陆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4 世界上发展最快,内涵最丰富的学科是什么? A、文学 B、生命科学 C、历史学 D、哲学 正确答案: B 5 宇宙大概有()年的历史。 A、100亿 B、30亿

C、150亿 D、46亿 正确答案: C 6 生命科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生物科学 B、博物学 C、生物物理 D、医学 正确答案: A 7遗传学三大定律并不适用所有的生物。 正确答案:√ 8所有的生物都不能再高于沸点的水中存活。 正确答案:× 9 工科主要是在解决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做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0工科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正确答案:√ 11 下列哪个学科中人类即是作为主体又是作为客体的? A、物理学 B、化学 C、生物学 D、地理学 正确答案: C 12 宇宙的历史大概是多久? A、200亿年 B、150亿年 C、100亿年 D、50亿年 正确答案: B

13 下列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限条件成立 B、无限条件成立 C、绝对成立 D、所有时刻都成立。 正确答案: A 14理科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正确答案:√ 15 太阳系的寿命大概有多少年? A、200亿年 B、150亿年 C、100亿年 D、50亿年 正确答案: C 16 据统计,21世纪生物科学的论文占全部学科总量的() A、0.2 B、0.3 C、0.51 D、0.61 正确答案: C 17 谈菌落化石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 A、5亿年 B、10-20亿年 C、35-38亿年 D、46亿年 正确答案: C 18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 A、钟乳石 B、珊瑚虫 C、细菌 D、病毒 正确答案: A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核放射污染是具体的一些环境问题。 二、生态危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利用科学技术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和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森林毁坏、物种灭绝加快、土地荒漠化是具体的一些生态问题。 三、战争和恐怖活动及犯罪活动。战争中,交战双方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各种武器,人类之间互相残杀。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恐怖分子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动荡。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时下的新科技相关,如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上诈骗等。 四、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人类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随者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面,如矿产资源匮乏、能源危机、水资源精湛等。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发出警告:“不要认为水是无穷无尽的天授之物,事实上世界上的水荒正在不断地加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五、人口和健康问题。人口问题好似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恶果之一,它又为成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粮食紧张等全球问题的重要根源。其中人口膨胀、人口老龄化、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六、科学技术还带来伦理问题,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 如何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究竟是人类的福星还是人类的祸患?这决不是简单的问题,可以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回答。实际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和广阔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供了条件,给人类的未来笼罩上阴影。这就是说,科学技术即是福星,又不是福星;即是祸患,又不是祸患。它把“友性”和“敌性”“非友性”和“非敌性”集于自己的一身,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 法兰克福学派陷入了理论误区,首要原因在于没有仔细区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严格区别,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无条件地夸大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 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 高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70年代,科学

上海交大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 第一讲序论及生命的元素 1.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面临哪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生命科学有何关系? 进入新世纪后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爆炸、粮食短缺、健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 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 (3) 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 改造人的基因组成); (4) 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5) 生命科学与伦理道德问题. 2.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孟德尔实验发现两大遗传定律,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 3.举例: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边缘领域或学科。 生物化学、生物数学、心理学、生物物理、生物工程学、人工智能等. 4.生物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有何特征?有何代表性的人物?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描述生物学阶段 (19 世纪中叶以前) 特征: 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 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2) 实验生物学阶段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 特征: 利用各种仪器工具, 通过实验过程, 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 创造生物学阶段 (20 世纪中叶以后) 特征: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5.如何确定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用饲喂法分三步来证明某种元素是否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1) 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 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2) 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 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3) 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只有上述三条都弄清楚, 才能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必需元素. 6.举出三种人体大量元素和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人体大量元素: C、H、O 人体微量元素: Fe、Zn、Mn、Co、Mg、Si、F、Se、V 第二讲生物大分子 7.比较多糖、蛋白质、核酸三类生物大分子。比较项目包括:单体的名称与结构特征,连接单体的关键化学键和大分子结构的方向性。 多糖 单体名称: 单糖 单体结构特征: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连接单体的关键化学键: 糖苷键 结构的方向性: 一端的糖基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 称还原端; 另一端的糖基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 称非还原端.

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价值 姓名:熊维维班级:2014级生物教育专科班学号:2014133012 摘要:生命科学史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它介绍了生物学的起源、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以及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微生学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医学史的内容也有所反映。书中以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述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创造性的劳动,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等重要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它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揭示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科学史;教育价值;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发展历程、未来展望、生命科学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科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 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的生物界,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消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衰老的活动、遗传、进化、分布的规律,以及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和气圈、水圈、原始圈的相互的关系。

生命科学要从有机体的不同层次,原子、分子、细胞、基因组、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生态圈结构乃生命现象的本质来揭示生命的奥秘并在揭开生命之谜的同时,探究新的原理、探索新的技术,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并广泛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把它们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的起步,有一种说法是把细胞的发现作为生命科学的起源,另外一种就是将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作为生命科学的起源。1677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此后,罗伯特·虎克、贝尔、施莱登、施旺、亨金等一大批西方科学家和学者通过各自的研究不断地发现有关于细胞的作用、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染色体等内容,为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此外,所谓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是指前苏联化学家奥巴林在1922年把生命起源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步,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高分子聚合物;第三步,形成具有新陈代谢、能够自我复制的原始生命体,最终产生细胞。笔者比较赞同前一种关于生命科学起步时间的观点。因为一方面,生命科学的初始研究对象本来就应该是生命本身的组织和结构,发现细胞、研究细胞不妨就看成这样的开始;另一方面,奥巴林提出生命科学起源假说时,是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了,此前,很多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已经出来了,且不说对于生命结构基本单位——细胞的研究,就是在生命的组织、系统、单个生物体及生物生存的大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